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基础分析罗生门
罗生门初层赏析

《罗生门》初层赏析学生:叶璐彦院系:艺术学院美术系学号:18620102204536课程:电影教师:影片《罗生门》是电影大师黑泽明1950年的作品,获1951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被誉为“有史以来最有价值的10部影片”之一。
影片改编自芥川龙之介的《筱竹丛中》,故事很简单:武士武弘带着妻子真砂远行,途中遇到强盗多襄丸,武士在树林里被绑了起来,妻子被强盗奸污,最后武士被杀。
六个人七次作证,七次说法各不相同。
每个人作证都最大限度地保全自己,事实的真相就在证明的过程中被模糊了。
一.影片《罗生门》剧情赏析导演用一场“雨”,让混沌的世界暂时停下了脚步。
由3个人开启关于另3个人的故事。
整个过程基本是由回忆的方式展现的。
透过叙述,强调各人的纯净和他人的肮脏。
影片一直在强调人心险恶,不可被人相信。
开场的第一个镜头便以牌坊“罗生门”为背景,夹杂在字幕下,可以看到一幕残破的,被遗弃或遭受战火所遗留下的建筑。
伴随着人物奇怪的交谈和压抑的背景音乐。
一下子就被渲染的气氛带了进去。
故事一开头叙述,是以山间路过的平民发现尸首为线索,接着报官后,案情似乎一步步明朗了。
“证人”一个个人模人样的讲着自己看到的“真相”(对其实是自己有利的,编造的剧情)。
更甚至其中的一个桥段:让女巫做法,附身来让死者说话(女巫狰狞的面目在黑白底片的效果下,显得尤为的诡异)。
让人仿佛不得不信,这起死回生的叙述(其审案过程还有其妻以及强盗的自首对白)。
发现死者的人为了最快逃脱干系,草草了事。
又回到现实,躲雨的“证人”在私下把看到的“真相”说给了路过另一个躲雨者(世俗圆滑小人)。
在一旁听的和尚不敢再继续,觉得人心太过险恶(因为口吻与在场的强盗和其妻都不同)。
这时一声婴儿的哭泣声打破了静。
另一个躲雨者赶忙跑过去,将婴儿身上值钱的东西抢走。
“证人”一边唾骂,一边想抢回来。
这时,对方一句话戳穿了他(其实最后所谓的“真相”也是带着灰色的)。
“证人”顺手牵羊带走了现场留下的一把名贵匕首(也就是为什么不说真相的缘由)。
芥川龙之介《罗生门》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芥川龙之介《罗生门》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芥川龙之介《罗生门》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导语】:《罗生门》外国文学作品简析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18921927)的短篇小说。
【电视编导】第二讲2《罗生门》-文本与影像

人性:
• 强盗为显自己的勇武而杀人;夫人为了自己的妇道而杀人;武士 为了自己尊严而自杀;樵夫为了自己的私利而讲述了另一件杀人 案。
• 樵夫自愿收养婴儿肯定了人总是有道德感的 • 从艺术的角度上看,结尾略显生硬、勉强,或许人道主义精神正
是构成黑泽明统一风格的重要因素
二、视听语言
1.摄影 早期的日本电影多采用全景和远景摄影,人物在画面仅占极小的 面积。 而对内心世界的关注促使黑泽明在影片中较多使用中、近景及 特写镜头
Akira Kurosawa
酩酊天使(1948)
乱(1985)
七武士(1954)
德苏乌拉扎( 1975) 莫斯科影展金 奖
奥斯卡最佳外 语片
影子武士(1980) 戛纳金棕榈奖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获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罗生门遗址
芥川龙之介 (1892-1927) 是日本最伟大的作家之
一,日本最高文学奖以 他的名字命名。
• 结尾处的牵出,明显成了导演意图的直接表白
• 评析樵夫的讲述和三个当事人供词的真实性,以及背后的原因?
