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知章(简介)
贺知章(简介)

贺知章简介唐朝诗人。
字季真,一字维摩,号石窗,晚年更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
其排行第八,人称“贺八”。
会稽永兴(今浙江萧山)人。
证圣元年(695)进士,授国子四门博士,转太常少卿、集贤院学士。
开元十三年(725)擢礼部侍郎,宫至秘书监。
故人称“贺秘监”,又简称“贺监。
天宝三年(744)辞官还乡为道上,建千秋观以隐居其内,未几卒,享年86岁。
贺知章少时以诗文闻名,神龙年间(705—707)已名扬京城。
开元初年与吴越人包融、张旭、张若虚以诗文齐名,世称“吴中四士”,亦称“吴中四友”、“吴中四杰”。
贺知章邕容省闼,高逸豁达,为一代清鉴风流之士。
尤喜好在饮酒中乘兴书写诗文,直到纸尽方止。
曾与张旭、崔宗硅《海录碎事》亦将其与陈子昂、宋之问、孟浩然等人并称为“仙宗十友”。
贺知章还与张旭情投意合,交往甚密,又为姻亲,故时人也常以“贺张”称之。
两人也经常同游,“凡人家厅馆好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飞走,虽古之张(芝)、索(靖)不如也。
好事者供其笺翰,共传宝之”。
(施宿《嘉泰会稽志》)贺知章以草书名世。
《述书赋》中赞其草书“落笔精绝”,“与造化相争,非人工即到”吕总《续书评》则以为“纵笔如飞,奔而不竭。
”李白在《送贺宾客归越》诗中将其喻为王羲之,有言“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卢象《送贺监归会稽应制》诗“青门抗行谢客儿,健笔违羁王献之。
长安素娟书欲偏,工人爱惜常保持。
”则喻其为王献之。
当时人们还将其草书与秘书省的落星石、薛稷画的鹤、郎馀令绘的凤,合称为秘书省“四绝”。
然而贺知章的书法存世极少,现可见的草书作品只有《孝经》,其用笔酣畅淋漓,点画激越,粗细相间,虚实相伴;结体左俯右仰,随势而就;章法犹如潺潺流水一贯直下,充分地体现了他那风流倜傥,狂放不羁的浪漫情怀。
贺知章的草书,拉开了盛中唐草书浪漫风气的序幕。
此外贺知章也擅楷书,有《龙瑞宫记》传世。
咏柳(一作柳枝词)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简介

贺知章简介: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唐武后(武则天)证圣元年(695)中进士,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
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
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
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
属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
作品大多散佚,现仅存二十首。
人物生平:贺知章早年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
少时即以诗文知名。
唐武后证圣元年(695)中进士,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
开元十年(722),由丽正殿修书使张说推荐入该殿书院,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书,未成,转官太常少卿。
十三年为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
后调任太子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
二十六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
贺知章诗文精佳,且书法品位颇高,尤擅草隶,“当世称重”,好事者供其笺翰,每纸不过数十字,共传宝之。
他常醉辄属籍,常与张旭、李白饮酒赋诗,切磋诗艺,时称“醉中八仙”,又与包融、张旭、张若虚等结为“吴中四士。
”天宝三年(744),因病恍惚,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舍本乡宅为观,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
诏许之,赐鉴湖一曲。
玄宗御制诗以赠,皇太子率百官饯行。
回山阴五云门外“道士庄”,住“千秋观”,建“一曲亭”自娱,繁纸不过数十字。
“厅馆好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飞走,虽古之张索不如也。
”,爱好书法者视为珍品。
他的墨迹留传很少,现存尚有绍兴城东南宛委山南坡飞来石上的《龙瑞宫记》石刻和流传到日本的《孝经》草书。
其间,写下《回乡偶卷》2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贺知章诗词全集26首全

