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分型面注射模的典型结构及工作原理

合集下载

注射模的工作原理与典型结构-4

注射模的工作原理与典型结构-4

(4 ) 按成型技术可分为:
低发泡注射模、精密注射模、气辅成型注射模、双色注射模、多色注射模
2.注射模具的结构 9 10 11 12 13 14 15
8 7
6 5 4
3
2
1
1-定位圈 2-定模座板 3-浇口套 4-定模板 5-动模板 6-支承板 7-推杆固定板 8-推板 9-支架 10-推杆 11-拉料杆 12-导柱 13-型芯 14-凹模 15-冷却水道
成可侧向移动的,否则塑件
无法脱模。 带动侧向成型零件进行侧 向移动的整个机构称为侧向 分型与抽芯机构。
3.侧向分型与抽芯注射模
1-定位圈 2-浇口套
3-锁紧块 4-斜导柱
5-滑块拉杆 6-螺母
7-推件板 8-推杆 9-推杆固定板 10-推板 11-支架 12-垫块 13-支撑板 14-动模板 15-型芯 16-侧型芯滑块 17-定模板
二、相关知识
(二)典型注射模具结构 2.双分型面注射模
二、相关知识
(二)典型注射模具结构 2.双分型面注射模
( l)浇口的形式 点浇口直径 0.5 ~1.5mm。 (2)导柱的设置 通常设置在动模一侧或凸模较高的一侧
二、相关知识
(二)典型注射模具结构 3.侧向分型与抽芯注射模 当塑件侧壁有孔、凹槽或 凸起时,其成型零件必须制
图7-10 热流道注射模 1—动模座板 2、13—垫块 3—推板 4—推杆固定板 5—推杆 6—支承板 7—导套8—动模板 9—凸模 10—导柱 11—定模板 12—凹模 14—喷嘴 15—热流道板 16—加热器孔道 17—定模座板 18—绝热层9—浇口套 20—定位圈 21—注射机喷嘴
项目5 注射模的工作原理与典型结构
二、相关知识

单元四 双分型面注射模结构

单元四   双分型面注射模结构

二、浇注系统的推出机构设计
1、单型腔点浇口浇注系统凝料的推出机构
(1)带有活动浇口套挡板推出机构
工作过程: 浇口套7以H8/f8的间隙配合安装在定模座板5中, 外侧有压缩弹簧6。当注射机喷嘴注射完毕离开浇口 套7后退一段距离时,压缩弹簧6的作用使浇口套与 主流道凝料分离(松动)。开模后,挡板3先与定模 座板5分型,主流道凝料从浇口套中脱出,当限位螺 钉4起限位作用时,此过程分型结束,而挡板3与定 模板1开始分型,直至限位螺钉2限位,这时,挡板3 将浇注系统凝料从定模板1中拉出并在自重作用下自 动脱落。接着动定模的主分型面开始分型。
双分型面注射模具使用的浇注系统为点浇口浇 注系统。点浇口称为针点浇口,是一种截面尺寸很 小的浇口。 1、点浇口的特点 优点:(1)有利于熔体充填型腔。 (2)便于控制浇口凝固时间,提高效率。 (3)便于实现塑件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4)塑件的外观质量好。 缺点:对注射压力要求高,模具结构复杂,不适合 高粘度、热敏性以及对剪切速率不敏感的塑料。
2、多型腔点浇口浇注系统凝料的推出机构
(1)利用挡板拉断点浇口凝料的自动推出机构
工作过程:开模时,挡板3与定模座板4首先分型,主流道凝料在定模板上反锥 度穴的作用下被拉出浇口套5,浇注系统凝料留于定模板2内。当定距拉杆1的中 间台阶面接触挡板3以后,定模板2与挡板3分型,挡板将点浇口凝料从定模板中 带出,随后浇注系统凝料靠自重自动落下。
带圆角的圆锥过 渡式的点浇口, 其结构为圆锥形 的小端带有圆角 的形式,因此小 端的截面积相应 增大,塑料冷却 减慢,有利于塑 料熔体经浇注系 统充满模腔。
圆锥过渡凸台式 的点浇口,其特 点是点浇口底部 增加了一个小凸 台,作用是保证 脱模时浇口断裂 在凸台小端处, 使塑件表面不受 损伤,但塑件表 面留有凸台,影 响表面质量

