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程教案1

合集下载

《 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第一课时 教案

《 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第一课时 教案

《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学校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意义,包括提供学习机会、培养良好习惯和品德等方面的作用。

2. 学生能够了解接受义务教育既是自己的权利也是自己的义务,明白义务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3. 学生能够认识到法律对保护自己的受教育权的作用,了解一些法律措施,能够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受教育权不受侵犯。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学校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了解义务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

3. 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了解法律如何保护他们的受教育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学校的感恩之情,认识到学校对个人成长的重要贡献。

2. 培养学生对义务教育的珍惜态度,明白接受教育是一种权利和责任。

3. 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让他们明白法律对保护自己权益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学生理解学校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2. 学生了解接受义务教育既是自己的权利也是自己的义务。

教学难点:1. 学生理解法律如何保护自己的受教育权不受侵犯。

2. 学生形成正确的法治意识。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到学校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了解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认识到法律对保护受教育权的作用。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学校的认识主要停留在学习知识、交朋友等方面,对学校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互动活动来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讨论的主题是学校对于我们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和义务教育的意义。

首先,请大家思考一下,在现实生活中,你们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不喜欢上学、不愿意完成作业等,这些问题与学校有什么关系呢?学生A:我觉得学校和这些问题有关系,因为学校是我们学习的地方,如果我们不喜欢学校或者不想完成作业,可能就会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校本课程教案1 Microsoft Word 文档

校本课程教案1 Microsoft Word 文档

长治县四中《校本课程》物理课外活动小组活动教案:
活动课题:自制小孔成像仪
活动时间:本周二下午2节课后综合实践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学校周边的小树林、物理实验室
指导教师:申志伟
器材准备(学生自备):各种小纸盒、针、半透明塑料薄膜、橡皮筋、剪刀、蜡烛、火柴等
活动成员:学校物理兴趣小组同学
活动流程设计:
一:阳光灿烂的下午,大家一起到校园周边的小树林里,观察茂密的树林里地下的光斑,并仔细观察它们的形状。

思考:这些光斑是如何形成的?是阳光透过树叶间的间隙在地面上照射的吗?为什么这些光斑形状一样(都是圆形)?这跟平时我们在教室看到的太阳光透过窗户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有什么区别?
大家积极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回到实验室,大家按提示制作“小孔成像仪”。

制作步骤提示:
1:取一个方体或圆柱体型的小纸盒。

密封要好。

2:在其顶部打一个直径为2毫米左右的小孔。

3:轻轻揭下纸盒底部,将半透明塑料薄膜蒙在底部,用橡皮筋套紧固定。

三:观察成像:
1:点燃蜡烛,将成像仪小孔正对蜡烛,眼睛正对薄膜,观察:看到了什么?
2:仔细观察后,描述成像特点。

思考、讨论为什么会成像?明确小孔成像的物理原理。

3:用小孔成像仪对着窗户等物体进行观察,进一步明确其成像原理。

4:作小孔成像光路图。

四:重新思考:树林中地面上圆形光斑的成因。

五:拓宽:你在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有关“小孔成像”的事例。

六:小结本次活动。

校本课程教案1

校本课程教案1
⑵选出最好玩的游戏,大家共同玩。
二、教学与训练
1、脚步移动及跑的练习。
⑴移动跑、往返跑、起动练习。
⑵变速跑、变向跑、侧身跑的练习。
⑶急停、转集体游戏:
方法:学生分成两队,双方在中线面对站立,学生根据教师的手势信号做起动追拍,如教师举左手,则一对追拍二队,如举右手,则二队追拍一队,在追至端线前拍击到对方为胜,否则以败论处。
五、教师讲解。
1、篮球运动的起源:篮球运动是1891年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发明的。
2、介绍篮球场地及篮架、篮框。
3、篮球运动的基本原则。
4、篮球大小。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准备活动
1、慢跑两圈
2、徒手操
3、玩篮球
⑴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进行篮球游戏。
三、放松活动。
教师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后记
校本课程教案(1)
课题
第一课你认识NBA吗?
授课时间
月日星期
学生情况
应到人实到人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NBA,熟悉NBA,从而初步认识篮球这一体育运动。
2、培养学生参加篮球运动的兴趣,并懂得欣赏篮球赛。
3、培养学生勇于拼搏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熟悉并了解篮球运动。
教学难点:会评价篮球赛。
教学准备
多媒体篮球44个




