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用透视学教案

合集下载

2024版年度透视学公开课教案

2024版年度透视学公开课教案
2024/2/3
透视学基本原理
包括透视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应用领域等。
透视作图方法
详细讲解了透视作图的步骤和技巧,包括一点透视、两点透视等。
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
通过实例分析了透视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如何运用透视原理增强 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9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分享
学生作品展示
挑选了部分学生的透视学 作业进行展示,让大家了 解同学们的学习成果。
12
03
绘画中透视技巧运用与实 践
2024/2/3
13
线条透视法在绘画中应用
2024/2/3
线条透视法基本概念
01
解释线条透视法原理,如何通过线条交汇点表现远近关系。
线条透视法在构图中的运用
02
分析如何利用线条透视法构建画面空间感,使画面更具深度。
线条透视法在不同绘画风格中的应用
03
探讨线条透视法在不同绘画风格(如写实、抽象等)中的具体
预备知识提示
针对下一讲的内容,提醒学生需要复习和巩固的 相关知识点。
学习资料推荐
向学生推荐一些有助于学习透视学的参考资料, 如教材、视频教程、在线课程等。
2024/2/3
31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2/3
32
实。
2024/2/3
仰视角度
从低处向上拍摄,增强 高大感和透视感,适合
拍摄建筑、人物等。
俯视角度
从高处向下拍摄,展现 广阔场景和层次感,适 合拍摄风光、群体活动
等。
26
拍摄位置选择
根据拍摄意图和构图需 要,选择合适的位置进 行拍摄,如前景、中景、
背景等。
后期处理中透视调整方法

美术课简单透视画教案怎么写

美术课简单透视画教案怎么写

美术课简单透视画教案怎么写教案标题:美术课简单透视画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透视画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学习简单的透视画技巧;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透视画相关的教学资料、范例图片、画笔、画纸等;2.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擦、彩色铅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透视画的概念,并展示一些透视画的范例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详细解释透视画的原理和基本概念,例如:消失点、视线、远近关系等;2. 通过示范和讲解,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透视原理绘制简单的透视画。

三、实践操作(30分钟)1. 让学生用铅笔在画纸上画出一个简单的水平线作为地平线,并在其上方标记出一个消失点;2. 以消失点为中心,画出几条延伸线,并在其上画出几个简单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等;3. 根据延伸线的方向和长度,将图形逐渐缩小,呈现远近关系;4.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绘制出更多的透视图案。

四、展示与分享(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绘制的透视画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价;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分享心得。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强调透视画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2. 鼓励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透视画技巧,并尝试绘制更复杂的透视画作品;2. 推荐学生参观美术馆或阅读相关书籍,进一步了解透视画的发展和应用。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透视学大学教案

透视学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艺术与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授课对象:大学一年级艺术与设计专业学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透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和三点透视。

2. 掌握透视学在绘画、设计中的应用技巧。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构图能力。

教学重点:1. 透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透视在绘画和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透视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2. 透视在复杂场景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2. 透视练习图片或实物模型。

3. 绘画工具:铅笔、橡皮、画板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透视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提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接触过透视现象?二、透视学的基本概念1. 介绍透视学的起源和发展。

2. 讲解透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和三点透视。

3. 展示透视原理的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三、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1. 通过展示经典绘画作品,分析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

2. 讲解如何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画面构图。

四、实践练习1. 学生尝试运用透视原理绘制简单的透视图形。

2.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透视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展示自己的透视图形,教师点评。

二、透视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1. 介绍透视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图、效果图等。

2. 展示建筑作品中的透视效果,分析其特点。

三、透视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1. 讲解透视学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如产品外观设计、产品结构设计等。

2. 展示工业设计作品中的透视效果,分析其特点。

四、实践练习1. 学生尝试运用透视原理进行建筑或工业设计草图绘制。

2.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透视学在绘画、设计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透视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

