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桂生教授讲血液病:以白细胞增高为突出表现的淋巴瘤

合集下载

胡桂生教授讲血液病为什么说骨髓移植是白血病起死回生的新疗法

胡桂生教授讲血液病为什么说骨髓移植是白血病起死回生的新疗法

胡桂生教授讲血液病:为什么说骨髓移植是白血病起死回生的新
疗法?
人们或许多“白血病”这个名词不会感到陌生,且常把白血病称之为“血癌”。

这个被称为“不治之症”的病魔曾吞噬过无数宝贵的生命。

人们在痛苦、恐惧之余不禁要问,在当今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医学家们是否找到了战胜白血病的良策?回答是肯定的,方法就是骨髓移植——一项使白血病、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多种“不治之症”起死回生的新疗法。

美国著名学者托马斯于20世纪50年代即开始了异基因骨髓移植的研究,并于1990年以骨髓移植主要奠基人的身份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说明该项技术的优点已被世界所公认。

我国于1964年由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成功地进行了亚洲第一例双胞胎之间的骨髓移植,挽救了一名濒临死亡的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1981年又首次为一名身患急性白血病的患者成功地进行了异基因骨髓移植。

现在我国已完成骨髓移植百余例,其医疗技术水平与成功率均居世界先进水平。

所谓骨髓移植,是将组织配型相同的供者(为患者提供正常骨髓的人)的“骨髓血”输入经专门预处理的患者的静脉,这样供者的骨髓血细胞即能随血流自动到患者的骨髓腔中“安家落户”而增生繁殖,使患者重建正常的造血及免疫功能。

事实上,骨髓移植配合化疗能根治许多不治之症,除白血病、再障之外,还可治疗其他如重症地中海贫血、重症遗传性免疫缺陷病、
重症放射病、大理石骨病、黏多糖病等。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许多被现在称为“不治之症”的疾病在不久的将来药到病除会成为现实。

胡桂生教授讲血液病什么叫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常见的病因有哪些

胡桂生教授讲血液病什么叫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常见的病因有哪些

胡桂生教授讲血液病:什么叫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常见的病因有哪些?
由我国著名的血液病专家,北京华军中医院血液病专科首席专家胡桂生教授为大家讲讲: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在许多疾病基础上,凝血及纤溶系统被激活,导致全身微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引起全身出血及微循环衰竭的临床综合征。

常见的病因有:
(1)感染性疾病:占DIC发病数31%~43%。

①细菌感染:革兰阴性菌(如脑膜炎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等,革兰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等。

②病毒感染:流行性出血热、重症肝炎等。

③立克次体感染:斑疹伤寒等。

④其他感染:脑型疟疾、钩端螺旋体病、组织胞浆菌病等。

(2)恶性肿瘤:占DIC患者的24%~34%。

常见者如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淋巴瘤、前列腺癌、胰腺癌及其他实体瘤。

(3)病理产科:占DIC的4%~12%。

见于羊水栓塞、感染性流产、死胎滞留、重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子宫破裂、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等。

(4)手术及创伤:占DIC的1%~5%。

富含组织因子(TF)的器官(如脑、前列腺、胰腺、子宫及胎盘等),可因手术及创伤等释放组织因子,诱发DIC。

大面积烧伤、严重挤压伤、骨折及蛇咬伤也易致DIC。

(5)医源性疾病:占DIC的4%~8%,其发病率日趋增高。

主要与药物、手术、放疗及不正常的医疗操作有关。

(6)全身各系统疾病:恶性高血压、肺心病、巨大血管瘤、ARDS、急性胰腺炎、重症肝炎、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输血、急进型肾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暑、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等。

胡桂生教授说血液病

胡桂生教授说血液病

胡桂生教授说血液病:人体血液有哪些生理功能?
人体血液是由血细胞与血浆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合称全血。

