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现状与分析

合集下载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5篇)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5篇)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5篇)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一、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分析(一)留守儿童对亲情需求较强根据我们对坳头村20多名的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不难发现他们家庭的经济状况大都不容乐观,也许由于经济原因,留守儿童父母回家次数也普遍较少,其中仅在春节回来的占33.2%。

还有11.1%每隔三年回来一次,这部分样本主要集中在外省的打工人员,在对留守儿童采访中甚至还发现极少数七八年未回来的例子。

从留守儿童对家庭生活的期望上看,54.5%的留守孩子希望“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希望“与亲戚共同生活”占8.6%,希望“一个出去,一个在家”占36.9%。

这表明孩子当前严重的“亲情饥渴”,尽管如此,35.6%的留守子女却表示与在外打工的父母相处时感到生疏冷漠,交流困难,据调查,留守子女渲泄烦恼的途径,“憋在心里不说,写日记”的占51.2%,“和同学或朋友说”的占23.5%,由于缺乏或者不愿意采取与人交流这些正式的渲泄方式,过半的孩子积压忧郁,必然产生自卑心理,还有一部分主要从同龄人中获取安慰,这样同伴的不良文化,一些越轨的行为很容易蔓延,甚至出现“拉帮结伙”的现象。

(二)学习状况不容乐观留守儿童和监护人对待读书和教育的认识上也不容乐观。

由于监护人素质不够高引起许多监护人对其孩子的教育都疏于管理,从对留守儿童的调查问卷结果中不难看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容乐观,这背后主要是心理问题干扰及学习自控力较差造成的,农村父母文化程度以小学居多,很难辅导子女功课,80%的教师认为留守儿童自律性较差,以及79%的留守儿童无人督促学习。

(三)监护状况堪忧距护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这里结合坳头村留守儿童实际情况,重点讨论以下两项内容:基本监护(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以及深层监护(对被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

1、监护人情况分析:据调查、留守家庭中84.6%,是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15.4%由亲戚代管,尽管82.4%的隔代亲人很高兴照看留守子女,但是由于体力、知识等原因,57.1%的隔代监护人表示“照看孩子感到吃力”,85.8%的亲戚表示“不乐意但没办法”或“无所谓只要父母给钱”,可见他们对待孩子的态度相当冷漠,大多碍于情面而照顾,我们所接触的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这种情况。

农村中小学生留守儿童德育现状分析及对策浅析

农村中小学生留守儿童德育现状分析及对策浅析

农村中小学生留守儿童德育现状分析及对策浅析1. 引言1.1 农村中小学生留守儿童现状农村中小学生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因工作、生活等原因外出打工,将孩子留在农村老家由亲戚或祖辈照看,父母很少能够亲自照顾孩子,导致留守儿童长期处于家庭缺乏关爱和监护的状态下成长。

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估计在6000万以上,占农村儿童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

这些留守儿童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比如缺乏父母关爱,感情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缺乏家长的教育引导,容易走少见多识的错误路;生活自理能力差,无法有效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社会交往能力不足,容易被欺凌或受伤害等。

留守儿童的现状令人担忧,需要社会各界加强关注和支持,共同努力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促进其健康成长。

1.2 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的重要性留守儿童通常长时间独自在家或与老人相伴,缺乏家庭的关爱和教育,容易产生行为习惯和价值观上的偏差。

他们可能缺乏正确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引导,容易受到负面影响,影响其健康成长和发展。

留守儿童缺乏家庭和社会的监督和教育,容易感到孤独、焦虑和自卑,心理健康问题频发。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和行为异常。

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的存在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这些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如果他们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将难以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公民。

加强农村中小学生留守儿童的德育工作,不仅事关个人成长,更是社会责任和使命。

只有重视并解决留守儿童德育问题,才能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2. 正文2.1 农村中小学生留守儿童德育现状分析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在家独自生活,缺乏家庭温暖和父母的关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如孤独、焦虑等,这会影响他们的道德品质形成。

留守儿童在没有家人照顾的情况下,更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可能会出现不良行为,如早恋、逃学等,从而影响到其德育发展。

