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活的环境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课时跟踪检测(一)细胞生活的环境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一)细胞生活的环境一、选择题1.体液是动物及人体内含有的液体,它包括()①细胞内液②血浆③唾液④组织液⑤淋巴液⑥尿液⑦泪液A.①③⑤⑥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解析:选B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①符合题意;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是细胞外液的组成成分,属于体液,②④⑤符合题意;唾液存在于口腔中,口腔属于消化道,消化道内的消化液不属于体液,③不符合题意;尿液和泪液直接排放到外界环境,不属于体液,⑥⑦不符合题意。
2.小肠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指()A.肠液B.组织液C.血浆D.胰液解析:选B肠液不属于细胞外液,A错误;小肠上皮细胞周围的液体是组织液,B正确;血浆是血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C错误;胰液不属于细胞外液,D错误。
3.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内部环境,包含甲、乙、丙B.乙表示细胞内液C.5过程受阻会导致甲液增多D.丁液中O2浓度比甲液中高解析:选C分析题图可知,甲表示组织液,乙表示血浆,丙表示淋巴液,丁表示细胞内液。
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外部环境,是机体的内部环境,包含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等;5过程表示部分组织液经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该过程受阻会导致组织液增多;大多数情况下细胞内液中的O2浓度低于组织液中的O2浓度。
4.发生在人体细胞外液中的生化反应是()A.抗体的合成B.血红蛋白的合成C.氨基酸氧化分解形成尿素D.乳酸与碳酸氢盐作用生成乳酸盐和碳酸解析:选D抗体和血红蛋白的本质是蛋白质,所以其合成都是在核糖体上,发生在细胞内液中,A、B错误;氨基酸氧化分解形成尿素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内,C错误;乳酸与碳酸氢盐作用生成乳酸盐和碳酸,发生在血浆中,属于细胞外液,D正确。
5.内环境的成分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下列图示正确的是()解析:选C组织液主要由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细胞间而形成,大部分物质能够被重新吸收回血浆。
高一生物细胞生活的环境试题

高一生物细胞生活的环境试题1.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B.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D.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考查细胞外液及体液的概念。
体液是指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包括细胞质基质,细胞液等。
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考点】细胞外液及体液的概念点评:在教学时,多结合具体的实例,帮助学生区分这些概念。
2.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的 ( )A.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C.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考查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要通过内环境,所以组织细胞代谢增强,代谢产物增加,会释放在内环境中,所以局部内环境的含量会有所增加。
【考点】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点评:要求学生会动态的分析各液体成分的变化,并且要强调题干中的“局部”。
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各组成成分的关系,正确的是 ( )【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考查内环境与细胞内液各组成成分的关系。
因为多数组织细胞浸泡在组织液中所以首先是细胞内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
内环境各组成成分的关系如下:【考点】内环境与细胞内液各组成成分的关系点评:最好要求学生将该图记牢。
4.下列何种情况与发生组织水肿无关 ( )A.毛细淋巴管堵塞B.组织液中蛋白质增多C.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增多D.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考查内环境各组成成分的关系及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理解。
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总结如下: 1、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合成量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使水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
2、淋巴管阻塞。
淋巴液回流受阻,组织液除了大部分从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外,少部分还从淋巴管回流入血。
细胞生活的环境习题及答案

细胞生活的环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血浆中的水来自。
A.组织液B.血浆、消化道C.淋巴、组织液D.消化道、组织液、淋巴2.人体体液存在于细胞外的部分称为。
A.组织液B.血浆C.淋巴D.细胞外液3.动物和人的新陈代谢主要发生在。
A.内环境B.细胞内C.消化道内D.肾小体内4.下列有关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形成组织液B.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扩散和渗透C.一些组织液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D.淋巴和组织液可以相互扩散和渗透5.三种细胞外液中,其成分能够直接相互转化的是。
A.组织液和淋巴B.淋巴和血浆C.血浆和组织液D.血浆、组织液和淋巴6.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B.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D.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7.下列各项中,能看作是进入内环境的是。
A.精子进入输卵管给卵细胞受精B.牛奶喝进胃中C.注射胰岛素D.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8.下列各项中,最接近人体温度的是。
A.口腔温度B.腋窝温度C.直肠温度D.以上三项都是9.下列各项中,与组织液成分最接近的是。
A. 血浆B.血清C.淋巴D. 原尿10.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②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③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④内环境主要由血浆、淋巴、组织液构成A.①②④B.①③④⑤C.①④⑤D.①③④二、非选择题11.下图为人体某组织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指出图中所指部位名称:a表示________;b表示为组织间隙的_______;c表示在毛细血管内的_________;d表示在淋巴管内的__________。
