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加工与配送

合集下载

流通加工与配送 ppt课件

流通加工与配送 ppt课件
❖ 商品到门店后,由于数量的高度准确性,在门店验货时只要 清点总的包装数量,退回上次配送带来的包装物,完成交接 手续即可。一般一个门店的配送商品交接只需5分钟。
导入案例:上海联华的生鲜产品配送
❖ (二)物流计划
❖ 在得到门店的订单并汇总后,物流计划部根据第二天的收货、 配送和生产任务制订物流计划。计划包括人员安排、车辆安 排、批次计划、线路计划、生产计划、配货计划等。
案例分析6-2 答案
❖ 属于促进销售的流通加工 ❖ 通过终端环节的流通加工,增加了消费者选择的
产品种类,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从 而增加产品的销量。
第1节 流通加工
❖ 四、流通加工合理化
▪ 流通加工和配送相结合 ▪ 流通加工和配套相结合 ▪ 流通加工和合理运输相结合 ▪ 流通加工和商流相结合 ▪ 流通加工和节约相结合
导入案例:上海联华的生鲜产品配送
❖ (六)配送运作
❖ 商品分捡完成后都堆放在待发库区。按正常的配送计划,这 些商品在晚上送到各门店,门店第二天早上将新鲜的商品上 架。装车时,按计划依路线、门店顺序进行,同时抽样检查 准确性。在货物装车的同时,系统自动算出包装物——即笼 车、周转箱的各门店使用清单,装货人员也据此来核对差异。 在发车之前,系统根据各车的配载情况出各运输车辆的随车 商品清单、各门店的交接签收单和发货单。
❖ 二、简答题
❖ 1、流通加工和配送相结合;流通加工和配套相结合; 流通加工和合理运输相结合;流通加工和商流相结合; 流通加工和节约相结合
❖ 2、为适应多样化需求的流通加工;为方便消费、省 力的流通加工;为保护产品所进行的流通加工;为弥 补生产领域加工不足的流通加工;为促进销售的流通 加工;为提高加工效率的流通加工;为提高物流效率、 降低物流损失的流通加工;为衔接不同运输方式、使 物流更加合理的流通加工;生产—流通一体化的流 通加工;为实施配送进行的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与配送》课件

《流通加工与配送》课件

它是一种特殊的生产活动,发生在商品的销售或 使用之前,是对商品进行简单改造和增值的过程 。
3
流通加工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生产与消费物流成本。
流通加工的特点
加工与配送相结合
加工方式多样
流通加工是在配送中心的作业中完成的, 是配送的一部分,因此流通加工与配送密 不可分。
进货检验
对进货商品进行质量检验 ,确保符合质量标准和客 户要求。
在库管理
库存控制
01
采用先进的库存控制方法,如ABC分类法、实时盘点等,确保
库存量合理。
商品分类与编码
02
对商品进行科学分类和编码,便于库存管理和查询。
库内作业管理
03
优化库内布局,提高作业效率和存储空间利用率。
出货管理
出货计划
根据客户需求和配送网络 状况,制定合理的出货计 划。
增强客户服务
配送中心能够确保货物准确、及时地送达客 户手中,提高客户满意度。
提升供应链管理能力
配送中心是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有助 于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管理能力。
05
配送中心的运营管理
进货管理
01
02
03
进货计划
制定合理的进货计划,确 保库存充足且不过多,以 满足客户需求。
供应商选择
选择可靠的供应商,确保 商品质量、价格和交货期 的稳定性。
常见的配送领域的流通加工活动包括对生鲜食品的包装 、冷冻、切割等。
这种加工形式主要目的是提高产品的适用性和附加值, 增加客户的满意度。
配送领域的流通加工具有加工地点灵活、加工量小的特 点,通常由专业的物流配送企业完成。
流通企业加工
流通企业加工是指由 专门的流通加工企业 进行的加工活动。

