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级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报告规范要求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

理解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调试方法 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优化方法
提高运动控制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提高运动控制系统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提高运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确定运动控制系统的目标和需求
编写运动控制系统的软件代码
选择合适的运动控制算法和硬件设备
测试和调试运动控制系统
系统原理:阐述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思路 硬件组成:详细描述运动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和功能 软件编程:介绍运动控制系统的软件编程方法和实现过程 调试过程:描述运动控制系统的调试过程和注意事项
性能优化:优化运动控制系统 的性能,如提高响应速度、降 低能耗、提高稳定性等
基本功能:实现运动控制系统 的基本功能,如速度控制、位 置控制、力控制等
趋势
方案论证:对初步设计方案进 行论证,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
创新性
硬件选型: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硬件设备 硬件搭建:根据硬件选型结果,搭建运动控制系统的硬件平台 编写硬件电路原理图:根据硬件搭建结果,绘制硬件电路原理图 编写硬件PCB图:根据硬件电路原理图,绘制硬件PCB图,用于制作电路板
测试方法:模拟实际应用场 景进行测试
测试目的:验证系统功能是 否满足设计要求
测试内容:系统稳定性、准 确性、响应速度等
优化方法:根据测试结果进 行系统优化,提高系统性能
制定设计方案:根据设计题 目,制定初步设计方案
确定设计题目:根据课程要 求,选择合适的设计题目
文献调研:查阅相关文献,了 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
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降低系统的误差 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优化系统的控制算法 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优化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
软件设计:包括系统架构设 计、模块划分、接口设计等
运动控制系统的课程设计

运动控制系统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分类。
2. 学生能掌握运动控制系统中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
3. 学生能描述运动控制系统的执行机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
4. 学生了解运动控制算法的基本原理,如PID控制、模糊控制等。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运动控制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设计简单的运动控制系统,并进行仿真实验。
3. 学生能熟练使用相关软件和工具进行运动控制系统的调试与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运动控制系统相关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学生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认识到运动控制系统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专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子、电气和控制系统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运动控制系统设计、调试和应用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运动控制系统概述- 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分类- 运动控制系统的发展及应用领域2. 运动控制系统传感器- 常见运动控制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性及应用- 传感器的选型及接口技术3. 执行机构- 电动伺服电机、步进电机、液压气动执行机构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执行机构的控制策略及性能分析4. 运动控制算法- PID控制算法原理及其在运动控制中的应用- 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其他先进控制算法介绍5. 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系统建模、控制器设计及仿真- 硬件在环(HIL)仿真与实验- 运动控制系统调试与优化6. 运动控制系统实例分析- 分析典型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及解决方案- 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 第1周:运动控制系统概述- 第2-3周:运动控制系统传感器- 第4-5周:执行机构- 第6-7周:运动控制算法- 第8-9周: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第10周:运动控制系统实例分析教材章节关联:本课程教学内容与教材中第3章“运动控制系统”相关内容相衔接,涵盖第3章中的3.1-3.5节。