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古诗烛影摇红·松窗午梦初觉翻译赏析

古诗烛影摇红·松窗午梦初觉翻译赏析

古诗烛影摇红·松窗午梦初觉翻译赏析
《烛影摇红·松窗午梦初觉》作者为宋朝诗人毛滂。

其古诗全文如下:一亩清阴,半天潇洒松窗午。

床头秋色小屏山,碧帐垂烟缕。

枕畔风摇绿户。

唤人醒、不教梦去。

可怜恰到,瘦石寒泉,冷云幽处。

【赏析】上片首句“一亩清阴”,极言松阴覆盖面积之广大;次句“半天潇洒”,极言松树之高爽。

意此句下缀“松窗午”三字,总括上文,兼点题面,说明以上情景,均为午梦初觉时透过窗口所看到的。

“床头”二句写近景。

屏山,即屏风。

“碧帐”,即绿色帐子,古代常称“碧纱厨”。

因为窗外为松阴所笼置,所以室内光线变得非常暗淡,床头的屏风象是蒙上一层层秋色,床上的碧纱帐子象是一缕缕绿烟。

这种景象都是从枕上看出去的,都恰到好处地描写了松窗下的凉意,切合“午梦初觉”的特定情境。

此二句造语宛转含蓄,词笔工炼而传神。

过片由写景转向写人,表达了词人自身的心怀意绪。

词人午梦方醒,可是松阴笼置之下,又觉得凉意可人,仍然流连梦境之中,心中充满了似梦似醒的迷蒙之感。

结拍三句,写词人留恋梦境的景况。

此三句为虚写,句句轻悠缥缈。

词人醒前所梦见的,是来到一个所,那里有瘦石,有寒泉,有冷云。

词人极善于炼字炼意,“瘦”、“寒”、“冷”诸字,都是精心提炼出来的,把现实中的松窗凉意带入梦境,又升华为幽静恬美,富于诗意的境界,从而产生一种引人入胜的情韵。

此词以清泚的笔触,将夏日炎炎烈日下词人高卧松阴下的心怀、意绪表达得颇富诗情画意,读来饶有情味,
引人入胜。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二十八首《烛影摇红》作品,值得品读!

二十八首《烛影摇红》作品,值得品读!

二十八首《烛影摇红》作品,值得品读!烛影摇红,词牌名,又名“玉珥坠金环”“忆故人”“秋色横空”等。

以毛滂词《烛影摇红·送会宗》为正体,双调四十八字,前段四句两仄韵后段五句三仄韵。

另有双调五十字,前段五句两仄韵后段五句三仄韵;双调九十六字,前后段各九句五仄韵的变体。

烛影摇红·芳脸匀红【宋代】周邦彦芳脸匀红,黛眉巧画宫妆浅。

风流天付与精神,全在娇波眼。

早是萦心可惯。

向尊前、频频顾眄。

几回想见,见了还休,争如不见。

烛影摇红,夜阑饮散春宵短。

当时谁会唱阳关,离恨天涯远。

争奈云收雨散。

凭阑干、东风泪满。

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深院。

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宋代】廖世美霭霭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

紫薇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

惆怅相思迟暮。

记当日、朱阑共语。

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

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

晚霁波声带雨。

悄无人、舟横野渡。

数峰江上,芳草天涯,参差烟树。

烛影摇红·上元有怀【宋代】张抡双阙中天,凤楼十二春寒浅。

去年元夜奉宸游,曾侍瑶池宴。

玉殿珠帘尽卷。

拥群仙、蓬壶阆苑。

五云深处,万烛光中,揭天丝管。

驰隙流年,恍如一瞬星霜换。

今宵谁念泣孤臣,回首长安远。

可是尘缘未断。

谩惆怅、华胥梦短。

满怀幽恨,数点寒灯,几声归雁。

烛影摇红·元夕雨【宋代】吴文英碧澹山姿,暮寒愁沁歌眉浅。

障泥南陌润轻酥,灯火深深院。

入夜笙歌渐暖。

彩旗翻、宜男舞遍。

恣游不怕,素袜尘生,行裙红溅。

银烛笼纱,翠屏不照残梅怨。

洗妆清靥湿春风,宜带啼痕看。

楚梦留情未散。

素娥愁、天深信远。

晓窗移枕,酒困香残,春阴帘卷。

烛影摇红·赋德清县圃古红梅【宋代】吴文英莓锁虹梁,稽山祠下当时见。

横斜无分照溪光,珠网空凝遍。

姑射青春对面。

驾飞虬、罗浮路远。

千年春在,新月苔池,黄昏山馆。

花满河阳,为君羞褪晨妆茜。

云根直下是银河,客老秋槎变。

雨外红铅洗断。

又晴霞、惊飞暮管。

催促光,旧来流水知何处。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催促光,旧来流水知何处。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催促光,旧来流水知何处。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

