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中常考文言实词分类汇编

合集下载

史记文言文实词积累整理

史记文言文实词积累整理

史记文言文实词积累整理
史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史书之一,全书共记载了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和重要事件。

在史记中使用了大量的文言文实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实词及其释义:
1. 朝廷:君主或政府的官方机构。

2. 王侯:指封建时代的君主和贵族。

3. 君臣:指君主和臣下之间的关系。

4. 臣子:对君主的称呼,也指官员或臣属。

5. 天子:封建时代对君主的尊称,也指皇帝。

6. 宗庙:祭祀祖先的地方。

7. 官职:指君主任命给官员的职位。

8. 辅弼:辅佐君主,担任重要职务。

9. 均田制:古代中国的一种土地分配制度。

10. 德政:指君主施行的善政和恩德。

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实词,史记中还涉及到很多其他词汇,读者可以通过阅读史记来丰富和积累更多的实词。

史传类文言文重要实词汇编

史传类文言文重要实词汇编

史传类文言文重要实词汇编1、关于案件狱:以治狱至廷史//平法断狱,多所全宥。

(案件)狱中杂记(监狱)讼讼者数千人(诉讼、打官司)自讼(检讨)辩讼公门之下(辩论)断及断狱之日(判断,评判)按按诛五人// 收摄按问(追究、查办)抚按议散之(巡按,官名)诛汉厚诛陵以不死(责问,谴责)兴兵诛之(讨伐)害民者诛(杀死)讨亡不越竟,反不讨贼(声讨、讨伐)在军,无日不讨军实而申之(治理、整顿)刻(尅)刻期三月必得盗(限定期限)寝秦人寝兵//寝不行(扣住不发)晨往,寝门辟矣(卧室)摄收摄按问(拘捕)摄敝衣冠(整理)系收摄系狱(关押、捆绑)辜无辜//死有余辜//盗服辜(罪)当表奏皆当死// 蒙毅当赵高法应死(判罪)论于是论高辇死//群臣或窃馈,辄捕论之(判决、判罪)坐淳验无实则坐之//郡中豪滑相连坐千余家(治罪)将军王恢坐首谋不进,下狱死。

(因犯………罪)报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报而罪之(定罪,判罪)报仇雪耻(报答,回报)故略上报(报告)奏奏行不过二三日(报奏,奏书)臣请奏其效(呈现)以夏进炉,以冬奏扇(进献)可帝可其奏(准许)后进文章无可意者(适合)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岂,哪)让征拜议郎,辞疾不到,诏书切让。

(责备)争货财,无辞让。

(谦让)原并原其罪,许以自信。

(宽赦)原君//原其理(推究)董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督察)构王圣与吕丰共构太子(陷害)购追购又急//高祖购求季布千金(悬赏捉拿)文此三者,以为文不足//舞文巧诋下户之滑(法律条文)为人少文(礼仪、文化)法犯法当死(法令,制度)虽有百罪,弗法。

(按法令治罪)治以治狱至廷史(治理)天下大治(治理得好)2、关于官职地位雅赵高雅得幸于胡亥。

(平素)素素居广平时//衡素善属文(平素)微人微言轻(地位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微言大义(精微)鄙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肉食者鄙(见识浅短)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微)干不鬻智以干禄,不辞爵以吊名。

文言文阅读中常见表官职变动的实词(教师中心稿)-模板

文言文阅读中常见表官职变动的实词(教师中心稿)-模板

文言文阅读中常见表官职变动的实词(教师中心稿)作者::河南南乐一中高三语文组邮编:457400高考文言文段多是选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传记,文章在记叙其生平时常涉及职位的变迁。

而那些表官职变迁的文言词语对文义的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

让学生掌握这些词语对准确理解人物生平及相关官场沉浮很有帮助。

现将常见表官职变动的词语辑录如下:一、表授予官职的:1、荐、举: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如:公以学士徐公致荐,被征。

《谭嗣同》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文选•陈情表》再如:诸有藏及内恶未发而荐举者。

《汉书•平帝纪》举不失德,赏不失劳。

《左传•宣三十年》2、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

如: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

《晋书•谢安传》前后九辟公府《后汉书•钟皓传》3、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如:岁余,征拜侍御史。