历史:
伏尔泰:“历史不过是活人跟死人开的玩笑。”
伏尔泰(Voltaire,1694-1755 )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克罗齐】 (Bendetto Croce, 1866—1952 )又译柯罗齐。意大利哲学家、历学家,新黑格 尔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
《罗生门》解析
影片《罗生门》是根据作家 芥川龙之介创作的短篇小说 《竹丛中》改编的,是大导 演黑泽明的惊世之作,被誉 为“有史以来最有价值的1 0部影片”之一,历经半个 世纪的时光依旧光彩夺目。
“黑泽明就是电影界的莎士比亚。”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
罗生门标准影评

《罗生门》影评主题:由于“罗生门”这一词诞生时便有“生死徘徊”的意味,故而后来演化成:当事人各执一词,使得事实结果在“真相”与“假象”之中徘徊,最终陷入无休止的争论与反复,从而无法水落石出,真相大白。
情节及分析:情节:罗生门,日本京都的正南门。
云游和尚、砍柴人和乞丐在城门底下避雨,三人闲聊,话题开始,故事的序幕拉开:一个武士和他妻子路过荒山,遭遇了不测。
妻子被侮辱,而武士惨遭杀害。
惨案如何酿成?凶手、妻子、借武士亡魂来做证的女巫,都各有说法。
真相只得一个,但是各人提供证词的目的却各有不同。
为了美化自己的道德,减轻自己的罪恶,掩饰自己的过失,人人都开始叙述一个美化自己的故事版本。
荒山上的惨案,成了一团拨不开看不清的迷雾。
谈论完毕,雨过天晴。
砍柴人在罗生门旁发现一个哭泣的弃婴。
他决定收养下来,抱着婴孩往夕阳深处走去。
分析:三处场景、九个人物构成的电影,要说“简”,那是极至。
在没看过电影的人来说,一般不会相信这么“简单”的电影可以拿多个大奖。
要说“繁”,同样也是极至。
这是哲学上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问题。
一个事件,可以引申出那么多“自说自话的谜题”,而且没有答案。
影片中精确叙事所带来的事件不确定性“描述越详细,就越远离事物本身。
”这句话,我也是看了很多遍这部电影才慢慢参悟明白。
叙事的第一个层面:武士被害。
在“审讯庭”,除开三个证人(樵夫、捉住强盗的人、行脚僧),当事人是三个:强盗,武士妻子,附身于巫师的武士。
叙事的魅力在于:人人都承认自己是凶手,却留下不一样的呈堂证供。
叙事的第二个层面:旁观者清?? 在“罗生门”,当事人是三个:樵夫、行脚僧、樵夫2。
叙事的魅力在于:人人都是“武士被害”的局外人,仍然没有对事件的始末达成共识。
我们经常用“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来安慰别人。
如此看来,其实,旁观者未必能清。
关于这两个层面叙事,蓝水都分析得很透彻。
“看到人们善良之处”的话。
(大概意思,原话记不得了。
)我的看法有些不一样。
罗生门 影评

罗生门影评
《罗生门》是一部由日本导演黑泽明执导的经典电影,该片于1950年上映,
至今仍然被广泛认为是日本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影片以一起谋杀案为背景,通过多个视角和人物的讲述,呈现了一个关于真相、人性和道德的复杂故事。
首先,影片的叙事手法非常独特,通过不同人物的回忆和讲述,观众可以看到
同一件事情在不同人眼中的不同版本。
这种叙事方式让人感到困惑和困扰,同时也引发了对真相的思考和探讨。
这种复杂的叙事结构使得影片更加引人入胜,也让观众对故事的真相产生了更多的猜测和好奇。
其次,影片对人性的描绘也非常深刻。
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动机和欲望,他
们的行为和选择都是受到自身利益和道德观念的影响。
这种对人性的真实描绘让影片更加贴近生活,也让观众对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最后,影片的视觉效果和音乐也非常出色。
黑泽明导演以其独特的镜头语言和
画面构图,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充满古典美感的日本乡村,让人仿佛置身于另一个时空。
同时,影片的音乐也非常动人,为故事增添了更多的情感色彩。
