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练习

合集下载

2020年9月16日《七律·长征》练习题 (答案)

2020年9月16日《七律·长征》练习题 (答案)

2020年9月16日《七律·长征》练习题学生姓名:家长签名:一、读拼音,写词语。

wūméng wēi yíníwán páng bóděng xián tiěsuǒmín shān(乌蒙)(逶迤)(泥丸)(磅礴)(等闲)(铁索)(岷山)二、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尽.(jìn√jǐn)开颜尽.(jìn jǐn√)管磅.(páng √bàng)礴磅.(páng bàng√)秤他撞人后横.(héng√hèng)竖不肯下车,还蛮横.(héng hèng√)地大骂那些打抱不平的群众。

三、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C)。

A.七律(lù)等闲(xián)云崖(yá)B.逶迤(yí)铁索(suǒ)岷山(míng)C.长征(zhēng)磅秤(bèng)磅礴(páng)D.蒙骗(méng)泥丸(wán)乌蒙(méng)四、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D.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五、与“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尽”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D.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共八句、四联,其中第二联和第三联对仗(对偶)。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联中的“腾细浪”写水,“走泥丸”写山,都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

七律长征练习题

七律长征练习题

七律长征练习题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七律长征》练习题一、选择题1.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七律(lù) 铁锁(suǒ)B. 岷山(mín)云崖(yá)C.逶迤(yí)迤逦(yǐ)D. 磅秤(bànɡ) 磅礴(pánɡ)【答案】A。

【解析】A项中“律”应读lǜ。

2.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B.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C.泥丸:用泥制成的小球。

D.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答案】C。

【解析】C项泥丸在这里的意思是“像小泥丸一样地滚动。

”故选B。

3. 下列每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1)A风尘仆仆 B平易近人 C戒骄戒躁 D只等闲(2)A风烛残年 B无边无际 C来龙去脉 D云涯暖(3)A围追堵截 B巍峨高大 C翻山越岭 D腾细浪(4)A艰苦卓绝 B水流湍急 C气势磅礴 D尽开颜【答案】B。

【解析】B项中“云涯暖”应为“云崖暖”。

4.给下列诗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D.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答案】A。

【解析】A项断句应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5.律诗中总有两联诗句运用了对偶的手法,使得句式整齐对称,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两联诗句是()A.首联和颔联。

B.颔联和颈联。

C.首联和尾联。

D.颈联和尾联。

【答案】A。

【解析】律诗八句,两两成联,从前到后依次为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故选A。

6.对下列句子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七律长征练习题

七律长征练习题

七律长征练习题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长征期间创作的著名诗篇,其中“金沙水拍云崖暖”中的“金沙”指的是____。

2. 诗中“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描述的是红军在长征途中渡过的____。

3. “更喜岷山千里雪”中的“岷山”位于中国的____地区。

4. “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三军”指的是____。

5. 诗中“五岭逶迤腾细浪”中的“五岭”是指____。

6. “乌蒙磅礴走泥丸”中的“乌蒙”指的是____。

7. “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万水千山”形容的是长征途中的____。

8. “红军不怕远征难”中的“远征”指的是____。

9. “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只等闲”表达了红军____的精神。

10. 诗中“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开颜”意味着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七律长征》的作者是谁?A. 朱德B. 毛泽东C. 周恩来D. 邓小平2. “金沙水拍云崖暖”中“金沙”是指:A. 金沙江B. 金沙河C. 金沙县D. 金沙洲3. “大渡桥横铁索寒”中“大渡桥”位于:A. 四川B. 云南C. 贵州D. 陕西4. “更喜岷山千里雪”中的“岷山”位于:A. 四川B. 云南C. 贵州D. 陕西5. “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三军”是指:A. 红军、八路军、新四军B. 红军、国民党军、日军C. 红军、白军、蓝军D. 红军、绿军、黄军6. “五岭逶迤腾细浪”中的“五岭”是指:A. 五座山岭B. 五个省份C. 五种植物D. 五条河流7. “乌蒙磅礴走泥丸”中的“乌蒙”是指:A. 乌蒙山B. 乌蒙县C. 乌蒙地区D. 乌蒙族8. “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万水千山”形容的是:A. 长征的艰难B. 长征的遥远C. 长征的壮丽D. 长征的曲折9. “红军不怕远征难”中的“远征”指的是:A. 长征B. 抗日战争C. 解放战争D. 抗美援朝10. “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开颜”意味着:A. 笑容满面B. 心情舒畅C. 精神振奋D. 士气高昂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七律长征》的创作背景及其历史意义。