2以上b、c、d合称________,它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故称____________。
高中生物 课时达标训练(一)细胞生活的环境 新3

课时达标训练(一)细胞生活的环境【基础题组】1.人体脑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氨基酸()A.淋巴B.组织液C.血浆D.血液2.下列各组物质或离子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A.O2、CO2、血红蛋白、H+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D.Na+、HPO错误!、葡萄糖、氨基酸3.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C.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淋巴↑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4。
(2016·扬州高二检测)如图为人体体液流动交换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A、B、C依次为消化液、血浆、尿液B.A、B、C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尿液C.B、C、D依次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D.B、C、D依次为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5.如图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结构,①②③④表示液体,有关此图叙述错误的是()A.④可以直接进入a、cB.O2、葡萄糖、血浆蛋白和生长激素都是①的成分C.①②④构成了内环境D.当d结构堵塞时液体②会增加6.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代谢过程中的生化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B.肝脏细胞和肾脏细胞都生活在组织液中C.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在组织液和淋巴中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消化液7.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含量有关B.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D.①比④量多,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8.如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能力题组】9.如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必修3细胞生活的环境练习题及答案

必修3细胞生活的环境练习题及答案必修3细胞生活的环境练习题()1细胞内液是指a.人体全部液体b.人体细胞内的液体c.人体循环系统内的液体d.人体细胞外的液体()2人体占体液总量比例最多的是a.细胞内液b.细胞外液c.血浆d.组织液()3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a.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c.血浆淋巴组织液d.内环境()4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a.血浆﹑体液﹑体液b.血液﹑体液﹑淋巴c.血浆﹑组织液﹑淋巴d.血液﹑细胞外液﹑体液()5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a.体液b.血浆c.淋巴d.组织液()6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指a.淋巴液b.组织液c.血浆d.唾液()7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8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人体的内环境b.人体内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d.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环境交换物质()9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中,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b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扩散与渗透c一些组织液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d淋巴与组织液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10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a肺泡腔内的气体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c心室腔内的血浆d膀胱腔内的尿液()11下列各项中,能看做是进入内环境的是a精子进入输卵管和卵受精b牛奶喝进胃里c注射胰岛素d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12内环境中不含a血红蛋白b尿素c葡萄糖d二氧化碳()13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
细胞生活的环境习题

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针对训练(一)7.4 2.1. 人体的内环境是指A. 组织液B. 血液C. 细胞内液D. 细胞外液3.与人体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是A. 体液B. 细胞内液C. 细胞外液D. 消化液4.对内环境的叙述, 正确的是A.内环境指的是体液B.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C.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内液D.内环境指的是组织液、血浆和体腔液5.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内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蛋白质B.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C. 正常人血浆的PH稳定在7.35-7.45之间, 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D.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在37OC左右, 即人体的正常体温5.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 错误的是A.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B. 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C. 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D. 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环境交换物质6. 人体内的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间的物质联系正确的表达是7. 图1—1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某人长期营养不良, 则会引起C液减少B. 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淋巴C.人发生过敏反应, 1结构的通透性会升高D. A液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要通过3图1—1层膜结构A.8. 人体内水和无机盐主要来自食物和饮料, 水和无机盐的排出主要是通过肾脏, 其次是皮肤。
