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公安基础时间知识点

法律公安基础时间知识点
法律公安基础时间知识点

法律基础知识与公安业务知识中涉及日期、金额的知识点

(宪法)★.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美国1787年宪法;欧洲大陆第一部成文宪法是1791年法国宪法,将《人权宣言》作为他的序言。

(刑法)★.我国现行《刑法》于1997. 3.14.修订公布,1997.10.1.施行。

★.管制的期限是: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3年。先行羁押的一日抵2日。

★.拘役的期限是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1年。

★.有期徒刑的期限是6个月以上15年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20年。

★.减刑,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减刑后不少于二分之一,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13年。(刑事诉讼法)★.1979年7月1日《刑事诉讼法》修正,自1997年1月1日起施行。

★劳动教养1至3年收容教育6个月至2年;强制戒毒期限为3个月至6个月

★.传唤、拘传持续时间最长不得超过12小时。

★.取保候审最长不超过12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超过6个月,

★.拘留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对于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24小时内进行讯问。需逮捕在拘留后的3日内提请检察院批准,检察院应7日内,作出决定.特殊情况,批准逮捕的时间,可以延长1至4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经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30日。逮捕后,在24小时内制作《逮捕通知书》,

★.对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2个月,案情复杂的可延长1个月。

★.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12小时,

★.冻结存款的期限为6个月,每次冻结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1个月以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的可以延长半个月。★.公安机关接到人民检察院判处死缓两年执行、无期、有期徒刑的的判决书、裁定书、执行通知书后,在1个月以内讲罪犯交送监狱执行。

(行政法)1.行政拘留为1日以上,15日以下,合并处罚最高不超过20日。

★.行政违法行为在2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简易程序:处罚较为轻微,既适用于警告或者对于个人

50元以下、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处罚。

★.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行政机关负责人的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当在7日内及时处理。

★.适用听证:个人2000元以;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10000罚款。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3日内提出;听证的7日前,通知听证时间地点。

★.可当场收缴罚款的:20元以下罚款的,当场收缴,自收到罚款之日起2日内,交至行政机关;在水上当场收缴的罚款,应当自抵岸之日起2日内交至行政机关, 2日内将罚款缴付指定银行。

★.复议期限:复议机关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复议决定。情况复杂的延长不超过30日。

★.行政诉讼起诉行为的期限: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起诉;复议后再起诉的,原告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提出起诉,

复议机关在收到申请书起60日内作出决定,复议机关逾期不做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接到起诉状后7日内立案或不予受理,原告对不予受理不服的,可以上诉。

★.行政许可:申请材料不符合要求,需要补正的,当场或者自收到申请材料5日内告知。行政机关准予行政许可的在10日内向申请人颁发、送达许可证。

(民法)★.《民法通则》,1986年4月12日通过,1987年1月1日起施行。

★.宣告失踪:下落不明满2年,经利害人申请,由法院宣告,发出公告3个月。宣告死亡:下落不明满4年;意外事故下落不明满2年,经利害人申请,法院发出公告期1年;意外事故下落不明,公告期3个月。

★.诉讼时效: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一般诉讼时效期限为2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国家赔偿法》1994年5月12日会议,1995年1月1日施行。

★.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2年,第七章:人民警察法

★.1995年2月28日八届人大常委十二次会议通过并公布《人民警察法》。

★.传唤后的询问查证时间分别是8小时(口头传唤)和24小时(盘查)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自受理之日起不得超过30日;案情复杂的,可以延长30日。

★.1790年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国根据《人权宣言》建立市政警察。

★.1898年湖南巡抚陈宝箴在长沙成立“湖南保卫局”,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专职警察机构。

★.1905年,清政府建立“巡警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专职警察机构。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南京临时政府将“巡捕”和“巡警”改为警察。

★.1927年,蒋介石设立“内政部警政司”,把各省、市、县的警察机关改为“公安局”。

★.1927年12月,上海,周恩来,中央特科,第一个党内的保卫机关。1935年中央特科结束工作。★.1938年5月,延安,边警,第一支比较正规的人民警察队伍;

★.1946年,设立“内政部警察总署”,各省、市、县警察机关改为“警察局”。

★.1949年10月9日,任命罗瑞卿为公安部部长,杨奇清为副部长,10月15日,召开第一次全国会议;11月1日,公安部正式成立。

★.1995年1月12日,国务院发布了《强制戒毒办法》,

★.1997年6月20日,督察条例颁布

★.2000年3月11日开始,110报警台履行接受群众监督的新职能:

