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单元测试题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测试卷(含答案)

第一单元检测卷1.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这反映出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作用是()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B.方便了隋炀帝南巡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D.加强了北部的边防2.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
”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创立于()时期。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3.下面对于对吵的特点哪个最为符合实际()A.短暂而繁荣B.经济繁荣C.二世而亡D.节俭盛行4.电视剧《贞观长歌》曾创下很高的收视率,下列情景不可能出现的是()A.唐太宗鼓励大臣直言皇帝的过错B.唐太宗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C.魏征去世,唐太宗伤心不已D.唐太宗下令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5.武则天的无字碑,意为功过由后人评说,下列评价最恰当的是()A.统治时期,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史称贞观之治B.重用人才,重视农业生产,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C.打击政敌,任用酷吏,奢侈腐化,对历史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D.统治期间,国力强盛,唐朝进入鼎盛时期6.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强盛,人口增长,在谁统治时期唐朝进入鼎盛时期()A.武则天B.唐太宗C.唐玄宗D.唐高宗7.下面属于唐朝时期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有()①曲辕犁②筒车③水排④耧车A.①③B.①②C.②③D.①④8.唐朝的哪座城市,既是当时各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A.洛阳B.长安C.扬州D.成都9.赢得各民族拥戴,被北方和西北地区各族尊称为“天可汗”的是()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10.要想了解7世纪中亚、印度半岛以及窝工新疆地区的历史状况,可以阅读()A.《金刚经》B.《大唐西域记》C.《西游记》D.《史记》11.下列人物中,历史贡献与鉴真相似的是()A.姚崇B.李春C.杜如晦D.玄奘12.诗圣指的是()A.李白B.杜甫C.李商隐D.杜牧13.(1)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什么?在当时有何地位?(2)隋朝大运河以A____________为中心,北达B____________,南至C____________。
中国古代史隋唐单元测试题

中古史隋唐单元思维能力测试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影响世界的100帝王排行榜》中这样评说随文帝“他在宝座上实行的一系列改变了中国政治结构的改革,才真正体现了一代雄主的远见卓识”,这里的“远见卓识”含义是A.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迅速发展B.完善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C.结束了长期分裂,重新完成统一D.通过察举制选拔了大量人才2.陕西师范大学历史胡戟教授指出,隋炀帝“不失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是因为他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建树最多的皇帝之一”。
隋炀帝在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建树不包括A.率军灭陈,完成国家统一B.设进士科,正式创立科举制C.开凿大运河,促进南北交通D.营建大兴城,促进商业繁荣3.隋炀帝不只是一个暴君,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我梦江南好,征辽亦偶然但存颜色在,离别只今年”就出自他之手。
他为了“江南好”、“征辽”而采取的活动是A.修筑北方驰道B.三次攻打高丽C.开凿大运河D.巡游江都4.据史书记载:“隋氏西京(长安)太仓,东京(洛阳)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
”这种情况的出现,不能说明:A.隋朝实现了国强民富B.隋朝社会经济繁荣C.隋朝时人民负担沉重D.隋朝仓库储粮丰富5.唐太宗说:“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
古人云‘百姓不足,君熟与足?’但使仓库可备凶年,此外,何烦储蓄?”唐太宗认为仓储的主要作用应该是:A.满足军费开支所需B.满足国家建设需要C.用于放在赈荒需要D.维持政府运转开支6.唐高宗修订《姓氏录》规定:“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
”这一规定所产生的最直接影响是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巩固了士族门阀特权C.打击了土族门阀特权 D.提高了庶族地主地位7.“农业富,天下富”,唐朝的兴衰得益于农业的繁荣,下列因素中对唐朝农业繁荣有直接促进作用的是①社会环境——国家统一强盛,交通发达②生产技术——曲辕犁、筒车的使用③统治政策——统治者轻徭薄赋、劝课农桑④对外关系——实行开放,交往频繁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8.“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测试卷-部编版(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测试卷-部编版(含答案)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唐朝诗人罗殷在《炀帝陵》一诗中写道:“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
