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井井筒施工组织设计
立井施工组织设计(1)

**煤业煤炭整合项目工程副立井施工组织设计建设单位: ****煤业有限公司施工单位:审批人:年月日:目录第一章编制目的、原则和依据 (1)1.1编制依据 (1)1.2有关要求 (1)第二章工程概况 (1)2.1工程概况 (1)第三章施工部署 (4)3.1组织机构 (4)3.2安全、质量、工期、文明施工目标 (4)第四章施工准备 (4)4.1现场准备 (4)4.2技术准备 (5)4.3施工设备及材料配备 (5)第五章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5)5.1井颈施工 (5)5.2表土段掘进 (6)5.3基岩段掘进 (6)5.4临时支护 (6)第六章生产辅助系统 (8)6.1通风系统 (8)6.2提升运输 (9)6.3供电、供水 (10)6.4通讯 (10)6.5防火、灭火系统 (10)6.6封口盘、吊盘、井架。
(10)第七章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11)7.1工程质量目标与标准 (11)7.2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1)7.3工程质量检测 (14)第八章主要材料供应计划 (15)8.1主要材料供应计划 (15)第九章文明施工、环保及安全技术措施 (15)9.1文明施工标准 (15)9.2保证安全组织措施 (15)9.3安全措施 (16)第十章冬雨季施工措施 (22)10.1雨季施工 (22)10.2冬季施工 (23)第十一章施工进度与劳动组织及工期保证措施 (24)11.1劳动组织 (24)11.2一般保证措施 (25)11.3加强环保促工期的保证措施 (27)第十二章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 (27)12.1文明施工 (27)12.2环境保护 (28)12.3排水及排污处理措施 (28)第十三章附图附表 (29)13.1劳动力计划表 (29)13.2工程安全保证体系图 (30)13.3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图 (31)13.4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32)13.5施工组织机构编制图 (33)13.6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1)第一章编制目的、原则和依据1.1编制依据本规程是依据1、**煤业副立井施工图纸。
第三章 立井井筒施工组织设计

第三章立井井筒施工组织设计1.井筒概况1。
1。
水文地质根据根据永夏安全改建工程井筒检查孔地质报告成果资料,井位处地层自上而下为:第四系、第三系、二叠系(上石盒子组、下石盒子组)。
副井井位处新生界松散层厚为: 340.45m,基岩风化带厚分别为12。
87m。
北回风井井位处新生界松散层厚为294.03m,基岩风化带厚为29。
97m左右。
箕斗井、副井和回风井井筒基岩段有两个主要含水层,煤间砂岩裂隙第一含水层(段),其垂深在1147。
50米~1154。
00米,厚度为60~100米;第二含水层(段),其垂深在1267。
50米~1329.00米,厚度30~40m。
副井井筒基岩段全井筒混合含水层涌水量171.55m3/h。
二叠系煤系各砂岩裂隙含水层(段)由于砂岩裂隙不发育,富性弱,渗透性差,在自然状态下,地下水运动缓慢,处于半封闭状态,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差,以储存量为主。
主要为区域层间补给、迳流、排泄。
垂向上各含水层(段)之间都有相应的隔水层,正常情况下无直接水力联系。
副井基岩段两个含水层均在设计水平以下,其风化带以下至井底水平之间没有较大的含水层。
二叠系地层岩性主要由砂岩、粉砂岩、泥岩及煤层组成,以泥岩、粉砂岩为主,砂岩次之。
不同岩石的抗压强度大小不同,一般是砂岩>粉砂岩〉泥岩.而风氧化带岩石由于风化裂隙发育,受地下水作用影响,岩石的抗压强度明显降低。
总体上二叠系基岩段岩体工程质量较差,岩性软弱。
预计井筒涌水量见副井井筒单层涌水量计算结果表3—11.2.副井井筒主要技术特征井筒主要技术特征祥间表3—22.井筒施工本矿井深部井工业场地内设的箕斗井、副井、回风井分别需穿过353.03m~362。
