统计学基础相对指标
统计与推断统计的各项指标

统计与推断统计的各项指标1.平均数平均数一般指算术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是指全部数据累加除以数据个数。
它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指标。
(1)几何平均数:适用于对比率数据的平均,并主要用于计算数据平均增长(变化)率。
(2)加权平均数:普通的算数平均数的权重相等,算数平均数是特殊的加权平均数(权重都是1)。
2.绝对数与相对数绝对数是反映客观现象总体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总规模和总水平的综合性指标,如GDP。
此外,绝对数也可以表现在一定条件下数量的增减变化。
相对数是指两个有联系的指标对比计算得到的数值,它是用以反映事物性质发展变化趋势的指标。
其中:相对数=比较数值(比数)/基础数值(基数)比数:与基数对比的指标数值基数:对比标准的指标数值3.百分比与百分点百分比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也叫百分率。
百分点是用以表达不同百分数之间的“算数差距"(即查)的单位。
用百分数表达其比例关系,用百分点表达其数值差距。
1个百分点即1%,表示构成的变动幅度不宜用百分数,而应该用百分点。
4.频数与频率频数是指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重复出现的次数。
频数是绝对数,频率是相对数。
5.比例与比率比例与比率都是相对数。
比例是指总体中各部分的数值占全部数值的比重,通常反映总体的构成和结构;而比率是指不同类别数值的对比,它反应的不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而是一个整体中部分之间的关系。
这一指标经常会用在社会经济领域。
6.倍数与番数倍数与番数同属于相对数。
其中,倍数是一个数除以外一个数所得的商。
8.基线和峰值、极值分析峰值是指增长曲线的最高点(顶点),如我国总人口在2033年将达峰值15亿。
在数学上,拐点指改变曲线向上或向下方向的点,在统计学中指趋势开始改变的地方,出现拐点后的走势将保持基本稳定。
9.增量与增速增量是指数值的变化方式和程度。
增速是指数值增长程度的相对指标。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基本知识

估算样本量
资料收集与随访:随访的方法、内容、时间间隔、观 察终点及随访者
基线资料和随访资料: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 检查
随访周期:每年1次
分析指标
超重组、肥胖组和对照组的可比性及资料的可靠性分 析
计算两组的糖尿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和年发病率等指 标
计算超重或肥胖与糖尿病的关联强度
① 构成比例:是自身构成的部分与全体的比值。代表随机 抽样,抽取到某种成分的概率。
② 发生(频率)比例:在其内发生某变化的部分与全体的 比值。反映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某种变化者占全体的比 例。
无量纲,取值范围在[0,1]。
3.率(rate): 在某一确定人群中某事件发生的频率。 有量纲,可以取任何值,不一定在[0,1]
目标人群 未患某研究
疾病
代表 性样 本
暴露组 非暴露组
队列研究的结构模式图
结局(疾病)
Yes No Yes
No
时间顺序
过去
现在
回顾性收集已有的历史资料 历史性队列
将来
回顾性收集已有的历史资料
继续前瞻性收集资料
双向性队列
前瞻性收集资料
前瞻性队列
队列研究类型示意图
特点
❖ 观察法 ❖ 设立对照 ❖ 由因到果,符合时间顺序 ❖ 确证暴露和结局因果关系 ❖ 追踪两组间的发病或死亡率差异
应用
❖ 表示某确诊疾病的死亡概率 ❖可反映该疾病的严重程度 ❖反映医疗水平和诊断能力 ❖通常多用于急性传染病,较少用于慢性病
生存率
指接受某种治疗的病人或患某病的人
中,经若干年随访(通常为1、3、 5 年) 后,尚存活的病人数所占的比例。
生存率
随访满n年尚存活的病例数 随访满n年的病例数
统计学概念整理 以及试题(附答案)

一基本概念、1、统计总体简称总体是我们要调查或统计某一现象全部数据的集合。
总体单位是构成总体的各个个别单位,它是组成总体的基本单位,也是调查项目的直接承担者。
如:对工业企业进行调查,全国工业企业是总体,每一个工业企业就是单位。
2标志与指标指标是反映统计总体的数量特征,标志反映的是总体单位的特征。
