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井井筒施工新工艺
井巷工程:立井施工工艺

至吊盘上方,然后经三通、高压软管、分风(水)器和胶 皮软管将风、水引入各风动机具。井内压风管和供水管可 采用钢丝绳双绳悬吊,地面设置凿井绞车悬挂,随着井筒 的下掘不断下放;也可直接固定在井壁上,随着井筒的下 掘而不断向下延伸。工作面的软管与分风(水)器均采用 钢丝绳悬吊在吊盘上,放炮时提至安全高度。
第十四章 立井施工
(五)通风与排水 通风: 井筒施工过程中,必须向工作面输送新鲜空气,排
除有毒有害气体,保证工作人员的健康。 机械排水:
吊桶排水:<5m3/h时,风动潜水泵 吊泵排水:<40m3/h时,风动潜水泵——水箱——吊泵
第十四章 立井施工
(六)其他辅助工序 1. 压风和供水工作
立井井筒施工中,工作面打眼、装岩和喷射混凝土作业 所需要的压风和供水等,是通过吊挂在井筒内的压风管(
第十四章 立井施工
2.照明与信号 在井口和井内,凡是有人操作的工作面和各盘台,均 应设置足够的防爆、防水灯具。在装药联线时,必须 切断井下一切电源,使用矿灯照明。 在井下掘进工作面、吊盘、泵房与井口信号房之间, 建立各自独立的信号联系。同时,井口信号房又可向 卸矸台、提升机房及凿井绞车房发送信号。
第十四章 立井施工
第十四章 立井施工
第十四章 立井施工
㈡ 爆破工作
1.爆破器材 抗水炸药:水胶炸药或抗水岩石硝铵
炸药 雷管:8号秒延期 放炮电源:380v或220v交流电源 2.爆破参数
辅助眼间距:0.8~1.2m 周遍眼:W=0.5~0.6,E=0.4~0.6m 圈距:0.7~1.0m 直眼掏槽圈径:1.2~2.2m 装药方式和爆破网路:柱状连续装药
第十四章 立井施工
(三)装岩与提升 在立井施工中,装岩与提升是最繁重最费时的工序,
井筒施工工艺和方法

井筒施工工艺和方法1.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井筒施工的工艺和方法。
井筒是一种用于地下工程中的人工开凿的竖井或立井结构。
井筒施工的目的是为了建造各种类型的井筒以满足地下工程的需求。
本文档将阐述井筒施工的一般步骤和常用方法。
2.井筒施工的一般步骤井筒施工的一般步骤如下:1.确定施工井点:根据需要确定井筒的具体位置,在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施工。
2.地面工程准备:对施工井点进行地面工程准备,包括清理废土和平整地表等。
3.钻孔井筒:通过使用钻孔设备进行井筒的钻孔,形成井筒的孔道。
4.井筒加固:对钻孔形成的井筒进行加固处理,以保证井筒的结构安全性。
5.井筒衬砌:在加固井筒的基础上进行井筒的衬砌工作,以进一步巩固井筒结构。
6.井筒设备安装:根据井筒的具体用途和需求,安装相关的井筒设备,如井口设备和井底设备等。
3.常用的井筒施工方法常用的井筒施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钻孔法:通过使用钻孔设备进行井筒钻孔,是一种常用的井筒施工方法。
这种方法施工速度较快,适用于较深的井筒。
2.掘进法:通过挖掘土壤进行井筒的掘进,是一种传统的井筒施工方法。
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浅井筒和小直径井筒。
3.爆破法:通过使用爆破药物进行井筒的开凿,是一种高效的井筒施工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硬质土壤和岩石等的井筒施工。
4.钻杆推进法:通过使用钻杆进行井筒的推进,是一种逐段推进的井筒施工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长的井筒和特殊地质条件下的井筒施工。
4.结论井筒施工是地下工程中重要的环节,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方法可以保证井筒的质量和安全性。
本文档介绍了井筒施工的一般步骤和常用方法,有助于施工人员了解和掌握井筒施工的要点和技术。
希望本文档对井筒施工工程有所帮助。
以上所述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施工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法规进行决策。
*。
立井井筒施工

冻结过程
(1)制冷过程 整个制冷过程包括三个循环系统,即氨循 系统、盐水循环系统和冷却水循环系统,如图12-21所示。 -25~-35
16~20