”诗中“平陈业”指的是( )A.灭掉陈朝B.创立科举制C.统一度量衡D.开通大运河2.“琼花缀玉扬州梦,稻米流脂汴水情。
百里龙舟经过处,千年漕运赖通行。
”这是对安徽泗县的隋朝大运河遗址的抒怀。
诗句体现出大运河的开通( )A.加速了当地造船业的发展B.有利于沿岸的科技进步C.促进了经济的交流与发展D.加强对流域水质的保护3.唐太宗在《诫皇属》中提道,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
”不可不察也。
以下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是( )A.知人善任B.从谏如流C.轻徭薄赋D.戒奢从简4.“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
”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郡县制B.分封制C.科举制D.三省六部制5.“唐史臣称(姚)崇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宋)璟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
二人道不同,同归于治,此天所以佐唐使中兴也。
”以上材料可以佐证( )A.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B.唐玄宗统治后期,任人唯亲C.唐玄宗励精图治,重用贤能D.唐太宗用人唯贤,唯才是举6.唐朝政局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处应为( )A.唐太宗统治前期B.唐太宗统治后期C.唐玄宗统治前期D.唐玄宗统治后期7.唐代广泛流行“胡装”“胡食”“胡乐”,统治者还在不同场合宣扬“四海一家”“混一戎夏”的思想。
这表明唐朝( )A.民族政策开明B.中央集权强化C.社会风气保守D.文学艺术多彩8.文物具有重要的史证价值。
下列图片呈现的文物既能证明唐朝的制瓷工艺水平,又能反映当时社会风气的是( )A.陕西秘色瓷B.骑驼乐舞俑C.越窑青瓷D.邢窑白瓷9.“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
古代史隋唐时期单元测试题

古代史隋唐时期单元测试题河北唐山市迁安职教中心综合办刘丽娟 064400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25×2共50分)隋朝结束了南北朝对峙的局面,虽然短暂,但是个继往开来的朝代。
据此回答1-4题:1、隋朝之所以能够完成统一,其主观因素在于:A北方民族大融合B江南经济发展C人民渴望统一D隋文帝勤勉思政,决策正确2、隋统一的历史意义在于:(1)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2)有利于国家统一安定和社会的发展(3)为唐朝强盛奠定了基础(4)为隋朝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前提A(1)(2)(3) B(2)(3)(4) C(1)(3)(4) D(1)(2)(3)(4)3、关于大运河的表述正确的是:(1)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巩固统一局面(2)以洛阳为中心,(3)对南北经济交流起了促进作用(4)大运河开凿为隋朝统一南北奠定了基础A(1)(2)(3) B(2)(3)(4) C(1)(3)(4) D(1)(2)(3)(4)4、下面所列各项制度中由隋朝创立的是:(1)科举制(2)三省六部制(3)均田制(4)府兵制A(1)(2) B(3)(4) C(1)(2)(3) D(1)(2)(3)(4)从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到武则天统治再到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充分体现了唐朝的繁荣。
据此回答5-7题:5、《贞观政要》载:“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
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夺农时,其可得乎?”这段话最能体现唐太宗的什么思想?A存百姓 B 减轻农民负担 C重视农业 D抑制商业6、下列关于唐太宗、唐玄宗的政绩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1)重视人才(2)注重发展生产(3)实行科举取士(4)限制佛教A(1)(2) B(3)(4) C(1)(2) (3) D(1)(2)(3)(4)7、唐朝时期社会繁荣的基础在于:A隋朝的繁荣 B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C唐太宗等杰出人物的作用D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隋唐时期的繁荣充分的体现在经济的繁荣。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测试题(解析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共25小题)1.隋文帝统治时期被称为“开皇之治”,当时的社会局面不包括()A.大运河上漕运繁忙B.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增长C.社会经济发展迅速D.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减轻2.历史上称隋文帝统治时期为“开皇之治”其主要表现有()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③人口有大幅度增长④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绵延两千多千米,是一条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2014年在卡塔尔首都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隋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B.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C.促进民族间的友好往来 D.防洪灌溉,促进农业的发展4.“中国大运河是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这三部分组成。