出自宋代廖世美的《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霭霭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

紫薇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

惆怅相思迟暮。

记当日、朱阑共语。

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

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

晚霁波声带雨。

悄无人、舟横野渡。

数峰江上,芳草天涯,参差烟树。

1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赏析这首词上片写景,即描写浮云楼的欢乐气势。

其中的“朱阑共语”,“别愁纷絮”、“塞鸿”、“岸柳”等,皆隐括杜牧诗句。

但情词熨贴、了无痕迹,见出融裁之妙。

《蕙风词话卷二》:“廖世美《烛影摇红》过拍云:‘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

’神来之笔,即已用矣!”下片换头:“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一句度入同前,由写景而抒情,便令人有不胜古今与迟暮之叹了。

“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

晚霁波声带雨,悄无人,舟横野渡。

”进一层用笔益觉凄怆入神。

真是“语淡而情深,令子野、太虚而为之,容或未必能到。

”(《蕙风词话》)唐代诗人杜牧,曾有一首写安陆浮云楼的诗作,在唐、宋时期曾传颂一时,原诗是《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郎中》:去夏疏雨余,同倚朱阑语。

当时楼下水,今日到何处。

恨如春草多,事与孤鸿去。

楚岸柳何穷,别愁纷如絮。

浣溪沙·转烛飘蓬一梦归原文赏析及翻译

浣溪沙·转烛飘蓬一梦归原文赏析及翻译

浣溪沙·转烛飘蓬一梦归原文赏析及翻译浣溪沙·转烛飘蓬一梦归原文赏析及翻译浣溪沙·转烛飘蓬一梦归原文赏析及翻译1浣溪沙·转烛飘蓬一梦归五代李煜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

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漫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

译文真是世事变幻莫测,像那风摇烛火一样飘忽不定,又像是漂流的浮萍一样,最终只是如梦一场,想要寻找往昔的旧痕,可已是物是人非,能到哪里去寻找呢?隔着重重山水。

这就是天意如此吧。

让我的内心所想与实际情况相反。

我站在池塘上,看着流水无情空自流淌,那高大楼阁的阴凉遮住了花草树木,我注视着傍晚的阳光,眼前满是夕阳的余晖,登高望远,再也看不到往昔熟悉的身影,看不到日思夜想的古国山河,我禁不住流泪满面,任那泪水沾湿衣襟,就让他痛快地流个够吧。