第二章物流功能要素

第二章物流功能要素

仓储
新型货架:流动式、移动式、旋转式、后推式、阁 楼式。
流动式:这种货架的一侧通道作为存放用,另一侧通道作为取 货用,货物是放在滚轮上。货架向取货方向稍倾斜一个角度。 利用货物重力是货物向出口方向自动下滑,以待取出适用于生 产线或装配线上物料的存放。 移动式:移动式货架主要用于文档管理和资料存放,底部有移 动导轨,他可以通过移动的方式来存、取资料,较大节约空间 后推式:后推式货架是一种高密度托盘存储系统,它是将相同 货物的托盘存入二、三和四倍深度又稍微向上倾斜可伸缩的轨 道货架上。托盘的存放和取出是在同一通道上进行的,存入时 叉车将托盘逐个推入到货架深处,取出时托盘借重力逐个前移, 因而最先放入的托盘是最后取出的,是先进后出的作业方式。 阁楼式:是用货架做楼面支撑,可设计成多层楼层(通 常2-3层),设置有楼梯和货物提升电梯等,适用于库房较高, 货物轻小,人工存取,储货量大的情况。
仓储
2.根据保管形态分 (1).原料、产品仓库
(2).商品物资综合仓库 (3).农副产品仓库 (4).一般专用仓库 (5).冷藏仓库 (6).危险品仓库 (7).恒温仓库 (8).战略物资仓库
(9).水上仓库
仓储
3.根据建筑形态分 (1).平房仓库 (2).楼房仓库 (3).高层货架仓库 (4).柱式仓库 (5).简易仓库 (6).露天仓库 4.根据运营形态分 (1).自用仓库 (2).营业仓库
运输
• 选择运输方式的制约因素: 1.产品种类。如产品的形状、重量、容 积、危险性、变质性。 2.运量方面。如一次运输的批量不同。 3.交货时间。 4.客户承担运费的能力。 •
运输
日本货物运输中各种运输方式的分担率的演变(吨公里)
铁路
1955年 52.9

物流的七项功能: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综述

物流的七项功能: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综述

散装化工 粉料罐车
后倾自卸封闭 式散货车
散装运输的优点主要表现在:
(1)节省包装材料和费用。 (2)工作环节少,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 装卸车 ( 船 ) 速度快。散装运输在提高装 卸效率,加速车船周转等方面,具有显 著效益。
二、各种运输方式对货物运输的要求
(一)铁路货物运输的要求 铁路运输种类有整车运输、零担运输、集装箱 运输、水陆联合运输。
四、货物运输计划的实施
什么是货物运输计划? 是托运单位向铁路、交通运输部门提报 货物运量和所需运输工具的计划。 (一)编制货物运输计划的依据和原则 (二)货物运输计划的种类与填写 (三)货运计划的实施
货物发运的业务流程
备运 组配 制单 托运 送单 预报
结算
五、运输合理化
(一)运输合理化概念 (二)不合理运输的表现形式 (三)运输合理化的影响因素 (四)运输合理化的有效措施
(五)管道运输
1、什么是管道运输? 货物在管道内借助高压气泵的压力往目的地 输送货物的运输方式。 2、管道运输的特点: 优点:成本低廉;受天气情况影响小;安全 性高;货损低。 不足:不灵活;速度较慢;仅陷于运送液体 和气体;一次性投资大。
(六)其他运输方式
1、多式联运: 1)把两个以上运输方式组合成一体性而最终 达到运输目的运输方式。 2)多式联运特点: ①运输全程中至少使用两种运输方式,而且 是不同方式的连续运输。 ②多式联运的货物主要是集装箱货物。 ③多式联运是一票到底,实行单一费率的运 输,发货人只要订立一份合同,一次性付费, 一次保险,通过一张单证即可完成全程运输。
公路根据交通量及其使用功能、性质分为汽
车专用公路和一般公路两类五个等级:高速
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

