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刘十九阅读答案
《约客》《问刘十九》阅读练习及答案

13.诗歌赏析。
(5分)
约客
(南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问刘十九①
(唐)白居易
绿蚁②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注释】①刘十九:刘十九乃白居易堂兄刘禹铜,两人常有
应酬。
②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
两首小诗都写的是诗人在寂静的夜晚邀请老朋友来倾诉衷
肠。
它们无论是写声,还是绘色,都十分精妙,给读者一种
身临其境、悦目怡神之感。
细细品读,回答下面问题。
(1)简析《约客》中写雨声、蛙声、棋子声的作用。
(2分) 答:雨声、蛙声写景中以声写静,烘托出了当时周遭的清静;棋子声看似百无聊赖,实则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窗外之景并融
入其中的独得之乐。
(2)《问刘十九》这首小诗在色彩的配置上很有特色,试
对“绿”“红”“雪”三字的表现力作简要赏析。
(3分)答:“绿”字描绘出新熟家酒的淡绿和浑浊粗糙,引发读者
的联想;。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分通关题库A4可打印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分通关题库A4可打印版单选题(共40题)1、阅读有关学习任务群的教研论文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A.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回归学生主体,体现了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B.“富有意义”是指学习情境有助于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解决现实问题C.“典型”的语文实践活动是指学生课下独立开展的阅读与鉴赏活动D.语文学习情境和语文实践活动是开展学习任务群教学的重要支撑【答案】 D2、阅读某教师关于任务型阅读的研究论文(片段),按要求答题。
A.任务型阅读需要教师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B.任务型阅读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C.任务型阅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D.任务型阅读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开展教学评价【答案】 D3、教师在教学某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吆喝》一课时,要求学生做了这样一项准备工作:提前一周到所在城市的街道上去搜集本地商贩的吆喝声,并做简单的描述和评论。
对此你的认识是()。
A.没有必要,学生学习的是课文上的知识,现实生活不等于课本,这项准备是毫无用处的B.很有必要,能够让学生提前熟悉课本内容,调动学生的自学兴趣,让学生对“吆喝”形成自己的初步认识C.没有必要,教师自己准备几份音频、视频资料即可,这样也能达到让学生熟悉“吆喝”的目的,还能节省时间,更有利于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D.很有必要,艺术来源于生活,让学生亲身去体验“吆喝”远比课文讲解效果要好得多,这样也可免去教师的课堂讲解【答案】 B4、教学某版教材语文必修(3)第12课《动物游戏之谜》时,以下选项中关于教学设计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要将让学生全面了解课文中的知识作为教学重点B.科普说明文的教学,不仅要注意说明文体的特点,还要注意科普文自身的特点C.要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正确引导D.讲解时要将科学与生活联系起来,避免枯燥的知识讲解【答案】 A5、教学《爱莲说》时,为了引导学生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教师列举应用该手法的其他诗词来说明,下列诗词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A.陆游《卜算子·咏梅》B.郑燮《竹石》C.贺知章《咏柳》D.于谦《石灰吟》【答案】 C6、(2018年真题)理中丸是临床常用的中成药,其处方的君药是()A.党参B.炮姜C.饴糖D.土白术E.炙甘草【答案】 B7、教师在教学诗词意象分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诗词实例,理解并总结意象“酒”所表达的情感。
