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官二代

合集下载

论“富二代”“官二代”和“星二代”的发展

论“富二代”“官二代”和“星二代”的发展

论“富二代”“官二代”和“星二代”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一些特殊的社会群体也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最被广泛讨论的就是富二代、官二代和星二代。

这三个群体在中国的社会结构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们的发展情况与一般人群有着较大的不同。

在这篇论文中,我将分别探讨富二代、官二代和星二代的发展情况。

首先,我们来看富二代。

富二代是指出生在富裕家庭中,并且继承了家族财富的一代人。

这些人通常在经济条件好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并且享受着丰富的物质资源和教育资源。

富二代的家庭背景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他们往往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并且可以在人脉关系和财富资本的支持下创业或发展自己的事业。

然而,富二代也面临着一些困扰。

首先,他们的成功往往被外界归结为“家族财富”的原因,而非个人能力的体现。

这种观念使得富二代在社会上面临着一定的歧视和偏见。

其次,家庭背景的富裕也容易使得富二代变得盲目自信和懒散,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

最后,富二代也面临着家族财富的传承问题,他们需要面对更多的家族责任和家族管理挑战。

接下来,我们来看官二代。

官二代是指出生在官僚家庭中,并享有权力和特权的一代人。

他们的父母往往在政府或者公务员领域中拥有较高的职位和地位,他们的发展受到政治资源的支持和保障。

官二代在人事安排、晋升发展等方面通常会得到相对优先的待遇。

他们往往从小就接受严格的政治教育和社交礼仪的训练,具备了一定的社交能力和政治素养。

然而,官二代也面临着一些困扰。

首先,他们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族的政治资源,这容易导致一些官二代过于依赖政治背景而缺乏自身的能力。

其次,官二代的特殊身份也容易引起社会的质疑和不满,在社会道德观念逐渐提高的背景下,官二代也需要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最后,官二代在政治地位得到保障的同时,也需要承受更多的舆论监督和社会压力。

最后,我们来看星二代。

星二代是指因为父母或者其他亲属在娱乐圈中的成就而享有名利和特殊待遇的一代人。

从五类人群看社会流动中的“二代”现象

从五类人群看社会流动中的“二代”现象

从五类人群看社会流动中的“二代”现象作者:顾辉来源:《决策探索·下旬刊》 2015年第2期文顾辉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的阶层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近年来,网络等媒体频繁出现的“富二代”“官二代”“贫二代”“农二代”等热词,也反映出我国社会阶层代际传承性问题及社会阶层固化问题受到了普遍关注。

这里分类进行分析。

“官二代”:出身背景等先赋性因素的作用减弱但并未消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课题组研究认为,国家和社会管理者阶层表现出一定的代际继承性。

父亲职业为干部、企业管理人员和企业主的人,最可能成为国家和社会管理者,这些人中100个大约有7个成为国家和社会管理者(6.6%),专业技术人员和办事人员家庭出身的人也具有一定的优势,这个比例分别为3.1%和2.7%。

分析发现,精英阶层的子女成为精英的发生比是非精英的子女成为精英的 1.925倍。

这说明精英阶层的确是再生产的。

课题组对南方两地省委党校学习班干部的研究发现,对于干部的社会网络资源积累而言,出身背景等先赋性因素的作用减弱但并未消失,人力资本等获致性因素的影响日渐显现,政治资本作为体制性因素依然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

这些研究基本上认同:无论改革开放前后干部阶层都存在较高的继承性。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干部阶层的继承性有所增强。

也即是说,干部阶层中“官二代”的现象一定程度地存在,但是改革前后“官二代”的继承机制有所变化,改革之后尽管干部选拔以绩效为原则,但是通过政治身份、教育文凭、社会关系网络等中介途径,干部阶层继续发挥着社会阶层地位获得的优势。

“知二代”:代际流动中自致性因素发挥着核心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课题组对专业技术人员阶层的研究显示,专业技术人员的阶层地位的代际传递性较强,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中,父亲职业为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19.8%),是其平均分布比例的(3.3%)的5.6 倍。

