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5 七律·长征 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长征·七律》(试卷+答案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5.七律·长征课时练一、选择题1.下列诗句朗读节要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五岭透迤/腾/细浪B.乌蒙磅礴/走/泥丸C.金沙水/拍云/崖暖D.大渡桥横/铁索/寒2.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择.菜(zé)B.洗漱.(shù)C.过瘾.(yǐn)D.粗糙.(cāo) 3.下列句子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要想取得成绩,不刻苦学习怎么行?B.要想取得成绩,必须刻苦学习。
C.要想取得成绩,不刻苦学习不行?D.要想取得成绩,不能不刻苦学习。
4.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树立在读者面前。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
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眠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5.下列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今日长缨在手D.一唱雄鸡天下白。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七律长征》这首词是毛泽东同志在长征结束的情况下写的。
B.红军对待困难大无畏的精神值得大家感动。
C.党中央大力重视并支持科学事业的发展。
D.他这种违反错误的做法,受到了大家的批评。
二、填空题7.给加点字注音。
逶迤..(_____)岷.山(_____)..(_____)磅礴8.解释《七律·长征》中的词语。
逶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走泥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磅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查字典填空。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5 七律 长征同步练习(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六上语文 5 七律·长征1.填空比一比,再组词。
律崖渡津涯度2.填空联系课文内容,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 逶迤:(2) 磅礴:3.填空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红军长征途中历经“万水千山”,作者只选取了、代表踏过的“水”,只选取了、、代表翻过的“山”,这样的写法被称为。
(2)红军长征共翻越了18 座大山,跨过了24 条大河,作者为什么说是“万水千山”?(3)“等闲”的意思是,透过“等闲”二字可以感受到。
(2)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诗人把连绵起伏的五岭比作,把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比作,是想告诉我们。
(3)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句诗高度概括了红军长征中两次重要的经历:和。
4.填空想象“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情景,用几句话写下来。
5.综合性学习读一读,背一背。
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答案1. 【答案】纪律;天津;悬崖;天涯;渡河;度过2. 【答案】(1) 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
(2) 气势雄伟。
3. 【答案】(1) (1)金沙江;大渡河;五岭;乌蒙;岷山;点面结合(2)“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的意思,泛指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险阻。
(3)平平常常;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思想和乐观积极的情怀(2) 细浪;泥丸;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乐观积极的态度(3) 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4. 【答案】战士们历经艰险,终于翻过了岷山。
在山顶上,他们拥抱在一起,大声说笑着,个个心情愉快、笑逐颜开。
5. 【答案】略。
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5七律长征》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5七律长征》同步练习题(含答案)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5.七律长征》同步练题(含答案)阅读课文,填空: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喜岷山千里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达标】一、读拼音写词语。
XXXɡbódàdùqiáo()()()qiānlǐxuětiěsuǒhánzǒuníwán()()()二、组词。
岷()崖()博()傍()眠()涯()礴()磅()三、填写量词。
一()路一()诗一()暖流一()江一()队伍一()电影一()灯光一()阳光四、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金沙水拍云崖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风一更,雪一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但使龙城飞将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天若有情天亦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尽:A完;B达到极端;C全部用上;D用力完成;E全、所有的。
1、三军过后尽开颜。
()2、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3、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闲:A没有事情,没有活动;B不在使用中;C闲空儿;D与正事无关的。
4、XXX等闲。
()5、爸爸忙里偷闲,为我编了蝈蝈笼子。
5 七律-长征 同步练习(有答案)

5 七律-长征同步练习(有答案)5 七律·长征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一、单选题1.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七律(lù)铁锁(suǒ)B.岷山(mín)云崖(yá)C.逶迤(yí)迤逦(yǐ)D.磅秤(bàng)磅礴(páng)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五岭逶迤腾细浪。
逶迤:蜿蜒曲折。
B.乌蒙磅礴走泥丸。
磅礴:气势雄伟,山很险峻。
C.万水千山只等闲。
等闲:寻常,平常。
D.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军:海,陆,空三军,3.给下列诗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D.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4.下列对“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比喻手法极言山势雄险,用的是“扬”的手法。
B.作者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这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
C.“腾”与“走"的拟人化动态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大山与红军都灵动起来。
5.下列对《七律·长征》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B.颔联承接“千山”,以跨五岭,越乌蒙两个典型事例,写红军对山的征服。
C.颈联承接“万水",选取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两次典型战役,写红军对水的征服。
D.尾联是写三军翻越千里积雪的岷山后的喜悦心情,表现了红军将士历经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悦心情。
二、填空题6.看拼音写词语。
yún yádùchuán tiěsuǒmín shān7.比一比组词。
部编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5《七律 长征》一课一练试题(含答案)共4套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课练5.七律·长征一、填空题。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逶.(wēi wěi)________迤磅.(bàng páng)________礴乌蒙.(méng měng)________ 岷.(mín mǐn)________山2.根据要求完成字词练习。
