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顶之下》读后感
公益作品《穹顶之下》观后感(精选21篇)

公益作品《穹顶之下》观后感公益作品《穹顶之下》观后感(精选21篇)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
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公益作品《穹顶之下》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公益作品《穹顶之下》观后感篇1柴静关于空气污染的演讲《穹顶之下》这几天爆红网络,引来了大量的观看和评论—一个现实的调查引发这样的广泛关注,也算得上是新闻传播界的一件大事。
看了演讲和一些相关评论,有一些表达和传播方面的感想。
故事和讲故事的人并没有太多疑问的是,柴静讲的故事很精彩—很少有人质疑这一点。
相对讨论多的,并不是关于空气污染的事实本身,而在作为主讲人的柴静的动机和私德方面。
这就引发一个有趣的问题,即,一个故事的可信度和讲故事的人本身的品质有关吗?按照理想主义的想法,故事就是故事,故事讲出来后,所有故事的内容是客观独立于讲故事的人而存在的,因此故事的可信度可以也应该仅由故事的本身来确定,与谁讲这个故事并无关系。
然而,我们绝不缺乏这样的经验,专家和门外汉说了同样的话,毫无疑问的我们会认为专家的可信度要高一些。
也就是说,在现实生活中,一个故事由谁讲是显而易见的影响故事的可信程度的。
不过,是否在所有类型的故事中都存在这种“讲故事的人”的效应的呢?我以为并不尽然。
比如说,也许我们会因为牛顿任职皇家铸币厂厂长的经历而看低他的私德,但并不会因此而认为牛顿三定律有什么问题;也许有人会因为图灵的同性恋而觉得跟他不够志同道合,但这并不应该影响对图灵机和图灵测试等科学成果的评判。
推而广之,大约可以认为,一个故事可以严格而明确地客观评价的程度越高,它的可信性就跟讲述这个故事的人的个人品性越不相关。
相反的,一个故事带有的感性主观的成分越多或因太复杂而不能简单的客观评价的程度越高,它的可信性就越为讲故事的人的本身品性所影响。
雾霾的存在是客观事实,但对雾霾背后的社会和经济因素的认识远非客观。
从而,柴静所演讲的并非是严格纯粹的客观事实,比如对雾霾的体制性归因和诉诸宣传呼吁的若干解决方案,不同观念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
观《穹顶之下》有感5篇

观《穹顶之下》有感5篇《穹顶之下》告诉我:环境胜过利益。
同时也改变了我的想法,使我走上了爱护环境这条正道,令我受益匪浅。
所以我想让更多的人和我一样踏上对抗雾霾的阵营来!下面是店铺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观《穹顶之下》有感记得2013年的一天我在医院产检,看到一个年轻的女孩看上去像是怀孕五六个月的样子,拿着羊水穿刺报告,在角落痛哭,哭得是那么伤心,同是孕妇的我没有忍不住好奇心上前询问,事情是这样的。
这个女孩23岁丈夫25岁,她自己和父母丈夫都没有吸烟喝酒的坏习惯,而且生活健康规律,在他们满心欢喜的想要迎接新生命的时候,医生告诉她孩子有95%的可能存在严重的肾功能不全,理智告诉她应该放弃这个孩子,但是作为母亲又怎么能够忍心杀死自己的孩子呢!当她再三追问医生原因的时候,医生只是说原因有很多,具体原因也没法说清楚,只能说是运气不好,碰到了小概率事件吧,医生又说现在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这样的事件也越来越多了。
后来我还说了一些安慰她的话,但是这又有什么用呢?这是我第一次觉得雾霾原来离我们那么近,而且就在不断上海着我自己和身边的每一个人,然而庆幸的是我的女儿是健康的,但是她现在侥幸逃过雾霾的伤害,不代表以后一直能够逃过,我是她的母亲,我有责任保护她。