中国古代如何处理官二代问题

中国古代如何处理官二代问题

中国古代如何处理官二代问题吴钩在《新周刊》撰文指出,今人所说的“官二代”,宋朝人称为“衙内”。

衙内作为无恶不作的人物形象,是从元杂剧开始才频频亮相的,这显然是元朝文人借古讽今,以宋朝衙内影射当时的权贵。

如果我们看宋代的正史、宋人的笔记,便可以发现,宋人在约束“官二代”胡作非为方面的做法,即使不能说“最可称道”,至少也是可圈可点的。

1宋代的士大夫家庭很重视培养子孙的品行。

宋代士大夫家训不仅数量多,从内容看,也值得称道,很注重对家人的品德教化,包括告诫官宦子弟不可骄横。

宋代士大夫重家训,并非无因。

一个深刻的历史背景是,汉唐时代的门阀世族到了宋代已经烟消云散,政治不再被世族垄断,而是以科举的方式向全民开放,“取士不问世家”。

虽说宋朝还保留着“恩荫”之制,但科考已是取士的主流,据统计,两宋141位宰相中,可考为“官二代”2的有62人,其中53人是科考出身,占85%。

绝大多数的官宦子弟必须跟平民子弟竞争,如果科举及第,还得复试一次。

要求比平民更严格。

宋朝的士大夫家庭有更深切的危机感,如果子孙不肖,便会在竞争中被淘汰。

另一个历史背景则是,宋朝“以儒立国,而儒道之振独优于前代”,家训的兴起与儒家的复兴是同步的,儒家相信“教化行而风俗美”,重视对社会风气的培养。

宋代士大夫家训表现出来的“修身—齐家”思想,与整个社会的主3流价值观相互响应,进而促成了一种敦厚的风俗。

一个人(包括“官二代”)处于这样的风俗中,会感受到无形的压力,不致于做出太出格、太丢人的事情。

吴钩在《新周刊》撰文指出,今人所说的“官二代”,宋朝人称为“衙内”。

衙内作为无恶不作的人物形象,是从元杂剧开始才频频亮相的,这显然是元朝文人借古讽今,以宋朝衙内影射当时的权贵。

4如果我们看宋代的正史、宋人的笔记,便可以发现,宋人在约束“官二代”胡作非为方面的做法,即使不能说“最可称道”,至少也是可圈可点的。

宋代的士大夫家庭很重视培养子孙的品行。

宋代士大夫家训不仅数量多,从内容看,也值得称道,很注重对家人的品德教化,包括告诫官宦子弟不可骄横。

历史趣谈官二代落魄家丁 逆袭娶富二代装穷结识太子助登基

历史趣谈官二代落魄家丁 逆袭娶富二代装穷结识太子助登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官二代落魄家丁逆袭娶富二代装穷结识太子助登

导语: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之中,为了自己的抱负扮猪吃老虎的人物数不胜数。

这些人或许成功或许失败,但大多数都能依靠自己不同寻常的人生剧本而
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之中,为了自己的抱负扮猪吃老虎的人物数不胜数。

