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细胞的十大特征 (2)
糖代谢异常与肿瘤发生发展

DOI:10.3969/j.issn. 1005-1678. 2016. 09. 003糖代谢异常与肿瘤发生发展徐莺莺12,王健12,雷群英12A(1.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上海200032;2.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生物医学研究院,上海200032)[摘要]细胞代谢异常和肿瘤发生发展密不可分,糖代谢异常在肿瘤代谢异常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肿瘤细胞摄入大量葡萄糖,即使在供氧充足的情况下,也主要是通过糖酵解途径来产生能量和满足快速生长需求。
糖代谢异常与肿瘤发生发展互为因果,肿瘤 细胞代谢和信号转导网络互作来协同促进肿瘤发生发展。
肿瘤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调控代谢网络,反之,异常的代谢酶或代谢物能 够调控癌基因或抑癌蛋白。
代谢酶作为细胞代谢的直接执行者,在肿瘤细胞糖代谢异常和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关键词]肿瘤;葡萄糖;代谢异常;糖酵解[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Dysregulation of glucose metabolism in tumorigenesis and tumor progressionXU Ying-ying1,2, WANG Jian1,2, LEI Qun-ying1,2A(1. 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2. Institutes ofBiomedical Sciences,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Abstract] Dysregulation of cell metabolism, especially glucose metabolism, is implicated in tumorigenesis and tumor progression. Cancer cells uptake a large amount of glucose and prefer to perform glycolysis in the cytosol even under normal oxygen condition, which fuels fast cell growth and proliferation. Dysregulation of glucose metabolism leads to tumorigenesis and promotes cancer development. Conversely, the initi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ancer reprograms glucose metabolism to confer cancer cells the ability to survive and proliferate. Oncogenes, tumor suppressors or non-coding RNAs could regulate glucose metabolism. Meanwhile, the enzymes and metabolites involved in glucose metabolism could 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factors related to cancer. Enzymes, the direct executor of cell metabolism, play a key role in dysregulation of glucose metabolism, tumorigenesis and tumor development.[Keywords] tumor;glucose;dysregulation of cell metabolism;glycolysis细胞代谢的改变是肿瘤的一个重要特征,其与肿瘤的发生 发展互为因果。
肿瘤微环境 (2)

Dendreon
COMPLETE COURSE OF THERAPY: 3 CYCLES WEEKS 0, 2, and 4
Doctor’s Office
•# cells infused was the maximum # of cells that could be prepared from the leukapheresis product. Median # of nucleated cells per infusion = 3.65 x 109 and median # of CD54+ bright cells per infusion = 7.45 x 108. Patients premedicated 30 minutes before each infusion with Tylenol (650 mg) and Benadryl (50 mg). Sipuleucel-T or placebo administered IV over 30 minutes, and patients observed 30 minutes