80~120
(2)冻结方案 冻结方案有一次冻全深、局部冻结、差异冻结和分期冻结等几种。 一次冻全深方案的适应性强,应用广泛;
局部冻结就是只在局部涌水部位进行冻结;
二 立井井筒特点
井筒深度大,井径大
1、50年代平均井深为200~300m,井径为4.0m左右。
2、70年代平均井深为400m左右,井径为6.0m左右。 3、90年代平均井深为500m以上,井径为6.0~8.0m。 4、新世纪以来,井筒深度越来越大,井径也不断增大。 千米立井越来越多,如济宁唐口煤矿、孙村矿风井等。
2. 施工复杂
立井井筒一般要穿过表土与基岩两个部分,其施工技术由于围岩条件不同 各有特点。表土施工方案选择主要考虑工程的安全,而基岩施工主要考虑施 工速度。 由于表土松软,稳定性较差,经常含水,并直接承受井口结构物的荷载。 所以,表土施工比较复杂,往往成为立井施工的关键工程。正确的选择表土 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避开雨季施工,预先考虑片帮等突发事故的防范措施, 确保立井井筒安全快速地通过表土层,并顺利转入基岩施工具有重要的意义。
冻结原理
井筒周围的冻结圈,是由冷冻站制出的低温盐水在沿冻结管流动过 程中,不断吸收孔壁周围岩土层的热量,使岩土逐渐冷却冻结而成。盐 水起传递冷量的作用,称为冷媒剂。盐水的冷量是利用液态氨气化时吸 收盐水的热量而制取的,所以氨叫做制冷剂。被压缩的氨由过热蒸气状 态变成液态过程中,其热量又被冷却水带走。可见,整个制冷设备包括 氨循环系统、盐水循环系统和冷却水循环系统三部分 。
1、板桩材料
井巷工程之立井施工工艺介绍课件

井筒防渗技术:采用先进的防渗材料和防渗结构,防止地下水渗漏和污染
井筒测量技术:采用先进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保证井筒的垂直度和精度
02
井壁支护技术:采用先进的支护材料和支护结构,保证井筒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井筒支护技术
01
井筒支护的作用:保证井筒的稳定和施工安全
02
井筒支护的类型:木支护、钢支护、混凝土支护等
3
掘进是指在井筒内进行掘进,以形成井筒的施工方法。
4
支护是指在井筒内进行支护,以保持井筒稳定的施工方法。
5
封孔是指在井筒内进行封孔,以保持井筒密封的施工方法。
6
立井施工工艺的特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环保性好:采用环保型施工设备和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安全性高:采用严格的安全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质量可靠: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保证工程质量
4
立井施工工艺的安全管理
安全风险识别
地质条件:地下水、岩层稳定性等
01
施工设备:设备性能、操作规范等
02
施工人员:人员资质、操作技能等
03
环境因素:气候、周边环境等
04
管理因素: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等
05
法律法规: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等
06
安全措施制定
01
制定安全规章制度,明确安全责任
02
03
井筒支护的设计:根据井筒深度、地质条件等因素进行设计
04
井筒支护的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支护效果
井筒防渗技术
01
井筒防渗技术的重要性:防止地下水渗漏,保证井筒安全
03
井筒防渗技术的应用: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的井筒施工
立井井筒的快速施工技术浅析

立井井筒的快速施工技术浅析1. 立井井筒的分类立井是从矿井到达地面的主要进出口,是提高煤炭运输、升降人员,材料,设备,以及通风和排水工程的咽喉。
立井井筒按照用途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主井专门用于提升煤炭的井筒为主井。
在大、中型矿山中,提升煤炭的容器为箕斗,因此主井也被称为箕斗井。
图1—主井(箕斗井)断面图(2)副井用于升降人员,材料,设备和提升煤矸石的井筒叫副井。
副井的提升容器为罐笼,所以副井又叫做罐笼井。
(3)通风井专门用于通风的井称为通风井。