总的来说,影片《罗生门》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深刻的人性描绘和出色的视
听效果,为观众呈现了一部充满思考和共鸣的经典之作。
这部电影不仅让人感到震撼和困惑,也让人对人性和道德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它是一部不容错过的经典之作,也是一部能够引发共鸣的电影。
从文字符号到视听图像r——对电影《罗生门》的叙事话语的分析

从文字符号到视听图像r——对电影《罗生门》的叙事话语的
分析
杨志云
【期刊名称】《电影评介》
【年(卷),期】2017(000)014
【摘要】《罗生门》讲述了在日本古代一个武士被杀的故事。
就这个故事本身而言,并没有什么传奇性。
整个故事的实存即背景、人物、事件都清晰明白,一目了然。
电影由四个不同的叙述者讲述同一个故事,而观众却并不觉得厌倦,这恐怕是不能归
因于情节的精彩或者人物性格独特所产生的艺术魅力。
置言之,故事在讲什么已经
不再重要,因为大家已经了然于胸;于是,如何"讲述"故事,即讲故事的方式就成为真正吸引观众的内容。
【总页数】3页(P56-58)
【作者】杨志云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人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电影《罗生门》和《太阳照常升起》的叙事结构比较分析 [J], 屈小顺
2.文字符号与视听图像符号之间的华丽转身———文艺美学研究系列(1) [J], 史红玲
3.两生花:两个故事,一样风情——电影《智齿》的叙事话语分析 [J], 汤伟
4.风貌类视听新闻跨文化下的叙事话语分析——以BBC《中国新年》为例 [J], 姚
瑶
5.以电影《罗生门》的分析开启高中历史教学的第一课 [J], 陈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罗生门》电影影评

《罗生门》电影影评
关于罗生门的一切似乎都已被前人的影评详尽阐述,人们对这部影片的赞誉如此之高,对探讨和挖掘其内涵的兴趣如此浓厚,以至于每当提及通过多角度回溯事实的叙事手法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脱口而出:“这是一部运用了罗生门式叙事的电影。
”
然而,罗生门的叙事手法在后世的导演手中,似乎难以再展现出更多的创新。
例如《生死豪情》最终拼凑出了一个感人的战争英雄故事,而《蛇眼》则让案件真相在多人叙述后变得愈发混乱。
这些作品基本上都局限在老黑的结构框架内,难以突破。
2000 年,一位才华横溢的年轻导演通过完全倒拍一部电影的方式创造了一种比罗生门更为新颖的叙事手法,虽然得到了评论界的赞誉,但也让许多观众感到困惑。
这表明,在叙事技巧和讲好故事之间找到平衡,老黑在 60 年前的作品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即便老黑此后再没有一部作品能与罗生门相媲美,他也足以被尊为大师,并在电影的历史长河中稳坐神坛。
而且,我们知道他还有其他许多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同样精彩,这就是大师的魅力所在。
当然,电影界从不乏天才和创新者。
新世纪以来,《刺杀据点》和《基地疑云》等纯商业动作片通过罗生门式叙事手法加入了引人入胜的悬疑元素,这也证明了即使是纯粹的商业电影,也可以在叙事上有所突破。
而《英雄》这部电影,我不想对此进行评论,你应该知道原因的。
老黑的这部作品不仅在当时具有前瞻性,而且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它为后来的电影创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让我们看到了通过不同视角讲述故事的魅力和可能性。
黑泽明电影《罗生门》的叙事意识解读_598

黑泽明电影《罗生门》的叙事意识解读一、黑泽明及其电影(一)关于黑泽明黑泽明是国际著名的电影创作家。
他于20世纪初期出生于一个武士家庭,是家中最小的孩子,由于早年哥哥常带黑泽明接触各类电影,因此他对电影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且因为受到了良好的艺术熏陶,对绘画等的感知力较强,因此也为其今后的电影发展道路打下基础。