第14讲 双分型面注射模设计

第14讲 双分型面注射模设计

d=0.5~1.5㎜
最大不超过2㎜
L=0.5~2㎜ 常取1.0~1.5㎜ L0=0.5~1.5㎜ L1=1.0~2.5㎜
α =6°~ 35°
β= 60°~ 120°
2)经分流道的多点进料的点浇口
点浇口直径经验公式:
3.潜伏式浇口
浇口开在塑件侧面,开模时浇口自动切断。
采用潜伏浇口,可将 双分型面模具简化成 单分型面模具。
2、 双分型面注射模结构特点
双分型面注射模具有两个分型面, 如图所示。AA为第一分型面,分型 后塑件由此脱出;BB为第二分型面, 分型后浇注系统凝料由此脱出。 双分型面注射模在定模部分增加 了一块可以局部移动的中间板, 所以也叫三板式模具。 二次分型机构 拉板和限位销 拉杆和限位螺钉 推出装置 定模推出装置 动模推出装置 主导向装置 导向装置 定模导向装置 推板导向装置
第 14 讲
选择肥皂盒盖的浇注系统及模架类型
一模一腔 一模两腔
一、 双分型面注射模概述
由于采用点浇口,塑件和浇口凝料需分开取出的,因此需要有 两个分型面,分别用来取出塑件和凝料。
1、双分型面注射模工作过程
模具先后从A、B分型面开模以后,点浇口被拉断,塑件和 浇注系统凝料分开,分别从A、B两个分型面取出。模具被A、 B两个分型面分成定模、中间板和动模三部分。
潜伏浇口可开在动模上
开设在动模的潜伏浇口即可开在 塑件外侧,也可开在塑件内部的 型芯上或推杆上。
对较强韧的塑料不宜采用
• 外侧潜伏式浇口
开设在定模的潜伏浇口一般只能开设在塑件的外侧
• 内侧潜伏式浇口
开设在动模的潜伏浇口即可开在塑件外侧,也 可开塑件内部的型芯上或推杆上。
对较强韧的塑料不宜采用
3.双分型面注射模零件尺寸关系

塑料模具设计项目3双分型面注射模设计

塑料模具设计项目3双分型面注射模设计

架标准
3、注射模标准模架选用
3.2基本型中小型模架
解读
A1型
A2型
A3型
A4型
3、注射模标准模架选用
3.2派生型中小型模架
解读
3、注射模标准模架选用
3.3模架选择步骤
4)选取标准的型腔模板周界尺寸 5)确定模板厚度(附录J) 6)选定模架 7)检验模架与注射机的关系
3、注射模标准模架选用
3.4模架选用实例
1.1双分型注射模的结构特点
许多塑料制品要求外观平整、光滑,不允许有较大的浇口痕迹,因此采 用单分型面注射模中介绍的各种浇口形式不能满足制品的要求,这就需 要采用一种特殊的浇口——点浇口。
由于点浇口的进料平面不在分型面上,而且点浇口为一倒锥 形,所以模具必须专门设置一个分型面用以取出浇注系统凝 料,因此出现了双分型面注射模。
二次推出机构可分为单推板二次推出机构和双推板二 次推出机构。
4、注射模二次推出机构
4.1 单推板二次推出机构
单推板二次推出机构是指在推出机构中设置 了一组推板和推杆固定板,而另一次推出靠一些 特殊零件的运动来实现。常见的形式有:
1)弹簧式二次推出机构 2)摆块式二次推出机 3)斜楔滑块式二次推出机构 4)斜导柱滑块式二次推出机构 5)液(气)压缸二次推出机构
3.1注射模具标准简介
模具标准化:美国DME、德国HASCO、日本FUTABA世界三大 模具标准件企业。 中小型标准模架标记:A2-100160-03-Z GB/T12556.1-1990
四个基本型模架:A1、A2、A3、A4 九个派生模架:P1~P9 大型标准模架标记:A-80125-26 GB/T12555.1-1990
主要内容
1 双分型面注射模典型结构 2 双分型面模浇注系统设计 3 注射模标准模架选用 4 注射模二次推出机构

【最新精选】双分型面注射模中的几种定距分型机构设计简介

【最新精选】双分型面注射模中的几种定距分型机构设计简介

双分型面注射模中的几种定距分型机构设计简介作者: erss(站内联系TA)发布: 2006-10-15摘要:介招了双分型面注射模中的几种定距分型机构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1 引言在双分型面注射模中,需要通过一定的机构使模具开模时按一定的顺序和距离运动,从而完成分型动作,这类机构和:为定距分型机构。

定距分型机构可以设置在模具内.也可设置在模具外。

在相关的资料中主要介绍了弹簧螺钉式、导柱弹簧式、摆钩式、滑板式等形式的定距分刑机构。

现介绍几种在模具设计制造过程中经常采用的定距分型机构。

2 定距分型机构2.1 摩擦式定距分型机构如图1 所示,塑料棒3 固定在动模板2 上,闭模时挤入定模板4 中。

开模时,依靠塑料棒3 与定模板4 的摩擦力迫使定模板4 与动模 2 一起运动,A 分型面首先分型,在定距螺钉1 的作用下,A 分型面分型结束;在开模力的作用下,塑料棒3 强行从定模板4 上脱离而使B 分型面分型,完成开模动作。

