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大学办学特色经验介绍

山东农业大学办学特色经验介绍
山东农业大学办学特色经验介绍

山东农业大学是一所具有近百年办学历史的省属高校。多年来,我们坚持以科教兴鲁、科教兴农为己任,突出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把教育质量作为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创建‘三三式’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办学特色,促进了学校的全面发展。

一、办学特色的主要内涵

我校办学特色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三”,即:“三结合”、“三层次”和“三段培养”。

三结合:就是教学、科研、生产实践的有机结合,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层次:即按照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三个层次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基础实践层次主要包括实验课、劳动课、社会调查和认知实习等;专业实践层次主要包括课程教学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社会实践层次主要指学生在参加实际生产、管理和经营中,完成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

三段培养:即把大学四年的人才培养过程相对地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校内实验室“基础阶段”——校内教学基地“课内外结合阶段”——校外教学基地“与生产实践结合阶段”。

二、办学特色的建设实践

在建设实践中,我们将办学特色贯穿本科教育的全过程,重点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按照人才需求和办学特色制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按照培养目标设计层次加模块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按照实践教学内容搞好硬件建设,建立条件保障体系;同时建立完善实践教学的管理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

二是搭建坚实的实践教学硬件平台。将全校48个实验室组建为19个面向全校开放的实验教学中心;先后投入8000多万元,在校内教学基地建成了农学、园艺等10个实验站园;在全省各地建立了86个稳定的校外教学科研基地。

三是搞好教学与科研的结合。通过加强科研提高教师学术水平,充实创新教学内容,开设高水平选修课,吸收学生积极参加教师科研课题,将科研成果和科研过程转化为教学资源。通过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大学生课外实践计划、设立第二课堂和创新学分、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等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创新活力。四是努力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通过选派中青年教师担任地方科技副职、与地方联合承担科技项目、进行科技推广和社会服务、参加校内外教学基地建设等措施,既服务农业、农村、农民,又提高了教师实践教学的能力。

五是建立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深入开展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率先实现了教职工队伍的分类管理、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和后勤社会化,强化了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突出了教师的办学主体地位,加大了教学投入,调动了教师实践教学的积极性;深入开展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教师和学生的“双选机制”(即教师竞争选择课程和承担教学任务,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和教师),调动了教和学的积极性。

三、办学特色的实践成效

(一)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10万余人

学校共为社会培养李振声、印象初、束怀瑞、山仑等4名院士为代表的一批老一代的著名专家学者,以韩兴国、韩俊和黄炳茹为代表的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中青年科学家,还有一大批地方党政领导、农业科技人员、优秀企业家。

(二)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2001年以来,在全国和山东省的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得全国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36项;获得山东省特等奖1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7项,在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

(三)获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科研和教研成果

近年来,学校共获得300多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其中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在内的17项国家级奖励。获得了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40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优秀奖2项。

2004年10月29日,由我校谭景和教授主持完成的我国首例卵丘细胞与体外成熟去核卵母细胞融合而成的克隆山羊“白雪”诞生,这是山东首例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克隆动物。

(四)为山东农业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多年来,山东省的农业总产值和主要农产品产量、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小康水平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学校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社会方面发挥了很好的支撑作用,多次被山东省委、省府授予科教兴鲁先进集体称号。

(五)促进了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快速发展

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1个硕士点,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工程技术分中心、1个国家级品质检测中心。

目前,专任教师1151人,其中2名院士,3名外聘院士,6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才,4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7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为适应规模扩大、水平提高的要求,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校舍建筑面积81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1.7亿元。

四、办学特色的理论思考

(一)突出办学特色是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高校只有突出办学特色,才能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才能真正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到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对未来负责。

(二)突出办学特色是高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

突出办学特色,注重实践教学和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三)突出办学特色是高校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质量离不开特色,特色就是水平。作为省属教学研究型本科高校,只有努力形成本科教学的特色,夯实本科教育的基础,才能促进学校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

这一办学特色,是我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艰辛探索、不懈实践、长期积累的结果,还需要在今后的办学实践中坚持与时俱进,继续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党的十六大以来,学校正确分析所面临的形势、机遇和挑战,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要求,实事求是地提出了工作重点由以大规模扩招和建设为主要特征的外延式发展,向以提高水平、优化结构为主要特征的内涵式发展的重大转移,为提高教育质量,突出了办学特色,促进21世纪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办学特色是一所大学谋生存、谋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高校之间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必须注重培养、突出办学特色,加快学校的建设步伐。

一、从战略高度,认识办学特色

目前,国家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确立为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三大重点。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作为一所职业教育工作母机性质的高等学校,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2004年5月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全国五所“高等学校职业技能鉴定试点院校”之一。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势下,面临着既要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又要积极引领职教发展并为其提供更加有效服务的双重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把学校办出特色,加快学校建设步伐。

经过不懈努力,我们学校形成了“学术性、师范性、职业性”特色,学校有特色、专业有特点、学生有特长。近几年来,学校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积极争取40岁以下的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和实验教师全部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引进或外聘技师、高级技师担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在本科生中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改革实验室体制,合理整合校内现存教师资源;建立若干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在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投入、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管理以及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为突出人才培养特色打下坚实基础。

二、根据学校发展方向,确立办学特色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必然要求我们为职业教育培养大量合格的师资,这就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

2002年学校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人才队伍结构日趋合理;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科建设取得突出成果,科研实力显著增强;学校的人才培养特色和人才培养质量获得社会广泛认同,毕业生就业率多年来位居省属高校前列;2005年学校顺利通过了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在最近召开的学校第五次党代会上,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把握办学规律,树立现代大学理念,进一步明确学校定位,强化办学特色,加快改革发展,抓好教学科研中心工作,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为培养适应职业教育、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学校“十一五”期间的发展目标是:紧紧围绕国家教育工作重点,改善办学条件,拓展办学空间,

成国内有影响、省内有地位、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工程技术师范大学。

三、通过具体的对策,突出办学特色

为了实现这一战略,我们提出了六项主要工作。第一、突出“双师型”人才培养特色,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品牌专业、精品课程建设,推行“双证书”教育模式,培养高素质职教师资和应用型人才。第二、突出职业教育研究和工程技术应用性研究特色,着力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创造条件增列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发挥职教研究优势,积极开展应用性研究,努力为社会发展做出较大贡献。第三、突出职教师资教育特色,着力加强我校国家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积极承担并高质量完成国家和吉林省职教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任务,努力构建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相适应的教师教育新格局。第四、突出学校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特色,着力加强工程实训中心、创业孵化基地等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把学校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努力在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实施中发挥重要作用。第五、突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特色,着力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加强具有工师风格的校园基础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切实创造有益于高素质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第六、突出“重师德、铸师魂,两代师表一起抓”的高师特色,着力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全面焕发“工师人”精神,为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总之,我们要千方百计地突出办学特色,以特色求发展,以特色出贡献,强化发展意识,增强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加快学校发展建设步伐,在不远的将来,把学校建设成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工程技术师范大学!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走特色强校之路

摘自《光明日报》5月16日第11版

北京,一座拥有辉煌建筑的历史文化名城。历代能工巧匠倾其心智,建造了故宫、天坛、颐和园等气势恢弘的建筑群。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一座孕育现代“鲁班”的高等学府。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就承担起培养新中国“能工巧匠”的任务,为城市建设生产一线输送了数万名具有务实作风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在社会文化多元化、高等教育多样化的今天,在各类高校林立、竞争日益激烈的北京,依靠准确的办学定位,鲜明的办学特色,科学的专业设置和与社会需求相吻合的培养目标,造就出一批又一批适应性强、应用水平高、思想品德优良的学子,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目前北京市城建系统的技术和管理岗位上,建工学院的毕业生占到了70%以上,在北京的城市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秉承历史传统凝炼办学特色