★.2000年6月1日,公安部根据《人民警察法》的规定,颁布实施《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2003年1月22日,五条禁令颁布;2月1日实施;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知识归纳 1管理: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活动,有效率和有效果的完成工作。(书上) 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有效果的同他人一起或通过他人实现组织的目标(课件)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和强化企业的核心利润源,谋取企业长期的、稳定的、增长的利润; 管理是一种过程: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组织机构内的人员以及其它资源以实现组织机构所要达到的目的 和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管理的要素: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管理活动;管理目标 衡量指标:效率: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做事的方式)——做正确的事 效果: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做事的结果)——正确的做事 2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1)在被管理人员确定的情况下,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即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少; 2)与管理的政务和事务的难易程度和规范程度有关。管理的事务越难、越不规范,则要求管理幅度要小些 3)与管理者的水平和管理手段的先进程度有关。管理者水平高,管理手段先进,则管理幅度可大些。 4)与被管理对象有关。被管理人员素质高、责任心强,能独立胜任工作且忠于组织,则管理幅度可大些。 5)不同管理层次和工作性质。管理幅度也应有差别。 6)与组织法规健全与否有关。对于一个法规、程序健全的组织,幅度就可大些。 3霍桑试验 由哈佛大学的工业心理学教授梅奥组织进行。梅奥的结论是:行为和情绪是密切相关的;小组对个人的行为有重大的 影响;小组的标准是由单个工人的产出确定的,金钱在决定小组的产出标准上小组的情绪和工作保障来说是相对次要的因素。这些结论导致在组织管理方面对人的行为因素的新的强调。 霍桑试验结果:1)管理者不但需要做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工作,还要不断建立一个人际的社会机构。 2)要建立一套系统的方法使人们容易与其他群体结合。 3)管理人员的风格的重要性。 4)首创“社会人”的概念。 4组织文化: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传统习俗和做事的方式,他影响了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 七个维度:关注细节:期望员工表现出精确性、分析和关注细节的程度 成果导向:管理者关注结果或成果,而不是如何取得这些成果的程度 员工向导:管理决策中考虑结果对组织成员影响的程度 团队向导:围绕团体而不是个人来组织工作的程度 进取性:雇员富有进取性和竞争性而不是合作性的程度 稳定性:组织决策和行动强调维持现状的程度 创新与风险承受力:鼓励雇员创新并承担风险的程度 强文化:强烈支持并广泛共享基本价值观的文化。 特点:价值观广泛共享;关于“什么事重要的”,价值观传递的信息是一致的;大多数员工能讲述关于公司历史或 影响的故事;员工强烈认同价值观;共有价值观与行为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优点:雇员对组织的承诺更多一些;提高绩效(快速反应并解决问题) 缺点:妨碍员工进行新的尝试,特别是在处于快速变革时期时。 5目标管理 一个组织成员共同确定组织目标并依据这些目标的达成与否来评估员工绩效的过程 在这种管理体系下,雇员与他的管理者共同确定具体的绩效目标,然后定期评审实现目标方面的进展情况。奖励是基于在实现目标方面的发展。目标管理方法不仅仅将目标作为一种控制方法,而是同时把它作为激励雇员的方法。 目标管理有助于提高员工绩效和组织的生产率。但是此方法要求相对稳定的环境,在动态的环境下,可能会失去作用。

公安基础知识重要知识点

1,公安机关任务的分类: 从时间上分,目前任务与长远任务 从范围上分,局部任务与全局任务 从层次上分,基本任务与具体任务 2,公安机关权力的特点:法定性、强制性、特许性、单向性 3,公安机关职责的特点:法律性、政治性、行政性、有限性、责任性 4,治安行政处置手段包括:命令、禁止与取缔、许可(审核批准、决定、登记、颁发证照、指挥) 5,治安行政处罚的种类: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方的许可证,可以附加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 6,治安行政强制权的种类:强制传唤、强制带离现场与强制拘留、强制隔离、约束特定人、盘问检查(留置时间自带到公安机关之时不超过24小时,在特殊情况下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延长至48小时。继续盘问的情形:被指控有犯罪行为的、有现场作案嫌疑的、有作案嫌疑身份不明的、携带物品肯就是赃物的。) 7,公安机关紧急状态处置权包括:紧急优先权与紧急征用权、紧急排险权、管制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为预防与制止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行为可在一定区域内与时间限制人员车辆采取交通管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经上级公安机关与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进行现场管制)、戒严执行权(戒严:一般就是指因战时或平时面临重大紧急事件为维护政治稳定所采取的非常措施。戒严,涉及地区大小分别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国务院作出决定。戒严期间可以再戒严地区采取交通管制、宵禁等管理措施) 8,公安工作的主要内容 (1) 公安领导工作,就是公安机关行政首长领导工作。主要有政治领导工作、行政领导工作、业务领导工作。 (2) 公安秘书工作, 主要就是指公安秘书行政工作与公安对策研究工作。组织实施领导决策、为各项任务的完成进行督促检查、为领导提供信息咨询、协调各项工作

法律基础知识与公安业务知识

法律基础知识与公安业 务知识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法律基础知识与公安业务知识》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共45题,每题1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宪法是美国的宪法B.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英国的宪法C.欧洲大陆第一部成文宪法是法国宪法D.我国正在实施的宪法已经过5次修正 2.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问题采取的原则是()。 A.从新原则B.从旧原则C.从新兼从轻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 3.在侦查期间,发现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的,对其侦查羁押期限应()。 A.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 B.经省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两个月 C.自发现之日起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 D.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延期审理 4.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危害公共安全的案件由()立案侦查。 A.公安机关 B.国家安全机关 C.人民检察院 D.人民法院 5.司法机关接到报案、举报、控告后,对不属于自己管辖 的案件,应当()。 A.告之举报人向有管辖的权单位举报 B.决定不予受理 C.先接受再按管辖分工移送主管机关处理 D.先立案后再移送有管辖权的单位处理

6.行政处罚的功能在于()。 A.预防B.惩罚与教育C.杜绝D.警示 7.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行使。 A.人民法院B.公安机关C.国务院D.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8.在某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行政规章中明确规定,将对某一违法 行为的罚款权“委托”给某一组织。根据这一规章,行使行政处罚权的组织() A.应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处罚B.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处罚C.可以自由地行使罚款权D.对自己的行为后果独立地承担法律责任 9.李某自1997年4月起开始非法聚众赌博,至次年1月停止。 1998年8月公安机关根据举报发现了李某的违法行为。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A.对李某违法行为不进行追究B.公安机关应对李某予以处罚C.李某系主动停止违法行为,可以从轻处罚D.若李某配合查处违法行为,应当减轻处罚 10.某企业对县国税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可以向 ()申请复议。 A.该国税局的上一级国税局 B.县人民政府 C.该国税局的上一级国 税局和县人民政府D.该国税局的上一级国税局或县人民政府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 《管理学原理》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 管理的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用权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 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五项;管理层次为:上中下三层。 * 管理学的内容: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