93m左右厚的新生界松散层和基岩风化带;浅部北回风井井筒需穿过324m左右厚的新生界松散层和基岩风化带,目前各井筒可供选择的井筒施工方法只有冻结法和钻井法.而箕斗井、副井和回风井井筒穿过的基岩所占的比例约为67。
立井施工组织设计

立井施工组织设计XX集团XX煤矿北风井施工组织设计XX矿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二0 年月第一章工程概况第一节井筒设计概况XX集团XX煤矿北风井设计为立井,井筒净直径4.7m,总深度683.5m,其中冻结段为220m,井壁外壁厚度为450mm ,内壁厚度450mm;壁座段为15m,壁厚为900mm;砼标号400#;正常基岩段为463.5m,壁厚为350mm,砼标号为300#。
第二节井筒地质及水文地质1、井筒地质及水文地质据《XX煤矿北风井井筒井检孔综合柱状图》资料,井筒所穿地质依次为新生代第四、三系,古里代二迭系上石盒子组、下石盒子组煤系地层,基特征如下:第三、四系(N+Q):厚约187.8主要为灰黄、褐黄、兰灰色粉土、砂质粘土和黄土黄褐色细砂组成。
局部富含钙质结核,以孔深103m砾石底面为第四系与第三系分界,呈平行不整合接触,砂层主要分布在上部及中下部,约占总厚度的23%,底部以砂质粘土界面与下伏古生界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二迭系上石盒子组(P2s):钻孔揭露厚度约为417.7m,主要由粗、中细粒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和泥岩组成。
中部夹薄煤二层。
底部的细粒砂岩(K5)呈灰色,含泥质包体,且缓波状层理,由两层组成厚度分别为9.4m、13.73m。
中下部的K6砂岩组厚38.31m,由三层细、中粗粒砂岩组成,自上而下厚度分别为18.13m、4.62m、15.56m。
灰白色,厚层状具斜层理,硬度大。
上部及中上部以泥岩为主,常含鲕粒,具暗斑和紫斑,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二迭系下石盒子组:揭露厚度为94.5m。
主要由细、中粒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煤组成。
其下部为铝质泥岩,呈灰色,具暗斑和小鲕粒。
泥岩和砂质泥岩呈深灰-灰黑色,含丰富的植物化石。
砂岩呈灰色,含泥质包体,以小型斜层理为特征。
本组见薄煤三层,其中三2煤厚0.25m,为本井田可采煤层的唯一不可采见煤点。
二迭系细、中、粗粒砂岩所占比例约为28.12%。
回风立井井筒施工组织设计

回风立井井筒施工组织设计目录前言................................................................................................ 2第一章工程概况 ............................................................................... 4第二章凿井施工方案及机械化作业线配置...................................... 7第三章凿井设备选型计算及辅助系统设置.................................. 10第四章施工准备工作及施工总平面布置...................................... 19第五章井筒及相关硐室施工工艺................................................. 22第六章劳动组织及循环作业方式 ................................................ 28第七章进度计划与工期保证措施 ................................................ 29第八章资源配置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31第十章安全技术措施................................................................... 38第十一章文明施工、环保、消防措施 ......................................... 49前言在认真分析井筒掘砌工程施工有关图纸及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本工程设计的特点,结合我公司施工装备和技术能力,编制此项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选用了行之有效的设备和先进可靠的施工技术、施工工艺,井筒施工采用混合作业方式。