指标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都可以用数量表示)数量指标,反映总体总规模或总水平,如人口数,产量,耕地面积。
质量指标,反映总体内在质量,如产品合格率,劳动生产率等。
标志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品质标志,如人的性别,籍贯等。
(只能用文字表示)数量标志,人的年龄,身高,职工工资等。
(用数量表示)关系:1)、指标反映的是总体,标志反映的是单位;2)、表示方法不同(文字还是数字);3)、标志是构成指标的基础,指标是标志的汇总,在一定情况下可以互相转化。
如A同学,性别女,女是A的标志,B同学,性别男,男是B的标志……假设一共有5位男同学,3位女同学,男女性别比为5:3,这个5:3就是指标了。
没有前面每个同学的性别标志,就不能通过加总得到后面的5:3.3从统计学而言,理论上,一切认识的对象均可被量化。
而其量化的方法则无外乎四种--定量、定比、定序、定类。
(定距尺度没有绝对零点,比如IQ)1、定类尺度:也称类别尺度或名义尺度,是将调查对象分类,标以各种名称,并确定其类别的方法。
它实质上是一种分类体系。
2、定序尺度:也称等级尺度或顺序尺度,是按照某种逻辑顺序将调查对象排列出高低或大小,确定其等级及次序的一种尺度。
3、定距尺度:也称等距尺度或区间尺度,是一种不仅能将变量(社会现象)区分类别和等级,而且可以确定变量之间的数量差别和间隔距离的方法。
4、定比尺度:也称比例尺度或等比尺度,是一种除有上述三种尺度的全部性质之外,还有测量不同变量(社会现象)之间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方法。
4.变异与变量在一个总体中,当某标志在每个总体单位上的具体表现都相同时,称此标志为不变标志。
统计学原理平均指标

计算栏
丙 合计
115 ——
2300 16880
2000 16000
解:
平均完成计划程度 Xh
m 16800 105.5% m 16000 x
统计学原理
各种平均指标的计算方法
数值平均数
4. 算术平均数与调和平均数的适用条件
关键在于以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公式为依据
算术平均数 总体标志总量 总体单位总量
f
fn
x
f
f
Xf — —总体标志总量 总次数或总权数 f — —总体单位总数,亦称
统计学原理
平均指标的种类和计算方法
数值平均数
权 数
绝对权数:次数、频数等,绝对数表示; 相对权数:比重、频率等,用相对数表示。 单项数列:x为单变量值
分组类型
组距数列:x 用组中值代替
注:加权算术平均数不仅受变量值大小的影响,还受 到受各组次数多少的影响。权数有权衡轻重的作用。
统计学原理
各种平均指标的计算方法
数值平均数
例:现阶段,在校大学生上网的情况比较普遍。以 下调查了 10 个在校大学生,某天花费在手机或电脑 上网的时间(单位:小时)分别如下,求平均上网 时间。
0 2 3 5 10 3 4 1 6 4
解:(1)未分组数据:简单算术平均数 (2)计算公式 (3)计算
统计学原理
数值平均数
2. 算术平均数与强度相对数的区别
(1)总体范围不一致:算术平均数分子分母总体范围一
致,两者存在从属关系;强度相对指标不存在标志值 与各单位的对应问题。
(2)强度相对指标分子分母可互换,算术平均数则不可。
例:
工人工资总和 工人平均工资 工人总和 全国某年人均粮食产量 全国该年度粮食总产量 全国人口总数
简述比例相对指标和比较相对指标的应用

简述比例相对指标和比较相对指标的应用
比例相对指标和比较相对指标是统计学中常用的两种指标。
两种指标都可以用来描述和衡量一个系统内的变量或事件之间的相对差异。
比例相对指标是通过测量比值来衡量两个变量或事件之间的关系。
比值可以表示两个变量的相对大小,它可以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例如,可以应用比例相对指标来比较不同类别的企业的利润水平,或者比较城市人口的增长率。
比较相对指标是通过比较两个变量或事件之间的差异来衡量它们之间的关系。
比较相对指标可以用来衡量两个变量的相对大小,它可以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差异。
例如,可以应用比较相对指标来比较不同类别的企业的收入水平,或者比较城市的可支配收入水平。
比例相对指标和比较相对指标都可以用来衡量系统或环境中变量的差异,从而更好的把握和理解系统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它们在经济、社会、教育、医疗、环境等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案,最终达到改进系统的目的。