物流学概论(崔介何第五版)第7章流通加工及配送

物流学概论(崔介何第五版)第7章流通加工及配送

三、 保税区的加工贸易
(一) 加工贸易企业的审批 (二) 加工贸易企业的分类管理 (1) A类,无走私违法行为的保税工厂,海关派人驻厂监管,进口料件不
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制度。 (2) B类,无走私违法行为的保税工厂,继续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制度,部
分采用“空转”,部分采用“实转”。 (3) C类,经海关认定有违规行为的保税工厂,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制度
商品储存
流通加工
用户多样化需要 实现物流配送
销售
协调多种运输方式
图7-1 流通加工的目的
流通加工在社会再生产中处于生产和消费之间,与其他流通环节共同 构成了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但是以其自身所具有的生产特征和特 殊地位,它与其他流通环节存在明显差别,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 流通加工与商流的采购、销售相比,具有明显的生产特征;
(4) 流通加工可以在加工活动中更为集中、有效地使用人力、物 力,比生产企业加工更能提高加工的经济效益。
(5) 流通加工为流通企业增加了收益,体现了物流作为“第三利 润源”发挥的作用。流通部门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流通加工是一 项创造价值的理想选择。
(三) 主要流通加工形式的经济效益分析
1. 剪板加工 2. 动力配煤剪板加工 3. 商品混凝土流通加工 4. 平板玻璃的流通加工 5. 木材流通加工
(二) 配送与商流的关系
订货处理
订货传输
客户订货
订货选择
订货运输
图7-3 配送的完成周期
客户递送
第四节 配送的类型
一、 按配送商品的种类和数量分类
(一) 少品种(或单品种)、大批量配送 (二) 多品种、少批量、多批次配送 (三) 成套、配套配送
二、 按配送时间及数量分类

现代物流学6-流通加工与配送

现代物流学6-流通加工与配送

某电商企业的配送中心运作案例
案例概述
某电商企业通过建立配送中心,实现 了高效的物流运作,提升了客户满意 度。
配送网络优化
根据客户分布和配送需求,优化配送 路线和车辆调度,减少了运输成本和 时间。
01
02
配送中心选址
该电商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覆盖范围, 选择合适的地点建立配送中心,确保 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商品配送技术
配送路线规划
合理规划配送路线,减少运输时间和成本,提高 配送效率。
配送方式选择
根据商品特性和客户需求,选择合适的配送方式, 如快递、零担、整车等。
配送信息管理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配送信息管理,实现实时跟踪 和监控,提高配送的可视化和智能化。
商品保护技术
防震保护
采用适当的防震材料和结构,减少商品在运输过程中 的震动和碰撞。
03
流通加工能够减少生产企业的负担,使其专注于核 心业务,提高生产效率。
流通加工的类型
按加工的目的分类
为弥补生产领域加工不足的深加工,为满足需求多样化进 行的服务性加工,保护产品的加工,为提高物流效率、方 便物流的加工,促进销售的加工。
按加工的形式分类
剪切加工、冷冻加工、分选加工、分装加工、组装加工等。
建立加工流程管理制度,确保加 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操作, 提高工作效率。
流通加工与销售策略
结合流通加工和销售策略,推出 个性化、差异化商品,满足消费 者需求。
案例概述
某大型超市对商品进行流通加工, 提高了商品附加值,增加了销售 收入。
成本控制与效益评估
对流通加工过程进行成本核算和 控制,同时评估效益,实现可持 续发展。
04
配送中心的管理与运作

配送作业管理——流通加工

配送作业管理——流通加工
9
三、流通加工的地位和作用
❖ 地位 流通加工能有效地完善流通 流通加工是物流中的重要利润源 流通加工在国民经济中也是重要的产业形态
❖ 作用 提高原材料利用率 进行初级加工,方便用户 提高加工效率及设备利用率 充分发挥各种输送手段的最高效率 改变功能,提高收益
10
四、流通加工的形式 1、生鲜食品的流通加工(PSA040103) ①冷冻加工(PST040131-PST040134) ②分选加工(PST040135-PST040138) ③分装加工(PST040139-PST040142)
12
2、水泥的熟料输送在使用地磨制水泥的 流通加工(PST040147-PST040150)
13
优点: ①可以大大降低运费、节省运力 ②可按照当地的实际需要大量掺和混合材料 ③容易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大批量、高效率的输
送 ④可以大大降低水泥的输送损失 ⑤能更好地衔接产需,方便用户
14
3、钢板剪板及下料加工 (PST040151-PST040154)
知识目标
1、能正确叙述流通加工的概念,区别流通加工与生产加工的不同;
2、了解流通加工的地位与作用;
3、掌握流通加工的不同类型与特点;
4、熟悉不合理流通加工的表现形式;
5、掌握流通加工作业的基本流程;
6、掌握流通加工作业的内容;
7、理解流通加工的技术经济指标;
8、了解常见的流通加工技术装备;
9、理解配送包装的功能;
④用户能简化生产环节,提高生产水平。
16
4、木材的流通加工(PST040155-PST040158)
①磨制木屑压缩输送 ②集中开木下料
❖ 木材流通加工可依据木材种类、地点等决定加工方式。 在木材产区可对原木进行流通加工、使之成为容易装载、 易于运输的形状,如实行集中下料、按客户要求供应规 格料,可以使原木利用率提高到95%,出材率提高到72 %左右,有相当好的经济效果;木屑也可制成便于运输 的形状,以供进一步加工,这样可以提高原本利用率、 出材率,也可以提高运输效率,具有相当可观的经济效 益。