《后汉书•王涣列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后汉书•张衡传》4、拜:授予官职如:“拜亮为丞相。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史记•淮阴后列传》5、除:任命,授予官职。

如:除太常丞,尚书祠部郎,通直散骑侍郎。

《南史•虞愿传》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文选•陈情表》6、授:给予官职如:“遣使者持黄金印,赫发继,朱轮车,即军中拜授。

”《汉书•翟方进传》国以功授官予爵。

《商君书•靳令》7、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如:起樗里子于国。

《战国策》8、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如:拔之为后将军。

《汉书•赵充国传》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文选•陈情表》二、表调动官职的升迁的:1、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左迁指降职、贬官。

如:“孝文帝悦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史记•贾谊传》“心犹恨之,遂左迁毓。

”《三国志•魏书•卢毓传》再如:岁中四迁。

《汉书•主父偃传》吾极知其左迁。

《汉书•周昌传》2、擢:在原官职上提拔。

如:六年,江东大旱,擢知信州《宋史•唐震传》以高才擢进屡迁。

二十四史原文及翻译实词

二十四史原文及翻译实词

二十四史原文及翻译实词《二十四史全译》,国家“十五”出版规划重点图书,《二十四史》国家译本。

全文五千万字的译稿反复修改,每一部史书的译文都整体修改三次以上。

出版前,古文、今文近一亿字的校对做了十二遍。

可谓呕心沥血。

修史、读史,以史为鉴,是中华民族的宝贵传统,但是,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别,阻碍了人们阅读史书的努力。

现在能够直接阅读文言文史书的,已经越来越少了。

如再不抓紧翻译,《二十四史》将可能如同梵文一样,成为只有少数人能够读懂的古文字。

《二十四史》是中华民族嬗递传写了近五千年的国史,向由“国家开局,宰臣董理”。

对前史的修撰与定编,以及为着阅读与流传而对古史进行的注释、翻译、考评、辑迭,这两个命题是我国每一时代政治领袖维系民族史延续不可推诿的责任。

国家在一定时期组织对国史进行再整理,官刻颁布这一制度,彰显于雕版印刷技术成熟的宋代,责成教育机构主持,使之成为全国通用的版本。

有宋以来,已成宋国子监本十七史,明国子监本二十一史。

清乾隆皇帝钦定典名《二十四史》,于1739年开始全面整理刊刻,史称武英殿本。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即指示在全国调集人才,对《二十四史》进行标点、校勘,历时二十年。

这是顺应时代的要求,对国史进行的第一次现代化处理。

由于二十世纪以来,汉语的书面主体已全然变化为现代汉语,1991年由许嘉璐先生主持、全国高校古籍所担纲,对二十四史原文本着训诂的原则进行了现代汉语翻译,历时十三年。

