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分解与合成

合集下载

水的分解与合成教案

水的分解与合成教案

水的分解与合成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的分解与合成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激发学生对水的分解与合成实验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引入水的分解与合成的概念。

介绍水的分解与合成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分解与合成的意义。

通过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4 教学资源: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电解器等。

实验试剂:水、氢氧化钠、硫酸等。

1.5 教学步骤:引入水的分解与合成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分解与合成的意义。

演示水的分解实验,解释电解水的原理。

演示水的合成实验,解释水的合成的过程。

第二章:水的分解实验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解水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电解水的原理。

讲解水的分解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水的分解过程。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电解水的原理。

2.4 教学资源: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电解器等。

实验试剂:水、氢氧化钠、硫酸等。

2.5 教学步骤:讲解电解水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电解水的过程。

演示水的分解实验,让学生观察电解水的现象。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第三章:水的合成实验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的合成的过程和实验方法。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水的合成的过程。

讲解水的合成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水的合成过程。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合成的意义。

3.4 教学资源: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氢氧化钠、硫酸等。

3.5 教学步骤:讲解水的合成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水的合成的原理。

演示水的合成实验,让学生观察水的合成现象。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第四章:水的分解与合成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的分解与合成的应用领域。

第二章第三节水的分解点解动态图1ppt

第二章第三节水的分解点解动态图1ppt

结论: 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3、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能再 分,只能重新组合。 4、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5、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6、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保持 不变。 能量: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 直流电源,观察两个电极和两支玻璃管内 液面的变化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 液面下降较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 少 管内液面下降较 。 多 2、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 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 气体燃烧,有淡蓝色火焰。该气体 是 氢气 。 3、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 小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 木条复燃,说明 该气体是 氧气 。
第三单元第三节
水的分解与合成
一、水的分解 1、实验目的: 2、 ,通常向水中加 入少量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3、注意观察现象,并会描述。
实验现象: 1、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与正极相 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慢,与负极相连的 玻璃管内液面下降快。 2、玻璃管内气体可以被点燃,产生淡蓝 色火焰,液面上升。 3、木条复燃,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现象: 1.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2.(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的烧杯) 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烧杯发烫。 文字表达式:
点燃
氢气 +氧气 → 结论:

(H 2
O2
H 2O )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化合反应
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化学反 应称为化合反应。
下列关于各种变化说法正确的是(B ) A、把糖和水混合是化合反应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合反应 C、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是分解反应 D、黄泥水经过过滤分成泥和水是分 解反应

水的分解与合成教案

水的分解与合成教案

水的分解与合成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分解与合成反应;2.理解水的分子结构和成分的变化;3.掌握水的分解与合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能够通过实验验证水的分解与合成反应。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酸、碱、水杯、导电实验装置;教学资源:教学PPT、实验指导书;学生活动:小组合作、讨论。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杯水并引导学生思考:水是由什么组成的?能不能把水分解成其他物质?能不能合成水?然后与学生互动讨论,引导出水的分解与合成的话题。

二、理论讲解1.引导学生了解水分子的结构及成分是氧原子和氢原子。

2.讲解水的分解反应:2H2O(水)→2H2(氢气)+O2(氧气)水分子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3.讲解水的合成反应:2H2(氢气)+O2(氧气)→2H2O(水)氢气和氧气合成水的化学方程式。

三、实验探究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实验1:水的分解反应。

实验步骤:(1)在一个水杯里放入足够的水。

(2)将导电实验装置的两个电极分别插入水中。

(3)将杯子倒置放在架子上。

(4)连接导线到电极上,再将另一端与电源连接。

(5)打开电源,观察电极的变化。

2.实验2:水的合成反应。

实验步骤:(1)在一个水杯里放入适量的氢气和氧气。

(2)点燃一个火柴,慢慢地放在杯子的开口的附近。

四、实验结果分析1.学生观察到实验1中,电极上会产生气泡,氢气逸出,电极上会呈现黑色;实验2中,氢气和氧气混合燃烧,产生水。

2.分析结果:实验1表明,在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被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实验2表明,在适当条件下,氢气和氧气可以合成水。

五、知识总结教师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水的分解与合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提供正确答案。

水的分解反应:2H2O(水)→2H2(氢气)+O2(氧气)水的合成反应:2H2(氢气)+O2(氧气)→2H2O(水)六、拓展延伸教师展示其他水的分解和合成反应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七、课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九年级化学上册-《水的分解与合成》教案-03

九年级化学上册-《水的分解与合成》教案-03

第二章第二节水的分解与合成(第一课时)第1课时水的分解1、能从微观描述水的组成,体会水资源的重要作用。

2、从微观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以及分子与原子的区别,能说出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

3、了解分解反应。

【学习重点】通过水的电解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及原子【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学习任务一:探究水的组成。

学生活动:完成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的实验实验目的:探究水的组成实验仪器、药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和方法:结论: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水是由___________对结论的微观解释:当水分子分解时,构成水分子的____原子和_____原子进行了从新组合。

每____个____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_____个_____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