生命科学大事记
公元1884年 俄国微生物学家И.И.梅契尼科夫发现吞噬细胞。 Strasburger E.描述了种子植物的受精过程。 公元1886年 发现“组织血红素”,即细胞色素。 德国微生物学家H.黑尔里格尔和H.维尔法特用实验证明豆科植物能固氮。 公元1887年 德国细胞学家T.H.博韦里确认生殖性细胞染色体减数现象的普遍性 公元1889年 西班牙神经组织学家S.拉蒙?伊卡哈尔发现神经细胞的树突和轴突。
Provenge - --Sipuleucel 治疗性肿瘤疫苗领域里程碑性产品
Provenge的设计策略
PAP: 前列腺 酸性磷酸酶( prostatic acid phosphatase) GM-CSF: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肿瘤的新十大特征

肿瘤的新十大特征肿瘤是医学领域常见的疾病之一,它是由异常细胞在体内不受控制地增殖而形成的一种疾病。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肿瘤的了解也不断增加。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介绍肿瘤的新十大特征。
1. 基因突变: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肿瘤细胞中存在大量的基因突变。
这些突变可以导致细胞从正常的生长状态转变为恶性的肿瘤细胞,进而引发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2. 免疫逃逸:肿瘤细胞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逃避机体的免疫攻击,使肿瘤细胞能够无限制地生长和扩散。
这一特性对于肿瘤的治疗和预防提出了新的挑战。
3. 代谢异常: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的代谢方式存在明显的异常。
肿瘤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更高,而且其代谢产物会影响周围的正常细胞,进一步促进肿瘤的生长。
4. 组织微环境:肿瘤细胞往往能够改变其周围的组织微环境,包括改变血管结构、增加血管通透性和产生促血管生成因子等,从而为肿瘤提供足够的氧和营养物质。
5. 转移和侵袭:肿瘤细胞具有高度的转移和侵袭能力,可以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远离原发病灶并在其他部位生长和扩散。
这是肿瘤治疗中最具挑战性的一方面。
6. 组织异质性:肿瘤组织通常存在着异质性,即肿瘤细胞在形态、功能和遗传特性上具有不同的表现。
这使得对肿瘤的治疗变得更加困难,因为不同的细胞亚群对治疗的反应也不同。
7. 干细胞特性:部分肿瘤细胞具有干细胞特性,即它们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
这些肿瘤干细胞能够持续地产生新的肿瘤细胞,从而维持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8. 促炎性环境:肿瘤组织通常处于促炎性的环境中,这是由于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的。
炎性反应不仅可以促进肿瘤的生长,还可以降低对治疗的敏感性。
9. 肿瘤微环境:肿瘤生长不仅受肿瘤细胞本身的影响,还受其周围的微环境的调控。
这些微环境包括细胞外基质、细胞因子和细胞外囊泡等,它们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10. 肿瘤异质性:肿瘤的细胞异质性不仅仅是在细胞水平上存在的,还可以在肿瘤组织的不同区域之间存在。
高一下学期生物细胞的癌变知识点复习

高一下学期生物细胞的癌变知识点复习复习高一生物课程中有关细胞的癌变的内容时,相关重要知识点要牢记,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一下学期生物细胞的癌变知识点复习,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下学期生物细胞的癌变知识点一、癌细胞的概念: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二、癌细胞的特征(1)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体细胞能分裂50-60次(2)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癌变后球形的成纤维细胞癌细胞的分散和转移示意图癌症为什么难治?由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扩散和转移(3)癌细胞的表面发生变化三、细胞癌变的原因(1)物理致癌因子:辐射(紫外线、X射线、电离辐射等)1、致癌因子日本广岛、长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受原子弹的影响。