这是进一步对国史的现代化整理,也是秉承自治史以来的传统,体现了史为今用的精神,更是对用古汉语书写的国史所做的抢救性的全面译释,为后世国人留下一部方便阅读的国史。

最好的保存,莫过于最广泛的传播,一部文白对照的全译本将使《二十四史》这一辉煌的巨著的读者群呈几何级数扩大。

百折不回读不懂的,现在能读懂了,原来读起来艰涩乏味的,现在读起来顺畅淋漓了;不仅这一代能读,下一代也能读。

《二十四史》犹如一个硕大的坚果,饱含丰富的营养,因其包裹着古文的坚硬外壳,使人们望而生畏。

高中文本中常见文言240个实词归类详解

高中文本中常见文言240个实词归类详解

34、栽 ①裁衣服,剪裁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②同“才”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③裁决 唯大王裁其罪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促织》 《韩非子》
35、苍 ①深绿色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②灰白色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前赤壁赋》 《蒹葭》
36、操 ①拿着 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 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苏武传》 ②从事,担任 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促织》 ③掌握,控制, 操作 津人操舟若神 《列子· 黄帝》 ④操守,品德 虽贾人,有贤操 《汉书· 张汤传》
18、奔 ①跑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 《黄州快哉亭记》 ②逃亡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 《〈指南录〉后序》
19、本 ①草木的根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谏太宗十思疏》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种树郭橐驼传》 ②本来,原来 予本非文人画土,甘受诟厉 《病梅馆记》 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 《苏武传》 ③来源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诸子喻山水》 ④探求,考察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伶官传序》 ⑤抄本 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 《〈指南录〉后序》
10、报 ①报告,告诉 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鸿门宴》 似报主知 《促织》 ②回答,答复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报复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过秦论》 ④报答,酬谢 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苏武传》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陈情表》 未报秦施而伐其师 《秦晋崤之战》 ⑤报效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 《滕王阁序》 6通“赴”,到……去 吾今且报府 《孔雀东南飞》
11、暴 ①突然 屡撩之,虫暴怒 《促织》 ②同“曝”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劝学》 ③暴躁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④凶恶,残酷 暴秦之欲无厌 《六国论》 ⑤暴露,显露 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六国论》

108个文言实词

108个文言实词

180个文言实词1.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1、编次。

纪传体文言文常用字归类

纪传体文言文常用字归类

【纪传体文言文常用字归类】纪传体文言文常用字归类从1994 年以来,高考文言文选用的材料基本是人物传记。

主人公多是正面的文臣武将,文章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或几件突出的事迹,凸现该人物正直敬业、奉公孝顺的品行或卓越的才能;选材多来自全是纪传体的“二十四史”。

选材的相对稳定,必然带来遣词用字的相对稳定。

如果我们理解并牢记这些比较稳定的常用字,既提高了阅读速度,又会提高准确率。

下面将其归类。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理解并牢记这些比较稳定的常用字,既提高了阅读速度,又会提高准确率。

在此,将其做些归类:(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二)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1.狱:案件,案情;监狱:监管案件。

2.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祸”。

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

3.第:①只,只是,只要;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级。

(单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4.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

如:“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5.他:别的,其他的,另外的。

“又顾而之他”,“王顾左右而言他”(《齐人有一妻一妾》)。

(三)值得了解的相关复音词1.下车:刚上任、刚到任。

文言文高频实词.doc

文言文高频实词.doc

文言文高频实词.doc1. 常:常常、经常、久长、平常、时常、常事、平素、常人、常年、常言、平生、常行、常有、常见、常情、常事、常备、常住、常礼、时常、长久2. 言:言语、语言、言论、言辞、言谈、言词、言行、言传、言挞、言简、言犀、言明、言之成理、言之有物、言行一致3. 人:人民、人物、人类、人世、人间、人心、人情、人事、人才、人情世故、人自为战、人才辈出、人心向背、人亡政息、人生在世、人事代谢4. 日:日日、日夜、日暖、日头、日新、日出、日落、日中、日脚、日月、日用、日进、日往、日张夜曲、日复一日、日趋早晚、日以为常、日上三竿5. 知:知道、知识、知名、知己、知音、知情、知人善任、知足常乐、知无不言、知彼知己、知难而进、知命善判6. 其:其余、其实、其乐融融、其貌不扬、其不然也、其人也哉、其形也、其言也、其事也、其所好者、其所周知、其道也、其乐无穷7. 上:上下、上面、上升、上台、上马、上当、上膛、上场、上门、上百、上课、上等、上将、上天、上品、上司、上位、上揭、上梁、上人、登上8. 与:与人为善、与日俱增、与世无争、与时俱进、与物无忤、先礼后兵、后来者居上、阳奉阴违、关怀备至、同舟共济、和为贵、独善其身9. 无:无辜、无疑、无所不用其极、无所不包、无迹可寻、无冕之王、无妄之灾、无心插柳柳成荫、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往不胜、无为而治10. 天:天地、天时、天命、天人合一、天朗气清、天伦之乐、天昏地暗、天下三分、天下为公、天涯海角、天壤之别、天意难违、天道酬勤11. 得:得到、得意、得胜、得力、得失、得妙、得人、得才、得心应手、得寸进尺、得过且过、得罪不轻、兔死狗烹鱼肉燕窝12. 生:生命、生活、生育、生生不息、生吞活剥、生力军、生气勃勃、生财有道、生老病死、生死未卜、生养育人、生灵涂炭、生死存亡、生生世世、生息繁衍13. 是:就是、不是、而是、既是、真是、何以致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日新其士、已是黄昏狂奔后14. 之:之后、之中、之前、之上、之下、之一、之二、之三、之四、之五、之六、之七、之八、之九、之十、之多15. 于:于是、于天、于人、于归、于兹、于查、于是乎、于事无补、于心不忍、于一身、于礼、于今为烈、于家为国、于谦至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史中常考文言实词分类汇编《二十四史》是全国卷高考文言文选文的唯一来源,既然这一部纪传体古文集大成的作品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就更加有理由把《二十四史》中的必考词汇掌握了。