问刘十九白居易阅读答案

篇一:问刘十九白居易阅读答案1.题目中的问,其实就是的委婉说法。
2.一、二句以绿描绘新酒的清醇,以红描绘火炉的形状,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案:1.邀请 2.这两个形容词意在营造待客的环境,渲染、烘托一种优美、温馨的气氛,表达主人邀请朋友的诚意。
3.《问刘十九》是邀请人喝酒的小诗。
虽然简短,而景与情相得益彰。
请说说诗中的景和情是如何完美结合的。
答:诗中写景,有新酿的米酒,正架在炭火燃烧着的红泥小炉上,酒香四溢,再加上傍晚快要下雪的寒天,一热一冷,温馨亲切。
此种情境,相约友人,如何会不来?邀的真诚,来的高兴,定会一醉方休。
全诗更透出两人的友谊比美酒还要醇厚。
【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诗人当时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刘十九,名不详。
作者另有《刘十九同宿》诗,有句唯共嵩阳刘处士,可知其为河南登封人。
有人以为即隐居庐山的刘轲。
十九,兄弟间的排行。
【译诗】我家新酿的米酒还未过滤,酒面上泛起一层绿泡,细小如蚁。
烫酒用的小火炉,也已准备好了,是用红泥烧制成的。
天色阴沉,看样子晚上即将要下雪,是否能和我来共饮这一杯酒?赏析:《问刘十九》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此诗描写诗人在一个风雪飘飞的傍晚邀请朋友前来喝酒,共叙衷肠的情景。
诗以如叙家常的语气,朴素亲切的语言,通过写对把酒共饮的渴望,体现了朋友间诚恳亲密的关系。
全诗简练含蓄,轻松洒脱,而诗句之间,意脉相通,一气贯之。
《问刘十九》。
诗从开门见山地点出酒的同时,就一层层地进行渲染,但并不因为渲染,不再留有余味,相反地仍然极富有包蕴。
读了末句能饮一杯无,可以想象,刘十九在接到白居易的诗之后,一定会立刻命驾前往。
于是,两位朋友围着火炉,忘形到尔汝地斟起新酿的酒来。
也许室外真的下起雪来,但室内却是那样温暖、明亮。
生活在这一刹那间泛起了玫瑰色,发出了甜美和谐的旋律这些,是诗自然留给人们的联想。
由于既有所渲染,又简练含蓄,所以不仅富有诱惑力,而且耐人寻味。
它不是使人微醺的薄酒,而是醇醪,可以使人真正身心俱醉的。
中考二模测试 语文试卷 含答案解析

③我常常因为烧蜂窝煤的火炉而想念那时候北京的冬天。
④伺候火炉是个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活儿,这个技艺由老爸掌握。炉子被安放到屋里的一个角落,烟囱先伸向房顶再转向一面墙,最终探出屋外。为了伺候炉火,老爸自制了很多工具,夹煤的、捅煤的、掏灰的、钩火炉盖儿的,其中捅煤的钎子常常被我们拿去滑冰车用,总丢,老爸总是多做几个备用。蜂窝煤似乎有两种:一种比较普通,数量多,含煤少;另一种数量少,含煤多,贵,用来引火,先放在煤气炉子上烧着,然后放进火炉最底层,最后再放上普通蜂窝煤。蜂窝煤烧尽,要从下面捅碎,煤灰因重力落到炉底,用煤铲掏走,再往炉子里加一块新煤。最考验技术的是临睡前封炉子,留多大进气口很有讲究:留大了,封的煤前半夜就烧没了,下半夜全家被冻醒;留小了,不热,一整夜全家受冻;加上蜂窝煤的煤质不稳定,留多大更难控制。老爸的解决办法是半夜起来一次,我睡觉轻,常常听见他摸黑穿拖鞋声,因为长期吸烟的暗咳声,吐痰声,喝水声,用铁钩子拉开炉盖儿声,用铁钩子合上炉盖儿声,脱鞋再上床声。
(乙)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1-23题。(9分)
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
魏寅
①”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这是李大钊在《晨钟报》创刊号上写下的话。人之伟大,正在于能够省悟人生价值与意义,时常审视自己的生命状态。