直到昨天我的朋友圈被“柴静”这个名字占满,先看到朋友圈和微博有不少人转发《柴静抽着烟开着4.0排量的车说自己生在美国的女儿是中国雾霾害的》一文,带着先入为主的观念,我带着有色眼镜认为柴静女士是自私的,但是当我花了整整2小时看完整个纪录片时,我认为柴静女士是花了很多心血很客观的在分析中国空气污染的现状,无论她动机如何至少内容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2013年是全国雾霾最严重的一年,上海还算好但是也逃不过严重污染爆表的情况,我当时也是一个孕妇,我能够深刻体会到一个母亲和雾霾的私人恩怨是那么强烈,而且这场战争将会持续很久。
《穹顶之下》观后感(集锦15篇)

《穹顶之下》观后感(集锦15篇)《穹顶之下》观后感1从人人做起,爱护我们所依靠的环境,让天空变蓝,让星星布满夜空。
人生只有一次,我们不能预报将来,不能穿越古代来和自己的行为做对比来辨别是对是错,我们盼望将来自己的孩子看的到星星看得见蓝天、我们也盼望将来自己的孩子可以过的好,没有麻烦。
我觉得它来也匆忙,去也匆忙,没想到它这么强大,它抢走属于我的颜色。
被抢走的不只是天空的颜色,也将生活变得单调,无趣甚至低闷。
我本是挺厌烦风这种东西,但是,如今我多么渴望来一阵风吹走它,吹走我心里的“霾”。
在告知进展的时代里,我们始终把目光凝视在GDP,城市化进程,国内生产总值上,凝视在高速进展的繁华上,凝视在灯红酒绿的城市中《穹顶之下》观后感500字(3)篇。
我们的双眼被繁华的光辉所吸引,我们的思想沉醉在纸醉金迷的喧嚣中。
我们的身体还享受着喜悦的美酒,眼前的繁华像巨大的光幕,覆盖在天空上,只有少数人才能看到光幕后的黑暗,才能感到喧嚣后的安静,才能尝到美酒中的苦涩。
很有幸,今日我能观看这部让人震憾的影片,让我们引发思索,这触动了我们心灵的风暴。
《穹顶之下》观后感2刚刚看完柴静关于雾霾调查的纪录片,触目惊心四个大字在脑海里不停环绕,这是我第一次看完一个片子之后这么急迫的想说一些话,由于这与我们的生活真是亲密相关,就像柴静说的:同呼吸,共命运。
雾霾是这几年才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并且几乎成为了生活常态,可是这个生活常态正常吗?不正常,由于这是以我们的生命健康为代价的。
我家住在武汉三环的位置,在十几年前刚刚搬来的时候我记得晚上还可以观察星星,那真的是满天的繁星,当时的我没想到的是这竟然在如今看来是多么的浪费。
武汉在十几年的时间进展的很快,但是进展得代价是我们的环境。
我们如今走在武汉的街头,处处都在拆房子,建房子,挖道路,建道路。
处处都是暴露的泥土和飞扬的尘沙,我们走在路上必需得捂住口鼻,不敢呼吸。
但就算这样我们仍旧会呼入大量的灰尘,而这些都是能够诱发肺癌的因素,环境的污染程度和肺癌的发病率是成正比的,而大部分的受害者使我们的孩子和父母。
柴静穹顶之下的观后感(精选7篇)

柴静穹顶之下的观后感〔精选7篇〕《穹顶之下》观后感篇一看完《穹顶之下》,评论是众说纷纭,但是我要强调的是我不是来刷屏的,因为当我看到所有人转发评论的时候,其实我是拒绝的,可是我内心中还是想知道一个部门都解决不了的事情为什么一个人可以把它摊在桌面上说。
观后感是很震撼,她没有说教,而是身临其境,然后让你跟着她身临其境,环保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是从我做起。
它只是引导我们认识问题,引导我们思考,而解决问题绝不是像说起来那么简单的,看完之后发现太多的东西牵扯在环境问题里,你能怨某个部门或某个产业吗,能怨政府不给力吗,因为转型看似可以解决问题,实际牵扯太多,要考虑的因素太多。
换句话来说人花自个儿的钱费自己的神却操大家的心,道义上是没错的。
先别说人的私生活你是不是真的清楚和了解,就算有一二的不是,那也不关咱们的事,唯一和我们有关的就是,我们都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
柴静此举,我们不该感恩吗?《穹顶之下》观后感篇二收到很多艾特……报告大家,柴静的《穹顶之下》我已经认真看完了,汇报下感想:首先,说说我赞同和支持的局部:1在大气科学方面〔比方雾霾的时空分布、来源、成分、二次反响过程等〕,至少在我的认知领域内,没有错误。
对于一些曾经引发争议的热点话题,没有一味迎合民粹化的观点,而采用了符合科学事实的陈述。