的,其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 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来系统研究管 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 管理及其性质 1、概念: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2、性质:1)管理的二重性,它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伙为一个活 动过程,期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 3)管理的艺术性,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没有管理实践则无所谓管理艺术。 *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管理学形成与发展大致可分为: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泰罗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过程管理理论。马克斯?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 系 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

30-50年代;梅奥霍桑试验 3)管理理论丛林:管理过程学派;社会合作学派(巴纳德);经验或案例学派;人际关系行为学派(马斯洛);群体行为学派(梅奥,克里斯);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塔维斯托克研究所);决策理论学派(西蒙);沟通中心学派(纽曼);数学或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卢桑斯) 4)学习型组织理论:卓越绩效模式理论;六西格玛理论;标杆超越法理论 * 法约尔的过程管理理论的十四原则: 分工;职权与职责;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报酬;集中化;等级链;秩序;公正;作用期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 霍桑试验内容包括:工场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大规模的访问与普查;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 霍桑试验的结论:职工是社会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存在着霍桑效应。 *管理过程学派的基本观点是:1)管理是一个过程;

辽宁省公安招警考试《公安基础知识》考点精讲(公安基础知识 第1章 公安机关的性质、职能和宗旨)【圣才

第1章公安机关的性质、职能和宗旨 1.1考点精讲 第1节公安机关的建立与发展 一、警察的概念与发展 (一)警察的含义与本质 1.警察的含义 一般是指具有武装性质的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在警察机关中行使警察职权,履行警察职责的国家公职人员。 2.警察的本质 从本质上讲,警察是国家政权中按照统治阶级意志,依靠暴力的、强制的、特殊的手段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秩序的武装性质的行政力量。 (二)警察制度的发展历史 1.警察的起源 (1)警察的历史范畴 警察是人类社会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是执行国家专政职能的工具,也必将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2)决定警察必要性的直接因素 社会矛盾引起的犯罪、对抗冲突和社会秩序问题,决定了一个国家或政权的稳定必须要通过设置警察这一暴力机构来实现。

(3)警察产生需具备的条件 ①经济条件: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 ②阶级条件:阶级斗争和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 ③社会条件:维护统治秩序,惩治犯罪的需要; ④政治条件:国家机器的产生。 2.萌芽期的警察 从氏族公社向奴隶制国家过渡的过程中,氏族武装逐渐向着职业的、听命于首领或贵族的、不参加生产的独立武装力量转化,氏族武装力量被用于干预本族内部关系的功能逐渐增强,意味着警察力量的萌生和逐渐强化。 3.古代警察 古代警察经历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种不同社会形态的漫长时期。 (1)古代警察的含义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执行警察职能的机构和官吏,称为古代警察。其职能是由军队、审判机关、行政机关的官吏分别掌管的。 (2)古代警察的三个特点 ①军警不分,警政合一; ②神权、皇帝或长官的意志对职权的行使起决定作用; ③私刑、私狱普遍存在。 (3)警察职能的发展强化与局限性 ①警察职能尚未能集中于一个统一的专门机关,而是由军队、审判机关、行政机关所行使; ②古代警察时期的警察行为在法律上是不严格的,皇帝的意志、神灵的意志、长官的意

【2019年整理】公安基础知识精华笔记

【精华笔记】公安基础知识笔记精华1 1 ,警察的含义。警察是具有武装性质的维护社会秩序、保卫国家安全国家行政力 量。 2 ,警察产生的条件。第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是警察产生的经济 条件。第二,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不可调和性,是警察产生的阶级条件。 第三,维护统治秩序与惩罚犯罪的客观需要,是警察产生的社会条件。第四,国家机 器的形成,是警察产生的政治条件。 3 ,近代警察与古代警察有以下几点区别:第一,近代警察的职能是独立的,警 察职能主要集中于警察机关。第二,近代警察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专职的警察队伍,成 为国家庞大的专政工具之一,行使专门职权。第三,近代警察强调了法制。第四,近 代警察有统一的制式服装,古代警察则没有专门的服装。 4 ,警察的本质。警察是国家政权中按照统治阶级意志,依* 暴力的、强制的、特 殊的手段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秩序的武装性质的行政力量。 5 ,警察本质的特点有:第一,鲜明的阶级性。第二,手段的多样性。第三,任 务的广泛性。 警察的基本职能。警察的职能,是指警察的社会效能和作用。警察的政治镇压职能和 社会管理职能,构成了警察的基本职能。 6,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这是公安机关的阶级属性,也是它的根本属性。 7,公安机关的基本职能,是专政职能和民主职能,它集中反映了公安机关作为人民民主专政工具这一根本属性的要求。 8,公安机关的专政职能,是指公安机关对危害国家安全的敌对势力、敌对分子和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犯罪分子进行镇压、制裁、改造和监督的社会效能。 9,公安机关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0,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是国家治安行政和刑事执法机关,担负着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重要职责。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公安基础知识2017真题

一、单选题(40题40分) 1现行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 )以上的多数通过。 A.2/5 B.2/3 C.1/3 D.3/5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现行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2边防警察实行( )。 A.聘任兵役制 B.义务兵役制 C.职业兵役制 D.志愿兵役制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口9个城市进行了边防检查职业化改革试点,由兵役制改为职业制人民警察。 3( )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 A.牢固树立宗旨意识 B.牢固树立服务意识 C.牢固树立公仆意识