第一课时
一、教师先宣布课的内容:你认识NBA吗?
二、学生谈谈对NBA的认识。
三、教师全面讲解NBA。
1、NBA的全称是美国职业篮球联赛,分东西部两个赛区。

开学第一节科学课教案

开学第一节科学课教案

开学第一节科学课教案在开学第一节科学课上,教师应该精心准备教案,为学生带来一个有趣而富有启发性的课堂。

以下是一份关于“植物的生长过程”的教案,分为十二个部分,详细介绍了课堂的内容安排和学生学习活动。

一、引入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幅描绘孕育植物的画作,并发问:“你们知道植物是如何生长起来的吗?”通过这个引入,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过程的兴趣。

二、观察植物教师引领学生一同来到学校附近的植物园观察植物。

学生可以仔细观察不同植物的形态、颜色、叶片的长短等,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和感受。

三、提出问题回到教室后,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列出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并引导他们提出关于植物生长的问题。

例如:“为什么有的植物生长得很高,有的植物生长得很矮?”、“植物是如何获得养分的?”等等。

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研究的欲望。

四、实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项与植物生长相关的实验,例如观察不同水培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探索植物生长的规律和关键因素。

五、植物生长过程的讲解在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

从种子发芽、根的生长、茎和叶的形成等方面,向学生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师可以借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六、互动游戏为了巩固学生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游戏。

例如,以扮演植物的不同部位,让学生在游戏中模拟植物的生长,加深对植物生长过程的认知。

七、小组探究将学生分为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植物进行探究。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了解该植物的特点、生长环境等,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发现。

八、植物影视欣赏教师推荐一些与植物生长相关的纪录片、科普视频等给学生观看。

通过欣赏影视作品,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和认识。

九、创作活动教师布置一个植物创作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作一幅插画或写一篇小故事。

通过创作活动,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说说我们的学校第一课时教案

说说我们的学校第一课时教案
(5)经验导人。经验导人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某些事物为出发点,通过提问、讲解,引起学生对已有经验的回忆,引导学生发现与该经验密切相关的新课内容的一种导人方式。从学生生活经验或熟悉的某些事物入手,恰当地导入新课,学生会感到亲切、自然、有趣,从而缩短知识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使所学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
(1)直接导人。直接导人是直接阐明学习目的和要求,提纲挈领地交代主要内容和重点的一种导人方式。这种方式能强化学生学习的意向性,提高学生习的注意力,具有简洁明快的特点。但是,直接导人有其局限性。过于笼统概括,也过于刻板、枯燥,缺乏强烈的感染力,不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导入法在高年级使用较好。
(2)复习导人。复习导入是一种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进行导入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既可以巩固旧知识,又可以把新知识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层到高层地建立在旧知识基础上,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联系,能够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 说说我们的学校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课题
说说我们的学校 第一课时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三年级
学习
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热爱校园、热爱学习。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认识学校,掌握调查的方法与技巧,学会合作学习。
3、知识目标:认识校园,增强对校园的热爱,感受学校的文化与荣誉,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
5、写一写:小小推荐信。
6、读一读:我把它推荐给你。
7、评一评:最受欢迎的校园一角。
【我们的学校不简单】
1、过渡:我们不仅熟悉着校园里的一草一木,喜欢着校园里的一草一木,我们更要关心学校的发展、变化,以及在这里发生的一个个精彩的故事。那么,你知道答案吗?

