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细胞的十大特征

肿瘤细胞的十大特征
肿瘤细胞的十大特征

癌细胞的十大特征

癌细胞十大特征释义

众所周知,癌细胞几乎肆虐横行在人体的每一个部位,从大脑到各个器官,从表皮到骨骼,我们曾经在进化中得到的、在生物界引以为豪的人体,在癌细胞肆虐下往往显得那么脆弱,有时似乎变得不堪一击。

癌细胞并非入侵的外族,它们与组成人体各个器官的正常细胞同文同种,但不同的是癌细

胞基因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赋予了它们十种特殊“器物”,从而使得它们能够在人体内纵横

捭阖,所向披靡。

1.自给自足生长信号(Self-Sufficiency in Growth Signals),

2.抗生长信号的不敏感(Insensitivity to Antigrowth Signals),

3.抵抗细胞死亡(Resisting Cell Death),

4.潜力无限的复制能力(Limitless Replicative Potential),

5.持续的血管生成(Sustained Angiogenesis),

6.组织浸润和转移(Tissue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7.避免免疫摧毁(Avoiding Immune Destruction),

8.促进肿瘤的炎症(Tumor Promotion Inflammation),

9.细胞能量异常(Deregulating Cellular Energetics),

10.基因组不稳定和突变(Genome Instability and Mutation)

其一:生长信号的自给自足

在人体这个迄今为止最为复杂的系统中,倘若一个细胞想要改变其现有状态(如从静止到

生长分化状态的改变),必须接收到一系列相关指令,这一过程才能进行,就像军队中的

令行禁止一样。就这样,数以万亿计的细胞各司其职,在和谐统一的秩序中维系着人体的

健康。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在正常细胞中还没有发现一例例外。

这些改变细胞状态的指令,生物学上称之为信号分子,它们多是外源的,即由另一类细胞

产生,这也是人体保持自我平衡的重要机制。信号分子通过与靶细胞上相应指令接收器

(受体)相结合,细胞状态改变这一过程得以实施。

在这方面,癌细胞是截然不同的,它们通过种种“奇巧淫技”把自己对外源生长信号的依

赖降到了最低限度。首先癌细胞们获得自己发号施令的能力,也就是说它们可以自行其是

的合成生长分化所需的生长信号,无需依赖外源性信号。比如科学家们发现在神经胶母细

胞瘤和恶性肉瘤中的癌细胞就分别获得了合成PDGF(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和TGFα(肿瘤

生长因子α)的能力。其次癌细胞还会大量表达其表面的信号接收器,这样就可以富集周

围微环境中的生长信号从而进入生长分化状态(注:正常情况下,未经富集浓度的生长信

号不足以触发生长分化)。此外癌细胞还会改造它周围的一些正常细胞成为生长信号的生

产工厂供其使用,并招募一些帮凶细胞,如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来帮助它们生长分化。

其二:对抑制生长信号不敏感

平衡似乎是人体系统中最重要的关键词。人体内除了有生长信号外,还存在着生长抑制信号。在细胞分裂的不同阶段,都有一些分子如同看家护院的“爱犬”一般时刻检测这些细

胞的“身体状况”和周边环境,根据情况来决定细胞的未来的命运:或是继续生长分化,

或是仍然处于静止期,抑或丧失生长分化能力进入有丝分裂的后期。这样正常细胞才能保

持动态平衡的状态,进行有序的生长分化。对于癌细胞来说,如果想要扩大自己的地盘,

不断地生长分化,必须逃避这些“爱犬”分子的监控。他们主要策略就是通过基因突变使

得这些“爱犬”分子失去活性,从而实现对抑制生长信号不敏感的目的。

其三:规避细胞凋亡

逃避细胞凋亡几乎是所有类型的癌细胞都具有的能力。负责细胞凋亡的信号分子大体上可

以分为两类:一类如同上文所述的“爱犬”分子,如一种名叫p53的蛋白就是其中最重要

的成员之一;另一类则负责执行细胞凋亡。前者监控细胞内外环境,一旦发现不正常情况

足以触发细胞凋亡,即指挥后者执行。目前科学研究证实,DNA损伤,信号分子的失衡以

及机体缺氧都有可能触发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是人体防癌抑癌的主要屏障。在“爱犬”分子眼中,癌细胞就是一种状态不正常

的细胞,而癌细胞逃避细胞凋亡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基因突变使p53蛋白失活。统计显示大

约超过50%的人类癌症中发现p53蛋白的失活。

其四:具有无限的复制潜力

在细胞体外培养实验中,人们观察到,大多数正常细胞仅有60次左右的分裂能力。科学家已经证实,细胞的分裂能力与染色体末端的一段数千个碱基的序列有关。这段序列成为端粒,每经一个分裂周期,这段序列就会减少50~100个碱基,随着分裂次数的渐多,端粒

变得越来越短,后果就是其无法再保护染色体的末端,染色体也就无法顺利复制,进而导

致细胞的衰老死亡。

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类型的癌细胞都有维持端粒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通过过量表达端

粒酶实现的。端粒酶主要功能是为端粒末端添加所需碱基,以保证端粒不会因复制而缩短。其五:持续的新生血管形成

对细胞来说,血管就是最重要的“粮道”。这个“粮道”对于细胞正常生长并良好地行使

其功能是如此重要,以至于一个细胞与其最近的毛细血管的距离不能超过100微米。

通常情况下,在组织形成和器官发生这些生理过程中,血管生成是受到精细调控的,而且

这种情况下的血管形成也是暂时的,当上述生理过程结束后,血管生成即会停止。促进和

抑制血管生成的信号分子通常处于“势均力敌”的平衡状态。

癌细胞获得持续的新生血管形成能力就是通过打破这种平衡状态开始的。科学家们在许多

类型的肿瘤当中发现,一些促进血管形成的信号分子如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FG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都远高于相应的正常组织对照,而一些起抑制作用的

信号分子如thrombospondin-1或β-interferon的表达则下降。

其六:侵袭和转移

人体中的正常细胞除了成熟的血细胞外,大多数需要粘附在特定的胞外基质上才能存活并

正常行使功能,比如上皮细胞及内皮细胞,一旦脱离细胞的胞外基质则会发生细胞凋亡。

将这些细胞粘附在胞外基质或互相粘附在一起的分子称为细胞粘附分子,它们如同“锚”