农村基础教育水平不高,教师资源紧缺,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往往无法得到保障,德育教育相对薄弱,使得留守儿童缺乏正确的价值观。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与教育现状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与教育现状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与教育现状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家庭中的父母或其中一方由于务工等原因长时间在外地,而留守在农村的儿童。

由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面临着许多生存和教育方面的困境。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较为艰难。

由于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缺乏足够的照顾和关爱,容易导致他们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存在问题。

他们缺乏充足的营养和医疗保健,容易患上疾病。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容易受到各种意外事故的伤害。

留守儿童在社会上的孤立感和自卑感较为严重,缺乏家庭温暖和友情支持,容易感到孤独和失落。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也不容乐观。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监督和指导,容易放任自流,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也严重不足,使得他们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许多农村地区的学校条件较差,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加之留守儿童的精神状态较差,容易产生学习上的心理障碍,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

这些都导致留守儿童在教育领域面临着较大的困境。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和教育状况,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他们的处境。

政府需要提供更多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政策支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教育条件和师资力量。

父母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照顾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鼓励他们面对困难,树立自信心。

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支持,通过开展志愿者活动、组织帮扶计划等方式,关注他们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留守儿童自身也需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增强自身的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和教育状况相对较差,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努力改善。

只有通过政府、家长、社会和留守儿童自身的共同努力,才能为他们提供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和良好的教育机会。

论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和情感分析及对策

论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和情感分析及对策

论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和情感分析及对策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留守儿童问题备受关注。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或其他原因不能陪伴孩子成长,孩子长时间独自留在农村故乡的一群特殊群体。

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情感分析及对策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农村留守儿童通常由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抚养,他们长期处于父母不在家的状态,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关怀。

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很多没有得到规范的教育和照顾,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是学习问题,由于身边没有父母和老师的指导,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常常较差,缺乏学习动力。

其次是生活质量问题,很多留守儿童缺乏生活常识和自理能力,他们的身心健康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家庭教育问题也是农村留守儿童的一大困扰,缺乏父母的教育和照顾,留守儿童的性格和情感健康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分析农村留守儿童长期处于缺乏关爱和陪伴的状态,他们的情感健康常常失衡。

首先是缺乏安全感和依恋感,他们经常感到孤独、恐惧和无助。

其次是缺乏自尊和自信,长期以来缺乏父母的肯定和鼓励,留守儿童常常缺乏自信和自尊心。

缺乏情感表达和交流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另一大问题,他们因为长期处于独自生活的状态,无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和情感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对策一:建设完善的留守儿童关爱机构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问题,我们可以建设完善的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提供学习和生活的帮助。

可以建立课后服务中心和学习辅导机构,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指导和学科辅导。

可以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和儿童福利院,提供生活照料和心理辅导。

对策二:加强家庭教育和关爱针对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和关爱的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的援助和教育。

可以开展父母教育和亲子关系培训,提高家长的育儿能力和帮助他们更好地关爱孩子。

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留守儿童教育现状随着城市发展和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大量人口向城市流动,留守儿童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在家乡或外地务工,留下未成年子女在原地生活和学习的现象。

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如何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基础教育水平和信息技能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条件和经济状况相对较差,他们的基础教育水平和信息技能相对较低。

这种现状主要是由于儿童没有得到足够的家庭关注,没有得到正确的教育指导。

此外,由于留守儿童父母远离他们,他们容易观看一些电视动画、电影或其他不良视频。

这也加剧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二、社交能力与健康问题从社交能力和健康问题来看,留守儿童是非常容易受到影响的。

由于长期处于单向学习模式,他们缺乏与别人交流学习的机会,容易导致社交不畅和性格上的生硬。

离父母家人远,长期的孤独和无人关心容易导致他们产生使用网络电脑或其他电子设备随意娱乐、上网聊天的习惯。

这不仅会对他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而且容易成为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

三、家庭教育的影响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对于很多留守儿童来说,他们的学习成绩与学业生涯都依赖于补习班、家庭教师或其他教育辅导。

这些补习班、家庭教师或其他教育辅导主要是以考试成绩为主,很少考虑到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培养。

因此,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发展与家庭教育存在很大的问题。

四、教师和学校的管理问题许多留守儿童就读的学校管理方式以考试为主,讲究的是应付考试,很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另外,学校通常有较高的课外补习费用,这会增加学生家庭的负担。