除了用做通风外,还可以作为矿井的安全出口。
2. 立井井筒装备竖井井筒装备是指安设在井筒内的空间结构物,主要包括罐道、罐梁(和托架)、梯子间、管路电缆、防过卷装置以及井口和井底金属支撑结构等。
罐道和罐梁是井筒装备的主要组成部分,保证容器增加设施的安全运行。
井筒装备根据不同结构的可以分为刚性装备(刚性罐道)和柔性装备(钢丝绳罐道)。
2.1罐道罐道是促进容器在井筒内操作的导向装置,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以减少容器的横向振动。
有木质罐道、钢轨罐道、型钢组合罐道、整体轧制罐道、复合材料罐道和钢丝绳罐道等,钢丝绳罐道是一个灵活的罐道,与其他刚性导相比,不用罐梁,通风阻力小,安装方便,减少材料消耗,提高运行稳定,因此被广泛应用。
2.2罐梁竖井装备采用刚性罐道时,在井筒内需安设罐梁以固定罐道。
罐梁沿井筒全深每隔一定距离布置一层,一般都采用金属材料,如工字钢、型钢等。
罐梁与井壁的固定方式有梁端埋入井壁和树脂锚杆固定两种,前者需要在井壁上预留或现凿梁窝;后者可以用树脂锚杆将梁支座直接固定在井壁上。
2.3其他隔间当竖井作为矿山安全出口时,井筒内必须设置梯子间,梯子间两平台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得大于8m,梯子斜度不得大于80°。
梯子间除作为安全出口外,还可利用它进行井筒检修和卡罐事故处理。
管路间和电缆间安设有排水管、压风管、供水管和各种电缆。
为了安装和检修方便,管路间和电缆间一般布置在靠近梯子间的一侧。
浅析大直径深立井井筒快速施工技术

浅析大直径深立井井筒快速施工技术大直径深立井井筒快速施工技术是指利用先进的施工设备和工艺,快速高效地完成大直径深立井井筒的建设。
随着现代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大直径深立井井筒在城市供水、排水、地铁建设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如何提高大直径深立井井筒的施工速度和质量,成为了施工者们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设备、工艺和管理三个方面对大直径深立井井筒快速施工技术进行浅析。
一、设备1. 高效的钻机大直径深立井井筒的施工需要使用强力的钻机,以实现对深层地质的有效穿透和取土。
目前市面上普遍使用的是液压式旋挖钻机,其具有功率大、效率高、自动控制等特点,能够满足大直径深立井井筒的施工需求。
钻机的自动化程度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可以实现远程操作和监控,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高效的取土设备在进行大直径深立井井筒的施工时,需要大量的取土设备来有效地处理地层土壤。
传统的取土方式主要是依靠人工或者小型机械,效率低下且易出现堵塞等问题。
现在施工中普遍使用的是具有强大取土能力的削岩机,它具有高效、自动化操作、减少人工干预等优点,大大提高了取土效率,确保了施工的顺利进行。
对于大直径深立井井筒的施工来说,高效的钻具和工具也是不可或缺的。
例如大口径扩孔器、大直径钻头等工具及配件,它们可以有效地提高钻进速度和穿透深度。
还有保护套管、集合管、搅拌桩等专用工具,可以有效地保护井筒及相关设备,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二、工艺1. 连续壁桩施工技术在大直径深立井井筒的施工中,连续壁桩施工技术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工艺方式。
它能够有效地保证井筒的垂直度和圆整度,并且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密封性。
通过合理设计和施工,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井筒壁的施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2. 高效的注浆技术在井筒施工中,注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注浆可以有效地加固土层,提高井筒的稳固性和密封性。
现在市面上普遍使用的是高效的注浆设备和材料,例如泵送机、注浆剂等,能够实现快速注浆,并且具有优良的封闭性和抗渗性,提高了井筒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立井井筒施工新工艺