把船固定在港口一样发挥着锚定的作用。

E-钙粘素是目前研究最深入的细胞粘附分子之一。它在上皮细胞中广泛表达,而在大多数

上皮细胞癌中则发现活性的丧失,而丧失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如基因水平上突变导致的失

活及蛋白水平上活性区域被降解导致的失活等。科学家们认为E-钙粘素在上皮细胞癌中发

挥着广泛的抑制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作用。它的活性的丧失标志着癌细胞在获得第六种武

器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其七:免疫逃避

无论是固有免疫还是适应性免疫系统在肿瘤清除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实体肿瘤却都具

有不同的逃逸人体免疫系统监视的功能,从而确保它们不被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胞,

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杀伤和清除。在结肠癌和卵巢癌患者中,那些体内含有大量CTLs和NK杀伤细胞的病人状况要比缺少这些免疫细胞的病人好得多。而在那些具有高度

免疫原性的癌细胞中,它们通常会通过分泌TGF-β或其它免疫抑制因子来瘫痪人体的免疫

系统。

其八:调控细胞代谢

即便在有氧气的条件下,癌细胞也会通过调控,使其能量主要来源于无氧糖酵解的代谢方式,这被称为“有氧糖酵解”。目前已经有研究证实了在神经胶质瘤和其它种类的癌细胞中,异柠檬酸盐脱氢酶功能上的突变也许和细胞能量代谢方式的改变有关,它能提高细胞

中氧化物的含量从而影响基因组的稳定性,还可以稳定细胞中的HIF-1转录因子以提高癌

细胞的血管生成和浸润能力。

其九:基因不稳定性和易突变

肿瘤复杂的发生过程可以归根于癌细胞基因的不断突变。在需要大量基因突变来诱导肿瘤

发生时,癌细胞常常会提高其对可诱导基因突变物质的敏感性,从而加快它们基因突变的

速度。在该过程中,由于某些稳定和保护DNA的基因发生突变,会显著提高癌症的发生几率。尽管在不同类型的肿瘤中基因突变的种类不同,但均可以发现大量稳定和修复基因组DNA的功能缺失。提示我们肿瘤细胞的一大重要特征就是固有的基因组不稳定性。

其十:引发炎症反应

在过去数十年中,大量的研究证实了炎症反应(注:主要由固有免疫细胞引起)和癌症发病机理之间的关系:炎症反应可为肿瘤微环境提供各种生物激活分子,例如包括生长因子(可维持癌细胞的增殖信号)、生存因子(可抑制细胞死亡)、促血管生成因子和细胞外基质修饰酶(可利于血管生长,癌细胞浸润和转移)、以及其它诱导信号(可激活EMT和癌细胞的其它一些特征)。此外,炎性细胞还会分泌一些化学物质,其中ROS可以加快临近癌细胞的基因突变,加速它们的恶化过程。

cancer杂志年终大盘点2015肿瘤学十大发现

Cancer杂志年终大盘点——2015肿瘤学十大发现 2015年年尾,美国肿瘤学会官方杂志Cancer 对过去一年肿瘤领域预防、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重大研究做了大盘点。下面,请随我们一起看看,2015年有哪些发现登上了cancer的头条吧! 1、肿瘤疫苗:未来预防结肠癌的“利器”尽管有了结肠镜等筛查手段,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尤其是高危因素患者)死于结肠癌。为了加强结肠癌的预防措施,来自华盛顿大学的Mary (Nora) Disis博士正试图通过将特异性基因导入疫苗激发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预防结肠癌的发生发展。目前Disis博士和她的团队已经研究了上百种可作为结肠癌疫苗靶点的基因,下一步的目标就是明确哪一种基因是肿瘤发生发展过程的关键信号,并且能够被机体的免疫系统较好地识别。 在美国肿瘤学会研究基金会的帮助下,该研究已经进入了筛选阶段,Disis博士认为:“我们预计要花费3年时间对所有的基因疫苗在小鼠体内的有效性进行检测,筛选出最有的肿瘤疫苗,并且预计再花一年的时间进行扩大检测以保证它在人体内的安全性。” 2、中医耳压法:乳腺癌患者最简便的疼痛减轻疗法 疼痛一直是很多癌症患者的梦魇,超过40%的乳腺癌女性患

者称,术后两三年内一直受疼痛困难,严重影响她们的生活质量。Pittsburgh大学的Chao Hsing Yeh教授2015年9月18号在Cancer Nursing发表一篇文章称,一天三次按压贴在耳朵上的带小种子的敷贴可以有效地减轻乳腺癌患者的 疼痛和疲劳。Yeh教授将这种疗法称为“耳压法”(APA).这种方法类似于中医的针灸,理论也来源于传统中医理论。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一种看不见的能量,也称之为“气”将内外器官连接起来。耳部的某些特殊穴位与大脑是相通的,刺激这些穴位可以激发脑内神经反应从而减轻疼痛,而且一些研究也通过fMRI找到了耳部某些穴位与大脑神经元活动的关联。 APA疗法简单易行,第一次时需要医生将一种叫vacarria的植物种子贴在特殊部位(这些敷贴可以保持4周左右),并教患者按摩手法,一天三次,一次九分钟,以后患者可以自己在家中操作。Yeh教授在31例一直受疼痛困扰的中年乳腺癌患者中进行了试验,这些患者共接受APA疗法共4周。Yeh教授称7天后接受APA疗法的患者疼痛减轻了51%,4周之后,她们的疼痛程度减轻了71%,而且患者的疲劳感和睡眠都有所改善。 “APA疗法不仅是一种简单而廉价的疗法,而且没有药物带来的副作用,是一种比较适合乳腺癌患者的疼痛疗法。”目前,Yeh教授正在计划开展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验证APA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一生物下册《细胞的癌变》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人教版高一生物下册《细胞的癌变》知识点 总结 一、癌细胞的概念: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二、癌细胞的特征 (1)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体细胞能分裂 50-60 次 (2)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癌变后球形的成纤维细胞癌细胞的分散和转移示意图癌症为什么难治? 由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扩散和转移 (3)癌细胞的表面发生变化 三、细胞癌变的原因 (1) 物理致癌因子: 辐射(紫外线、X射线、电离辐射等) 1、致癌因子 日本广岛、长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受原子弹的影响。幸存的居民皮肤癌、白血病发生率明显增加。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诱发众多白血病患者。图为