统计学平均相对偏差

统计学平均相对偏差
统计学中的平均相对偏差是一种用来衡量误差大小的指标,它通常用于比较不同数据集之间的差异。
平均相对偏差的计算方法是将每个观测值的相对偏差(即每个观测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异与平均值的比值)进行求和,然后除以观测值的总数。
平均相对偏差越小,代表数据集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越高。
这是因为,当数据点的相对偏差较小时,它们更接近于平均值,这意味着它们之间的差异较小,数据集的整体表现也更为稳定。
平均相对偏差的计算方式可以应用于各种类型的数据集,包括数值型、分类型和序数型数据。
通过对不同类型数据集进行平均相对偏差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它们的相对误差大小,从而更好地了解它们的质量和特征。
总之,平均相对偏差是一种重要的统计指标,可用于比较不同数据集之间的差异和误差,以及评估它们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 1 -。
统计学课件第三章 综合指标(总量 相对 平均 变异指标)

水平法的计算方法:
1、 计划完成程度 计划期末年实际达到的水平
计划期规定末年应达到的水平
例、某地区“九五”计划规定某种产品产量在2000年应达到 200万吨,实际到220万吨。则该产品产量的计划完成程度 为:
220 计划完成程度 100% 110% 200
计算表明,超额10%完成“九五”计划。 2、计算提前完成计划的时间:是以连续12个月的实际数达到 了计划规定的末年水平,则往后的时间均为提前完成计划的 时间。 例:某种产品产量从1999年7月份至2000年6月份实际已达到 200万吨。则该产品产量提前半年时间完成计划。
折合系数 (4)=(2) ÷21% 1.00
(甲)
(1)
(2)
硫酸铵
82000
21.00
硝酸铵
25000
34.65
8662.5
1.65
41250
尿
素
45000
46.20
20790
2.20
99000
碳酸氢铵
16000
16.40 —
2624
0.7809 —
12495
合计
168000
49297
234745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03.53 107.41
298.67
585.38 545.21
284.28
604.39 591.04
283.00
657.51 648.83
95.18 99.54 103.25 111.25 108.41 109.78
5、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是现象在某一段时间 内实际完成数值与计划任务数值的对比。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实际完成数 / 计划任务数
统计学基础综合指标

统计学——第四章综合指标
比较相对指标:用两个不同总体的同类指标数值对比,以反映某一现 象在同一时间内不同空间条件下发展的均衡程度。
比较相对指标= 某一总体的某类指标数值 另一总体的同类指标数值
例1:2005年美国的GDP为124550.7亿美元,人均GDP为43740美元, 而同年中国的GDP为22289.0亿美元,人均GDP为1740美元。则
statistics
统计学——第四章综合指标
第二节 相对指标
statistics
统计学——第四章综合指标 相对指标的概念
相对指标(相对数):是通过两个有联系的指标进行对比, 以反映现象总体的数量结构、变化程度或现象之间的数量 关系。(男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
相对指标=对比数 基数
statistics
第三节 平均指标
statistics
统计学——第四章综合指标 平均指标
平均指标的概念(统计平均数):是反映统计数据(总体单位 标志)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
平均指标的特点:将各统计数据的差异抽象化,代表了全部 统计数据的一般水平,反映了现象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
statistics
统计学——第四章综合指标 平均指标的作用
全期计划数
statistics
统计学——第四章综合指标
2.计划指标是相对数
实际完成百分比
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数 ?