条件适宜的立井工程施工方案

本项目为某矿井立井施工,井筒直径为6.5米,井深为850米。
井筒地质条件为第四系松散层和基岩,其中松散层厚度约为50米,基岩厚度约为800米。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松散层为黏土、粉土和砂土互层,基岩主要为砂岩、泥岩和石灰岩。
二、施工方案1. 施工组织(1)施工队伍:成立专门的立井施工项目部,负责施工全过程的管理与协调。
(2)施工设备:选用高性能的钻机、凿岩机、通风机、提升机等设备,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2. 施工工艺(1)井筒施工1)表土施工:采用钻爆法进行表土层开挖,先进行锁口施工,然后进行表土层施工。
2)基岩施工:采用钻爆法进行基岩层开挖,根据地质条件合理选择爆破参数,确保施工安全。
(2)井筒支护1)锁口施工: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厚度为400mm,满足锁口强度要求。
2)表土层支护:采用锚杆支护,锚杆长度为2.5米,间距为1.5米×1.5米。
3)基岩层支护:采用锚杆支护和喷混凝土支护,锚杆长度为3.5米,间距为1.5米×1.5米;喷混凝土厚度为100mm。
(3)井筒通风1)井筒施工期间,采用局部通风和全风压通风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施工安全。
2)井筒施工完成后,采用全风压通风,通风能力满足矿井生产需求。
(4)井筒提升1)采用双层提升系统,提升能力为1200吨/小时。
2)井筒提升设备包括提升机、钢丝绳、提升机架、提升机底座等。
3. 施工进度(1)表土层施工:预计工期为3个月。
(2)基岩层施工:预计工期为12个月。
(3)井筒支护:预计工期为6个月。
(4)井筒通风和提升:预计工期为3个月。
三、质量控制措施1. 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确保施工人员掌握施工工艺和质量要求。
2. 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过程控制,对施工质量进行定期检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3. 施工完成后,对井筒进行验收,确保井筒质量满足矿井生产需求。
四、安全措施1. 施工前,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立井施工组织设计

回风立井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第二章施工准备证体系第三章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第四章施工工艺第五章施工辅助系统第六章劳动组织管理第七章施工进度计划与进度控制第八章施工技术安全措施、灾害预防和安全保证体系第九章工程质量检测管理措施和质量保证体系第十章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第一章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Xxx矿回风立井井筒净径为5.0m,净断面积19.63 m2,垂深201.5m,锚喷支护。
二、编制依据2、《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3、《煤矿安全规程》三、交通、地理位置Xxx位于xxxx境内,距县城约18公里,该区交通较为便利。
四、地质构造矿区们于xxx中段之东麓,属黄土高原中丘陵地形,海拔标高在880-1217M之间,为山区与平原过渡地段,西部低,东部高,沟谷纵横,西部的双地沟,西泉沟为区内较大沟谷,河床冲积层存度只十余米,沟底与山脊高差0-150M,山脊为黄土、红土所履差,基岩多露于山坡和沟谷之中,地形较陡,区内森林履盖面积稀少,只有少数靠近村庄的沟头种有小面积的槐及果树,或少量灌木丛,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本井田地质构造简单,未发现断裂构造及陷落柱。
