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疾病分类编码

合集下载

国际疾病分类ICD

国际疾病分类ICD

国际疾病分类(ICD-10)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是依据疾病的某些特征,按照规则将疾病分门别类,并用编码的方法来表示的系统。

目前全世界通用的是第10次修订本《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仍保留了ICD的简称,并被统称为ICD-10ICD-9与ICD-10区别首先,分类的名称由“国际疾病分类”改为“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全书由二卷改为三卷。

增加了分类章节,扩大了核心内容,由原来的l7章变为2l章。

涉及免疫机制的某些疾病,各章的排列顺序做了适当的调整。

其次,ICD-10首次引用了字母编目,由原来的“纯数字编码”改为“字母和数字的混合编码”。

I CD-10另一个革新是在某些章接近末尾的类目设立操作后的疾病。

再次,ICD-9每章开头的不包括“注释”,在ICD-10扩展用于解释各章的某些内容。

ICE-10中将星号信息归纳为82个单纯星号的三位数类目中数供选择使用。

ICD的发展历史ICD已有110年的发展历史,早在1891年为了对死亡进行统一登记,国际统计研究所组织了一个对死亡原因分类的委员会进行工作,1893年该委员会主席Jacques Bertillon提出了一个分类方法《国际死亡原因编目》,此即为第一版。

以后基本上为10年修订一次。

1940年第6次修订版由世界卫生组织承担该工作,首次引入了疾病分类,并强调继续保持用病因分类的哲学思想。

1994年在日内瓦第10次修改版本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就是目前全球通用的ICD-10.ICD的分类原理ICD分类依据疾病的4个主要特征,即病因、部位、病理及临床表现(包括:症状体征、分期、分型、性别、年龄、急慢性发病时间等)。

每一特性构成了一个分类标准,形成一个分类轴心,因此ICD是一个多轴心的分类系统。

ICD分类的基础是对疾病的命名,没有名称就无法分类。

但疾病又是根据他的内在本质或外部表现来命名的,因此疾病的本质和表现正是分类的依据,分类与命名之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

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编码ICD10、手术编码ICD9CM及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TCD

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编码ICD10、手术编码ICD9CM及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TCD

28140 28141 28142 28143 28144 28145 28146 28147 28148 28149 28150 28151 28152 28153 28154 28155 28156 28157 28158 28159 28160 28161 28162 28163 28164 28165 28166 28167 28168 28169 28170 28171 28172 28173 28174 28175 28176 28177 28178 28179 28180 28181 28182 28183 28184 28185 28186
2 1 1 1 3 2 1 1 1 1 1 1 1 2 1 1 1 1 1 2 1 2 1 2 1 1 1 1 2 1 1 1 1 1 1 3 1 2 1 1 1 2 1 1 1 1 1
乳头状鳞状细胞癌 内翻性乳头状瘤 乳头状瘤病 NOS 鳞状细胞原位癌 表皮样癌 棘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 转移性鳞状细胞癌 角化的鳞状细胞癌 非角化的大细胞鳞状细胞癌 非角化的小细胞鳞状细胞癌 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 假腺性鳞状细胞癌 腺样鳞状细胞癌 鳞状细胞原位癌伴有可疑间质侵袭 (D06.-) 显微镜下侵袭性鳞状细胞癌 (C53.-) 宫颈、外阴和阴道的上皮内肿瘤(重度发育不良Ⅲ级) 凯拉氏增殖性红斑(龟头原位癌) (D07.4) 鲍恩病(癌前皮炎、搏温氏病) (D04.9) 表皮内鳞状细胞原位癌 淋巴上皮癌 施明克氏癌(鼻咽癌) 基底细胞瘤 (D48.5) 基底细胞癌 NOS (C44.-) 色素性基底细胞癌 多中心基底细胞癌 (C44.-) 硬斑性基底细胞癌 (C44.-) 纤维上皮性基底细胞癌 (C44.-) 混合型基底鳞状细胞癌 基底鳞状细胞癌 (C44.-) 异型癌 (C44.-) 雅达逊表皮内上皮瘤 (D23.-) 毛发上皮瘤 (D23.-) 毛发毛囊瘤 (D23.-) 毛发神经膜瘤 (D23.-) 钙化[马勒布]上皮瘤 毛发基质瘤 NOS (D23.-) 毛基(母)质瘤 毛基质癌 (C44.-) 移行细胞乳头状瘤 NOS 膀胱上皮乳头状瘤(软性乳头状瘤) 膀胱息肉 (D41.4) 移行细胞原位癌 移行细胞癌 NOS 施奈德乳头状瘤 内翻性移行细胞乳头状瘤 施奈德氏癌

