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衣的形态与结构
地衣植物门地衣植物概述地衣的形态和结构

叶状地衣
植物体扁平,由成束的菌丝与绿 色细胞层交织而成。
枝状地衣
植物体直立或下垂,圆柱状或扁 平的叶状体,由假根、下延部分 和上层部分所组成;假根交织成 网状,着生于附着物上。
地衣的分布
地理环境
地衣的分布非常广泛,从高山到平原,从森林到荒漠,几乎到处都有地衣生长。
垂直分布
在森林中,地衣主要分布在树干、树枝和地表上。在树干上,地衣通常生长在树皮裂缝或树杈处。在树枝上,地衣往 往形成一层紧密的覆盖物。在地表上,地衣可以在土壤、岩石或枯枝落叶上生长。
精子器
精子器是雄配子囊,为棒状多核的细胞,内生许多精子;
果托
果托是子囊盘基部非地衣体组织的其他物质,果托的有无和大小 常可作为分类的依据。
PART 03
地衣植物的结构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地衣的细胞结构
营养细胞
负责光合作用,含有叶绿体。
菌丝细胞
构成地衣的主体,负责吸收水分和营养。
地衣植物门地衣植物 概述地衣的形态和结 构
REPORTING
https://
• 引言 • 地衣植物的形态 • 地衣植物的结构 • 地衣植物的分类和分布 • 地衣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 地衣植物的利用和保护
目录
PART 01
引言
REPORTING
WENKU DESIGN
遗传多样性
地衣的遗传多样性也非常丰富。由 于它们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和广泛 的分布范围,因此地衣的遗传变异 程度较高。这种遗传多样性为地衣 的适应性和进化潜力提供了基础。
PART 05
地衣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地衣的生长环境
简述地衣植物的特征

简述地衣植物的特征地衣植物是一类特殊的生物体,它们具有独特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下面将从形态特征、生活环境和生物学特性三个方面来简述地衣植物的特征。
一、形态特征地衣植物是由真菌和藻类或蓝藻共生形成的复合体。
它们的外观因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一般呈现出菌体和藻体或蓝藻细胞相互结合的形态。
地衣植物的菌体部分通常由子实体(类似于真菌的花朵)和菌丝组成,而藻体或蓝藻细胞则寄生在菌体内部或外部。
地衣植物的体型较小,常常呈现出丛生或片状的生长方式。
二、生活环境地衣植物广泛分布于地球的各个角落,既能在陆地上生长,也能在水域中生存。
它们能够适应各种极端环境,如高寒地区、沙漠、岩石表面等。
地衣植物在极端环境中能够存活下来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它们具有特殊的适应机制。
例如,地衣植物的菌体可以保护藻体或蓝藻细胞免受干旱或寒冷的伤害,而藻体或蓝藻细胞则能为菌体提供养分和能量。
三、生物学特性地衣植物的生活方式与其他植物有着本质的不同。
一方面,地衣植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生物体共生形成的复合体,它们之间通过共生关系相互依存。
另一方面,地衣植物通常是兼性寄生植物,它们能够通过与藻类或蓝藻的共生关系获得养分和能量。
地衣植物的共生关系是一种互利共生,真菌为藻体或蓝藻细胞提供生长环境和保护,而藻体或蓝藻细胞则为真菌提供养分和能量。
地衣植物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环境适应性,这使它们成为一类独特的生物体。
地衣植物通过与藻类或蓝藻的共生关系,能够在各种恶劣的环境条件下生存和繁衍。