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工作单位:信息工程系题目: 直流单极式PWM调速系统设计初始条件:1.直流电机参数:P N=10 KW,U N=220 V,I N=55 A,n N=1000 r/min ,Ra=0.2Ω,直流它励励磁电压220V,电流1.6A2.进线交流电源:三相380V3.性能指标:可逆系统,转速、电流均无静差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1.转速调节器及其反馈电路设计2.电流调节器及其反馈电路设计3.集成脉宽调制电路设计(如3524)4.驱动电路设计(如IR2110)5.PWM主电路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应严格按统一格式打印,资料齐全,坚决杜绝抄袭,雷同现象。
满足如下要求:1.对系统设计方案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说明系统工作原理。
2. 画出单元电路图,说明工作原理,给出系统参数计算过程。
3. 画出整体电路原理图,图纸、元器件符号及文字符号符合国家标准。
4. 可逆运行,转速和电流稳态无差,转速超调量不超过10%、电流超调量不超过5%。
时间安排:2011.6.13-2011.6.15 收集课程设计相关资料2011.6.16-2011.6.23 系统设计2011.6.24-2011.6.26 撰写课程设计及答辩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工作单位:信息工程系题目: 直流无环流可逆调速系统设计初始条件:1.直流电机参数:P N=10KW,U N=220V,I N=55A,n N=1000 r/min ,Ra=0.5Ω2.测速发电机参数:23W,110V,0.21A,1900 r/min,永磁式3.主电路采用两组三相全控桥反并联连接,进线交流电源:三相380V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1.ASR及其反馈电路设计2.ACR及其反馈电路设计3.无环流逻辑控制器DLC设计4.主电路及保护电路设计5.集成触发电路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应严格按统一格式打印,资料齐全,坚决杜绝抄袭,雷同现象。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11

河南城建学院《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班级0924091-2专业自动化课程名称运动控制系统指导教师张磊李小敏王整风邢广成陈国振电气及电子工程系2012年12月《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编写:陈国振审核:王曦课程编码0924091-2 课程名称运动控制系统适用专业自动化学时考核方式考查学分 1设计时间第七学期先修课程《电机拖动》《过程控制》、《计算机控制》《自动控制原理》、《运动控制系统》一、设计时间及地点1、设计时间:2012.12.31~2013.1.42、地点:2#B510、2#B511、图书馆、机房、实验室二、设计目的和要求1、设计目的通过对一个实用控制系统的设计,综合运用科学理论知识,提高工程意识和实践技能,使学生获得控制技术工程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应用能力。
2、设计要求完成所选题目的分析与设计,进行系统总体方案的设计、论证和选择;系统单元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的设计、元器件的选择和参数计算;课程设计报告的整理工作。
三、设计题目和内容1、单闭环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设计自拟控制系统性能指标的要求(调速范围、静差率、超调量、动态速降、调节时间等),设计系统原理图,完成元器件的选择,选择调节器并计算调节器参数,并进行仿真或实验验证系统合理性。
2、单闭环可逆直流调速系统设计自拟控制系统性能指标的要求(调速范围、静差率、超调量、动态速降、调节时间等),设计系统原理图,完成元器件的选择,选择调节器并计算调节器参数,并进行仿真或实验验证系统合理性。
3、单闭环无静差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设计自拟控制系统性能指标的要求(调速范围、超调量、动态速降、调节时间等),设计系统原理图,完成元器件的选择,计算PI调节器参数,并进行仿真或实验验证系统合理性。
4、单闭环无静差可逆直流调速系统设计自拟控制系统性能指标的要求(调速范围、超调量、动态速降、调节时间等),设计系统原理图,完成元器件的选择,计算PI调节器参数,并进行仿真或实验验证系统合理性。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精选文档

2 查阅参考资料
(1)应去图书馆借阅相关参考资料。 (2)应上网查阅相关文献。 (3)参考文献主要包括:直流调速系统、交
流调速系统、电力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半 导体功率器件等方面。
3 确定技术要求
根据所选控制系统的技术参数进一步细化技 术要求。首先确定控制系统方案,确定每一 级的具体技术指标(如放大倍数,输入输出 电阻,电源电压等)。
2. 转速电流双闭环的数字式可逆直流调速系 统的仿真与设计
3.基于稳态模型的数字式恒压频比控制的交 流调速系统的仿真与设计
三 设计参数 1.交直流电机实例
直流电机: (1)光驱 (2)按摩椅 (3)电钻 (4)榨汁机
交流电机: (1)自动化流水线 (2)自动门 (3)洗衣机 (4)数控机床
额定励磁电压220V 功率因数0.85
电枢电阻0.1欧姆 电枢回路电感100mH
电机机电时间常数1S 电枢允许过载系数1.5
额定转速1430rpm
环境条件: 电网额定电:380/220V; 电网电压波动:10%; 环境温度:-40~+40摄氏
度; 环境湿度:10~90%.
调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围:D=20;
电网电压波动10%;
电流超调量小于等于
环境温度:-40~+40摄氏 5%;
度;
空载起动到额定转速时
环境相对湿度:10~90%. 的转速超调量小于等于
30%;
稳速精度:0.03.