电工学教案1

电工学教案1

方法与指导
3.串联电路等效电阻(即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值 之和,即:
(1)如果电路中串联的 n 个电阻值相等(均为 0),则串联电路中各分电压满足关系: 等效电阻(即总电阻)满足关系:R=nR 0 。
(2)根据欧姆定律 U=IR , U1=I1R1 , Un=InRn 及串联性质1可得:
若已知总电压 U 及电阻R1、R2 ,由上式可得串联电 路的分压公式:
目的要求 熟练掌握电功与电功率的计算及应用。
重点难点 电功率的计算及应用
复习题
仪器教具 挂图
审批人: 审批意见
20 年 月 日
讲授内容和过程
方法与指导
一、电功率
在直流电路中,根据电压的定义可知,电场力所做的
功是
W= QU。把单位时间内电场力所做的功称为电功率,则有
P=W/T=UI
讲授内容和过程
讲授内容和过程
(2)电流表必须串接到被测量的电路中。 (3)直流电流表表壳接线柱上标明的“+”、“-”记 号,应和电路的极性相一致,不能接错,否则指针反转, 既影响正常测量,又容易损坏电流表。 (4)要合理选择电流表的量程。 4.电流的方向 习惯上规定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当某段电路中电流的方向难以判断时,可先任意假定 电流的参考方向(也称正方向),然后列方程求解。当解 得的电流为正值时,说明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一 致,反之,解得的电流为负值时,说明电流的实际方向与 参考方向相反。
方法与指导
功率的单位是W (瓦[特])。对于大功率,采用kW (千 瓦)或MW (兆瓦)作单位,对于小功率则用mW(毫瓦)或µW(微 瓦)作单位。
在电源内部,外力做功,正电荷由低电位移向高电 位,电流逆着电场方向流动,将其他能量转变为电能,其 电功率为

一年级校本课程教案(一)

一年级校本课程教案(一)

一年级校本课程教案(一)第一课我的自画像一、学习目标通过学习知道每个人都有相同的身体结构。

二、学习重点:初步了解人的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几部分组成。

三、学习难点:学会观察的基本方法:由点到面、由远到近、由外到内。

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同学之间要平等待人。

能用拼音、图画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

五、电教使用:电脑、电视、课件六、学习准备:绘画纸彩笔七、学习过程: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我的自画像”这一课。

这位同学上一年级了,叫居小龙,以下是他的自我介绍,老师念一下他的自我介绍。

生:听讲。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身体的各个身体器官组成一起认认。

生:边看课件边认。

师:观察同桌,看看他是否有以下身体结构,手、脚、腿、躯干、胳膊、脖子、眉毛、眼睛、鼻、耳朵………。

生:边看课件边指出位置。

师:你还能说出哪些部位呢?生:进行回答。

师:你们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生:进行回答。

师: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观察。

师:通过以上观察你有什么发现?生:回答。

师:我们在身体结构上是一样的。

师:出示自画像。

师:依照自己的模样来画的人物画像就是自画像,你能给自己画个像吗?生:思考怎样来画自画像。

师:每人给自己画一幅自画像,要画出自己的特征,最好能从画上认出是谁。

生:进行绘画活动,(上课时没有完成的可作为家庭作业来完成。

)八、板书:我的自画像手脚腿躯干胳膊脖子眉毛眼睛鼻子耳朵九、课后反思:学习了“我的自画像”一课后,我有以下反思。

同学们对躯干的这个词不是很熟。

由于看图像很吸引学生,但是一年级同学的注意力时间不长,要注意组织教学。

学生们可以按照老师指引的从上到下的顺序把人体器官说出来。

带着手势效果很好。

学生们非常喜欢画画,喜欢做自画像这个活动。

第二课我们各不相同一、学习目标:通过人的体形、皮肤颜色、个头、外貌等,知道我们各不相同。

二、学习重点:知道每个人都有不同之处,即使是双胞胎也存在着差异。

生活中有很多的不同,结合同学、同桌等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教案一年级

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教案一年级

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教案一年级教案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教案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方文化和学校特色。

2. 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地方文化和学校特色。

2. 观察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和表达。

教学准备:1. 地方文化和学校特色的图片和资料。

2. 学生分组准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地方文化和学校特色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和感受。

二、主题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地方文化或学校特色进行深入了解。

2. 每组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方式,收集相关信息。

3. 每组学生整理收集到的信息,准备进行分享。

三、分享交流1. 每组学生派代表进行分享,介绍他们所了解的地方文化或学校特色。

2. 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可以提问或发表自己的看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提出对本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建议。

五、课后作业1. 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文化或学校特色,写一篇短文进行介绍。

2. 学生可以邀请家长一起参与,共同了解和传承本土文化。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深入了解本土文化,培养了他们对地方文化和学校特色的热爱和自豪感。

同时,通过观察和表达,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本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

教案探索自然与环境保护教案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自然环境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观察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理解和环保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1. 自然环境和环保的图片和资料。