贺知章诗词全集26首全
摘要:
一、贺知章简介
二、贺知章诗词创作背景
三、贺知章诗词特点
四、精选贺知章诗词赏析
五、贺知章诗词全集目录
正文:
贺知章,字季真,号东篱,唐代著名诗人。
他生活在唐朝盛世,与李白、杜甫等诗人并称“初唐四杰”。
他的诗词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诗狂人”。
一、贺知章简介
贺知章,生于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卒于唐德宗建中元年(712年)。
他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右拾遗、监察御史、右补阙、著作郎等职务。
贺知章晚年辞官归乡,享年76岁。
二、贺知章诗词创作背景
贺知章生活在唐朝盛世,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以豪放、奔放、唯美为特点。
受此风气影响,贺知章的诗词作品也具有独特的个性。
三、贺知章诗词特点
1.豪放奔放:贺知章的诗歌作品富有豪放、奔放的气息,表现了他热情洋
溢的性格。
2.善用典故:贺知章善于运用历史典故,使诗歌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3.诗画结合:贺知章的诗歌作品中,景色描绘与情感抒发相得益彰,形成了独特的诗画意境。
四、精选贺知章诗词赏析
1.《登鹳雀楼》:这首诗通过描绘楼观远景,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凉州词》:这首诗以戍楼为背景,展现了边塞戍楼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之情。
五、贺知章诗词全集目录
1.《登鹳雀楼》
2.《凉州词》
3.《夜泊牛渚怀古》
4.《咏柳》
5.《回乡偶书》
……
26.《乌衣巷》
贺知章的诗词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贺知章的简介资料

贺知章的简介资料贺知章,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
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下面是为你整理的贺知章的简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贺知章简介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
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
少时就以诗文知名。
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
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
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
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
属于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
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称为仙宗十友。
贺知章人物生平年少成名贺知章早年迁居山阴。
少时即以诗文知名。
唐武后证圣元年(695)中进士、状元,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
官宦之路贺知章中状元后,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
开元十年(722),由丽正殿修书使张说推荐入该殿书院,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书,未成,转官太常少卿。
十三年为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
后调任太子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
二十六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
晚年生活天宝三年(744),因病恍惚,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舍本乡宅为观,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
诏许之,赐鉴湖一曲。
玄宗御制诗以赠,皇太子率百官饯行。
回山阴五云门外“道士庄”,住“千秋观”,建“一曲亭”自娱,繁纸不过数十字。
“厅馆好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飞走,虽古之张索不如也。
”其间,写下《回乡偶书二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贺知章简介

贺知章简介贺知章简介贺知章(659 744),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萧山)人。
武则天证圣元年(695)进士,历任礼部侍郎、集贤殿学士和秘书监等官职。
他的诗以绝句见长,通俗清新,自成一格。
代表作《咏柳》诗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想象奇妙,意境高远。
既写出了柳叶的美和它的勃勃生机,也写出了和煦春风给万物带来的希冀。
贺知章又是一位关心边防和国家尊严的爱国者,他在《送人之军》一诗中写道: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
万里长城寄,无贴汉国忧。
表达了他对国家安危的关切。
贺知章旷达,不慕名利,好饮酒,常常醉后属词,动成卷轴,文不加点,咸有可观。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贺知章爱才若渴,热情提携诗坛后辈。
当他已身居太子宾客,在京城以文词知名之时,李白还是一个布衣,诗才也只初露头角。
贺知章读了李白写的《蜀道难》一诗后,赞叹不已,称李白是谪仙。
两人年龄相差40多岁,但一见如故,对饮畅叙,结为忘年知己。
有一天,贺与李在酒楼,贺知章适无钱沽酒,竟毫不犹豫地解下佩在身上显示官品级别的金龟,换取酒菜,真挚豪爽如此。
这就是金龟换酒的典故。
接着,贺知章在皇帝面前推荐了李白,唐玄宗把李白召进宫中,任为供奉翰林。
从此,李白声誉鹊起。
唐玄宗天宝初年,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政治黑暗。
贺知章不愿与奸臣共事,恳请度为道士,告老还乡。
唐玄宗准许了他的请求,赐鉴湖一曲(一块土地),并赋诗赠别。
贺知章离京那天,朝中皇太子以下文武百官集中在东门外长乐坡为他饯行。
李白作《送贺宾客归越》一诗: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李白把贺知章比作书圣王羲之,情意十分深切。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宦游生涯,年迈的诗人回到了故里,见到家乡的山山水水,感慨万千。
脍炙人口的《回乡偶书二首》,即属此时所作: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历史趣谈:贺知章是哪个朝代的 四明狂客诗狂贺知章简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贺知章是哪个朝代的四明狂客诗狂贺知章简介导语:苏轼是哪个朝代的人: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唐越州会稽永兴(今萧山)人,早年迁居山阴(今绍兴)。
少时即以诗文知名。
唐武后苏轼是哪个朝代的人: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唐越州会稽永兴(今萧山)人,早年迁居山阴(今绍兴)。
少时即以诗文知名。
唐武后证圣元年(695)中进士,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
开元十年(722),由丽正殿修书使张说推荐入该殿书院,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书,未成,转官太常少卿。
十三年为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
后调任太子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
二十六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
二十六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
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贺知章诗文精佳,且书法品位颇高,尤擅草隶,“当世称重”,好事者供其笺翰,每纸不过数十字,共传宝之。
他常醉辄属籍,常与张旭、李白饮酒赋诗,切磋诗艺,时称“醉中八仙”,又与包融、张旭、张若虚等结为“吴中四士。
”天宝三年(744),因病恍惚,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舍本乡宅为观,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
诏许之,赐鉴湖一曲。
玄宗御制诗以赠,皇太子率百官饯行。
回山阴五云门外“道士庄”,住“千秋观”。
建“一曲亭”自娱。
繁纸不过数十字。
“厅馆好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飞走,虽古之张索不如也。
”,爱好书法者视为珍品。
他的墨迹留传很少,现存尚有绍兴城东南宛委山南坡飞来石上的《龙瑞宫记》石刻和流传到日本的《孝经》草书。
生活常识分享。
唐代诗人贺知章个人简介