国际疾病分类编码(ICD-10)

国际疾病分类编码(ICD-10)
❖ 主要编码:指对主要疾病的编码,通常是病
人住院的原因。当一个住院病人存在多个疾
病时,要按有关规则进行选择。
附加编码:又称次要编码,指除主要编码以
外的其他任何编码。包括损伤、中毒和肿瘤
形态学编码。
合并编码:当两个疾病诊断或一个疾病诊断
伴有相关的临床表现被分类到一个编码时,
这个编码就被称之为合并编码。
手指切伤等,可归类于其他相应的身体系统
或操作章节。产科破伤风,HIV感染不分于
此章,归属传染病章。
五、分类原则与编码方法
4.1强烈优先分类章
妊娠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 O99.216
❖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E05.900
❖ 流产 自然流产 O03,

包括完全性、不完全性、难免流产。

人工流产

根据人工流产的不同目的进行详细分类
K81.001胆囊脓肿
K81.002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K81.003急性坏疽性胆囊炎
K81.006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K81.007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囊炎
K81.100慢性胆囊炎
K81.101慢性残余胆囊炎
K81.800特指胆囊炎
K81.801胆囊周炎
K81.900胆囊炎
五、分类原则与编码方法
❖ 但也有少数例外,如K86.1特指慢性胰腺炎
❖ D13.101
❖ D13.200
❖ D13.500
❖ D13.600
❖ D13.700
❖ D13.701
❖ D13.900

食管良性肿瘤
胃良性肿瘤
贲门良性肿瘤
十二指肠良性肿瘤
肝外胆管良性肿瘤
胰良性肿瘤
胰岛良性肿瘤

国际疾病分类编码

国际疾病分类编码

• 2.2前4位编码为ICD-10亚目码。4位亚目码是3位 码的亚分类,同样具有统计分类意义,例如:急 性阑尾炎伴腹膜脓肿K35.1。
• 2.3第5-6位数为扩展码。 • 5位代码为细目编码。ICD-10细目码是选择性使用 的编码,出现在第十三章(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 组织疾病)、第十九章(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 些其他后果)、第二十章(疾病和死亡的外因) 中。为避免条目过多,本标准仅在第十九章中表 示开放性或闭合性的细目编码使用。即第十九章 的5位代码具有特定意义,其他章节5为代码没有 特定意义。 • 医疗机构疾病分类编码应当到6位数,每一个编码 代表一个具体的疾病,例如:原发性单侧髋关节 病M16.101。
• 第十五章妊娠、分娩、产褥期,不管同时伴随有 任何其他疾病,只要是向产科求医,或主要医疗 操作有产科医师参与的就要分来到本章中。对于 微小的伴随疾病,如皮炎、手指切伤等,可归类 于其他相应的身体系统或操作章节。产科破伤风, HIV感染不分于此章,归属传染病章。
妊娠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O99.216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E05.900 流产 自然流产O03, 包括完全性、不完全性、难免流产。 人工流产 根据人工流产的不同目的进行详细分类 常用以医疗性流产、计划生育 性流产 O04 分娩O80-O84 用来表示包括正常分娩在内的分娩方式。
四、ICD-10的内容
• • • • • • • • 章 编码 章节名称 第9章 I00-I99 循环系统疾病 第10章 J00-J99 呼吸系统疾病 第11章 K00-K93 消化系统疾病 第12章 L00-L99 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 第13章 M00-M99 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 第14章 N00-N99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第15章 O00-O99 妊娠、分娩和产褥期

国际疾病分类ICD-10

国际疾病分类ICD-10


2.2 前4位编码为ICD-10亚目码。4位亚目 码是3位码的亚分类,同样具有统计分类意 义,例如:急性阑尾炎伴腹膜脓肿 K35.1。


2.3 第5-6位数为扩展码。 5位代码为细目编码。ICD-10细目码是选择性使 用的编码,出现在第十三章(肌肉骨骼系统和结 缔组织疾病)、第十九章(损伤、中毒和外因的 某些其他后果)、第二十章(疾病和死亡的外因) 中。为避免条目过多,本标准仅在第十九章中表 示开放性或闭合性的细目编码使用。即第十九章 的5位代码具有特定意义,其他章节5位代码没有 特定意义。 医疗机构疾病分类编码应当到6位数,每一个编码 代表一个具体的疾病,例如:原发性单侧髋关节 病 M16.101。
4.2一般优先分类章