2. 学生分组准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自然环境和环保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爱家乡的山和水第 1节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养成关注家乡、了解家乡的行为习惯。

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教学重点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各种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教学难点通过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活动一说说我的家乡1.创设情境、歌曲导入:[播放动画:韩红的歌曲《家乡》](1)提问:同学们听过这首歌曲吗?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2)提问:这首歌饱含着对自己家乡的感情。

那么,你们的家乡都在哪里呢?(3)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自己的家乡。

2.提问:我们的家乡景色怎么样,有哪些吸引我们的地方呢?(1)[播放视频:家乡的风光](2)提问:谁愿意把你我们家乡美丽的风景介绍给大家?引导学生交流介绍自己家乡的美。

(3)提问:除了家乡的美景让人喜爱,我们的家乡还有什么吸引你我们的地方呢?引导学生从家乡的物产、自己在家乡的快乐生活、家乡人的亲切和热情方面交流。

(4)提问:听到大家对家乡的介绍,想到自己家乡的美景,如果让你对家乡说一句赞美的话,你会说些什么呢?(板书:我爱我的家乡)3.模拟表演:我带客人游家乡带领小客人参观家乡。

请学生说出家乡的地名,介绍自己对家乡最感兴趣的地方。

4.活动:猜猜看请一名学生描述自己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说出这里的特点,请其他同学猜一猜是哪里。

5.小结: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家乡是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让我们感到无比亲切,我们爱家乡的山和水!活动二赞美我的家乡1.提问: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家乡,要是让你来赞美你的家乡,你会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呢?2.学生分组选择恰当的方式赞美自己的家乡(1)学生可以根据课前观察自己居住地周边的环境,在课堂上把自己认为最美的景色画下来,并与大家一起交流。

(2)学生可以听一听赞美家乡的歌曲,可以学着唱一唱。

3.集体交流:请学生将小组对家乡的赞美进行展示。

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式了解、熟悉自己的家乡,通过多种方式,便于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来了解自己的家乡。

活动三家乡的故事讨论:在我们生活的地方,你们知道有哪些传说故事吗?教师讲述故事:自己家乡的传说故事。

活动四家乡的歌[播放视频:家乡的戏曲家乡的歌]总结:我们每一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乡。