五、文水地质情况1.地表水井田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
主要河流有位于井田北部的xxx,xxx一带的xx河。
Xx河经本区进入“八一”水库于xxx一带汇入xx;xx河经xx于xx夏门汇入xx。
井田内大沟谷多为季节性水流,平时为干谷,有的有泉水补给,但流量微小,雨季水量聚增,形成洪水激流。
在井田西北xx河的河床部位,局部有K2、K3、K4三层灰岩的出露,有的地区大面积出露,河水沿其露有关当局直接补给该含水层组。
2.含水层井田内的含水层主要有近代冲积松散含水层,K7—K13砂岩孔裂隙含水层,K2、K3、K4灰岩岩溶含水层组,奥陶系灰岩岩溶含水层组。
各含水层的岩性及含水性分述如下:⑴近代冲积物含水层:主要分布在各沟谷中,较大的河沟有兑镇河、李家沟河及西部边界的双池、西泉二沟,最大沟宽可达200M 以上,冲积层为大小不等的砂砾石堆积,未脱结,分选性较差,孔隙度大,厚度10M左右,河床表面经常干涸,在大雨时山洪暴发,水势汹涌而过几小时后又断流干涸,也含有少量潜流水,其潜水位随季节性变化而变化。
大兴三矿立井井筒施工组织设计

大兴三矿立井井筒施工组织设计一、项目概述二、项目范围本项目的施工范围包括井筒的土建工程和设备安装工程。
1.土建工程:主要包括孔井的钻孔施工、爆破、支护和砌筑工作。
其中,钻孔施工包括井筒下段和井筒上段的钻孔工作;爆破施工包括井筒下段爆破和井筒上段爆破;支护工作包括井筒的锚杆支护和混凝土衬砌工作。
2.设备安装工程:主要包括井筒井口设备的安装,如井口瓦斯引风机、井口氧气供应装置等。
三、组织机构本项目的施工组织机构如下:1.项目经理:负责整个项目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3.施工队长:负责具体的施工现场管理工作。
4.安全员:负责项目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工作。
5.质检员:负责项目的质量监督和检查工作。
6.现场工人:负责具体的施工任务。
四、施工过程1.钻孔施工:根据设计要求,将一部分煤层和岩层钻孔至地下,形成井筒下段;另一部分钻孔至地面,形成井筒上段。
2.爆破施工:先进行井筒下段的爆破作业,然后进行井筒上段的爆破作业。
爆破作业主要是利用炸药将地下的煤层和岩层破碎,方便后续的支护和砌筑工作。
3.支护工作:首先进行井筒下段的支护工作,采用锚杆进行支护;然后进行井筒上段的支护工作,采用混凝土衬砌进行支护。
4.设备安装:安装井口瓦斯引风机、井口氧气供应装置等设备,确保井筒的通风和安全。
五、施工方案1.施工队伍的调配:根据施工需要,合理调配施工队伍的人员和设备,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2.工序的安排:根据施工的先后顺序,制定详细的工序安排表,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质量控制:对每个工序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4.安全管理: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方案,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和检查,确保施工期间没有安全事故发生。
六、施工资源1.人力资源:根据项目的需要,合理调配现场工人和管理人员,确保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2.设备资源:确保施工过程中所需的设备和工具的供应,及时进行维护和修理,确保施工的正常进行。
七、施工计划1.施工时间:根据项目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施工时间表,并确保施工的进度。
煤矿立井井筒掘砌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前言富华煤业有限公司芦村一号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2.40Mt/a,采用主斜井、副立井和回风立井混合开拓,单水平盘区式开采。
