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与气温的关系
气候变化与植物物候的变化

气候变化与植物物候的变化气候变化是近年来备受世界关注的话题。
气温上升、降水不均、极端天气等都是气候变化的表现。
与此同时,植物物候的变化也越来越明显。
植物物候是指植物的生命周期和生长发育过程,如开花、结果、落叶等。
气候变化对植物物候的影响是深远的,不仅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还会对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
一、气候变化对植物物候的影响气候变化对植物物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生长季与植物物候。
生长季是指一年中植物可以完成生命周期的时间段。
气候变化导致的气温上升、降水不均等都会对生长季产生影响。
过去数十年,全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导致植物生长季的延长。
一些高纬度地区的植物生长季延长了近20天,而一些低纬度地区的植物则可能缩短了生长季度。
植物物候是指植物的生命周期和生长发育过程,如开花、结果、落叶等。
气候变化对植物物候的影响是深远的。
气温上升和降水不均会导致物候事件的提前或推迟。
研究表明,自196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有30%的植物物候事件提前,18%的植物物候事件推迟。
二、植物物候变化的影响植物物候的变化对生态系统产生了重大影响。
首先,植物物候的变化可能会影响植物的适应性和竞争能力。
物候提前使得植物可能会受到潜在的干旱、寒冷等环境压力的影响。
其次,物候事件的变化导致植物与其他生物的关联出现问题,可能会对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产生不利影响。
例如,春季提前会导致植物开花事件与其传粉昆虫分离,影响传粉过程。
最后,物候事件的变化可能使植物产生适应性进化。
与环境变化不断适应的植物可能会随时间而改变其表现形式、生长模式和物候事件等特征。
三、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对于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植物物候变化,环保从业者和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解决策略。
首先,在城市化和农业扩张的同时,需要更多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物种。
保护自然环境是适应气候变化的最重要策略之一,它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提高生态整体适应性。
第二,相关政策和措施及时制定和实施,确保植物生命周期的适应性和长期变化。
植物生产与温度调控PPT课件

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考纲解读
1.了解土壤热性质;熟悉土壤温度和空气温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植物生长的 影响。
2. 熟悉植物生长的有关温度指标;掌握植物的感温性和温周期现象。 3. 能进行一般条件下和设施条件下的温度调控。
知识准备
一、 植物生产的温度条件 1. 土壤热性质 (1) 土壤热容量:指单位质量或容积土壤,温度每升高1 ℃或降低1 ℃时所吸
增温剂和降温剂。 ② 降低空气温度的措施:灌溉降温(喷灌、滴灌、雾灌)与遮阳处理。 (2) 设施条件下温度的调控技术
真题再现
一、单选题
1. (2019年高考题)春季喜温植物开始播种,喜凉植物开始迅速生长的界限温度为
A. 5℃
B. 10℃
C. 15℃
D. 20℃
(B )
【解析】对农业生产有指标或临界意义的温度称为农业指标温度或界限温度,重要的农业界限温度主要有0℃ 、5℃、10℃、15℃、20℃。春季喜温植物开始播种,喜凉植物开始迅速生长的界限温度为10℃。
左右,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之前。 (2) 土壤温度的年变化: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土壤表面温度年变化的特
点是最高温度在7月份或8月份,最低温度在1月份或2月份。 (3) 土壤温度垂直变化:分为日射型(以13时为代表)、辐射型(以1时为代
表)、清晨转变型(以9时为代表)和傍晚转变型(以19时为代表)四种类型。 (4) 影响土壤温度变化的因素: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除此之外,土壤湿度、
土壤颜色、土壤质地、覆盖、地形和天气条件、纬度和海拔高度也影响土壤温度 的变化。
知识准备
一、 植物生产的温度条件 3. 空气温度 (1) 气温:一般是指距地面1.5 m高的空气温度。 (2) 气温的非周期性变化:如冬末春初的“倒春寒”天气、夏末秋初的“秋老虎”
温度对园林植物的作用