到目前为止,我国施工的立井井筒最深1340m
2、立井施工最新装备及发展趋势
立井施工技术装备发展及其特点;
2、立井施工最新装备及发展趋势
1)布置多套提升系统,采用大吊桶和大提升机;
2)设备布置满足井筒施工工艺要求; 3)满足大直径跨度要求; 4)满足深部设备摆动引起的动荷载要求; 5)满足悬吊伞钻、排矸及过卷等高度要求
2、立井施工最新装备及发展趋势
3、井架选型
VI(1)型凿井井架天轮平台仍旧设置一层,增设一根主梁, 使“日”字形天轮平台变成“目”字形。VI型井架仍采 用V型井架的结构形式。
中煤五建公司第三工程处
31工程处
49工程处
1、立井井筒施工综述
1、我国立井施工技术发展过程
2、目前我国立井井筒施工工艺及机械化装备
3、立井施工技术应用实例
4、立井发展主要工作思路
5、立井施工面临的主要形势及今后的具体工作 措施
1、立井井筒施工综述
4、立井发展主要工作思路
以市场为导向,超大直径、超深立井施工难题 ;
4、立井发展主要工作思路
5、立井施工面临的主要形势及今后的具体工 作措施
1、立井井筒施工综述
1、我国立井施工技术发展过程
八十年代,立井平均施工速度仅为20~30m/月; 1986~1996年的十年间,全国立井井筒只有23次突 破百米大关 ;
掘砌单行作业方式;
短段掘砌单行作业方式;
掘砌平行作业方式 ;
Ⅵ(1) 1000~14 8.0~ 00 10.0 Ⅵ(2) 1000~16 9.0~ 00 14.0
立井井筒工程施工方式

立井井筒工程施工方式一、前期准备工作1.方案设计在进行立井井筒工程施工之前,需要对工程进行详细的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包括确定井筒的位置、深度、直径、施工方式等一系列参数。
设计要考虑到地下水位情况、地质构造、地表环境等因素,以保证井筒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土壤勘察在方案设计确定后,需要进行土壤勘察,以获取有关地下土质条件的详细信息。
土壤勘察包括采取岩芯取样、地下水位测定、地质勘探等方式,以确定井筒施工的条件和难点。
3.施工方案编制根据方案设计和土壤勘察结果,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包括确定施工队伍、施工工期、施工机械设备等一系列内容,以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二、井筒开挖1.安全防护在进行井筒开挖前,需要建立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
包括设置围挡、安装井筒支护结构、配备氧气检测仪器等措施,以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2.机械作业井筒开挖通常采用机械作业的方式。
机械设备包括挖掘机、抽水泵、隧道掘进机等。
操作人员需要熟练掌握机械设备的使用方法,并根据施工方案进行作业。
3.地质监测在井筒开挖过程中,需要进行地质监测,以及时掌握地下土质的情况。
根据地质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方案,以确保井筒的稳定性。
4.抽水处理在井筒开挖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地下水的渗透问题。
需要及时进行抽水处理,以确保井筒的干燥施工环境。
5.质量检查井筒开挖完成后,需要进行质量检查。
检查包括井筒直径、井筒壁厚度、井筒内部的水质情况等内容,以保证井筒的质量符合要求。
6.井筒支护完成井筒开挖后,需要进行井筒支护工作。
支护结构包括混凝土浇筑、钢管支护等,以保证井筒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井筒装备1.井筒设备安装在井筒开挖和支护完成后,需要安装井筒设备。
设备包括水泵、管道、阀门等。
安装需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井筒调试完成井筒设备的安装后,需要进行井筒调试。
调试包括启动设备、检查设备运行情况等工作,以确保井筒设备正常运行。