美术透视微课教案模板范文

美术透视微课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透视原理与运用》二、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透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透视知识进行绘画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空间感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透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画法。

2. 教学难点: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和技巧。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2. 绘画工具(铅笔、橡皮、纸张等)。

3.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展示一些透视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透视的特点。

2. 提问:透视在绘画中有什么作用?如何运用透视知识?二、新课讲授1. 介绍透视的基本概念:透视是指从观察者视角出发,物体在空间中的大小、形状、位置等发生变化的现象。

2. 讲解透视的基本原理:a. 一点透视:物体在画面上呈现出近大远小的特点,适用于平行线向远方汇聚的场景。

b. 二点透视:物体在画面上呈现出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的特点,适用于物体有前后位置的场景。

c. 三点透视:物体在画面上呈现出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特点,适用于物体有上下、前后、左右位置的场景。

3. 介绍透视的画法:a. 确定视点:观察者所处的位置。

b. 画视平线:观察者视线与画面的交线。

c. 画消失点:视平线上与视点相对应的点。

d. 画物体:根据透视原理,画出物体在画面上的位置和大小。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透视原理进行实践。

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总结与评价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透视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3. 教师点评,指出学生作品的优点和不足。

六、课后作业1. 选择一个生活场景,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

2. 收集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分析其特点。

七、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实际操作,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透视原理和画法。

2.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的参与度和创作积极性较高,但部分学生对于透视原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艺用透视学》教案

《艺用透视学》教案
《艺用透视学》教案
• 透视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 艺用透视学基础知识 • 艺用透视学在绘画中的应用 • 艺用透视学在雕塑中的应用 • 艺用透视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 艺用透视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目录
01
透视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透视学定义及作用
透视学是研究如何在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方向的科学。
游戏场景设计中的透视运用
游戏场景布局
利用透视原理,合理规划游戏场景的布局,营造 出具有空间感和立体感的游戏环境。
角色与场景互动
通过透视技术,实现角色与场景的互动,增加游 戏的真实感和沉浸感。
游戏视觉风格塑造
运用透视原理,创造出独特的游戏视觉风格,如 写实、卡通等。
虚拟现实技术中的透视原理
虚拟场景构建
光影效果
分析光源方向、强度对物 体明暗、色彩的影响,运 用光影塑造形体和空间感 。
色调统一
保持画面色调和谐统一, 营造特定的氛围和情感。
质感表现与细节处理
质感表现
通过笔触、色彩、光影等手段表现不 同物体的质感特征,如光滑、粗糙、 柔软等。
细节处理
虚实结合
运用虚实对比手法,突出画面主体, 增强空间层次感。
油画中的透视处理
焦点透视
通过明确的焦点和中心构图,将 观者的视线引向画面深处,增强
空间感。
色彩透视
运用色彩的冷暖、明暗和饱和度 变化表现空间关系,如近处色彩
鲜艳、远处色彩模糊等。
质感透视
通过表现物体的质感和光影效果 ,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水彩画中的透视表现
湿画法透视
01
利用水彩画的湿润特性,在湿纸上作画以表现柔和的边缘和朦
室外环境景观设计

美术透视讲课教案模板范文

美术透视讲课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美术透视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目标:1. 了解透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会运用透视规律进行绘画创作。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透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绘画技法。

2. 教学难点:透视规律在绘画创作中的运用。

五、教学准备:1. 教具:PPT课件、透视画板、画纸、铅笔、橡皮等。

2. 学具:画板、画纸、铅笔、橡皮等。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些透视绘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提问:这些作品是如何表现空间的?它们运用了哪些透视规律?二、讲授新课1. 透视的基本概念:透视是绘画中表现空间深度的一种方法,它通过模拟人眼观察物体时所形成的视觉现象,使画面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

2. 透视的原理:透视原理主要包括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和三点透视。

一点透视是指画面只有一个消失点,适用于表现平行于画面的平面;两点透视是指画面有两个消失点,适用于表现有角度的平面;三点透视是指画面有三个消失点,适用于表现斜面或曲面。