物候现象或种植业生产活动开始、终止或转折点的温度。
*
8.2 温度对园林植物的作用
1.1 园林植物栽培常用的温度指标
3)积温
是指植物完成其生活周期或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需要的一定温 度的总量。积温分为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两种。
● 活动积温,是指植物生长期或某发育阶段内高于或者等于生物学下限 温度的日平均温度的总和;即:A=TN。
● 北方,在土壤冻结前、春季土壤解冻后和南方在冬季栽 植绿化树木就是利用了根系继续生长的这个有利因素。
*
8.2 温度对园林植物的作用 1.3 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2)温度与种子萌发 适宜的温度条件,有利于促进酶的活性和种子的生理生化反应,从 而加速种子的发芽生长。
● 一般温带树种的种子,在0~5℃开始萌动。多数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 25~30℃,最高温度为35~40℃,温度再高就对芽产生有害作用。
● 在温带地区,一些一、二年生植物和多年生植物(百合、鸢尾、郁 金香、风信子、牡丹、芍药等)必须经过春化阶段。延长春化时间 或适当降低春化温度可缩短植物达到开花的天数或提高开花率。
● 在果实成熟期需要足够的温度促进果实的呼吸作用,使果实内有机 酸分解和氧化加快,使果实味甜,着色好,温度不足则相反。
● 昼夜温差大能提高果实含糖量,促进植物结实。
● 有些温带和寒温带树木的种子则需要有一段时间的低温才能萌发,如蔷薇 科植物中的苹果、桃、梨、樱桃等种子经过低温(5℃左右)处理1~3个 月,萌发率可达90%以上。 变温能提高种子的萌发率,主要是由于降温后,可以增加氧在细胞 中的溶解率,从而改善了萌发的通气条件以及提高了细胞膜的透性。
● 有些种皮较厚的种子,经过变温处理后,种子萌发率显著提高。 ● 有些需光萌发的种子受到变温处理后,在黑暗中也能萌发。
不同气候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

不同气候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气候条件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不同的气候条件对植物生长有着不同的影响。
为了探究不同气候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
实验设计:我们选择了四种不同的气候条件:温带、寒带、热带和干旱。
每种气候条件下,分别设置了三组试验组和一组对照组。
每组试验组和对照组都种植了相同的植物种子,试验组的气候条件有所不同,对照组则保持恒定的标准气候条件。
实验周期为两个月。
实验结果:经过两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到了如下实验结果:1. 温带气候条件下:- 试验组A:气温保持在15℃到25℃之间,湿度保持在60%到80%之间。
植物在这种气候条件下生长较为稳定,根系发达,茎干粗壮,叶片绿色,叶片面积较大。
- 试验组B:气温波动范围较大,从5℃到30℃不等,湿度保持在40%到60%之间。
植物的生长速度较快,但茎干较为脆弱,叶片较小而稀疏。
- 试验组C:气温过高,超过30℃,湿度保持在30%以下。
植物生长受到抑制,茎干细弱,叶片枯黄,植株整体呈现生长停滞状态。
2. 寒带气候条件下:- 试验组A:气温保持在-5℃到5℃之间,湿度保持在60%到80%之间。
植物在这种条件下能够适应低温环境,生长速度较慢但发育较为均匀。
- 试验组B:气温经常低于-10℃,湿度保持在40%到60%之间。
植物生长受到极低温的限制,生长缓慢,茎干变得很细且易折断,叶片也较小。
- 试验组C:气温持续低于-20℃,湿度保持在30%以下。
在极寒的条件下,植物几乎无法生存,茎干枯死,叶片干枯。
3. 热带气候条件下:- 试验组A:气温保持在25℃到35℃之间,湿度保持在80%到90%之间。
植物在这种条件下生长迅速,茎干粗壮,叶片绿色且茂密。
- 试验组B:气温高达40℃以上,湿度保持在70%到80%之间。
植物在极高温下无法正常生长,茎干枯萎,叶片干枯脱落。
- 试验组C:气温波动较大,从15℃到40℃不等,湿度保持在50%到70%之间。
全球气候变化对植物生理与生态适应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植物生理与生态适应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对生物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过程中,植物作为自然界最基本的生命体之一,也承受着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植物生理与生态适应的影响,并对其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一、气温变化对植物生理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温的升高,这对植物的生理过程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首先,高温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导致光合速率的下降,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其次,高温还会导致植物叶片脱水加剧,造成植物水分的丧失,进而影响植物的正常生理功能。
此外,高温还会引起植物的抗氧化系统的紊乱,增加氧化应激,对植物的生理代谢过程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另一方面,全球气候变化对植物的一些关键生理指标也产生了影响。
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化使得植物的生长季节延长,花开时间提前,以适应不断变暖的气候环境。
这对于植物的繁殖和适应性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降水模式的改变对植物生态适应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干扰改变了降水模式,对植物的生态适应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降水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植物的水分获取和利用。
干旱和水浸等极端降水事件的增加,使得植物在水分胁迫的环境下需具备更强的耐旱和耐涝能力。
其次,降水模式的改变也会对植物的生殖策略产生重要影响,例如降水增加可促进植物花期的提前和花期延长,增加植物的繁殖成功率。
三、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对植物生理与生态适应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对植物的生理与生态适应也带来了一系列影响。
首先,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加植物的生物量和生长速率。
其次,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也可改变植物的光合色素合成和叶绿素含量,影响植物的叶片表面积以及叶片结构。
此外,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还可能改变植物与昆虫间的关系,例如增加拟态物质的合成,导致植物对昆虫的捕食和防御能力发生变化。
四、植物对气候变化的生理与生态适应策略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植物通过一系列生理与生态适应策略来保持自身的生存与繁衍。
天气日历绘画记录天气对动植物和人类的生活影响