25《七律长征》练习题

25《七律长征》练习题

25 《七律长征》练习题一、读拼音写词语。

wēi yí pánɡ bó tiě suǒ ní wán cháng zhēng wàn shuǐ qiān shān二、按要求写词。

近义词等闲一一()逶迤一一()磅礴一一()反义词细浪一一()寒一一()开颜一一()三、给带点的字选选择正确的读音打勾。

1、红军不怕远征难.( nán nàn ),万水千山只等闲.(xiã xián )。

2、更喜岷.( mínɡ mín )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 jìnɡ jìn )开颜。

四、组词。

岷()崖()博()傍()度()蒙()眠()涯()礴()磅()渡()腾()五、全对的在后面括号里打“√”,有错别字的在错别字下用“”画出,并改在后面括号里。

(1)欣赏观赏赏月品赏 ( ) (2)时候气候以候候鸟 ( )(3)版图黑版出版版本 ( ) (4)积累积聚积极积攒 ( )六、同音字填空。

1.xiàn 贡( ) 呈( ) ( )入界( )2.jìng 究( ) ( )赛清( ) 洁( )3.yōu ( )秀 ( )久 ( )愁清( )4.wán ( )笑泥( ) ( )皮写( )七、我会用恰当的词句描述。

五岭山脉()乌蒙山()金沙江()八、我能给下面的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

(1)只等闲:()A.只要等到空闲的时候。

B.只不过是随随便便罢了。

C.只不过是随随便便的事罢了。

(2)三军:()A.前军、中军、后军。

B.陆军、海军、空军。

C.对军队的统称。

特指中国工农红军。

(3)尽开颜:()A.所有的人脸上都出现高兴的样子。

B.脸上都有了红润的颜色。

C.大家全都笑了。

九、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尽:A完;B达到极端;C全部用上;D用力完成;E全、所有的。

1.三军过后尽开颜。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练习题)《七律·长征》同步练一、基础知识达标1.带着问题来读书。

《七律·长征》是__________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括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艰难历程,赞颂了红军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精神。

2.拼读写字看谁棒。

wēi XXX XXX bó()()()3.我会正确识记汉字。

(1)“丸”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_,再查音节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礴”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部,再查______画,结构是________,“磅礴”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比快来组词语。

征()磅()闲()证()傍()闭()症()谤()门()5.补充诗句,再回答问题。

(1)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远征”是指()A.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B.向远方征战。

C.长途征战。

(2)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诗应用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B.拟人C.夸张6.我能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解释。

(1)尽:①完;②全部用出;③都,全。

尽开颜()用尽力气()取之不尽()(2)开:①展开;②写出,说出;③使显露出来;④举行;⑤发动,操纵。

开车()开会()尽开颜()开价()7.根据意思写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A.形容弯曲绵延的样子。

(连绵)B.气势盛大的样子。

(磅礴)C.脸上现出高兴的模样。

(开颜)D.寻常。

(轻易)8.仿按例句的标示,选出朗诵节奏分别不精确的一项()。

七律长征了练习题

七律长征了练习题

七律长征了练习题七律长征了练习题长征是一段中国革命史上的壮丽史诗,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一次伟大远征。

长征的意义深远,它不仅是中国革命的里程碑,更是对中国人民勇敢、坚定和顽强精神的最好诠释。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练习题来回顾和了解长征的历史,以期更好地理解这段历史的重要性和价值。