比方:〔1〕不少人认为PM2.5完全是工业时代的特有产物;而片中提到了自然界本来也有PM2.5。
〔2〕不少人认为机动车排放对于雾霾而言并不重要,关键因素应该是工业生产排放;而片中提到机动车是北京本地PM2.5的最大来源。
〔3〕不少人指责政府隐藏和瞒报空气质量检测数据;而片中提到,我国政府已经建立了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在线空气监测系统,而且获取这些数据并不困难,任何人都可以在手机APP上查询并举报超标单位。
——至于其它涉及医学知识、煤品油品等内容的,我不懂,请其它专业人士把握吧。
2、态度严肃、积极。
之前微博上的雾霾话题,有两个倾向:第一是过分娱乐化,把雾霾的严重性稀释在众多段子和哈哈哈哈哈中无迹可寻,老百姓这么着勉强算是苦中作乐也就罢了,很多主流媒体官V也乐衷于此,久而久之显得雾霾问题很轻佻、似乎不那么重要了。
穹顶之下观后感

穹顶之下观后感穹顶之下观后感14篇穹顶之下观后感篇1柴静是一名调查记者,从山西刚刚学习回来的她意外发现自己怀孕了,但不幸的是这个孩子一生下来迎来的不是母亲的怀抱,而是一台肿瘤手术。
柴静为了回答女儿以后问的一个问题,展开了这次环境调查。
雾霾是什么?这是柴静作的一个调查。
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高密度人口的经济与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Rm2。
5的细颗粒物,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Rm2。
5浓度将持续积聚。
四次雾霾过程笼罩三十个省、区、市,北京仅有五天没有雾霾现象,每一天的雾霾中苯并比都超标19倍。
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与标准,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
空气污染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燃煤、燃油占空气污染的百分之六十。
我国燃煤量是欧洲的3-4倍。
至20xx年我国燃煤量高达36亿吨。
1860年的英国为保持伦敦五分之一的电力,大量燃煤。
此时的伦敦空气中到处弥漫着二氧化硫,比达标城市高出了19倍。
正处于伦敦这场环境污染的市民们,只要一走出家门眼前就会是白茫茫一片。
伦敦市民要戴着口罩上班,带着口罩购物——人们生活在一个恶劣的环境中。
河北是我国的一个重点燃煤区。
每三十公里一个电厂、大型钢铁厂、大锅炉——全部聚集在河北。
中国36亿吨煤,3亿烧在北京、天津、河北。
北京外来污染河北占其中的十五分之一,北京要想不受河北污染,只能靠西北风。
中国冬天空气中的Rm2。
5比夏天高25倍。
我国煤炭消耗大、劣质、缺少清洁、排放缺乏控制,导致Rm2。
5与煤成正比。
在我国只有八个达标城市。
油怎么了?油也是污染空气的罪魁祸首。
油大多数用在汽车上。
北京20xx年增加80万机动车,十年增加一个亿。
所以车辆导致的空气污染机动车占百分之四十,大型车辆占百分之六十。
汽车对环境的污染加油时也会出现。
一升油会散发出1。
5克的二氧化硫。
燃油除了用在汽车上,还用在轮船、飞机——人们都说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跟我们谈环保太奢侈。
精选关于《穹顶之下》观后感感悟5篇

精选关于《穹顶之下》观后感感悟5篇《穹顶之下》观后感1雾霾可以倒逼政府调整发展思路,也可以倒逼每个公民反思自己的行为,而种种诉求最终都会归结到改革这一层面。
昨天上午,沉寂一年的央视前主持人柴静又回到了公众视野,推出公益作品《穹顶之下》,多个污染现场寻找雾霾根源,多国实地拍摄治污经验。
这部时长103分钟的雾霾纪录片,成为当天社交媒体热议话题。
与其他雾霾报道相比,《穹顶之下》延续了柴静作品一以贯之的审视、追问和投入: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我们该怎么办?而在冰冷、赤裸的事实之外,不再有无谓的指责与旁逸斜出的缠绕,令人印象深刻。