四 设计步骤
1. 选题 (1)每个班选题的具体要求是: ①按学号尾数选择相应的题目,学号为1、4、7、0的选题1;
控制系统性能指标: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一、性质和目的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课,在学完本课程理论部分之后,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巩固本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获取工程设计技能的能力;综合计算及编写报告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1.根据指导教师所下达的《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
2.主要设计内容包括:(1)根据任务书要求确定总体设计方案(2)主电路设计:主电路结构设计(结构选择、器件选型、考虑器件的保护)、变压器的选型设计;(3)控制电路设计:控制方案的选择、控制器设计(4)保护电路的选择和设计(5)调速系统的设计原理图,调速性能分析、调速特点3.编写详细的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并画出调速系统的原理图。
三、设计目的1.熟练掌握主电路结构选择方法、主电路元器件的选型计算方法。
2.熟练掌握保护方式的配置及其整定计算。
3.掌握触发控制电路的设计选型方法。
4.掌握速度调节器、电流调节器的典型设计方法。
5.掌握绘制系统电路图绘制方法。
6.掌握说明书的书写方法。
四、对设计成品的要求1.图纸的要求:1)图纸要符合国家电气工程制图标准;2)图纸大小规范化;3)布局合理、美观。
2.对设计说明书的要求1)说明书中应包括如下内容①目录②课题设计任务书;③调速方案的论证分析(从经济性能和技术性能方面进行分析论证)和选择;④所要完成的设计内容⑤变压器的接线方式确定和选型;⑥主电路元器件的选型计算过程及结果;⑦控制电路、保护电路的选型和设计;⑧调速系统的总结线图系统电路设计及结果。
2)说明书的书写要求①文字简明扼要,理论正确,程序功能完备,框图清楚明了。
②字迹工整;书写整齐,参照教务系统中的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
直流电机调速系统设计任务书1组:直流他励电动机:功率P N=1.1kW,额定电压U N=220V,额定电流I N=6.7A,磁极对数P=1,n N=1500r/min,励磁电压220V,电枢绕组电阻R a=2.34Ω,主电路总电阻R=7Ω,L∑=246.25mH(电枢电感、平波电感和变压器电感之和),K s=58.4,机电时间常数T m=116.2ms,滤波时间常数T on=T oi=0.00235s,过载倍数λ=1.5,电流给定最大值U im*=10V,速度给定最大值U n*=10V。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目的与任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设计某直流电机调速系统或交流电机的调速系统或者应用交直流电机的调速的控制系统的设计实践,了解一般电力拖动与控制系统设计过程、设计要求、应完成的工作内容和具体设计方法。
通过设计也有助于复习、巩固以往所学的知识,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
电力拖动与控制系统设计必须满足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的要求,因此,设计之前必须了解设备的用途、结构、操作要求和工艺过程,在此过程中培养从事设计工作的整体观念。
课程设计应强调能力培养为主,在独立完成设计任务的同时,还要注意其他几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如独立工作能力与创造力;综合运用专业及基础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查阅图书资料、产品手册和各种工具书的能力;工程绘图的能力;书写技术报告和编制技术资料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在接到设计任务书后,按原理设计和工艺设计两方面进行。
1.原理图设计的步骤1)根据要求拟定设计任务。
2)根据电力拖动与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设计主电路。
3)根据主电路的控制要求设计控制回路4)要考虑保护环节,如过电压、过电流等的保护。
5)总体检查、修改、补充及完善。
主要内容包括:6)进行必要的参数计算和设计必要的软件控制流程。
7)正确、合理地选择各电器元器件,按规定格式编制元件明细表。
2.工艺设计步骤1)根据电力拖动与控制系统的任务书的设计要求,或者根据运用电力拖动调速等的设计控制对象及工艺的要求,进行分析。
2)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论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3)根据设计方案设计合适的电力拖动与控制系统的或运用电力拖动调速的控制系统的主电路和控制电路,并画出相应比较相尽得电路图。
4)进行相应的参数进算,包括电子元器件的参数的计算与选取。
5)软件设计至少要包含比较完整的软件设计流程图。
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内容。
达到本科毕业生应具有的基本设计能力。
三、课程教学的特色说明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具备一定的实践设计技能,并且能够电力拖动与控制系统课程中讲授的内容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系统设计以及编程。
运动控制课程设计任务书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一、基本情况学时:1周学分:1学分适应班级:自动化1201-1202二、进度安排本设计共安排1周,合计30学时,具体分配如下:实习动员及准备工作:2学时总体方案设计:4学时硬件设计:12学时撰写设计报告:8 学时答辩:4学时教师辅导:随时三、基本要求1、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理论设计与撰写设计报告等。