鲜明的办学特色是高校的生命力。在七十年的办学历史中,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秉承为首都城市化服务的传统,凝炼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前身为创办于1936年的北平市立高级工业职业学院土木工程科。七十年变迁,数度易名,历经高工建专、中专和大学三个发展阶段。七十年来,学校一直紧紧围绕建筑业和首都城市建设的发展,按时代要求及时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和服务方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勤奋务实的品格;教育目标始终放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

进入21世纪,首都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城市定位,以及建设“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布局的确定,需要更多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高级人才。学校根据北京城市建设发展对专业人才的要求,继承学校长期办学所形成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凝炼、形成和发展了“坚持服务于首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致力于培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这一特色具有三重涵义:学校的办学和人才培养始终根植于首都城建领域,服务于首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坚持依托建筑业,服务城市化;学校为首都城建领域输送的人才是面向基层岗位或生产一线,主要从事区域规划、建筑设计、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等工作,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善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高级专业人才;学校一贯坚持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工作技能,能较快适应基层工作环境,具有创新精神并能胜任首都城建领域的专业工作。

依托城市建设彰显办学特色

一所大学的社会价值取决于其为社会服务的多少。始终依托城市建设,为首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是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法宝。

近几年,按照为城市化服务的指导思想,学校在办学特色上下足功夫,先后增设了城市规划、工程管理、工商管理、环境工程等十多个与城市建设密切相关的专业。学校现有20个本科专业、18个高职专业、4个北京市品牌建设专业,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工程硕士授权培养领域、1个北京市重点学科和2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拥有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8个北京市双基

2002年,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被北京市确定为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人才培养基地。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注重在学科专业建设上突出自己的特色。如虽然不少高校办有建筑学和土木工程专业,但很少像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一样拥有规划、设计、结构、施工、供燃气、给排水、污水处理、建筑智能自动化以及与建筑行业和城市相关的管理、法律、社区服务等一系列的学科专业,从而构建了符合学校定位,土建类专业齐全,相关专业配套,优势突出,结构合理的学科专业体系。正是由于学校在学科专业上所具有的其他高校不可替代的特点,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获得持续的发展。

在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中,建工学院一直非常重视专业设置要符合首都城市建设的要求。考虑到北京在建大型公共建筑、高层建筑和高档住宅小区多,特别是利用清洁能源和发展城市燃气化的发展趋势,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设置了“暖通空调”和“燃气工程”两个专业方向,为北京市培养暖通空调和燃气工程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考虑到北京城市交通的发展,土木工程专业设置了“建筑工程”和“交通土建工程”两个专业方向。

在专业培养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建工学院的课程设置既重视满足城市建设生产一线的需要,又重视跟踪首都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考虑到50%以上的毕业生就业于水工程施工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方向,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在满足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强化水工程施工、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并在长期教学积累中形成优势。建筑学专业培养计划中“中国传统建筑”、“绿色建筑技术”、“建筑遗存与保护”等方面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关系的能力显著提高。测绘工程专业在引进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卫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的同时,还将其用于本科教学的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内容更新。学校对各新办专业的课程设置均提出了面向首都城市建设的要求。

建工学院近年来进行的专业结构调整都与市场紧密结合,有些专业甚至有非常直接的就业目标。如现代汽车技术与维修专业自创办起就紧扣市场需求,使该专业每年毕业生的就业率都达到100%;近两年新办的工程测量技术(数字建筑仿真技术)高职专业,是结合学校正在为故宫做的数字化工程而设立的,其就业潜力相当诱人。

在狠抓教学质量的同时,学校还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各种学术、科研和工程实践活动。该校近年来的科技立项中,为北京城乡建设服务方面的立项占总项目的70%,城市规划、城区和古建筑的保护与改造、城市交通、城市服务与管理、环境污染治理、建筑节能、城市防灾减灾、智能建筑、古建筑保护数字化、新型建筑设备与新型建筑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和设计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五”期间,学校共承担国家、省、市、学校各级各类科研课题860余项,科技服务总经费突破2.6亿元,到校科研经费达5000余万元,在北京市属市管高校中居前列。学校教师近期承担的居住区及其环境的规划设计研究、故宫古建筑数字化测绘、前门地区修缮整治规划、北京浅山区生态村规划与示范、小型低温气源热泵机组研究、住宅节能改造技术研究、雨水资源化、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规划和北京市区域道路网增容理论与设计等国家和北京市重大科研目,均为北京城市建设和发展献上了优异答卷。

培养实践能力弘扬办学特色

在高校林立的北京,建工学院的学生能够在建设行业中独占鳌头,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与学校着力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密不可分。

建工学院是伴随着首都北京的城市建设发展起来的。进入21世纪,为了适应北京的城市化发展进程,学校首先在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实践实验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将创新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如在办法学专业时,通过设置建筑类专业的课程,使学生具有了鲜明的特色和学术专长,从而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法学专业。

经过长期教学实践的摸索,学校构建了以工程技术教育为主体,课内与课外实践教学两者相互配套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将其纳入培养方案,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校注重给学生更多实践机会,把课程学习、毕业设计、实习与将来要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多年来学校不断增加教学经费投入,实验室、实习场所和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日趋完善,建立了5个校内实习基地,60个校外实习基地,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学校还经常聘请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讲座,把最新的信息带给学生,注重引进具有工程实践能力或丰富工程实践背景的人员,近年来先后聘请了78名国内外科研院所、设计院、研究院、兄弟院校和建筑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为客座或兼职教授,在学科专业建设、实习、毕业设计等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给予指导,促进了学生与社会的融合,与行业的接合、与生产的结合。学校在学生的培养计划中安排了长达十几周的毕业设计,要求课题的选择、教师的指导都从实际出发,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有的学生的毕业设计就直接在设计院完成,课题和研究方式都和实际工作紧密结合。

为了引进更先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还采用国际合作的方式,与法国已有百年职业教育经

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设计竞赛,建立了大学生科技立项制度,2002-2005年拨款组织学生科技立项达到341项。2002年以来,学校的学生们在结构设计、建筑设计、机械创新设计、电子设计及物理、数学、英语等全国和北京市的竞赛中荣获众多奖项。其中在2005年第九届“挑战杯”飞利浦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机电系学生的“全自动移动搬运机器人”和城建系学生的“中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技术经济调查与分析”两个项目获大赛三等奖。

由于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准确,特色鲜明,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普遍欢迎。学校通过对重点用人单位的走访和向100多家毕业生所在单位问卷调查显示,毕业生们普遍适应性快,用得上手,留得住人,踏实肯干,乐于助人,尤其是团队精神、工作态度严谨认真与勤奋好学、职业道德三项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指标,均获得较好评价。近三年就业率分别是97.1%、94.3%、95.8%.