物流概论

物流概论

一、名词解释1.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2.运输:是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

3.配送:是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的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4.储存保管: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和场所,以适当的方式维持物资质量和数量等的储存活动,是包含了库存和储备在内的一种广泛的经济现象。

5.流通加工:是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组装、价格贴附、标签贴附、商品检验等简单作业的总称。

6.物流信息:是指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

7.投机原理:是指产品的生产和物流按照对未来市场需求的预测、未来市场交易的估计进行。

8.共同配送:就是将众多流通单位处理同种的或异种的商品的功能“统合”起来,促使他们共同利用仓库、车辆等设施设备,有效整合物流配送资源,将小批量货物转换成商品集运,形成大批量配送,实现低成本高水平的物流服务。

9.企业物流:是企业内部的物品实体流动。

企业内部物流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工作和生活中所发生的加工、检验、搬运、储存、包装、装卸、配送等物流活动。

10.第三方物流: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11.物流外包:即生产或销售等企业为集中精力增强核心竞争能力,而将其物流业务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给专业的物流公司(如第三方物流公司等)运作,外包是一种长期的、战略的、相互渗透的、互利互惠的业务委托和合约执行方式。

二、简答题1.简述物流的六大功能。

⑴运输配送。

指在不同地域范围之间,以改变“物”的空间位置为目的的活动。

⑵仓储保管。

指在一定的时期和场所,以适当的方式维持物资质量和数量等的储存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他分类方法


按配送组织者分类 制造商为主体的配送 批发商为主体的配送 零售商为主体的配送 物流业者为主体的配送 按配送机构不同进行分类 配送中心配送 仓库配送 生产企业配送 商店配送
配送计划的内容
1.分配地点、数量与配送任务 2.车辆数量 3.车队构成以及车辆组合 4.控制车辆最长行驶里程 5.车辆容积、载重限制 6.路网结构的选择 7.时间范围的确定 8.与客户作业层面的衔接 9.达到最佳化目标
按配送时间及数量划分

定时定量定点配送;
• 在规定的运行线路上,指定配送车辆达到的时间表,按 运行时间表进行运送,用户可以按照配送企业规定的路 线及时间选择这种配送服务,并到指定位置及指定时间 接货。 • 如顺丰。 • 易于管理,配送成本低,适用于消费者集中的地区

即时配送
• 完全按客户提出的时间要求和商品品种、数量要求,及 时地将商品送达指定地点。 • 优点:可以满足用户的临时性急需,对配送速度和时间 要求相当高 • 主要应对(生产商或者客户的)突发性需求
不合理的配送表现形式

