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理论现实例子
冰山理论在处理师生冲突中的应用范文

冰山理论认为,行为不是问题的主体,它只是整座冰山中飘浮在水面上的一小部分。
文章通过分析师生冲突中双方的内在冰山结构,揭示学生外在行为的表现蕴藏着大量深层次的原因。
冰山理论可以帮助班主任寻找学生不良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觉察学生的内在信念,挖掘学生负面情绪中的正面价值,从而有效应对师生冲突。
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冰山理论在处理师生冲突中的应用,供大家参考选择。
冰山理论在处理师生冲突中的应用【案例呈现】学生李浩因与同学打架,被班主任刘老师叫到了办公室。
刘老师非常恼火,问“怎么又是你我说过多少遍了,为什么你还要打架”接着,刘老师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你是个学生,整天惹是生非,很威风吗学习上不见你花那么多心思!”李浩转过脸去,眼睛并没有看着刘老师,悻悻地说“不关我的事,是他先打我的,你怎么不说他!”刘老师一听更急了,用手指着李浩,提高了嗓门“你看你这是什么态度,你究竟还懂不懂得尊重老师啊”李浩低下了头,双手来回地扯着自己的衣角,不急不慢地说“我只是讲事实而已。
”……案例中呈现的场景很多班主任都很熟悉。
现实中,尽管很多班主任都有一份爱心和责任感,但面对问题学生却常常感到无法沟通,感觉自己总是在做重复低效,甚至无效的工作——学生的不良行为就像一座坚硬的冰山,单凭班主任一份爱心或责任感实在难以消融,处理不当甚至会上升为师生间不必要的冲突。
心理研究表明,学生外在行为中必定蕴藏着大量深层次的原因。
深入了解这座人内心“冰山”的结构,有助于班主任更好地处理师生冲突。
一、认识“冰山理论”“冰山理论”首先由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他认为,一个人的人格就像海面上的冰山,露出来的仅仅只是一部分,即有意识的层面;剩下的绝大部分是无意识的,而这绝大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发展和行为。
美国心理治疗师和家庭治疗师维珍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用冰山比作人的内心,提出了著名的萨提亚冰山理论(如上图),认为这一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很好地发现和理解人的内心世界[1]。
生活举例个人冰山理论

阿黄的“爱情告白”啊,黄是初中学生。
他的“自白”引起了整个学校的轰动。
他总是喜欢同桌的那个女孩。
一天,那个女孩病了。
当他得知那个女孩没有吃药时,他决定买药。
因此,他在学校期间偷偷摸摸地翻墙买药。
在被老师发现后,他坦率地告诉老师,他打算为她喜欢的女孩买感冒药。
他不能从学校门口出来,所以只能爬墙。
因此,老师来和那个女孩说话。
阿晃看到那个女孩哭错了。
他觉得自己给那个女孩带来了麻烦。
为了向女孩道歉,他在每张纸条上写了“对不起”,并粘贴了从一楼到五楼的楼梯的每一步。
他希望那个女孩能看到他的诚意。
他感到只有当他向全世界介绍他对女孩的爱时,他才能表现出对女孩的爱。
因此,他想对女孩说的是教室里的黑板。
放假期间,他每天去女孩的楼下一两个小时,只是为了找个机会。
班上的老师为他和女孩调整了座位。
他主动要求班主任改回来。
尽管他同意初中的第三阶段应侧重于学习,但这不是坠入爱河的最佳时机,但他仍然不能放过这个女孩。
当他的要求没有得到同意时,他建议换班。
他的父亲不同意他的要求,因此他不时逃学或遭到破坏。
每次班主任与他交谈时,他总是很小心,因为他眼中看到的是他下定决心要做所有事情。
他的举止使老师非常担心,因为这件事他非常担心自己会做一些不合时宜或后悔的事情。
在听完他在“高调”广告背后的故事后,我不禁要想:什么样的力量支持初中学生以青春期的爱来表达对女孩的热爱?它一定不能这么简单。
那么,我想看看啊黄的水面下是什么样的“冰山”?寻找一个黄给我说话,他面对我,低下头,偶尔抬头看着对方,他的眼睛闪烁着。
他很害羞,以至于我无法将黄仁勋与他的大胆举止联系起来。
要与这样的孩子交谈,您需要首先获得他的信任。
我坦率地告诉他我对他以前的行为的看法,钦佩他勇于大胆说出自己的爱的勇气,也表达了我的疑虑和担忧,并邀请他研究他与我一起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
也许答案会让他感到惊讶。
我的诚意和坦率让他慢慢放下了警戒,他的头慢慢向我抬起。
他向我介绍了他所做的各种事情,并将它们与我所知道的相匹配。
安全八大理论