第一章 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第二章 肿瘤; 第五章 精神和行为障碍; 第十七章 先天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 第十九章 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 上述这些章在分类时,通常优先于其他章。 例如,传染病作为疾病的病因 时,往往会引起一 些临床症状,涉及身体的某个系统,这时分类要 么是采用星剑号编码,要么干脆只有第一章的编 码,淋球菌性尿道炎A54.0,而不分于泌尿生殖 系统N编码中。

但也有少数例外,如K86.1特指慢性胰腺 炎
4、特殊组合章

第三章至第十四章(除外第五章)是按解 剖系统分类,其他章节为特殊组合章。
4.1强烈优先分类章

第十五章妊娠、分娩、产褥期,不管同时 伴随有任何其他疾病,只要是向产科求医, 或主要医疗操作有产科医师参与的就要分 类到本章中。对于微小的的伴随疾病,如 皮炎、手指切伤等,可归类于其他相应的 身体系统或操作章节。产科破伤风,HIV感 染不分于此章,归属传染病章。

国际疾病分类(ICD-10)

国际疾病分类(ICD-10)

国际疾病分类(ICD-10)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是依据疾病的某些特征,按照规则将疾病分门别类,并用编码的方法来表示的系统。

目前全世界通用的是第1 0次修订本《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仍保留了ICD的简称,并被统称为I CD-10ICD-9与ICD-10区别首先,分类的名称由“国际疾病分类”改为“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全书由二卷改为三卷。

增加了分类章节,扩大了核心内容,由原来的l7章变为2l章。

涉及免疫机制的某些疾病,各章的排列顺序做了适当的调整。

其次,ICD-10首次引用了字母编目,由原来的“纯数字编码”改为“字母和数字的混合编码”。

ICD-10另一个革新是在某些章接近末尾的类目设立操作后的疾病。

再次,ICD-9每章开头的不包括“注释”,在ICD-10扩展用于解释各章的某些内容。

ICE-10中将星号信息归纳为82个单纯星号的三位数类目中数供选择使用。

ICD的发展历史ICD已有110年的发展历史,早在1891年为了对死亡进行统一登记,国际统计研究所组织了一个对死亡原因分类的委员会进行工作,1893年该委员会主席Jacques Bertillon 提出了一个分类方法《国际死亡原因编目》,此即为第一版。

以后基本上为10年修订一次。

1940年第6次修订版由世界卫生组织承担该工作,首次引入了疾病分类,并强调继续保持用病因分类的哲学思想。

1994年在日内瓦第10次修改版本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就是目前全球通用的ICD-10.ICD的分类原理ICD分类依据疾病的4个主要特征,即病因、部位、病理及临床表现(包括:症状体征、分期、分型、性别、年龄、急慢性发病时间等)。

每一特性构成了一个分类标准,形成一个分类轴心,因此ICD是一个多轴心的分类系统。

ICD分类的基础是对疾病的命名,没有名称就无法分类。

但疾病又是根据他的内在本质或外部表现来命名的,因此疾病的本质和表现正是分类的依据,分类与命名之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

国际疾病分类编码(ICD-10)

国际疾病分类编码(ICD-10)


可归类在他处者
第19章 S00-T98 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
第20章 V01-Y98 疾病和死亡的外因
第21章 Z00-Z99 影响健康状态和与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
第22章 U00-U99 用于特殊目的的编码
肿瘤的形态学 M800000-M99890/0,1,2,3,6,9
a) /0:表示良性肿瘤; b) /1:表示良性或恶性未肯定(交界恶性); c) /2:表示原位癌; d) /3:表示原发部位的恶性肿瘤; e) /6:表示继发部位的恶性肿瘤;
五、分类原则与编码方法
2.2 前4位编码为ICD-10亚目码。4位 亚目码是3位码的亚分类,同样具有 统计分类意义,例如:急性阑尾炎 伴腹膜脓肿 K35.1。
精神和行为障碍 神经系统疾病 眼和附器疾病 耳和乳突疾病
四、ICD-10的内容
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编码 I00-I99 J00-J99 K00-K93 L00-L99 M00-M99 N00-N99 O00-O99 P00-P96
三、ICD-10的专用术语、符号与略语
形态学编码:是说明肿瘤的组织来源和动态 的编码,用字母M加五位数字表示。
如:M8000/0良性肿瘤 M8000/1是否良性或恶性未肯定肿瘤 M8000/2原位癌 M8000/3恶性肿瘤 M8000/6转移性(继发性)肿瘤
三、ICD-10的专用术语、符号与略语
三、ICD-10的专用术语、符号与略语
国际疾病分类是以病因为主的多轴心的分类。 国际疾病分类编码是国际间信息交流的重要 手段,是世界范围内疾病、损伤以及死亡原 因的统一分类标准和方法之一,又是医学统 计和卫生统计的基础工作。