(一)资源筹措的不合理


(二)库存决策不合理
(三)价格不合理
(四)送货中的不合理运输
(五)配送与直达的决策不合理 (六)经营观念不合理
配送合理化措施

(一)推行加工配送 (二)推行共同配送


(三)实行双向配送
(四)推行准时配送系统

(五)推行即时配送
配送合理化的判断标志
流通加工的概念
与生产加工相比较,流加工具有以下特点:
1. 从加工对象看
2. 从加工程度看
3. 从价值观点看 4. 从加工责任人看 5. 从加工目的看 为流通创造条件
流通加工的对象是进入流通过程的 商品;生产加工的对象是原材料、 零配件或半成品
流通加工大多是简单加工, 而不是复杂加工 生产加工的目的在于创造价值及使用 价值,而流通加工的目的则在于完善 其使用价值
配送的分类(二)
(四)按配送时间和数量的不同进行分类——定时配送、定量 配送、定时定量配送、定时定线配送、即时配送 (五)按配送经营形式的不同进行分类——销售配送、供应配 送、销售—供应一体化配送、代存代供配送 (六)按加工程度的不同进行分类——加工配送、集疏配送 (七)按配送企业的专业化程度不同进行分类——综合配送、 专业配送
第四节 配送合理化
配送合理化的定义

配送合理化:主要是指对配送设备配置和配送活动
组织进行调整改进,实现统整体优化的过程。它具体它 具体表现在兼顾成本与服务上,配送成本是配送系统为 了提高配送服务所投入的活劳动与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 配送服务则是配送系统投入后的产出。合理化是投入和 产出比的合理化,即通过尽可能低的配送成本,获得可 接受的配送服务,或者是以可以接受的配送成本获得尽 可能高的服务水平。
流通加工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流通加工定义:

流通加工(distribution processing):指物品从生产 地到使用地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 分拣、组装、价格贴付、 标簽贴付、商品检验等简单作 业的总称。
流通加工具有较强的生产性. (P70案例)

理解配送
(一)配送是按用户的订货要求进行的 (二)配送实质是送货 (三)配送是一种中转形式 (四)配送是“配”与“送”的有机结合 (五)配送强调作业方式的合理性 (六)配送是一种重要的资源配置手段
配送的分类(一)
( 一)按配送主体所处的行业不同进行分类——制造业配
送、农业配送、商业配送、物流企业配送 (二)按配送结点的不同进行分类——配送中心配送、仓 库配送、商店配送、生产企业配送 (三)按配送商品的种类和数量的不同进行分类——单(少) 品种大批量配送、多品种少批量配送、配套成套配送


(一)库存标志: (1)库存总 (2)库存周转 (二)资金标志: (1)资金总量 (2)资金周转 (3)资金投向的改变 (三)成本和效益 (四)供应保证标志: (1)缺货次数(2)供应能力(3)即时配送的能 力及速度 (五)社会运力节约标志:(1)社会车辆总数量减少,而承运量增 加,则为合理。(2)社会车辆空驶减少,则为合理。(3)一家一户自提 自运减少,社会化运输增加,则为合理。 (六)客户企业仓库、供应、进货人力物力节约标志 (七)物流合理化标志 :(1)是否降低了物流费用;(2)是否降低了 物流损失;(3)是否加快了物流速度;(4)是否发挥了各种物流方式的 最优效能;(5)是否有效衔接了干线运输和末端运输;(6)是否不增 加实际的物流中转次数;(7)是否采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
按配送时间及数量划分

定量配送;
• 定义:将事先协议商定的批量在一个指定的时间范围内送达 • 特点:配送品种和数量相对固定,备货简单,时间没有严格 限制 • 适用范围:对库存控制不严格,有一定的仓储能力,不施行 “零库存”,或者运输线路没有保障的用户

定时定量配送;
• 按照规定的配送时间和配送数量进行 • 兼有定时配送和定量配送的特点,对配送企业的服务要求比 较严格,管理和作业的难度大,很难实现共同配送,因此成 本较高。
第二节
流通加工合理化
流通加工合理化的含义

流通加工合理化:是实现流通加工的最优配置,也就是
对是否设置流通加工环节、在什么地方设置、选择什么
类型的加工、采用什么样的技术装备等问题做出正确抉 择。这样做不仅要避免各种不合理的流通加工形式,而 且要达到最优效果。
不合理流通加工的表现形式

配送的作用
(一)完善和优化物流系统
(二)改善末端物流的效益 (三)通过集中库存使企业实行低库存或零库存经营 (四)简化事务,方便客户 (五)提高供应保障能力
注意区分


配送与物流(运输) 配送是商物合一的产物 配送,是配与送的有机结合体 配送与送货 配送是在配送中心有效的利用分拣、配货等理货工作, 使送货达到一定的规模,利用规模优势获得较低的成 本 配送强调以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是特殊的送货,高 水平的送货