幸存的居民皮肤癌、白血病发生率明显增加。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诱发众多白血病患者。
图为悲惨的受害者居里夫人在研究工作中长期被放射性射线损伤,导致白血病(2)化学致癌因子:无机物—如石棉、砷化物、铬化物、镉化物等;有机物—如黄曲霉素、亚硝胺、尼古丁、甲醛、苯、联苯胺、煤焦油、苯并芘等(3)病毒致癌因子:感染人的细胞,将其基因整合进入人的基因组,诱发癌变如:感染乙肝病毒可诱发肝癌;感染人乳头状病毒可诱发宫颈癌;EB病毒是一种疱疹病毒,使儿童患淋巴癌、成人患鼻咽癌。
2、内因——遗传因素抑制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A.原癌基因B.抑癌基因肿瘤细胞正常细胞为什么会转化成癌细胞?癌细胞正常细胞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突变突变癌基因失去抑制作用不能控制(致癌因子的作用)不受控制,恶性增殖四、癌症的预防1.避免接触各种致癌因子讨论:长期在阳光下曝晒,易患皮肤癌,那还能晒太阳?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如:房子装修好后不要立即住进去;电脑、电视、手机等有辐射,尽量远离;吸烟有害健康,拒吸二手烟每年的4月7日定为“世界无烟日”,于1988年开始执行。
瓦博格效应 癌症十大特征

瓦博格效应癌症十大特征瓦博格效应是生物学家瓦博格于1928年发现的一种现象,其指的是在体内或体外环境中,正常细胞与癌细胞竞争时,后者比前者更具竞争优势。
这种效应反映了癌细胞对生存空间、养分以及生长因子的更强需求,以及癌细胞在适应环境压力下的更强生存能力。
以下是癌症十大特征的相关参考内容:1. 高度增殖能力:癌细胞具有无限制的细胞分裂能力,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在不断分裂的同时也无视了细胞自我检修机制的控制。
2. 无顺应性依赖:常规细胞会根据组织及器官的需求控制细胞增生和分化过程,而癌细胞却失去了这种顺应性,无视正常细胞所受到的调控。
3. 缺乏正常细胞亲和力:正常细胞能够较好的黏附在细胞外基质上,而癌细胞则失去了这种亲和力,使其能够更容易脱离原发点并进行迁移。
4. 增强的永续增生信号:相对于正常细胞而言,癌细胞不易受负性调控,根据它们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癌细胞能够通过特定信号通路实现持续增殖。
5. 避免凋亡:癌细胞在正常细胞凋亡所激活的自杀机制面前能够逃过一劫,从而获得生存的机会。
6. 血管生成:癌细胞能够主动引导周围血管网络的形成,以获取更多的养分和氧气供给,这也是肿瘤侵袭和转移的重要途径之一。
7. 多重抗药性:癌细胞在受到药物治疗时会很快产生耐药性,即使某种药物最初对其产生杀伤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癌细胞对药物的敏感度也会逐渐降低。
8. 基因突变:癌症是由于基因的突变所引起的,这些突变使得细胞的正常功能发生了改变。
这些变异的基因可以通过遗传或环境因素获得。
9. 潜在免疫系统逃逸能力:癌细胞可以通过突变或其他机制,绕过身体免疫系统的防御机制,从而避免被免疫系统发现和攻击。
10. 组织侵袭和远处转移:癌细胞通过附着和破坏细胞外基质,以及通过侵入血液或淋巴系统,迁移到远离原发黏膜的器官和组织,形成远处转移。
综上所述,瓦博格效应揭示了癌细胞相对于正常细胞的竞争优势,对于我们理解癌症的发生机制和抗癌治疗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肿瘤新十大基本特征分子靶点

肿瘤新十大基本特征分子靶点肿瘤新十大基本特征分子靶点肿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治疗肿瘤,科学家们一直在不断地探索肿瘤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许多肿瘤的基本特征分子靶点,这些靶点对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为您介绍肿瘤新十大基本特征分子靶点,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肿瘤新十大基本特征分子靶点:1. PI3K/AKT/mTOR信号通路:这是一个常见的肿瘤发生和发展的信号通路,其在调控细胞凋亡、增殖和生存中起着重要作用。
2. 肿瘤抑制基因:这一类基因通常能够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对于肿瘤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3. 转录因子:转录因子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对于调控基因的表达和细胞功能至关重要。