其中理论设计又包括总体方案选择,硬件系统设计、硬件设计包括单元电路,选择元器件及计算参数等;课程设计的最后要求是写出设计总结报告,把设计内容进行全面的总结,若有实践条件,把实践内容上升到理论高度。
2、课程设计的教学要求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采用相对集中的方式进行,以班为单位全班学生集中到设计室进行。
做到实训教学课堂化,严格考勤制度,在实训期间累计旷课达到2节以上,或者迟到、早退累计达到4次以上的学生,该课程考核按不及格处理。
在实训期间需要外出查找资料,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内方可外出。
课程设计的任务相对分散,每5-6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完成一个课题的设计。
小组成员既有分工、又要协作,同一小组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探讨、协商,可以互相借鉴或参考别人的设计方法和经验。
但每个学生必须单独完成设计任务,要有完整的设计资料,独立撰写设计报告,设计报告雷同率超过60%的课程设计考核按不及格处理。
四、设计题目及控制要求(根据自己的题目及其控制要求填写)题目:要求:五、设计报告设计完成后,必须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报告必须独立完成,格式符合要求,文字(不含图形、程序)不少于3000字,图形绘制规范。
设计报告的格式如下:1、封面2、摘要3、目录4、正文(1) 所作题目的意义、本人所做的工作及系统的主要功能;(2) 方案选择及论证;(3) 硬件电路设计及描述(包括硬件的选型及电路图、输入输出接线图等的设计);5、心得体会6、参考文献不少于5篇。
六、考核方法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的考核方式为考查,考核结果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等,分数在90-100之间为优秀,80-89分之间为良好,70-79分之间为中等,60-69分之间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大学本科学生课程设计(论文)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
指导教师:
学生:
学号:
专业:自动化
班级:
设计日期:2014.9.15—2014.9.19
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
2014年9月
课程设计指导教师评定成绩表
指导教师评定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自动化学院2011级自动化专业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运动控制系统是通过控制电动机电压、电流、频率等输入量,来改变工作机械的转矩、速度、位移等机械量,使各种工作机械按人们期望的要求运行,以满足生产工艺及其他应用的需要。
在电力、工业、交通、航空航天等很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运动控制技术不但本身是一项高新技术,而且还是其它多项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
因此,提高学生的运动控制系统综合设计和应用能力是教学计划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通过运动控制系统的课程设计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1、培养学生文献检索的能力,特别是利用互联网检索文献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工程设计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运动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
5、提高学生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水平。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在整个设计中要注意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的运动控制系统相关知识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以及创造能力。
课程设计从确定方案到系统设计要求有理有据,仿真过程要求图文并茂,论证充分。
2、在整个设计中要注意培养独立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力完成课程设计的所有内容,严禁抄袭。
3、课题设计报告要求严格按照课程设计排版要求规范格式,且文字通顺,逻辑性强。
4、课题设计报告内容部分字数要求为6000字左右。
(A4纸打印8页左右)
三、参考资料
1、阮毅, 陈伯时.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第4版).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2、洪乃刚. 电力电子、电机控制系统的建模和仿真.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3、林飞, 杜欣. 电力电子应用技术的MATLAB仿真.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8
4、顾春雷等,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与MATLAB仿真,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四、课程设计的工作计划
课程设计时间总共5天。
1、参考相关资料,消化设计内容(1天);