3.井筒试运行完成井筒设备的调试后,进行井筒的试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非英帕拉铂金公司第16号井工程井深1657米,素 砼支护,岩石条件较好,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基本无水: 施工采用永久井塔作为凿井井架,掘、支、按顺序作业, 风动六臂伞钻打眼,炮眼深度3.4米,循环进尺3米。5 米的双滚筒绞车提升,有效负载25吨。井筒布置一套双 钩,两个16吨吊桶,一套单钩采用吊笼提升(单钩作辅 助提升),吊盘上安装砌壁模板一套,高度为3米,采 用吊盘上固定,出矸为悬吊式0.4m³ 气动抓岩机。
2、立井施工最新装备及发展趋势
1、概述
1.1国外状况
与煤矿井下工程布置不同,贵重金属矿开凿工艺 需要设置斜坡道和联络通道,并随井筒一起施工, 从而导致整个建井工期达到7年,甚至更长。这 种工期不做要求的施工方法与国内存在较大差异。
2、立井施工最新装备及发展趋势
1、概述
1.2国内状况
立井施工技术装备发展及其特点;
井筒施工机械配备
2、立井施工最新装备及发展趋势
3、井架选型
VI(1)型凿 井井架设 计基础。
井筒施工机械配备
2、立井施工最新装备及发展趋势
3、井架选型
VI(1)型凿 井井架设 计基础。
项目 排水 通风 测量 模板
装备情况 井筒标准配置方案 MD100-808型卧泵 布置两趟Ф1000胶质风筒 FD-1 №6对旋风机2台 (2×30kW) 锤球法 整体下移单缝液压式模板, 段高3.6m
砌 PLD-2400二套 壁 搅拌站 计量站 搅拌机 JS-1500二台 混凝土输送 3m3底卸式吊桶 两层吊盘,直径Ф9300一 吊盘 套 安全梯 五段一套
Ⅵ(1) 1000~14 8.0~ 00 10.0 Ⅵ(2) 1000~16 9.0~ 00 14.0
17.55×17. 9.05×9. 55 05 21.0×21. 0 9×9/12 ×12
98 210
5590 6748
11590 8412
2、立井施工最新装备及发展趋势
3、井架选型
影响新型井架结构形式的因素主要有:
为此研制的新的立井Ⅵ型立井凿井钢井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满足掘进直径8~14m、掘进深度1200~1600m
设计 井架 型号 适用井 筒深度 /m 适用 由基础顶 井 主体架 至一层平 筒直 角柱跨距 径 台高度 /m /m /m 10.4 12.0 悬吊总荷重 /kN 天轮 平台 尺寸/m2 井架 总重 /t 工作 时 断绳 时
(2)井筒掘进深度增大的挑战 1)钢丝绳自重增加,悬吊和提升能力接近极限 2)提升荷载增加,井架承载力不足 3)提升荷载增加,提升机性能不足 4)稳车群增大,集控难度增加
5)井筒掘进深度增加,一次循环时间明显加大
6)吊桶提升速度增加,旋转和摆动问题凸显 7)矸石提升能力降低,能耗增加、效率降低 8)岩土压力及水压力增加,注浆堵水难度增大 9)揭煤层数和厚度增加,高效揭煤难度增大
4、立井发展主要工作思路
5、立井施工面临的主要形势及今后的具体工 作措施
1、立井井筒施工综述
1、我国立井施工技术发展过程
八十年代,立井平均施工速度仅为20~30m/月; 1986~1996年的十年间,全国立井井筒只有23次突 破百米大关 ;
掘砌单行作业方式;
短段掘砌单行作业方式;
掘砌平行作业方式 ;
变配电设备、通讯、信号设备、排矸设备
2、立井施工最新装备及发展趋势
1、概述 2、施工主要设备
3、井架选型
4、提升机选型 5、凿井绞车选择
6、凿岩设备选型
7、装岩设备选择 8、特殊凿井 9、特殊凿井 10、盾构法施工
2、立井施工最新装备及发展趋势
3、井架选型
现有井架适用于井深200m、400m、600m、800m、800m 及1100m
2、立井施工最新装备及发展趋势
超大直径深立井建设存在问题 排矸量加大、排矸时间激增 凿岩工作量增加,凿岩时间激 增 浇筑混凝土量增大,砌壁时间 激增 掘进直径 增大 吊盘荷载增大、布局变化,结 构受力恶化 涌水量增加,防水难度增大 通风量激增,通风时间加长 钢丝绳自重增加,悬吊和提升 能力达极限 提升荷载增加,井架承载力不 足 掘进深度 提升荷载增加,提升机性能不 增大 足 掘进深度增加,一次循环时间 加大 稳车群增大,集控难度增加 主要制约因素 提升装备 凿岩装备与技 术 提升、砌壁模 板 悬吊能力及装 备 防治水技术 通风能力及装 备 悬吊能力及装 备 井架装备 提升装备 提升装备、工 艺配套 控制系统
2、立井施工最新装备及发展趋势
1、概述
2、施工主要设备
3、井架选型
4、提升机选型 5、凿井绞车选择
6、凿岩设备选型
7、装岩设备选择 8、特殊凿井 9、特殊凿井 10、盾构法施工
2、立井施工最新装备及发展趋势
2、施工主要设备
凿井井架、提升机、凿井绞车、提升容器
伞钻、中心回转抓岩机(或小型挖机)
空气压缩机、局部通风机、排水泵