注释转烛:风吹烛火。

这里用来比喻世事变幻莫测。

唐代杜甫《佳人》中有“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之句。

飘蓬:飘动的蓬草,这里比喻人世沧桑,飘泊不定。

蓬,蓬草,多年生草本植物,枯后根断,遇风飞旋,故又称飞蓬。

陈迹:过去事情遗留下来的痕迹。

怅:怅惘,不如意。

教:让,令。

待月:这里暗指夜深人静时情人私下约会。

池台:池苑楼台。

逝水:逝去的流水,常用来比喻已过去的时间或事情。

荫花:《全唐诗》中作“映花。

荫,隐藏,遮挡。

漫;同“谩”,弥漫。

斜晖:傍晚的光辉。

南朝梁简文帝《序愁赋》中有句:“玩飞花之入户,看斜晖之度寮。

”沾:沾湿,浸润。

赏析这首词写作者怅恨无依、登临感怀的情状。

词的上片以“人生如梦”开篇,感叹自己身如“转烛”“飘蓬”,恍在梦中。

既然人生如梦,则不如常在梦中,因为也许只有梦中才能得归故国,重拾旧欢。

只可惜“欲寻陈迹”但却满眼物是人非,徒增怅恨而已。

心愿难遂,怅恨难消,这一切看来似乎天意,自己只能在这凄苦寂寞的现实中徒唤奈何了。

上片三句是句句感慨,字字关情,总把自己的怀想和残酷的现实对照起来写,反差明烈,充分地烘托出作者愁恨难泯、无可奈何的悲痛心情。

古诗烛影摇红·天桂飞香翻译赏析

古诗烛影摇红·天桂飞香翻译赏析

古诗烛影摇红·天桂飞香翻译赏析《烛影摇红·天桂飞香》作者为宋朝诗人吴文英。

其古诗全文如下:天桂飞香,御花簇座千秋宴。

笑从王母摘仙桃,琼醴双金盏。

掌上龙珠照眼。

映萝图、星晖海润。

浮槎远到,水浅蓬莱,秋明河汉。

宝月将弦,晚钩斜挂西帘卷。

未须十日便中秋,争看清光满。

净洗红尘障面。

贺朝霖、催班正殿。

喜回天上,紫府开筵,瑶池宣劝。

【前言】《烛影摇红·天桂飞香》是宋代词人吴文英献给嗣荣王赵与芮的祝寿词。

此词上片描述寿筵上隆重奢侈的场面,下片点明寿诞时间并渲染寿筵中的排场,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与史料价值。

【注释】①萝:一本作“罗”。

②浮槎远到:一本无“浮”字。

【翻译】无。

【赏析】《烛影摇红》,《能改斋漫录》卷十六“王都尉(诜)有《忆故人》词,徽宗喜其词意,犹以不丰容宛转为恨,遂令大晟府(徽宗所置音乐研究创作机关)别撰腔。

周美成(邦彦)增损其词,而以句首为名,谓之《烛影摇红》云。

”王词原为小令,五十字,前片两仄韵,后片三仄韵。

周作演为慢曲,《梦窗词集》入“大石调”。

九十六字,前后片各九句五仄韵。

“天桂”两句。

言时在八月上旬,桂花飘香,正当嗣荣王的寿诞日。

宫中赐下来的御花,点缀在嗣荣王寿座的四周,王府中大排寿宴志庆。

“笑从”两句,述寿宴的奢侈。

“笑从王母摘仙桃”比拟也;“双金盏”,连体形的金质酒杯。

言宫女们欢笑着在宴席中放上从西王母处采摘来的大蟠桃,玉色形的甜酒在连体形的金盏里散发出浓郁的酒香。

以上二句中:红桃、玉酒、金盏,显得色彩斑烂。

“掌上”两句承上,赞寿筵的排场。

此言嗣荣王的“掌上龙珠”就是太子啊,所以作为太子的亲生父亲,理应在寿筵上摆阔显耀他的荣华富贵。

寿宴殿上四周悬挂着贺客们送来的众多的祝寿联幛、字画,显得琳琅满目,交相辉映。

文人们在王公大臣的寿诞之时献上寿词、联幛、字画等物,这在南宋时的上流社会中是一种时髦之举。

“浮槎”三句,再点寿诞之期,并说明贺寿人之多。

“浮槎”,语出《博物志》:“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浮槎去来不失期”。

含有云楼的古诗

含有云楼的古诗

1《临江仙·人在梦云楼上别》[宋]赵长卿人在梦云楼上别,残灯影里迟留。

依稀绿惨更红羞。

露痕双脸湿,山样两眉愁。

几幅片帆天际去,云涛烟浪悠悠。

今宵独立古江头。

水腥鱼菜市,风碎荻花舟。

2《青玉案·五云楼阁蓬瀛路》[宋]杨无咎五云楼阁蓬瀛路。

空相望、无由去。

弱水渺茫谁可渡。

君家徐福,荡舟寻访,却是曾知处。

群仙应问来何暮。

说与荣归锦封句。

句里丁宁天已许。

要教强健,召还廊庙,永作商岩雨。

3《临江仙·常记梦云楼上住》[宋]石孝友常记梦云楼上住,残灯影里迟留。

依稀绿惨更红羞。

露痕双脸泪,山样两眉愁。

数片轻帆天际去,云涛烟浪悠悠。

今宵独宿古江头。

水腥鱼菜市,风碎荻花洲。

4《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宋]廖世美霭霭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