自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大运河才不再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了。
”这表明()A.大运河自古以来一直是我国经济的大动脉B.“隋唐大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C.历代封建王朝都很重视发挥大运河的作用D.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最终灭亡的根本原因5.“隋文帝末年,国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可以供应五六十年。
”上述材料信息反映了隋朝()A.加强中央集权B.疆域广大辽阔C.社会经济迅速发展D.人口数量增加6.中国有句俗语: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这句话用于隋朝的话,你认为后人(隋炀帝)所“乘凉的树荫”应是()A.隋文帝统一全国,结束分裂局面B.隋文帝初步建立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C.隋文帝时期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力的强盛D.隋炀帝滥用民力,奢侈无度7.“各部门之间既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提高效率,又互相牵制,加强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
”这段话评论的是下面哪一制度?()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C.郡县制D.行省制度8.“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学完中国古代史后,有四位同学对隋唐史的特点进行了概括,其中概况最为准确的是()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B.中华文明的起源C.中华民族的大融合D.中华帝国的衰落2.“他,结束270多年的分裂局面,使南北重归统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全国安宁,南北民众获得休息,社会呈现空前的繁荣。
材料中的“他”是()A.唐太宗李世民B.隋文帝杨坚C.康熙皇帝D.唐玄宗李隆基3.“通济渠西通河(黄河)洛(洛水),南达江(长江)淮(淮水)……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
”由此可知,大运河的开凿()A.加强民族融合B.加重人民负担C.加速隋朝灭亡D.促进南北交流4.邹平县青阳镇雕窝峪的“王薄起义遗址”再现历史风云。
《隋书汤帝纪》载“齐人孟让、王薄等众十余万据长白山。
攻剽诸郡”。
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A.王薄起义B.开凿大运河C.残暴统治D.征伐辽东5.如图是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一段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
其中②处建立的是()A.隋朝B.唐朝C.北宋D.明朝6.贞观初年,唐太宗在洛阳修建一座宫殿。
大臣张玄素上书极力反对,说天下刚刚平定,就大修宫殿,劳民伤财,恐怕您还不如亡国之君隋炀帝。
唐太宗问:“你说我不如隋炀帝,那么比历史上的暴君桀、纣如何?”张玄素说:“若是这座殿修成,您和桀、纣也差不多了。
”唐太宗终于接纳了张玄素的意见,还奖励了他,此事反映出唐太宗()A.虚心纳谏B.善用人才C.重视生产D.勤于政事7.唐太宗和武则天都注意的问题是()A.重视人才B.善于纳谏C.减轻刑罚D.戒奢从简8.贞观年间,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A.尚书﹣﹣﹣﹣﹣中书﹣﹣﹣﹣门下B.中书﹣﹣﹣﹣﹣门下﹣﹣﹣﹣尚书C.尚书﹣﹣﹣﹣﹣门下﹣﹣﹣﹣中书D.门下﹣﹣﹣﹣﹣中书﹣﹣﹣﹣尚书9.唐朝的骆宾王曾撰写声讨武则天的撤文,武则天读了檄文后,却惋惜地说:“这么好的人才,没有得到重用,是宰相的过错!”这说明武则天()A.打击敌对官僚贵族B.大力发展科举制度C.不拘一格选拔人才D.重视发展农业生产10.“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民众生活安定,国力强大。
7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单元测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03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隋初有官员进表,称:“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
”这说明当时()A.分封制度盛行B.全国户口众多C.土地兼并严重D.郡县数量过多2.为解决我国南北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均匀的难题,国家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其东线是依托著名的京杭大运河而建,请问这条沟通南北的古代最长的人工运河开凿于()A.春秋时期B.秦朝C.隋朝D.元朝3.图中所示为某同学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内容。
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A.南方经济发展原因B.孝文帝的汉化政策C.隋统一全国的背景D.科举制的深远影响4.隋炀帝时,南方和北方的经济形势,使得加强它们之间的水路交通运输成为一件迫切的事情。
于是,隋炀帝()A.南下灭陈B.营建东都C.开通大运河D.创立科举制5.太宗曰:“人言魏征举止疏慢,我但觉其妩媚耳。