4. 炎症调控因子:肿瘤常常伴随着炎症的发生,炎症调控因子对于肿瘤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5. 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周期调控是肿瘤细胞增殖的重要调节因子,对于肿瘤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6. 紧张氧化应激:紧张氧化应激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对于肿瘤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7. 分化相关因子:分化是肿瘤细胞生长和扩散的重要调节因子,对于肿瘤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8. 表观遗传调控:表观遗传调控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对于肿瘤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9. 血管生成因子:肿瘤的生长和扩散需要大量的营养和氧气供应,而血管生成因子则对此起着重要作用。
10. 免疫调控因子:免疫调控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对于肿瘤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肿瘤新十大基本特征分子靶点涵盖了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的多个方面,在科学家们的努力下,对于肿瘤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希望通过不断地研究和探索,我们能够找到更多的肿瘤治疗靶点,为肿瘤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
总结回顾:本文介绍了肿瘤新十大基本特征分子靶点,从不同的角度全面探讨了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完整版)肿瘤新十大特征

CELL综述: 肿瘤新十大特征 Hallmarks of Cancer: The Next Generation2011年3月4号,Douglas Hanahan和Robert A. Weinberg在《Cell》发表综述,题目为:Hallmarks of Cancer: The Next Generation。
整个综述29页,简述了最近10年肿瘤学中的热点和进展(例如细胞自噬、肿瘤干细胞、肿瘤微环境等),并且将过去的6个特征扩增到10个特征,新增加的4个特征为:避免免疫摧毁(Avoiding Immune Destruction);促进肿瘤的炎症(Tumor Promotion Inflammation);细胞能量异常(Deregulating Cellular Energetics);基因组不稳定和突变(Genome Instability and Mutation)。
并且将过去的回避凋亡(Evading Apoptosis),调整为抵抗细胞死亡(Resisting Cell Death)。
背景介绍我们已经提出了总共6种肿瘤标志,组成了一个基本原理,它提供了一个理解肿瘤性疾病显著差异的逻辑网络(Hanahan and Weinberg, 2000)。
我们的讨论中包含了这样的概念,肿瘤细胞逐渐进展成新生物,它们获得一系列标志性能力,而人类肿瘤形成的多步骤的过程可以用初始癌细胞获得使它们成为肿瘤并最终表现出恶性肿瘤的特征。
我们注意到由于附属结构的存在,肿瘤不只是癌细胞组成的岛状物。
它们是由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组成的复合物,这些细胞之间存在异质的相互作用。
我们是这样描述招募来的正常细胞,它们以主要参与者的身份形成肿瘤相关基质,而不是作为旁观者;这样的话,这些间质细胞对于特定能力标志的发展和表达是有贡献的。
在接下来的十年中,这个概念已经得到确认和发展,就是肿瘤生物学不能只是通过对这些癌细胞特性描述来进行简单的理解,而是应该包括“肿瘤微环境”对肿瘤形成的贡献。
肿瘤细胞的十大特征

癌细胞的十大特征癌细胞十大特征释义众所周知,癌细胞几乎肆虐横行在人体的每一个部位,从大脑到各个器官,从表皮到骨骼,我们曾经在进化中得到的、在生物界引以为豪的人体,在癌细胞肆虐下往往显得那么脆弱,有时似乎变得不堪一击。
癌细胞并非入侵的外族,它们与组成人体各个器官的正常细胞同文同种,但不同的是癌细胞基因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赋予了它们十种特殊“器物”,从而使得它们能够在人体内纵横捭阖,所向披靡。