建校七十年来,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培养了4万多名毕业生,许多毕业生成为首都城市建设系统中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管理各个岗位的领导和骨干。原核工业部副部长、核电建设专家赵宏,原北京市城乡规划建设委员会主任赵知敬,原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王宗礼,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院长沈小克,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院长刘桂生、总工程师包琦玮,北京奥组委工程部部长许建,北京“2008”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王刚、戴孟东,北京市轨道建设管理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杨斌、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张宇、总建筑师胡越以及生前被誉为“时代先锋”的门头沟区路政局副局长曹广辉等众多杰出城乡建设人才,都毕业于该校。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的办学特色贯穿于历史传统和改革发展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理念和实践活动中,更是体现在人才培养的骄人业绩中。在服务于首都城市化的过程中,凝炼、彰显、弘扬办学特色是维系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历经七十年薪火相传,永葆生机的生存之本、发展之源、强校之基,使其在首都高等教育结构布局中始终具有特殊的地位。

小浦小学办学特色简介

小浦小学办学特色简介 近年来学校秉承“唯实求精,注重个性,发展特长”的学风,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把学校的发展思路确定为:“常规是基础,德育是核心,质量是生命,科研是先导,以凸现办学特色为突破口”。 学校全体师生凝心聚力,奋力拼搏,取得了累累硕果,在07学年度学校被评为“板浦镇优秀学校”,07年5月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配套”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我校召开,08学年度在灌云县第五届中小学生科技创新竞赛中成绩显著,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全县仅四家),08年秋,板浦镇有效教学管理年暨常规管理现场会在我校举行,09学年度我校代表板浦镇村校接受县教育局视导检查,受到县领导一致好评。近年来我校有10位教师获国家、省、市、县表彰,有50位同学在读写大赛,金钥匙比赛中获省、市、县奖,教师在省、市、区论文、教学案例评比中有近百人次获奖。教师有20篇论文在国家、省市教育杂志上公开发表,学校被评为连云港市优质资源管理使用先进学校,海州区安全先进学校,海州区少儿艺术节优秀组织单位,在本学期举行海州区英语课本剧汇演中,在全区得分排名第五,海州区第二十二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第六名。学校有近40篇关于学校的宣传报道信息被市、区教育信息网录用。 1、以传统体育活动为突破口,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坚持“两操一锻炼”确保学生身心健康,配合上级单位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学校本年度相继举办了秋季运动会,校园体育节,元旦跳绳踢毽比赛、趣味运动会等一系列活动,充分发掘了体育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影视,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特色是一种理想,是一种境界,是学校个性化的集中体现。我们依托古镇板浦悠久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深入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学校从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形式入手,结合农村小学阳光体育活动的特点,深度挖掘绳文化。学校相继编写了《绳舞童年》校本教材,利用实践课对学生进行绳文化的熏陶。制作了“绳舞童年”系列展板,形成了浓烈的校园绳文化氛围,学校还成立了“绳舞童年”社团,结合大课间进行活动,逐渐形成了低年级跳短绳,中年级跳长绳,高年级跳绳操的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增强他们的体质,活跃学生的身心。在海州区第二十二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有十余名同学获得奖次,学校团体夺得第六名的好成绩。 2、从引领到分享,教科研工作先行。 教科研是学校教学的源泉,是学校教改的先导。我校把目光锁定在课程改革的主旋律上,树立教科研意识,活跃教科研风气。全体教师都能注重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由于受区域调整和管理体制的约束,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在一段时间里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科研工作曾一度停滞不前,在2009年度全区教科研工作会议中,我校教科研工作居全区下游,教科研工作跌到了谷底。面对窘境,学校一班人没有退缩,正视不足,负重奋进。结合专业发展年的要求,从引领到分享,在制度上加以倾斜,每个人给压力、压担子,带着任务,全力以赴奋战教科研工作。对于该项工作的落实,我们在“实”上谋思路,在“效”上做文章。一年来,我校的教科研工作有了大踏步的前进,教科研工作硕果累累:09年被连云港市教委评为“中小学优质资源使用先进学校”,09年6月在海州区少儿艺术节中被评

小学办学特色特色

办学特色 一、特色校园文化。我校以“用心托起明天的太阳”为主题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围绕教师要用“爱心、耐心、精心、细心、责任心”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为主体,努力打造“让孩子开心,让家长放心”的特色校园文化。教师“五心”包括用爱心感化学生;用耐心帮助学生;用精心教育学生;用细心照顾学生;用责任心管理学生。围绕这“五心”营造良好的校风、班风、教风与学风,提高广大师生思想觉悟、文化素养和整体素质,以文化源流、文化风格和文化取向为基础,努力打造我校的特色品牌校园文化。 二、特色校本课程。我校开设了以张扬个性、展示自我为主题的校本课程,顺应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校园实际情况,开发了国学课、朗诵课、武术课、手工课、舞蹈课、书法课、博弈课、科学实践课等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兴趣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一个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舞台。 三、特色学生社团组织和第二课堂开展。本校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活跃校园文化活动,成立了九个学生社团,分别是梅花拳社团、创意DIY社团、播音社、国学社、体操社、博弈社、书法社、英语社、科学探索社,各社团定期有序的开展活动,为校本课程的开展提供了载体,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另外本校积极开展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劳动节、英语角等活动,探索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课外活动三位一体的“第二课堂”模式,确保每一位学生的艺术素养得以提升。

四、特色体育活动。“阳光课间伴我行,健康快乐享一生”是我校的特色亮点。“阳光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对传统课间操的继承和发展,是巩固和扩大体育锻炼效果,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校风校纪的集中反映,是我校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同时,形式多样的活动在健体、炼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合作能力,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和学生发展的主动性。我校大课间活动有体操、舞蹈、武术,形式多种多样,将艺术、体育、文化融为一体。全校师生都积极投入到以提高师生的身体素质为目的,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的体育锻炼活动中来,掀起了我校阳光体育运动的高潮,确保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锻炼时间,融造了和谐的校园氛围。 四、特色班级。为了创建特色校园,我校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开展了创建班级文化特色活动。创建了雏鹰班、进取班、文明班、春笋班、雷锋班、和谐班、七彩阳光班、向阳班、书法班、百合班、美德班、榜样班等特色班级。每个班级各具特色,向阳班充满青春活力,充满自信;文明班讲文明,和谐融洽;雷锋班,助人为乐,人人争当小雷锋;榜样班处处以榜样为准……各班根据不同特色创建班训,班级口号,班级形象和公约。每位师生时刻以公约要求自己,以班级特色不断创新。通过创建班级特色,提高了教师地管理水平,培养了师生自主、创新地学习能力。在班级中形成了探索与探究问题的良好学习氛围,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树立了学生从小热爱校园,乐于助人、拼搏求实地进取精神,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各班正气不断上升。