20世纪30年代,黑泽明开始正式接触电影创作和拍摄,期间用了7年时间进行自我修养提升和积累,在1943年正式开始指导电影拍摄。
而其执导的第一部电影《姿三四郎》就受到了日本观众的热烈欢迎,同时也开辟了日本电影拍摄的新篇章。
之后的50年中,黑泽明先后执导了多部电影,不仅为今后日本的电影创作打下了深厚基础,而且为日本电影的国际化发展铺好了奠基石。
(二)黑泽明电影特征分析黑泽明的电影之所以独立于其他电影,与其创作意识和电影表现特色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在黑泽明的电影中,其通常会用严谨的逻辑手法和深刻的意识表现来向观众传达某种哲学理念,以此来对社会现实进行鞭挞,进而提升电影本身的品味和追求。
在创作的过程中,黑泽明通常会选用以点到面的创作手法。
即其进行电影创作时,一般都会选取某一个哲理观点或者道德根本,从这一角度出发,进行相关社会事件、人类行为、个人生活表现等的收集,之后以此为基础,对所要选用的情节和表现事件的人物进行区分和辨别。
当然,这些人物和故事很多时候并不是真实发生的,正如《伊索寓言》中的故事一样,黑泽明希望通过故事的阐述向观众传达他所要表现的真理,所以表现真理的人物和事件也会被他进行相应的加工,旨在最大化地夸张和突出主题。
其次,黑泽明由于早年受到西方绘画的熏陶,再结合其本身的民族意识,其作品更倾向于将西方的电影创作技巧与日本的民间生活表现传统相结合。
作为早期将西方文化引入日本以及将日本文化介绍给世界的导演,黑泽明曾多次尝试将西方的文学著作通过加工介绍给日本的文学界、电影界等,比如其曾经将莎士比亚、高尔基的作品等进行加工创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日本电影《罗生门》日本大映公司京都制片厂1950年摄制导演:黑泽明原作:芥川龙之介编剧:黑泽明桥本忍摄影:宫川一夫作曲:早坂文雄主要演员:三船敏郎(饰多襄丸)京町子(饰真砂)森雅之(饰金泽武弘)志村乔(饰樵夫)获奖情况:本片获1951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美国电影艺术学院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导演简介:1910年3月23日出生于东京品川区大井町,父亲曾经担任陆军军官,后转任中学理事,母亲的娘家在大阪经商,黑泽明是8个兄弟的老末。
虽然父亲是一个严厉的军人,但黑泽明从小就拒绝参加军训。
自幼即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1928年初中毕业后曾热中于绘画,曾一度立志当一名画家,后为维持生计,于1936年他以助理导演和剧本撰稿人的身份进入东宝电影公司的前身PCL电影公司,投到名导演山本嘉次郎门下学习导演和编剧。
做了7年助理导演后,终于有机会于1943年执导处女作《姿三四郎》,此片在日本大受欢迎,因而令他一举成名。
与《海港花盛开》的导演木下惠介同被视为日本电影的新希望。
战后执导的第一部作品是左翼剧作家久板荣二郎编剧、反对军国主义的《无愧于我的青春》。
后与东宝电影公司在创作方向发生很大分歧,在离开之前1948年拍了《酩酊天使》,被喻为是他首部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作品,这部影片的另一收获是黑泽明首次与三船敏郎合作,从此两人合作无间,开启了各自的电影黄金时代,是日本最强的电影拍档。
1950年,黑泽明拍了一部令他蜚声国际的作品,这就是《罗生门》,本片为他赢得1951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不仅是第一个日本导演奖项,也是第一部闯入欧洲影展的亚洲作品,打破影展被欧美影片垄断的局面,由此黑泽明成为第一位受到国际承认的日本导演。
讽刺的是《罗生门》在全世界受到广泛赞扬和欢迎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才被日本慢慢接受。
在《罗生门》中,黑泽明以独特的手法探索了客观真理与主观真实的关系,内容是讲一个由三个参加者和一个旁观者以四种不同说法叙述出来的暴力事件。
在艺术成就方面,本片已近乎完美,甚至影响了往后数十年的电影创作。
1952年黑泽明重回东宝电影公司,执导了《活着》,成为战后日本最佳影片之一,甚至被许多人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优秀的影片之一。