1.自给自足生长信号(Self-Sufficiency in Growth Signals),2.抗生长信号的不敏感(Insensitivity to Antigrowth Signals),3.抵抗细胞死亡(Resisting Cell Death),4.潜力无限的复制能力(Limitless Replicative Potential),5.持续的血管生成(Sustained Angiogenesis),6.组织浸润和转移(Tissue Invasion and Metastasis),7.避免免疫摧毁(Avoiding Immune Destruction),8.促进肿瘤的炎症(Tumor Promotion Inflammation),9.细胞能量异常(Deregulating Cellular Energetics),10.基因组不稳定和突变(Genome Instability and Mutation)其一:生长信号的自给自足在人体这个迄今为止最为复杂的系统中,倘若一个细胞想要改变其现有状态(如从静止到生长分化状态的改变),必须接收到一系列相关指令,这一过程才能进行,就像军队中的令行禁止一样。
就这样,数以万亿计的细胞各司其职,在和谐统一的秩序中维系着人体的健康。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在正常细胞中还没有发现一例例外。
这些改变细胞状态的指令,生物学上称之为信号分子,它们多是外源的,即由另一类细胞产生,这也是人体保持自我平衡的重要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癌细胞的十大特征
癌细胞十大特征释义
众所周知,癌细胞几乎肆虐横行在人体的每一个部位,从大脑到各个器官,从表皮到骨骼,我们曾经在进化中得到的、在生物界引以为豪的人体,在癌细胞肆虐下往往显得那么脆弱,有时似乎变得不堪一击。
癌细胞并非入侵的外族,它们与组成人体各个器官的正常细胞同文同种,但不同的是癌细胞基因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赋予了它们十种特殊“器物”,从而使得它们能够在人体内纵横捭阖,所向披靡。
1.自给自足生长信号(Self-SufficiencyinGrowthSignals),
2.抗生长信号的不敏感(InsensitivitytoAntigrowthSignals),
3.抵抗细胞死亡(ResistingCellDeath),
4.潜力无限的复制能力(LimitlessReplicativePotential),
5.持续的血管生成(SustainedAngiogenesis),
6.组织浸润和转移(TissueInvasionandMetastasis),
7.避免免疫摧毁(AvoidingImmuneDestruction),
8.促进肿瘤的炎症(TumorPromotionInflammation),
9.细胞能量异常(DeregulatingCellularEnergetics),
10.基因组不稳定和突变(GenomeInstabilityandMutation)
其一:生长信号的自给自足
在人体这个迄今为止最为复杂的系统中,倘若一个细胞想要改变其现有状态(如从静止到生长分化状态的改变),必须接收到一系列相关指令,这一过程才能进行,就像军队中的令行禁止一样。
就这样,数以万亿计的细胞各司其职,在和谐统一的秩序中维系着人体的健康。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在正常细胞中还没有发现一例例外。
这些改变细胞状态的指令,生物学上称之为信号分子,它们多是外源的,即由另一类细胞产生,这也是人体保持自我平衡的重要机制。
信号分子通过与靶细胞上相应指令接收器(受体)相结合,细胞状态改变这一过程得以实施。
在这方面,癌细胞是截然不同的,它们通过种种“奇巧淫技”把自己对外源生长信号的依赖降到了最低限度。
首先癌细胞们获得自己发号施令的能力,也就是说它们可以自行其是的合成生长分化所需的生长信号,无需依赖外源性信号。
比如科学家们发现在神经胶母细胞瘤和恶性肉瘤中的癌细胞就分别获得了合成PDGF(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和TGFα(肿瘤生长因子α)的能力。
其次癌细胞还会大量表达其表面的信号接收器,这样就可以富集周围微环境中的生长信号从而进入生长分化状态(注:正常情况下,未经富集浓度的生长信号不足以触发生长分化)。
此外癌细胞还会改造它周围的一些正常细胞成为生长信号的生产工厂供其使用,并招募一些帮凶细胞,如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来帮助它们生长分化。
其二:对抑制生长信号不敏感
平衡似乎是人体系统中最重要的关键词。
人体内除了有生长信号外,还存在着生长抑制信号。
在细胞分裂的不同阶段,都有一些分子如同看家护院的“爱犬”一般时刻检测这些细胞的“身体状况”和周边环境,根据情况来决定细胞的未来的命运:或是继续生长分化,或是仍然处于静止期,抑或丧失生长分化能力进入有丝分裂的后期。
这样正常细胞才能保持动态平衡的状态,进行有序的生长分化。
对于癌细胞来说,如果想要扩大自己的地盘,不断地生长分化,必须逃避这些“爱犬”分子的监控。
他们主要策略就是通过基因突变使得这些“爱犬”分子失去活性,从而实现对抑制生长信号不敏感的目的。
其三:规避细胞凋亡
逃避细胞凋亡几乎是所有类型的癌细胞都具有的能力。
负责细胞凋亡的信号分子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如同上文所述的“爱犬”分子,如一种名叫p53的蛋白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另一类则负责执行细胞凋亡。
前者监控细胞内外环境,一旦发现不正常情况足以触发细胞凋亡,即指挥后者执行。