这些人或许成功或许失败,但大多数都能依靠自己不同寻常的人生剧本而记录史册。

在唐明皇的身边有位重臣便是此类人之一,他巧扮穷人接近还是太子的李隆基,把“守株待兔”的正面意义演绎的淋漓尽致。

1、年轻的老革命
怀州人王琚,小时候孤僻聪敏好读书,尤其喜欢研究玄象合炼之学。

要知道在古代那种氛围里,包括天文地理的经纬之学要比正统儒家学说更有市场。

而且他的叔叔是武则天身边的重臣,凭借亲属的关系他攀上了王同皎,并成为其幕僚。

当时的王琚才20多岁,天文、历法、占卜之类无所不通。

王同皎被这个神奇的年轻人惊呆了,日常谋事多倚重于王琚。

说起这个王同皎,本身就是世家子弟。

成年之后娶了李显的女儿,而他岳父的妈妈叫武则天!没错,李显,武则天的儿子,王同皎的岳父,两度出任皇帝的唐中宗。

当武则天年老势竭的时候,李显在大臣的簇拥下发动了神龙政变,一举逼迫一代女皇退位,恢复了唐朝。

在政变过程中还有个小插曲,因为母亲皇帝的威名实在是太大了,在关键时刻李显吓得不敢出门。

正是王同皎又劝说又胁迫,软硬兼施
生活常识分享。

中国二代富二代穷二代官二代

中国二代富二代穷二代官二代

中国二代:富二代穷二代官二代?中国二代:富二代穷二代官二代在二代标签的背后,是这个社会早已弥漫的仇富、仇官心理的进一步放大。

这种放大已经发生质的变化:人们日益担心,社会的优质资源将日益被少数人垄断,大部分人会失去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

“官二代”与公平正义。

河南固始县公选乡镇长事件之后,“官二代现象”开始引起广泛关注。

今年年初,一则网络传闻得到官方承认: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委组织部、人事劳动局、监察局几年前联合发文招录公务员,红头文件的名字很坦率——《关于考录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子女的补充规定》。

“官二代”的出现已不是个别现象,尤其是在我国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进入官场或事业单位“吃财政饭”更是早已成为大多数人的首选。