实验。
2018/8/20
第 14 页
事故发生后也存在一个蛙水效应。事故发生后,大家 对于安全生产的敏感性、重视程度都会大幅度提高,但一 般三年之后,这种影响便会逐渐消失。要想确保安全,就 必须警钟长鸣,就不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自我麻木。
“蛙水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在熟悉的环境进行风
险识别——难;在渐变的环境中进行风险识别——更难。
2018/8/20
第 16 页
第四,需求层次论。
富裕阶段 成长
小康阶段
归属
温饱阶段
生存
2018/8/20
第 17 页
当前,安全工作越来越重要就是因为人们的需求层次 在不断提高。从安全到环保到健康是企业生产管理发展的趋 势,相应的我们的生产管理目标也将由无死亡到无污染再到 确保健康。在这个意义上看,我们的生产管理工作仍处在一 个较低需求满足层次上。 “需求层次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安全工作会越来 越重要,按照安全、环保、健康的递进趋势,企业会逐步向 无亡人事故、无环保事件方向发展。
一个得不到执行的制度,还不如没有。
安全经验分享示例1
3、如何避免制度刚性软化
加强监督检查,第一时间发现“破窗”; 要“亡羊补牢”,举一反三,健全完善制度; 培养员工对制度的敬畏,主动学习和认同;
任何制度的执行都是他律和自律的统一。
安全管理的八个理论
第一: 冰山理论。 第二: 木桶理论。 第三: 蛙水效应。 第四: 需求层次论。 第五: 事故倾向理论。 第六: 破窗理论。 第七: 跳蚤实验。 第八: 权力服从理论。
第 10 页
第二,木桶理论。
企业管理中有个著名的木桶理论,即,一只木桶能够
装多少水取决于木桶中最短的一块木桶的长度,而不是最长
生活举例个人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冰山理论:是萨提亚家庭治疗中的重要理论,实际上是一个隐喻,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
包括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七个层次。
1、实物?货币!记得读高中的时候,过年老妈系里分了一台烤面包机,老妈拿回来说了一句,还不如分钱呢!现在想想还挺有意思,因为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方式还是中式饮食,较少吃烤面包,因此烤面包机对家里而言,就没什么价值,效用不大。
这也引发我们对理性消费的思考。
理性消费是指在支出一定的条件下所得到的最大效用,理性消费首先要求被消费的商品必须满足消费者的偏好。
消费者偏好是一种主观、心理活动,它主要受消费者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影响;另外,理性消费遵循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于家里已有烤面机的老师,又分到一个烤面包机,产品价值虽然不变,但其效用已大大降低。
理性消费在于消费的多样性、个性化,就是所谓的众口难调,对于自己喜欢的礼物,就会得到很大的效用,而对自己不喜欢的,或自己已经有的礼物效用就小。
实物分配给不同的人带来或大或小,或正或负的效用,其配置效率低下。
而发放现金,货币是广泛流通的一般商品等价物,大家都乐于接受。
效用得到了最大化,也提高了社会总福利,显然货币比实物分配具有更高的效率。
2、电视连续剧为什么要分开播映啊?!以前在家看电视连续剧,看到兴起就没了,要等明天!郁闷ING!仔细想想会发现,电视台播映电视连续剧,并非集中在一天或数天一下播完,而是每晚只播映一集或两集,为什么电视台不将其集中在一起,从早到晚连续播映呢?因为对消费者—观众来说,连续长时间观看节目,会产生逐渐疲劳,收视效果则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递减,—即经济学“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体现,也就是说消费者于一定时间内消费或享用同一种物品的边际效用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而递减。
所谓“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多一个单位所获得的额外满足感。
生活中冰山原则的例子