、家居生活1、孤:幼年失去父亲;孤独;封建君王自己的谦称。

2、家:安家;大夫统治的地方。

3、归:女子出嫁;返回;归还;归附。

4、适:女子出嫁;到去;适合,适宜;恰好。

5、事:侍奉;为服务;从事,做。

6、先:祖先,上代;已经死去的,如先考妣;称古代的人;先于,前于;首要的事情。

7、作:起身,起来,如“虽少,必作”;创作,制作,如“仲尼戹而作《春秋》8、字:女子许嫁。

、学习修养为人1、工:擅长。

工擅文。

2、厉:磨练, 磨砺;勉励,激励;严肃,严厉;磨刀石;磨。

3、劝:勉励,奖励;劝告。

4、勉;尽力,努力;鼓励,使人努力。

5、师:老师;以为师;效法,学习。

5、训:教导,教诲,如训俭示康;规范,准则,如不足为训;训练;词义解释,训释。

6、善:善于,擅长;友好,亲善;应答之词,表同意;好好地,如善待。

7、修:研究,学习,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修饰,装饰,修养(动词);善,美好;高,长;著,撰写,如修书;整治,治理;修建,如乃重修岳阳楼。

8、习:反复练习;学习;通晓,熟悉。

9、务:致力,从事,如“务农”“君子务本”;事务,事情,如“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10、攻:深入钻研,如术业有专攻。

11、游:出外求学或求官:交际,交往;纵,放纵,如游目骋怀;游玩,游览;旅行。

12、售:考试得中,如“操童子业,久不售”;实现,如“挟邪作蛊,于是不售”;施展(奸计),如“以售其奸”;卖出去;买13、笃:忠厚,“太祖闻其笃行”;坚定,如“笃志而体(意志坚定,并且努力去实践)”;深,甚,如“笃好文章”;(病)重,如“孙权病笃”。

14、敬:严肃,慎重,做事情严肃认真,如敬事而信;尊敬,尊重。

15、忠:(做事)尽心竭力,如使民敬、忠以劝;忠于君主。

16、恕:待人仁爱宽厚,指推己及人,如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宽恕,原谅。

17、谅:诚信,如“友直,友谅”;相信,如“不谅人”;原谅。

18、勤:劳,辛苦,与“逸”相对,如四体不勤;努力,尽力,与“惰”相对。

19、质:本质纯真朴实,如君子质而已矣。

20、文:华美,有文采,如“何以文为”。

21、忍:狠心,如君王为人不忍;残忍;忍心,如今存其本,不忍废;忍耐,忍受,如然而隐忍以行三、政事1、当:掌管,主持,如当权;判罪,如“犯法当死”;对着,面对。

2、相:宰相;辅助,帮助;仔细看,审察;互相;表一方对另一方怎么样;容貌。

3、干:治理,如干国才;求取,如不干人;冒犯,冲犯;冲;干预;盾牌。

4、治:治理,管理;国家治理得好,如天下大治;惩处,如治罪;研究,如治学;医治。

5、乱:社会不太平,国家治理得不好;扰乱;叛乱;乐曲的最后一章。

6、平:社会太平;平定7、奏:上奏,向君王上书或进言;奏章;进,如奏刀豁然;进献;奏乐。

8、疏:分条陈述,如细疏其能;给皇帝的奏议;疏通;分,分给,如仗义疏财;疏远9、议:商议,讨论;议论,评论;主张,建议10、论:研究,讨论,如论世之事,因为之备;议论,评论,如每与臣论此事;辩论;判罪,如辄捕论之。

11、表:上表推荐某人;外,与“里”相对;表扬,表彰;表明;标志。

12、案:考察,核实,如“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案问:审问,审查,如于是使御史案问诸生);巡行,巡视,如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文书,案卷;按照,依照;几案13、坐:因犯罪或错误,如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判罪,定罪,如犯法不坐,连坐;因为,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通“座”,座位。