根据本工程设计的特点,结合我处施工装备和技术特点,编制了副立井的施工组织设计,选用了行之有效的设备和先进可靠的施工技术、施工工艺,其主要特点如下:1)、井筒施工装备了以大绞车、大吊桶、大模板、重型伞钻、中心回转抓岩机、自动翻矸、汽车排矸为主体的立井施工机械化作业线,施工机械化程度较高。
2)、井筒表土和基岩段均采用短段掘砌混合作业,整体活动式金属模板砌壁,液压自动脱模;两层吊盘作业,连续不间断施工。
3)、表土采用风镐和高效风铲挖掘,挖机装罐,适时组织快速施工;4)、基岩段使用SJZ—6.9型伞钻配YGZ—70型导轨式凿岩机钻眼,实施深孔光面爆破,采用导爆管起爆等爆破新技术,以提高炮眼利用率和循环进尺。
5)、硐室工程采用下行分层法掘进,锚网喷临时支护,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6)、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项目法管理,实现质量、进度、安全和成本四大控制。
7)、坚持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实行标准化管理,不断改善作业环境和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
8)、搞好环境保护工作,污水排放、噪音、粉尘与废气排放等均符合国家标准,做到文明施工。
施工组织设计大纲编制依据:(1)富华煤业有限公司芦村一号煤矿井筒工程施工承包意向的征询函(2)富华煤业有限公司芦村一号煤矿副立井井筒井壁结构平、剖面图(3)《煤矿井巷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13-2010);(4)《煤矿井巷工程施工规范》(GB 50511-2010);(5)《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版);(6)《煤矿建设安全规定》(试行)。
(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8)《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96)1.工程概况及特点1.1工程概况富华煤业有限公司芦村一号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 2.40Mt/a,采用主斜井、副立井和回风立井混合开拓,单水平盘区式开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立井井筒施工组织设计1.井筒概况1.1.水文地质根据根据永夏安全改建工程井筒检查孔地质报告成果资料,井位处地层自上而下为:第四系、第三系、二叠系(上石盒子组、下石盒子组)。
副井井位处新生界松散层厚为:340.45m,基岩风化带厚分别为12.87m。
北回风井井位处新生界松散层厚为294.03m,基岩风化带厚为29.97m左右。
箕斗井、副井和回风井井筒基岩段有两个主要含水层,煤间砂岩裂隙第一含水层(段),其垂深在1147.50米~1154.00米,厚度为60~100米;第二含水层(段),其垂深在1267.50米~1329.00米,厚度30~40m。
副井井筒基岩段全井筒混合含水层涌水量171.55m3/h。
二叠系煤系各砂岩裂隙含水层(段)由于砂岩裂隙不发育,富性弱,渗透性差,在自然状态下,地下水运动缓慢,处于半封闭状态,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差,以储存量为主。
主要为区域层间补给、迳流、排泄。
垂向上各含水层(段)之间都有相应的隔水层,正常情况下无直接水力联系。
副井基岩段两个含水层均在设计水平以下,其风化带以下至井底水平之间没有较大的含水层。
二叠系地层岩性主要由砂岩、粉砂岩、泥岩及煤层组成,以泥岩、粉砂岩为主,砂岩次之。
不同岩石的抗压强度大小不同,一般是砂岩>粉砂岩>泥岩。
而风氧化带岩石由于风化裂隙发育,受地下水作用影响,岩石的抗压强度明显降低。
总体上二叠系基岩段岩体工程质量较差,岩性软弱。