由于官场职位稀缺,竞争人数众多,就造成往往只有当地权贵子弟才能被选拔到比较重要的岗位。

“官二代”的本质。

在关于“官二代”的说法中,网络上几乎是骂声一片。

平心而论,官二代原本只是一个中性现象。

任何行业皆有二代三代,所谓世家之谓。

美国也有父子先后当总统的,比如老布什与小布什,在同一个时代当总统。

但没人认为小布什当总统是靠老布什的人脉关系与政治基础当上的。

人们可能有一个误解,28岁当上副厅级干部,23岁当上地级市的副局长,年龄显得很扎眼。

邓小平23岁就是中央秘书长,25岁举行百色起义。

邓小平后来总结说,我20多岁就在中央做大官,啥也不懂,但是干得也很好啊。

就“官二代”而言,年龄不应该是关注的焦点,而是任命干部的方式与程序出了问题,提拔官员的方式方法出了问题。

虽然干部选拔是在公开公正的名义下进行的,但所谓的公开选拔在一些地方却成了一些人任人唯亲的遮羞布。

诚然,没有人否认官二代做官不是公开选拔的结果,但这一结果实质上却又是对公开选拔程序是否公平公正的最大质疑。

值得注意的是,每次类似的事情发生之后,地方政府都三缄其口,跟舆论玩起“躲猫猫”,反而使公众的兴趣更加高涨。

“官二代”的出现,并不是说官员的后代就是“官二代”。

官二代发展路径 -回复

官二代发展路径 -回复

官二代发展路径-回复官二代是指中国官员的子女,他们的成长环境和发展路径与普通人有很大不同。

在中国特殊的体制下,官二代的待遇和机遇往往远超普通人,因此他们的发展路径也具备一定的特殊性。

以下将逐步回答在中国官二代的发展路径上,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开局有利。

官二代从小就生活在政治家庭中,父母的职位和地位给予了他们特殊的待遇。

他们通常拥有更好的教育资源,能够接触到高水平的学府和优质的师资。

良好的教育背景为他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牢靠的基石。

其次,权力资源优势明显。

官二代的父母通常有一定的权力资源,这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机遇和资源。

在求职和创业的过程中,他们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得到更多的支持。

权力的背景使他们更容易进入名校就读、获得重要的职位或获得优厚的待遇,这在普通人的竞争中是具有明显优势的。

然而,挑战也不可忽视。

官二代的身份和背景,往往被视为他们发展的“包袱”。

公众对他们的目光更为苛刻,要求他们更加优秀,不容许他们有任何放纵和错误。

他们更容易被人质疑其能力和真实价值,并且承受着更大的社会压力。

这也使得他们在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等方面承受更多的压力。

面对挑战,官二代的发展路径也有一定的变化。

首先,他们的教育路径往往是特色鲜明的。

相对于普通人,他们在学校中接受的教育更加注重培养领导才能和政治意识。

他们在学校担任各种职务和社团活动,积极参与政治课程和实践活动,这为他们未来步入政界提供了重要的锻炼和积累。

其次,他们更注重建立政商关系。

官二代的父母有着丰富的关系网络,他们往往能够借助这些人脉来寻找就业机会和合作伙伴。

由于父母的背景,官二代更容易获得政府项目和资源的支持,因此他们更倾向于从政府相关行业或政府背景的企业就业。

而这种背景带来的市场优势也可以使他们在商业创业中更容易获得成功。

然而,这些优势也伴随着责任和约束。

官二代要承担更高的社会责任,在工作中必须展现出非凡的能力和道德品质。

张鸣:大多数富二代官二代会是垮掉的一代

张鸣:大多数富二代官二代会是垮掉的一代

张鸣:大多数富二代官二代会是垮掉的一代大多数富二代官二代会是垮掉的一代张鸣眼下的中国,似乎存在着一种情绪,什么情绪呢?可以说是“二代迷思”。

好多的人,都对现在中国的第二代感到了一种异乎寻常的困惑和担忧。

其实,目前所谓的第二代,70后已经奔四,过四,而80后也已经奔三,过三了,只有90后小一点,但也正在步入成年。

其中70后,已经在各个行业成为骨干。

但是,现在50—60岁的人,显然提起第二代,尤其是80后和90后,往往大摇其头。

其实,九斤老太式的感喟,哪一代都免不了。

每代人都会或多或少觉得自己的下一代不那么顺眼,担忧一代不如一代。

后来证明,往往这种担心,不过是杞人之忧,后代当了家,天也没有因此而塌下来。

应该说,我们今天弥散着的忧虑,很可能也会是白担忧一场。

人类的末日,并不会因此而提前到来。

不过,此刻中国人的这种担忧,跟以往的九斤老太感喟,还是有点区别。

因为我们这几代的中国人,赶上了一个“数千年未有之变”——独生子女。

独生子女的生育制度,对国人伦理和育儿传统,是一种颠覆性的改变。

被养育的儿女和养育他们的大人,以及学校和社会,都因此而变得有点不正常。

所出的问题,也跟以往出的问题大不相同。

显然,人们有理由对独生子女的几代人,表示出独特的担忧。

80后和90后能够经受时代的考验,现在还真的没有定论。

当年我们7、8岁就会做的事,现在20几岁的年轻人都不会做。

因为这样的小事,家长都给他们包下来了。

连一点小事都不会做,能有担当,能会抉择,进而会做人、做事吗?至少,他们需要在今后的岁月里,补上这些本该在童年就习得的基本素质。

不消说,富二代和官二代,跟同龄人相比,所面临的独生子女困局,更加严峻。

至少,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会更加娇生惯养,更加不知道负责任,更加没有担当,甚至有些人都不屑于学习生存的技能,传统上所谓的纨绔子弟的毛病,在新的环境下,会更加突出。

更加可悲的是,在当今贫富差距如此之大,和官民矛盾如此尖锐的环境里,他们几乎是一出生就背上了不道德的印记。

中国历史上的“官二代”们究竟有哪些出路?