D.牢固树立民生意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 4下列不属于刑事警察的主要职责的是( )。 A.依法进行公开的、秘密的专门调查和运用刑事科学技术手段,揭露和打击刑事犯罪 B.运用公开管理手段、秘密力量,依靠人民群众联防控制社会上的复杂场所,限制和缩小犯罪分子的活动空间 C.发动群众参加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等工作 D.研究犯罪分子的活动规律,防范刑事犯罪活动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刑事警察的主要职责是:依法进行公开的、秘密的专门调查和运用刑事科学技术,揭露和打击刑事犯罪;运用公开管理手段、秘密力量和群众联防控制社会上的复杂场所,限制和缩小犯罪分子的活动空间;研究犯罪分子的活动规律,防范刑事犯罪活动。 5根据人民警察辞退办法,被辞退的人民警察对辞退决定不服,可按照( ),申请复核或提出申诉。 A.《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辞退办法》 B.《国家公务员申诉控告暂行规定》 C.《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督察条例》 D.《人民警察法》的有关规定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根据人民警察辞退办法,被辞退的人民警察对辞退决定不服,可按照《国家公务员申诉控告暂行规定》申请复核或提出申诉。 第5题笔记

公安基础知识重点概述

公安基础知识重点概述 一、重要含义 1,公安执法监督:是指法律授权的机关、公民和社会组织(监督主体)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监督对象)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和遵守纪律的情况所实施的监察和督促(监督内容)。 2,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内务:即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内部事务,指的是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部工作运转程序和公安民警对外发生的联系活动。 3,人民警察义务:是指人民警察在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过程中必须作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约束。 4,人民警察的纪律:是指根据人民警察职业特点而制定的,要求人民警察在行使权力时必须遵守的义务性行为规范总称。 5,社会监督:是指来自国家机关以外的组织、团体和公民个人等,依法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执法活动进行监督的制度。它是国家机关监督的重要来源和重要补充,是一种非国家性质的监督,一般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不具有直接法律效力,不直接产生法律后果。6,公安行政复议制度:是指公民、法人、其他组织认为公安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提出申请,由受理的公安机关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和决定的法律制度。7,劳动教养:是对违反治安管理,经处罚仍不悔改,或者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但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人所实施的强制性教育改造的行政强制措施,是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种方法。8,收容教养:是对不满16周岁而不予刑事处罚的少年犯罪人员,(包括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未满14周岁的)集中进行的文化教育、法律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的一种行政强制措施。治安管理处罚:是指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人依法强制剥夺其人身自由、财产或其他权利的行政处罚。 10,公安政策:是党和国家意志在公安工作中的体现,是党和国家为实现公安工作任务而规定的指导公安工作的政治原则。是由党和国家制定的。 1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党和政府解决我国社会治安问题的战略方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安工作中党的领导、公安机关和人民群众三者有机结合的新形势,是党委领导公安工作的根本原则和群众路线在新形势下的新发展。 12,社会治安秩序:是指由法律、法规-----主要是《刑法》《治安管 理处罚法》以及其他治安法规所确认为系的社会秩序。 13,命令:是指公安机关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公共安全,依法向负有特定义务的人发出的作为、不作为和约束的指令。又叫警察命令。 14,紧急排险:是指公安机关在紧急处置重大灾害事故或平息叛乱时,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所采取的非常措施。 15,紧急状态处置:是指公安机关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对突发的重大暴力犯罪、重大治安事件、和重大治安灾害事故依法采取的非常措施。 16,公安机关的任务:是指公安机关在国家法律所规定的管辖范围内,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所承担的内容。 17,公安机关的职责:是公安机关依法在管辖范围内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18,警察:是指具有武装性质的维护社会秩序、惩罚犯罪、保卫国家安全的国家行政力量。19,治安行政处置权:是指公安机关在公共场所等治安管理活动中,为维护 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依法对特定的人、物事、场所所采取的命令、禁 止与取缔、许可等权利。 20,治安监督检查权:是公安机关依法对应负治安责任的社会团体、组织及个人履行治安责任、预防治安问题的发生所进行的监督检查。

《法律基础知识和公安业务知识》模拟试卷三

2012年安徽公务员(招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共45题,每题1分。从下列各题列出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请将选定的答案,按答题卡的要求,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填涂相应信息点。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 我国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1/5 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 ) A.到会代表的1/2 以上的多数通过 B.到会代表的2/3 以上的多数通过 C.全体代表的1/2 以上的多数通过 D.全体代表的2/3 以上的多数通过 2. 上级人民法院与下级人民法院是( ) A.领导关系 B.监督关系 C.协调关系 D.指导关系 3. 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一般不得超过()。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6个月 4. 拘传持续的时间从()开始计算。 A.决定拘传 B.开具拘传证 C.被拘传人到案 D.讯问开始 5. 我国刑法采取的数罪并罚原则是()。 A.并罚原则 B.吸收原则 C.限制加重原则 D.折中原则 6.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 A.居住地 B.住所地 C.居住的街道 D.居住的市、县 7. 甲误以失效的农药投毒杀乙,未发生死亡的结果。甲的认识错误属于()。A.法律的认识错误 B.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C.犯罪手段的认识错 误 D.行为差误 8. 下列选项中错误的说法是() A、犯罪既遂与犯罪未遂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的 B、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着手实行犯罪 C、只有在造成法定损害结果时才处罚过失行为 D、未完成罪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过程中