生活中冰山原则的例子
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其后,有多次作过这样的比喻.海明威这种形象的比喻,引起了文学批评界的兴趣.于是,所谓“冰山原则”就成了文学批评界研究海明威创作的重要课题之一.可以说”冰山原则”是海明威对自己多年创作经验的形象总结,是他处理艺术和生活关系所遵循的基本准则.这种思想使得海明威的语言很简洁,形成了海明威式的语言特点.对于“冰山原则”,海明威自己在《午后之死》中有一个解释,他写道:“如果一位散文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很有数,那么他可能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家写得真实,会强烈的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写出来似的.”显而易见,作家在这里强调的是省略,主张水面下的的“八分之七”应该留给读者去感受.根据海明威的解释,可以对”冰山原则”作一个粗略的概括: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把自身的感受和思想情绪最大限度的埋藏在形象之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而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的结合起来,让读者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山原则”的四个基本要素.具体地说,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文字塑造了形象,形象包含了情感,而情感之中蕴涵着思想.诚然,就一般文学作品而言,这四个要素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海明威的作品中显得尤为突出,因为他强调了情感和思想的含蓄性.。
生活举例个人冰山理论

生活举例个人冰山理论著名心理和家庭治疗师维吉尼亚·萨提亚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隐喻来形容一个人的自我:这就像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能够被外界看到的行为表现或应对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的很小一部分,大约只有八分之一,另外的八分之七藏在海面下。
以下就是一个萨提亚冰山理论案例分析。
阿黄是个初三的学生,情窦初开,他的“爱情告白”轰动了全校。
他一直喜欢同桌的女生,有一天,那个女孩生病了,当他得知女孩没有吃药时,他毅然决定去买。
于是,他在上学期间偷偷翻墙出去买药。
被老师发现后,他很坦然地告诉老师是去给喜欢的女生买感冒药,不能从校门出去,所以只能翻墙。
因为这件事情,老师找来女生谈话,阿黄看到女生委屈地哭了,他觉得自己给女生带来了麻烦,为了向女生表示歉意,他在每一张便条纸上写了“对不起”,贴满了一楼至五楼楼梯的每一级台阶,他希望女孩能看到他的诚意。
他觉得只有将他对女孩的喜欢昭告天下,才能表现出他对女孩的喜欢程度,所以他将想对女孩说的话,写满了教室的黑板。
放假期间,他每天去女孩楼下等一两个小时,只是为了能制造一次偶遇。
班主任老师将他和女孩的座位做了调整,他主动找班主任要求换回。
虽然他认同初三阶段应以学习为重, 还不是谈恋爱的最佳时期,但是他却还是放不下对女孩的牵挂。
当他的要求没有得到同意时,他又提出要换班级。
父亲不同意他的要求,于是他就不定期地逃课或是搞破坏。
班主任老师每次与他谈心,总是小心翼翼,因为从他的眼神中看到的是破罐子破摔和什么事都敢做的毅然决然。
他的行为让老师很担心,深怕他因为这件事情,做出出格或会令人后悔的事。
高调”告白的背后听了他的故事,我不禁想:一个初三的学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大张旗鼓地表达对女孩的喜欢,只是因为青春期的爱情使然吗?想必没有这么简单。
所以,我很想看看阿黄水面下的“冰山”是怎样的?找来阿黄谈话,他面对着我,低着头,偶尔抬头对视,也是眼神闪烁。
他显得很腼腆,我完全无法将眼前的阿黄与他的大胆行为联系起来。
管理案例2: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冰山理论”

单位案例作者案例题目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冰山理论”化工企业涉及高科技及集众多高技术为一体的复杂系统,具有高温、高压、高风险的显著特点,系统预防、提高产品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就心连心公司在质量持续改进中遇到的问题可以用“冰山”来描述,试举以下三例为证。
“冰山”之一:在产品的研制生产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或故障,如产品生产中出现批次性质量问题,各种设备的改造或选型得不到预期效果等,对于暴露出的问题,就像对付冰山的外显部分一样,我们会想方设法采取各种各样的纠正措施进行质量改进,这当然是非常必要的,比如用质量问题“归零”的办法来排除出现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质量问题或故障。
但我们往往忽略了更重要的一点,暴露出质量问题或故障通常是“冰山一角”,而大量为暴露的质量隐患恰恰是“冰山暗礁”,这些包括我们在设备改造或选型中还存在的技术未吃透、管理不到位等各种质量隐患。
“冰山”之二:当我们的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时,我们往往焦心于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即从设备设计、生产、检测等与产品直接相关的各个环节查找原因,按惯例这是必须要做的。
但实际上这仅仅是“冰山”的外显部分,其隐患部分常常是企业质量文化的某种缺失,才是“冰山之基”,其中包括企业的价值导向,环境气氛,团队精神,全员的质量理念,职业道德、行为准则,人格素质等方面的缺失。
企业内外部的质量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从而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和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命运,也就是如刘总所说“以服务为核心,打造品牌竞争力,以优质的产品为载体,切实把企业理念传播出去”。
产品质量过程控制固然重要,但最可怕的是企业质量文化层面出现问题,不良的质量文化很可能酿成巨大的企业危机。
“冰山”之三:质量是以“不符合要求的代价”衡量的,也就是刘总经常所说“若此事情是因为在第一次没有完全作对,而产生的多余行动”。
但进一步把“不符合要求的代价”引申开来,所形成的广义质量损失成本才是一座真正的“水中冰山”,直接损失成本只是“冰山”的外显部分,“冰山”的内隐部分则是大量的隐形损失成本,比如化肥企业的直接损失可能连带产生产品滞销损失,企业信誉损失,客户损失,社会损失和内部人才流失造成的损失等,这些隐形损失虽然难以统计,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种不符合要求所付出的代价是极其沉重的,它会导致企业损失巨大,效益低下,甚至亏损破产。
生活举例个人冰山理论