一、填空题1. 长征是在哪一年开始的?答:1934年。

2. 长征的发起地点是哪里?答:江西瑞金。

3. 长征的终点是哪里?答:陕北延安。

4. 长征的总路程有多远?答:约12000公里。

5. 长征的主要领导人是谁?答:毛泽东、朱德等。

二、选择题1.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为了什么而进行的?a. 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b. 推翻国民党政权c. 扩大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力答:a2. 长征的过程中,红军面临了哪些困难和挑战?a. 面临敌军的追击和围剿b. 长途跋涉和恶劣环境条件c. 内部矛盾和分歧d. 以上都是答:d3. 长征的胜利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a. 增强了共产党的声望和影响力b. 促进了农村革命和土地改革c. 建立了军事和政治基地d. 以上都是答:d三、简答题1. 长征的胜利对中国革命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答:长征的胜利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增强了党的声望和影响力。

长征过程中,红军面临了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但通过顽强的斗争和智慧的指挥,成功地突破了敌人的封锁和追击,最终到达了陕北延安。

这次胜利不仅为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军事和政治基地,也为后来的农村革命和土地改革奠定了基础。

长征的胜利对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政权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重要基础。

2. 请简要描述一下长征的过程和主要事件。

答:长征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瑞金出发到四渡赤水,红军在这个阶段经历了多次战斗和挑战,但成功突破了敌人的封锁。

第二阶段是从四渡赤水到遵义会议,红军在这个阶段进行了战略调整和军事整编,确立了毛泽东的军事指挥地位。

第05课《七律·长征》精品配套练习(基础+阅读)-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第05课《七律·长征》精品配套练习(基础+阅读)-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下联:
A.巧取金沙夺泸定,万水等闲
B.盘桓四海遨碧波,笑看苍穹
5.对这 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七律·长征》描写了长征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赞扬了红军不畏艰难,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B.“逶迤”“磅礴”的崇山高岭,在诗人的眼里却如细浪、泥丸,奇特的想象和夸张的写法,衬托出了红军征服高山,不畏艰难的高大形象。
7.① ② ③ ②
8.平常 弯弯曲曲,绵延起伏 气势雄伟的样子 高耸入云的山崖
9.越乌蒙 渡金沙 抢大渡
10.比喻 夸张 不怕困难
11.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点面结合
12.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3.寻常,平常 脸上现出高兴的样子
14.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5.√ √ × √
10.在诗句“五岭逶迤腾新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诗人采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_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_________的精神。
11.读下面的资料,回答问题。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域。红军牺牲 了营以上干部430余人,他们平均年龄不到30岁。红军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 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爸,伤口疼了吧?”
“一点点吧!”
“您也真是的,明明知道自己臀部有伤口,不能坐,您还要坐!”
“你呀,人家小姑娘可是一片好意。我硬是拒绝她,也许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她就会有所顾虑了……”
我明白了,老人和他女儿的拒绝,原来并非客套,而是另有隐情。我不禁又想起在车上老人几次紧皱眉头的表情,在那颠簸的公交车上,老人强忍着本可以避免的痛楚,成全了那个姑娘的善良。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一、基础巩固1.看拼音,写词语。

wēi yípáng bótiěsuǒníwán hán lěnɡmín shān2.下面字音和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逶.(wěi)迤腾飞青藤B.磅.(páng)礴天涯悬崖C.岷.(mín)山温渡度河D.七律.(lù)铁索等闲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万水千山只等闲..(平常)B.五岭逶迤..腾细浪(曲折绵延)C.金沙水拍云崖..暖(高耸人云的山崖)D.三军过后尽开颜...(都开始变了脸色)4.下列选项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岭/逶迤/腾/细浪B.乌蒙/磅礴/走泥丸C.金沙水/拍云/崖暖D.大渡/桥横/铁索寒5.“万水千山”一词中“万”“千”都是虚指,下面加点的字不是表示虚指的是()A.一.日千.里B.烟花三.月C.百.炼成钢D.十.全十.美6.下列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今日长缨在手D.一唱雄鸡天下白。