中国历史上的“官二代”们究竟有哪些出路?
任何人或一个社团能垄断公权力。如 此, 一则为官的含金量远不如专制时期 , 官员在社会 各种监督 下, 时候甚 至“ 有 官不
聊 生” “ ,官二代 ” 望继续 当官的冲动就不如专制时期 , 希 他们 更多人会 选择其4 J 二 别即使 有“  ̄ . k; 官二代 ” 想继续为官 ,
也必须遵循较为公 正的游戏规则像 布什 那样 , 靠选票赢得 。而若以“ 出来” 考 出来” 选 “ 之名 , 生出来” 实, 行“ 之 是很容 易被
罢 侯置 守 , 而天 假 其 私 以行 其 大 公 ” 。
其 中最 重 要 的 一 项 措 施 是 依 据 战 功 授 官
爵。

“ 出 来 ”是 官 员 产 生 的 另 一 种 打
举” 非现 代 语 境 下 的 “ 举 ” 而 是指 选 拔 荐 选 ,
那 么何谓 “ 公 ” 王 夫 之解 释 说 “ 大 ? 则 分 之 为郡 , 之 为 县 , 才 可 长 民 者 皆 居 分 俾
民 上 以尽 其 才 , 治 民 之 纪 , 何 谓 而 非 而 亦 天 下 之 公平 ? ” 古 者 诸 侯 世 国 , 后 大 夫 “ 而 缘 之 以世 官 , 所 必滥 也 。 士 之 子恒 为土 , 势 农 之 子 恒 为 农 , 天 之 生 才 也 无 择 , 士 而 则
有 顽 而 农 有 秀 : 才 不 能 终 屈 于 顽 , 相 秀 而 乘 以兴 , 势 所 必激 也 ” 又 。
过 。 这 种 凭血 缘 而 世 袭 官职 的模 式 , 结 流 中 , 中一个重 要 的群 体 , 是 失去特 其 其 就
于独立王国, 两晋由豪门大族把持政权 , 实
质 上 是 在 帝 制 时 代 ,生 出来 ” “ 的模 式 顽 固 地生存。但这种模 式如果再成 为主流 , 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官二代、身份继承与社会断裂
(2011-01-06)
● 邓聿文
中国近年来有关官二代的负面新闻很多,去年最引起轰动的官二代事件是“我爸是李刚”。

民间对官二代反感的不仅是一些官家子女张扬的行事风格,更是官二代能够借助父辈的权势,谋取平民子女不可能通过奋斗得到的社会资源和地位。

特别是在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今天,官家子女通过父母的安排,就能得到一份令人羡慕的职业。

所以,中国曝出的官二代负面新闻,很多都与就业有关。

前不久被媒体披露的湖南冷水江市人事局长把尚未毕业的儿子安排在吃皇粮的财
政局工资统发中心工作,即是这样的一例。

比起过去数起被曝光的官二代类似事件来,此事更显恶劣。

因为人家至少装模作样考试了一番,形式上没违规,而冷水江市的官二代,居然老爸的一封请求信,就得到了当地三位最高长官的批准,还未毕业就拥有官家身份。

更可笑的是,事情曝光后,该市常务副市长的回应竟然是,人才缺乏“特事特办”,并欲盖弥彰搞什么调查。

二代现象与社会阶层固化
不过,在我看来,这还不是最令人忧虑的,最忧虑之处在于,此种事在冷水江市,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用该市人事局一位副局长的话说,“常委开会时确实有这么一个决定,就是照顾(各单位)一把手亲属子女工作”。

换言之,官二代在冷水江市是有意识推进的。

否则,人们无法理解,仅仅是人事局长的一个请求,就能令当地三位最高长官违反规定批示同意。

中国传统社会在很长历史时期,曾实行过官员世袭制,但在开科举后,至少从隋起,世袭制就被废除,官员选拔是通过科举考试,面向所有读书人,平等竞争,这使得平民出身的子女能有一个上升的通道,从而保障了中国文官制度的长期稳定。