14、闻:使上级听到,报告上级;见闻,见识;名声,名誉;15、罪:惩处,判罪16、置:赦罪,释放,如赏亲阅,见十置一;放到一边,放弃,如沛公则置车骑,置之不理;搁,安放,如置之度外;摆,设,如置酒咸阳宫17、赈:救济18、听:治理,处理,如兼听万事;判决,如断狱听事;听从,接受;听任,任凭19、报:断狱,判决罪人;报答,报复;给回信,答复,如谁可使报秦者;报告,告知,如遣使者还报;报应;酬报。

20、劾:揭发罪状21、课:督促完成指定工作,如严课农桑;按规定的数额和时间征收赋税,如始课南徐州侨民租。

22、典:主管,如承庆典选校百官;23、简:挑选,如简贤选能。

24、籍:登记,如籍府库;名册,户口册;通“藉”,凭借,如然往往籍是以谋私利。

四、军事1、伐:讨伐,进攻;声讨,如口诛笔伐;功劳;2、袭:偷袭;继承,随封爵或职;因循,沿袭3、克:战胜,攻破;能够;克制,如克已复礼为仁;约定或限定(时间),如克日会战4、拔:攻取;提拔;突出,超出,如出类拔萃5、破:打败,攻克;6、敌:仇敌,敌人;抵挡,抵抗,如寡不敌众;相当,匹敌,如势均力敌7、距:通“拒”,抗拒,抵御;距离;8、次:临时驻扎和住宿9、怀:安抚,如怀敌附远;(人心)归向,如黎民怀之;想念,怀念,如思乡怀远;心意,情怀;关心,如“少者怀之”。

10、部:统率,指挥;部队;官署,行政机关;11、将:带领;扶,持,如出郭相扶将;将要,行将,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拿,用,如将功赎罪;且,又,发将信将疑12、间:离间;隔阂,疏远;间或,断断续续地,如时时而间进;秘密地,悄悄地,如屏(屏退)人间语;从小路,如道芷阳间行。

13、引:率领,引导;拉开弓,如引而不发;延长,伸长,如引领西望;避开,退却,如秦军引而去;取过来,如引酒而饮之;引用,如旁征博引14、徇:示众,如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巡行,如籍为裨将,徇下县。

15、次:驻扎,士卒次舍。

16、勒:率领,三日而勒兵。

17、固:坚固,特指地势险要和城郭坚固,如秦孝公据肴函之固(险要地势);坚持,如管仲固谏;固执,顽固,如汝心之固;固定,稳固,如固本清源;鄙陋,如鄙人固陋,不知忌讳;本来,如人固有一死。

五、人际交往1、诣:到去2、造:到去,造访;制造;成就,造就3、谒:拜见,请见;请求;告诉,陈述4、过:拜访,探望;责备,批评;错误,过失;胜过,超越5、存:看望,问候,如越陌度阡,枉用相存;抚恤,如养幼少,存诸孤;思念;6、劳:慰劳,如帝亲自劳军;功劳;费力,吃力;疲劳7、访:看望,拜访;询问;查访,侦察8、问:问候;问,询问;追究,考察(问罪);管,干预9、顾:探望,拜访,如三顾茅庐;关心,照顾,如大臣争于私而不顾于民;思念,如顾恋慈母;回头看,如瞻前顾后;看,如君臣相顾,泣下沾巾;回头,如康顾视日影;只是,不过,如顾吾念之。

10、吊:慰问,如吊民伐罪;悼念死者;11、延:邀请;引进,迎接;蔓延,扩展;伸长,延长12、遇:对待,接待;待遇;会见;接触,感触,如臣以神遇;遇合,逢时,指得到君主的信任,如怀才不遇。

13、通:交往;交换,如通财货;通报,传达,如不肯为通;得志;地位显贵,显达;通晓,如通于兵事;共同的,通常的,如前代通则。

14、致:送达,如远方莫不致其珍;献出,尽,如事君能致其身;传达,表达,如遣吏存问致意,再如致谢,致敬;招引,引来,如致市民,取聚万货;取得,得到,如知其可以致功也;意态,情趣,如闲情逸致。