预计井筒涌水量见副井井筒单层涌水量计算结果表3—1表3—1副井井筒单层涌水量计算结果表含水层名称井筒深度(m)涌水量(m3/h)基岩风化带322.33~333.10 110K5砂层326.97~372.18 400三煤下砂层443.85~447.13 150二煤顶砂层483.4~489 75K3灰岩547.92~549.73 151.2.副井井筒主要技术特征井筒主要技术特征祥间表3—2表3—2副井主要技术特征表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坐标X m 375180.00 含水层深度砼标号 C30~C60Y m 39442315.002 标高 井口m +34.60 井底车场m —505 3 井筒深度 锁口m 6.5 冻结段m 404 基岩层m 161.6 全深m 565.6 4 井筒净直径 m 6.5 5 井筒净断面 m 2 33.18 6 井壁厚度 表土段mm 1200~1600 基岩段mm 450 7 掘进断面 表土段m 2 70.88~76.20 基岩段m 2 43.0 8 井壁结构 表土段 双层砼基岩段 单砼9 井筒掘进工程量 m 333585.262.井筒施工本矿井深部井工业场地内设的箕斗井、副井、回风井分别需穿过353.03m~362.93m 左右厚的新生界松散层和基岩风化带;浅部北回风井井筒需穿过324m 左右厚的新生界松散层和基岩风化带,目前各井筒可供选择的井筒施工方法只有冻结法和钻井法。
而箕斗井、副井和回风井井筒穿过的基岩所占的比例约为67.0%~68.0%左右,厚度达692.0m ~723.0m 。
若采用钻井法施工,需在工业广场内设置泥浆池和预制井壁场地等,这对工业场地的布置、井口附近有关永久建筑物的施工及环境保护影响较大。
而且,钻井法施工不能一次钻到井底,即井筒穿过的新生界松散层采用钻井法施工,基岩段采用普通法施工,这样两种施工方法的施工单位之间和施工工艺之间均需相互转换,不可预见的因素较多,且钻井法施工综合成井速度慢,建井工期难以保证。
北回风井从技术方面考虑采用两种施工方法均可,但采用钻井法施工需在工业场地内设置泥浆池和预制井壁场地等,对工业场地的布置、井口附近有关永久建筑物的施工及环境保护影响较大。
就穿过的新生界松散层厚度和井筒净直径而言,根据两淮井筒施工经验,冻结深度在389.0~400.0m 左右的箕斗井、副井、回风井和冻结深度在340.0m 的北回风井井筒,不仅技术可靠,经济合理,而且建井速度、工期和井壁质量均较易得到保证。
综上所述,本矿井内设的副井穿过的新生界松散层段井筒建议采用冻结法施工。
2.1.表土施工2.1.1.表土特征表土层为第三、第四系冲积层,厚292.68m,主要由粘土和粉细砂组成,由于粘土前度低,可塑性强,塑性指数在14.1~19.9之间,且粘土具有亲水性,遇水膨胀及失水收缩的特征,在天然状态下处于固结状态。
一旦开挖采动,可与上覆砂层沟通,在水的作用下,结构遭到破坏,力学强度降低,同时产生膨胀、你话沿界面滑动等。
对井筒稳定不利。
风化带厚度33.6~41.6m,为上石盒子组岩层,主要由泥岩、砂质泥岩和中细砂组成。
预部风化裂隙发育,岩层破碎,该层含水微弱。
2.1.2.临时锁口根据设计图纸,副井井筒有深度为6.5m的井颈,在井颈结构图尚缺的情况下,初步设计临时锁口,锁口净径Φ8.2m,井壁厚800mm,深度6.5m,上口600mm高,用砖砌筑;下部用C20砼浇注。
副井井筒锁口标高按设计为+34.6m。
在锁口施工前,应先将井架基础施工完毕,而后开始施工副井临时锁口。
由于副井临时锁口较深,应分两段施工,分段界限以静水位为准。
上段用木模板自下而上施工,完毕后,即开始立井架、安装天伦平台和翻矸平台;下段临时锁口施工至离井口标高5m,即+29.6m位置时要预留固定盘梁窝。
2.1.3.表土施工方案的选择根据设计副井井筒深度565.6m,井筒穿过第三、第四系冲积层二叠系上石盒子组的基岩风化带裂隙含水层和K5砂岩段裂隙承压含水层,副井穿过冲击层厚度为294.75m。
冲击层富水性强,稳定性差,井筒表土段和风化基岩段采用冻结法施工。
考虑K5砂岩富水性强,K5砂岩与表土段一同冻结。
副井冻结深度为404m,井筒基岩段深度161.6m,采用普通法施工。
其优选施工方案如下:(一)冻结方案(1)长短腿差异冻结。
防片帮在主冻结孔内侧布置一圈防片帮孔,孔深220m,孔数13个,孔距2.75m,圈径11.5m。
(2)在离井筒中心1m位置对称布置2个水文孔,孔深分别为88m和268m。
(3)副井冻结孔42个,开孔距1.27m,圈径17m。
(二)冻结段施工方案(1)作业方式:外层井壁采用短段掘砌,正规循环作业,一般高度为3.0m。
(2)掘进工艺:一般采用人工挖掘未冻土,风镐挖掘冻土。
当冻土扩入井帮2m以上时,考虑采用爆破法作业。
根据冻土情况不知炮眼,采取全断面一次光面爆破,并制定冻结岩层安全爆破措施,验房崩断冻结管。
(3)筒形壁座网喷砼支护段选用防冻速凝剂,确保砼质量和施工安全。