3. 透视规律在绘画创作中的运用:a. 一点透视:适用于表现宽广的风景画面,如公路、河流等。

b. 两点透视:适用于表现建筑、街道等具有角度的平面。

c. 三点透视:适用于表现山峦、桥梁等斜面或曲面。

三、实践练习1. 教师示范运用透视规律进行绘画创作,引导学生观察和模仿。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练习,运用透视规律绘制一幅作品。

四、总结与评价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透视在绘画创作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巩固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透视规律?它们在绘画创作中有什么作用?2.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拓展与提高1. 教师展示一些运用透视规律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特点和优点。

2. 提问:这些作品是如何运用透视规律表现空间的?它们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三、实践练习1. 教师示范运用透视规律进行更复杂的绘画创作,如室内设计、场景设计等。

基础美术详细教案(透视)

基础美术详细教案(透视)

基础美术详细教案(透视)第一章:透视基础1.1 透视的定义和作用解释透视的概念和意义探讨透视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1.2 透视的基本原理介绍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原理和特点讲解透视的基本要素:消失点、视平线、灭点等1.3 透视图的画法演示如何画出简单的透视图指导学生通过透视网格和辅助线来准确绘制透视图第二章:一点透视2.1 一点透视的概念解释一点透视的定义和特点强调一点透视在表现空间深度和立体感方面的作用2.2 一点透视的画法演示如何画出一点透视的景象指导学生通过正确的消失点和视平线来绘制一点透视图2.3 一点透视的应用分析一些经典的一点透视作品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一点透视作品,并加以点评和指导第三章:二点透视3.1 二点透视的概念解释二点透视的定义和特点探讨二点透视在表现空间深度和立体感方面的优势3.2 二点透视的画法演示如何画出二点透视的景象指导学生通过正确的消失点和视平线来绘制二点透视图3.3 二点透视的应用分析一些经典的二点透视作品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二点透视作品,并加以点评和指导第四章:三点透视4.1 三点透视的概念解释三点透视的定义和特点探讨三点透视在表现复杂空间和立体感方面的作用4.2 三点透视的画法演示如何画出三点透视的景象指导学生通过正确的消失点和视平线来绘制三点透视图4.3 三点透视的应用分析一些经典的三点透视作品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三点透视作品,并加以点评和指导第五章:透视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5.1 透视在静物绘画中的应用分析一些静物绘画作品中透视的运用指导学生通过透视来表现静物的立体感和空间关系5.2 透视在风景绘画中的应用分析一些风景绘画作品中透视的运用指导学生通过透视来表现风景的空间感和深度5.3 透视在人物绘画中的应用分析一些人像绘画作品中透视的运用指导学生通过透视来表现人物的空间关系和立体感第六章:透视的视觉感受与心理影响6.1 透视与视觉引导讨论透视如何引导观者的视线分析不同的透视技法如何影响观者的视觉体验6.2 透视产生的深度与空间感解释透视如何创造空间的深度探讨不同类型的透视对空间感的影响6.3 透视与情感表达研究透视如何用于表达情感和气氛指导学生运用透视创造特定的情感效果第七章:透视技法实战演练7.1 线性透视与光影结合演示如何将线性透视与光影效果结合指导学生通过透视和光影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质地7.2 透视中的色彩运用讲解透视中色彩的运用原则指导学生如何在透视作品中运用色彩增加表现力7.3 创作自己的透视作品鼓励学生自由创作,运用所学的透视技法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提升技艺第八章:透视在艺术史上的应用8.1 文艺复兴时期的透视技法分析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如何运用透视探讨透视在文艺复兴艺术中的重要性和影响8.2 现代与当代艺术中的透视实验研究现代和当代艺术家如何打破传统透视规则讨论透视在现代艺术中的多样性和创新性8.3 透视在商业艺术中的应用探讨透视在广告、电影和游戏设计等领域的应用分析透视在这些领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第九章:透视的测量与修正9.1 透视尺的使用介绍透视尺的概念和用途演示如何使用透视尺进行准确的透视测量9.2 透视的修正与调整讲解如何修正透视中的错误9.3 透视作品的评估与改进提供一个透视作品的评估框架指导学生如何自我评估和改进透视作品第十章:透视的艺术创作与探索10.1 创意透视练习设计创意透视练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透视构图和视角10.2 透视与构图的关系探讨透视如何影响画面的构图指导学生如何运用透视创作平衡而有吸引力的画面10.3 透视艺术作品的欣赏与分析分析并欣赏不同艺术家的透视作品引导学生理解透视在艺术创作中的无限可能性和探索空间重点解析本文档涵盖了一系列关于透视基础知识和应用的教学章节。