而血浆基本上是晶体物质溶液加上血浆蛋白,故也可认为血液由血细胞、晶体物质与血浆蛋白三部分组成。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人体血液有什么功能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运输功能:由肺吸取的氧气,以及消化道吸收的营养物质(氨基酸、葡萄糖、脂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等),都需要通过血液才能运送到全身的器官和组织里去;而多器官组织代谢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肌酸、肌酐等),也需要通过血液转输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此外,进入人体的药物若发生作用,也需要通过血液运输才能实现。

(2)联系调节功能:机体能对外环境和体内任何变化都产生相当的效应,主要依赖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也要依赖体内各内分泌腺的作用。

而某些神经末梢所产生的物质和内分泌腺所生成的激素必须通过血液循环才能送到全身各部位去发挥其特定的作用。

(3)防御功能:机体具有防御或消除伤害性刺激的能力,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抵抗力。

例如,血液中的白细胞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以颗粒白细胞为主力军组成一支内在防御力量,它们能吞噬并分解外来的微生物和体内衰老、死亡的组织细胞,有的则为免疫细胞。

血浆中的抗体如抗毒素、溶菌素等均能防御或消灭侵入机体的细菌和毒素。

上述防御功能就是血液的免疫防御功能。

胡桂生教授讲血液病白血病病人应如何实施音乐疗法

胡桂生教授讲血液病白血病病人应如何实施音乐疗法

胡桂生教授讲血液病:白血病病人应如何实施音乐疗法?
对白血病的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可配合其他方法,音乐疗法就是其中之一。

音乐疗法虽然不同于音乐欣赏,但它是基于欣赏的。

试验证明,病人情绪变化的大小与其欣赏能力成正比,个性的内、外向特点与躯体反应没有关系,但对乐曲的评定略有正相关。

因此要提高病人的积极性和艺术修养,以利于整体地、持续地调整其心身。

音疗设备有音乐躺椅、音乐枕头等。

国内有用YZJ微机控制大型心理音乐机进行治疗,它集音乐感受、音色光、音乐气息、音乐电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可同时闭路传送4种高保真的立体音乐,自动控制调节治疗室的灯光色彩,能更适合于患者的心理要求。

乐曲的选择也有讲究,音乐虽然没有什么副作用,但为避免不良刺激,要根据患者的特点和治疗目的选择适当的乐章。

不同旋律的调式激起的情绪不同,如:
C调:纯洁、果敢、坚毅、虔诚。

Z调:热烈、激烈。

E调:安定。

F调:柔和、热情和悦、阴沉、悲哀。

G调:真情、平静、忧愁或喜悦。

A调:自信、希望、伤感、柔情。

B调:勇敢、豪爽、骄傲、悲哀、恬静。

胡桂生教授讲血液病白血病病人实行音乐疗法应如何选曲

胡桂生教授讲血液病白血病病人实行音乐疗法应如何选曲

胡桂生教授讲血液病:白血病病人实行音乐疗法应如何选曲?病人要进行音乐疗法,首先要布置音乐治疗室的环境。

要求治疗室环境要清静雅致,要避免外界噪音的干扰,治疗室最好建立在依山傍水、绿荫浓郁、空气新鲜的地方。

治疗室的陈设应典雅舒适,有纱窗、窗帘,灯光色彩要柔和,以悦目的中性或镇静色调为主色。

治疗坐椅要舒适轻便,室内温度保持在20℃~28℃为宜。

室内可悬挂字画、摆设盆景,使室内意境清新。

然后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曲处方:(1)消除或转化愤怒、乱意的情绪行为,可选勃拉姆斯的《摇篮曲》;德彪西的《月光曲》;奈文的《玫瑰花》;及中国乐曲如《江南好》《花蝶》《姑苏行》等。