悲惨的受害者居里夫人在研究工作中长期被放射性射线损伤,导致白血病 (2) 化学致癌因子: 无机物- 如石棉、砷化物、铬化物、镉化物等; 有机物- 如黄曲霉素、亚硝胺、尼古丁、甲醛、苯、联 苯胺、煤焦油、苯并芘等 (3) 病毒致癌因子:感染人的细胞,将其基因整合进入人的基因组,诱发癌变 如:感染乙肝病毒可诱发肝癌; 感染人乳头状病毒可诱发宫颈癌; EB 病毒是一种疱疹病毒,使儿童患淋巴癌、成人患鼻咽 癌。 2、内因遗传因素 抑制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A. 原 癌基因 B. 抑癌基因 肿瘤细胞正常细胞为什么会转化成癌细胞?癌细胞正常 细胞原癌基因 抑癌基因突变突变癌基因失去抑制作用不能控制 (致癌因子的作用)不受控制,恶性增殖 四、癌症的预防

信息与信息的特征

信息与信息的特征 一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一书第一章第一节,本节是本书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篇,是在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基础上的拓展和加深,也是激发学生对今后学习信息技术兴趣的开端。本节设置了两个部分的内容:一信息;二信息的特征。从认识信息的基本含义出发,然后了解信息的特征,这是全书的基础内容。本节在于帮助学生理解信息内涵的过程中,通过交流和讨论等学习方式,了解信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情况,拓宽学生对信息文化的形态和内涵有新的认识。通过学习本节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认识,拓宽学生知识面,为将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现有基础:学生在初中时学过信息技术课程,对信息技术知识有一定掌握,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学生之间的能力有一定的差异。学生虽然容易接受和理解“生活在一个信息海洋”的观念,但也同样容易忽视信息的存在,普遍存在“信息有很多,但是太平常”的想法,对信息缺乏足够的重视。 2、学生的学习动力:这个阶段的学生富于激情,有积极探索的精神,因此亟待针对这个特点,激发学生研究信息的热情、认识合理使用信息的重要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从初中升上高中,独立性和自主性开始增强,能够自我调控,积极参与思考,发挥学习自觉性。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和技能(1)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2)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包括普遍性、载体依附性、时效性、共享性、真伪性,并能举例说明;(3)培养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的能力;(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和方法(1)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2)利用历史典故,成语故事等,由学生自己讲述,锻炼表达能力,实现知识共享,拓展知识面,丰富文化内涵。(3)通过布置课后的学习和实践,鼓励学生联系实际,进行课外拓展学习,同时又为后面章节做好准备。 3 情感和价值观通过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整合知识,归纳分析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勇于展示个人风采的勇气。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癌细胞的十大特征

癌细胞的十大特征 2000年,Douglas Hanahan和Robert A. Weinberg在Cell上发表文章:The Hallmarks of Cancer,这篇综述性文章介绍了肿瘤细胞的六大基本特征:自给自足生长信号;抗生长信号的不敏感;抵抗细胞死亡;潜力无限的复制能力;持续的血管生成;组织浸润和转移。这篇论文被称为肿瘤学研究的经典论文,到目前为止,已经被引用了上万次。 在2011年3月出版的Cell杂志上,两位教授又发表了一篇升级版综述:Hallmarks of Cancer: The Next Generation,这篇论文长达29页,简述了最近10年肿瘤学中的热点和进展,在原有的六大特征的基础上,新增了四大特征,包括避免免疫摧毁、促进肿瘤的炎症、细胞能量异常和基因组不稳定和突变。

将原有的肿瘤细胞六大特征扩增到了十个,这十个特征分别是: 1.自给自足生长信号(Self-Sufficiency in Growth Signals), 2.抗生长信号的不敏感(Insensitivity to Antigrowth Signals), 3.抵抗细胞死亡(Resisting Cell Death), 4.潜力无限的复制能力(Limitless Replicative Potential), 5.持续的血管生成(Sustained Angiogenesis), 6.组织浸润和转移(Tissue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7.避免免疫摧毁(Avoiding Immune Destruction), 8.促进肿瘤的炎症(Tumor Promotion Inflammation),

十大信息源特点.doc

1、图书 图书或称为书籍,包括专著、教科书、各种普及读物及各专业参考工具书等。图书经过编著者精心选择,反复斟酌后写成的,其内容系统、成熟、定型,信息经过筛选,可靠性强。图书可以帮助人们全面系统地了解某一特定领域中的历史和现状,将人们正确地领入自己所不熟悉的领域,还可以作为一种经常性的查考工具。不过传统印刷型图书编辑出版周期较长,更新速度慢,包含的内容一般只反映3-5年以前的研究水平。所以从信息检索的角度来看,图书一般不作为科研前查新的主要检索对象。 2、连续出版物 198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给期刊下的定义是:“一种以印刷形式或其他形式逐次刊行的,通常有数字或年月顺序编号的,并打算无限期地连续出版下去的出版物”(ISO3297-1986)。广义的期刊则包括一切定期刊行或不定期刊行的连续性出版物。例如,杂志、报纸、年度报告、年鉴、丛书,以及学会的会议录,学报纪要等。 期刊的特点是:内容专深、可靠、详尽、信息丰富,且数量大,品种多,出版周期短,能够及时反映有关领域的最新动态信息。因而期刊是人们获取一般基础理论研究知识和研究动态的重要信息源。 3、科技报告 科技报告是报道(记录)研究工作和开发调查工作的成果或进展情况的一种文献类型。科技报告基本上都是一次文献,许多最新的科研课题与尖端学科的资料往往首先反映在科技报告中。 特点:内容专深,详尽、完整、可靠,出版及时,能够及时地反映研究进展信息。 4、会议文献 会议文献是指在学术会议上宣读或交流的论文和其他有关资料,分为会前文献和会后文献两种。会前文献包括会议预印本、会议论文摘要、会议议程和发言提要、会议近期通报或预告等。会后文献包括会议记录、会议专利、技术报告等。 会议文献的特点是:出版形式不固定,它包含了大量的一次文献;同一会议的文献论题集中,内容新颖、丰富、专深、学术性强,能反映某学科或某专业的当前状况,往往代表着一个学科或某个专业的最新成果,反映着国内外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水平和趋势。所以,它是了解各国科技发展水平和动向的重要科技文献 5、专利文献 一切与专利制度有关的在专利申请和授权各阶段产生的文献统称为专利文献,包括发明说明书、专利说明书、专利局公报、专利文摘、专利分类与检索工具书,申请专利时提交的各种文件(如请求书、权利要求书、有关证书等),与专利有关的法律文件和诉讼资料等。狭义的专利文献一般指专利局公布出版的各种发明说明书,或者专利说明书及其所派生的各种二次文献。 专利文献的特点是:内容具体、可靠、详尽、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能够反映科学技术的最新水平。然而由于同一个发明,往往在多个国家申请并拥有专利权,因而产生了大量的等同专利及其不同语种的专利文献。这种状况可以有效地促进专利信息的交流,提供给不同语种的用户利用专利信息的机会,但同时因为大量重复,增加了用户信息识别的难度和重复检索的负担。