国际疾病分类(ICD-10)

国际疾病分类(ICD-10)

国际疾病分类(ICD-10)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diseases,ICD),是依据疾病的某些特征,按照规则将疾病分门别类,并用编码的方法来表示的系统。

目前全世界通用的是第10次修订本《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仍保留了ICD的简称,并被统称为ICD-10ICD-9与ICD-10区别首先,分类的名称由“国际疾病分类”改为“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全书由二卷改为三卷。

增加了分类章节,扩大了核心内容,由原来的l7章变为2l章。

涉及免疫机制的某些疾病,各章的排列顺序做了适当的调整。

其次,ICD-10首次引用了字母编目,由原来的“纯数字编码”改为“字母和数字的混合编码”。

ICD-10另一个革新是在某些章接近末尾的类目设立操作后的疾病。

再次,ICD-9每章开头的不包括“注释”,在ICD-10扩展用于解释各章的某些内容。

ICE-10中将星号信息归纳为82个单纯星号的三位数类目中数供选择使用。

ICD的发展历史ICD已有110年的发展历史,早在1891年为了对死亡进行统一登记,国际统计研究所组织了一个对死亡原因分类的委员会进行工作,1893年该委员会主席JacquesBertillon提出了一个分类方法《国际死亡原因编目》,此即为第一版。

以后基本上为10年修订一次。

1940年第6次修订版由世界卫生组织承担该工作,首次引入了疾病分类,并强调继续保持用病因分类的哲学思想。

1994年在日内瓦第10次修改版本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就是目前全球通用的ICD-10."ICD的分类原理ICD分类依据疾病的4个主要特征,即病因、部位、病理及临床表现(包括:症状体征、分期、分型、性别、年龄、急慢性发病时间等)。