15、遗:赠送,给予;遗失;遗留16、施:给予恩惠,施惠;施舍;施行,实行;17、怀:安抚,如怀敌附远;(人心)归向,如黎民怀之;想念,怀念,如思乡怀远;关心,如“少者怀之”。

18、赡:供给,供养,如皆以赡给九族;富足,充足,如务农积谷,国用丰赡。

19、与:结交,亲附;给予,授予;参加(与师);赞许(朝过夕改,君子与之)20、比:勾结,如朋比为奸;比较,如与天地兮比寿;认为与一样,如自比于乐毅管仲;并列,挨着,如鳞次栉比;及,等到,如比去,以手阖门;接连地,如比三年日蚀。

21、信:言语真实,如信言不美;讲信用,如言必信;相信。

22、微:地位低下,卑贱;衰败,衰弱,如周室卑微;如果不是,如果没有,如微斯人,吾谁与归;不显露的,如微服而行于民间(微服:国君或官吏穿着一般人的衣服);暗中伺察,如童微伺其睡23、攻:攻打;抨击,指责,如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24、夺:强取,夺取;强行改变,如匹夫不可夺志也;丧捧,耽误,如勿夺农时。

六、心理1、疾:厌恶,憎恨,如疾恶如仇;妒忌,如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病;痛苦,疾苦;缺点,毛病,如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2、恨:遗憾,不满意(古人多用“怨”怨恨,恨不表,只有怨恨连用时才有仇恨义)。

3、望:埋怨,责怪,如宗室贵族多有怨望者;名望,名声;盼望,期望;农历每月十五4、期:期望,要求,如良剑期乎断;一定的时间期限;约定(日期);约会;周(年、月)5、冀:希望,如冀复得兔。

6、幸:希望,如幸天下有变,而欲有大功;宠幸,宠爱;特指皇帝到一处,驾幸;侥幸,如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幸亏,如幸来告我。

7、矜:怜悯,同情,如矜恤孤羸;注重,慎重,如人矜节行;庄重,如矜持(竭力保持庄重);骄傲;夸耀,如自矜功伐。

8、伐:夸耀,如无伐善9、施:夸耀,表白,如无施劳。

10、耻:耻辱;羞愧,羞耻心;以--- 为耻。

11、厚:看重,如固前圣之所厚;深,重,优厚,如厚待;(为人)厚道,不刻薄。

12、多:称赞,如人以此多之。

13、少:轻视,看不起;稍微14、易:轻视;交换;改变;容易15、鄙:看不起,轻视,如时议以此鄙之;庸俗,浅陋,如孤陋寡闻;边疆,边远的地方;谦称自己。

16、哀:同情,如吾哀之。

17、贷:宽恕,如虽亲属不贷;借出;借入18、患:担忧,忧虑,如不患寡而患不均;忧患,灾难,如有备无患;得 --------------------------------------------------- 病。

19、尚:崇尚,尊重,如尚轻侠;尚且,如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还,如尚能饭否。

20、厌:通“餍”,满足,如“抑为之不厌”;讨厌,如“与可厌之”。

21、异:惊奇,奇怪,如“悚然而听之,曰:[ 异哉!] ”;奇特,与众不同,如“君子生非异也”;七、语言1、谢:感谢;道歉;辞别;推辞,拒绝;告诉,劝告,如多谢后世人;衰亡,凋落2、属:嘱托,如属吾属文以记之;委托,交给,如以兵属蒙恬;交给官吏治罪,如乃以秦王属吏;连接,如冠盖相属;写作如属文;之类。

3、责;责备,责罚;要求,如求全责备;索取4、让:责备,责怪;辞让,谦让5、谯:责备。

6、数:列举罪状加以责备,如使吏数之;计算,如楚兵之多,不可胜数;一一列举;屡次,如数犯边境;六艺之一,算术;规律,必然性;天命,命运。

7、非:非难,责怪,如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不对的,不合理的;不是。

8、刺:斥责,指责,如面刺寡人之过者;名帖,名片9、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毁谤10、讥:非难,指责;讥讽11、讽: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如讽齐王纳谏12、喻:告诉,如故作书以喻意;知道,了解,明白,如家喻户晓;比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