2、按要求完成设计任务(2.5天);
3、按课程设计的规范要求撰写设计报告(1.5天)。
五、备选题目
1. 带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的直流调速系统设计
为了解决转速反馈闭环调速系统起动和堵转时电流过大的问题,可以通过引入电流截止负反馈使得系统在电流大到保护阈值时自动限制电枢电流,而在正常的稳速运行时,电流自动随着负载的增减而变化。
本课程设计内容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带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的直流调速系统,并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其仿真模型,分析电流截止负反馈功能对系统动、静态特性的影响。
主要设计内容:
(1)查询文献资料或者结合某具体应用背景,自选直流电动机及电枢电路的参数,并设定系统预期性能指标(如调速范围及静差率等)及电流截止保护阈值;
(2)确定直流电源方案及电流负反馈方案,绘制系统结构框图,并进行相关参数计算;
(3)控制器选型及控制参数设计;
(4)建立系统仿真模型,验证设计结果并进行仿真分析。
主要分析内容:
(1)采用比例控制器,分析额定负载下的系统在阶跃给定下的控制器输出电压、电枢电流以及输出转速的响应特性,分析稳态误差并与理论计算结果相比较,分析比
例控制系数Kp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并验证理论临界放大系数;分析系统起动过
程及过载情况下,电流截止负反馈功能对电枢电流的抑制效果。
(2)采用比例积分控制器,分析额定负载下的系统在阶跃给定下的控制器输出电压、电枢电流以及输出转速的响应特性;分析系统起动过程及过载情况下,电流截止
负反馈功能对电枢电流的抑制效果,并与比例控制器下的结果进行对比。
2.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
在许多生成过程中,由于加工和运行的需要,电机经常处于起动、制动、反转的过渡过程,而过渡过程的时间长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产机械的生产效率。
为了缩短时间,可以采用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来获得良好的静、动态性能。
本课程设计内容要求学生设计一个转速、电流双闭环的直流调速系统,并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其仿真模型,以此研究不同控制器参数下电机的起动、制动过程。
主要设计内容:
(1)查询文献资料或者结合某具体应用背景,自选直流电动机及电枢电路的参数,并设定系统预期性能指标(如上升时间、超调量、峰值时间和调节时间等);
(2)确定直流电源方案及闭环反馈方案,绘制系统结构框图,并进行相关参数计算;
(3)控制器选型及控制参数设计;
(4)建立系统仿真模型,验证设计结果并进行仿真分析。
主要分析内容:
(1)额定负载下,分析电机从静止到额定转速的起动过程,包括两个控制器输出电压、电枢电流以及输出转速的响应特性,列写出上升时间、超调量、峰值时间和调节
时间等指标参数,并与预期值进行对比;分析电机制动过程中两个控制器输出电
压、电枢电流以及输出转速的响应特性。
(2)分析两个控制器的比例、积分参数对输出转速的影响,并选择一组合适参数用于分析电网电压、负载电流对电枢电流、输出转速的影响。
3. 直流可逆调速系统设计
实现直流电机的正向与反向旋转,是大多数直流调速系统的基本要求。
对于动态性能要求较高的调速系统(例如目标追踪系统),还会要求系统有应用所需的转速反向能力。
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可以实现正反转切换的调速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在电机额定负载下,对于拖动性负载,由正向额定转速到反向额定转速的快速变化。
所需电动机请从《Z4直流电机系列》中选择。
调速系统的基本结构必须基于转速-电流双闭环结构。
需对如下部分给出设计计算方案:
(1)控制系统结构
(2)控制器参数
(3)相应的驱动电源
并基于Simulink建立直流可逆调速系统仿真模型,并着重对转速反向动态过程进行分析。
需要仿真分析说明系统在额定负载下,从正向额定转速变化到方向额定转速的过程中,以下相关量的动态变化情况:
(1)系统给定值的变化;
(2)电机转速的变化
(3)电枢电流的变化
(4)电流环给定值的变化
(5)电流控制器输出值的变化
以上变量均需以Simulink输出动态曲线作为说明依据。
并基于以上依据分析说明
(1)该过程中各个阶段能量的传输方向;
(2)提高转速反向动态性能的策略
4. 转速开环变压变频调速系统设计
转速开环恒压频比控制是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最基本的控制方式,能满足大多数场合交流电动机调速控制的要求,并且使用方便,是通用变频器的基本模式。
变压变频调速系统由升降速时间设定、U/f曲线、PWM调制和驱动、逆变器以及交流电动机等环节组成,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设计一个转速开环的变压变频交流调速系统,并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系统仿真模型,分析系统特性。
主要设计内容:
(1)查询文献资料或者结合某具体应用背景,自选交流异步电动机及电枢电路的参数,并设定系统预期性能指标;
(2)确定逆变器控制方案(如SPWM、SVPWM或CFPWM等),绘制系统结构框图,并进行相关参数计算;
(3)根据升降速时间要求设计积分电流给定算法;
(4)根据负载需求设计低频电压补偿算法,绘制U/f曲线;
(5)建立系统仿真模型,验证设计结果并进行仿真分析。
主要的分析内容:
(1)不带低频电压补偿的恒压频比控制方式下,分析系统在额定负载下起动过程的转速、逆变器输出电压、电流及频率响应特性,分析给定积分算法对起动电流的限制效果;
(2)带低频电压补偿的恒压频比控制方式下,分析低频电压补偿对系统机械特性的影响,计算补偿前后的临界转矩并与仿真结果相比较。
目录
1.引言 (1)
1.1概述 (1)
1.1.1概念 (1)
1 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