基础美术详细教案(透视)

基础美术详细教案(透视)

基础美术详细教案(透视)第一章:透视基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透视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掌握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对透视的感知和表现能力1.2 教学内容透视的定义和分类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的原理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1.3 教学步骤引入透视的概念,展示透视的实例讲解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的原理,演示绘制方法学生练习绘制透视图形,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第二章:透视的应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透视在绘画中的基本应用方法培养学生对透视空间的表现能力2.2 教学内容透视在平面绘画中的应用透视在立体绘画中的应用透视在景观绘画中的应用讲解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方法,展示实例学生进行透视绘画练习,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第三章:透视的拓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透视的拓展知识培养学生对透视的创新应用能力3.2 教学内容透视的变异和创新发展透视在其他艺术领域的应用透视的未来发展趋势3.3 教学步骤讲解透视的变异和创新发展,展示实例学生进行透视的创新应用练习,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第四章:透视作品欣赏与分析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透视作品的特点和魅力培养学生对透视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4.2 教学内容透视作品的特点和魅力透视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方法著名透视作品介绍展示著名透视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学生进行透视作品的创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第五章:透视在实际绘画中的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透视在实际绘画中的应用方法培养学生对透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5.2 教学内容透视在实际绘画中的应用方法透视在绘画创作中的创新应用透视在绘画中的注意事项5.3 教学步骤讲解透视在实际绘画中的应用方法,展示实例学生进行透视绘画创作练习,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第六章:建筑透视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建筑透视的基本原理让学生掌握建筑透视的绘制方法培养学生对建筑透视的表现能力6.2 教学内容建筑透视的定义和分类建筑透视的绘制方法建筑透视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6.3 教学步骤引入建筑透视的概念,展示建筑透视的实例讲解建筑透视的原理,演示绘制方法学生练习绘制建筑透视图形,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第七章:人物透视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物透视的基本原理让学生掌握人物透视的绘制方法培养学生对人物透视的表现能力7.2 教学内容人物透视的定义和分类人物透视的绘制方法人物透视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7.3 教学步骤引入人物透视的概念,展示人物透视的实例讲解人物透视的原理,演示绘制方法学生练习绘制人物透视图形,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第八章:风景透视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风景透视的基本原理让学生掌握风景透视的绘制方法培养学生对风景透视的表现能力8.2 教学内容风景透视的定义和分类风景透视的绘制方法风景透视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8.3 教学步骤引入风景透视的概念,展示风景透视的实例讲解风景透视的原理,演示绘制方法学生练习绘制风景透视图形,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第九章:透视效果图绘制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透视效果图的基本原理让学生掌握透视效果图的绘制方法培养学生对透视效果图的表现能力9.2 教学内容透视效果图的定义和分类透视效果图的绘制方法透视效果图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9.3 教学步骤引入透视效果图的概念,展示透视效果图的实例讲解透视效果图的原理,演示绘制方法学生练习绘制透视效果图,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第十章:透视在创意绘画中的应用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透视在创意绘画中的特殊应用让学生掌握透视在创意绘画中的创新方法培养学生对透视在创意绘画中的运用能力10.2 教学内容透视在创意绘画中的特殊应用透视在创意绘画中的创新方法透视在创意绘画中的实际案例10.3 教学步骤引入透视在创意绘画中的概念,展示透视在创意绘画中的实例讲解透视在创意绘画中的特殊应用,演示创新方法学生进行透视在创意绘画中的练习,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透视的定义和作用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透视的基本概念,透视在绘画中的重要性,以及透视在不同艺术领域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用透视学》教案授课时间:2009年第一学期授课班级:2008级艺术设计专业授课人:蒋娜一、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第一章透视学的产生、发展及应用第二章透视的定义及常用术语第三章平行透视及其应用第四章成角透视及其应用第五章斜面透视及其应用第六章倾斜透视及其应用第七章曲线透视及其应用第八章阴影透视第九章反影透视及其应用二、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三、成绩评价方式闭卷,笔试为主,卷面成绩结合平时成绩进行考核,其中卷面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四、主要参考书目1.薄新成著:《绘画与透视》,湖北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2.殷光宇著:《中国艺术教育大系、透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3.李成君著:《实用透视画技法》,岑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第一章透视学的产生、发展及应用【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授课类型】讲授课【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讲授法、讨论法、传统教学法【教学用具】教学课件【教学内容】第一章透视学的产生、发展及应用【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透视学发展简述、散点透视、透视学的应用的问题【教学重点】透视学的产生、发展及应用【教学步骤】1、导入透视学作为美术院校三大基础技法理论之一,是每位学生必须掌握和熟练运用的基本技能。