比如在“源解析”的问题上,纪录片以翔实的数据与权威的演示,不回避,不演绎,直指问题的症结所在,即我国空气污染60%以上来自煤和油的燃烧,雾霾问题很大程度上是能源问题。
而能源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一个选择什么样的发展路径的问题。
这不仅关乎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关乎国家的治理体系、能源战略及产业结构。
从历史、他国的治理经验来看,英美等国“在治污前20年污染物下降了80%”的现实,不仅带给人们希望的曙色,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治理雾霾的紧迫性。
不能再等、再拖、再吵了,特别是面对管理与执法的困境,应该有所突破。
蔚蓝的天空不能只是在语文课本中,生命的意义正在于一代代的血脉关联。
治理雾霾不仅是科技问题,也不仅是政府行为,还应该成为这个社会波澜壮阔而又委婉细致的公民行动。
每一个人、每一个机构、每一个组织,都有责任将紧迫感化为切实的行动力。
走过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几十年,中国社会尽管目前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的利益诉求,但在穹顶之下,每一个人、每一个地方都无可逃避。
因此,雾霾最严重的时期,固然意见有分化、表达亦多元,但恰恰也是最容易达成共识的时期。
雾霾可以倒逼政府调整发展思路,也可以倒逼每个公民反思自己的行为,而种种诉求最终都会归结到改革这一层面。
公众是空气污染治理的核心力量,以公民的名义行动起来。
从完善立法到调整公共政策再到调适公民个人作为,充分发挥每一个人、每一个机构、每一个组织“心底有爱惜”的力量,改变我们的大气环境,进而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
柴静穹顶之下心得体会范文(精选6篇)

柴静穹顶之下心得体会范文(精选6篇)柴静穹顶之下范文篇1在拿起笔写这篇文章之前,我犹豫有没有必要这么做呢?我写了发出去会有多少人看呢?他们会认同我,还是会说我故作姿态呢?但是我被柴静自费百万调查中国环境问题根源的故事所打动,也为中国发展现状惊讶和悲愤,更为我是一名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将来何去何从所忧虑。
柴静如果有我这样消极的心态不挺身而出,展现一个媒体人从业良心和社会责任感的话,今天我就不会、还有很多人也不会了解到中国环境这方面的现实,让我们认识到环境发展接下来的进程和方向是什么和意识到自己对改变身边环境的主观能动性。
再一想人家付出了这么多拍出这么贴合我们自身生活的纪录片,我们就不能花2个小时认认真真的看一下吗?非但要看还要写,要认认真真的写,一是加强认识,二是引起共鸣!首先柴静是一名受害者,和中国无数受污染侵害的同胞们一样无奈和悲叹。
然而柴静又是一名调查媒体人,她有权力和资源用行动揭示出中国正面临的可怕危机。
她在社会舞台上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扮演了一个唤醒社会共识的先驱角色。
柴静原本是央视《看见》栏目主持人,调查过中国各类社会问题,一度成为新闻热点。
十年前柴静就调查过一个环保专题,然而当时环境问题似乎离我们很远,并没有在社会的水潭里泛起大的浪花。
十年后怀着孩子一出生就患有肿瘤的悲痛,她毅然决然的又一次挺身而出,向社会“宣战”,向自己也向社会寻求一个公道和交待。
演讲以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我们怎么办?为中心逐渐展开。
雾霾是什么?在这里做一下区分——即什么是雾?什么是霾? 雾是大气中水汽凝结而成,通常出现在夜间至清晨,能见度小于一批从,具有很大湿度和明显边界的天气现象。