9. 我国客轮停靠在美国纽约港时,德国人甲在轮船上窃取我国公民乙价值4000元人民币的财物。对本案确立我国刑法效力的依据是()。 A.属人原则 B.保护原则 C.普遍管辖原则 D.属地原则 10. 李某被区公安机关错误拘留,他向市公安机关申请复议,但市公民机关过了3个月。未作出裁定,李某家属又向检察反映,检察院也不作答复,李某向法院起诉,如查李某要求赔偿的话,赔偿义务机关应当是()。 A、区公安机关 B、市公安机关 C、检察院 D、区公安机关和市公安机关 11.国家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是()。 A.过错原则 B.无过错原则 C.违法原则 D.公平原则 12. ( )是做好公安工作的根本保证。 A、上级领导的支持 B、同级党委的支持 C、人民群众的支持 D、同级权力机关的支持 13. 警察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的重要工具。 A、政治镇压 B、社会管理 C、人民民主专政 D、阶级专政 14、警察的( )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强烈的阶级性。 A、基本职能 B、强制职能 C、政治镇压职能 D、社会管理职能 15.甲省政府制定的《旅游行业管理暂行规定》规定,对违反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的,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超过3万元的,组织听证;而乙省中的较大市A市政府制定的《旅游行业管理办法》则规定,对该违法行为给予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超过l万元的,进行听证;国务院1996年颁布《旅行社管理条例》规定,对该违法行为给予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甲省某旅行社于1997年8月在A市从事经营业务时,被该市旅游局认定违法并罚款2万元,但未举行听证,该旅行社不服,认为未经听证就作出处罚,违反法定程序,故向A市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应该如何处理? ( )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基础 知识点总结 组织是指为达到诸多目标或未来预期产出而在一起工作、相互之间协调行动的若干人。 管理(management)就是要既有效率又有效益地对实现组织目标所需的人力资源或其他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组织绩效(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是管理者在利用资源满足顾客需求和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中,在效率和效益上所表现出来的水准。组织绩效同效率和效益成正比。 效率(efficiency)指的是在实现一定目标的过程中,资源利用的程度或资源产出水平的高低。效益(effectiveness,也有译作“效果”或“有效性”)是衡量管理者为组织设定并努力要达到的目标的恰当程度,也指组织实现预定目标的程度。管理者所选择的目标是恰当的,并实现了这些目标,组织就是有效益的。效益效率2*2图表见P4 管理的四种智能: 1,、计划是管理者用以识别并选择适当目标和行动方案的过程。管理者计划工作的优略劣决定着组织的效率和效果,也决定了组织的绩效水平。(计划详述见P120计划的重要性…)计划的步骤(1)确定组织的使命和目标(2)制定战略SWOT(3)实施战略和变革

组织 2、组织(organizing)是管理者用以建立工作关系结构,从而使组织成员相互影响和协作,由此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组织过程的结果是产生组织结构(organizational structure),即一个正式的任务系统和汇报关系系统,借助这样的系统可以协调和激励组织成员共同去实现组织目标。 3、领导领导要达成的效果是使组织成员具有高度的工作热情,对组织高度忠诚 4、控制在控制(controlling)过程中,管理者要评价组织实现目标的情况,以及为保持和提高绩效水平所采取的行动。控制过程的结果是要提高准确衡量和监控组织效率与效益的能力。 管理类型 基层管理者:处于管理层基底层的是基层管理者,通常称为主管。他们的职责是对从事具体的的产品生产或服务活动的非管理人员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中层管理着:监督基层管理者,负责寻求运用人力及其他资源已实现组织目标的最佳办法。 (改善评估)中层管理者一个重要的工作内容是开发和改进有助于提高组织 效率和效益的技能和诀窍。 高层管理者:负责确立组织目标。对组织的成败富有根本的责任。 信息技术与管理角色和技能 明茨伯格界定的管理角色:决策型角色信息型角色人际关系的决策 管理技能: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 1、概念技能(conceptual skills)是指分析和诊断情况、辨别原因和结果的能力。由于高层 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计划和组织,他们应拥有最佳的概念技能。 2、人际技能(human skills),或“人际交往技能”,包括理解、改变、领导、控制其他个 人和群体行为的能力。 3、技术技能(technical skills)是指在组织中发挥某一角色作用的、与特定工作岗位有关的 专业知识和技术。 决策

公安基础知识 选择题、简答题(100题)

公安基础知识100题 一、判断题(11题) 1.公安部在国务院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公安工作,是全国公安工作的领导、指挥机关。() 【答案】正确 【考点】公安机关的管理体制 【相关法条】《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 第三条第一款公安部在国务院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公安工作,是全国公安工作的领导、指挥机关。 2.公安机关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答案】正确 【考点】公安机关的管理体制 【相关法条】《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 第四条公安机关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3.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设置。【答案】错误 【考点】公安机关的管理体制 【相关法条】《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设置。 4.设区的市公安局根据工作需要设置公安分局。市、县、自治县公安局根据工作需要设置公安派出所。 【答案】正确 【考点】公安机关的管理体制 【相关法条】《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第六条第一款设区的市公安局根据工作需要设置公安分局。市、县、自治县公安局根据工作需要设置公安派出所。 5.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务分为警官职务、警员职务和警务技术职务。 【答案】正确 【考点】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务的分类 【相关法条】《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第十条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务分为警官职务、警员职务和警务技术职务。 6.公安机关履行警务指挥职责的人民警察实行警官职务序列。 【答案】正确 【考点】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务的分类 【相关法条】《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第十一条第一款公安机关履行警务指挥职责的人民警察实行警官职务序列。 7. 公安机关履行警务执行职责的人民警察实行警官职务序列。 2 【答案】错误 【考点】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务的分类 【相关法条】《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第十二条第一款公安机关履行警务执行职责的人民警察实行警员职务序列。 8.公安机关从事警务技术工作的人民警察实行警员职务序列。 【答案】错误