它从理论上直观地解释了物体在平面上呈现三维空间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使初学者能很快地判断所画对象哪些线与面应该产生透视变化,哪些仅有大小变化。

在写生和创作时,就可以很好地处理画面上人、物体、北景之间的远近、大小的空间透视关系。

2、新授思考题:表现画面中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可以用几种方法来表现?1、图形重叠表现2、明暗阴影3、色彩关系4、细节清晰度表现空间距离的主要方法:达芬奇的“线透视”色彩因大气的阻隔产生的变化称为大气透视,物体的明暗对比和清晰度随着距离增加而减弱称为消逝透视,场景中的远伸平行线看起来愈远愈拢直至汇合于一点称为线透视。

1.1 什么是透视?什么是透视学?有一种现象,由于我们从小就己经习惯了,也就从不觉得奇怪,那就是:同样规格的电线杆本来是一样高的,但在路上看起来,却近高远低;同样型号的汽车本应是一样大小的,但在路上看起来却近大远小;所有的茶杯、水桶底本来都是平的,但我们时常看到的却是不同的弧线;火车的两条路轨本来都是一样宽的, 但我们时常看到的却是两条路轨向前延伸时,会越来越窄乃至合拢成一点等。

这种视觉现象就是透视现象。

这是一种视觉上的“错觉”,与人类眼睛的构造有关。

正是这种错觉,使我们能有效地判断距离,而不至于天天碰壁。

由此看来,所谓透视现象,就是现实世界在我们的视觉中,发生了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清楚远模糊等等变化,产生了压缩与变形。

而我们如果想要在平面的纸上,表现出这种变化,表现出如我们视觉所反映出的、富有立体空间感的景物,简单的办法就是:固定你的眼睛位置,隔着透明玻璃窗将你所见的景物的形状依样描在玻璃上,这描下来的图形就会较准确地反映这种现象,就存在着客观的透视规律。

因此,“透视”的含义就是:透过(假设的)透明平面去观察景物,研究物体在立体空间中的形态变化,即“透而视之”,用这种观察方法,可以在只有两度空间的透明平面上录画出具有三度空间特征的景物图形。