肿瘤细胞的十大特征

癌细胞的十大特征 癌细胞十大特征释义 众所周知,癌细胞几乎肆虐横行在人体的每一个部位,从大脑到各个器官,从表皮到骨骼,我们曾经在进化中得到的、在生物界引以为豪的人体,在癌细胞肆虐下往往显得那么脆弱,有时似乎变得不堪一击。 癌细胞并非入侵的外族,它们与组成人体各个器官的正常细胞同文同种,但不同的是癌细 胞基因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赋予了它们十种特殊“器物”,从而使得它们能够在人体内纵横 捭阖,所向披靡。 1.自给自足生长信号(Self-Sufficiency in Growth Signals), 2.抗生长信号的不敏感(Insensitivity to Antigrowth Signals), 3.抵抗细胞死亡(Resisting Cell Death), 4.潜力无限的复制能力(Limitless Replicative Potential), 5.持续的血管生成(Sustained Angiogenesis), 6.组织浸润和转移(Tissue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7.避免免疫摧毁(Avoiding Immune Destruction), 8.促进肿瘤的炎症(Tumor Promotion Inflammation), 9.细胞能量异常(Deregulating Cellular Energetics), 10.基因组不稳定和突变(Genome Instability and Mutation) 其一:生长信号的自给自足 在人体这个迄今为止最为复杂的系统中,倘若一个细胞想要改变其现有状态(如从静止到 生长分化状态的改变),必须接收到一系列相关指令,这一过程才能进行,就像军队中的 令行禁止一样。就这样,数以万亿计的细胞各司其职,在和谐统一的秩序中维系着人体的 健康。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在正常细胞中还没有发现一例例外。 这些改变细胞状态的指令,生物学上称之为信号分子,它们多是外源的,即由另一类细胞 产生,这也是人体保持自我平衡的重要机制。信号分子通过与靶细胞上相应指令接收器 (受体)相结合,细胞状态改变这一过程得以实施。 在这方面,癌细胞是截然不同的,它们通过种种“奇巧淫技”把自己对外源生长信号的依 赖降到了最低限度。首先癌细胞们获得自己发号施令的能力,也就是说它们可以自行其是 的合成生长分化所需的生长信号,无需依赖外源性信号。比如科学家们发现在神经胶母细 胞瘤和恶性肉瘤中的癌细胞就分别获得了合成PDGF(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和TGFα(肿瘤 生长因子α)的能力。其次癌细胞还会大量表达其表面的信号接收器,这样就可以富集周 围微环境中的生长信号从而进入生长分化状态(注:正常情况下,未经富集浓度的生长信 号不足以触发生长分化)。此外癌细胞还会改造它周围的一些正常细胞成为生长信号的生 产工厂供其使用,并招募一些帮凶细胞,如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来帮助它们生长分化。 其二:对抑制生长信号不敏感 平衡似乎是人体系统中最重要的关键词。人体内除了有生长信号外,还存在着生长抑制信号。在细胞分裂的不同阶段,都有一些分子如同看家护院的“爱犬”一般时刻检测这些细 胞的“身体状况”和周边环境,根据情况来决定细胞的未来的命运:或是继续生长分化, 或是仍然处于静止期,抑或丧失生长分化能力进入有丝分裂的后期。这样正常细胞才能保 持动态平衡的状态,进行有序的生长分化。对于癌细胞来说,如果想要扩大自己的地盘, 不断地生长分化,必须逃避这些“爱犬”分子的监控。他们主要策略就是通过基因突变使 得这些“爱犬”分子失去活性,从而实现对抑制生长信号不敏感的目的。 其三:规避细胞凋亡 逃避细胞凋亡几乎是所有类型的癌细胞都具有的能力。负责细胞凋亡的信号分子大体上可 以分为两类:一类如同上文所述的“爱犬”分子,如一种名叫p53的蛋白就是其中最重要 的成员之一;另一类则负责执行细胞凋亡。前者监控细胞内外环境,一旦发现不正常情况 足以触发细胞凋亡,即指挥后者执行。目前科学研究证实,DNA损伤,信号分子的失衡以 及机体缺氧都有可能触发细胞凋亡。

认识信息的特征

教学课题认识信息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包括普遍性、载体依附性、价值的相对性、时效性、共享性、可伪性,并能举例说明;培养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教学内容分析】 初看这部分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知识与概念的介绍,没有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也很难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的教学目标。授课地点适宜在教室进行,否则机房教学学生由于没有操作内容容易坐不住。如何让初涉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学生理解深奥知识的同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就是件让教师头疼的事情了。 在这一章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例,采取讲授法、小组探究法、问答法、现场试验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创设具体事物的场景,使师生设身处“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我要学”、“我爱学”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新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信息与人类的关系;信息的基本特征;