公安常用法律基础知识复习题

公安常用法律基础知识复习题 一、单选题 1. ()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A. 依法治国 B. 文明执法 C. 尊重人权 D. 坚持党的领导 未选择!正确答案为:A。 2.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依治理念的本质特征。 A 执法为民 B 依法治国 C 民主自由 D 服务大局 未选择!正确答案为:A。 3. 执法为民是()的宪法原则在政法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A 为人民服务 B 人权至上 C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D 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未选择!正确答案为:D。 4. 执法为民,就是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A 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B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 最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 D 全体公民的合法权益 未选择!正确答案为:B。 5. 政法工作尊重和保障人权,首先要坚持(),为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和普遍的人权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 A. 文明执法 B. 依法执法 C. 以人为本 D. 以法律为准绳 未选择!正确答案为:C。 6. 一切执法行为都必须严格遵守()。 A. 领导批示 B. 文件规定 C. 法学理论 D. 法律规定未选择!正确答案为:D。 7.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目标, 是构建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A. 依法治国 B. 公平正义 C. 执法为民 D. 服务大局 未选择!正确答案为:B。 8. 公平正义的首要内容是确保()。 A. 一切行为让群众满意 B. 一切结果符合法律规定 C. 一切行为让领导满意 D. 一切行为符合法律规定 未选择!正确答案为:D。 9. 公安民警必须遵守的政治原则是 ()。 A. 执法为民 B. 坚持党的领导 C. 公平正义 D. 服务大局 未选择!正确答案为:B。 10. 概括起来讲,()就是法无明 文规定不为罪,法不明文规定不受 罚。 A. 罪刑法定原则 B. 罪刑相适应原则 C. 罪刑自负原则 D.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未选择!正确答案为:A。 11. 公安民警要做到以事实为依据, 以法律为准绳,一要严把证据关,二 要严把()。 A. 案件关 B. 人情关 C. 法律关 D. 材料关 未选择!正确答案为:C。 1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政法机关办案只讲法律效果 B. 政法机关办案只讲社会效果 C. 政法机关办案必须既讲法律 效果又讲社会效果 D. 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不具有 内在一致性 未选择!正确答案为:C。 13. “提高时间效率,减少工作拖延; 提高物质效率,降低经济消耗;提高 制度的科学性,减少不合理制度的负 面作用”是()原则的具体内容。 A. 合法合理 B. 平等对待 C. 程序公正 D. 及时高效 未选择!正确答案为:D。 14. 下列( )坚决纠正的错误做法。 A. 党政领导干部对案件事实和 处理下达指令 B. 党委督促政法机关依法公正 处理案件 C. 坚持党的领导与司法机关依 法行使职权相统一 D. 党总揽大局,协调各方 未选择!正确答案为:A。 15. 下列关于法的效力的选项哪个 是正确的?() A. 法律不经公布,就不具有效 力 B. 一切法律的效力级别高低和 范围大小是由刑法、民法、行政法等 基本法律所规定的 C. “法律仅仅适用于将来,没 有溯及力”,这项规定在法学上被称 为“从新原则” D. 法律生效后,应该使一国之 内的所有公民知晓,所谓“不知法者 得免其罪” 未选择!正确答案为:A。 16. 从违法行为的构成要素看,判断 某一行为是否违法的关键因素是()。 A. 该行为在法律上被确认为违 法 B. 该行为有故意或者过失的过 错 C. 该行为由具有责任能力的主 体作出 D. 该行为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 某种社会关系和社会利益 未选择!正确答案为:A。 17. 下列有关行政法规和规章的哪 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A. 涉及两个以上国务院部门职 权范围的事项,不得制定规章,应当 1

新2013版 公安基础知识笔记 知识点全部更新

此笔记根据公安部政治部(2013年版)《公安基础知识》整理, 第一章 第二节公安机关的性质 (1)公安机关的性质,一般是指公安机关不同于其他国家机关的(根本属性)。它是确定公安机关(职能、任务、职权)等问题的重要依据。 (2)我国的公安机关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是(具有武装性质的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 一、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 (1)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这是公安机关的(阶级属性),也是(根本属性)。因为,它表明了公安机关的(阶级本质),是公安机关性质的(核心内容和本质特征)。(2)公安机关的这一根本属性,表明了三点内容: 第一,公安机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一方面,必须坚持对人民实行民主,保护人民的利益;另一方面,必须对极少数危害国家安全、危害人民利益的敌对势力、敌对分子实行专政。第二,它在国家政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周恩来)曾指出,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第三,它是国家意志的忠实执行者。因为,它是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建立的,忠实地执行人民的意志、国家的意志,而且是以国家赋予的任务为工作的总根据、总目标,以国家的法律、政策为全部活动的依据。 (3)我国公安机关的根本属性与剥削阶级警察机关的区别: 第一,维护的阶级利益不同 第二,专政的对象不同 第三,专政的目的不同 第四,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不同 第二章公安机关的职责任务 完整笔记联··系··扣··扣···(1`9`5`0`0`5`3`9) 第一节公安机关的任务 一、含义和分类 (1)公安机关的(性质)和(职能),决定了公安机关的任务 (1)公安机关的任务,是指在(国家法律确定的管辖范围)内,公安机关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承担的工作内容)。 (2)公安机关的任务,是一个(多形式、多层次)的系统。根据不同的部门、专业、时间和空间,可以做出不同的划分。从(时间)上分,有(目前任务和长远任务);从(范围)上分,有(局部任务和全局任务);从(层次)上分,有(基本任务和具体任务)等。