学校特色介绍

学校特色介绍?巧读“博雅”新说“六艺”争创德育特色先进学校 近四年来,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区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新疆克拉玛依市雅典娜小学坚持“以生为本,特色立校”的方针,以“博雅”文化为载体,确立“德育”为学校办学特色,提出“让每一株幼苗都茁壮成长为一颗大树”核心办学理念。开创四大教学特色,优化育人环境,关注过程,注重实效,培育“文雅学生”“儒雅教师”,探索建构新型“博雅”“六艺”德育序列化育人体系,打造“德育”特色先进学校。截止目前,学校“德育特色”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实效,现将具体情况进行介绍:?一、学校概况:?克拉玛依雅典娜小学始建于2010年9月,校园占地面积51246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6095平方米。建有综合教学楼“雅苑”、科技楼“慧园”、体育馆(羽毛球馆)实验室、微机室、心理咨询室、校医室、图书馆、语音室等各种专用馆室以及能同时容纳352人的明德讲堂以及300米跑道运动场,硬件设施一流。是一所充满梦想和希望的汉语言全日制完全小学。校园规划充满现代化的气息,饱蕴“博雅”文化,为学校德育特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德育为本巧读“博雅”新说“六艺”?巧读“博雅”:“博雅”的拉丁文原意是“适合自由人”。与教育相联系,由古希腊最先倡导,被称为(Liberal Education) “博雅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让学生摆脱庸俗,唤醒卓异。英国思想家约翰·密尔对博雅教育的总结最为精辟:“每件事都知道一点,有一件事知道的多一些。”现在学术界和社会普遍认同是:博雅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几种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一种身心全面发展的理想的人格。这在国内与“素质教育”的内涵最为接近,即为一种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提供人文训练,培养人文素质的通识教育。在古希腊“博雅教育”理念、当代可持续发展等教育理念引导下,雅典娜小学确定以“博雅”文化教育为底蕴,打造德育特色学校:“博雅”包括“知”与“行”两个层面:“博”首先指渊博的知识,包括人文和科学两各方面,其次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雅”,内化于心为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外化于形即优雅的气质。我校实施“博雅”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将成人与成才相结合,培养具有渊博学识、高雅气质的教师队伍和学生群体,打造德育特色先进学校。?在学校德育特色、“博雅”文化引领下,学校集思广益,准确把握教育方向,确立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三风一训”:校风:“厚德博雅行健致远”,校训:“正德雅 行博学睿思”,教风:“雅心育人,润物无声”,学风:“慧而明理,敏而好学”。为了使“博雅”文化成为打造学校德育特色的精神标志,学校以“博雅”文化为基本元素,先后创编校歌,设计制作校徽、校旗、校园“博雅石”等文化标识,为展示学校形象,推动学校德育特色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新说“六艺”:自教育出现,人的发展始终是教育的主旋律。我国古代的"六艺"教育,强调人的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要求文武兼备,人格和谐。《周礼·保氏》中提出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它规定了一个儒者所要修习的主要方向,不管它曾经合理与否,至少给我们一个启示,要成为一个可堪大用的人才,必须先有一个全面的学习,除了知识素养外,道德品质不可或缺。?无论是古希腊的“博雅教育”还是中国儒家的“六艺”教育,都体现了一种使人性臻於完善的教育理想。坐落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苗园路15号的雅典娜小学,一所以古希腊智慧女神“雅典娜”之名命名的年轻学校,她智慧地将中国儒家文化和西方教育理念相融合,将“德育特色”定为立校之本,博采众长,发展创新,确立“博雅”校园文化底蕴,以德促教,实施德智体全面一体化教育,以“一目标”“两主

华中师范大学办学特色介绍

华中师范大学办学特色介绍 办学特色之一 践行博雅教育理念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历经百年和谐传承,凝炼博雅教育理念 我校在百余年办学历程中,融汇了学校前身华中大学、中华大学和中原大学教育学院等高等院校的多元文化传统,积累了建国后举办综合性师范大学的办学经验,凝聚和践行一系列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其核心就是“博雅”,其本质在于肯定人文价值,强调以人为本,通过培育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提升人格境界,激发人文关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将成才与成人结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它不仅体现了我校底蕴深厚的文化教育与学术研究传统,而且要求师生具有广博的知识,包括人文、科学两种文化的知识,还要有博大的胸怀志向、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雅的气质风貌。 在博雅教育理念指导下,我校坚持并践行正确的人才质量观,其内涵包括:素质教育质量观,力求从整体上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结构,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创新教育质量观,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着力解决师范大学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较弱的问题;特色教育质量观,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注重其个性的发展,并以个性的发展带动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本科教育是高水平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我校在融汇通识教育、学科和专业教育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养成,使学生具备“博雅”教育的文化底蕴及不断创新发展的能力。 二、发扬人文学科优势,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我校的博雅教育依托人文学科优势,并重人文、科学教育而展开,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师资、学科建设及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等方面。 1.名师辈出文理并重,弘扬博雅教育传统 在学校百余年办学历程中,涌现出一批批杰出的教师和校友,其中不乏学贯中西的大师级学者。如国学大师黄侃、熊十力,哲学大师冯友

小学办学特色简介

四寨民族小学办学特色简介 近年来,我校根据县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立足校本,着眼发展,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为办学宗旨,主抓强素质、创特色,按照“规范加特色”的学校发展模式和“合格加特长”的学生成长模式,扎实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进展。我校根据“以继承传统文化育德、以国学经典诵读启智、以课外兴趣活动为载体”的特色创建总目标,着力提高学生素质,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并为具有一定艺术特长的学生搭建平台,活跃我校校园气氛,增添第二课堂活动的兴趣,大力搞好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一、坚持布依民族民间花灯扇进校园 充分发挥课间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同时将花灯操与大课间相结合,花灯操和国学经典相融合。每天利用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学习布依花灯,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坚持学习、每天回家练习十分钟。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大课间活动,让民族民间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和发展,丰富学生课间的活动,让学生从小开始了解和学习民族民间文化。这些活动的开展大大丰富了校园生活,使校园洋溢着传统文化的气氛,凸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二、开展相关主题活动 利用时机开展主题活动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融合,创造性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利用儿童节开展各班花灯操比、布依舞蹈比赛、民族器乐表演、布依拳表演等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展示的机会,为他们搭建展示的平台。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育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本民族的热情,还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比赛。进一步提升了学校文化品味,逐步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内涵、提质发展。 三、成立课外兴趣小组 利用少年宫的优势,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了一系列的兴趣班,如书画班、民族器乐班、布依民族刺绣、剪纸班。将民族文化的传承正式进入课堂,丰富学生的活动,也让民族文化根植于学生的心中。我校还将书画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走进墨香浓郁的书画教室,学生的书画作品,不同的绘画风格让人感受到书法艺术的魅力。校园内开辟有书画专用的展示园地,展出师生优秀书画作品。优秀作品被制作装裱成画框,悬挂在教学楼走廊过道上。校园洋溢着浓浓的墨香,形成独特的文化风景。 特色活动的开设使我校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使我校的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们要打造自己的“名片”,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真正体现校园的特色。让每位师生都能浸染传统文化的气息,成为民族文化瑰宝的传承者。

山东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期末考试

山东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期末考试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科目: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年级层次专业学号姓名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降水 2、水文统计 3、径流 4、死库容 5、兴利库容 6、百年一遇的暴雨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某水文站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当受洪水涨落影响时,则( )。 A、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上抬 B、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下降 C、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呈顺时绳套状 D、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呈逆时绳套状 2、水文现象中,大洪水出现机会比中、小洪水出现机会小,其频率密度曲线为( )。 A、负偏 B、对称 C、正偏 D、双曲函数曲线