难点:信息的含义;信息实例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对象分析】 初一新生来自于不同的学校,各个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都不尽相同,所以有必要先做一个状况调查,以方便日后的教学工作能有的放矢地展开。 所谓“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作为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第一部分教学内容,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章节的学习,关系到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热情和积极性,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多设情境,多做……,让学生感到学中有乐,学有收获,……。 【教学环境、教具及教学准备】 『硬件』多媒体教室;机房 『软件』:学习资源、范例、技术支持(讨论提问区)、实践作业、交流与评价 课时安排:1学时 教学过程 ●情景模拟,引入概念 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请三、四名同学自由组合成探究小组,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从学生中抽选三个小组进行课堂提问。答案有:笔记本电脑、钢枪、水;水、饼干、指南针;打火机、水、刀等等。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问答进行分析,指出正确答案:钢刀、火石、指南针。 经过讨论分析后,学生初步得出结论——人类要在世界上生存与发展需要获取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信息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密切。

肿瘤细胞培养(完整版)

第6章肿瘤细胞的培养 肿瘤细胞培养是研究癌变机理、抗癌药的敏感性、肿瘤细胞和癌分子生物学特性的重要手段。癌细胞是比较容易培养的细胞,当前所建立的细胞系中癌细胞是最多的。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进行肿瘤研究具有许多优点: (1)可免受机体内环境因素的影响,避免了个体差异性,便于探索各种物理、化和生物 因素对肿瘤细胞生命活动的影响。 (2)既便于从细胞水平上研究肿瘤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又便于从基因及分子水平上研究 癌变的发生机理; (3)可长期传代、保存,便于观察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和遗传行为的改变。 (4)可用于快速筛选抗癌药物和研究耐药机理。 (5)研究周期短,比较经济。 但是它也有缺点,如长期培养可使细胞生物学特性发生改变;体外实验所得的结果不能完全代表体内的情况,应与体内试验结合研究更为合理等。 一、肿瘤细胞培养的生物学特性 1、形态和性状 形态不规则,细胞界限清晰,伸展较差,核膜、核仁轮廓明显,核仁多、核浆丰富。折光性强,电镜观察细胞表面微绒毛多而细密,与肿瘤细胞具不定向运动和铺着不依赖性有关。 2、生物特性 癌细胞在无血清或低血清(2%~5%)时仍能生长,营养要求不高,因能自分泌促增殖因子,在软琼脂培养时单个细胞能形成集落,生长方向性消失,再加上失去了接触抑制,癌细胞数量增多时可呈多层重叠生长,细胞饱和密度大,有丰富的三极有丝分裂,分裂指数高,细胞倍增周期短。 3、永生性 永生性也称不死性,在体外培养中表现为可无限制传代而不凋亡(Apoptosis),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系(株)都表现有这种特性。但体外培养的永生性和体内肿瘤的恶性(包括侵润性)是两种性状,受不同基因调控的,因恶性肿瘤多数在体外培养时并不那么容易获得成功,生长增殖能力并不旺盛,有时只能传若干代,说明体外培养的永生性可在体外培养后获得的。另外,体外培养的许多细胞系,如NIH3T3、Rat-1 10T1/2等均具有永生性而无恶性。但两者有相关性,永生性可能是细胞恶性变的某一阶段。 4、侵润性 侵润性是肿瘤细胞扩张性增殖行为,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仍保持有这种特性,当与正常组织混合培养时,能侵润入其他正常组织中,甚至能穿透人工隔膜。 5、异质性 所有肿瘤细胞都是由增殖能力、遗传性、起源、周期状态等性状不同的细胞组成,属于异质性,其中有的衰老、退化,有的处于周期阻滞状态,只有那些处于活跃增殖的肿瘤干细胞才是支持肿瘤生长的成分,肿瘤干细胞易于生长增殖,分离培养干细胞的方法称干细胞培养(有干细胞系和数个亚系组成)。

肿瘤新十大特征

CELL综述: 肿瘤新十大特征 Hallmarks of Cancer: The Next Generation 2011年3月4号,Douglas Hanahan和Robert A. Weinberg在《Cell》发表综述,题目为:Hallmarks of Cancer: The Next Generation。整个综述29页,简述了最近10年肿瘤学中的热点和进展(例如细胞自噬、肿瘤干细胞、肿瘤微环境等),并且将过去的6个特征扩增到10个特征,新增加的4个特征为: 避免免疫摧毁(Avoiding Immune Destruction); 促进肿瘤的炎症(Tumor Promotion Inflammation); 细胞能量异常(Deregulating Cellular Energetics); 基因组不稳定和突变(Genome Instability and Mutation)。 并且将过去的回避凋亡(Evading Apoptosis),调整为抵抗细胞死亡(Resisting Cell Death)。 背景介绍 我们已经提出了总共6种肿瘤标志,组成了一个基本原理,它提供了一个理解肿瘤性疾病显著差异的逻辑网络(Hanahan and Weinberg, 2000)。我们的讨论中包含了这样的概念,肿瘤细胞逐渐进展成新生物,它们获得一系列标志性能力,而人类肿瘤形成的多步骤的过程可以用初始癌细胞获得使它们成为肿瘤并最终表现出恶性肿瘤的特征。 我们注意到由于附属结构的存在,肿瘤不只是癌细胞组成的岛状物。它们是由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组成的复合物,这些细胞之间存在异质的相互作用。我们是这样描述招募来的正常细胞,它们以主要参与者的身份形成肿瘤相关基质,而不是作为旁观者;这样的话,这些间质细胞对于特定能力标志的发展和表达是有贡献的。在接下来的十

癌细胞的特点

特点介绍 (一)癌细胞的一般特点 ·单个癌细胞的形态特点 主要表现在细胞核上,可归纳为五大特征: 1、核大:癌细胞核可比正常大1-5倍。 2、核大小不等:由于各个癌细胞核增大程度不一致,同一视野的癌细胞核,大小相差悬殊。 3、核畸形核膜增厚:癌细胞核可出现明显的畸形,表现为细胞核形态不规则,呈结节状、分叶状等,核膜出现凹陷、皱褶,使核膜呈锯齿状。 4、核深染:由于癌细胞核染色质增多,颗粒变粗,核深染,有的可呈墨水滴样,同时因核内染色质分布不均,核的染色深浅不一。 5、核质比例失常:癌细胞核增大明显,超过细胞体积的增大,故核质比例失常。并且癌细胞分化愈差,核质比例失常愈明显。 此外,细胞核染色质边移,出现巨大核仁,异常核分裂,以及细胞体积增大,且大小不等,并出现梭形、蝌蚪形、星形等异常形态,亦可作为癌细胞的辅助诊断依据。 ·成堆癌细胞的排列特点