”唐太宗”觉其妩媚”,是因为魏征()A.多谋善断,助皇帝处理朝政B.设三省六部,提高行政效率C.直言敢谏,有利于维护统治D.创立科举制,进行制度创新6.唐高宗时,宰相薛元超曾感叹自己虽然富贵,但非进士出身,这是人生最大遗憾;唐宣宗也羡慕进士,曾在官宫题“乡贡进士李道龙”。
这说明()A.殿试制度成为定制B.科举制是唐朝唯一的选官制度C.进士身份受到尊崇D.下层民众成为进士的主要来源7.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是在()A.唐太宗统治时期B.武则天统治时期C.唐玄宗统治前期D.唐玄宗统治后期8.读中国古代某制度的演变示意图,该制度是()A.九品中正制B.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9.唐太宗武则天和塘玄宗治国措施的共同点是重视人才、任用贤能。
下面历史人物中哪些是在唐玄宗时被提拔担任宰相的()①房玄龄②杜如晦③魏征④姚崇⑤宋璟A.①②B.③④⑤C.①②③D.④⑤10.唐代,我国境内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其中有一个少数民族生活在我国的高原地区,他们最引以为豪的建筑是今天闻名于世的布达拉官。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测试试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隋唐时期,最有利于知识分子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途径是()A.建立军功 B.努力耕织 C.参加科举考试 D.依靠门第出身2.苏辙在《栾城集》中写道:(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其中,“朝廷”指的是以下哪一个?A.金 B.北宋 C.南宋 D.西夏3.唐太宗统治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这个时期的社会特点是()①政治清明②经济发展③社会安定④物价低廉A、①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4.徐州市的户部山有条状元街,“状元”一词和哪种制度有关()A.分封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九品中正制5.被唐太宗称为可以知得失的“镜子”的大臣是A.魏征 B.宋璟 C.狄仁杰 D.姚崇6.隋朝大运河的南北起止点分别是()A.洛阳、涿郡 B.洛阳、余杭 C.涿郡、余杭 D.余杭、涿郡7.自战国到中唐,中国经济的重心一直在北方。
但随着历史的演进,北方的重心地位逐渐丧失,终于在南宋在让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经济的重心完成了由北方向南方的转移。
下列关于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说法不不确的是A.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B.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C.广州、泉州都有发达的造船业D.长安是当时最大的商业城市8.据说隋炀帝是为了到扬州看琼花而开凿大运河的。
你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经济交流 B.加强对全国的统治C.沟通五大河流 D.便利南北交通9.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10.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①隋灭陈统一全国②杨坚夺权建立隋朝③大运河的开凿④隋炀帝在江都被杀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①②D、④②①③11.诗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反映了社会发展的盛况,当时的皇帝是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12.我国古代书法史上有“颜筋柳骨”、“颜骨赵姿”的说法,下列作品中能反映“颜筋”、“颜骨”的是A.B.C.D.13.隋朝是一个富强文明而又暴虐短命的王朝,38年的历史就像流星一样,瞬间璀璨又瞬间灭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刷品
22. 下列事件中,不属于唐朝对外关系的是( )。
A. 玄奘西游
B.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唐蕃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C. 鉴真东渡日本
D. 新罗派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
23. 唐朝时期造型美观、釉色绚丽,被誉为世界工艺珍品
的著名陶器是( )。
A. 唐三彩
B. 青花瓷 C. 青瓷
D. 白瓷
24. 下列唐朝与国外友好交往的史事,不是发生在贞观年
D. 姚
崇
11. 被西藏人民亲切称为“阿姐甲沙”(意为汉族阿姐)的
人是( )。
A. 昭君姑娘
B. 文成公主
C. 则天皇帝
D. 金城公主
12. 为“唐风洋溢奈良城”作出贡献的中国僧人是(
)。
A. 鉴真
B. 玄奘
C. 阿倍仲麻侣
D.
一行
13. 唐朝的哪座城市,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
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
C. 孟加拉 D.
泰国
20. 古代中国人确立姓氏后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
A. 明世系,别婚姻
B. 区别人们的生活区域
C. 区别人的民族 D. 区别人的职业
21. 下列科技成就中,哪一项是隋朝时期出现的( )?
A. 设计建造赵州桥
B. 发明活字印刷术
C. 发明地动仪
D. 《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
请回答: (1)简要说明胡曾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看法。 (2)说一说皮日休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评价。 (3)你同意上述哪位作者的观点?为什么?
