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径向跳动

合集下载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齿轮径向跳动的测量实验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齿轮径向跳动的测量实验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齿轮径向跳动的测量实验实验目的(一)熟悉测量齿轮径向跳动的方法。

(二)加深理解齿轮径向跳动的定义。

实验内容用齿轮径向跳动检查仪测量齿轮的径向跳动。

计量器具及测量原理齿轮径向跳动误差△F:是指在齿轮一转范围内,测头在齿槽内或在轮齿上,与齿高中部双面接触,测头相对于齿轮轴线的最大变动量,如实验图38所示。

齿轮径向跳动误差可用齿轮径向跳动检查仪、万能测齿仪或普通的偏摆检查仪等仪器测量。

本实验采用齿轮径向跳动检查仪来测量,该仪器的外形如实验图39所示。

它主要由底座1、滑板2、顶尖座6、调节螺母7、回转盘8和指示表10等组成,指示表的分度值为0.001mm。

该仪器可测量模数为0.3~5mm的齿轮。

为了测量各种不同模数的齿轮,仪器备有不同直径的球形测头。

按GB/Z18620.2-2008规定,测量齿轮径向跳动误差应在分度圆附近与齿面接触,故测量球或圆柱的直径d应按下述尺寸制造或选取,即d=1.68m. 式中m—齿轮模数(mm)。

此外,齿轮径向跳动检查仪还备有内接触杠杆和外接触杠杆。

前者成直线形,用于测量内齿轮的齿轮径向跳动和孔的径向跳动;后者成直角三角形,用于测量锥齿轮的径向跳动和端面圆跳动。

本实验测量圆柱齿轮的径向跳动。

测量时,将需要的球形测头装入指示表测量杆的下端进行测量。

实验步骤(一)根据被测齿轮的模数,选择合适的球形测头,装入指示表10测量杆的下端(实验图39)。

(二)将被测齿轮和心轴装在仪器的两顶尖上,拧紧紧固螺钉4和5。

(三)旋转手柄3,调整滑板2的位置,使指示表测头位于齿宽的中部。

通过升降调节螺母7和提升手把9,使测头位于齿槽内。

调整指示表10的零位,并使其指针压缩1~2圈。

.(四)每测一齿,须抬起提升手把9,使指示表的测头离开齿面。

逐齿测量一圈,并记录指示表的读数。

(五)处理测量数据,从GB/T10095.2-2008查出齿轮的径向跳动公差F,判断被测齿轮的适用性。

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1、齿轮齿数Z=30,2、根据da=m,得m标准值为:.d=mz=45mm4、:.rmax=2rmin=-45、所以Fr=rmax-rmin=6、查表,得Fr=23um Fr≤Fr检验合格实验结论由实验过程可得,齿轮得最大跳动径向为0.2mm。

齿轮跳动测量

齿轮跳动测量

实验3-4 齿轮齿圈径向跳动测量1、 1、 目的与要求1.1、 1.1、 学会在跳动仪上测量齿轮的齿圈径向跳动。

1.2、 1.2、 理解齿圈径向跳动的实际含义。

2、 2、 测量原理齿圈径向跳动误差ΔF r 是在齿轮一转范围内,处于齿槽内或轮齿上、与齿高中部双面接触的测头相对于齿轮轴线的最大变动量。

见图3-12a ,以齿轮基准孔的轴线o 为中心,转动齿轮,使齿槽在正上方,再将球形测头(或用圆柱)插入齿槽与左右齿面接触,从千分表上读数,依次测量所有齿。

将各次读数记在坐标图上,如图3-12b 所示,取最大读数与最小读数之差作为齿圈径向跳动误差。

欲使测头与齿面接触在齿高中部,测头直径d p 应按下式计算:式中 d p 测头直径,[d p ]为mm ;m 模数,为mm ;z 齿数; α 齿形角,[α]为(°);x 变位系数。