3、在水文频率计算中,我国一般选配皮尔逊III型曲线,这是因为( )。 A、已从理论上证明它符合水文统计规律; B、已制成该线型的Φ值表供查用,使用方便; C、已制成该线型的k p值表供查用,使用方便; D、经验表明该线型能与我国大多数地区水文变量的频率分布配合良好 4、皮尔逊III型曲线,当Cs≠0时,为一端有限,一端无限的偏态曲线,其变量的最小值a0 = (1- 2Cv /Cs);由此可知,水文系列的配线结果一般应有( )。 A、Cs<2Cv B、Cs=0 C、Cs≤2Cv D、Cs≥2Cv 5、一般情况下,对于大流域由于下述原因,从而使径流的年际、年内变化减小( )。 A、调蓄能力弱,各区降水相互补偿作用大 B、调蓄能力强,各区降水相互补偿作用小 C、调蓄能力弱,各区降水相互补偿作用小 D、调蓄能力强,各区降水相互补偿作用大 6、在典型年的选择中,当选出的典型年不只一个时,对水电工程应选取( )。 A、灌溉需水期的径流比较枯的年份 B、非灌溉需水期的径流比较枯的年份 C、枯水期较长,且枯水期径流比较枯的年份 D、丰水期较长,但枯水期径流比较枯的年份 7、设计洪水三个要素是( )。 A、设计洪水标准、设计洪峰流量、设计洪水历时 B、洪峰流量、洪水总量和洪水过程线 C、设计洪峰流量、1天洪量、三天洪量 D、设计洪峰流量、设计洪水总量、设计洪水过程线 8、某一历史洪水从发生年份以来为最大,则该特大洪水的重现期为( )。 A、N=设计年份-发生年份 B、 N=发生年份-设计年份 + 1 C、N=设计年份-发生年份 + 1 D、 N=设计年份-发生年份- 1 9、分期洪水的选样是采用( )。 A、各分期年最大值法 B、全年年最大值法 C、各月年最大值法 D、季度年最大值法 10、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方法步骤是( )。 A、暴雨选样、推求设计暴雨、推求设计净雨、推求设计洪水

学校办学特色介绍

学校办学特色介绍 (一) 以书为侣和谐发展 多年来,我校在“让书香溢满校园,打造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特色学校”的办学方向引领下,以培养学生良好身心素质和健全的人格为根本,以“读书读人读精神,启智明理学做人”的主题文化战略为切入点,以“四育”模式的构建为契机,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以“校园吉尼斯”为展示平台,着力培养学生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素质,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构建书香墨浓、文明和谐的校园。 读书读人读精神启智明理学做人 多年来,学校培育了“读书明理,励志做人”的学校精神,打造“让每一天都成为读书日”的读书健脑工程。 一、坚持一种行动研究 自 2007年书香校园工程启动后,我们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一边实施应用,一边分析研究,形成了我校的特色教育。具体如下: 1.三级管理:学校、班级、学生每年都要制定读书计划,并逐层进行常规检查,学校定期组织读书成果展示,形成“计划管理”、“常规管理”、“作品展示”三级管理模式,为读书健脑工程有条不紊地进行提供保障。 2.三级平台:通过各种途径扩大存书量,现有图书3800册的阅览室,艺术化的班级图书角,带动了学生家庭读书,形成“崇德图书阅览室”、“班级图书角”、“学生家庭”三级读书平台。

3.四层评价:“学校阶段评、书香班级评、读书之星评、学生读书评”四层评价。 4.六条主线:“读、说、写、画、编、演”是我们常抓不懈的六条活动主线。 5.五项常规:“晨读、午诵、课练、暮省、周交流”是我们读书教育的必修常规。 晨读:内容为中华经典诗词阅读、学科知识阅读、作文阅读,可以是配乐诵读、推普组长领读等多种形式,学生在读中感、读中悟。 午诵:侧重于口语表达训练,高段班级开展1--2分钟的“即兴演讲”活动,中段进行“口语作文”片段练习,低段开展“1―2句话”活动。 课练:每个年级在周一下午安排一节阅读课,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科拓展阅读、报纸阅读,形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中高段学生坚持写读书笔记,并坚持每周向广播站投稿,将阅读与日记、随笔相结合。 暮省:学生每晚在家抽取10分钟,对一天紧张有趣的学习生活进行回顾和反思,使学生自我调节,改善学习策略,促进自主学习。开阔学生视野,产生写作的冲动,促使自我去做一些新的尝试 周交流:每个班级每周的主题班会上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和班干部的主持下,本着分享、信任、传播的宗旨,使读书活动活起来,让知识因传播而美丽。此外,班级图书也可以交流,学生畅谈自己的读书经验和乐闻乐见的故事,使学生一起在书的海洋里畅游。 二、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我校紧紧围绕“读书健脑”划和创建高雅别致的校园环境文化;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与竞赛,培育学校的精神文化。 1、三种环境文化

学校特色介绍

学校特色介绍 巧读“博雅”新说“六艺”争创德育特色先进学校 近四年来,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区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新疆克拉玛依市雅典娜小学坚持“以生为本,特色立校”的方针,以“博雅”文化为载体,确立“德育”为学校办学特色,提出“让每一株幼苗都茁壮成长为一颗大树”核心办学理念。开创四大教学特色,优化育人环境,关注过程,注重实效,培育“文雅学生”“儒雅教师”,探索建构新型“博雅”“六艺”德育序列化育人体系,打造“德育”特色先进学校。截止目前,学校“德育特色”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实效,现将具体情况进行介绍: 一、学校概况: 克拉玛依雅典娜小学始建于2010年9月,校园占地面积51246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6095平方米。建有综合教学楼“雅苑”、科技楼“慧园”、体育馆(羽毛球馆)实验室、微机室、心理咨询室、校医室、图书馆、语音室等各种专用馆室以及能同时容纳352人的明德讲堂以及300米跑道运动场,硬件设施一流。是一所充满梦想和希望的汉语言全日制完全小学。校园规划充满现代化的气息,饱蕴“博雅”文化,为学校德育特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德育为本巧读“博雅”新说“六艺” 巧读“博雅”:“博雅”的拉丁文原意是“适合自由人”。与教育相联系,由古希腊最先倡导,被称为(Liberal Education) “博雅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让学生摆脱庸俗,唤醒卓异。英国思想家约翰·密尔对博雅教育的总结最为精辟:“每件事都知道一点,有一件事知道的多一些。”现在学术界和社会普遍认同是:博雅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几种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一种身心全面发展的理想的人格。这在国内与“素质教育”的内涵最为接近,即为一种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提供人文训练,培养人文素质的通识教育。在古希腊“博雅教育”理念、当代可持续发展等教育理念引导下,雅典娜小学确定以“博雅”文化教育为底蕴,打造德育特色学校:“博雅”包括“知”与“行”两个层面:“博”首先指渊博的知识,包括人文和科学两各方面,其次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雅”,内化于心为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外化于形即优雅的气质。我校实施“博雅”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将成人与成才相结合,培养具有渊博学识、高雅气质的教师队伍和学生群体,打造德育特色先进学校。在学校德育特色、“博雅”文化引领下,学校集思广益,准确把握教育方向,确立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三风一训”:校风:“厚德博雅行健致远”,校训:“正德雅行博学睿思”,教风:“雅心育人,润物无声”,学风:“慧而明理,敏而好学”。为了使“博雅”文化成为打造学校德育特色的精神标志,学校以“博雅”文化为基本元素,先后创编校歌,设计制作校徽、校旗、校园“博雅石”等文化标识,为展示学校形象,推动学校德育特色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新说“六艺”:自教育出现,人的发展始终是教育的主旋律。我国古代的"六艺"教育,强调人的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要求文武兼备,人格和谐。《周礼·保氏》中提出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它规定了一个儒者所要修习的主要方向,不管它曾经合理与否,至少给我们一个启示,要成为一个可堪大用的人才,必须先有一个全面的学习,除了知识素养外,道德品质不可或缺。无论是古希腊的“博雅教育”还是中国儒家的“六艺”教育,都体现了一种使人性臻於完善的教育理想。坐落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苗园路15号的雅典娜小学,一所以古希腊智慧女神“雅典娜”之名命名的年轻学校,她智慧地将