1954拍摄的《七武士》是一部充满激烈战斗又富有喜剧幽默且不乏深层哲理的娱乐片,日后也曾被好莱坞翻拍。
从此时到六十年代中期是黑泽明创作的黄金时期,佳作不断面世,计有《蜘蛛巢城》、《白痴》、《大镖客》等多部影响了当时国际电影潮流的作品。
截至《红胡子》为止的17年间,由黑泽明导演、三船敏郎担纲的作品包括《罗生门》、《白痴》、《七武士》、《生之录》、《蜘蛛巢城》、《大镖客》和《天国与地狱》等片。
不但1950年拍摄的《罗生门》,翌年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大奖,从此,黑泽明闻名于世界影坛,三船敏郎也先后以《大镖客》、《红胡子》获得威尼斯电影节男主角奖,两人也因而在日本影坛建立了“国际的黑泽,世界的三船”的称号。
1960年后半年到1970年初期,是黑泽明创作的低潮期,首先是他和三船敏郎的关系突然决裂,从此,两人不再跟对方说话,也没有再合作,不过对于原因两人都是三缄其口。
1970年,他根据山本周五郎的小说《没有季节的城市》改编的电影在票房上失利,黑泽明甚至因而企图自杀。
不过黑泽明很快就再站了起来,1975年他导演的日俄合资电影《德苏乌扎啦》先后得到莫斯科影展金牌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1980年由法国电影公司出资,黑泽明与三船敏郎再度合作拍摄的《影子武士》则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浆。
1985年,黑泽明完成了巨型古装片《乱》。
晚年的黑泽明热心于创作古装片,艺术上的追求也更加执着,作品也具有深沉的哲理内涵。
身高1.81米的黑泽明,拥有当时日本人少有的高大体格,据说事事要求完美的他,扯着嗓子大吼的声音经常把工作人员吓得浑身打颤。
在拍摄《战国英豪》时,他为了拍一个满意的天晴镜头,足足等了100天;拍《天国与地狱》时,他发现有一栋民宅的二楼阻挡了他拍摄演员从新干线丢出现金的镜头,硬是把该民宅的二楼给拆了。
就因为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执着而强横的态度,他被台前幕后的合作者称为片场上的“天皇”。
1998年9月6日,这位纵横影坛50年、拍过31部电影精品的大师终于撒手离去了,享年88岁。
日本影坛至今无人在电影艺术成就方面能及他的项背。
他一生中所获奖项不计其数,他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电影导演,他毕生致力打破各国民族文化差异和思想制度的限制,希望能共享人类的基本感情。
黑泽明被1999年12月的《亚洲周刊》誉为20世纪对亚洲进步贡献最大的一位文化艺术人士。
在半个多世纪的电影生涯中,黑泽明制作的电影曾创造过持续二十年的票房奇迹,但傲慢、失败和自杀的空虚也时常伴随着他,影响着他的事业。
1998年他去世时留给后人31部电影无不揭示了黑泽明电影的一个共性——对形式和内容的融汇贯通。
正因如此,使他成为自1895年电影产生以来最出类拔萃的导演之一。
黑泽明最大的成就在于亚洲几代电影人都受到他的影响,正如著名导演张艺谋在美国《时代》杂志上评价的那样,“黑泽明使我明白,当走向外面世界时,要保持中国人自己的性格和风格”,“这是他给亚洲电影人上的很重要的一课。
”剧情梗概:在这部电影中,总共只有九个人物:樵夫、强盗多襄丸、武士的妻子真砂、武士、女巫、行脚僧、婴儿、杂工和捉住多襄丸的衙役。
故事发生在12世纪的日本,有一天,大雨倾盆,在平安京的正南门--罗生门下,行脚僧、樵夫、杂工3人一起在这里躲雨,谈起了最近在平安京发生的重大案件——武士金泽武弘被人杀害在丛林里。
因为武士在当时的日本社会有着很高的地位,所以纠察使署传讯各方相关当事人进行审讯,但谁知看上去简单的一个案件,却最终变得扑朔迷离,因为每个人的证词都大相径庭。
作为证人的樵夫、凶手多襄丸、死者的妻子真砂、召回死者灵魂的女巫都被传讯,先是樵夫出堂受审,是他在3天前上山砍柴时发现尸体并且报官,但他掩盖了自己抽走尸体胸口上短刀的行为。
嫌疑凶手多襄丸是个有名的大盗,因为他恰巧喝了山沟里染毒的泉水,所以被很快抓获。
但多襄丸却声称他被武弘妻子的美貌所迷惑,于是设计制服武弘占有了真砂。
但随后真砂却要他们决斗,并说“哪个活下来,我就跟哪个”,于是多襄丸正大光明的与武士决斗,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真砂的证词却相差甚远,她声称她被多囊丸蹂躏之后,受到了丈夫的蔑视,她在极度的羞愤中昏死过去,等到醒来时丈夫已经中刀身亡。