目前工厂对α=20°的齿轮,采用d p =1.68m 计算。

3、 3、 仪器简介 ()ααsin 2cos 90sin90xm z mz d z p ++︒=︒测量齿圈径向跳动可用跳动检查仪,也可用万能测齿仪等具有顶针架的仪器。

图3-13为跳动检查仪。

被测齿轮与心轴一起顶在左右顶针之间,两顶针架装在滑板上。

转动手轮1,可使滑板及其上支承载物一道左右移动。

其座后螺旋立柱上套有表架,千分表7可装在表架前夹头8的孔中,并靠螺钉夹紧。

扳动拨杆6可使千分表放下进入齿槽或抬起退出齿槽。

图3-13 跳动检查仪1-手轮 2、3-螺钉 4-螺母 5-可转测量架 6-拨杆 7-千分 8-夹头 9-顶针跳动检查仪的测量范围:可测工件的最大直径为150mm (小型)或300mm (大型),两顶尖间的最大距离为150mm (小型)或418mm (大型);千分表的分度值i=0.001mm ;示值范围为1mm 。

仪器附有不同直径的球形测头,用于测量各种模数的齿轮。

附有各种杠杆,用于测量锥齿轮和内齿轮的齿圈跳动。

齿轮齿圈径向跳动的测量实验报告

齿轮齿圈径向跳动的测量实验报告

齿轮齿圈径向跳动的测量实验报告
引言:
齿轮齿圈径向跳动是齿轮齿圈制造和装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大小和分布情况会直接影响齿轮齿圈的精度和使用寿命。

因此,对齿轮齿圈径向跳动进行准确测量是十分必要的。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齿轮齿圈径向跳动来分析其分布情况,为优化制造和装配工艺提供数据支持。

实验原理:
齿轮齿圈的径向跳动是指在轴向和周向的测量范围内,齿轮齿圈中心点相对于理论中心点的最大偏移量。

实验中,将齿轮齿圈固定在测量装置上,利用外径测量仪等设备对其进行测量,得到齿轮齿圈径向跳动的数据。

实验步骤:
1. 准备测量装置和测试设备,包括外径测量仪、齿轮齿圈夹持器等。

2. 将待测齿轮齿圈夹持在装置上,确保其稳固无松动。

3. 进行径向跳动测量,逐步轮转齿轮齿圈,记录不同位置的径向跳动值。

4. 将测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其分布情况。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测量结果,齿轮齿圈径向跳动值在不同位置存在一定的
差异,但总体来说,跳动值分布较为均匀,未出现明显的异常情况。

结论:
通过对齿轮齿圈径向跳动的测量和分析,可以得出其分布情况较为均匀的结论。

这对于制造和装配工艺的优化提供了较为实际的参考意义。

同时,实验中使用的测量方法和设备也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依据。

关于齿轮基本知识

关于齿轮基本知识

精选课件
14
齿轮材料要求
• 齿轮材料要满足齿轮表面层有足够的硬度和耐磨性,对于承受交变载 荷和冲击载荷的齿轮,基体要有足够的抗弯强度和韧性,要有良好的 工艺性,即要易于切削加工和热处理性能好
精选课件
15
齿轮参数解释
• 模数:表示齿轮的大小,单位为毫米,啮合两齿轮的模数须相等模数 大,齿距、齿厚、齿高、也随之增大,因而齿轮的承载能力越大。
• 由于这五个因素的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是M和E,所以常简称为 5M1E。6要素只要有一个发生改变就必须重新计算。
精选课件
25
戴明循环
精选课件
26
精选课件
27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精选课件
13
齿轮齿形加工原理
• 圆柱齿轮加工机床主要有滚齿机,插齿机,剃齿机,衍齿机和磨齿机 等。加工原理主要分为成形法(仿形法)和展成法,目前展成法应用 最为广泛。齿轮加工的关键是齿面的加工。目前,齿面加工的主要方 法是刀具切削加工和砂轮磨削加工。前者因为加工效率高,加工精度 较高因而是目前广泛采用的齿面加工方法。后者主要用于齿面精加工, 效率一般较低,按照加工原理也可分为成形法和展成法两大类
• 分度圆:在齿顶圆和齿根圆之间,规定一定直径为d的圆,作为计算 齿轮各部分尺寸的基准,并把这个圆称为分度圆。其直径和半径分别 用d和r表示,值只和模数和齿数的乘积有关,模数为端面模数。与变 位系数无关。
• 齿隙:一对齿轮啮合时,齿面间的间隙。(公法线长度最好走下限)
精选课件
18
齿轮精度等级
• 齿轮分为13个等级,用数字0~12由底到高的顺序排列,0级为最 高,12级最低。