②觉醒之意识,铸就无悔之青春。青年马克思临近毕业、谋划前途时,决心选择”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后来,即使陷于没钱买面包的境地,他也未曾背弃誓言。”年纪轻轻就干大事、年纪轻轻就丢性命”的战争年代,青年贺龙抛弃高官厚禄,青年彭湃舍弃”乌鸦都飞不过”的万贯田产,皆因”主义”而义无反顾。有了精神的觉醒,一个人就不难做到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就能够从高尚工作中收获快乐,在舍我其谁中成就大写人生。
白居易《问刘十九》赏析

白居易《问刘十九》赏析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问刘十九》作者: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注释:1、刘十九:白居易留下的诗作中,提到刘十九的不多,仅两首。
但提到刘二十八、二十八使君的,就很多了。
刘二十八就是刘禹锡。
刘十九乃其堂兄刘禹铜,系洛阳一富商,与白居易常有应酬。
2、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
醅:酿造。
绿蚁新醅酒:酒是新酿的酒。
新酿酒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细如蚁,称为“绿蚁”。
3、雪:下雪,这里作动词用。
4、无:表示疑问的语气词,相当于“么”或“吗”。
译文: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
天快黑了,大雪将要来。
能否共饮一杯?朋友!赏析:刘十九是作者在江州时的朋友,作者另有《刘十九同宿》,说他是嵩阳处士。
全诗寥寥二十字,没有深远寄托,没有华丽辞藻,字里行间却洋溢着热烈欢快的色调和温馨炽热的情谊,表现了温暖如春的诗情。
诗句的巧妙,首先是意象的精心选择和巧妙安排。
全诗表情达意主要靠三个意象(新酒、火炉、暮雪)的组合来完成。
“绿蚁新醅酒”,开门见山点出新酒,由于酒是新近酿好的,未经过滤,酒面泛起酒渣泡沫,颜色微绿,细小如蚁,故称“绿蚁”。
诗歌首句描绘家酒的新熟淡绿和浑浊粗糙,极易引发读者的联想,让读者犹如已经看到了那芳香扑鼻,甘甜可口的米酒。
次句“红泥小火炉”,粗拙小巧的火炉朴素温馨,炉火正烧得通红,诗人围炉而坐,熊熊火光照亮了暮色降临的屋子,照亮了浮动着绿色泡沫的家酒。
“红泥小火炉”对饮酒环境起到了渲染色彩、烘托气氛的作用。
酒已经很诱人了,而炉火又增添了温暖的情调。
诗歌一、二两句选用“家酒”和“小火炉”两个极具生发性和暗示性的意象,容易唤起读者对质朴地道的农村生活的情境联想。
诗人与酒阅读答案

诗人与酒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诗人与酒洛夫岁末天寒,近日气温骤降,唯一的乐趣是靠在床头拥被读唐诗。
常念到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我忽然渴望身边出现两样东西:雪与酒。
酒固伸手可得,而雪,却难得一见。
小时候读这首诗,我只能懂得四分之三,最后一句的味道怎么念也念不出来,后来年事渐长,才先靠一壶壶的绍兴高梁慢慢给醺了出来。
对于饮酒,我徒拥虚名,谈不上洒量,平时喜欢独酌一两盏,最怕的是轰饮式的闹酒;每饮浅尝即止,微醺是我饮酒的最佳境界。
一人独酌,可以深思漫想,这是哲学式的饮酒;两人对酌,可以灯下清淡,这是散文式的饮酒。
但超过三人以上的群酌,不免会形成闹酒,乃至酗酒,这样就演变为戏剧性的饮酒,热闹是够热闹,总觉得缺乏那么一点情趣。
有人说,好饮两杯的人,都不是俗客,故善饮者多为诗人与豪侠之士。
张潮在《幽梦影》一文中说:“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世间大不平,非剑不能消也。
”这话说得多么豪气干云!可是这并不能证明,雅俗与否,跟酒有绝对的关系。
如说饮者大多为世间打抱不平者,替天行道,一剑在手风雷动,群魔魍魉皆伏首。
而诗人多为文弱书生,而感触又深,胸中的块垒只好靠酒去浇了。
酒可以渲染气氛,调剂情绪,有助于谈兴,故浪漫倜傥的诗人无不喜欢这个调调儿。
酒可以刺激神经,产生灵感,唤起联想。
二十来岁即位列“初唐四杰”之冠的王勃,据说在他写《腾王阁》七言古诗和《腾王阁序》时,先磨墨数升。
继而酣饮,然后拉起被子覆面而睡,醒来后抓起笔一挥而就,一字不易。
李白当年奉诏为玄宗写《清平调》时,也是在烂醉之下用水泼醒后完成的。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他的《将进酒》字字都含酒香。
如果把他所有写酒的诗拿去榨,也许可以榨出半壶高梁酒来。
据《世说新语》所载:一天刘伶酒瘾发作,向太太索酒。