(1)胡曾认为,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灭亡的主 要原因。他对此持否定态度。
(2)皮日休认为,大运河的开凿利大于弊,以 至数百年后南北往来仍然依赖它。他对此基本持 肯定态度。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隋朝时开凿的南北大运河以( )为中心。
A. 长安
B. 涿郡
C. 洛阳
D. 余杭
2.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哪一个朝代( )?
A. 秦朝
B. 东汉
C. 西晋
D. 东晋
3. “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史上为政宽容、对外开放和国力
强盛的时期,此局面的形成得益于( )的英明统治。
间的( )。
A. 日本第一批遣唐使来到中国
B. 鉴真东渡
C. 玄奘西游
D. 玄奘携带大量
佛经回到长安
25. 唐都长安的“坊”实际上是( )。
A. 居民区
B. 商业区 C. 宗教活动场所
D. 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
二、材料题
26、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 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
A. 洛阳
B. 长安
C. 扬州
D. 成都
14. 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 )。
A. 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 唐朝在世界上享
有较高的声望
C. 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 中国人具有很高
的制糖技术
15. 下列对我国石窟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石窟是封建统治阶级宣传佛教的产物 ②石窟是我国
B. 九品中正制
C. 科举制
D.
分封赏赐有功之人
9. 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
朝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是( )。
A. 朝鲜
B. 印度
C. 日本
D. 印度尼
西亚
10.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
失”中的第二个“人”指的是( )。
A. 魏征
B. 房玄龄
C. 杜如晦
(2)重用贤能,大力整顿吏治,改革漕运制度。 (3)“贞观之治”“贞观遗风”。
2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银帆未落干 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咏史诗·汴水》
材料二:“尽道随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3)两种观点都不够全面。 大运河的开凿和隋炀帝巡游江都都役使了大
量的民力,也消耗了大量的财力,极大地加重了 人民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虽然大运河的开凿有加重人民负担的一面,但是 大运河的开凿,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隋 朝的灭亡是隋炀帝众多暴政的综合结果,并非只 是因为开凿大运河所致。
2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 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 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 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 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 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A. 饮茶之风风靡全国
B. 人们可以
用上青瓷碗白瓷壶
C. 农民可以用曲辕犁犁耕,筒车灌溉 D. 除夕夜,
百姓挂年画,贴“桃符”
18. 自称是唐朝皇帝外甥的少数民族首领是下列哪个民族
的( )?
A. 吐蕃
B. 回鹘
C. 突厥 D. 南诏
19. 下列地名属于唐朝时称“天竺”的地方是( )。
A. 印度
B. 巴基斯坦
D. 以残酷诛杀的手段对付李唐宗室
6. 僧人都有法号,“西天取经”的陈祎,法号是( )。
A. 三藏
B. 玄奘
C. 鉴真
D.一行
7. 唐朝文学里,最光彩夺目的是( )。
A. 辞赋
B. 诗歌
C. 散文
D. 词曲
8. 唐太宗曾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使他得
以实现这一愿望的主要工具是(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 举荐制
古代雕刻和绘画艺术的宝库
③莫高窟是世界艺术宝库之一 ④石窟艺术反映了我国
古代劳动人民艺术上的巨大成就
A. ①②
B.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③④
16.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
幅对联称颂的是( )。
A. 屈原
B. 李白
C.杜甫 D. 白居易
17. 下列关于唐代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隋文帝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4. 唐朝实行的行政制度是( )。
A. 郡县制
B. 科举制
C. 三省六部制
D.“羁縻州”制度
5. 下列与武则天有关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代唐高宗视政,初显管理才能
B. 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
C. “武周政治”时期,社会经济达到前所未有的极盛时期
----杜甫《忆昔》
材料二: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 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王谠《唐语林》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开元全盛”时代是哪个皇帝当政时期? 由材料一可知唐朝主要的粮食品种是什么?
(1)唐玄宗;稻和粟。
(2)阅读材料二,结合教材知识指出,开元年间统治者采 取了哪些措施? (3)除了“开元盛世”,唐朝前期还出现了哪些盛世、治 世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