成片鳞癌细胞,仍可带有一定程度的鳞状上皮的排列特点,如平铺的鹅卵石样,但极性消失,排列不规则;腺癌可出现不规则的腺腔样排列;未分化癌则表现为束状(单行)排列及镶嵌样(成片)排列等特征,这些可作为诊断癌细胞和进行癌细胞分类的依据。 (二)涂片的“阳性背景” 由于肿瘤组织,特别是浸润癌和分化差的癌,易发生出血坏死。因此,涂片中常常可见成片的红细胞和坏死细胞碎片,这种背景往往提示涂片可能为阳性,所以称阳性背景。早期癌涂片背景多数干净,不易见到坏死细胞碎片。出血坏死并非肿瘤所独有,在某些严重的炎症病变中也可出现,所以在没找到癌细胞之前,决不能单凭阳性背景的有无,而诊断癌或排除癌。 (三)各种癌细胞的形态特点 癌细胞大致可分为三大类:鳞癌、腺癌、未分化癌。 ·鳞癌 一般起源于鳞状上皮,也可起源于已经发生鳞化的柱状上皮。根据涂片中大多数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可把鳞癌分为分化好和分化差两大类。 高分化(角化型)鳞癌以类似表层细胞的癌细胞为主,并可见少量中层癌细胞,这些癌细胞分化比较成熟,表现多形性,如纤维形、

1信息的基本特征

1.1.2 信息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1、通过课本案例分析信息一般具有哪些特点 2、掌握并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3、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具有哪些影响 教学重点:1、信息的基本特征的了解 2、信息的基本特征在人类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影响分析 教学难点:1、信息的基本特征的了解 2、信息的基本特征在人类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影响分析 课型:新授理论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交流中,我们会通过各种渠道收获到许多形形色色的消息,而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认识到,这些消息呢在信息技术中我们称它们为信息,那么这些信息都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呢?它们又具有一些什么样的特征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下。 二、新课讲授 (一)案例分析:书本P5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看到书本的第5页,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书本案例: 案例一:通过卫星电视,世界各地的人们足不出户就能观赏到精彩纷呈的奥运会节目;思考,世界各地的人们为什么能够足不出户收看奥运会节目,这体现了信息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解答:世界各地的人们能够足不出户的观看奥运会节目,是通过卫星电视的转播,说明了信息能够通过相关的载体传递到对应的位置,这说明了信息具有传递性的作用。 案例二:某公司为了提高销售人员的推销策略和销售技巧,希望业务人员能够把各自在销售实践中的经验和技巧贡献出来让大家分享,便特别设立了每季度一次的销售方案评奖。每个销售人员都拿出自己的得意之作参加评奖。公司最后把所有的方案汇集起来装订成册,发给大家学习参考。几个回合下来,这个公司

各大区的销售就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公司也形成了很好的学习和探讨业务风气;思考,这个案例体现了信息什么样的特征?(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解答:将销售技巧装订成册然后大家分享提高,这说明了销售技巧这一信息是可以通过载体相互共享的,这体现了信息具有共享性的特征。 案例三:国外某家超市的计算机自动收款系统显示,感恩节前后啤酒与尿布的销售量要比平日多。超市老板一分析,原来是家庭主妇多在这几天出去逛街,留下男人在家看孩子,男人一边照看孩子一边观看足球一边喝啤酒,致使啤酒与尿布的需求量大增。于是这家商场干脆把啤酒与尿布摆在一起,让顾客顺手就能拿到,大大促进销售;思考,这个案例体现了信息的什么特征?(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解答:超市老板根据啤酒和尿布的感恩节前后的销售量分析得到结论,男人喜欢一边照看孩子一边观看足球一边喝啤酒,根据这一信息进行了产品位置的摆放,大大促进了销售,这说明信息是可以进行利用的,体现了信息的依附性和可处理性。 案例四:李明很喜欢下象棋。一天他在网上看到一则有关“象棋比赛”的通知,可是赛事早已经结束,他后悔没有及时上网知道这个消息;思考,这个案例体现了信息的什么特征?(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分析:有这个象棋比赛的消息,但时间已经结束了,那么这个消息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这说明了信息有他的时效性。 案例五:《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中,周瑜用计令前来劝降的蒋干盗得假冒曹操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降书,曹操批阅此书,即将两人斩首示众,致使曹军损失了通宵水性的将领;曹操还听信庞统的计谋,将船首尾相连,结果被前来诈降的黄盖用载满燃烧物的小船攻入,落个“火烧三军命尽丧”的悲惨局面;这个案例有说明了信息的什么特征?(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分析:在《三国演义》的这两个事例中,曹操都是获得了相关的信息后而导致了他的溃败,这说明他所获得的信息并不是真实的信息,所以这体现了信息的真伪性。 我们利用5个书本案例简单的了解了信息的相关特征,那么,信息的基本特征都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看下。 (二)信息基本重要特征讲解