此外, 两种物质代谢还具有的是()B.无机盐还来自体内物质氧化分解, 水还通过肠及随粪便而排出水还来自体内物质氧化分解, 水还通过肺及随粪便而排出C.水还来自体内物质氧化分解, 无机盐还通过肺及随粪便而排出D.无机盐还来自体内物质氧化分解, 无机盐还通过肺及随粪便而排出9.人体组织液中的O2要进人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 这些氧分子需要通过几层由磷脂分子组成的膜A. 1B. 2C. 3D. 610. 正常情况下, 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 代谢产物增加, 此时组织中的()A.组织液增加, 淋巴增加B.组织液减少, 淋巴增加C.组织液增加, 淋巴减少D.组织液增多, 淋巴增加11. 某大学的新生在军训长途行军时, 好多同学脚底部都打了泡, 泡破后, 流出的淡黄色液体来源于A. 血浆B. 组织液C. 淋巴D. 细胞外液12.图1—2是人体某种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 A、B、C、D表示的是结构, 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 有关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②可以进人A, C, DB.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②C.图中O2浓度最低的液体是③D.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 其中①、②、④构成了内环境图1—213.右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1-1 细胞生活的环境【随堂达标检测】(含答案详解)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新教材)随堂检测1.1.1 细胞生活的环境1.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A.喝牛奶,进入胃中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C.口服抗菌药物D.肌肉注射青霉素解析:选D。
内环境指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液和组织液。
A、B、C三项所述均不是进入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
肌肉注射青霉素,主要是将青霉素注射到肌肉组织液中,故D符合题意。
2.(2021·辽宁阜新高二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胞外液约占2/3B.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C.肾上腺、胰岛、卵巢和唾液腺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至内环境D.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等来源于体液,但不属于内环境解析:选D。
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2/3,细胞外液约占1/3,A错误;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并不是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比如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B错误;肾上腺、胰岛、卵巢属于内分泌腺,分泌物直接进入细胞外液,唾液腺是外分泌腺,其分泌物通过导管排放到口腔(消化道)中,没有进入内环境,C错误;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等这些液体直接与外界相通,虽然来源于体液,但不属于内环境,D正确。
3.一般情况下,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A.O2、糖被、有氧呼吸的酶、H+B.过氧化氢酶、受体、血红蛋白、H2OC.蛋白质纤维、Ca2+、载体蛋白、抗体D.Na+、葡萄糖、氨基酸解析:选D。
糖被位于细胞膜上,有氧呼吸的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 不符合题意;过氧化氢酶和血红蛋白位于细胞内,受体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不符合题意;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不符合题意;Na+、葡萄糖、氨基酸均可位于细胞外液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符合题意。
4. (2021·山东济南高二期中)右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液与B液之间可以双向进行物质交换B.A液中pH保持相对稳定主要依赖于NaHCO3/NaClC.人发生过敏反应,结构1的通透性会增大D.A液中O2进入结构3被利用至少要通过3层膜结构解析:选C。
《细胞生活的环境》习题

《细胞生活的环境》习题一、选择题1.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是()A.Fe2+ B.K+ C.Na+ D.Ca2+2.下列哪项不是由人体内环境成分明显变化引起的病症()A.浮肿 B.手足抽搐 C.贫血 D.尿毒症3.正常情况下,动物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的数量主要取决于()A.组织中氧气的浓度 B.细胞膜上氧气载体的数量C.细胞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D.细胞中ATP的数量4.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B.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C.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5.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 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 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6.在下列物质中,不参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血红蛋白B.葡萄糖C.二氧化碳和氧D.氨基酸7.血浆中水的来源是()A.组织液 B.消化道、组织液、淋巴C.淋巴和组织液 D.消化道和组织液8.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依次是:()A.血浆、体液和体液 B.血液、体液和淋巴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和体液二、填空题1.右图是人的体温变化简图,请据图回答:、(1)当人受到寒冷刺激时,可通过神经和激素的调节来维持正常的体温,此时体内分泌量明显上升的激素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当肌肉运动时,体温迅速升高,最高可达______℃,此时,机体可通过___________和_________,使散热量大增,从而维持体温的恒定。