尽管在这一过程中,还会有官员世袭的出现,但那只是个别现象,主要是父辈对王朝的功劳巨大而由帝王特赏。

如果以此镜鉴冷水江市,这些官僚还不如科举制的古代社会。

官二代、富二代、贫二代等带有身份标签意义的“二代”现象频繁成为中国社会关注的热点,说明社会的阶层意识正在形成,社会各群体的裂痕在扩大。

从社会发展来说,基于不同的出身、财产、知识、职业等,形成不同的阶层乃是正常现象。

只要各阶层——主要是底层向上——流动的渠道不被堵塞,社会大体能够平稳发展。

但是,若社会阶层的划分是以贫富和权钱作为标准,即社会以权和钱来作为身份
认同的标准,则反映这个社会开始或已经进入一个畸形的发展轨道,社会不同阶层就有固化的趋势,社会流动尤其是底层和平民向上流动非常困难。

很多社会学家向我们描绘了此种阶层固化的趋向。

这种状况的出现,应该说,与中国改革的目标取向是违背的。

因为改革要打破的,恰是阻碍社会和阶层流动的身份、财富、等级因素,使社会更有活力和创造力。

从早期改革看,某种程度正是这样。

那时候,只要有胆识,即使下海做个个体户,都可能改变命运。

但是,现在即使是高考——这个曾经被公认为改变命运的有效途径,如果没有过硬的关系和背景,也很难对自己和家庭的命运有什么改变,除非一个人有着特殊才能或来了好运。

身份继承带来阶层冲突风险
在社会结构的固化中,相对富二代的炫富或其他行径来,官二代的身份继承更令人厌恶,对社会的危害也更大。

富二代炫耀的是其老子打拼出来的财富,或许在这一过程中也充满种种丑陋,但从富二代本身来看,他继承和享受的是父辈合法的财产,是一种光明正大的行为。

然而,官二代则不同,官二代靠的是父辈拥有的权势。

国家把权力赋予官员,并不是用来为其家族谋私,当官员用手中之权为子女铺就后路时,无论从党纪国法还是实际情况来看,少有不犯忌者。

以冷水江市人事局局长为例,他打着的旗号是,为党工作了几十年,没向组织要求过什么。

在这位局长的意识里,这几十年的工作就是他理直气壮向组织提出非分要求的资本。

但是,无论从作为一个党员还是作为一个公职人员看,工作乃是其本分和基本职责。

可当地领导居然也就批准了这个请求,不仅如此,如上所述,竟然把官二代的身份继承问题作为一件有意识推动的事情去做。

在冷水江市这个例子里,官员及其家族已经成为一个自我循环的特权群体,由于他们事实上在社会起主导作用,所以,社会的大部分资源也就为他们所分配和占有,其他阶层和群体,尤其是底层将很难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源,致使贫困衍生贫困,富裕滋生富裕,弱势群体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被边缘化。

显然,对底层群众来说,深深的失望会导致强烈的被剥夺感,从而产生“仇富”、“仇官”的反社会情绪。

而对占据优势社会地位的强势群体,特别是官僚阶层,他们在意的主要是既得利益是否安稳,并不会真正去关注甚至在某些方面阻挠社会的进步。

铲除官二代产生的土壤
分析社会流动停滞和阶层固化的原因,特权固然是因素之一,但在当前的转型时期,社会改革和社会建设的滞后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甚至在某些时候比特权更重要。

正如老资格的社会学家陆学艺所言,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财富的增大和机会的增多,但在此过程中,一方面,由于过于追求增长速度,把应该配置到社会领域的资源与机会也配置到经济领域中;另一方面,计划经济时代留下来的一些制度性障碍,如户籍、就业、人
事、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制度,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从而严重侵蚀了一些社会成员获得资源的机会,阻碍着人们的向上流动。

可以说,社会流动通道阻滞、身份继承、结构定型而来的社会断裂和阶层冲突的风险,正日益在中国社会孕育。

要抚平社会的裂痕,必须铲除官二代产生的土壤和条件,为此,需要强化对官员的制约和监督,割断公权力与市场的交易,例如,建立官员回避制度,在法律上禁止政府机构中的裙带关系,以使公民有平等获得公职的机会;但更重要的是,必须加快社会结构的改革,使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形成一个相对公正、合理、开放的社会阶层结构和社会流动机制。

作者是中国资深媒体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