齿轮齿圈径向跳动的测量

齿轮齿圈径向跳动的测量

齿轮齿圈径向跳动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测量齿轮径向跳动的方法。

2. 加深理解齿轮径向跳动的定义。

二、实验内容
用齿圈径向跳动检查仪测量齿轮齿圈径向跳动。

三、测量原理及计量器具说明
齿轮径向跳动F r 为计量器测头(圆形、圆柱形等)相继置于每个齿槽内时,从它到齿轮轴线的最大和最小径向距离之差。

检查中,测头在齿高中部附近与左右齿面接触。

即min max r r F r -=。

四、测量步骤
1. 根据被测齿轮的模数,选择合适的球形测量头装入指示表测量杆的下端。

2. 将被测齿轮和心轴装在仪器的两顶尖上,拧紧固紧螺钉。

3.调整指示表测量头位于齿宽的中部,使测量头位于齿槽内。

调整指示表10的零位,并使其指针压缩1—2圈。

4. 每测一齿,须抬起提升手把,使指示表的测量头离开齿面。

逐齿测量一圈,并记录指示表的读数。

5. 处理测量数据,从GB/T10095.2-2001查出齿轮径向跳动公差Fr ,判断被测齿轮的适用性。

思 考 题
1. 齿轮径向跳动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它对齿轮传动有什么影响?
2. 为什么测量齿轮径向跳动时,要根据齿轮的模数不同,选用不同直径的球形测头?
齿轮齿圈径向跳动测量实验报告。

1.15齿轮径向跳动的测量[11页]

1.15齿轮径向跳动的测量[11页]
架14沿立柱1下降到与某个齿槽双面接触。把指示表2的指 针压缩(正转)1~2转,然后旋紧螺钉16,使表架14的位 置固定。转动指示表的表盘,把表盘的零刻线对准指示表 的长指针,确定指示表的示值零位。
3.测量 抬起扳手3,使指示表2升高,把被测齿轮13转过一个齿槽。
然后,放下扳手3,使测头进入这个齿槽内,与齿槽双面接 触,并记下指示表的示值,。这样逐齿槽地依次测量所有 的齿槽,并把读数填入表1-35中。
合),然后把心轴安装在两个顶尖5之间。注意调整这两个顶尖之 间的距离,使心轴无轴向窜动,且能转动自如。 松开螺钉11,转动手轮12,使滑台9移动,以便使测头大约位于 齿宽中间。然后,将螺钉11锁紧。
五、实验步骤
2.调整量仪指示表的示值零位 放下扳手3,松开螺钉16,转动螺母15,使指示表测头随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齿圈径向跳动检查仪的工作原理, (2)掌握齿圈径向跳动的测量方法, (3)加深对齿圈径向跳动定义的理解。
二、实验量仪说明
齿轮径向跳动可以使用齿轮径向跳动测量仪、万能测齿仪来测量。 本实验采用卧式齿轮径向跳动测量仪进行测量。
卧式齿轮径向跳动测量仪的外形如图1-118所示。测量时,把被 测齿轮13用心轴4安装在两个顶尖座7的顶尖5之间(齿轮基准孔与心 轴成无间隙配合,用心轴轴线模拟体现该齿轮的基准轴线)。指示表 2的位置固定后,使安装在指示表测杆上的球形测头或圆锥角等于 (为标准压力角)的锥形测头在齿槽内于接近齿高中部与齿槽的左、 右齿面接触。测头尺寸的大小应与被测齿轮的模数相适应,以保证测 头在接近齿高中部与齿槽双面接触。用测头逐齿槽地测量它相对于齿 轮基准轴线的径向位移,该径向位移由指示表2的示值反映出来。指 示表的最大与最小示值之差即为齿轮径向跳动的数值。