(1)根据字义,选字填空。
度:①事物所达到的程度;②度量,能容纳承受的量;③过,由此到彼;④所打算或考虑的。
渡:①由这一岸到那一岸,通过;②载运过河;③渡口。
远________重洋________日如年置之________外过________时期(2)根据词语的用法,选词填空。
度过:通常用于时间方面。
渡过:常用于江河湖海或困难、危机等。
①新冠疫情面前,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同________这个难关。
②新冠疫情面前,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同________了一个特殊的春节。
3.查字典填空。
“崖”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可以组词为:________、________。
“索”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__,再查________画,可以组词为:________、________。
二、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 七律(lù)云崖(yá) 等闲(xián)B. 逶迤(yí) 铁索(suǒ)泥丸(wán)C. 长征(zhēng)磅礴(páng) 磅秤(páng)D. 岷山(mín) 蒙骗(méng) 乌蒙(méng)2.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尽:A完;B达到极端;C全部用上;D用力完成;E全、所有的。
①三军过后尽开颜。
________②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________③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5.《七律·长征》同步练习(含答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七律·长征》练习题一、看拼音,写词语。
wēi yípáng bótiěsuǒníwánhán lěng mín shān yún yádùchuáng二、多音字组词。
nán()mēng( ) bàng( )jìn( ) 难蒙méng()磅尽nàn()měng()pang()jǐn()三、同音字填空。
1、xiào 贡()呈()()入界()2、jìng 究()()赛清()干()3、yōu()扬()静()虑()秀四、比一比,组词语。
岭()暖()闲()崖()铃()缓()闭()涯()五、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颜: A、脸上的表情 B、颜色 C、体面,面子1、运动场上,五颜.六色的旗帜迎风票飘扬。
()2、三军过后尽开颜.。
()3、由于骄傲自满,这次比赛失利了,他感到无颜.面对师长。
()尽:A、完 B、全部用出 C、全,都。
4、三军过后尽.开颜。
()5、我用尽.全身力气才把小明拉了上来。
()6、教师交给我的任务,我会尽.力完成。
()六、判断正误。
正确打“√”,错误打“×”。
1、“磅礴”的“磅”是多音字,在这里读“páng”,另一个读音是“bàng”。
()2、“走泥丸”的意思是从泥丸上走过。
()3 、“七律”是指每句七个字的律诗。
()4、《七律·长征》中间四句用了对偶手法。
( )七、理解诗句,填一填,选一选。
1、“,。
”统领全诗。
请你用成语来形容长征中“难”(至少写两个)、。
但是红军却没有这些困难放在眼里,我们以从和中看出来。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腾细浪”是指;“走泥丸”是指。
(2)对这两句诗理解正确的是()A、这两句是《七律·长征》的颈联。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 课《七律·长征》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七律·长征》课后作业及答案一、看拼音,写字词,并用“√”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古代名画《富春山居图》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景色,展卷观赏,人随景移,引人入胜。
那景色或江水翻腾,或山峦逶迤.(yí y ǐ),或yún yá()竞秀。
画中不仅有气势磅.(bàng páng)礴之景,还有渔歌唱晚、dù()口垂钓的闲情逸趣,这幅画不愧是传世精品。
二、词语理解。
1.“金沙水拍云崖暖”中“云崖”的意思是。
与“悬崖”相比,“云崖”更能体现出。
2.“万水千山只等闲”中“只等闲”的意思是。
“万水千山”的意思是,这里的“万”“千”都是虚指,形容很多。
下面词语中也含有数字,其中不是表示虚指的是()。
A.烟花三月B.一日千里C.十全十美D.百炼成钢三、品读诗句,深入感悟。
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对于句中的一“暖”一“寒”,下面理解正确的有()(多选)A.从“暖”和“寒”可以看出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两次战役是在不同季节发生的,从侧面反映出红军长征历时之长。
B.一“暖”一“寒”不仅写出了当时的天气情况,还写出了人们的心理感受。
C.作者将两种截然相反的心理感觉进行对比,突出了红军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
D.“暖”字形象地概括出巧渡金沙江后热烈沸腾的景象和战士们喜悦的心情;“寒”字形象地写出了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艰苦激烈、惊心动魄。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从诗句中的“逶迤”“磅礴”等词语,我感受到山的。
作者把五岭山脉、乌蒙山分别比作和,写出了山的。
这样写的好处是,诗句的意思是。
从诗句中我感受到红军战士精神。
3.“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句是围绕一个“”字来展开的,从中我体会到了红军战士翻过岷山时的喜悦心情,耳边仿佛听到了红军战士在欢呼:“。
”四、回顾诗歌,完成练习。
1.下面是对朗读这首诗歌的理解,其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读“五岭逶迤”“乌蒙磅礴”时要突岀五岭山脉的绵延不绝、乌蒙山的气势磅礴,而“腾细浪”“走泥丸”则要读得平淡,表现出红军不怕困难的精神。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5七律_长征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5七律_长征同步练习题(有答案)5 七律·长征课时1一、读拼音,写词语。
wǔ lǐnɡ ní wán pánɡ bó yǘn yá tiě suǒ()()()()()二、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诗句。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三、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
共八句、四联,其中第二联,第三联对仗(对偶)。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一联中的“腾细浪”写水,“走泥丸”写山,都采用夸张手法。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一联写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
D.《长征》写于1935年10月,作者是毛泽东。
四、给下列诗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D.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五、填空。
1.《长征》是一首律诗,作者是,写于1935年10月,即。
2.作者不仅是一位家、家,还是一位伟大的。
这首诗生动地描述了在途中战胜的过程,热情地歌颂了红军战士的精神。
3.“三军过后尽开颜”中三军古代指:后来通常用“三军”指。
4.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的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分别有。
六、写出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3.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4.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课时2一、课文理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金沙水拍,大渡桥横。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
1.先将诗句补充完整。
2.诗句中用“细浪”来比喻;用“泥丸”来比喻。
这两个比喻句歌颂了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
3.诗句中“暖”和“寒”是一对反义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七律·长征
课时1
一、读拼音,写词语。
wǔ lǐnɡ ní wán pánɡ bó yǘn yá tiě suǒ
()()()()()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诗句。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三、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