她几次想自杀,却最终没有下手。
女巫召回武弘的灵魂,武弘的证词却更加诡异,他说多囊丸强奸真砂后,就要真砂和他一起走。
谁料真砂同意了,还让让多囊丸先杀了武弘以封口。
这样的行为使多囊丸也开始鄙视真砂,最终武弘觉得羞愤不已自杀身亡。
就这样,本来简单的真相,在众人看似华美实则丑陋的说辞中成为了悬案。
每个人都在极力美化自己,为了掩盖自己的罪恶不惜丑化他人的品格。
于是三个人就在世态炎凉的感慨中结束了故事,正在这时,一个婴儿的哭声使他们发现了一个被遗弃的婴儿。
杂工上去把婴儿的衣服剥了下来,樵夫骂他是恶鬼,连一个被遗弃婴儿的裹身之物都要夺走。
但杂工却大言不惭地声称,生了孩子又把他丢掉的人那才是恶鬼!又揭露了樵夫偷拿武弘尸体上的短刀的行为,樵夫无言以对。
杂工扬长而去,樵夫收养了婴儿,行脚僧意味深长地说:“亏得你,我还是可以相信人的。
“分析读解一、主题.情节.人物影片取材于古代民间传说《今昔物语》中的两个小故事,家芥川龙之介把故事分别改写成有重大现实意义和哲理性的两个短篇小说《竹林中》《罗生门》。
通过强奸凶杀案嘲讽封建王朝的支柱武士阶级的衰朽。
黑泽明改编的影片将两个故事和小说融汇贯通,描写了人性中丑恶的一面,揭示了人的不可信赖性和不可知性,然而其结尾的人性化转折又将原有的对整个世界的绝望和对客观真理的疑惑,一改成为最终强调人的可信,赞扬人道主义的胜利和道德的复兴。
影片中的聆听者是一个关键的角色。
主题一次次的被他提到,“人这种东西么,对自己本身都不肯坦白的东西多着呢。
”从这里看来,似乎故事中叙述者们并没有刻意的撒谎,懦弱的不敢承认现实的自己。
对自己不利的就自我屏蔽。
而这种屏蔽一定是符合我们利益的,无庸置疑。
这种利益,既是现实中的,又是满足自我的。
黑泽明的电影有时表现的仅仅就是善,或是恶,或是幸福、不幸、爱的美德等观念,而对于人的存在问题或是存在的意义以及形式更有着浓厚的兴趣。
影片有三个时态和场景结构交叉转换,以主题统一下的多视角套层叙事为动力,将故事发展淡化退位,让四种叙事话语浮现为本文结构重心。
情节结构采用套层形式,外框架故事由四部分构成:罗生门前三人躲雨、谈论案情、弃婴事件、天晴离去。
内外框架之间还有一个较为客观的图像叙事层,它不注重事件推演,而是反复再现同一事件的不同版本,调度观众留心叙述话语而非叙述对象,引发观众的悬念和思考。
所以四人讲述不分先后,难辨真伪。
每一次个性化叙事涂抹掉上一次个性化叙事的印象,表现出意义的不确定性。
但若设身处地理解,每个叙事版本又各有一些道理。
罗生门中加入樵夫的第四种陈述并非是为增加情节的扑朔迷离、错综复杂感,而是旨在澄清事实真相,揭露前三人谎言的实质。
多襄丸罪孽深重,自知难逃厄运,因此对自己杀了武士一节供认不讳。
他的述说在拼命减轻自己的罪恶,不断的强调他其实是不想杀丈夫的。
首先是那个女人央求他,于是他松开了男人的捆绑。
其次,他再强调的一点是,“即使要杀那汉子,我也决不想用卑鄙龌龊的手段杀他。
”女人没有过分挣扎,自愿献身,这就又减轻了他强暴的过错,表现了他的个人魅力。
他嘴里描述的自己无疑成了一个理想的被崇敬的侠盗,风流而不失豪气,光明磊落。
多襄丸十分的纯粹而没有心机。
从后来中年男子的讲述中,他央求女人时候说了一句“我这个人呐,便是起了恶念,便顺着恶念干下去的人。
”这是一种质朴的生活理念,他的灵魂中没有善恶的划分,从他自己的理解来看恐怕就是全恶。
但正是这种纯粹的恶,让他不需要理会善恶的抉择,因为灵魂中不存在善的成分让他选择。
真砂则把自己描述成了古代最标准的模板妇人。
柔弱,对于强暴不能反抗,但是心里却坚贞不渝。
多襄丸似乎是个疯子,发泄之后不管不顾留下他们夫妻的难题就大笑着跑了。
被强暴之后她想要靠近丈夫,丈夫给予的只是鄙视的眼神,甚至不肯去杀死她。
她晕倒了,醒来之后就丈夫就被人在胸前插上了匕首。
她为自己打造的形象,没有错误,一切都无能为力。
她是最悲情,最容易得到怜惜的任人摆布的最终受害者。
一切都是男人的错误。
多襄丸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坏蛋,玩过丢下她就跑了,而他的丈夫对她也没有任何同情,只是鄙视。
她什么都不能做,不知道丈夫是被谁杀死,不知道昏迷的自己怎么会到了水边,甚至自杀都没能成功。
她把过错罪恶完全撇清了。
死者借女巫之口说话,他的描述的女人是邪恶的,整件事情都是由这“贱人”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