太太一气之下,将所有的酒倒掉并把酒具全部砸毁,然后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劝他说:“你饮酒太过,非摄生之道,必须戒掉。
2024年安徽省宿州市萧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宿州市萧县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第一次模考语文注意事项:1.满分 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答题时间为 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默写。
(10分)(1)古诗中常有诗人的自画像。
“,”(《春望》)是杜甫愁绪缠绕、搔头思考时的自画像;“,”(《己亥杂诗·其五》)是龚自珍傍晚离京、策马东行时的自画像;“,”(《行路难·其一》)是李白苦闷抑郁、内心茫然时的自画像。
(2)经典古文中常蕴含着人生哲理。
孔子用“,”(《〈论语>十二章》)揭示了时光易逝的道理,并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宋濂用“,”(《送东阳马生序》)揭示了自己不羡慕“同舍生”的原因,并告诉我们只要精神充实,物质条件的艰苦是微不足道的。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一(3)题。
(12分)此时A向我走来,摘下墨镜和白色帽子,我这才看出他很年轻。
他的一头浓密的黑发下面,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看着我,黑黝黝的脸上露出táo气的笑容。
他中等个头,看上去力气不大,但他向我走来,握住我的胳膊时,双手像铁钳一样有力,我,吃惊地后退了一步。
后来我注意到,他的动作有一种美洲豹式的优雅,在那套硬邦邦的制服下依然透着轻盈jiǎo健。
他把脸挨近我,咧开嘴笑,敏锐而炽.热的目光盯着我,一双手像铁钳般地握着我的两只胳膊,然后晃了晃脑袋,滑稽地努了努嘴——眨了眨眼!(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táo( )气jiǎo( )健咧.( )开炽.( )热(2)选文中的A 是斯诺抵达西安府后见到的驻扎于敌营心脏的 (填写字母)。
作品还写到了许许多多的“红色力量”,其中不乏一些行业专家、科学人才等,他们为革命事业注入了更鲜活的力量,比如、、 (填写字母)。
(4分)A.徐海东B.徐承志C.邓发D.林祖涵E.王牧师F.徐特立(3)在《红星照耀中国》中,作者写到了他见到的、交往过的各种身份和性格的人。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分题库附精品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分题库附精品答案单选题(共30题)1、在某次“写作”教学的主题研讨活动中,教师们特别讨论了“写作”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B.鼓励学生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意见C.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课堂时间,让学生随意写作,字数随意D.设计写作情景,根据情景进行合理想象,表达自己的心声【答案】 C2、教学某版高中语文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课时教师设置了下面的导入:A.这段教学导入完全是传统套路的“开局”,方式陈旧,内容单一,使学生没有任何新鲜感B.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开局”索然寡味,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求知欲C.这段教学导入意在让学生在进入课文前对人物背景有初步认知D.教学导入应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故不能使用背景导入,而应使用激疑导入、故事导入、多媒体导入等富有趣味性的导入方式【答案】 D3、学习《兰亭集序》时,教师在课堂上亲笔撰写了一幅书法作品,让学生判断是什么字体(行书),“大家说说,有我国‘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作品是什么?”(《兰亭集序》)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作品,让学生感知行书行云流水之美。