目前科学研究证实,DNA损伤,信号分子的失衡以及机体缺氧都有可能触发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是人体防癌抑癌的主要屏障。
在“爱犬”分子眼中,癌细胞就是一种状态不正常的细胞,而癌细胞逃避细胞凋亡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基因突变使p53蛋白失活。
统计显示大约超过50%的人类癌症中发现p53蛋白的失活。
其四:具有无限的复制潜力
在细胞体外培养实验中,人们观察到,大多数正常细胞仅有60次左右的分裂能力。
科学家已经证实,细胞的分裂能力与染色体末端的一段数千个碱基的序列有关。
这段序列成为端粒,每经一个分裂周期,这段序列就会减少50~100个碱基,随着分裂次数的渐多,端粒变得越来越短,后果就是其无法再保护染色体的末端,染色体也就无法顺利复制,进而导致细胞的衰老死亡。
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类型的癌细胞都有维持端粒的能力。
这种能力主要是通过过量表达端粒酶实现的。
端粒酶主要功能是为端粒末端添加所需碱基,以保证端粒不会因复制而缩短。
其五:持续的新生血管形成
对细胞来说,血管就是最重要的“粮道”。
这个“粮道”对于细胞正常生长并良好地行使其功能是如此重要,以至于一个细胞与其最近的毛细血管的距离不能超过100微米。
通常情况下,在组织形成和器官发生这些生理过程中,血管生成是受到精细调控的,而且这种情况下的血管形成也是暂时的,当上述生理过程结束后,血管生成即会停止。
促进和抑制血管生成的信号分子通常处于“势均力敌”的平衡状态。
癌细胞获得持续的新生血管形成能力就是通过打破这种平衡状态开始的。
科学家们在许多类型的肿瘤当中发现,一些促进血管形成的信号分子如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FG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都远高于相应的正常组织对照,而一些起抑制作用的信号分子如thrombospondin-1或β-interferon的表达则下降。
其六:侵袭和转移
人体中的正常细胞除了成熟的血细胞外,大多数需要粘附在特定的胞外基质上才能存活并正常行使功能,比如上皮细胞及内皮细胞,一旦脱离细胞的胞外基质则会发生细胞凋亡。
将这些细胞粘附在胞外基质或互相粘附在一起的分子称为细胞粘附分子,它们如同“锚”把船固定在港口一样发挥着锚定的作用。
E-钙粘素是目前研究最深入的细胞粘附分子之一。
它在上皮细胞中广泛表达,而在大多数上皮细胞癌中则发现活性的丧失,而丧失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如基因水平上突变导致的失活及蛋白水平上活性区域被降解导致的失活等。
科学家们认为E-钙粘素在上皮细胞癌中发挥着广泛的抑制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作用。
它的活性的丧失标志着癌细胞在获得第六种武器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其七:免疫逃避
无论是固有免疫还是适应性免疫系统在肿瘤清除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实体肿瘤却都具有不同的逃逸人体免疫系统监视的功能,从而确保它们不被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杀伤和清除。
在结肠癌和卵巢癌患者中,那些体内含有大量CTLs和NK杀伤细胞的病人状况要比缺少这些免疫细胞的病人好得多。
而在那些具有高度免疫原性的癌细胞中,它们通常会通过分泌TGF-β或其它免疫抑制因子来瘫痪人体的免疫系统。
其八:调控细胞代谢
即便在有氧气的条件下,癌细胞也会通过调控,使其能量主要来源于无氧糖酵解的代谢方式,这被称为“有氧糖酵解”。
目前已经有研究证实了在神经胶质瘤和其它种类的癌细胞中,异柠檬酸盐脱氢酶功能上的突变也许和细胞能量代谢方式的改变有关,它能提高细胞中氧化物的含量从而影响基因组的稳定性,还可以稳定细胞中的HIF-1转录因子以提高癌细胞的血管生成和浸润能力。
其九:基因不稳定性和易突变
肿瘤复杂的发生过程可以归根于癌细胞基因的不断突变。
在需要大量基因突变来诱导肿瘤发生时,癌细胞常常会提高其对可诱导基因突变物质的敏感性,从而加快它们基因突变的速度。
在该过程中,由于某些稳定和保护DNA的基因发生突变,会显着提高癌症的发生几率。
尽管在不同类型的肿瘤中基因突变的种类不同,但均可以发现大量稳定和修复基因组DNA的功能缺失。
提示我们肿瘤细胞的一大重要特征就是固有的基因组不稳定性。
其十:引发炎症反应
在过去数十年中,大量的研究证实了炎症反应(注:主要由固有免疫细胞引起)和癌症发病机理之间的关系:炎症反应可为肿瘤微环境提供各种生物激活分子,例如包括生长因子(可维持癌细胞的增殖信号)、生存因子(可抑制细胞死亡)、促血管生成因子和细胞外基质修饰酶(可利于血管生长,癌细胞浸润和转移)、以及其它诱导信号(可激活EMT和癌细胞的其它一些特征)。
此外,炎性细胞还会分泌一些化学物质,其中ROS可以加快临近癌细胞的基因突变,加速它们的恶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