这个图形叫透视图,最早研究透视的画家,就是采用这种办法来做的,这也是发现透视学原理的开始。

所以,我们便将研究各种透视现象,在平面上如何来表现它的规律的科学,称为透视学。

1.2 什么是艺用透视学?我们学习的目的?在科学透视学中,透视的数学根据愈益精密,物体的大小,比例,结构以及在空间的位置和距离等等,通过一个严格固定的视点,可以极其精确地描绘在图纸上,工人和技术人员通过一定的识图方法,不仅可以看出物体的立体效果,而且可据以施工,制作产品,修建房屋和桥梁。

这种高度严谨的透视学成了工程学特别是建筑学的必修课之一。

而艺术表现的主要目的和功能与工程制图和建筑设计大相径庭。

尤其是中国绘画,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就曾有人指出,其目的不是为了“案城域,辨方洲,标镇阜、划浸流”。

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利用视觉形象的透视变化,使画面上一切形体之间所构成的空间关系,最有利于主题的表现,所以我们又将在艺术范围里对透视的研究,称为艺用透视学。

艺用透视学专门研究三维空间的视觉规律在艺术表现中的应用。

三维空间的表现,是画家、雕塑家必然遇到的问题,特别是绘画作为平面艺术,它的历史大部分是在表现空间。

在绘画上表现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有形状、明暗、色彩……诸方面的因素。

艺用透视学是从“形”这一方面来研究平面上的图形如何表现景物的立体感、空间感的原理和规律的学科;所以又叫线透视或几何透视,如位置、大小、长短,宽窄、高矮、方向、角度、形状以及互相之间的关系等变化都是属于线透视。

这就是本门课程的主要任务。

达·芬奇把透视分为三部分 (透视学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研究物体的轮廓线。

第二部分研究距离增加时色彩之淡褪。

第三部分研究物体在不同距离处之模糊程度。

——引自芬奇论绘画),研究物象的色彩变化、清晰情况等的称为色彩透视、空气透视,是一种光学解决方法。

色彩学即是研究这方面的学科。

此外,还有物体的明暗、阴影,当然就阴影的方向、位置、轮廓的变化来说,也应包括在线透视之中,但就它的轻重变化和明暗的过渡,则是表现立体空间的另一种有效方法。

绘画艺术从科学透视学的作图方法中,丰富和充实了自己表现物象立体感、空间距离和物体结构的技巧,使画面从二度平面表现三度立体的方法更臻完善。

艺用透视在参与构思、构图以及创作中,力求尽可能丰富和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而不必过于追求物体形体结构,比例大小的绝对真实。

在不影响画面艺术效果的前提下,那些繁琐复杂的作图方法,也尽可化繁为简,有时甚至省略不计。

因为我们所要求的,不是精确地测量透视变化的大小,我们学习透视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掌握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景物的画法,更重要的是用它的规律来指导我们认识事物。

因为透视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虽然也能感觉到,但是在没有懂得透视现象产生的道理时,对它的感觉将是不敏锐和不深刻的,单凭直观的感觉去作画,难免产生错误。

因此,作为艺术家必须了解透视的原理和法则,以便更有效地观察和记忆物体的形象,准确而艺术的表现物象,表达创作意图。

而且,我们从事的艺术活动,不同于其他诸如音乐、舞蹈、电影、文学等艺术活动,它从观察到描绘到表现主题,一切都与视觉形象的变化紧密相关,都会在视觉的引导下引起各种不同的心理感应,所以,我们也将艺用透视学称为“艺术视觉法则”。

1.3 透视学的历史发展透视学原理的发现,最早是在古希腊时期,公元前五世纪就有了关于透视画法的记载,即前面提到的在透明平面上用线依样描绘景物。

而透视学真正作为一门学科,是从十五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约相当于我国元代至清初)开始的,当时的绘画、雕塑、舞台戏剧等艺术在人文主义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双重影响下蓬勃发展,绘画理论也逐渐形成。