“今天,让我们一起看看这篇作品写了什么内容。
”对该教学行为的分析不恰当的是()。
A.导入形式新颖,有助于展示教师的特长B.课堂上撰写作品,时间略长,导入稍显拖沓C.导入比较好地引入了教学内容D.丰富了课堂,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答案】 A4、教师在讲授刘禹锡的《陋室铭》中“何陋之有?”一句时,提到了宾语前置的句法现象,并准备列举其他宾语前置的句子,引导学生掌握这类句式的特点。
下列不适合被选用的是()。
A.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邹忌讽齐王纳谏》)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C.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答案】 D5、在校本课程“阅读与感悟”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向学生推荐了几篇以对比手法揭露“人性美丑”的外国文学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刘十九阅读答案【篇一:问刘十九阅读答案能饮一杯无】=txt>1.题目中的问,其实就是的委婉说法。
2.一、二句以绿描绘新酒的清醇,以红描绘火炉的形状,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案:1.邀请2.这两个形容词意在营造待客的环境,渲染、烘托一种优美、温馨的气氛,表达主人邀请朋友的诚意。
3.《问刘十九》是邀请人喝酒的小诗。
虽然简短,而景与情相得益彰。
请说说诗中的景和情是如何完美结合的。
答:诗中写景,有新酿的米酒,正架在炭火燃烧着的红泥小炉上,酒香四溢,再加上傍晚快要下雪的寒天,一热一冷,温馨亲切。
此种情境,相约友人,如何会不来?邀的真诚,来的高兴,定会一醉方休。
全诗更透出两人的友谊比美酒还要醇厚。
【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诗人当时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刘十九,名不详。
作者另有《刘十九同宿》诗,有句唯共嵩阳刘处士,可知其为河南登封人。
有人以为即隐居庐山的刘轲。
十九,兄弟间的排行。
【译诗】我家新酿的米酒还未过滤,酒面上泛起一层绿泡,细小如蚁。
烫酒用的小火炉,也已准备好了,是用红泥烧制成的。
天色阴沉,看样子晚上即将要下雪,是否能和我来共饮这一杯酒?赏析:《问刘十九》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此诗描写诗人在一个风雪飘飞的傍晚邀请朋友前来喝酒,共叙衷肠的情景。
诗以如叙家常的语气,朴素亲切的语言,通过写对把酒共饮的渴望,体现了朋友间诚恳亲密的关系。
全诗简练含蓄,轻松洒脱,而诗句之间,意脉相通,一气贯之。
《问刘十九》。
诗从开门见山地点出酒的同时,就一层层地进行渲染,但并不因为渲染,不再留有余味,相反地仍然极富有包蕴。
读了末句能饮一杯无,可以想象,刘十九在接到白居易的诗之后,一定会立刻命驾前往。
于是,两位朋友围着火炉,忘形到尔汝地斟起新酿的酒来。
也许室外真的下起雪来,但室内却是那样温暖、明亮。
生活在这一刹那间泛起了玫瑰色,发出了甜美和谐的旋律这些,是诗自然留给人们的联想。
由于既有所渲染,又简练含蓄,所以不仅富有诱惑力,而且耐人寻味。
它不是使人微醺的薄酒,而是醇醪,可以使人真正身心俱醉的。
诗中蕴含生活气息,不加任何雕琢,信手拈来,遂成妙章。
作品充满了生活的情调,浅近的语言写出了日常生活中的美和真挚的友谊。
最后是结尾问句的运用。
能饮一杯无,轻言细语,问寒问暖,贴近心窝,溢满真情。
用这样的口语入诗收尾,既增加了全诗的韵味,使其具有空灵摇曳之美,余音袅袅之妙;又创设情境,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
诗人既可能是特意准备新熟家酿来招待朋友的,也可能是偶尔借此驱赶孤居的冷寂凄凉;既可能是在风雪之夜想起了朋友的温暖,也可能是平日里朋友之间的常来常往。
而这些,都留给读者去尽情想象了。
相关阅读:篇二:问刘十九阅读答案能饮一杯无阅读下面唐诗,回答下列问题(10分问刘十九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注:绿蚁:酒悬赏:0答案豆提问人:匿名网友提问收益:0.00答案豆阅读下面唐诗,回答下列问题(10分问刘十九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注:绿蚁:酒的别名。
