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水的分解与合成
水的分解与合成教案

水的分解与合成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的分解与合成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激发学生对水的分解与合成实验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引入水的分解与合成的概念。
介绍水的分解与合成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分解与合成的意义。
通过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4 教学资源: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电解器等。
实验试剂:水、氢氧化钠、硫酸等。
1.5 教学步骤:引入水的分解与合成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分解与合成的意义。
演示水的分解实验,解释电解水的原理。
演示水的合成实验,解释水的合成的过程。
第二章:水的分解实验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解水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电解水的原理。
讲解水的分解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水的分解过程。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电解水的原理。
2.4 教学资源: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电解器等。
实验试剂:水、氢氧化钠、硫酸等。
2.5 教学步骤:讲解电解水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电解水的过程。
演示水的分解实验,让学生观察电解水的现象。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第三章:水的合成实验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的合成的过程和实验方法。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水的合成的过程。
讲解水的合成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水的合成过程。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合成的意义。
3.4 教学资源: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氢氧化钠、硫酸等。
3.5 教学步骤:讲解水的合成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水的合成的原理。
演示水的合成实验,让学生观察水的合成现象。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第四章:水的分解与合成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的分解与合成的应用领域。
第二章第三节水的分解点解动态图1ppt

结论: 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3、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能再 分,只能重新组合。 4、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5、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6、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保持 不变。 能量: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 直流电源,观察两个电极和两支玻璃管内 液面的变化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 液面下降较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 少 管内液面下降较 。 多 2、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 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 气体燃烧,有淡蓝色火焰。该气体 是 氢气 。 3、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 小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 木条复燃,说明 该气体是 氧气 。
第三单元第三节
水的分解与合成
一、水的分解 1、实验目的: 2、 ,通常向水中加 入少量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3、注意观察现象,并会描述。
实验现象: 1、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与正极相 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慢,与负极相连的 玻璃管内液面下降快。 2、玻璃管内气体可以被点燃,产生淡蓝 色火焰,液面上升。 3、木条复燃,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现象: 1.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2.(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的烧杯) 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烧杯发烫。 文字表达式:
点燃
氢气 +氧气 → 结论:
水
(H 2
O2
H 2O )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化合反应
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化学反 应称为化合反应。
下列关于各种变化说法正确的是(B ) A、把糖和水混合是化合反应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合反应 C、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是分解反应 D、黄泥水经过过滤分成泥和水是分 解反应
九年级化学上册-《水的分解与合成》教案-03

第二章第二节水的分解与合成(第一课时)第1课时水的分解1、能从微观描述水的组成,体会水资源的重要作用。
2、从微观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以及分子与原子的区别,能说出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
3、了解分解反应。
【学习重点】通过水的电解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及原子【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学习任务一:探究水的组成。
学生活动:完成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的实验实验目的:探究水的组成实验仪器、药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和方法:结论: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水是由___________对结论的微观解释:当水分子分解时,构成水分子的____原子和_____原子进行了从新组合。
每____个____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_____个_____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
很多的氢、氧分子组合成水电解器中的氢气和氧气。
水发生上述变化是破坏旧分子,形成新分子的变化,因而属于________变化,所以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任务二:探究原子的概念有的物质是直接由原子构成的,如:铁是由________构成,铜是由________构成,金刚石是由_________构成,氦气是由_________构成。
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合作共建:分子与原子有什么关系?→→+三、系统总结:四、诊断评价:1、右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简易装置图,由实验现象可以确定:A 连接电池_____极,若A 试管得到10mL 气体,则B 试管得到______mL 气体。
_____极生成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_____极生成的气体可以燃烧,发出________色火焰。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
化学 水的分解与合成