办学特色成果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名校办学特色”这一课题已经显示出它的效果和价值,从而证实了研究的必要性和价值。 一.办学特色研究促成了新的办学理念:提供适合教育,奠基美好人生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的灵魂。办学理念是学校办学的理想、信念、价值观,是学校成员对学校的发展目标、培养目标、校风、教风、学风、校训等精神类文化要素的提炼、概括与升华,是用来指引学校建设、教育教学与管理等活动的最高价值标准,是学校文化的基础、中心和灵魂。学校办学理念就像是学校办学行为的航标灯,一只无形的手,在理想、信念、价值观等方面统领着办学的全局工作。 “提供适合教育,奠基美好人生”,在这一理念引领下,东营区三中全体师生立于思,重于行,追求真知,探索真理,形成“博学、诚信、创新、笃行”的校训,“文明、和谐、务实、卓越”的校风,“德艺双全,敬业奉献”的教风,“勤学善思,践行活用”的学风,构建起了促进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教、依法执教,促进学生的人格自律、行为规范、全面发展“的行为文化。 同时,学校以党的教育方针和现行教育法律法规为依据,制定了《东营区第三中学办学章程》,建立健全了行政管理、教学教研管理、德育管理、后勤管理、安全管理、家长委员会管理六大类、200余项制度措施,汇编成《东营区第三中学制度汇编》,构建起了“用制度教育、用思想引领、用文化熏陶”的制度文化。 作为学校文化的有效载体,校报、校歌和校园网是东营区三中校园文化建设的亮点。《东营区三中报》连续三年获“全国最佳校报特等奖”,东营区三中校园网获全省学校网站评比一等奖,校歌《神采飞扬》获东营市校歌评选金奖第一名。中国教育学会授予学校“全国优秀校园文化建设单位”荣誉称号。 二.特色办学促进教师的个体素质与群体素质不断提高,构建了学校内涵发展。 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能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校长队伍和高素质、有特长的教师队伍是特色学校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的个体素质是就教师个体而言,主要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教师的群体素质包括教师群体的学科群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性别结构。我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明显提高,更多的教师自觉进行信息技

学校三大办学特色材料

关注学校内涵发展,彰显校园文化特 色 ————校园文化建设特色汇报材料 凯里市第五小学 三年来,凯里五小以渗透校园人文精神为主导,倾力打造“亮丽工程”,努力拓展校园文化空间,通过校史、校训、校歌、校徽等形式的展示和传播,德润人心、外树形象,在继承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求变,不断注入具有鲜明特色的时代内容,不断提升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园精神的实际内涵,给广大学生营造了自主发展、轻松学习的理想环境。 一、观念的萌芽 2007年11月,州教育督导室对我校的环境育人工作进行评估后,市教育督导室黄任驹、吴丹、杨秋贵等专家对该校的环境育人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指出了环境育人工作的发展方向。2008年初,市教育督导室审时度势,科学决策,把全市中小学的环境育人工作转向校园文化建设,并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考核、权衡学校办学品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课题来抓。接到“凯里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和评估验收通知”后,学校迅速成立了校园文化建设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全体教师协调配合,形成了一支强大的校园文化建设生力军,校园文化建设由此拉开序幕。 二、在拿来主义运作中徘徊 校园文化建设全面启动后,学校派出分管领导及相关人员先后赴青岛、贵阳,特别是到丹寨扬武中学等地学习取经。校领导对外地名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所展示的突出成果顶礼膜拜,并暗下决心取其精华,弃其糟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们以名校为镜,立足校情,思考

和寻找自身的发展空间,考虑如何在“弹丸”之地中求生,做大做强自己。他们曾经徘徊思考,校园文化建设与环境育人工作大同小异,环境建设做得好,校园文化就能形成氛围,发展步伐就会加速,学校必将能跻身于强校之列。为此,学校曾努力地在改扩建、绿化、装修、装饰及布展等方面加大投入,轰轰烈烈地进行校园建设。校园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无不凝聚着校领导和教师们辛勤的血汗和强劲的动力。 2008年6月,凯里五小以较充分的准备迎来了凯里市首轮校园文化建设的评估验收。紧张的半年里,学校从百废待兴中走来,负重前行,一路艰辛,在从无到有中展示了自己的发展变化,幸运地收获了“校园文化建设一等奖”的殊荣。大家谁都曾经为之心动,精神倍受慰藉。然而,检查评估后校领导一班人在反思中发现,尽管自身的校园初步具备了外地名校同样的外观设计,也显现了浓郁的校园景观文化,但在品味方面还较为匮乏,办学理念和特色文化几近空白,校园精神和理念标志还在朦胧中酝酿,眼前的环境建设只不过是校园文化中的一个分支。他们还清楚地看到,校园建设确实有了层面上的完美,但真正的文化内涵与文化品味还十分欠佳,拿来主义会迟早暴露出“黔驴技穷”。 三、在自我锤炼中提升 校长冯丹丽经常勉励老师不断接受挑战:要敢于面对困难,自我锤炼,有检查才有提高,有鞭策才有进步。2009年5月,在市督导室的关怀指导下,学校校级班子深刻反思,认识到前期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局限性,对今后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重新作了安排布署,制定了校园文化建设总体方案和中长期发展目标,摒弃“拿来主义”思想,争取在借鉴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 一是确立建设思路:以打造“让我们一起飞”的校园精神为核心,通过校史、校训、校歌、校徽等形式的展示和传播,德润人心、外树形象。在继承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求变,不断注入具有鲜明特色的时代内容,不断提升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园精神的实际内涵,

1、学校基本情况简介

1、学校基本情况简介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宜阳县三乡镇小学基本情况简介 三乡风景秀美、历史悠久,地处连昌河冲积谷地,故又名昌谷。境内有光武庙、五花寺塔、竹阁寺等古建筑群落构成了汉唐、宋金文化为基本内涵的人文型旅游景区,“汉刹云山”、“唐宫烟水”位居宜阳县古八景之列。宜阳县三乡镇西村小学,位于古镇三乡镇中部靠西,乃唐代诗人李贺故里,交通便利,位置优越,是一所成建制小学公办学校。受先贤教育思想的影响,这里尊师重教之风盛行,文化底蕴深厚。 学校占地面积5050平方米,建筑面积1110平方米,现有6个教学班,157名学生,10名教师,中级以上教师4名,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近年来,我校争取上级扶持,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学设施,目前学校仅有教学楼一栋。三---六年级教室安装了班班通电化设备,改造线路,目前学校有县电教馆配置的一个美术室,还无其他功能室。 学校把特色文化建设做为规范办学、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突破口,高标准、严要求、重实效,从细节抓起,构建和谐校园。建设校园外部文化,扩大知识视野,营造出“一草一木皆育人,每时每刻皆育人”的环境文化氛围;建设班级文化,提高学生参与意识,增强班级活力,凝聚班级向心力;建设办公室文化,提高教师精神追求,明确努力方向,美化办公环境;建设学校制度文化,以规范制度促

教学,提高管理上水平;建设学校礼仪文化,通过各种仪式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强化责任意识,促进学生养成教育,培养学生文明习惯;建设学校文艺生活文化,丰富师生课外文化生活,培养学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特长。 学校把规范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做为学校的核心工作来抓,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规范教师行为,培养学生行为习惯,认真落实学校常规管理,使学校各项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学校领导班子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对照自己分管的工作,依据标准细则,积极思考,认真完成,规范学校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学校教育教学能够遵循教学规律,能严格执行新课程标准,教师敬业爱岗,学生积极向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德智体美劳等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树立学校良好的教育品牌。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如今,三乡镇西村小学全体师生正向着既定目标努力拼搏,不断前进,以创建县级特色化学校为契机,进一步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三乡镇西村小学 2017-9-1