唐代诗人贺知章个人简介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唐代诗人贺知章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介绍贺知章(公元659年-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省萧山)人,少时就以诗文知名。
唐武后(武则天)证圣元年(695)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
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
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
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
属于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
作品大多散佚,现仅存二十首。
生平贺知章早年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
少时即以诗文知名。
唐武后证圣元年(695)中进士、状元,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
贺知章中状元后,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
开元十年(722),由丽正殿修书使张说推荐入该殿书院,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书,未成,转官太常少卿。
十三年为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
后调任太子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
二十六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
贺知章诗文精佳,且书法品位颇高,尤擅草隶,“当世称重”,好事者供其笺翰,每纸不过数十字,共传宝之。
他常醉辄属籍,常与张旭、李白饮酒赋诗,切磋诗艺,时称“醉中八仙”,又与包融、张旭、张若虚等结为“吴中四士。
”天宝三年(744),因病恍惚,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舍本乡宅为观,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
诏许之,赐鉴湖一曲。
玄宗御制诗以赠,皇太子率百官饯行。
回山阴五云门外“道士庄”,住“千秋观”,建“一曲亭”自娱,繁纸不过数十字。
“厅馆好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飞走,虽古之张索不如也。
”,爱好书法者视为珍品。
他的墨迹留传很少,现存尚有绍兴城东南宛委山南坡飞来石上的《龙瑞宫记》石刻和流传到日本的《孝经》草书。
唐代诗人贺知章简介