希望你们努力学习,长大后能为自己的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

糯米糍粑第 2 节教学目标:学生了解土家糯米糍吧的历史、简单做法、品尝糯米糍吧。

教学重、难点:了解土家饮食文化之一----糯米糍粑教学过程:了解土家糯米糍粑的传说:土家族在饮食上既丰富多采,又有自身民族传统特色。

特别在过年中,必须要打糯米糍粑,并留有俗语:“过年不打粑,老虎要咬妈。

”由此可见,土家族打糍粑从古一直传承至今,十分兴盛。

从过去一家只打三至五升米,多则打一斗米,到如今不少人家一次可打上百斤米,并且花样色彩也比过去大有增加,有小米糍粑、苞谷糍粑、高粱糍粑等。

土家族打糍粑在地方县志上记载不多,究竟传承多少年,尚无考察年限。

民国时期,湘西永顺县风土志中曾记载:“糯糍粑系糯米饭在石舂中杵如泥,压成团形,形如圆月,大直径约两尺,寻常者四寸,厚三分至八分不等。

”鄂西来凤县民间故事对糍粑传说也十分有趣。

传说田氏土家族人原是九兄弟,加上一个女婿,称九子一状元。

朝庭怕他们称霸一方,差来士兵,要斩尽杀绝,这正是腊月二十八打过年粑的时候。

惊慌间,几弟兄从粑槽中取出一大坨糍粑,用簸箕端起上山了。

吃的时候,发现它成了老厚大一坨,几弟兄只好用菜刀划成小块烧来吃。

后来,几弟兄各奔一方,安家立业,生养后代,但他们都没有忘记当年的苦难,所以,每当过年,照旧要做大糍粑分享。

以上故事虽然短小精悍,但它反映了土家族人早期就有打糍粑的传统制作加工方式,也证明土家族的先祖们,在食品的多样化上发挥了聪明的智慧。

关于大糍粑制作,如今土家族仍保持这种传统习俗,特别是用在讲亲结缘上比较普便。

因为土家族人十分讲究体面,在自己的儿子通过媒人牵线搭桥相亲到未来媳妇时,从开始求亲,到送礼、订婚,包括结婚后送礼都离不开糍粑,。

大糍粑能够盖住装盛礼品的箩筐,既体面又美观。

这样的礼品糍粑每个最低要12斤米制成,周圆直径一尺六左右,厚度为0.15公分。

但糍粑加工制作有各种大小方式,都是根据自己生活需求进行制作。

据说土家族糍粑的来历还有一种说法。

传说在清初时期,土家族大孝子向怀德的八十岁老母得了病,吃任何东西都不合胃口,向怀德就把糯米用腊肉蒸给母亲吃。

虽然老人家有一段时间觉得合胃口,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又不合了。

向怀德一时拿不定主意,就把糯米饭用锅铲在锅里反复挤压,使糯米饭成了糍粑,再用油煎上,使之二面黄,送给母亲。

老人一看,忙吃上一块,感觉好吃,心里非常喜欢。

时间一长,这种样式母亲又吃腻了,总觉得油味太重。

但是做好的几块不能丢,向怀德便把几块拿到火炕上,用火钳架在火炭上烤得二面黄,再送给母亲,老人吃起感到非常香脆。

从此后,母亲三餐不离。

向怀德觉得用锅铲挤压数量太少,又不方便,一天,他就用木桶蒸了半桶糯米,而后,用对舂柔和,再捏成小个,放在刀板上,用锅盖压挤,并且厚薄均匀,每天他给母亲烘烤两个。

后来,被土家族人称之为“孝粑”,并世代传承至今。

2、糯米糍粑的制作过程:土家族糯米糍粑加工制作方式:一、材料筹备1.要挑选阳光照射多的农田栽种的优质糯谷,通过脱壳加工后,用温水浸泡5--6个小时,再用山泉水多次搓揉,达到一定白亮程度后,反复用清泉水淘洗沥干。

2.洗净蒸米的木桶,俗称“蒸子”。

同时,把配套的木十字架“篾巴箦”放于蒸子内,再铺垫上一层细布。

3.蒸糯米要用大灶锅,先把锅中放小半锅水,放下蒸子,再用最肯燃的杂木柴加大火,让锅中的水开沸,待蒸子中冒大热气后,把沥干的糯米盛入,上用包袱把蒸子口搭严,压上锅盖即可。

4.清洗好粑棰、翻粑撬木块及石粑槽,进行沥干,旁边要放半桶净水、刷把等备用工具。

5.清洗两张大方桌(一张扭坨,一张压粑),备好半碗开沸过的植物油及少许黄蜡。

二、制作加工与存放1.等蒸子冒大气后二十分钟,就可以把糯米饭用瓷盆或其它竹器盛上,放进石粑槽内,由两位大力士进行轮翻、棰砸(约三分钟)把已棰砸成细泥般的米粑(俗称“热坨粑”)捞上,放在已备好的大方桌上(桌上擦有少许油、黄蜡)。

2.由二人或三人(男女均可)把热坨粑分成几坨,各自用双手挤出整齐的个头,放入另一张大方桌,摆的间距要合适,再把另一张大方桌压在已摆置好的米粑上,由一人站上去反复踩压几次后,就马上揭方桌,也就成了又圆又漂亮的糯糍粑了。

3.快速把糍粑进行翻转,让其冷却,而后,进行五个一坨重叠放入食品房中存放,等收汗(热气消除、油质干燥)后,才能进入长期浸泡期保存。

浸泡方法,首先是选择一个较大的陶缸或不漏水的木缸均可,用山泉水反复多次冲洗后沥干,再用少许苞谷酒喷洒消毒。

而后,把山泉水烧沸,达到80度左右后再进行冷却,倒进放入粑的缸内,可以使糍粑浸泡半年不坏,如果要想时间放长一些,又可重新换水。

三、糯米糍粑食用方法1.先把浸泡的糍粑捞出,用干毛巾擦干后放置一旁。

2.可用铁制把把架在细末炭(俗称刨刨炭)上烘烤,必须掌握火的大小,最好用温火烤成二面黄,且糍粑鼓胀后,就可以把糍粑拿起用白糖拌之食用。

(也可以用植物油炸食,但太油容易闷食。

)总之,糯米糍粑是土家族人最喜欢的传统食品,在历史文化开发与利用等方面,有其广泛的价值。

土家炒米第3节教学目标:学生了解土家炒米的简单做法、品尝方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土家饮食文化之一----土家炒米教学过程:土家炒米的制作:炒米儿是土家人的一道零食,也是待人接物的重要点心,特别是过年期间到土家人家里拜年做客,主人总会热情地为你泡上一碗炒米儿,欢迎你的到来。