公安基础知识试题与答案

公安基础知识试题与答案 导语:《公安基础知识》是各省市公安机关考试录用人民警察(招警考试)的理想参考教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安基础知识试题与答案,欢迎阅读。 一、单选题(40题40分) 1现行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 )以上的多数通过。 A.2/5 B.2/3 C.1/3 D.3/5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现行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2边防警察实行( )。 A.聘任兵役制 B.义务兵役制 C.职业兵役制 D.志愿兵役制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口9个城市进行了边防检查职业化改革试点,由兵役制改为职业制人民警察。 3( )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 A.牢固树立宗旨意识 B.牢固树立服务意识 C.牢固树立公仆意识 D.牢固树立民生意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 4下列不属于刑事警察的主要职责的是( )。 A.依法进行公开的、秘密的专门调查和运用刑事科学技术手段,揭露和打击刑事犯罪 B.运用公开管理手段、秘密力量,依靠人民群众联防控制社会上的复杂场所,限制和缩小犯罪分子的活动空间 C.发动群众参加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等工作 D.研究犯罪分子的活动规律,防范刑事犯罪活动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刑事警察的主要职责是:依法进行公开的、秘密的专门调查和运用刑事科学技术,揭露和打击刑事犯罪;运用公开管理手段、秘密力量和群众联防控制社会上的复杂

公安基础知识考试200个考点

公安基础知识考试200个考点 1,公安机关任务的分类: 从时间上分,目前任务和长远任务 p 从范围上分,局部任务和全局任务 从层次上分,基本任务和具体任务 2,公安机关权力的特点:法定性、强制性、特许性、单向性 3,公安机关职责的特点:法律性、政治性、行政性、有限性、责任性 4,治安行政处置手段包括:命令、禁止及取缔、许可(审核批准、决定、登记、颁发证照、指挥) 5,治安行政处罚的种类: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方的许可证,可以附加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 6,治安行政强制权的种类:强制传唤、强制带离现场和强制拘留、强制隔离、约束特定人、盘问检查(留置时间自带到公安机关之时不超过24小时,在特殊情况下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延长至48小时。继续盘问的情形:被指控有犯罪行为的、有现场作案嫌疑的、有作案嫌疑身份不明的、携带物品肯是赃物的。) 7,公安机关紧急状态处置权包括:紧急优先权和紧急征用权、紧急排险权、管制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为预防和制止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行为可在一定区域内和时间限制人员车辆采取交通管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经上级公安机关和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进行现场管制)、戒严执行权(戒严:一般是指因战时或平时面临重大紧急事件为维护政治稳定所采取的非常措施。戒严,涉及地区大小分别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国务院作出决定。戒严期间可以再戒严地区采取交通管制、宵禁等管理措施) 8,公安工作的主要内容 (1)公安领导工作,是公安机关行政一长领导工作。主要有政治领导工作、行政领导工作、业务领导工作。 (2)公安秘书工作, 主要是指公安秘书行政工作和公安对策研究工作。组织实施领导决策、为各项任务的完成进行督促检查、为领导提供信息咨询、协调各项工作公安指挥工作,领导指令的具体下达、统一协调,调度具体指挥、接受110报警、突发事件和治安灾害事故的现场指挥处置及救助。 公安政治工作

公安基础知识真题及参考答案

公安基础知识真题与参考答案 (满分100分时限90分钟) 一、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共40题,每题0.5分,共20分) 1. “警察”一词英文为police,它源于希腊语politician,最初的含义是指国家的统治方法或国家行政。(×)最初的含义是指都市的通知方法或都市行政 2. 从氏族公社向奴隶制国家过渡的过程中,氏族武装从全民不脱离生产的武装,逐渐向着职业的、听命于首领或贵族的、不参加生产的独立武装力量转化,氏族武装力量被用于干预本族内部关系的功能逐渐增强,这就意味着警察力量的萌生和逐渐强化。(√) 3. 在当代的一些国家中,比如永久性中立国瑞士,没有设置具有武装性质的专职警察力量。(×)国家与警察同步产生 4.警察和警察机关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也将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5.近代警察机关的建立及其体制和职权,均以宪法或法律为依据。古代警察执法极不严格,私刑普遍存在。(√) 6.社会主义民主主要通过公安机关的作用表现出来。(×) 社会主义民主要通过整个国家机关的作用表现出来,其中包括公安机关。 7.公安机关的职责,是公安机关依法在管辖范围内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8.人民警察遇到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犯或者处于其他危难情形,应当立即救助。(√) 9.管制权的主体是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公安机关。(×)县级以上 10.公安机关权力的特殊强制性,是指公安机关权力以暴力为后盾,能够采取行政的、刑事的强制手段和措施,特别是对违法犯罪嫌疑人员,可以采取人身方面的强制措施,而公安机关权力的实施对象只能服从。(√) 11.纪律严明并不是要求每位民警必须绝对服从领导、严格服从纪律,在有些时候是有条件的。(×)对有违法违纪行为的,不论涉及什么人,都要严肃查处 12.戒严一般是指战时或平时面临重大紧急事件,为了维护政治稳定所采取的非常措施。(√) 13.公安机关的任务是指公安机关在国家法律所确定的管辖范围内,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所进行的工作内容。(√) 14.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就是保护公民的生命权、健康权不受侵犯。(√)15.公安机关的性质和职能,决定了公安机关的任务。(√) 16.维护辖区内的治安秩序,预防和制止治安案件和突发事件是巡逻警察的职责之一。(√) 17.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实施力量是综合性的。(√) 18.处理好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基础。(√) 19.要建立预警制度,通过治安信息的收集与分析,不断提高对治安危害的预见性,加强超前控制。(√) 20.把公安机关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并发挥其职能作用,也是体现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