著名心理和家庭治疗师维吉尼亚·萨提亚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隐喻来形容一个人的自我:这就像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能够被外界看到的行为表现或应对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的很小一部分,大约只有八分之一,另外的八分之七藏在海面下。
以下就是一个萨提亚冰山理论案例分析。
揭开冰山下的秘密,我们会看到生命中的渴望、期待,看到学生真正的那个自我。
老师与学生在此基础上的沟通,才能触及学生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在此基础上的教育,才能四两拨千金,润物细无声。
阿黄的“爱情告白”阿黄是个初三的学生,情窦初开,他的“爱情告白”轰动了全校。
他一直喜欢同桌的女生,有一天,那个女孩生病了,当他得知女孩没有吃药时,他毅然决定去买。
于是,他在上学期间偷偷翻墙出去买药。
被老师发现后,他很坦然地告诉老师是去给喜欢的女生买感冒药,不能从校门出去,所以只能翻墙。
因为这件事情,老师找来女生谈话,阿黄看到女生委屈地哭了,他觉得自己给女生带来了麻烦,为了向女生表示歉意,他在每一张便条纸上写了“对不起”,贴满了一楼至五楼楼梯的每一级台阶,他希望女孩能看到他的诚意。
他觉得只有将他对女孩的喜欢昭告天下,才能表现出他对女孩的喜欢程度,所以他将想对女孩说的话,写满了教室的黑板。
放假期间,他每天去女孩楼下等一两个小时,只是为了能制造一次偶遇。
班主任老师将他和女孩的座位做了调整,他主动找班主任要求换回。
虽然他认同初三阶段应以学习为重, 还不是谈恋爱的最佳时期,但是他却还是放不下对女孩的牵挂。
当他的要求没有得到同意时,他又提出要换班级。
父亲不同意他的要求,于是他就不定期地逃课或是搞破坏。
班主任老师每次与他谈心,总是小心翼翼,因为从他的眼神中看到的是破罐子破摔和什么事都敢做的毅然决然。
他的行为让老师很担心,深怕他因为这件事情,做出出格或会令人后悔的事。
“高调”告白的背后听了他的故事,我不禁想:一个初三的学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大张旗鼓地表达对女孩的喜欢,只是因为青春期的爱情使然吗?想必没有这么简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是萨提亚家庭治疗中的重要理论,实际上是一个隐喻,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
包括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七个层次。
概念:
维琴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首席心理治疗大师一位女士的名字,也代表以维琴尼亚·萨提亚名字命名的一种成长模式。
根据萨提亚的理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萨提亚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这就像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能够被外界看到的行为表现或应对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大约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另外的八分之七藏在水底。
而暗涌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体,则是长期压抑并被我们忽略的“内在”。
揭开冰山的秘密,我们会看到生命中的渴望、期待、观点和感受,看到真正的自我。
实施方法:
冰山理论应用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用7张纸依次写下那些根源问题。
然后依次摆在地上,先让访客站在“个人行为”上,做必要的放松后让他清晰地感觉到当下困绕自己的问题;让他走到“感受”上,问他这样做有什么感受;达到目的后再让他走到“感受的感受”上,
问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受;……。
步骤不是固定的,但是最终要走到“自己”上。
这个过程的精妙之处是能让人在了解到问题产生的根源,然后根据自己到底是谁做出选择。
萨提亚模式借助冰山隐喻来探索人们不同层次的自我,倡导对所有的体验水平展开工作。
鼓励人们将注意力转向他们的内在过程,而不是只关注内容,并把他们带入觉察中,并转化这些隐藏的观点、信念、感受和期待,成为正面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