肿瘤的发生与发展

肿瘤的发生与发展 肿瘤的定义: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 过程:局部组织的细胞—基因突变—细胞异常增生—新生物—局部肿块 发病机制:肿瘤的发病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参与的过程。 恶性肿瘤的病因(尚未完全了解), 1.环境因素:化学,物理,生物因素 2.机体因素 化学致癌 化学致癌物:目前认为凡接触引起人或动物形成肿瘤的化学物质,称为化学致癌物(chemical carcinogen)。目前发现对动物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已达2000余种,其中有些可能和人类肿瘤的形成有关 分类:1。作用分式:直接致癌物,间接致癌物,促癌物 2.与肿瘤的关系:肯定致癌物,可疑致癌物,潜在致癌物 ? 1.直接致癌物:进入机体后与细胞直接作用,诱导细胞癌变的化学物质。 ? 2.间接致癌物:进入体内经微粒体氧化酶活化,变成具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 ? 3.促癌物:能促进其他致癌物诱发肿瘤形成的化学物质 ? 4.肯定致癌物(defined carcinogen)经流行病学调查确定,临床医师和科学工 作者都承认对人和动物有致癌作用,其致癌作用具有剂量反应关系的化学致癌物。 ? 5.可疑致癌物(suspected carcinogen)具有体外转化能力,而且接触时间和发 病率相关,动物致癌实验阳性,结果不恒定,且缺乏流行病学方面的证据。 ? 6.潜在致癌物(potential carcinogen)是在动物实验中可获得某些阳性结果, 但在人群中尚无资料证明对人具有致癌性的物质。 1、化学致癌物的作用点:为细胞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2、作用:使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 1、累积作用:(summation effect) 是指两种或多种致癌物同时或相继作用于机体,其复合效应等于单独作用之和2、协同作用:(synergistiic effect) 机体同时暴露于几种致癌物中其致癌作用高于个单独致癌物作用之和 常见的化学致癌物:多环芳香烃类,芳香胺与偶氮染料,亚硝胺类 化学致癌例子。苯胺染料:膀胱癌,烟草:肺癌,黄曲霉素:肝癌 物理致癌 1.电离辐射是最主要的物理性致癌因素 2.放射性同位素:镭、铀、氡等放射性同位素 3.紫外线:皮肤癌,着色性干皮病 病毒致癌 1/3为DNA病毒,2/3为RNA病毒 ?一、乳头状瘤病毒与宫颈癌(HPV) ?二、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HBV) ?三、EB病毒与鼻咽癌和Burkit肉瘤(EBV) ?四、HTL V与人类T细胞白血病(HTL V) 致瘤性DNA病毒

高中生物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要吸收更多的葡萄糖才能维持其生长和增殖。最新研究发现,如果限制体内某种氨基酸R的含量,就可以使癌细胞无法正常吸收葡萄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但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B.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是氨基酸R减少而导致的 C.癌细胞在增殖过程中正常基因突变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D.癌细胞在合成吸收葡萄糖的载体蛋白时可能需要氨基酸R 【参考答案】D 1.下列各项中,属于癌细胞特征的是 A.容易衰老 B.容易凋亡 C.能无限增殖 D.难以转移 2.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 A.不再分裂 B.不再进入细胞周期

C.可以无限增殖 D.细胞表面的粘连蛋白增加 3.正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的过程中,不发生改变的是 A.细胞中的染色体数 B.细胞的形态、结构 C.细胞中的遗传物质 D.细胞的分裂能力 4.癌细胞在人体内容易转移,其原因是癌细胞 A.能无限增殖 B.形态结构发生变化,常变为球形 C.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细胞彼此间的黏着性降低 D.畸形分化,体积减小 5.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癌变后的特征是 A.重新分化形成成纤维细胞 B.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增加 C.形态球形化 D.增殖过程不受环境影响 6.癌细胞有多种检测方式。切取一块组织鉴定是否为癌细胞,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下列最可靠的判断依据是 A.观察细胞核糖体是否改变 B.观察细胞原癌基因是否突变 C.观察细胞的形态是否改变 D.观察细胞膜外的糖蛋白是否减少 1.【答案】C

【解析】癌细胞由于无限增殖,一般不会衰老,A错误;癌细胞由于无限增殖,不容易凋亡,B错误;癌细胞由于发生了基因突变,分裂次数失去控制,故最主要的特征是失去分裂次数的限制,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C正确;癌细胞由于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黏着性降低,故容易发生转移,D错误。 3.【答案】A 【解析】细胞癌变是基因突变导致的,而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不变,A正确;细胞癌变后,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B错误;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因此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C错误;细胞癌变后,细胞的分裂能力增强,D错误。 6.【答案】C 【解析】选项B和D涉及分子水平,不能用显微镜观察;选项A,癌细胞代谢旺盛,虽然核糖体数目增多,但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核糖体的存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癌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

常见10大恶性肿瘤是些

常见的10大恶性肿瘤是哪些 常见的10种恶性肿瘤 世界卫生组织1997年报告,全球最常见的10种恶性肿瘤按发病率由高到低排列为:肺癌、胃癌、乳腺癌、结肠直肠癌、口腔癌、肝癌、宫颈癌、食管癌、淋巴癌、前列腺癌。 造成我国人死亡的10种主要恶性肿瘤依次是:胃癌、肝癌、肺癌、食管癌、直结肠肛门癌、白血癌、宫颈癌、鼻咽癌、乳腺癌、膀胱癌等。 全世界以肺癌、乳腺癌增加最为明显,结直肠癌和乳腺癌呈上升趋势,宫颈癌大幅度下降,食管癌有所下降。 中国十大恶性肿瘤是哪些? 我国常见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有:肺癌、胃癌、食管癌、肠癌、肝癌、宫颈癌、乳腺癌、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鼻咽癌等十大肿瘤。其中以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乳腺癌、宫颈癌最为多见,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70沧80% 2006中国十大恶性肿瘤排行榜 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男性为130 . 3 —305.4/10万人,女性为39 . 5-248 . 7 /10万人。 中国男性恶性肿瘤发病前十位肿瘤(占86 %)分别为肺癌、胃癌、肝癌、结/ 直肠癌、食管癌、膀胱癌、胰腺癌、白血病、淋巴瘤、脑肿瘤; 中国女性恶性肿瘤发病前十位肿瘤(占82 %)分别为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卵巢癌、胰腺癌、食管癌、子宫癌、脑肿瘤。 男女恶性肿瘤死亡率最高的均为肺癌。 肺癌 肺癌发生于支气管粘膜上皮亦称支气管癌。近50年来许多国家都报道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在男性癌瘤病人中肺癌已居首位。肺癌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确,大量资料表明长期大量吸纸烟是肺癌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多年吸纸烟每日40支以上者,肺鳞癌和未分化癌的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4?10倍城市居民肺癌的发病率比农村高,这可能与大气污染和烟尘中含有致癌物质有关。因此应该提倡不吸烟并加强城市环境卫生工作。