此外,地衣植物还具有一定的生态功能,它们能够固定土壤、改善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建立。
地衣植物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生活环境和生物学特性。
它们以其独特的共生方式和适应能力在地球上广泛分布和生存,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地衣植物的研究不仅对于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还对于开发新的生物资源和保护环境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地衣

(二)叶状地衣(foliose lichens)
植物体扁平叶片状,有背腹性,以假根或脐 固着在基物上,易采下。如石耳、梅衣等。
(三)枝状地衣(fruticoselichens)
植物体树枝状、丝状,直立或悬垂,仅基部 附着在基物上。如松萝、地茶、石蕊等。
地衣的构造
不同类型的地衣其内部构造也不完全相同。 从叶状地衣的横切面上。可分为四层,即 上皮层、藻层或藻胞层、髓层和下皮层。
根据藻细胞在地衣体中的分 布情况,通常又将地衣体的 结构分成两个类型: A.异层地衣(heteromerous):
如梅衣属(Parmelia)、蜈蚣衣属 (Physcia)、地茶属(Thamnlia)、 菘萝属(Usnea)等。
B. 同层地衣(homoenmerous): 如胶衣属 。
地衣的繁殖
营养繁殖:菌、藻共同进行;地衣体部分断离,产生
粉芽、珊瑚芽等
无性生殖:菌、藻分别进行;菌类多产生分生孢子 有性生殖:仅真菌进行;产生子囊孢子、担孢子等
地衣的分布
分布很广,裸露的岩石表面、树皮、地表、 高山带、冻土带,南、北极等处 对SO2敏感,可作为大气污染的监测生物
地衣的经济价值和在自然界中的 作用
3 地衣门
地衣植物的特征
地衣是真菌和藻类共生的植物。组成地衣 的真菌绝大多数为子囊菌亚门的真菌。组 成地衣的藻类是蓝藻和绿藻。 地衣中的菌丝缠绕藻细胞,并包围藻类。 藻类光合作用制造的营养物质供给整个植 物体,菌类则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为藻类 提供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地衣的形态
(一)壳状地衣(Crustose lichens) 地衣体为具各种颜色的壳状物,菌 丝与树干或石壁紧贴,因此不易分离。 如文字衣、茶渍衣。
药用:松萝、石蕊、石耳等 饲料:石蕊、冰岛衣等为驯鹿的重要饲料 食用:柳花、鹿角菜等,石耳、地茶可作饮料 工业原料:提取香水、石蕊试剂、染料等 先锋植物(开拓者):加速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 危害林业:生于云杉、柑橘、茶树上的地衣影 响树木生长
地衣植物ppt

匀地分布。这样的构造
称为“同层地衣”。如
猫耳衣属(Leptogium)
下皮层
• 异层地衣:藻类细胞
聚集在上皮层之下,形 成1层明显的藻胞层。髓 层介于藻胞层和下皮层 之间,由一些疏松的菌 丝构成。髓层中没有或 只有很少的藻细胞。这 样的构造称为“异层地 衣。梅衣属(Parmelia) 和蜈蚣衣属 (Physcia)。
4.地衣香料
• 地衣香料为地衣体的乙醇浸提物。其中以生长在橡树皮上的栎扁枝衣 (E v e r n i c
p r u n a s t r i )的浸出物最佳,其商品名
为“Oak moss”(即“橡藓”)。而在我国的商品名为“橡苔浸膏”。
地衣浸膏主要是用作香皂、高级香水、雪花膏 以及其他日用化妆品中不可缺少的定香剂,其 粗制品也用作香烟增香剂。栎扁枝衣在我国没
有分布,用于生产地衣香料的原料为丛树花
(Ramalina fastigiata)和扁枝衣(Evernia mesomorpha)等种类。 扁枝衣(Evernia prunastri)
5.地衣试剂和染料