7.与“三军过后尽开颜”中“尽”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D.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二、阅读提升巧渡金沙江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

它穿行在川滇(diān)边界的深山峡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

如果红军过不去,就会被敌人压进深山峡谷,招致全军覆灭的危险。

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认定红军的目标既不是贵阳,也不是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无疑”。

1935年4月28日,蒋介石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

就在红军抵达金沙江前夕,江边的敌人已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律长征·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根据注音书写词语
1.wēi yí________ 2.páng bó________
二、根据上句填下句或根据下句填上句
1.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

2.更喜岷山千里雪,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乌蒙磅礴走泥丸。

4.________________,大渡桥横铁索寒。

三、翻译“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读《七律长征》,回答文后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逶迤——
磅礴——云崖——
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

5.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

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6.默写一首毛泽东描绘长征的其他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回答问题
十六字令三首
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

其一其二其三
山,山,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倒海翻江卷巨澜。

刺破青天锷未残。

惊回首,奔腾急,天欲堕,
离天三尺三。

万马战犹酣。

赖以拄其间。

1.给加粗字注音。

下鞍()巨澜()酣()锷()堕()拄()2.下列诗句意思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A.“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快马加鞭的翻山战士回头一看,那高入云霄的山峰,离天只有三尺三寸了。

B.“山,倒海翻江卷巨澜”:骑着马在山中奔驰,感到一座座高峰像倒海翻江般卷起巨大的波浪。

C.“山,刺破青天锷未残”:站在山上,用利剑刺破青天,剑没有半点残损。


D.“天欲堕,赖以拄其间”:就是天塌下来了,山也能把它顶住。

3.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三首词都是写山,第一首是写山的崇高,第二首写山的雄伟浩大,第三首写山的坚强。

总起来都是写长征的红军。

虽是三首,如同一
首。

B.把山比喻为狂涛巨浪、奔腾的战马和刺破青天的利剑,极准确生动,给人以无穷无尽的想像余地,最有力地歌颂了伟大的红军战士。

C.毛主席诗词无论是咏雪的、咏梅的,都是通过物来咏人。

这三首十六字令通过山来反映一个伟大的主题,表现崇高的思想境界:歌颂了
红军战士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和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D.第一首中“惊”字,不但表现了红军对山的高险的惊讶,更主要的还是表现红军战士征服了高山险阻的自豪心情。

第二首描写的景象只
有坐在奔驰的汽车上的人才能看到。

第三首中,毛主席用坚强的山来比
拟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工农红军。

4.《十六字令》三首的写作时间题为“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

简要说说这一段时间红军的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一)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是:。

全诗的诗眼是:。

(4分)
2.诗的中间四句承上句分别从哪两个方面写红军战胜困难你认为诗句中哪些字用得精炼形象请任选两个加以赏析。

(5分)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哪两个事件请各用一个短语概括。

(4分)
⑴⑵
11.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
一、1.逶迤 2.磅礴
二、lǐng līn mín méng jǐn héng hèng
三、略
四、蜿蜒曲折的五岭山脉在红军眼里就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庞大
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就像小小的泥丸在流动。

五、1.等闲:寻常,平常。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
伟的样子。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2.红军不怕远征难3.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翻岷山4.抒情七律(近体诗、旧体诗)5.C 6.略
六、1.ān lán hān è duò zhǔ 2.C 3.D 4.略
8.中心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诗眼:“不怕”。

9.从山和水两
方面写。

用字的赏析。

如“腾”“走”这两个动词使山化静为动,形象地突出了红军的壮举,是红军精神的外显。

又如:“暖”“寒”是一对反义词,这两个形容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情感穴位,“暖”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欢快;“寒”
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

10.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

11.
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豪壮志以及浓郁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