紫薇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

惆怅相思迟暮。

记当日、朱阑共语。

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

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

晚霁波声带雨。

悄无人、舟横野渡。

数峰江上,芳草天涯,参差烟树。

5《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望云楼》[宋]苏轼阴晴朝暮几回新,已向虚空付此身。

出本无心归亦好,白云还似望云人。

6《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望云楼》[宋]苏辙云生如涌泉,云散如翻水。

百变一凭栏,悠悠定谁使。

古诗“主客观结合型”鉴赏题解答技巧

古诗“主客观结合型”鉴赏题解答技巧
2017年高考新题型
古诗“主客观结合型”鉴赏题解答技巧

试题分析
诗歌鉴赏题打破全是主观题的传统模式,由
客观题和主观题构成。但客观题考点不变,只
是形式变;主观题注重对诗歌的整体把握。

考纲解读 【考纲变化】
1、古诗鉴赏考点无变化
2、题型可能有变化

古代诗歌鉴赏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叩门求浆”是回忆的事情,不是眼前发生的。内容理解有误) 析典例二《次韵尹潜感怀》 陈与义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C)(5分):
A.首联诗人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了金人南犯的情景,表达了他为自己是一个有
国家的人的幸运之情.(“为国有人”指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理解有误导致 表达的情感有误。) C.诗人用“风尘”比喻战乱,与戴叔伦诗句“山中旧宅无人往,来往风尘共白头 ”中“风尘”之意相同。 (戴诗中的风尘指尘事、平庸的事。字词理解有误) 析典例三《烛影摇红. 题安陆浮云楼》 廖世美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C E )(5分) C.“惆怅相思迟暮”上承“关情”,下启追忆,表现作者在人生迟暮之年登临此楼, 自然引发对杜牧的思念之情,内心倍感惆怅(引发的思念之人不是杜牧。) E、词作上片和下片的表达方式明显不同,上片写景叙事,下片集中抒情,全词景 物切换自然,意境清新,语淡而情切。(上片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意 境凄清)

设题陷阱(怎么考 )、解题方法技巧(怎么解)
错题归类
一、 典例二 4(C ) 典例一 1(A) 错因(怎么考):词句翻译不准,内容理解有误。
怎么解:关注选项中的“意谓”、“状写”、“描绘 ” 等词。 回归文本,从整体上把握写作对象。 关注景物描写的时节、地点、特点, 关注事件、人物、动作或评价。

廖世美《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廖世美《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廖世美《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 [1]宋廖世美霭霭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

紫薇登览最关情 [2] ,绝妙夸能赋。

惆怅相思迟暮。

记当日、朱阑共语。

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

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 [3] 。

晚霁波声带雨 [4] 。

悄无人、舟横野渡。

数峰江上,芳草天涯,参差烟树。

注释:[1]安陆:今湖北安陆。

浮云楼:建于唐元和年间,在涢水之侧,为唐代十大名楼之一。

[2]紫薇:杜牧曾为中书舍人,别称紫薇郎,当年曾登此楼,有《题安州浮云楼寄湖州张郎中》诗。

[3]平楚:远望旷野的草木,呈平林漠漠之状。

[4]晚霁:晚晴。

译文:薄雾茫茫,画楼高耸入云。

昔年的紫薇郎曾将此楼登临。

面对眼前的景物,他大发感慨,写下动人的篇。

日暮时分,景象令人相思惆怅,记得那时我和她一起私语,多少幸福?不想她一去便没有消息,望断天涯也难有消息。

只有岸边的柳树成林,使我的离愁仿佛飞絮,飞舞一片。

节气催绕着年光流转,往日楼下的河水,如今不知流向哪里才停?并非日暮斜阳时才令人伤魂,看见宽阔的原野无边无际,同样让人极为伤心。

晚来天气初晴,水波声中似乎还带着雨声。

江上静悄无声息,只有一条小舟,在野外的渡口处静静地停放着。

江边远处有几座墨色的山峰。

天边烟雾茫茫,几棵高矮不齐的树木立着。

评析:同张若虚一样,他一生只存两首词,却成了孤篇横绝的大家。

廖世美的这首词,是有感于杜牧的《题安州浮云楼寄湖州张郎中》之作而发的。

杜诗原文如下:“去夏疏雨余,同倚朱阑语。

当时楼下水,今日归何处?恨如春草多,事与孤鸿去。

楚岸柳何穷,别愁纷如絮。

”其中“朱阑语”“楼下水”“楚岸柳”“纷如絮”皆被檃栝入词,而如此化裁成语,真有点铁成金之妙。

词写别情,起结俱妙。

“霭霭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十一个字,将高楼春色,尽收眼底,气势极为不凡。

下片起句“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以流水催促年光,而引发怀旧之思,起得喷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翻译赏析
《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廖世美。