2.2 锁扣式定距分型机构Ⅰ如图2 所示,开模时,圆柱销5 在弹簧8 的作用下压紧锁芯1 ,在锁扣座2 的作用下定模板6 和动模板7 一起运动,A 分型面首先分型,在定距螺钉的作用下A 分型面分型结束,最后在开模力的作用下,锁芯1 强行从锁扣座2 中脱出,B 分型面分型,完成开模动作。

2.3 锁扣式定距分型要Ⅱ如图3 所示,工作原理与图2 相似,不再赘述。

以上 3 种定距分型机构适用于抽芯力较小或A 分型面分型力较小的中小型模具。

2.4 摆钩式定距分型机构当抽芯力较大时可采用如图4 所示的模外装有摆钩的定距分型机构。

模外两侧装有由挡块 1 、拉杆( 定距螺钉)2 、摆钩 3 、转轴7 、扭簧8 等组成的定距分型机构,摆钩3 上装有扭簧8 并用转轴7 固定在摆钩座4 上.同时用定位销9 使摆钩定位。

开模时,摆钩3 在扭簧8 的作用下紧紧钩住动模板10 上的挡块 1 ,迫使 A 分型而首先分开,继续开模,在拉杆( 定距螺钉)2 的作用下,摆钩3 绕转轴7 旋转而脱离挡块1 ,此时 A 分型面分型结束,在开模力的作用B 分型面分型,完成开模动作。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结构单元四 双分型面注射模结构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结构单元四  双分型面注射模结构
弹簧式双分型面注射模是利用弹簧机构控制双分型面注射模分型 面的打开顺序。
第三节 双分型面注射模典型结构
弹簧-滚柱式定距分型机构
图4-11 弹簧-滚柱式定距分型机构(一) 1—支座 2—弹簧座 3—弹簧 4—滚柱 5—拉杆 6—定模座板 7—定模板 8—定距螺钉 9—动模板
第三节 双分型面注射模典型结构
弹簧-滚柱式定距分型机构
图4-12 弹簧-滚柱式定距分型机构(二) 1—拉杆 2—支座 3—拉杆固定座 4—定模座板 5—滚柱 6—定模板 7—动模板 8—弹
第一节 双分型面注射模概述
4)推出装置,包括推杆13、推杆固定板3、推板2和推件板6。 5)定距分型部分,包括定距拉杆7及其端部的螺母、弹簧8。 6)结构零部件,包括模脚1、支承板4、型芯固定板5、流道板9和定 模板10等。
第一节 双分型面注射模概述
图4-2 弹簧分型拉杆定距式双分型面注射模 1—模脚 2—推板 3—推杆固定板 4—支承板
第一节 双分型面注射模概述
动模继续后移,B—B分型面分型,塑件包紧在型芯11上留在动模一 侧,浇注系统凝料在浇口处自行拉断,然后在A—A分型面之间自行 脱落或人工取出。动模继续后移,当注射机的顶杆接触推板2时,推 出机构开始工作,在推杆13和推件板6的推动下将塑件从型芯11上推 出,在B—B分型面之间自行落下。
第一节 双分型面注射模概述
一、双分型面注射模结构特点 双分型面注射模泛指浇源自系统凝料和塑件由不同分型面取出的注
射模,也称为三板式注射模。 1.双分型面注射模的组成
如图4⁃2所示,双分型面注射模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成型零部件,包括型芯11、流道板9。 2)浇注系统,包括浇口套12、流道板9、定模板10。 3)导向部分,包括导柱14、定距拉杆7和流道板9上的导向孔。