? 100%
计划百分比
①当计划指标是增长率时
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数
?
1 1
? ?
实际增长率 计划增长率
? 100%
②当计划指标是降低率时
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数
?
1 ? 实际降低率 1 ? 计划降低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 结构相对指标 各组总量 总体总量
《统计学基础》相对指标 I复习提问
1. 总量指标可以分为哪几类?
2 •如果我们要研究全国工业企业职工构成情况,则总体总量指标是( )。
A、全部工业企业数 B、全部工业企业职工总数
C、全部工业企业职工工资总额 D、全部工业企业的工人总数
3.某工业企业产品年生产量为10万件,期末库存量为3.8万件,它们( )
A是时期指标 B是时点指标
C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
D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
II新授内容
相对指标 、基本概念 相对指标:相对指标是两个有相互联系的现象数量的比率, 是说明现象的 发展程度、结构、强度、普遍程度或比例关系的统计指标。
相对指标也称相对数, 比的结果。 一般表现为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相互对
、相对指标的种类三、相对指标的计算
1、 结构相对指标
定义:结构相对指标是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以总体总量作为比 较标准计算的各组总量占总体总量的比重。
公式: -1-
作用:结构相对指标主要用来说明现象总体的内部构成情况 特征:①计算结果通常用(%)表示;
② 各组比重之和必须等于100%或1; ③ 分子分母不能互换。
[例题]某城市有人口 538万人,其中:男性人口 243万人,女性人口 295 万
人。则该城市的人口构成百分比为:
男性人口比重 243 100% 45.17%
538
295 女性人口比重 —— 100% 54.83% 538
2、比例相对指标
定义:比例相对指标指的是总体中不同部分数量指标间的相互对比关系 公式:
比例相对指标 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 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
作用:主要用以说明总体内各组成部分间的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况。 特征:① 计算结果通常以(%表示.特殊情况下也可以XX :1、XX :100 等形式表示; ② 分子分母可以互换; ③ 比例相对指标一般是总量指标同总量指标相比,根据需要也可 以是平均指标同平均指标相比。
[例题]某城市有人口 538万人,其中:男性人口 243万人,女性人口 295
万人。则该城市的人口性比例(以女生为 100)为: 243 人口性比例 100% 82.37% 295
亦可以表述为 0.8237 :1
3、比较相对指标
定义:比较相对指标是根据不同单位的同类现象数量对比而确定的指标 公式:
作用:用以说明同类现象在同一时间内各单位发展的不平衡程度 特征:① 分子分母可以互换; ② 用以对比的分子分母可以是总量指标,也可以是相对指标或平
比较相对指标 甲单位某指标值 乙单位同类指标值 -2-
均指标; ③一般用倍数表示,也可以用百分数表示。
[例题]某季度前进镇工业产值165万元,三山镇工业产值268万元,
倚园镇工业产值556万元,贝
三山镇为前进镇的 268 1.62(倍
)
165
倚园镇为三山镇的 556 2.07(倍
)
268 4、强度相对指标
定义: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总量指标间的对比的结 果。 公式:
强度相对指标 某种现象总量指标 另一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现象总量指标
作用:主要用以表明某一现象在另一现象中发展的强度、 密度和普遍程度。 特征:① 计算结果一般以“复名数”表示; ② 分子分母可以互换,互换后有正逆指标之分; ③ 用以对比的分子分母都是总量指标。
[例题1]我国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0亿美元以上,全国人口数 近似
于13亿人,则平均每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
平均每人的国内生产总 值 10000亿美兀 769.23(美元人) 13亿人 /人
[例题2]某企业第四季度商品销售额1280万元,第四季度平均职工人数 46
人,商品流通费138万元,贝 企业每百元商品销售额 费用率 卫8 10.78%