同时,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体系与留守儿童所在地的经济状态脱节,使留守儿童的培训更加注重传统的学习方式,缺乏实际操作、感性体验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面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呢?一、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教育投入应更加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以及解决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问题,为其提供更多扶持和帮助。

二、学校教育中应增加兴趣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留守儿童有机会接触和了解更多的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与教育现状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与教育现状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与教育现状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指的是因父母外出务工而留在农村老家由其他亲属抚养的儿童。

他们与父母分离的时间较长,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照顾,他们的生存状况和教育现状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相对较差。

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留守儿童在生理上、心理上和情感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生理上,他们可能没有得到充分的营养和健康照顾,容易患病;在心理上,他们可能感到寂寞、无助和焦虑,长期处于孤独的状态;在情感上,他们可能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而产生认同危机和自卑心理。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也不容忽视。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无法得到他们的教育和指导。

在学习上,他们可能面临学习资源匮乏、教育机会不平等的问题,可能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在学校生活上,他们可能面临着适应困难、交友问题和早婚现象;在个人发展上,他们可能因为家庭环境的限制而缺乏自信和自尊心,对未来感到迷茫。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和教育现状。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怀和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的留守儿童保障机制,提供营养餐饮、医疗保健等基本保障。

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支持。

通过加强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和改善教学质量,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水平和发展机会。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和教育现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我们关注和重视。

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努力,通过提供保障、心理支持和良好的教育环境,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让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留守儿童”现象分析

“留守儿童”现象分析

“留守儿童”现象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农民工在自己进城的同时却无力解决孩子进城就读将要面对的诸多现实问题。

于是,他们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了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代为照看,最终形成了农民工父母与子女分隔两地的局面,留守儿童由此诞生了。

1 留守儿童的现状1.1 安全隐患多:“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他们的父母不在身边,只能与年迈的长辈、亲戚或是与邻居生活在一起,缺少直接的关爱与监护,一方面很可能会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

女性儿童多受到人身的侵害,而老人防范、防护能力弱,无法阻止自己的子孙受害。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管教或隔代护养,容易造成人格缺陷和行为失控,伤害他人甚至自己。

1.2 学习成绩差:由于远离父母,监护不够,使得那些留守儿童出现学习观念淡薄,更由于自制力薄弱,当在学习上碰到困难,成绩不够理想时,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被严重挫伤。

“读书无用论”在留守儿童中被最大限度夸大,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现象在留守儿童中时有发生,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跟据我校调查数据显示,有72%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15%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13% 的学习成绩较好。

虽然“留守儿童”中不乏品学兼优、独立能力很强的好学生,但成绩处于班级中下游、性情顽劣的孩子还是占了多数。

1.3 心理脆弱:农村儿童的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要比城市儿童严重得多。

据不少任课教师反映,“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性格孤僻,感情脆弱,自暴自弃,上进观念淡薄,或者自律能力差过分淘气,有较强的逆反心理,做出一些特别举动来吸引老师注意到自己。

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家庭教育缺失,致使一部分孩子认为自己不被重视,得不到关爱,思想变得偏激,进而行为上产生偏差,行为随心所欲。

年龄越小的孩子表现越是突出,情绪问题、交往问题和自卑心理等最为突出。

性格孤僻、脆弱,渴望亲情成了“留守儿童”最大的心理问题。

许多“留守儿童”遇到烦心事、遇到困难无人倾诉,无人商量,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撑,长期郁结在心里,这直接形成了他们孤僻、任性、自私的性格。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父母一方在外地打工,孩子留在农村由亲戚或祖辈照料。

这一现象已经成为了中国农村社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不仅影响着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也给农村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1.1 生活条件差农村留守儿童通常生活在深山老林或偏僻的村寨,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他们的生活条件往往十分艰苦。

缺乏文化、艺术、体育等教育资源,缺乏专业人员的关爱和指导,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1.2 教育水平低由于缺乏父母的关心和照顾,留守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往往不如同龄人。

在村镇中学和县城中学,这些孩子们也面临着艰苦的学业和生活条件,他们经常因为学习成绩的不理想而受到教师和同学的歧视。

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

1.3 心理健康问题凸显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缺乏家庭关爱,心理孤独感强烈,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容易出现自卑、孤独、焦虑等心理问题。