蚁:浮在酒面上的米渣,其细如蚁,所以这样称。
醅:未过滤的酒。
无:作用相当于“否”,表示委婉语气。
(1、为什么这首诗写的动人而有诗味?(4分(2、说说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4分(3、请用现代白话文把这首诗改写成一封请柬。
(2分篇四:问刘十九阅读答案能饮一杯无【阅读欣赏+训练】《问刘十九》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阅读欣赏+训练】《问刘十九》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
1问刘十九【唐】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作者简介白居易,唐代诗人。
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作者简介白居易,唐代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其诗语言通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
主题此诗描写诗人在一个风雪飘飞的傍晚邀请朋友前来喝酒,共叙衷肠的情景。
诗以如叙家常的语气,朴素亲切的语言,通过写对把酒共饮的渴望,体现了朋友间诚恳亲密的关系。
赏析诗歌首句“绿蚁新醅酒”描绘家酒的新熟淡绿和浑浊粗糙,极易引发读者的联想,让读者犹如已经看到了那芳香扑鼻,甘甜可口的米酒。
次句“红泥小火炉”,粗拙小巧的火炉朴素温馨,正烧得通红,对饮酒环境起到了渲染色彩、烘托气氛的作用。
后面两句“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在这样一个风寒雪飞的冬天里,在这样一个暮色苍茫的空闲时刻,邀请老朋友来饮酒叙旧,更体现出诗人那种浓浓的情谊。
“ 家酒” 、“ 小火炉” 和“ 暮雪” 三个意象连缀起来构成一幅有声有色、有形有态、有情有意的图画,其间流溢出友情的融融暖意和人性的阵阵芳香。
题库 1.题目中的“问”,其实就是参考答案:邀请 2.一、二句以“绿”描绘新酒的清醇,以“红”描绘火炉的形状,这样写有什么的委婉说法。
作用 ? 参考答案:这两个形容词意在营造待客的环境,渲染、烘托一种优美、温馨的气氛,表达主人邀请朋友的诚意。
3.《问刘十九》是邀请人喝酒的小诗。
虽然简短,而景与情相得益彰。
请说说诗中的景和情是如何完美结合的。
参考答案 :诗中写景,有新酿的米酒,正架在炭火燃烧着的红泥小炉上,酒香四溢,再加上傍晚快要下雪的寒天,一热一冷,温馨亲切。
此种情境,相约友人,如何会不来 ?邀的真诚,来的高兴,定会一醉方休。
全诗更透出两人的友谊比美酒还要醇厚。
篇五:问刘十九阅读答案能饮一杯无岁末天寒,近日气温骤降,唯一的乐趣是靠在床头拥被读唐诗。
常念到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我忽然渴望身边出现两样东西:雪和酒。
酒固然伸手可得,而雪,却难得一见。
小时候读这首诗,我只能懂得四分之三,最后一句的味道怎么念也念不出来,后来年事渐长,才靠一壶壶的绍兴高粱酒慢慢给醺了出来。
对于饮酒,我徒有虚名,谈不上酒量,平时喜欢独酌一两盏,最怕的是轰饮式的闹酒;每饮浅尝即止,微醺是我饮酒的最佳境界。
一人独酌,可以深思漫想,这是哲学式的饮酒;两人对酌,可以灯下清谈,这是散文式的饮酒。
但超过三人以上的群酌,不免会形成闹酒,乃至酗酒,这样就演变为戏剧性的饮酒,热闹是够热闹,总觉得缺乏那么一点情趣。
有人说,好饮两杯的人,都不是俗客,故善饮者多为诗人与豪侠之士。
张潮在《幽梦影》一文中说:“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世间大不平,非剑不能消也。
”这话说得多么豪气干云!可是这并不能证明,雅俗与否,跟酒有绝对的关系。
如说饮者大多为世间打抱不平者,替天行道,一剑在手风雷动,群魔魍魉皆伏首。
而诗人多为文弱书生,而感触又深,胸中的块垒只好靠酒去浇了。
酒可以渲染气氛,调剂情绪,有助于谈兴,故浪漫倜傥的诗人无不喜欢这个调儿。
酒可以刺激神经,产生灵感,唤起联想。
二十来岁即位列“初唐四杰”之冠的王勃,据说在他写《滕王阁》七言古诗和《滕王阁序》时,先磨墨数升,继而酣饮,然后拉起被子覆面而睡,醒来后抓起笔一挥而就,一字不易。
李白当年奉诏为唐玄宗写清平调时,也是在烂醉之下用水泼醒后完成的。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他的《将进酒》字字都含酒香。