每一特性构成了一个分类标准,形成一个分类轴心,因此ICD是一个多轴心的分类系统。

ICD分类的基础是对疾病的命名,没有名称就无法分类。

但疾病又是根据他的内在本质或外部表现来命名的,因此疾病的本质和表现正是分类的依据,分类与命名之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19章 S00-T98 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
• 第20章 V01-Y98 疾病和死亡的外因
• 第21章 Z00-Z99 影响健康状态和与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
• 第22章 U00-U99 用于特殊目的的编码
五、分类原则与编码方法
• 1 分类原则 • 采用以病因为主、解剖部位、临床表现 、病理为
• 2.1.2损伤和中毒性质的编码范围从S00~T98。
• 2.1.3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的编码范围从V01~Y98。
• 2.1.4影响健康状态和与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的编 码范围从Z00-Z99。
• 2.1.5用于特殊目的的编码U00-U99。
• 2.1.6肿瘤的形态学编码采用英文字母“M”加三 位数字或四位数字,从M800~M998。在四位数后 加“/”和一位数字,表示肿瘤的性质
• 2 、 星号“*” 代表该诊断疾病的临床表现,不对该代码进行统计。 • ICD-10中认为星号编码是选择性使用的附加编码,而建立星号编码的
理由是剑号编码不能满足“特定专科有关的统计表”制定的要求。在 我国,双重分类系统(星剑号分类系统)是强制性使用,即不能单独 使用剑号,有剑号时,一定要附上星号编码。
• 2.3第5-6位数为扩展码。 • 5位代码为细目编码。ICD系统和结缔 组织疾病)、第十九章(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 些其他后果)、第二十章(疾病和死亡的外因) 中。为避免条目过多,本标准仅在第十九章中表 示开放性或闭合性的细目编码使用。即第十九章 的5位代码具有特定意义,其他章节5为代码没有 特定意义。 • 医疗机构疾病分类编码应当到6位数,每一个编码 代表一个具体的疾病,例如:原发性单侧髋关节 病M16.101。
• 第14章 N00-N99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 第15章 O00-O99 妊娠、分娩和产褥期
四、ICD-10的内容
•章
编码
章节名称
• 第16章 P00-P96 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
• 第17章 Q00-Q99 先天性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
• 第18章 R00-R99 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验室异常所见, 不可归类在他处者
• 但也有少数例外,如K86.1特指慢性胰腺炎
4、特殊组合章
• 第三章至第十四章(除外第五章)是按解剖系统 分类,其他章节为特殊组合章。
4.1强烈优先分类章
• 第十五章妊娠、分娩、产褥期,不管同时伴随有 任何其他疾病,只要是向产科求医,或主要医疗 操作有产科医师参与的就要分来到本章中。对于 微小的伴随疾病,如皮炎、手指切伤等,可归类 于其他相应的身体系统或操作章节。产科破伤风, HIV感染不分于此章,归属传染病章。
• 3、残余类目(剩余类目)
• 分类那些不能归类到该类目其他特指亚类目的疾 病,这些疾病绝大部分是分类与.8和.9
• 例1: • D13.000 食管良性肿瘤 • D13.100 胃良性肿瘤 • D13.101 贲门良性肿瘤 • D13.200 十二指肠良性肿瘤 • D13.500 肝外胆管良性肿瘤 • D13.600 胰良性肿瘤 • D13.700 胰岛良性肿瘤 • D13.701 胰岛细胞瘤 • D13.900 消化系统良性肿瘤
• 第7章 H00-H59 眼和附器疾病
• 第8章 H60-H95 耳和乳突疾病
四、ICD-10的内容
•章
编码
章节名称
• 第9章 I00-I99 循环系统疾病
• 第10章 J00-J99 呼吸系统疾病
• 第11章 K00-K93 消化系统疾病
• 第12章 L00-L99 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
• 第13章 M00-M99 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
国际疾病分类编码
一、定义
国际疾病分类是世界卫生组织要求各成员国在卫生 统计中共同采用的对疾病、损伤和中毒惊醒编码 的标准分类方法,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疾病分类 方法。目前,广泛使用的是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 修订版,简称ICD-10
二 、范围
• 疾病分类与代码规定了疾病、损伤和中毒及其外 部原因、与保健机构接触的非医疗理由和肿瘤形 态学的分类与代码。
四、ICD-10的内容
•章
编码
章节名称
• 第1章 A00-B99 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 第2章 C00-D48 肿瘤
• 第3章 D50-D89 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涉及免疫 机制的某些疾患
• 第4章 E00-E90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
• 第5章 F00-G99 精神和行为障碍
• 第6章 G00-G99 精神系统疾病
• 例2: • K81.000 • K81.001 • K81.002 • K81.003 • K81.006 • K81.007 • K81.100 • K81.101 • K81.800 • K81.801 • K81.900
急性胆囊炎 胆囊囊肿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 慢性残余胆囊 特指胆囊炎 胆囊周炎 胆囊炎
轴心的基本原则。
• 2 编码形式
• 采用“字母数字编码”形式的3位代码、4位代码、 6位代码表示,但肿瘤的形态学编码除外。即采用 字母数字编码的第一位为英文字母,后五位数为 阿拉伯数字。
• 2.1前3位编码为ICD-10类目码具有实际意义,可 作为统计分类使用。
• 2.1.1 疾病(包括症状、体征和其他不明确情况) 的编码范围从A00~R99。
• a) /0:表示良性肿瘤;
• b) /1:表示恶性肿瘤或恶性未肯定(交界恶性);
• c) /2:表示原位癌;
• d) /3:表示原发部位的恶性肿瘤;
• e) /6:表示继发部位的恶性肿瘤;
• 2.2前4位编码为ICD-10亚目码。4位亚目码是3位 码的亚分类,同样具有统计分类意义,例如:急 性阑尾炎伴腹膜脓肿K35.1。
• 疾病分类广泛用于医疗卫生服务、医疗保障、民 政、公安等部门对疾病、伤残、死亡原因分类的 信息收集、整理、交换、分析等。
三、符号
• 本标准在某些疾病或其他诊断用语的代码之后跟有剑号“+”或星号 “*”。例:沙门菌肺炎A02.201+J17.0*
• 1 、 剑号“+” 代表诊断疾病的原因,在单原因统计中,必须对该 代码进行汇总和统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