配送中心的类型
(一)从经营主体的角度划分 1.厂商主导型配送中心 2.批发商主导型配送中心 3.零售商主导型配送中心 4.物流企业主导型配送中心 5.共同型配送中心 (二)从服务对象划分 1.面向最终消费者的配送中心 2.面向制造企业的配送中心 3.面向零售商的配送中心 (三)从配送货物的性质分类 1.商业货物配送中心 2.非商业货物配送中心 (四)按配送中心的功能划分 1.通过型配送中心 2.集中库存型配送中心 3.流通加工型配送中心
车辆配装的原则
6.尽量不将散发粉尘的货物与清洁货物混装; 7.切勿将渗水货物与易受潮货物一同存放; 8.包装不同的货物应分开装载,如板条箱货物不要与纸箱、 袋装货物堆放在一起; 9.具有尖角或其他突出物的货物应和其他货物分开装载或 用木板隔离,以免损伤其他货; 10.装载易滚动的卷状、桶状货物,要垂直摆放; 11.装货完毕,应在门端处采取适当的稳固措施,以防开 门卸货时,货物倾倒造成货损或人身伤亡。
配送与运输的区别
项目 线路 运输批量 运输距离 评价标准 附属功能 运输 从工厂仓库到物流中心 批量大,品种少 远距离、干线运输 运输效率 单一 配送 从物流中心到终端客户 批量小、品种多 近距离、支线运输 服务质量
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物流功 能要素
按配送中心供给与需求的对象划分:
企业对企业的配送 • 原材料、零部件 企业内部配送 • 连锁商业企业的内部配送 • 大的生产企业内部:统一采购、集中库存,再 送至各分公司(或车间) 企业对消费者的配送 • 消费者群体在变化 • 消费者的需求也在变化 • 难度最大
流通加工的组织者是从事流通工作的人员
流通加工和生产加工的区别



在流通过程中辅助性的加工活动称为流通加工,是物流 系统的构成要素之一。 流通加工是在物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流动过程中, 为促进销售、提高物流效率,对物品进行一定程度的加 工。 流通加工是生产加工在流通领域中的延伸,也可以看成 流通领域为了更好地服务,在职能方面的延伸。
(一)流通加工地点的设置不合理 (二)流通加工方式选择不当 (三)论据不足,使得流通加工成为多余环节 1.没有必要设立流通加工环节 2.运作效率不高
流通加工合理化途径

(一)加工与合理商流相结合 (二)加工与配送相结合


(三)加工与合理运输相结合
(四)加工与配套相结合

(五)加工与节约相结合
(一)按配送商品种类和数量分类 1.少品种(或单品种)大批量配送 2.多品种、少批量、多批次配送 3.成套配套配送 (二)按配送时间及数量分类 1.定时配送 2.定量配送 3.定时定量配送 4.定时定量定线路配送 5.即时配送 (三)按照配送主体进行分类 1.生产企业配送 2.分销商配送 3.连锁店集中配送 4.社会配送中心配送
不合理的流通加工
1、流通加工地点设置的不合理 2、流通加工方式选择不当 3、流通加工作用不大,形成多余环节 4、流通加工成本过高,效益不好
第三节 配送概述
配送定义

配送: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 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 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配送的类型
配送的合理化
1.实现共同配送 2.实现区域配送 3.推行准时配送系统 4.推行即时配送 5.实行产地直送配送 6.实现配送的信息化 7.实现配送的自动化 8.实现配送的条码化、数字化以及组合化 9.提倡多种配送方式最优组合 10.实行送取结合
第五节 配送中心
配送中心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定义 配送中心:从事配送业务的物流场所或组织。应基本符合下列 要求: ① 主要为特定的客户服务 ② 配送功能健全 ③ 完善的信息网络 ④ 辐射范围小 ⑤ 多品种、小批量 ⑥ 以配送为主,储存为辅 配送中心是集多种流通功能(商品分拣、加工、配装、运送等)于 一体的物流组织,是利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物流设备开展业务活 动的大型物流基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