共八句、四联,其中第二联,第三联对仗(对偶)。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一联中的“腾细浪”写水,“走泥丸”写山,都采用夸张手法。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一联写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
D.《长征》写于1935年10月,作者是毛泽东。
四、给下列诗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D.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五、填空。
1.《长征》是一首律诗,作者是,写于1935年10月,即。
2.作者不仅是一位家、家,还是一位伟大的。
这首诗生动地描述了
在途中战胜的过程,热情地歌颂了红军战士的
精神。
3.“三军过后尽开颜”中三军古代指:后来通常用“三军”指。
4.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的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分别有。
六、写出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3.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4.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
课时2
一、课文理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金沙水拍,大渡桥横。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
1.先将诗句补充完整。
2.诗句中用“细浪”来比喻;用“泥丸”来比喻。
这两个比喻句歌颂了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
3.诗句中“暖”和“寒”是一对反义词。
“暖”字表达了红军“寒”字表现了。
4.诗句中告诉我们红军长征取得胜利前的最后一个难关是:;
“”一词表达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时的喜悦之情。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自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至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在12个月中,每日天上有几十架飞机在侦察、轰炸,地上有几十万大军在围追堵截,路上遇到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11个省。
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
长征是宣言书。
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它们的走狗蒋介石等则是完全无用的。
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
……
1.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长征是,长征是。
2.我们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余里,纵横个省。
3.红军长征大约经历了1年的时间。
4.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5.找出文中的一个排比句。
并且仿照写一句话。
三、将《七律·长征》这首诗改写成一篇小记叙文。
参考答案
课时1
一、读拼音,写词语。
wǔ lǐnɡ ní wán pánɡ bó yǘn yá tiě suǒ
(五岭)(泥丸)(磅礴)(云崖)(铁索)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诗句。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三、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B)。
A.《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
共八句、四联,其中第二联,第三联对仗(对偶)。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一联中的“腾细浪”写水,“走泥丸”写山,都采用夸张手法。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一联写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
D.《长征》写于1935年10月,作者是毛泽东。
四、给下列诗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D.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五、填空。
1.《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毛泽东,写于1935年10月,即长征胜利之时。
2.作者不仅是一位军事家、政治家,还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这首诗生动地描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战胜战胜困难的过程,热情地歌颂了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三军过后尽开颜”中三军古代指:中军后来通常用“三军”指上军下军全军。
4.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的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分别有过五岭、越乌蒙、渡
金沙、抢大渡、翻岷山。
六、写出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对偶)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夸张)
3.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反问)
4.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比喻)
课时2
一、课文理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万水千山只等闲。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先将诗句补充完整。
2.诗句中用“细浪”来比喻五岭山脉;用“泥丸”来比喻乌蒙山。
这两个比喻句歌颂了红军战士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英雄气概。
3.诗句中“暖”和“寒”是一对反义词。
“暖”字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字表现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4.诗句中告诉我们红军长征取得胜利前的最后一个难关是:翻过了千里白雪的岷山;“尽开颜”一词表达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时的喜悦之情。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自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至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在12个月中,每日天上有几十架飞机在侦察、轰炸,地上有几十万大军在围追堵截,路上遇到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11个省。
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
长征是宣言书。
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它们的走狗蒋介石等则是完全无用的。
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
……
1.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2.我们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余里,纵横11个省。
3.红军长征大约经历了1年的时间。
4.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每日天上有几十架飞机在侦察、轰炸,地上有几十万大军在围追堵截,路上遇到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
5.找出文中的一个排比句。
并且仿照写一句话。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三、将《七律·长征》这首诗改写成一篇小记叙文。
略
按特长评语
8. 如果我们班的每位同学都是夜空的繁星,那么你就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颗。
看着同学们异口同声地推举你当班长;看着你俨然一位小老师,热心地帮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同学;看着你犹如一匹活泼的小马驹,奔驰在操场上……我真为你而感到高兴,但老师要提醒你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谦虚谨慎永远是成功的法宝。
9. 你是个文静的女孩。
默默地学习,作业本上那工整的字迹,是你文静开出的花朵。
课间活动,体育场上,你文静有余而活动不足。
愿你多一些活泼,多一些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