§5.2 二、双分型面注射模

§5.2 二、双分型面注射模

——动模继续左移, B分型面分型。 浇注系统凝料在浇口 处拉断,在A分型面之间 自行脱落或由人工取出。
§5.2
推件:
注射模的典型结构
动模部分继续左移——
注射机的顶杆接触推板
16时,推出机构工作: 推件板4在推杆14的 推动下将塑件从型芯9 上推出,塑件在B分型面
自行落下。
§5.2
2.设计注意事项 (1)浇口的形式
§5.2
面分型。
注射模的典型结构
——接着,模具在B分型
定距导柱:
既是中间板的支承和导 向,又是动、定模的导向, 使模板面上的杆孔减少。 对模具分型面比较紧凑的
小型模具——是经济合理的。
§5.2
图5.5:
注射模的典型结构
摆钩分型螺钉定距双 分型面注射模。
两次分型的机构组成: 挡块1、摆钩2、压块4、 弹簧5和限位螺钉12。
双分型面注射模具,结 构较复杂。
§5.2
1.工作原理 开模时:
注射模的典型结构
动模部分向左移动,
弹簧7的作用——模具 首先在A分型面分型。 中间板(定模板)12随 动模一起后退,主流道 凝料从浇口套10中随之 拉出。
§5.2
注射模的典型结构
当动模部分移动一定 距离后——定模板12上 的限位销6与定距拉板8 左端接触,中间板停止 移动,A分型面分型结束。
注射模的典型结构
三板式点浇口注射模具
的点浇口截面积较小,直 径只有0.5—1.5 mm。 浇口截面积太小,熔体 流动阻力太大。
(2)导柱的设臵
三板式点浇口注射模具,
§5.2
注射模的典型结构
在定模一侧设臵导柱, 对中间板的导向和支承,
加长该导柱的长度,也

注射模具典型结构

注射模具典型结构

注射模具典型结构一单分型面注射模具单分型面注射模又称二板式注射模,它是注射模中最简单、最基本的一种结构形式,对成型塑件的适应性很强,因而应用十分广泛。

这种模具只有动、定模之间的一个分型面,其典型结构如图4-1所示。

根据具体塑件的实际要求,单分型面注射模既可以设计成单型腔注射模,也可以设计成多型腔注射模,也可增添其它的部件(如嵌件、螺纹型芯或活动型芯等)。

因此,在这种基本结构形式的基础上,可演变出其它各种复杂结构。

1. 工作原理合模时,在导柱8和导套9的导向定位下,动、定模闭合。

型腔由定模板2上的凹模与固定在动模板1上凸模组成,并由注射机合模系统提供的锁模力锁紧。

注射时,塑料熔体经定模上的浇注系统进入型腔,待熔料充满型腔并经过保压、补缩和冷却定型后开模。

开模时,注射机合模系统带动动模部分后退,模具从动、定模分型面处分开,塑件包在凸模7上随动模一起后退,同时,拉料杆15将浇注系统的主流道凝料从浇口套中拉出。

当动模移动一定距离后,注射机的顶杆21接触推板13,推出结构开始动作,推杆18和拉料杆15分别将塑件及浇注系统凝料从凸模7和冷料穴中推出,塑件与浇注系统凝料一起从模具中落下,完成一次注射过程。

合模时,推出机构靠复位杆复位并准备下一次注射。

2. 设计注意事项(1)分流道位置的选择分流道开设在分型面,既可单独开设在动模一侧或定模一侧,也可开设在动、定模分型面的两侧,应视塑件的具体形状而定。

(2)塑件的留模方式由于注射机的推出机构一般设置在动模一侧,所以应尽量使塑件在分型后留在动模一边,以便于推出。

因此,在设计时要考虑塑件对凸模或型芯的包紧力,一般将包紧力大的凸模或型芯设置在动模一侧,将包紧力小的凸模或型芯设置在定模一侧。

(3)拉料杆的设置为了将浇注系统主流道凝料在分型时从模具浇口套中拉出,避免下次成型时堵塞流道,动模一侧必须设有拉料杆。

(4)导柱的设置合模导柱既可设置在动模一侧,也可设置在定模一侧,要据模具结构的具体情况而定,通常是设置在型芯凸出分型面最长的那一侧,但标准模架的导柱一般都设置在动模一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塑料模具设计与实训任务书
编号:SY-2
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班级:模具(3)班学号:姓名:
名称:实验----塑料模理。
实验内容:拆开模具,仔细观察模具结构,分析其工作过程。
实验要求:(1)画出模具装配图,表明各零件的装配关系;将各零件编号并写出其规范名称。
(2)描述该双分型面模具工作时的动作过程。
指导教师:秦万忠日期:2012-11-5
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2)双分型面注射模具的工作过程
开模时,注射机开合模系统带动动模部分后移,由于弹簧的作用,模具首先在A-A分型面分型,中间板随动模一起后移,主浇道凝料随之拉出。当动模部分移动一定距离后,固定在中间板上的限位销与定距拉板左端接触,使中间板停止移动。动模继续后移,B-B分型面分型。因塑件包紧在型芯上,这时浇注系统凝料再在浇口处自行拉断,然后在A-A分型面之间自行脱落或人工取出。动模继续后移,当注射机的推杆接触推板时,推出机构开始工作,推件板在推杆的推动下将塑件从型芯上推出,塑件在B-B分型面之间自行落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