天气日历绘画记录天气对动植物和人类的生活影响一、天气对动物影响:天气直接影响着动物的生活。
一些感觉敏锐的动物,往往能及时察觉到天气的变化,预先做好生活的准备。
下大雨之前,由于空气中的湿度增大,泥土吸收的水分大量增加,因此,筑在泥土里的蚂蚁巢穴变得潮湿,为了避免遭受水淹,蚂蚁往往在大雨之前搬家。
二、天气对植物影响:1、植物生长要进行光合作用,所以需要适宜的光照,如果云层太厚或者有雾霾、雨雪的话就会影响光照;2、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都与温度有关,天气状况是直接影响气温的。
3、水是构成植物体的最主要物质,植物体内60%以上是水,水分的主要来源之一就是雨雪天气带来的。
4、大气成分中对植物生长影响最大的是氧气,天气变化会影响空气中的含氧量。
5、植物需要的养料很多,主要来自于土壤,天气会影响本地动植物的生长,间接影响土壤中的养分。
三、天气对人类的影响:下雨利于水库蓄水,可以补充地下水,可以补充河流水量,利于发电和航运。
下雨了可以隔绝嘈杂的世界营造安宁的环境,可以催眠,可以洗刷街道。
雷阵雨来时,往往会出现狂风大作、雷雨交加的天气现象。
大风来时飞沙走石,掀翻屋顶吹倒墙。
扩展资料:天气种类:1、雾,近地面空中浮游大量微小的水滴或冰晶,水平能见度下降到1公里以内,影响交通运输。
2、小雨,日降水量不足10毫米。
3、雷阵雨,忽下忽停并伴有电闪雷鸣的阵性降水。
4、冰雹,小雹核随着积雨云中激烈的垂直运动,反复上升凝结下降融化,成长为透明层相间的小冰块降落,对农作物有影响。
5、冻雨,雨滴冻结在低于0℃的物体表面的地面上,又称雨淞(由雾滴冻结的,称雾凇),常坠断电线,使路面结冰,影响通信、供电、交通等。
2.2园林植物与温度2