(3)由于体温过高,引起死亡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产生了大量的乳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单选题部分: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稳态的因素是()A.温度B.酶C.pHD.渗透压2.下列哪项不是由人体内环境成分明显变化引起的病症()A.浮肿 B.手足抽搐 C.贫血 D.尿毒症3.正常情况下,动物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的数量主要取决于()A.组织中氧气的浓度 B.细胞膜上氧气载体的数量C.细胞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D.细胞中ATP的数量4.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B.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C.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5.“人类不能生活在纯氧的环境中”,这一叙述是()A.不对的,因为身体细胞需要氧,以氧化有机物获得能量B.不对的,因为人体所吸收的纯氧经呼吸道进入血液时,已有许多CO2产生,不影响呼吸的调节。
C.对的,因为血液中应有适量的CO2作为调节呼吸作用的物质D.对的,因为纯氧会使身体细胞的氧化作用太剧烈,而无法维持恒定性6.组织液大量积累在组织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不引起组织水肿的是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C.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D.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7.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肾小管在吸收水的同时吸收盐B.渴的时候体内水绝对少C.肾小管对盐的重吸收要消耗能量D.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有拮抗作用8.下列关于生命活动的调节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素可以加快新陈代谢,因而生长素是种高效的酶B.生长素总是从高处向低处运输可以有效刺激呼吸中枢,从而使呼吸加深加快,因而CO2也可以调节生C.CO2命活动,属于体液调节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共同调节血糖,让血糖浓度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因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9.人患严重的腹泻时,要及时输液,补充生理盐水。
有的情况下,医生还要给病人补充一定量的KCl,这样做的目的是A.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和正常的心律B.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正常的心律C.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正常的血压D.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和正常的血压10. 有关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B.剧烈运动后,乳酸在血浆中含量先增加后减少C.人喝醋后,血浆中的pH明显下降D.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低,会引起组织水肿11. 毛细血管与毛细淋巴管在形态上的区别是()A. 两者都由上皮细胞构成,无区别B. 构成两者的上皮细胞的层数不同C. 毛细淋巴管有一端是盲端D. 构成两者的细胞类型不同12.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 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排出C. Na+、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D.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13.地震受困者由于长期缺乏饮水,肾脏机能可能受影响。
下列有关肾脏功能叙述正确的是A.肾脏的工作非常繁重,因此肾脏组织每小时之耗氧量远超过同重量的心肌B.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其中的水分、盐类离子及蛋白质,会被滤入肾小管中C.核酸或蛋白质的代谢产物,虽对身体无害,但必须由肾脏排出体外D.人体摄入的水,大部分经由肾脏的排泄作用排出体外14.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组织中的()A.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 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C.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D.组织液增多,淋巴增加15.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血液pH通常在7~7.53之间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C.血液中Na2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D.血液中CO2过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促进呼吸加深加快将CO2排出16.一个健康的人若进食较多的糖和食盐,那么他排出的尿液中所含的葡萄糖和盐分的量A.盐增多,糖未增多 B.糖增多,盐未增多C.两者都增多D.两者都未增多17.正常情况下,以下物质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无机盐④激素⑤尿素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②③18.人体出现组织水肿的原因可能是①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少②血液中尿素含量过高③血糖含量过高④淋巴循环受阻A.①②B。
③④ C.①④ D.②③19. 右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
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A.① B.②C.③ D.④20.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B.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D.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壁就成为组织液21.体液是动物及人体内含有的液体,它包括①细胞内液②血浆③淋巴④组织液⑤消化液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2.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
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A.组织细胞 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C.各级动脉和静脉 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23.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A.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 C.血浆、组织液、淋巴 D.内环境24.代谢废物排出体外是由循环系统运到 ( )A.泌尿系统 B.泌尿、消化系统C.泌尿、消化、呼吸系统 D.泌尿、呼吸系统和皮肤25.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生物是A.家兔 B.鱼类 C.鸟类 D.草履虫26.直接参与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系统是A.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 B.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C.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 D.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27.