唐代诗人贺知章简介
贺知章,唐朝诗人,河洛书院弟子,有“唐代大诗人”之称,其诗歌融合宋词体系,情境感性,富有韵味,抒发美好情怀,堪称中国古典诗歌完美之作,堪称古典文化源远流长之龙头。
贺知章,字子瞻,号洛神,宋江苏贺郡(今属山西省五台县)人。
出生于唐朝明康二年(公元798年),生育一子。
贺知章依照道家的教义游历江淮,曾游览洛阳,奉献神龙斋,继而荐入河洛书院,担任宰相,教授禅宗文化。
贺知章的诗歌以其感性情景动人的抒情风格而著称,其诗歌多以题材分为两类:情物类和思古类,其中以情物类更为突出。
贺知章情感丰富,有时缠绵,有时张扬,有时婉转,有时抒发,令读者沉迷,而有时则极富哲思,论述世俗及哲理,能够令人深思。
贺知章诗歌,极为细腻,声音清亮,表情丰富,有一种细腻感性的美感,把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诗篇丰满,情节跌宕起伏,更显贺知章的抒情得心应手。
此外,贺知章亦有游记、散文集,如《悦来行》、《浪花录》。
贺知章与贾岛、韩愈、白居易一起被称为“豪杰唐人”,被誉为“唐代大诗人”,其诗歌虽短小精悍,也有流长恢弘之作,抒发出温馨美好的情怀,渗透着丰富的意境,被世人推崇甚至至今有其影响,并为西方文学界所熟知,堪称古典文化源远流长,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的载体。
贺知章的古典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堪称传奇,他的诗歌,被誉为
“抒发美好情怀,渗透着丰富的意境”,最出名的作品有《海棠经》及《西子捧花》,其诗歌不仅是细腻之笔,更具有实用价值,贺知章诗歌也广泛被用于抒情对婚礼结婚,教科书,以及中国文化传播中。
贺知章,唐朝大诗人,曾凭借抒发美好情怀,渗透着丰富的意境而影响至今,他的传奇古典诗歌,也被世人永远铭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到家来, 口音没改变,双鬓却已经斑白。
儿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 我的,
他们笑问,这客人是从哪 里来?
趣年回伤作宝 是
。之乡老。三 我《
作的之诗载 于回
,亲情中) 公乡
却切,既致 元偶
744
富感又抒仕 书
于 生 活 情
, 虽 为 晚
充 满 久 别
发 了 久 客
还 乡 时 所
原来二月的春风就剪 刀
·
写杨柳,毫无疑问,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 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 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 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 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 的腰支,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 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 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 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 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 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 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 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
• 贺知章生性旷达豪放,善谈笑, 好饮酒,又风流潇洒,为时人所倾 慕。当看到李白的诗文,即赞为 “谪仙人也”,后成为忘年之交, 并把李白引荐给唐玄宗为官。贺晚 年放荡不羁,自称“四明狂客”, 又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常与李白、李适之、李琎、崔宗之、 苏晋、张旭、焦遂饮酒赋诗,时谓 “醉八仙” 。
人物生平
• 贺知章诗文精佳,且书法品位颇高,尤擅草隶,“当 世称重”,好事者供其笺翰,每纸不过数十字,共传 宝之。他常醉辄属籍,常与张旭、李白饮酒赋诗,切 磋诗艺,时称“醉中八仙”,又与包融、张旭、张若 虚等结为“吴中四士” 。天宝三年(744),因病恍惚, 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舍本乡宅为观,求周宫 湖数顷为放生池。诏许之,赐鉴湖一曲。玄宗御制诗 以赠,皇太子率百官饯行。回山阴五云门外“道士 庄”,住“千秋观”,建“一曲亭”自娱,繁纸不过 数十字。“厅馆好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落笔 数行,如虫篆飞走,虽古之张索不如也。”,爱好书 法者视为珍品。他的墨迹留传很少,现存尚有绍兴城 东南宛委山南坡飞来石上的《龙瑞宫记》石刻和流传 到日本的《孝经》草书。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 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 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 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 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 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 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 从“碧玉妆成”到“剪刀”,我们可 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 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 环紧扣一环的。
唐.贺知章
咏:歌颂、 赞美。
碧玉: 绿色的玉。
碧玉妆成一树高, 这里用来比
喻春天嫩绿 的柳枝。
妆: 打扮,装饰。
高高的柳树翠绿晶莹 像用碧玉装扮。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丝绦: 丝线编成的 带子。这里 形容随风飘 拂的柳枝。
千万条垂下的柳条如同丝带随风飘。
不知细叶谁裁出
这精巧纤细的柳叶 不知道是谁剪裁?
四
明
狂︱
客
贺 知
章
贺知章(公元659年-744 年),字季真,越州永兴(今 浙江省萧山)人,少时就以诗 文知名。唐武后(武则天)证 圣 元年(695)中进士,授国子 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 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 客等职。为 人旷达不羁,有
“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 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 监”。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 逝。属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 名书法家。作品大多散佚,现 仅存二十首。
年 ( 天
》 共 二 首
,
在第一、二句中,我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 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 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 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 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 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 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 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 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 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我,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 我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 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 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书法成就
• 世人皆知贺知章的文采,但是,却很少有 人知道贺知章的书法。现在我们书法爱好 者能够看到的贺知章的书 。
• 书法代表作品就是其代表作草书“孝经” 了。
• 孝经》全卷纵笔如飞,一气呵成,龙 蛇飞舞,神彩奕奕。略取隶意,融入 章草,以求高古。既有唐人的严谨作 风,又有晋人流润飞扬的风姿,对晚 唐和宋人书风影响巨大。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 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 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 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 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 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 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 不为我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 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 景所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