如果把他所有写酒的诗拿去压榨,也许可以榨出半壶高粱酒来。
据《世说新语》所载:一天刘伶酒瘾发作,向太太索酒。
太太一气之下,将所有的酒倒掉,并且把酒具全部砸毁,然后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劝他说:“你饮酒太过,非养生之道,必须戒掉。
”刘伶说:“好吧,不过要我自己戒是戒不掉的,只有祝告神灵后再戒。
”他太太信以为真,便遵嘱准备了酒肉。
于是,刘伶跪下发誓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祝祷既毕,刘伶便大口喝酒,大块进肉,醉得人事不知。
在这方面,苏东坡的太太就显得贤惠得多。
《后赤壁赋》中有一段关于饮酒的对话,非常精彩。
话说宋神宗元丰五年十月某夜,苏东坡从雪堂步行回临皋,有两位朋友陪他散步而去。
这时月色皎洁,情绪颇佳,走着走着,他忽然叹息说:“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清风,如此良宵何?”一位朋友接道:“今者薄暮,举纲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有鱼就好办,于是,苏东坡匆匆赶回去跟老婆商量。
苏夫人果然是一位贤德之妇,她说:“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只要听到这两句话就够醉人的了。
中国古典诗中关于友叙、送别与感怀这一类的作品最多,故诗中经常流着两种液体,一是眼泪,一是酒。
泪的味道既咸且苦,酒的味道又辛又辣,真是五味俱全,难怪某些批评家认为中国的文学是纯感性的。
1、作者说,小时候读白居易的《问刘十九》,最后一句的味道却是怎么也念不出来。
后来年事渐长,靠一壶壶的绍兴高粱酒漫漫给醺了出来。
请简要概括作者所体会出来的“味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四自然段中划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全文看,诗人喜欢酒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a、这篇文章有较深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作者较深的文化底蕴。
b、文章写出了古代诗人与酒的深厚关系,也表明了作者对饮酒的态度。
c、作者认为中国古典诗充满伤感,所以中国的文学全是纯感性的文学。
d、“只要听到这两句话就够醉人的了”,这是夸奖苏轼的妻子很会持家。
e、作者认为,饮酒须有雪,否则就缺乏情趣。
1、独酌或对酌的饮酒形式,无拘无束的形式,欲醉未醉得境界(微醺的境界)。
(意对即可)2、李白写了很多酒味很浓的诗文。
(意对即可)3、(1)酒可以浇去心中的郁闷和不平;(2)酒可以渲染气氛,调剂情绪;(3)酒可以唤起联想,使人产生创作的灵感。
【篇二:问刘十九白居易阅读答案】篇三:问刘十九白居易阅读答案《问刘十九》白居易 4、诗中写屋内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屋外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5、结尾句有问无答,你能说说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度作业帮《问刘十九》白居易 4、诗中写屋内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屋外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5、结尾句有问无答,你能说说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语文音柔锅锅_瑆2014-12-13 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白居易诚邀好友刘十九来做客,给读者空间去想象好友会否应邀前往.篇四:问刘十九白居易阅读答案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写的很多诗都被后人传颂,我们学过很多白居易的诗,下面来学习一首白居易的诗:白居易问刘十九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同学们可以学习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