3、积温
积温是指植物完成其生活周期或完成某一生 长发育阶段所需的一定温度总量。可分为活 动积温和有效积温。
活动积温
有效积温
活动积温是指植物生长期或某发育阶段内高于或者等于生 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温度的总和,表示为某一时期内等 于或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的日平均温度与该时期天数的乘 积,即:A=TN。 T为当地某一阶段的日平均温度;N为某一阶段的天数。 有效积温是某植物生长期或某发育阶段的日平均气温减去 生物学下限温度的差之和,即K=(T-T0)N。 K为有效积温,T0为生物学下限温度,T和N同上。 不同植物要求不同的积温总量,如柑橘整个生长发育周期 需要大于10℃的有效积温4000-5000℃,紫丁香开花需 要有效积温202℃。 根据积温多少可确定某作物在某地能否正常成熟,为引种 和品种推广提供了依据,引种时,要考虑引种区的积温条 件才能取得成功。此外,还可以为确定各地种植制度提供 依据,并可用积温做为指标之一,划出区界,做出区划。 此外,在杂交育种、制种工作中,利用积温来推算适宜播 种期,以达到父母本花期相遇。
温度(℃)
2、温度与植物的生长发育
(1)温度与植物根系生长
温度直接影响地下部分根系的生长及其对水分、矿物质的吸 收。因为土壤降低时能增加水分的黏度,从而降低了水分及 溶质进入根细胞的速度,并妨碍它们在体内的运转。喜温树 种比耐寒树种受低温影响更为显著。但过高的土温能使根系 过早成熟并木栓化,减少了吸收的总面积。高温还会破坏根 细胞内酶的活性,破坏根的正常代谢过程,从而影响根的吸 收能力。 土温稍低于气温对植物吸水、吸肥最有利,因为根系生长温 度比地上部分生长温度低,除了土壤过分干燥和冻结外,树 木根系几乎全年都能生长。所以北方在土壤冻结前,春季土 壤解冻后造林,南方冬季造林,都是利用了根系继续生长的 这个有利因素。
植物根呼吸与温度的关系

植物根呼吸如何受到温度影响?
植物的根呼吸是指植物根系在进行代谢活动时,在缺氧状态下产
生的能量(ATP)和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的过程。
而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寿命和抗病性等都与根呼吸有密切关系,因此根呼吸对于植物的
健康生长至关重要。
但是,根呼吸却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温度
是影响植物根呼吸的主要因素之一。
随着气温的升高,植物根系的活性也会随之增强,从而促进根呼
吸的加速。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提高植物体内代谢活动的速率,使细
胞内酶的活性增强,加速呼吸作用的进行。
相反的,当温度降低时,
植物的代谢活动速率会降低,酶的活性也会减弱,因此根呼吸速率会
下降。
研究表明,在较低的温度下,根系呼吸的速率大约会降低10%。
另外,极端高低的温度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太高的
温度会破坏植物细胞内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以及使膜的完整性受损,导致植物叶片脱水和凋谢;而太低的温度则会影响植物的生理机制,
使其根呼吸速率和代谢活动能力下降,最终导致植物死亡。
综上所述,温度对植物根呼吸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刚开始产生
增强作用,但是过了一个阈值后就会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在种植时,应根据当地气温情况,合理调节温度,以促进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植物与气温的关系
教学目标用科学的对比观察法去发现植物与气温的关系,培养学生科学意识,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活动组织
教学难点撰写科技小论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讲解
夏天跑步后,同学们感到非常热,立刻跑到大树下,就会感到凉风习习。
我们产生疑问:大树下为什么会产生凉风呢?没有植物覆盖的地方为什么总比树荫下温度高呢?
二、让我们用对比观察的方法来找一找产生这种想象的原因
1、活动
工具及准备:温度计及小竹竿
课前将温度计固定在小竹竿上,使温度计的酒精泡离地面1米高。
方法:根据选点情况,全班分成几个小组,一组一个点(各组选点不同)。
过程:选择一个晴朗的日子进行观察,注意一边观察,一边记录。
通过实际观察,填写第11页的记录表。
2、总结
(1)考察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2)出现这种现象使因为什么?
(3)这种现象对你的启发是什么?
(4)你的建议是什么?
三、撰写科技小论文
根据考察情况,撰写一篇科技小论文。
可以先参考第12页书上的“他山石”,借鉴“给城市安装空调“这篇小论文的写法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