其古诗全文如下:
霭霭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

紫薇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

惆怅相思迟暮。

记当日、朱阑共语。

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

晚霁波声带雨。

悄无人、舟横野渡。

数峰江上,芳草天涯,参差烟树。

【前言】
《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是宋代词人廖世美的作品。

这是一首登楼怀远之词。

“紫微”两句咏古,说杜牧曾登临此楼,写下绝妙诗篇。

又化用杜牧诗句,将“相思迟暮”之情道出。

【注释】
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

浮云楼,即浮云寺楼。

霭霭:云气密集的样子。

紫薇:星名,位于北斗东北。

迟暮:黄昏,晚年。

屈原《离骚》有“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淹,时间长。

平楚:登高望远,大树林处树梢齐平,称平楚。

也可代指平坦的原野。

霁:雨雪之止也。

带雨: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参差:高下不齐貌。

【翻译】
薄雾茫茫,画楼高耸入云。

昔年的紫薇郎曾将此楼登临。

面对眼前的景物,他大发感慨,写下动人的诗篇。

日暮时分,景象令人相思惆怅,记得那时我和她一起私语,多少幸福?不想她一去便没有消息,望断天涯也难有消息。

只有岸边的柳树成林,使我的离愁仿佛飞絮,飞舞一片。

节气催绕着年光流转,往日楼下的河水,如今不知流向哪里才OrG停?并非日暮斜阳时才令人伤魂,看见宽阔的原野无边无际,同样让人极为伤心。

晚来天气初晴,水波声中似乎还带着雨声。

江上静悄无声息,只有一条小舟,在野外的渡口处静静地停放着。

江边远处有几座墨色的山峰。

天边烟雾茫茫,几棵高矮不齐的树木立着。

【赏析】
上片首二句写时地。

“霭霭”,云气密积貌。

陶渊明《停云》诗云:“霭霭停云,蒙蒙时雨。

”云层低垂,春雨迷蒙,词人登临安陆(今属湖北)浮云楼。

“画楼森耸凌云渚”,画栋雕栏,凌耸入云,一写楼美,二写楼高。

据杜牧《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诗,“浮云楼”即“浮云寺楼”。

因此,“耸”字前着一“森”字,以突出寺楼的庄严;同时也刻划出云气笼罩的氛围。

次二句写登楼赋诗。

“紫薇”,指杜牧。

唐代称中书省为紫薇省,杜牧官至中书舍人,故又称杜紫薇。

“登览最关情”,登高临远最能牵动情感,这一句为“惆怅相思”以下抒情张目。

“关情”,即牵情之意。

“绝妙夸能赋”,既称赞杜牧题安
州浮云寺楼之诗写得绝妙,又隐约道出自己登高能赋的才情。

“惆怅相思迟暮”,此句上承“关情”,下逗追忆之语,过渡自然。

时值日暮,登楼伤情,引起相思:“记当日、朱阑共语”;而如今,“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括用杜牧诗语,表达一种离别惆怅之情。

“塞鸿难问”,即人似冥鸿,一去无踪:“岸柳何穷”,即空余岸柳,别愁无限。

杨柳最易牵惹人们的离愁别绪;而人的别愁,又如同无穷数的岸柳之无穷数的柳絮那样多,那样纷起乱攒,“别愁纷絮”之句,直抒胸臆。

过片“催促”二句,岁月如流,年光易失,旧时倚栏共语处的楼下水,谁知今日又流到何处了呢?含有无限感慨之意。

此日登楼极目远望,只见连天芳草,平野苍然(谢朓《郡内登望》:“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不知何处是归路,已使人神伤下泪,又何必再增此“残阳”一景乎?杜牧《池州春送前进士蒯希逸》:“芳草复芳草,断肠还断肠。

自然堪下泪,何必更残阳”,是此两句所本。

翻进一层用笔,倍加凄怆入神“晚霁”二句,向晚破晴,波声似乎还夹杂着雨声。

韦应物《滁州西涧》诗云:“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廖于“无人舟横野渡”前更着一“悄”字,索寞、孤寂的心境全出。

结三句“数峰江上,芳草天涯,参差烟树”写雨后,江上数峰青青,芳草更天涯之外,烟树参差凄迷;如此境界,反映了无尽怅惘之情。

画面开阔,落笔淡雅,细玩词意,情味极佳。

钱起《省试湘灵鼓瑟》云:“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苏轼《蝶恋花》云:“枝上柳绵吹
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云:“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廖词袭用并糅合以上三家诗词的语意,别出意境。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