6年高考生物真题按知识点分类汇编 三.2.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 (2012四川)II.(13分)研究表明,癌细胞和正常分化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ATP总量没有明显差异,但癌细胞从内环境中摄取并用于细胞呼吸的葡萄糖是正常细胞的若干倍。下图是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的部分代谢过程,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l)图中A代表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进入癌细胞后,在代谢过程中可通过 作用形成非必需氨基酸,也可通过形成五碳糖进而合成作为DNA复制的原料。 (2)在有氧条件下,癌细胞呼吸作用的方式为。与正常细胞相比,①~④过程在癌细胞中明显增强的有(填编号),代谢途径发生这种变化的意义在于能够,从而有利于癌细胞的增殖。 (3)细胞在致癌因子的影响下,基因的结构发生改变而被激活,进而调控_____________的合成来改变代谢途径。若要研制药物来抑制癌症患者细胞中的异常代谢途径,图中的过程(填编号)不宜选为作用位点。 【答案】II.(1)载体蛋白氨基转换脱氧核苷酸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①②③ 产生大量的中间产物,为合成DNA和蛋白质等重要物质提供原料 (3)原癌酶①④ 【解析】II.(1)因为图中A能在细胞膜上协助葡萄糖进入细胞膜,所以可以推断其应该是载体蛋白;在代谢的过程,氨基酸向其他氨基酸转换必须通过转氨基作用;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即其合成原料。 (2)癌细胞也有线粒体的存在,所以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而癌细胞的代谢比较旺盛,需要大量的大分子物质合成材料,所以相比正常细胞,癌细胞内①②③会加强。 (3)细胞癌变,是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原癌基因的结构改变,会导致大量酶合成,而使得细胞代谢失控。抑制机体内的癌细胞代谢,不应该对正常细胞的代谢造成大的影响,图中代

病理有关肿瘤的新十大特性

2011年3月4号,发表在《Cell》上的一篇综述, Hallmarks of Cancer: The Next Generation [Abstract] The hallmarks of cancer comprise six biological capabilities acquired during the multistep development of human tumors. The hallmarks constitute an organizing principle for rationalizing the complexities of neoplastic disease. They include sustaining proliferative signaling, evading growth suppressors, resisting cell death, enabling replicative immortality, inducing angiogenesis, and activating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Underlying these hallmarks are genome instability, which generates the genetic diversity that expedites their acquisition, and inflammation, which fosters multiple hallmark functions. Conceptual progress in the last decade has added two emerging hallmarks of potential generality to this list—reprogramming of energy metabolism and evading immune destruction. In addition to cancer cells, tumors exhibit another dimension of complexity: they contain a repertoire of recruited, ostensibly normal cell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acquisition of hallmark traits by creating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Recognition of the widespread applicability of these concepts will increasingly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eans to treat human cancer. 译文:癌症的特征:代代相传 摘要:癌症的特征由六大经过了很久的人类肿瘤发展史的生物功能构成,这个特征构成了一个使错综复杂的肿瘤疾病合理化的组织原理。它包括维持增生的信号、躲避生长抑制器、抑制细胞死亡、使细胞能不断地繁殖,血管生成,保持侵袭细胞和转移肿瘤位置。这些潜在的特性是基因组产生有助于其细胞的生存和炎症的基因的多样性的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造就了多种多样的特性功能。在过去的十年里,概念的发展有助于显现潜在的概论对于这个清单目录:能量新陈代谢的重组和防止免疫坏死。对于癌症细胞,肿瘤表现出另外一个复杂的方面,它们包含全面的吸收,表面上正常的细胞贡献于创造了肿瘤生长环境的特性。认识到这种观念的广泛可适用性将日益的治疗人类癌症的新方法的发展。 下图单词注释:EGFR inhibitors 因子蒙体克制剂 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s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剂 Immume activating anti-CTLA4 mAb 免除激活anti-CTLA4 mAb Telomerase inhibitors 端粒酶抑制剂 Selective anti-inflammatory drugs 选择性抗炎药物 Inhibitors HGF/c-Met 抑制剂/ c-Met特性 Inhibitors of VEGF signaling VEGF抑制剂的信号 PARP inhibitors PARP抑制剂 Proapoptotic BH3 mimetics Proapoptotic BH3限食拟药 Aerobic glycolysis inhibitors 有氧糖酵解作用抑制剂 备注: Proapoptotic大概意思为凋亡proapoptotic protein凋亡前体蛋白 十大特性单词在文中都有,翻译为译文中的绿色字体 本文档只是个人翻译非标准仅供参考

1-1信息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章节练习 1.1信息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一、选择题 1.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资源是() A.知识、经济、能源 B.信息、能量、物质 C.工业、农业、轻工业 D.物质、材料、通信 2.下列不能称为信息的是() A.报上刊登的广告 B.高一的《信息技术》教科书 C.电视中播放的刘翔打破世界纪录的新闻D.半期考的各科成绩 3.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这是()提出的。 A.香农 B.维纳 C.钟义信 D.比尔?盖茨 4.收听电台广播,其主要的信息载体形式是() A.文字B.视频 C.声音 D.图像 5.交通监控录像的主要信息载体形式是() A.文字 B.声音 C.视频 D.动画 6.下面对信息特征的理解,错误的是()。 A.“增兵减灶”引出信息的真伪性 B.信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信息具有永恒性C.天气预报、情报等引出信息的时效性 D.“一传十,十传百”引出信息的传递性 7.学校组织同学观看暑期安全宣传视频,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该事例说明信息具有()。 A.共享性、价值性 B.真伪性、价值性 C.时效性、广泛性 D.真伪性、共享性 8.“玉不琢,不成器”这个典故反应了信息的()特征。 A.共享性 B.可处理性 C.真伪性 D.时效性 9.2001年7月13日晚10时,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在莫斯科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这一喜迅立刻通过电视、网络、报纸传到世界各地。以上情况属于信息的()特征。 A.真伪性和传递性 B.传递性和可依附性 C.时效性和价值相对性 D.可处理性和可存储 10.以下有关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A.信息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资源 B.到20世纪人类才学会存储信息 C.人类发明了电话和电报后才开始传递信息 D.每一种信息的价值随着使用人数的增加而消失 11. 才女张爱玲在香港求学期间门门课程都是优秀,是班上最有希望被送去英国深造的学生,但战火烧掉了香港大学全部的文件记录,也因此毁了她的前途。这说明信息具有()。 A 价值性 B 时效性 C 载体依附性 D 共享性 12.通常,人们将信息的接收方称为()。 A 信源 B 信道 C 信宿 D 载体 13. “人适应环境是以信息平衡为前提的,信息不足或信息超载都会导致身体机能的严重障碍”。这一段话说明了信息的()。 第 1 页共3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