1974年我国立井井筒施工平均水平为16.4m/月, 1997年提高到45.4m/月;2005年为68.51m;2006 年为67.51m;2007年为64.43m;2008年为65.13m
到目前为止,我国施工的立井井筒最深1340m
2、立井施工最新装备及发展趋势
立井施工技术装备发展及其特点;
2、立井施工最新装备及发展趋势
1)布置多套提升系统,采用大吊桶和大提升机;
2)设备布置满足井筒施工工艺要求; 3)满足大直径跨度要求; 4)满足深部设备摆动引起的动荷载要求; 5)满足悬吊伞钻、排矸及过卷等高度要求
2、立井施工最新装备及发展趋势
3、井架选型
VI(1)型凿井井架天轮平台仍旧设置一层,增设一根主梁, 使“日”字形天轮平台变成“目”字形。VI型井架仍采 用V型井架的结构形式。
2、立井施工最新装备及发展趋势
井 架 型 号
3、井架选型
Ⅰ Ⅱ Ⅲ Ⅳ 新 Ⅳ
掘进 直径 基础顶 主体架 面至 深度 /m 一层平 角柱 /m 台高 跨距 /m /m 200 4.5- 5.0 10×1 6.0 0 400 5.0- 5.8 12×1 6.5 2 600 5.5- 5.9 12×1 7.0 2 800 6.0- 6.6 14×1 8.0 4
短段掘砌混合作业法 。
1、立井井筒施工综述
1、我国立井施工技术发展过程
2、目前我国立井井筒施工工艺及机械 化装备
3、立井施工技术应用实例
4、立井发展主要工作思路
5、立井施工面临的主要形势及今后的具体工作 措施
1、立井井筒施工综述
2、目前我国立井井筒施工工艺及机械化装备
立井井筒施工工艺
立井井筒施工机械化装备
中煤五建公司第三工程处
31工程处
49工程处
1、立井井筒施工综述
1、我国立井施工技术发展过程
2、目前我国立井井筒施工工艺及机械化装备
3、立井施工技术应用实例
4、立井发展主要工作思路
5、立井施工面临的主要形势及今后的具体工作 措施
1、立井井筒施工综述
4、立井发展主要工作思路
以市场为导向,超大直径、超深立井施工难题 ;
9、特殊凿井
10、盾构法施工
2、立井施工最新装备及发展趋势
1、概述
2、施工主要设备 3、井架选型 4、提升机选型 5、凿井绞车选择
6、凿岩设备选型
7、装岩设备选择 8、其他设备 9、特殊凿井 10、盾构法施工
2、立井施工最新装备及发展趋势
1、概述
1.1国外状况
国外立井井筒的深度已超过2000m,最深的井筒为 南非贵重金属矿竖井斯录桂登井井深3480m。
井筒施工机械配备
2、立井施工最新装备及发展趋势
3、井架选型
VI(1)型凿 井井架设 计基础。
项目 凿岩
装备情况 井筒标准配置方案 FJD-8G型伞钻,配YGZ70型 凿岩机8台
装岩 HZ-6中心回转抓岩机3台 井架 Ⅵ(1)型井架 提 绞车 2JKZ-3.6一台,JKZ-3.2一台, 升 JKZ-2.8一台 容器 5m3矸石吊桶 翻矸 座钩式自动翻矸 排矸 装载机、自卸式汽车排矸
立井井筒施工新工艺、新设备
1、立井井筒施工综述
2、立井施工最新装备及发展趋势 3、立井混合作业施工工艺 4、立井冻结表土快速施工工艺 5、立井全深冻结基岩快速施工工艺
6、超大直径深立井施工配套工艺
7、深立井工作面探水预注浆治水施工工艺 8、立井静水抛碴注浆封水施工工艺 9、深立井通过突出煤层揭煤工艺 10、立井冻结自动监测施工技术
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努力实现安全生产
推进模式化建设,提高现场管理能力
加强机械化建设,提高施工单进水平
推进信息化建设,丰富现场管理手段
坚持科技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
立井井筒施工新工艺、新设备
1、立井井筒施工综述
2、立井施工最新装备及发展趋势
3、立井混合作业施工工艺
4、立井冻结表土快速施工工艺 5、立井全深冻结基岩快速施工工艺
提升设备
凿岩设备
装矸(土)与排矸设备
砌壁
1、立井井筒施工综述
1、我国立井施工技术发展过程
2、目前我国立井井筒施工工艺及机械化装备
3、立井施工技术应用实例
4、立井发展主要工作思路
5、立井施工面临的主要形势及今后的具体工作 措施
1、立井井筒施工综述
3、立井施工技术应用实例
中煤三建公司29工程处
71工程处
1、概述
大直径深立井施工对现有施工技术及装备的挑战
井筒掘进直径增大的挑战
1)矸石排出量加大,排矸时间急剧增加
2)凿岩工作量加大,凿岩时间急剧增加
3)浇筑混凝土量加大,砌壁时间急剧增加
4)吊盘荷载增大、布局变化,吊盘结构受力恶化
5)涌水量增加,防治水难度增大 6)通风量急剧增加,通风时间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