1.4 安全问题较突出由于长期照顾留守儿童的是祖辈或亲戚,他们通常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无法给予儿童有效的保护。

留守儿童易受到网络游戏、不良信息的影响,甚至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对象。

二、对策研究2.1 政府应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完善相关保障措施,建设更多的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提供心理咨询、学习辅导和文化活动等各种服务,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更为温馨、健康和快乐的成长环境。

2.2 父母回乡创业鼓励父母回乡创业,提高农村经济收入水平,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现象。

政府可以通过扶持农村产业发展、提供创业扶持资金等措施,吸引更多的农民返乡创业。

2.3 加强社区和学校教育社区和学校应该积极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活动,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学习辅导班等活动,提高留守儿童的自尊心和学习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守儿童的现状与分析
我们所在的山区学校留守儿童比例达90%以上,因此留守儿童所存在的问题
随之而来,根据我们多年的教育、调查了解,留守儿童存在以下问题: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分析
1.学习成绩不容乐观
留守儿童在山区农村往往由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看护,他们的文
化水平偏低以及文化觉悟不高,导致了留守儿童的成绩不好。通过对山区农村留
守儿童学习成绩的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出现两极分化问题,学习成绩
好的留守儿童往往是因为他们的监护人对其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指导,让留守儿童
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而学习成绩差的儿童,往往是监护人关心不
足,认为学习是没有用的,不注意对留守儿童学习兴趣的培养,没有让留守儿童
形成正确的认识,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2.不好的行为习惯
很多农村的留守儿童由于从小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养成了不好的行为习
惯。这主要归结为留守儿童往往不听从年迈的监护人劝导,认为自己的爷爷奶奶
不能理解自己,更有甚者不但不听从长辈的教导还顶撞自己的长辈。大部分留守
儿童宁愿与自己的朋友去家乡以外的地方玩乐,也不愿意听从长辈的教导,从而
出现了留守儿童不听管教、违反校规的现象,尤其是正处于叛逆期的男孩子,逃
课上网,结伙闹事。正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让留守儿童养成了不好的行
为习惯。

3.情感教育的不足
目前,留守儿童存在十分严重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于孩子的家庭教育和学
校教育的缺失,尤其是父爱的缺失。通过对留守儿童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儿童难
以感觉到幸福,并且会产生负面情绪,加之农村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缺失,让
留守儿童遇到情感和心理问题时无处倾诉,渐渐变得自卑、沉默寡言,不愿与人
交流,加之,随着父母外出打工时间的延长,心理问题更加严重。此外,部分学
生出现严重的性格问题,不懂得与人和睦相处,并对别的小伙伴存在敌意,这些
问题的出现都要归结为学校教育的不完善,无法及时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化,
让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

二、留守儿童出现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校因素
留守儿童出现教育问题,主要归结为教育理念的不足和师资队伍的不完善,
如部分农村学校违背教学理念违规收取借读生,让留守儿童无法接受公平的教
育,甚至部分贫困儿童无法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另外,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不够
重视,没有充分关爱他们和帮助他们,让留守儿童无法感受学校教育的温暖和教
育的公平性,从而让他们觉得学习是无用的,只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打击了留
守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使山区留守儿童的教育出现问题。

2.家庭因素
由于留守儿童父母的外出打工,使留守儿童的第一任老师由父母变成爷爷奶
奶,爷爷奶奶将自己的人生观念传授给留守儿童,而爷爷奶奶的观念往往是陈旧
的、落后的,如认为学习是没有必要的,劳动才是最重要的。正是留守儿童的父
母关爱不足,没有让留守儿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念,或者说留守儿童是输在教育
的起跑线上。

3.社会因素
由于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相比于大城市还十分落后,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风
气,不良的社会风气让留守儿童的发展偏离正轨,逐渐迷恋上网络游戏,加之山
区农村教育和监护力度的不足,留守儿童可以轻易出入网吧和娱乐会所,导致留
守儿童误入歧途,山区农村教育难以顺利开展,出现了许多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的出现是由于人口流动和城镇化进程造成的,是难以根除的社会问
题,如何正确的处理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家庭关系的和
睦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为此,我们要充分认识留守儿童的现状和解决策
略,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