最新公安基础知识100题

公安基础知识100题-最新精编版 一、判断题(11题) 1.公安部在国务院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公安工作,是全国公安工作的领导、指挥机关。() 【答案】正确 【考点】公安机关的管理体制 【相关法条】《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 第三条第一款公安部在国务院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公安工作,是全国公安工作的领导、指挥机关。 2.公安机关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答案】正确 【考点】公安机关的管理体制 【相关法条】《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 第四条公安机关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3.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设置。【答案】错误 【考点】公安机关的管理体制 【相关法条】《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设置。 4.设区的市公安局根据工作需要设置公安分局。市、县、自治县公安局根据工作需要设置公安派出所。 【答案】正确 【考点】公安机关的管理体制 【相关法条】《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第六条第一款设区的市公安局根据工作需要设置公安分局。市、县、自治县公安局根据工作需要设置公安派出所。 5.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务分为警官职务、警员职务和警务技术职务。 【答案】正确 【考点】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务的分类 【相关法条】《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第十条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务分为警官职务、警员职务和警务技术职务。 6.公安机关履行警务指挥职责的人民警察实行警官职务序列。 【答案】正确 【考点】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务的分类 【相关法条】《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第十一条第一款公安机关履行警务指挥职责的人民警察实行警官职务序列。 7. 公安机关履行警务执行职责的人民警察实行警官职务序列。 2 【答案】错误 【考点】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务的分类 【相关法条】《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第十二条第一款公安机关履行警务执行职责的人民警察实行警员职务序列。 8.公安机关从事警务技术工作的人民警察实行警员职务序列。 【答案】错误 【考点】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务的分类

(职业经理培训)电大管理学基础知识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01.“科学管理之父”泰罗。“经营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组织理论之父”韦伯。 1、管理的含义 答: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包含以下几层意思:(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活动。(2)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3)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和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4)管理对象是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2、管理的性质是什么? 答:管理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活动,具有以下独特的性质(1)管理的二重性(2)管理的科学性(3)管理的艺术性 3、管理的职能一般包括几方面? 答:⑴计划⑵组织⑶领导⑷控制 4、管理者的分类 答:㈠按管理者所处的层次划分⑴高层管理者⑵中层管理者⑶基层管理者㈡按管理者所处的活动领域划分⑴企业管理者⑵政府部门管理者⑶其他部门管理者 5、管理者的角色? 答:(一)人际关系角色(1)精神领袖角色(2)领导者角色(3)组织联络者角色(二)信息传递角色(1)信息监听角色 (2)信息传播者角色(3)发言人角色(三)决策制度角色(1)企业家角色(2)干扰应对者角色(3)资源分配者角色(4)谈判者角色 6、管理技能: 答:⑴技术技能。是管理者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工作所需要的技术和能力 ⑵人际技能。是指成功地与分他人打交道并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⑶概念技能。是管理者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7、影响组织外部环境因素有哪些? 答:组织的外部环境是指对组织的绩效起着潜在影响的外部因素.它分为宏观环境和产业环境两部分. ⑴宏观环境,又称为社会大环境,是指对某一特定社会中的所有组织都发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包括①经济环境,②技术环境,③社会文化环境,④政治法律环境和⑤全球化环境. ⑵产业环境,又称作具体环境或中观环境,是指与特定组织直接发生联系的环境因素.包括①竞争对手②,顾客,③供应商,④战略合作伙伴,政府管理部门,新闻传播媒介等. 7影响组织的内部环境因素有哪些? 答:组织内部环境是指组织拥有的资源条件,它包括组织内部的: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 ⑴组织物质环境。主要是指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主要包括组织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技术资源等. ⑵组织文化资源。主要是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 8、组织文化的基本特征? 答:⑴组织文化的核心是组织成员所共用的价值观。⑵组织文化的中心是以人为主体的文本文化⑶组织文化的管理方式是以柔性管理为主 ⑷组织文化的重要功能是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9、组织文化的塑造主要通过那些途经? 答:首先要明确组织价值观,即明确组织成员要遵循的价值观念。然后通过标记、象征、故事、仪式与庆典等活动,将组织的价值观逐渐落实到组织成员的行动中去,并不断完善发展。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在组织文化的培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0环境的不确定性的定义及类型? 答:⑴定义:其是指组织环境的得分程度和变化程度。⑵类型;①简单稳定的环境②复杂稳定的环境③简单动态的环境④复杂动态的环境。11、管理组织环境的步骤? 答:第一步;列出对组织环境影响最大的因素的数目和相对强度 第二步:对第一步列出的因素的变化进行的分析,确定它们是为组织创造了机遇还是带来的威胁。 第三步:拟一个计划,说明自己打算如何利用环境因素创造的机遇或者化解其带来的威胁,并确定为达到这个所需要使用的资源。 12.提高管理组织环境能力的方法/ 答:第一,创设一咱组织机构和控制系统,让组织内所有的管理者都分别负责一些具体的环境因素。第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13、管理学研究的对象? 答:⑴管理原理(是基本规律)⑵管理的功能(是基本任务)⑶管理的主要方法、技术和手段⑷管理者和管理者群体⑸管理环境⑹管理思想及实践的发展历史⑺管理效果 14、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