学校特色教育简介

学校特色教育简介 1.环境幽静: 富宁县第三中学始创于1970年秋。学校依山傍水,青山环绕,地处323国道线上的者桑乡政府所在地,衡昆高速公路近相对峙,学校坐南向北,视野开阔。澄清的那马溪水流过校门外向东缓缓流去,碧波荡漾的田园景色迎面涌来,宽阔舒适的校园花香鸟语,绿化带内芳草茵茵;园林树木苍翠欲滴;综合教学大楼前的石砌阶梯,气势轩昂;能够展示学生聪明才智的文化长廊……校园内所有这些布置合理,舒适优雅的人文环境,洋溢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是教书育人,造就人才不可多得的理想佳境。学校前称为者桑中学,因地理区位优势突出:东与剥隘接壤,北与那能、洞波相连,南与谷拉、广西畔水比邻,西与皈朝相交。1974年9月招收第一届高中生被正式命名为云南省富宁县第三中学。初建时,主要面向那能、剥隘、洞波、者桑、谷拉、皈朝等五个乡镇和国营金坝华侨林场招生,拥有壮、汉、瑶及归国华侨等多种民族生源。 2.多媒体教室: 宽敞的多媒体教室是学生每天学习的地方,也是个有声有色的地方。清晰的画面、洪亮的音响、集光的线条。每当在这上课时,孩子们都心情格外开朗、舒畅。内容相当丰富,形式多样。 3.学校电子白板教学示屏 为了提高教学的效果,学校安装了大型电子教学示屏,示屏放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气势雄伟,画面鲜明,色彩夺目,它所显示的教育画面有每周的教育主题和学生的心得、名人名言等等,有时放映当

代青少年的立志的题材片,使孩子生活在一种被激励和鼓舞的气氛下,这样他们内心才可以得到真正的升华和释放。大型显示屏宣染了整个校园的氛围,使教职员工时刻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和责任。4.图书阅览室: 图书阅览室的设立丰富了孩子的课余生活,提高了孩子们的读书兴趣,图书馆里有科技、文化、艺术、思想等几十种书籍。孩子在这里可以挑选到自己喜欢的书。“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是阅览室后面黑板上的一句话,使孩子深深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图书馆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制度使孩子言行举止得到很好约束和规范,阅览图书开阔了孩子视野,提高了个人的情操和修为。 5.化学实验室 这是我校的化学实验室,于2006年创建,属“普实”项目,设施配备比较齐全,现有管理教师1人,学生分组进行化学实验,药品室和仪器用品室1个,危险药品储藏室1个,有药品橱5顶,仪器橱22个。配备了多媒体网络教学设备。 6.生物实验室 我校生物实验室创建于2006年,属“普实”项目,由1个仪器室和1个教室组成。生物仪器室有仪器橱25个,拥有包括动植物标本、模型和药品在内的各类先进仪器共计126种。配备了功能完善的多媒体网络教学设备。本实验室每年为全校七、八年级学生开齐开足各类演示和分组实验。 7.室外体育设施 现在各位领导看到的是室外体育设施,2012年上级投入大量资

小学办学特色介绍

小学办学特色介绍 1.“新教育实验”全国知名。 新教育实验开展以来,我校先后邀请了全国新教育实验专家储昌楼、刘恩樵、高子阳做专题报告;邀请了江苏省特级教师zz、南师大博士zz、淮阴师范学院客籍教授李伟等做学术报告。邀请了县教研室主任缪建山、县语文学科带头人对教师进行了专业知识的培训。组织教师听魏书生、朱永新、肖川、郭思乐、杜金山、崔其生等专家报告,以此来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老师的理论素养。 XX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民主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应邀到中镇小学指导工作,亲笔为中镇小学题写“书香园”,并为校报《新竹报》题写报名;新教育实验专家干国祥、马玲、陈美丽、陈金铭到我校进行“晨诵午读暮省”田野实战培训;省第二届儿童阶梯阅读联盟论坛在我校成功举办。我校派新教育实验领导与骨干教师参加在成都、北京、运城、苍南、河北举办的“全国新教育实验”年会,汇报我校新教育实验的开展情况。我校的新教育实验的实践和研究工作,在全国范围内产生积极的影响。 2.“爱农”教育省市闻名。我校依托丰厚的地方资源,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因地制宜地建立了“七室六园”(“七室”即农物展室、籽种与农植物标本陈列室、环保教育室、新农村教育室、农业现代化教育室、成果资料展室和安全教育室;“六园”即本土木本植物园、草本植物园、粮食植物园、经济植物园、蔬菜植物园、水生植物园。) 我校自“爱农”实践基地建立以来,共接待前来参加实践的学生和市内外老师达XX0人次,市、县教育局的专家和领导也多次来基地参观指导。学校先后组织编印了校本教材《悯农》、《本土植物园系列教材》、《灌河乡绿》,编印了《“爱农”实践课案汇编》。在XX年10月的连云港市“爱农”实践课案评比中,我校的《走进农村感悟农村生活》荣获一等奖,被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课程伴你同行》收录。《江南时报》、《连云港日报》、《苍梧晚报》、《教书育人》杂

学校办学特色

四川省宜宾县第一中学校 实施素质教育办学特色 宜宾县一中坐落在风景秀丽、民风淳朴的千年文化古镇——观音镇。这里,人杰地灵、历史悠久,龙泉晓钟、三溪映月、文星书院、蟠龙书声,南华古庙的传说,百谷桥边的忠魂,“一门三进士”的科举奇迹,无不印证观音镇是一块求学的圣地。学校始建于1944年,1960年秋更名为“四川省宜宾县第一中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50亩,建筑面积38780平方米。 学校2002年创建为“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2013年12月确认为四川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现有教职工321人(其中教师300人,高级教师80人,一级教师103人);共有高中教学班89个,在校学生4813人。 在七十二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形成了“为生命奠基”的办学理念,提炼了“艰苦创业、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形成了“厚德、博学、笃行、创新”的校风,培养了“自主、自励、自治、自立”的学风,炼就了“塑德、益智、育爱、导行”的教风。 近年,学校坚持“四个发展”(着眼长远发展、立足整体发展、重视个性发展、促进全面发展),实施“四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加强制度建设,注意规范办学行为,认真加强德育管理,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取得了比较显著的办学效益。 自学校成功通过“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的验收以来,为了提