肌肉注射时,药液进人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 )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血浆→组织液→靶细胞C.组织液淋巴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28.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A.精子进入输卵管腔B.牛奶被饮入胃中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D.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组织中29.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上不起作用的是( )A.肝脏根据体内需要增加或减少释放入血液中的葡萄糖量B.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C02和吸入O2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30.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①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②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③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④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31.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A.CO2、血红蛋白、H+、尿素 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 D.Ca2+、载体、氨基酸3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钙离子 B.呼吸酶 C.葡萄糖 D.血浆蛋白33. 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A.大于7.35~7.45 B.远小于7.35~7.45C.维持在7.35~7.45 D.稳定在3~434.人体组织液中的O2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这些氧化分子需要通过几层由磷脂分子组成的膜()A.2 B.5 C.3 D.635.大气中的氧气要与人的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几层磷脂分子 ( )A.3B. 5 C.6 D.10解析:不妨先来看穿过几层膜,由肺泡壁出来穿过2层膜,后穿过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进入红细胞1层膜,所以穿过5层膜,磷脂分子层是10。
36.人体血液的pH7.35~7.45,能维持pH范围而变化不大,主要是因为血液中含有下列哪对物质()A.NaCl——HCl B.NaHCO3——H2CO3C.NaOH——HCl D.NaHCO3——NaCl37.当人体进行深呼吸时,血液中的pH与平静呼吸时相比,暂时会 ( )A.增大B.减小C.不变D.趋于酸性38.下列曲线能正确反映蛙的代谢与环境温度的关系的是 ( B )39.人血液不可能出现的是()A.纤维蛋白原 B.激素 C.纤维素 D.淋巴细胞40.人红细胞的渗透压与x浓度的食盐水相当。
而浸在y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破裂;浸在z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收缩。
则这三种食盐水的浓度大小依次为 ( ) A.x>y>z B.y>z>z C.z>y>z D.z>x>y08年宁夏卷41.长时间运动引起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其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BA.降低、CO2、Na2CO3B. 降低、乳酸、NaHCO3C.升高、CO2、H2CO3D.升高、乳酸、NaHCO3(08广东卷)42.根据下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D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②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④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43.从事养殖业的人员都知道这样一个常识:大多数海产鱼类不能在淡水中生存,因为在淡水中()A.氧浓度较低B.不能维持体内水分平衡C.缺少食用的动、植物D.二氧化碳浓度较高(2003年上海)44.某人患急性肠胃炎引起腹泻,医生给予生理盐水,其首要目的是()A.提供能量B.供给营养C.维持水分代谢的平衡D.维持无机盐代谢的平衡45.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是()A.Fe2+ B.K+ C.Na+ D.Ca2+46.血浆中水的来源是()A.组织液 B.消化道、组织液、淋巴C.淋巴和组织液 D.消化道和组织液47.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依次是:()A.血浆、体液和体液 B.血液、体液和淋巴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和体液48.酷暑季节,室外工作的工人应多喝()A.盐汽水 B.核酸型饮料C.蛋白型饮料 D.纯净水49.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A.细胞将不能接受氨基酸B.组织间隙积聚液体C.不能消化脂肪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多选题部分:1.手脚皮肤磨出的水泡,其中浅黄色的液体是,它来源于。
A.组织液 B.血浆 C.淋巴 D.血清2.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血红蛋白B.葡萄糖C.二氧化碳和氧D.氨基酸3.正常情况下,在以下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 葡萄糖B.水和无机盐C.激素D.尿素4.剧烈运动时,血浆中乳酸含量大增而pH基本不变,对此现象的正确解释是()A.血浆是一种缓冲溶液体系B.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弱酸H2CO3C.H2CO3分解成的CO2可经呼吸排出D.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后马上被稀释或被彻底分解5.(2002·广东河南)下列不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A.肺泡腔内的气体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C.心室腔内的血浆D.膀胱腔内的尿液6.关于稳态的实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可以调节血浆pHB.肾脏不时地排出内环境中多余的尿素、无机盐等C.细胞不断地进行有氧呼吸D.肝脏储存的肝糖元在血液浓度下降时不断地释放入血液中7.右表表示人的几种组织、器官的产热百分比,从表中数据,能推出的结论是( )A.安静状态下,骨骼肌产生的能量几乎全部散失掉了B.安静状态下,脑易进入高效的工作状态C.安静状态下,内脏是主要的产热器官D.劳动或运动时,骨骼肌是主要的产热器官8.图是人体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②可以进人A、C、DB.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③C.血红蛋白属于①的成分D.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9.下列各项中属于影响稳态的因素是A.温度 B.酶 C.pH值 D.渗透压非选择题部分:1.人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产生了大量的乳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