• 从地衣中提取制备的石蕊是细菌鉴定中的必备生物试剂。由于石蕊在 还原时具有丧失颜色的特性,微生物学家用它作成牛乳石蕊培养基, 以用作酸碱度的指示剂并具有氧化还原电位的功能。用作提取石蕊的 地衣主要有石蕊科、梅衣科、蜈蚣衣科中的某些地衣种类。 其他: 如下图所示。
三 地衣的形态和结构
(一)、地衣的形态
1、壳状地衣:
2、叶状地衣: 3、枝状地衣:
1 壳状地衣:
地衣体是彩色深浅多种多样的壳状物, 菌丝与基 质紧密相连接, 有的还生假根伸入基质中, 很难剥离。 壳状地衣约占全部地衣的80%。如生于岩石上的茶渍 衣属和生于树皮上的文字衣属。
地衣标本特征的描述

地衣标本特征的描述地衣(lichen)是一类由真菌和藻类或蓝藻共生组成的生物体,其标本特征主要包括外部形态、内部组织结构、色素成分以及生长环境等方面。
下面将对地衣标本的特征进行详细描述。
地衣的外部形态可分为斑状、叶状和丛状三类。
斑状地衣往往呈现不规则的斑点,大小各异。
叶状地衣则呈现扁平的叶片状,有明显的脉络。
丛状地衣则以其似灌木状的外貌而闻名。
这些形态特征是地衣标本鉴定的重要线索之一在地衣标本中,其内部组织结构表现为菌丝体和藻体之间的共生状态。
菌丝体主要由真菌构成,通过分枝延伸形成复杂的网络结构,从而为藻类或蓝藻提供营养和保护。
而藻体则通常位于菌丝体内部或附着在其外表,起到光合作用并提供有机物质。
另外,地衣标本的色素成分也是其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
地衣中的色素可分为蓝绿色、黄色、橙色、红色和黑色等多种类型,这些色素的存在使得地衣可以对光线进行吸收和反射,从而起到了光保护和克服干燥的作用。
同时,色素成分也与地衣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如抗氧化、抗紫外线辐射等。
生长环境也对地衣标本的特征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衣可以生长在各种不同的栖息地上,如陆地、海岸、高山、沙漠等地方。
它们对生境的适应性很强,可以在极端条件下生存和繁殖。
因此,栖息地的特征和环境参数,如湿度、光线强度、土壤性质等,往往与地衣的物种组成和形态特征密切相关。
除了上述主要特征外,地衣标本还包含许多微观特征,如孢子形态、孢子囊器的结构、假纹理、硫脲反应等,这些特征通常需要通过显微镜观察才能进行鉴定。
因此,地衣的标本特征是一个综合体系,需要通过多种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鉴定和观察。
总之,地衣标本的特征主要包括外部形态、内部组织结构、色素成分和生长环境等方面。
这些特征是地衣分类和鉴定的重要线索,对于研究地衣的系统发育、功能和生态学意义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地衣研究者来说,准确把握和描述这些特征是非常关键的。
高中生物竞赛课件植物分类学——地衣苔藓蕨类+

第三节地衣的繁殖
地衣是多年生植物,生长缓慢,其繁衍主 要依靠营养繁殖,即依靠植物体断裂,产 生新的个体。此外,还可产生粉芽、珊瑚 芽及小裂片进行营养繁殖
有性繁殖是真菌独立进行的,然后再与共 生的藻类相遇,而发育成地衣
珊瑚芽
第四节地衣植物的分类
子囊衣纲:松萝属、梅衣属、文字衣属、地卷衣属、 石蕊属;99%
枝状地衣
植物体呈枝状,直立或下垂,多数具分枝,仅基部附着于基 质上,也易剥落,如松萝属
二、地衣的构造
上皮层:由横向分裂的菌丝 紧密 交织而成
藻胞层:藻细胞在上皮层之下成 层集结
髓层:由疏松的菌丝和藻细胞 构成,贮藏空气、水分、 养分及产物地衣酸
下皮层:由横向分裂的菌丝 紧密交织而成
异层地衣:有单独的藻胞层;枝 状地衣,绝大多数叶 状地衣
正的叶与根,只有茎生假根;角苔属具有类似输导组织的厚壁细 胞,蕨类植物也有输导组织退化的现象;主张配子体占优势的苔 藓植物是由孢子体占优势的蕨类植物演变而来的,是孢子体逐渐 退化,配子体进一步复杂化的结果;证据是裸蕨出现于志留纪, 苔藓植物发现于中泥盆纪,从地质年代上看,苔藓植物比蕨类植 物晚出现数千万年
4/30/2023