霾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大量有机燃料燃烧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有毒气体,悬浮颗粒物到大气中,它们可以在大气中凝结反应和扩散,致使能见度降低,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天气现象。
我们这里所说的雾霾即是第二种。
雾霾像突然刮来的一股西北风,让整个中国都得了个重感冒。
穹顶之下心得体会6篇

穹顶之下心得体会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调研报告、总结报告、述职报告、心得体会、自我鉴定、条据文书、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research reports, summary reports, job reports, reflections, self-evaluation, normativ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穹顶之下心得体会6篇我们写心得体会的目的是为了记录自己当下的收获,通过总结心得,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穹顶之下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穹顶之下》读后感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我从表叔那得知了《穹顶之下》这部纪录片,然后在班上就把这部纪录片给看完了,这部纪录片给我了极大的感受。
柴静是以她女儿的故事做开头:“听到她的心跳的那一瞬间,我觉得对她没有任何期望,健康就好。
但是,她被诊断为良性肿瘤,在出生之后就要接受手术。
”我被惊住了,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小婴儿就要接受大手术,雾霾让柴静的女儿出生前就患上了病,所以柴静以一个母亲的身份与雾霾开始了斗争,正如她所说,这是一场一个母亲和雾霾之间的私人恩怨。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柴静正在采访一个六岁的小女孩:那个小女孩没有见过星星,没有见过白云,连蓝天也只见过蓝一点点的。
现在,孩子们想看见星星是一种奢望,成人们想看见曾经的天空是一种奢望,白云也是曾经的回忆罢了。
这,是因为什么?是因为我们自己罢了。
雾霾是什么?雾霾从哪来?我们怎么办?这是柴静提出的三个问题。
雾霾是什么?柴静说:它们是一些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
5微米的颗粒,我们看不见它,因为肉眼能看到的颗粒物,最小的也是它的20倍,这是一个看不见敌人的战争。
一个看不见敌人的战争,是危险的,是可怕的。
而且这些敌人在我们呼吸的时候,它们都在。
雾霾从哪来?来自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国的PM2。
5,百分之六十来自于燃煤和燃油,也就是化石能源的燃烧。
还有一部分是来自于汽车尾气、加油站废气泄漏……我们的煤怎么了?现在中国烧的煤比其他所有国家加在一起烧得都要多,而且我们烧的是劣质煤、褐煤、没有清洗过的煤!我们的油又怎么了?我
们的油大部分烧在车上,我们的车在十年之间增加了将近一个亿,光北京2020年一年我们增加的车是多少呢?八十万,排成一条能从北京排到深圳,再从深圳排回来。
我们怎么办?我们该拿雾霾怎么办?让我们的曾经湛蓝的天空回来很简单,就要看我们有不有这个决心。
有个APP软件可以随时查看你周围的重污染工厂,你可以举报;你看到周围的餐厅有污染情况,可以拨打12369举报。
但如果我们不说,12369永远只是一串数字,但如果我们说,那么12369就有可能是让天空变回湛蓝的原因之一。
我们该拿雾霾怎么办?很简单,从你做起,从大家做起,从有关部门做起,一起保护家园,让雾霾从此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