师法自然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们的行动纲领。

为了能够真实、准确和生动地表现客观事物,他们不满足于依靠感官去认识世界,要求用理性去理解世界。

于是他们以实验方法和数学方式武装起来,去观察自然界和人。

艺术和科学结合,是这一时期的突出特征。

艺术家们热心研究透视,还亲自解剖尸体,观察人体肌肉和骨骼的构造。

透视学和解剖学成为该时代艺术的两大支柱。

众多的画家、建筑师、雕塑家重视和研究透视学,并创立了一些科学的透视画法,如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杰出的建筑家、雕塑家兼工艺师布鲁内来斯基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透视原理,并教授给画家马萨乔,在绘画中加以运用。

1435年,著名建筑师兼画家阿尔伯蒂,在《绘画论》中专门论述了透视学。

在这一时期,还有乌切洛、曼泰尼亚那等很多画家从理论上、绘画实践上对透视作出了出色的贡献。

而最有贡献的是画家弗朗切斯卡,在1485年,他所著的《绘画透视学》,把透视学发展到了相当完善的地步。

阿尔伯蒂与弗朗切斯卡的理论,象征着这一时期绘画最突出的成就——掌握了空间表达的规律。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达·芬奇,也十分注重透视学的研究,并将透视分为三个分支:线透视、空气透视、隐没透视,特别对光影作了深入研究。

由于意大利绘画的影响和透视法的传播,当时欧洲还有很多民族的画家,如同时期有德国的丢勒等,还有后来的法国人戴萨格斯、荷兰人马洛仓雅斯、格拉维尚德、英国的数学家泰勒、柯尔松、画家基尔比、马尔东、瑞士人兰伯特也对透视作了深入研究和实际运用。

直到1 9世纪,法国大数学家蒙若成为投影几何学的奠基人,对透视学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现在通用的各种透视画法就全部确立了。

也就是说,随着研究的深入,建筑师、艺术家、数学家们不断有新的发现,人们不再停留在简单笨重的模仿方法上。

经过许多代人的努力,逐渐总结出我们今天运用的各种透视理论与方法,从而帮助人类实现了在二维平面上,创造三维空间的真实幻象的美学追求。

在文艺复兴之前的绘画作品,大多是平面或浅浮雕效果的。

抛开我们今天来品味和评判的角度与观念不谈,就视觉的真实性来讲,它们是失败的:画面呆板、人物僵化、缺乏立体感和空间感。

所以,透视法在文艺复兴时代的出现,除了顺应了当时人们追求真实、科学的文艺思潮外,也给画家和观众带来了由衷的喜悦和惊叹,达·芬奇曾经讲过:“写实绘画以透视学为基础,透视学是绘画的缰绳和舵轮。

”并提出“青年人应该首先学习远近法”。

由此可见,写实绘画的视觉真实感,是建立在透视构图的基础上的,它能使二维空间的画面,向人们展示出前所未有的魅力--理性的魅力、真实性的魅力。

作为写实绘画在构图上的基石,西方的透视学从十五世纪建立起,直到印象派一直没有被动摇过。

“透视”这种方法并非首创于西欧,中国早在公元前三、四百年战国时期的《墨经》中已记载了对针孔成像现象的观察。

公元4世纪晋朝顾恺之在《画云台山记》中有“山有面则背方有影。

……下有涧,物影皆倒。

”谈到阴影和水中倒影的透视规律。

公元5世纪,南北朝时的宋山水画家宗炳就明确提出了“令张绡素以远映”,即眼睛通过近似透明的画面,在“方寸之内”观察到“昆阆之形”的方法与理论。

他概述了眼睛与景物距离变化所引起的视觉形象的规律性变化,“迫目以寸,则其形莫睹”,拉开一定距离,“则可围于寸眸”,更远时“则其见弥小”,在画面上“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

到了宋代,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集》中分析了山水画由于视点位置的变化所产生的高远、深远、平远的三种透视变化构图特点,这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以后历代画家对透视现象及其艺术的表现方法都.不乏精辟的论述和创造性的运用。

但由于我国长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高度集中的封建统治,始终没有产生适合科学发展的环境,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