(2)消除或转化忧郁情绪行为,可选贝多芬的《艾格豪特》;德彪西的《伊伯利亚》;海顿的《创世纪》及中国乐曲《喜洋洋》《春天来了》《心花怒放》。

(3)消除疲倦,可选用巴赫的《咖啡清唱剧》;布瑞顿的《彼德格兰》;德·法雅的《西班牙花园之夜》;亨德尔的《水下音乐》。

(4)消除嫉妒和猜疑情绪,可选巴赫的《轻唱剧第23号》;贝利尼的歌剧《诺玛》序曲;门德尔松的《华丽随想曲》。

(5)消除焦虑情绪,可选肖邦的《前进曲》;舒伯特歌剧中一些活泼快乐的篇章;威尔第歌剧中的抒情独唱曲。

(6)消除烦躁不安情绪行为,可选用巴赫的《G小调幻想曲》;斯特拉文斯基的舞剧《火鸟》第一乐章。

(7)消除急躁与渴望情绪行为,可选用重德尔的《焰火乐章》;鲍罗丁的《鞑鞮人的舞蹈》。

(8)希望畅快提神,可选用巴赫的《G大调勃兰登堡协助曲》第二首;门德尔松的《e小调第三苏格兰交响曲》;格里格的《彼尔·金特》组曲中的“潮”;及中国乐曲《步步高》《娱乐升平》《金水河》。

(9)希望明朗轻快,可选巴赫的《F大调意大利协奏曲》;施特劳斯的《蓝色的多瑙河》;比才的《卡门组曲》。

(10)想入睡催眠,可选用莫扎特的《摇篮曲》;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序曲》;德彪西的钢琴奏鸣曲《梦》。

(11)想提神赶走瞌睡,可选用贝多芬的《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第四章;拉威尔的《波菜罗》及中国乐曲《步步高》《娱乐》《金水河》。

胡桂生教授讲血液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些什么

胡桂生教授讲血液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些什么

胡桂生教授讲血液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些什么?北京中科血康血液病医学研究院血液病专家胡桂生教授认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由于体内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较正常人明显减少,且又长期接受化疗,加之精神与心理上的因素,可造成机体免疫功能低,可出现许多并发症。

因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预防某些并发症的出现。

(1)提高抵抗力: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平时应加强营养,饮食方面可多食些血肉有情之品。

所谓血肉有情之品主要是指动物类食品,以补精品。

制作主要以熬、炖为主。

中成药可选用参苓白术散补气、归脾丸益气养血、六味地黄丸等补肾。

可采取早服归脾丸,晚服六味地黄丸,寓朝补脾、晚补肾之意,以提高抵抗力。

(2)预防感染:前面已谈到,白血病病人由于抵抗力差,最易发生感染。

要预防感染发生,主要是注意个人卫生,平时室内宜清洁整齐,常通风换气。

个人卫生包括皮肤、口腔、肛门及会阴部等处的清洁。

要勤洗脸、擦身、换衣,勤剪指甲,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

每餐前洗手,餐后漱口。

便后要清洗肛门周围及会阴部,以防肛周和尿道感染。

一旦发生小感染应及时就诊,不要掉以轻心,延误治疗。

如皮肤起疹发痒,千万不可抓破,可用皮炎平这类药外擦。

如发生带状疱疹,局部可给予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软膏外涂,并及时用阿糖胞苷每日静脉推注,连续2~3天。

(3)预防出血:慢性白血病易发生鼻腔、牙龈出血,因此平常应注意保护口、鼻腔黏膜,不要用硬牙刷刷牙,最好是用棉球或海绵擦牙,且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伤黏膜而导致出血。

不要挖鼻、拔鼻毛,以防损伤鼻黏膜而致出血。

鼻痒时可用薄荷油轻涂。

进食时要避免过硬或带刺激性的食物,以免擦伤食管黏膜及牙龈。

病人出现皮肤有出血点,或小便色红,要及时报告医生进行治疗。

病人在服激素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胃,防止并发消化道溃疡和出血。

服激素病人多出现满月脸,如面色显紫暗时,应高度警惕上消化道大出血。

胡桂生教授讲血液病白血病病人化疗中出现恶心呕吐应如何护理

胡桂生教授讲血液病白血病病人化疗中出现恶心呕吐应如何护理

胡桂生教授讲血液病:白血病病人化疗中出现恶心呕吐应如何护理?北京中科血康血液病医学研究院胡桂生教授为大家讲讲白血病病人在化疗后的护理知识:有些病人在化疗药物应用过程中会出现比较剧烈的消化道反应,其中以恶心呕吐最为常见。