1280 10. 78%表面上看是一个百分数,但实质上说的是平均每百元销售额所担负 的商品
流通费为10.78元,仍然是一个双重单位。 5、动态相对指标
定义:动态相对指标是同类事物的水平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相比的结 果。
公式:
动态相对指标 报告期水平100% 基期水平 -3-
作用:用以说明同类现象在时间上发展变化的程度。 特征:①计算结果一般以(%表示; ②分子分母不能互换。
[例题]某企业2000年实现利税185万元,1999年实现利税126万元, 则
2000年同1999年相比的变动程度为:
185 2000年对比1999年的变动程度 100% 146.83% 126
六、计划完成相对指标
定义:计划完成相对指标是现象在一段时间内的实际完成数与计划数对 比的结果。 公式:
某企业2000年产品产量1500吨,实际完成J75大于吨100%好
:
[例题2]某企业计划规定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 10%实际提高15%则
[例题3]某企业计划规定某产品单位成本降低 5%实际降低7%则成本降
低计划完成程度为: 低于100%好
成本降低计划完成程度 100% 7% 97.9% --------------- J 100% 5%
[例题4]某企业B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计划为1200元,实际为1000元,
则单位产品计划完成程度为: r低于100%好
B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程度
1000
——100% 83.33% 1200
特征: ① 计算结果般用(%表示;
② 分子分母不能互换; ③ 用以对比的分子分母,可以是总量指标、亦可以是相对指标或
实际完成数 计划数
作用:主要用以检查、监督计划的执行情况
平均指标
计划完成相对指标 100%
[例题1] 产量计划完成程度 1750
1500 100% 116.67%
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度为: 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 100% 15% 100% 10% 104.5%
大于100%好 -4一
对长期计划进行检查,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如果计划指标是按计划期内各年的总和规定任务时,或者说,是按计划 全期(如五年)提出累计完成量任务时,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计划完成程度指标 五年计划期间累计完成 数 ■累计法 ■
五年计划规定的累计数 '
如果计划指标是以计划期末应达到一水平下达的,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计划完成程度指标 计划期末实际达到的水 平 「八 水平法 $
计划规定期末应达到的水平
III课堂小结:
相对指标的基础是总量指标,我们要学会用各总量指标进行对比得到反 映不同内容的相对水平指标,对这些总量指标进行评价和说明。 对于各相对指标 的含义我们充分的理解。
IV作业:
习题册第四章综合练习 3-8 编者按:大地涵藏万物,孕育生命,被誉为人
类的母亲。但是,近年来,伴随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地不断遭到各种污染的伤害。仅 仅因土壤污染防治不足、环境监管乏力,导致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就频频发生, 2008年以来, 全国已发生百余起重大污染事故。 目前我国大地污染现状严峻, 成因十分复杂,形成令人扼 腕的大地之殇”。《经济参考报》以此为主题,探寻大地污染背后所触及的我国农业、工业、 城市化进程中关于生存与发展的一系列深层矛盾与两难抉择, 并以大地之殇”系列报道的形 式在 深度”版推出,敬请关注。
大地之殇一黑土地之悲 占全国粮食总产五分之一的东北黑土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但一个并不为多数 人了解的严峻事实是,支撑粮食产量的黑土层却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减少了 50%,并在继续 变薄,几百年才形成一厘米的黑土层正以每年近一厘米的速度消失。 照此速度,部分黑土层 或将在几十年后消失殆尽,东北这一中国最大粮仓的产能也将遭受无法挽回的损失。
口己者孙彬管建涛连振祥吉哲鹏娄辰李松 南京哈尔滨兰州昆明济南重庆报道 毒土: GDP至上的恶果 当前,我国土壤污染出现了有毒化工和重金属污染由工业向农业转移、 由城区向农村转 移、由地表向地下转移、由上游向下游转移、由水土污染向食品链转移的趋势,逐步积累的 污染正在演变成污染事故的频繁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