孢子囊群
• 经常见到的蕨类植物是 孢子体,通常在叶子的 下面或边缘产生孢子囊, 少数在茎或分枝顶端形 成孢子囊穗。孢子囊内 的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 产生孢子。
孢子囊
2.配子体: 又称原叶体。由单倍体的孢子萌 发产生。
• 原始类型:为辐射对称的圆柱状体,生 长在地下,无叶绿体,通过菌根吸取养 料,生殖器官包埋体内,极少数配子体 为丝状体。原始类型仅占少数。
㈠泥炭藓属 植物体无假根,个体大上,只有茎、叶分化。侧枝分 为下垂的弱枝和上仰的强枝。
9.6 地衣植物

第二节 地衣的形态结构和主要药用种类
根据地衣的生长形态,可分为三大类: 壳状地衣、叶状地衣和枝状地衣。
地衣的内部构造可分为上“皮层”、“藻胞层”、“髓层” 和下“皮层”。 上、下“皮层”等均是由紧密交织的菌丝构成。
【重要药用植物】
松萝(节松萝) Us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ea diffracta Vain. 属松萝科。 石蕊 Cladonia rangiferina (L.) Web. 属石蕊科。
地衣植物
本部分主要讨论:
第一节 地衣植物概述 第二节 地衣的形态结构和主要药用种类
目的要求
目的: 掌握地衣类植物的基本特征。 掌握藻类、菌类和地衣类植物之间的主要区别。 熟悉地衣的形态结构。 了解常见的药用植物特征和药用价值。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地衣植物概述
地衣是由真菌和藻类高度结合的共生复合体。地衣的真菌 绝大多数为子囊菌,少数为担子菌;与其共生的藻类是蓝 藻和绿藻。 全世界约有地衣植物500余属26000种。
地衣植物

【药用植物】
松萝(节松萝、破茎松萝) Usnea diffracta Vain. 菘萝科。 全草能止咳平喘, 活血通络, 清热解毒。含有菘萝酸、环萝酸、 地衣聚糖。菘萝酸有抗菌作用。在西南地区常作“海风藤”入 药。 长松萝(老君须) U. longissima Ach. 功用同上种。 粗皮松萝 U. montis-fuji Mot. 功用同上种。
三、地衣的繁殖
(1)营养繁殖,即依靠植物体断裂,产 生新的个体。此外,还可产生粉芽、珊 瑚芽及小裂片进行营养繁殖。 (2)有性繁殖是真菌独立进行的,然后 再与共生的藻类相遇,而发育成地衣。
珊瑚芽
四、地衣植物的分类
主要是根据地衣中共生的真菌的种类
1、子囊衣纲:松萝、梅衣、文字衣、地卷 衣、石蕊; 2、担子衣纲:扇衣; 3、半知衣纲(不完全衣纲):地茶。
上皮层
藻胞层 髓 层
下皮层
根据藻细胞在地衣体中的分布。可分为: (一)异层地衣:在上皮层之下, 集结多 数的藻细胞, 成藻胞层, 其下方为髓层, 最 下面为皮层。 (二)同层地衣:藻类细胞在髓层中均匀 地分布, 无单独的藻胞层。
异层地衣 上皮层、藻胞层、髓层和下皮层。 藻胞层:藻类细胞聚集成1层。 髓层:藻胞层和下皮层之间,由疏松的菌丝和藻细胞构成
石蕊属 石蕊属(Cladonia)是地衣门、子囊衣纲、 石蕊科的一个属。 种属分布:分布广泛。常大片丛生在高山荒 漠、苔原及极地的岩石表面或冰雪中。极耐干旱 和寒冷。寒地动物驯鹿等秋冬两季的重要饲料 “驯鹿苔”,主要为石蕊属中的石蕊和雀石蕊. 形态特征:植物体两形。初生地衣体壳状至 鳞片状,水平扩展,宿存或早期消失。次生地衣 体(又称果柄、假果柄或子器柄)从初生地衣体 上长出,直立,不分枝或具多分枝。呈圆柱状, 中空,表面粗糙。顶端常膨大为喇叭状,称柱杯 或杯层。 藻细胞在髓层中均匀分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oredia in Nephroma parile
裂芽(Isidium)
裂芽是地衣体表面上的小突起
小裂片(Lobule)
呈小叶状,有明 显的背腹之分, 常发生在叶状地 衣的边缘上。
杯点(Cyphella)
假杯点(Pseudocyphella)
衣瘿(Cephalodia)
亚型三、胶质状地衣体
猫耳属(Leptogium sp.)