为什么化疗药会引起恶心呕吐呢?主要是化疗药物对病人精神和心理上的刺激和化疗药物刺激呕吐中枢的化学感受区引起恶心呕吐。

另外,化疗药物直接对消化道黏膜损伤,在局部刺激下引起恶心呕吐。

白血病病人化疗时出现恶心、呕吐应如何调护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消除精神紧张心理。

有的病人看到别的病人应用化疗药物时出现剧烈反应或自己以往的经历,常常对化疗药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在还没有使用化疗药物时或刚刚开始使用时就产生恶心和胃部不适感。

因此,在化疗前医护人员和家属一定要安慰病人,使病人解除恐惧心理,轻松接受治疗。

(2)指导病人少食多餐,细嚼慢咽,避免过甜过腻的食物,进食后采取坐位或半坐位,为减轻恶心、呕吐,可指导病人做深呼吸及吞咽动作。

(3)适当使用镇静药物。

对化疗药物能刺激呕吐中枢化学感受区引起呕吐或剧烈呕吐的病人,可适当使用奋乃静、安定等镇静剂以减轻呕吐反应。

(4)加强对消化道黏膜的保护。

有些化疗药物能直接损伤胃黏膜引起恶心呕吐,口服化疗药应选择在饭后,以减轻局部的刺激作用。

亦可配合服用保护胃黏膜药或止哎药,以减轻呕吐症状。

(5)对因呕吐剧烈造成大量水分、电解质丢失者,可加强静脉补液。

(6)单方验方应用。

①生姜汁3~5滴滴舌下,或用鲜生姜片咀嚼,姜汁咽下,姜渣含在口中;②灶心土60克,加水250毫升,煎15分钟,取上清液,加入生姜汁1毫升,一次服完。

适用于脾胃虚寒型的呕吐。

胡桂生教授讲血液病腹型恶性淋巴瘤

胡桂生教授讲血液病腹型恶性淋巴瘤

胡桂生教授讲血液病:腹型恶性淋巴瘤病例一淋巴瘤误诊为胃癌患者女性,40岁,一年半来上腹部不规则的疼痛,饭后明显,半年来加重,伴有反酸、腹部烧灼感、呃逆,食欲减退,时有恶心、偶有呕吐,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咖啡样物,大便一天一次,成形,无黑便,在门诊做胃镜检查诊为浅表性胃炎,按一般胃炎治疗效果不好而收入院诊治。

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好,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均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巩膜不黄,心率80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杂音,两肺正常,腹平软,剑下有轻度压痛,无反跳痛,肝脾不大,无腹水征。

辅助检查Hb 120g/L,WBC 6.2×109/L,血小板120×109/L,大便潜血+ +。

尿常规正常,肝肾功能正常,胃镜检查:胃窦区远端可见大片糜烂,取活检诊为胃溃疡。

胃低张双对比造影,见胃窦部近角切迹处有一不规则小龛影约0.3cm×0.6cm,周围黏膜纹理扭曲状集拢于龛影边缘形如蜘蛛状,当时诊断胃窦后壁溃疡,恶性变不除外。

腹部B超:肝、胆、胰、脾、肾未见异常,未见腹水。

入院经过按溃疡病治疗,症状不见好转,一个半月后复查胃镜,后壁小龛影消失,该区呈一范围较大之片状不规则隆起,呈结节状,局部黏膜紊乱,胃壁僵硬,诊断胃癌。

而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恶性淋巴瘤,伴有溃疡形成。

病倒二淋巴瘤误诊为结肠癌患者男性,47岁,农民,半年来不规则便血,每隔2~3周便血一次,量少,约5~10ml,无腹痛、无腹泻、食欲好,体重变化不大,自认为是痔疮引起,未给予重视,入院前2天突然又便血一次,量约50~60ml,立即去当地医院急诊。