(4)采用J851早强减水剂配置高强、早强施工砼,确保砼强度增长率大于冻结压力的最大增长率,防止外层井壁压坏。
(5)内层井壁采用液压滑模套壁和JQ防裂密实砼,提高井壁的整体性和封水性。
(6)内外层井壁之间根据设计采用自上而下的夹层注浆法以期封堵井壁漏水。
(三)冻结段施工方法挖掘方式(1)冻土未进入荒经且距荒经500mm时可采用分层、分区台阶式挖掘法,中心超前,人工挖掘。
(2)冻土进入荒经200~500mm时,全断面一次挖掘,风镐刷帮,人工装土砂层,粘土层可用抓岩机直接抓取。
(3)冻土进入荒经1000~2000mm时,可用多台风镐,风铲破土,对风动机具挖掘困难的岩层,砾石层及砂层可考虑采取浅眼少装药的松动爆破进行破土,使用抓岩机配合抓土。
(4)全部冻实后,采用全断面控制爆破,YY—24风钻打眼,机械装岩。
合理确定爆破参数,制定循环图表。
(5)冻结段基岩采用全断面钻爆发,直眼掏槽。
(6)采用四、六制工序滚动作业方式,18小时一循环,循环进尺3m,月进度102m,有效循环个数34个,月循环率97%,足以保证冻结段外壁成井80m/月的指标。
作业方式与掘砌段高的确定冻结段外壁采用短段掘砌混合作业方式。
根据围岩的物理特性,冻结技术参数,施工方法及围岩暴露时间,选择合理的段高以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由经验 3.0m 为安全段高。
在掘砌施工中可根据冻结壁强度和位移实测结果调整模板高度。
范围为2.0~3.0m。
外围井壁浇筑冻结段外壁砌筑采用可调下行组合式刃脚模板,采用1.6m3底卸式吊桶运送砼。
吊盘上设分灰器分灰。
经斜溜式活节管入模、分区分层浇筑、分层分片捣固。
工艺流程:冻土挖掘—测量—稳劳找平刃脚模板—铺泡沫塑料板—绑扎钢筋—浇筑砼—绑扎上不环筋—稳直筒模板—浇筑直模砼—封口清理。
外层井壁设计砼标号C30~C60,考虑到土产材料与实验室选取的差异,施工中对砼配置提高一级。
内层井壁浇筑外层施工到341.1m时,拆除刃脚模板。
掘进到356.1m时,此段采用锚喷临时支护,内壁采用自动调平液压滑模,自下而上连续套壁,一直滑井到井口。
2.1.4.表土施工劳动组织与管理根据表土段采用的施工方法及表土特征,表土段采用工序滚动作业方式。
18小时一循环,循环进尺3.0m,有效循环个数34个,月循环率97%,月进度102m,足以保证成井80m的指标。
2.1.5.基础施工(1)采用短段掘砌、正规循环作业,砌筑段高3.5m。
(2)采用中深孔锅底采光面爆破。
(3)过含水层采用探注、封堵综合防治措施。
(4)井壁浇筑防裂密实砼。
采用喷射防裂密实砼接荐封水。
(5)对基岩含水层施工,除采取综合防治水措施外,考虑在404~435m段适当位置开设一腰泵房,接力排水。
2.1.6.表土施工期的确定冻结表土深度293.10m,平均月进度70m,泽掘砌工期为2.02个月,其中不包括探煤探水注浆工期。
副井井筒基岩段施工采用短段掘砌混合作业,掘砌段高为3.5m,期施工方法采用中深孔爆破。
正常基岩段眼深 4.0m,含水层基岩段眼深2.8~3.0m。
使用FJD —6A型伞钻凿岩,中心回转式抓岩机,采用3.5m高的整体下行刃脚金属模板,地面四台稳车悬吊。
另外,为加快施工速度,提前竣工,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取设计指标为80m/月。
2.2.冻结深度根据安全改建工程井筒检查孔地质报告成果资料及相关规范,冻结深度必须深入不透水的稳定岩层10m以上,确定副井井筒的冻结深度分别为400.0m。
2.3.井壁结构形式井筒冻结段采用双层钢筋混凝土内夹塑料板复合井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C60,且井筒在井壁与冻土之间视土层情况铺设25~50mm厚泡沫塑料板,借以隔热和减缓冻土压力。
内层井壁按1.0H静水压力计算荷载,外层井壁按冻土压力计算荷载,并按内外层井壁共同承载全部水土压力校核,水土压力外荷载按1.3H计算。
副井井筒冻结段支护深度393.0m,井壁厚度1250~1750mm,内、外层井壁间铺设双层1.5mm厚塑料薄板。
副井基岩段井壁采用现浇素混凝土(破碎带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护,强度等级为C40~C45。
、副井井筒基岩段井壁支护厚度为600mm~7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