小 的 地 衣 生 态 群 落
(三)枝状地衣
根据枝状地衣体的特点可分为下列6个亚型: (1)亚型一:直立的管状体 (2)亚型二:直立的柱状体 (3)亚型三:灌木状 (4)亚型四:带状体 (4)亚型五:线状体 (6)亚型六:丝状体
亚型一:直立的管状体
亚型六、丝状体
小笠原绒衣(Coenogonium boninense)
担孢子
担子
担子地衣
Omphalina encetorum (left) Cora montana
二、地衣的内部结构:
(一)层次
同层地衣:蓝细菌均匀地分布在地衣体; 异层地衣:有皮层、藻层、髓层之分。
上 皮 层
髓 层
茸毛
下 皮 层
第一章 地衣的形态和结构
地衣是一类真菌与藻类或蓝细菌共生的联合体。 光合共生体:藻类和蓝细菌 真菌共生体:子囊菌、担子菌 一、地衣体的外部形态 二、地衣体的内部结构 三、地衣体的附属机构
一、地衣的外部形态
(一)壳状地衣
亚型一:菌丝缠绕的藻细胞群排列成而成。 亚型二:地衣体完全生长在它的基物内部。 亚型三:地衣呈痂状。
黑瘤衣属(Buellia) 和饼干衣属(Rinodina) [采自泰山]
(二)叶状地衣 叶状地衣体又可分为3个亚型: 亚型一:脐叶型地衣体 亚型二:多型性叶状体 亚型三:胶质状地衣体
亚型一:脐叶型地衣体
疱脐衣属的一种(Lasallia sp.)[武夷山]
亚型二:多型性叶状体
假杯点衣属的一种(Pseudocyphellaria sp.) [武夷山]
external cephalodia
衣瘿是地衣体表面上含有蓝藻的瘤状 突起,与地衣体是不相连通的。分外 生衣瘿和内生衣瘿。
internal cephalodia
思考题:
1.名词解释:同层地衣和异层地衣、假薄壁组织、假根、茸 毛、缘毛、杯点、假杯点、粉芽、裂芽、小裂片、衣瘿
2.地衣的生长型有哪些?并说明其各自的形态特征。 3.什么是异层型地衣和同层型地衣? 4.典型的叶状地衣体的组织结构有哪些? 5.地衣的附属结构有哪些?哪些为地衣所特有?有何意义? 6.常见的地衣体光合共生物有哪些?
假根
异层地衣(左)与同层地衣(右)
皮层 藻层
髓层
中轴
Radial cross-section of a portion of the thallus of Usnea densirostra
(二)共生藻
藻类和蓝细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occobotrys
Trebouxia Chlorella
Nostoc
Coccomyxa Stigonema
(三)共生菌
构成地衣体的真菌称为共生菌。 1、子囊菌门(Ascomyceta) 98% 核菌类(Pyrenomycetes)和盘菌类(Discomycetes) 2、担子菌门(Basidiomyceta) 0.4% 伞菌目(Agaricales)和革菌科(Thelephoraceae) 3. 不完全地衣(Fungi Imperfecti)1.6% 如地茶属(Tamnolia)、赖屑衣属(Lepraria)等。
亚型一:菌丝缠绕的藻细胞群排列成而成。 癞屑衣属(Lepraria)[武夷山大王宫]
亚型二,地衣体完全生长在它的基物内部,仅以其微型子实体 外露于基物表面或因含有色素的地衣体使基物变色而标志着地 衣的存在。
文字衣属(Graphis)的几个种[武夷山]
亚型三,地衣体呈痂状,即类似于伤口表面上凝结而成 的块状物。
三、地衣的附属结构
具无性繁殖潜能的结构:
粉芽、裂芽、小裂片
其它结构:
缘毛、假根、茸毛、杯点、假杯点、衣瘿
假根(Rhizine)
1、单一型 2、瓶刷型 3、分叉型
缘毛(Cilium) 绒毛(Tomentum)
粉芽(Soredium)
粉芽是少数菌丝缠绕1个或 几个藻细胞由地衣体内突破 上表皮后在表面形成的粉末 状微粒。
地茶(Thamnolia vermicularis)
亚型二、直立的柱状体
珊瑚枝属(Stereocaulon sp.)
亚型三:灌木状
鹿蕊属(Cladina sp.) [武夷山]
亚型四:带状体
树花属(Ramalina sp.)[泰山]
亚型五:线状体
长松萝(Usnea longissima)
[九寨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