齿轮径向跳动测量

齿轮径向跳动测量

齿轮径向跳‎动检测一、实验目的、1、了解卧式径‎向检查仪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2、学会使用卧‎式径向检查‎仪检测齿轮‎径向跳动。

二、实验原理图2-11-底座;2-工作台固紧‎螺丝;3-顶针固紧螺‎丝;4-被测齿轮;5-升降螺母6-指示表抬起‎手柄;7-指示表;8-测量头;9-中心顶针;图2-2齿圈径向跳‎动误差ΔF‎r一转范围内‎,处于齿槽内‎或轮齿上、与齿高中部‎双面接触是在齿轮‎的‎测头在齿槽‎内或齿轮上‎,于齿高中部‎双面接触,测头相对于‎齿轮轴心线‎的最大变动‎量。

见图2-2a,以齿轮基准‎孔的轴线o‎为中心,转动齿轮,使齿槽在正‎上方,再将球形测‎头(或用圆柱)插入齿槽与‎左右齿面接‎触,从千分表上‎读数,依次测量所‎有齿。

将各次读数‎记在坐标图‎上,如图2-2b所示,取最大读数‎与最小读数‎之差作为齿‎圈径向跳动‎误差。

三、实验步骤1、查阅仪器附‎件盒表格,根据被测齿‎轮选取球形‎测头,并将测头装‎入表的测杆‎下端。

2、 把擦净的被‎测齿轮装在‎仪器的中心‎顶尖上,安装后齿轮‎不应有轴向‎窜动!借助升降螺‎母5与抬起‎手柄6调整‎指示表,使指示表有‎一到二圈的‎压缩量; 3、 球形测头伸‎入齿槽最下‎方即可读数‎,读完数,向后扳拨杆‎,抬起千分表‎转过一齿,再放下,开始测第二‎齿。

如此依次测‎量各个齿面‎,把指示表的‎读数记下,并绘制出齿‎圈径向跳动‎图,取最大读数‎与最小读数‎之差,算出齿圈径‎向跳动误差‎ΔF r (r F ∆=max r -min r )。

4、 根据齿轮的‎技术要求,查出齿圈径‎向跳动公差‎F r ,判断合格性‎:合格条件:r F ∆≤r F 为合格四、 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 1、齿轮齿数Z ‎=30,齿顶圆da ‎=48.02mm2、根据da=(2h a*+z )m ,得m 标准值‎为1.5mm∴d=mz=45mm4、∴ r max =4.2umr min =-3.2um5、所以 r F ∆=max r -min r =7.4um6、查表,得F r=23um ∴r F ∆≤r F 检验合格。

齿轮精度出现偏差的5大原因

齿轮精度出现偏差的5大原因

齿轮精度出现偏差的5大原因来源:机械论坛()1.齿圈径向跳动误差(即几何偏心)齿圈径向跳动是指在齿轮一转范围内,测头在齿槽内或轮齿上,与齿高中部双面接触,测头相对于轮齿轴线的最大变动量。