二、氢气的燃烧
二、氢气的燃烧 现象:1.燃烧放热,发出淡蓝色火焰
2.(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的烧杯) 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文字表达式: 点燃 氢气 +氧气 → 水
结论:
( H2
O2
H 2O )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1、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 ___色火焰,罩在火焰上方干冷的烧杯壁 上有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 2、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在氧气 中燃烧又生成水,这说明水是由_______ 组成的。
一、电解水
一、电解水
现象: 1.电极上产生无色的气体,正负电 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
2.正极上产生无色的气体能使带火 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气体能 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文字表达式: 通电 水 → 氢气 +氧气
结论:
(H2O
H2
O 2)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 从上面电解水的实验中我们看到,氢气可 以被点燃,这是氢气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 了化学反应 • 你猜想反应能够生成什么物质?
四、分子与原子:
(一)定义: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化学性质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最小 (二)联系与区别: 分子由原子组成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物理变化中分子没有变,化学变化中 (三) 分子变了,化学变化的实质就是原子重新 排列组合的过程
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有些物 质例如:金属(金银等)、稀有气体(氦、氖 等)、金刚石和石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水的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B 水在结冰后密度减小
A)
C水在通常情况下为无色液体
水的分解与合原子构成离子以及相对原子质量知识梳理

水的分解与合成、原子构成、离子以及相对原子质量知识梳理一、 知识回顾(一) 知识点:水的分解与合成1.电解水试验通电后正极产生 气,负极产生 气,体积比为 ,文字表达式为: 。
2.实验表明: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可以分,而 不可分,整个化学变化本质上就是 的重新组合。
3.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一分多、多合一(二) 知识点:原子 1. 卢瑟福的ά粒子轰击金箔实验:(1) 大部分带正电的ά粒子穿过金箔并且不改变方向,是因为原子核本身体积小,核外有广大的空间。
(2) 少数带正电ά粒子改变方向发生偏转,是因为途径金原子核周边时遇到正电的斥力,从而发生偏转。
(3) 极少数带正电ά粒子反弹回来是因为撞击到带正电的原子核正中,同极相斥发生反弹。
2. 原子的结构:(1) 原子核是由带 的质子和 的中子构成的。
原子的质量集中在 上。
(2)其中,在原子中: = =(3)可以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 、 、 。
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有中子,其中某种氢原子原子核内就不存在中子。
3.原子结构示意图:(1)各部分意义:在中,圆圈表示: ,+9表示 ,弧线表示 ,弧线上的数字2、8表示 ,最外层电子数是 。
(2)在任何结构示意图中,只要是 相同,则表示属于同种元素,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与 关系密切。
(三)知识点:离子1.离子就是 的原子(或者是原子团)。
2.离子根据带电性质分为带 电的 离子和带 电的 离子,判断原子与离子可以根据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是否相同,相同是 ,不相同则为 。
判断阴阳离子可以根据得失电子来判断,得到形成 离子,失去形成 离子。
3.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类,其中稀有气体元素的最外层结构属于 结构,金属元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因为最外层电子数通常 4个而容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相反,非金属元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因为最外层电子数通常 4个而容易失去电子成为阴离子。
4.离子符号:氢离子 氧离子 镁离子 钾离子 钠离子 氯离子原子核(带 ) 原子( 电性) (1个 带 ) (1个 带 )中子( )在离子符号前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右上角的数字、符号表示带电情况。
水分子的变化