升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以及影响力、辐射力,我们大力推进“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五大办学特色日益显现,并在市内形成较为稳定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经验,在社会上形成一定影响。 特色一:培育“四子·四女”英才,奠基美德一中 我校地处农村,学校立足以人为本,立足农村,面向世界,着眼未来的思想,提出了“为生命奠基”的办学理念。围绕办学理念,我校创造性地深入开展“四子·四女”教育活动。坚持更小一点、更活一点、更近一点、更实一点的原则,从基础工作做起,从具体事情抓起,即男生“在家做个孝子,在品德上做君子,在学识上做才子,在气质上做美男子”;女生“在家做个孝女,在品德上做淑女,在学识上做才女,在气质上做美女”。 一、抓行为规范和养成教育,促进“四子·四女”健康成长 规范学生的行为,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加大对学生行为习惯教育力度,连续开展规范学生行为习惯专项行动和整顿校风行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力求每一个学生做一名君子或淑女。开展“五个一”活动:要求学生做到每天自查一次不雅行为;每周向父母(或长辈)说一句体贴性的话;每月为父母(或长辈)做一件侍奉性的事;每学期给父母(或长辈、教师、帮助过自己的人)写一封感恩信(或发一条感恩信息),向他们反映自己的学习、思想以及生活情况,交流感情;每年参加一次公益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到公共场所做一次环保小卫士,参加一次社区公益活动,到福利院、敬老院探望和照顾一次孤寡老人等。 二、抓校园节日活动,凸显“四子·四女”风貌 科技节、读书节、艺术节和体育节等四大校园节日由处室牵头,

山东农业大学期末考试管理学在线考试题库

管理学(专)在线考试题库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4道小题,总分值24分) 1.行为科学的产生源于( )。 A 行为试验 B 霍桑试验 C 西屋试验 D 梅奥试验 正确答案:B 2.某公司内存在一个非正式组织,对公司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力,总经理召开经理会议讨论如何取消这个非正式群体。作为总经理助理,你的看法如何?() A 不同意取消。一旦非正式组织不复存在,员工的积极性、感情都受到打击,成为韦伯所指“机器”人。 B 不同意取消。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要因势利导。 C 同意取消。因为管理者的权威下降,不利于企业发展。 D 同意取消。只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非正式组织会自动解散。 正确答案:B 3.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认为,有一种因素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但能防止人们产生不满情绪,这类因素是()? A 保健因素 B 激励因素 C 成就因素 D 需要因素 正确答案:A 4.海尔公司的组织结构分为洗衣机部、电冰箱部、空调部、小家电部等,这是依据哪种方式的部门化?() A 职能部门化 B 程序部门化 C 地域部门化 D 产品业务部门化 正确答案:D 5.提出决策理论构造的管理学家是()。 A 彼得·圣吉 B 赫尔伯特·西蒙 C 科斯 D 李嘉图 正确答案:B 6.“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强调()的重要性。 A 计划 B 组织 C 领导 D 控制 正确答案:A

7.下述哪一项不是高层组织结构的特征?() A 信息纵向流通快 B 便于监督和控制 C 上级会过多干预下级工作 D 分工明确,上下级易于协调 正确答案:A 8.公平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人是社会人,一个人的工作动机和劳动积极性不仅受其所得报酬绝对值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还受到()多少的影响。 A 报酬 B 额外报酬 C 绝对报酬 D 相对报酬 正确答案:D 9.动作研究之父是()。 A 泰罗 B 甘特 C 弗兰克·吉尔布雷斯 D 莉莲·吉尔布雷斯 正确答案:C 10.某些零售商店特设机关团体供应部、出国人员服务部、结婚用品部、中老年服装部等部门。这是依据哪种方式的部门化?() A 职能部门化 B 产品部门化 C 生产过程部门化 D 顾客部门化 正确答案:D 11.下述哪一项不是扁平组织结构的特征?() A 监督弱化,有失控的危险 B 便于监督和控制 C 信息纵向流通快 D 对下级人员有较高的素质要求 正确答案:B 12.某知名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外科护士长,在处理危重患者时,应表现为()。 A 开明权威式领导风格 B 专制权威式领导 C 民主协商式领导风格 D 参与式领导风格 正确答案:B 13.下列哪一项属于定性预测方法?() A 算术平均法 B 指数平滑法

高中学办学特色介绍

高中学办学特色介绍 撰写人:_________ _____年___月___日 (仅供参考)

高中学办学特色介绍 坚持优质多元特色发展积极争创全国一流高中 z省xx高级中学创建于1939年。XX年组建了省前中教育集团,集团包括公办高中(z省xx高级中学)、民办初中(z区xx实验学校)、民办高中(省前中国际分校)、公办初中(z初级中学),全部在校学生8000多人。 1、重视文化建设,文化底蕴深厚。多年来省前中以先进的办学理念和优异的成绩在全省始终享有较高的声誉。在历届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省前中1957年成为当时全省唯一的一所农村重点中学,1960年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文教系统先进集体”。70多年的风雨兼程,孕育了“艰苦奋斗,务实创新,争创一流”的省前中精神,“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深入人心,明确了“为幸福人生奠基,为和谐社会育才”的办学宗旨。厚实的办学基础,深厚的文化底蕴,薪火相传,滋润后承,影响了一代代前中人,成为我校快速发展的不竭的源泉。 2、优秀教师群体,名列xx前茅。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我校多年来持续高位发展的根本。我校积极创建学习型单位,长 期实施“四大工程”(形象工程、名师工程、青蓝工程、安居工程),举办学术沙龙,狠抓教育科研,坚持实施《省前中学术性津贴实施方案》,加强以“爱生”为核心的师德教育。教师专业素养高,工作认真负责、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在xx省第10批、第11批、第12批特级教师评审中,我校分别有3人、4人、2人获得特级教师称号。现有教授级高级教师3人,特级教师15人,特级教师后备人才5人,xx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60人,xx市教学能手、教坛新秀37人,拥有研究生学历 第 2 页共 8 页

学校简介办学宗旨培养目标

汇文小学学校简介、办学宗旨、培养目标东莞市中堂汇文小学创建于2006年6月,是经东莞市教育局批准,在各级政府关怀下创办的一所高标准、高起点的现代化民办学校。学校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学校环境优雅,富有现代化园林风格,配有图书室、电脑室、语音室、舞蹈室、美术室、多媒体电教室等功能室及塑胶运动场,是“学习的乐园,人才的摇篮”。 一、先进的办学理念 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与时俱进,坚持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确立了“让孩子愉快,让教育精彩”的办学思路和“管理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强校、特色活校”的治校方针。 我校的办学宗旨是:“为每一位学生的现在和未来发展负责”。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注重培优辅差和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逐步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和教风。 二、团结奋进的教师队伍 我校现有专业教师112人,其中大专学历78人,本科学历34人,全体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当中不乏省、市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努力为教师营造和谐、务实、人性化的工作环境,为高效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深知:高素质的有责任心的老师是成就学生未来的关键。 三、丰硕的办学成果

建校以来,我校始终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摆在工作的首位,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稳步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此外,我校大力发展特色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今年来,我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010年6月我校小学部韩康月、谭慧芳、周芳婷、胡书豪、陈娇、王胜男等同学被东莞市重点中学光明中学录取。 2009年8月在中国“新丝路”少儿模特大赛中,我校应邀参赛,取得辉煌的成绩:朱可欣同学荣获东莞赛区“十佳选手”:邱燕同学荣获广东总决赛铜奖;桂滨钰同学荣获广东总决赛银奖,在全国总决赛铜奖并在全国总决赛中又荣获“优秀特长奖”;王艺桦同学荣获广东总决赛铜奖并在全国总决赛中荣获“最佳模特奖”;胡雪丽老师荣获“最佳指导教师”称号。 2010年5月中堂第三届少儿艺术花会上,我校参赛节目荣获“器乐组”三等奖。 2010年5月中堂团委主办的“两新杯”青年篮球赛中,我校教师男子篮球队勇夺第一名。 2011年10月我校正式获得“东莞市绿色学校”称号。 2011年12月在广东省第三届民办学校文艺大赛中,我校参赛节目《妞妞jazz》获得总分第二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