查大便常规呈血样,红细胞满视野。

既往体健,无慢性胃病史。

急诊医生立即做了结肠镜检查,发现有占位性病变,而收住院准备手术治疗。

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好,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均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巩膜不黄,心率80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杂音,两肺正常,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不大,未触及包块,无腹水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桂生教授讲血液病:以白细胞增高为突出表现的淋巴瘤
张X X,男19岁,两个月来无明显原因发现颈部淋巴结逐渐肿大,不痛,不发热,无出血倾向,无胸闷气短,仅觉疲乏无力,无骨关节疼痛。

既往无结核病史。

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体温36.5℃,脉搏80次/分,血压110/80mmgHg皮肤未见皮疹、出血点和瘀斑,颈部两侧可触及4~5个大小不等的淋巴结,最大的有4cm×3cm,最小的如蚕豆大小,中等硬度,部分粘连成块,无压痛,其他部位浅表淋巴结均未触及。

心肺正常,腹平软,无压痛,肝脾不大,无腹水征。

辅助检查 Hb 123g/L,WBC 70.7×109/L,淋巴细胞占70%,其中原淋细胞+幼淋细胞占60%,血小板74×109/L。

骨髓涂片显示增生明显活跃,原始淋巴细胞+幼稚淋巴细胞占68%,胸片未两肺正常,未见纵隔增宽,肝肾功能正常,腹部B超:肝、胆、胰、脾、肾未见异常,无腹水。

诊治经过入院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给予COAP(长春新碱、环磷酰胺、阿糖胞苷、泼尼松)方案治疗,2个疗程后病人达到完会缓解(淋巴结明显缩小,精神好,血象正常,幼稚淋巴细胞在5%以下)停止化疗后一周,淋巴结又开始肿大,而白细胞并无明显上升,继续化疗淋巴结又缩小,停止化疗又增大,反复多次,而病人始终不出现贫血,也无出血倾向,这些均不符合急性白血病复发的临床过程,后做了淋巴结活检,证实为恶性淋巴瘤,不是白血病,而纠正了诊断。

分析与讨论
淋巴瘤和白血病一般均认为是两个独立的疾病,但关系非常密切,而且错综复杂,在NHL晚期的病例除侵犯其他系统外相当数量的肿瘤细胞也可能侵犯骨髓或同时侵犯骨髓和外周血液,前者可称为骨髓侵犯,后者为合并白血病,此时淋巴瘤与急淋鉴别比较困难,以下
几点可供鉴别参考。

1.淋巴瘤患者主诉多为浅表淋巴结肿大,且肿大的淋巴结多在3cm,特别是在5cm以上者更支持淋巴瘤,而急淋则以贫血、出血、发热为首发症状。

2.淋巴瘤前驱期较长,一般在3个月左右才出现临床症状,而急淋多在一个月内出现明显症状。

3.淋巴瘤出血倾向不明显,而急淋常常显著。

4.血象检查淋巴瘤血红蛋白下降和血小板下降均不明显,而急淋明显。

5.骨髓特点淋巴瘤巨核细胞易见或多见,减少或不见者极少,血小板易见或多见,而急淋相反,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均少见。

另外淋巴瘤瘤细胞比例多在50%以下,即或超过50%,其细胞成分的多样性也与急淋细胞的单一性有明显不同。

6.淋巴瘤患者纵隔增宽者多见。

7.免疫分型淋巴瘤B型T型占多数,而急淋非T非B型占多数。

8.病理方面淋巴瘤细胞生长由淋巴结向外扩展,其生长具有破坏性,而急淋的白血病细胞在脏器间浸润,一般呈弥漫性,在淋巴结包膜,小梁上浸润,使包膜增厚,小梁变宽。

淋巴瘤除肿瘤细胞外,常伴有血管的增生,淋巴瘤细胞成分复杂。

而急淋细胞成分单一,白血病细胞一般在血管内游走,淋巴瘤细胞一般不进入血管。

该病人入院时淋巴结肿大很明显,白细胞很高,且幼稚细胞比例明显升高而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入院时病人一般情况好,无贫血和出血表现,同时病程较长,这些不符合急性白血病表现,应该全面分析做出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