❖ 水受热蒸发时,水分子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分子的 间隔,运动速率和分子间作用力。是物理变化
❖ 水通电分解时,水分子分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是 化学变化。
二、 水的合成
1、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现象:
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火焰上方罩一 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用手触摸 烧杯,有温热的感觉
同种元素 组成的纯 净物
单质
CO2 Fe3O4 KMnO4 KCl MnO2 SO2
不同种元素 组成 的纯净物
化合物
CO2 Fe3O4 MnO2 SO2
KCl
KMnO4
是氧化 物吗?
两种元素组成,其
中一种是氧元素 是氧化
物吗?
氧化物
纯净物 化合物 氧化物
试试看,你一定行!
根据你所认识的物质分类的简单 知识,对下列几种常见的物质, 试着给它们归类:
述,推断出该金属的物理性质有
。
较软,密度比水小,熔点低,银白色固体
化学性质是
能和水反应
。
.
❖铁(Fe)
二氧化碳(CO2)
❖四氧化三铁(Fe3O4) 氮气(N2)
❖高锰酸钾(KMnO4) 氯化钾(KCl)
❖二氧化锰(MnO2) 氧气(O2)
❖镁(Mg)
红磷(P)
❖硫磺(S)
二氧化硫(SO2)
Fe S N2 O2 Mg P
氢气验纯
化合反应
点燃
氢气+ 氧气
H2
O2
水
H2O
三、化学反应的实质:
化学反应是分子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的过程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分子改变,原子不改变)
四、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初二化学水的合成与分解教案

初二化学水的合成与分解教案目标:了解水的合成与分解的反应过程和相关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一、知识概述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
水的化学式为H2O。
在化学反应中,水可以通过合成反应与分解反应进行转化。
二、水的合成1. 实验材料:氢气生成装置、氧气气源、点燃装置、试管、试管架、水槽、防护眼镜、手套、导管等。
2. 实验步骤:a) 将试管插入氢气生成装置中,用水槽中的水将试管充满水。
b) 打开氢气生成装置开关,通过试管中的氢气进一步冲洗试管。
c) 使用点燃装置点燃试管中的氢气。
d) 将试管移到水槽中倾斜,打开氧气气源,让氧气与燃烧中的氢气反应。
e) 观察试管中的现象,发现水滴产生。
3. 实验现象:观察到试管中的氢气燃烧产生火焰,水滴随着火焰燃烧到试管壁上的冷凝液产生。
4. 实验原理:氢气与氧气发生剧烈的反应,生成水分子。
该反应被称为合成水的反应。
5. 实验注意事项:a) 进行实验时,确保实验环境安全,佩戴好防护眼镜。
b)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注意保持试管的稳定。
三、水的分解1. 实验材料:电解槽、铜板、导线、电源、防护眼镜、水和发光二极管(LED)等。
2. 实验步骤:a) 准备一个电解槽,将两片铜板分别连接在电解槽的阳极和阴极上。
b) 将电解槽中注入适量的水,以覆盖住铜板。
c) 使用导线将电解槽的阳极和阴极分别与正负极的电源连接。
d) 观察实验现象,同时使用LED指示灯来检测水的分解。
3. 实验现象:在电解过程中,氢气气泡在阴极产生,氧气气泡在阳极产生。
同时,由于水分子的分解,导致水的减少。
4. 实验原理:水可以通过电解进行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
该反应称为水的电解反应。
5. 实验注意事项:a) 在进行电解实验时,确保实验环境安全。
b) 实验时要小心操作,注意保持试验装置的稳定。
四、拓展探究1. 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究合成水和分解水的条件、速率和影响因素。
水分解原理

水分解原理
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
它的分解是将水分子分解成氧气和氢气的过程,化学方程式为2H2O -> 2H2 + O2。
这个过程需要外部能量,比如电能或热能。
在电解水时,电流通过含有水的电解质溶液,水分子将被氧化和还原。
水分子中的氧原子会被氧化成氧气分子,而氢原子会被还原成氢气分子。
这样就得到了分解后的氢气和氧气。
水分解是一种重要的反应,可以产生大量的氢气和氧气,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实验室中。
氢气可以被用作燃料,而氧气可以被用于氧化反应或用于呼吸。
水分解也是一种可持续的能源生产方式。
通过利用太阳能、风能或水能等可再生能源来提供分解所需的能量,可以将水分解产生的氢气用作氢能源,达到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和减少碳排放的目的。
总之,水分解是将水分子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化学反应,需要外部能量作为驱动力。
这个过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产生燃料氢气和氧气,并且也是一种可持续的能源生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