炒米儿的工序较为复杂,首先是制作“阴米”,具体操作方法是筛选优质糯米浸泡四五天,然后将浸泡的糯米用清水淘洗,放入木甑中蒸熟,趁热将糯米摊铺到簸箕中晾干,并用手将晾干的米轻轻摩挲成单粒,这样,糯米便成了“阴米”。

“阴米”营养丰富,产妇坐月子时,娘家都要送“阴米”给女儿补补身子,将“阴米”和水煮熟,加入鸡蛋、红枣、枸杞和食盐,便成了香喷喷的“阴米粥”,是产妇催奶和高级食品。

“阴米”加工成“炒米儿”的方法是,先将矽砂倒入铁锅中反复炒热,再将“阴米”倒入砂中,用竹制的炒耙反复快速炒动,不一会儿,“阴米”经过加热,就会炒爆膨胀,变成雪白的“炒米儿”。

这时,炒手要立即将炒米起锅,筛去矽砂,将“炒米儿”摊在簸箕上冷却,然后放入密封的坛子中,随时取用。

“炒米儿”可以干吃,但更多的是用开水泡着吃,泡米儿和吃米儿十分讲究。

一般是将红糖和炒米儿放入碗中,再用开水沿碗边四周慢慢向碗中央浇淋,如果开始就朝碗中心淋,碗中的炒米就会向四周推挤,撒满一地,所以,土家人都“滚水泡米儿,周围淋”的民谚。

吃“米儿”的方法更是独特神秘,主人只给一只筷子,如果仍再索取另一只,主人就会笑话,就用两只筷子,会死丈母娘的。

土家人还将炒米儿和米糖或红薯糖拌上生姜、芝麻、花生一起加热,装入一个木制的模子中压好,然后用菜刀切成一片片的,俗称“切糖”,“切糖”和“炒米儿”一起放在坛子中,随时可以取用,一年半年也不会软化变质,算是过去土家孩儿最奢侈的零食了。

土家炒米的使用方法:食用方法:土家人这边一般都是在碗里放少半碗炒米(不要放多了,不然会溢出来),然后倒入开水,加入红糖,搅拌均匀等一两分钟便可吃了,这是一般吃法,我小时候贪吃,加的配料可多了,,红糖啊,猪油,连辣椒粉都尝试过,,呵呵各有各自的味道,想吃的可自己试下,,注意配料最好单独放一种,味道才好。

高级实用:拿鸡蛋可以和炒米一起煎,味道很好。

土家红薯丸子第 4 节教学目标:学生了解土家红薯丸子的简单做法、品尝方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土家饮食文化之一----土家红薯丸子教学过程:红薯丸子又称地瓜丸子地瓜丸子的做法1.地瓜清洗干净去掉外皮,蒸熟后压成泥备用2.在地瓜泥中加打顺滑的奶油奶酪拌匀,然后再加200克糯米粉和适量白糖3.将地瓜泥与糯米粉白糖充分拌匀,用筷子这样挑起一小块入油锅油炸4.油温7成左右的时候放入地瓜丸子,炸成金黄色立刻捞出控油,即可使用。

土家甜酒第 5 节教学目标:学生了解土家甜酒简单做法、品尝土家甜酒。

教学重、难点:了解土家饮食文化之一----土家甜酒教学过程:1、营养价值酒酿有甜味,用熟的糯米饭加酒药发酵做出来的。

滤掉米粒并且经过一次蒸馏就是米酒--米酒有一定的后劲,酒酿不滤掉米粒,没有经过过滤和提纯,度数非常低,热一热加小糯米圆子当点心吃,有点酸有点甜还有酒的味道。

南方人用酒酿来调鸡蛋、牛奶吃,是产后补品,口感很好。

米酒泛指米类酿制的酒,稍好的米酒一般都是经过过滤提纯以及蒸馏提纯,甜味已经不重,酒味比较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