也是轮齿齿圈相对于轴中心线的偏心,这种偏心是由于在安装零件时,零件的两中心孔与工作台的回转中心安装不重合或偏差太大而引起。

或因顶尖和顶尖孔制造不良,使定位面接触不好造成偏心,所以齿圈径跳主要应从以上原因分析解决。

2.公法线长度误差(即运动偏心)滚齿是用展成法原理加工齿轮的,从刀具到齿坯间的分齿传动链要按一定的传动比关系保持运动的精确性。

但是这些传动链是由一系列传动元件组成的。

它们的制造和装配误差在传递运动过程中必然要集中反映到传动链的末端零件上,产生相对运动的不均匀性,影响轮齿的加工精度。

公法线长度变动是反映齿轮牙齿分布不均匀的最大误差,这个误差主要是滚齿机工作台蜗轮副回转精度不均匀造成的,还有滚齿机工作台圆形导轨磨损、分度蜗轮与工作台圆形导轨不同轴造成,再者分齿挂轮齿面有严重磕碰或挂轮时咬合太松或太紧也会影响公法线变动超差。

3.齿形误差分析齿形误差是指在齿形工作部分内,包容实际齿形廓线的两理想齿形(渐开线)廓线间的法向距离。

在实际加工过程中不可能获得完全正确的渐开线齿形,总是存在各种误差,从而影响传动的平稳性。

齿轮的基圆是决定渐开线齿形的惟一参数,如果在滚齿加工时基圆产生误差,齿形势必也会有误差。

基圆半径R=滚刀移动速度/工作台回转角速度x cos ao (ao为滚刀原始齿形角),在滚齿加工过程中渐开线齿形主要靠滚刀与齿坯之间保持一定速比的分齿来保证,由此可见,齿形误差主要是滚刀齿形误差决定的,滚刀刃磨质量不好很容易出现齿形误差。

同时滚刀在安装中产生的径向跳动、轴向窜动(即安装误差)也对齿形误差有影响。

常见的齿形误差有不对称、齿形角误差(齿顶变肥或变厚)、产生周期误差等。

4.齿向误差分析齿向误差是在分度圆柱面上,全齿宽范围内,包容实际齿向线的两条设计齿向线的端面距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齿轮齿圈径向跳动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齿圈径向跳动的测量方法;
2.了解齿圈径向跳动对齿轮传动的影响;
3.练习齿轮公差表格的查阅。

二、实验设备
齿轮径向跳动测量仪结构图
1-底座; 2-工作台固紧螺丝; 3-顶针固紧螺丝; 4-被测齿轮; 5-升降螺母 6-指示表抬起手柄; 7-指示表; 8-测量头; 9-中心顶针; 该测量仪的主要技术参数:型号为DD300——89,被测齿轮模数范围为1~6 mm ,被测工件最大直径为300 mm ,两顶针间最大距离为418 mm 。

三、测量原理
齿圈径向跳动r F 是指在齿轮一转范围内,测头在齿槽内或齿轮上,于齿高中部双面接触,测头相对于齿轮轴心线的最大变动量。

它主要是由齿轮加工中毛坯安装的几何偏心和齿轮机床工作台的跳动或插齿刀的偏心等引起的。

这种误差将使齿轮传动一周范围内传动比发生变化,属于长周期误差。

为了测量各种不同模数的齿轮,仪器备有大小不同可换的球形测量头,此外仪器还备有两支杠杆。

外接触杠杆——成直角三角形,用于测量端面及伞齿轮;
内接触杠杆——成直角形,用于测量内孔的跳动及内齿轮的跳动。

本实验因是测量圆柱直齿轮齿圈径向跳动,不需要选用内外接触杠杆。

测量时直接把球形侧头接在指示表的量杆下即可。

四、测量步骤
1.查阅仪器附件盒表格,根据被测齿轮模数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球形测量头;
2.擦净测头并把它装在指示表量杆的下端;
3.把擦净的被测齿轮装在仪器的中心顶尖上,安装后齿轮不应有轴向窜动!借助升降螺母5与抬起手柄6调整指示表,使指示表有一到二圈的压缩量;
4.依次顺序测量各个齿面,把指示表的读数记下,并绘制出齿圈径向跳动;
5.处理测量结果并判断合格性。

r F ∆=max r -min r
合格条件:r F ∆≤r F 为合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