很多的氢、氧分子组合成水电解器中的氢气和氧气。

水发生上述变化是破坏旧分子,形成新分子的变化,因而属于________变化,所以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任务二:探究原子的概念有的物质是直接由原子构成的,如:铁是由________构成,铜是由________构成,金刚石是由_________构成,氦气是由_________构成。

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合作共建:分子与原子有什么关系?→→+三、系统总结:四、诊断评价:1、右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简易装置图,由实验现象可以确定:A 连接电池_____极,若A 试管得到10mL 气体,则B 试管得到______mL 气体。

_____极生成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_____极生成的气体可以燃烧,发出________色火焰。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

水的分解与合成

水的分解与合成

[ 阅读 ] 课本中的化合反应的概念,并回答与分解反应有什么不 同? [讨论]请你辨别下列反应是分解反应还是化合反应? 1、镁带的燃烧 2、酒精燃烧、3、氨气与水和二氧化碳在一定 的条件下合成碳酸氢铵 [阅读并讨论]P40 页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讨论它们的 区别 区别: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练习]请你辨别下列各物质的性质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导电性、传热性、溶解性、延展性、可塑性、弹性、可燃性、氧 化性、还原性、助燃性、腐蚀性、毒性、稳定性。 四:重点演练(7 分钟) 1、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 ) A、氢气和氧气组成 B、氢原子与氧原子构成 C、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D、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二)联系与区别: 分子由原子构成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自主探究 :(10 分钟) [氢气的燃烧实验] 从电解水的实验我们看到,氢气是一种可燃性气体,那氢气燃烧 会生成什么物质呢?水电解能生成氢气和氧气,那么水又是怎样 合成的呢? [提出问题] 氢气燃烧的生成物是什么? [猜想]生成物可能是水。 [实验]将氢气点燃,并用一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 [描述现象] 发出淡蓝色火焰,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放热。 [分析结论]氢气燃烧生成物是水 [问题反思]为什么要使用纯净的氢气? [学生练习]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点燃 氢气+氧气 ——→ 水 [讲述]氢气作为新型燃料(21 世纪理想燃料)的优点有哪些,教 会学生辨证地看问题。 1、资源丰富(来源广)。2、热值高。3、生成物是水、无 污染。 [讨论]怎样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去解释水的合成?
塞,观察。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1、电解水是 变化。正极产生 生 。 2、水通电分解生成的两种物质是 和 体积比为 。 交流与反思: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 或“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的 和 变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反应物分子的 成新的微粒。 [归纳]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为:

水的分解与合原子构成离子以及相对原子质量知识梳理

水的分解与合原子构成离子以及相对原子质量知识梳理

水的分解与合成、原子构成、离子以及相对原子质量知识梳理一、 知识回顾(一) 知识点:水的分解与合成1.电解水试验通电后正极产生 气,负极产生 气,体积比为 ,文字表达式为: 。

2.实验表明: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可以分,而 不可分,整个化学变化本质上就是 的重新组合。

3.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一分多、多合一(二) 知识点:原子 1. 卢瑟福的ά粒子轰击金箔实验:(1) 大部分带正电的ά粒子穿过金箔并且不改变方向,是因为原子核本身体积小,核外有广大的空间。

(2) 少数带正电ά粒子改变方向发生偏转,是因为途径金原子核周边时遇到正电的斥力,从而发生偏转。

(3) 极少数带正电ά粒子反弹回来是因为撞击到带正电的原子核正中,同极相斥发生反弹。

2. 原子的结构:(1) 原子核是由带 的质子和 的中子构成的。

原子的质量集中在 上。

(2)其中,在原子中: = =(3)可以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 、 、 。

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有中子,其中某种氢原子原子核内就不存在中子。

3.原子结构示意图:(1)各部分意义:在中,圆圈表示: ,+9表示 ,弧线表示 ,弧线上的数字2、8表示 ,最外层电子数是 。

(2)在任何结构示意图中,只要是 相同,则表示属于同种元素,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与 关系密切。

(三)知识点:离子1.离子就是 的原子(或者是原子团)。

2.离子根据带电性质分为带 电的 离子和带 电的 离子,判断原子与离子可以根据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是否相同,相同是 ,不相同则为 。

判断阴阳离子可以根据得失电子来判断,得到形成 离子,失去形成 离子。

3.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类,其中稀有气体元素的最外层结构属于 结构,金属元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因为最外层电子数通常 4个而容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相反,非金属元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因为最外层电子数通常 4个而容易失去电子成为阴离子。

4.离子符号:氢离子 氧离子 镁离子 钾离子 钠离子 氯离子原子核(带 ) 原子( 电性) (1个 带 ) (1个 带 )中子( )在离子符号前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右上角的数字、符号表示带电情况。

水的分解与合成教学设计

水的分解与合成教学设计

水的分解与合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水的分解与合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明白水的分解与合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并总结水的分解与合成的实验现象及规律。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酸洗玻璃瓶、导管、塞子、燃气灯、点火机、水槽、试管架等;2.实验试剂:硫酸、氢氧化钠和蒸馏水等;3.PPT、教材、实验手册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回顾下列知识点:为什么水是液体?水的化学式是什么?水有哪些性质?大约有多少的水分布在地球上?二、水的分解实验(25分钟)1.实验步骤:a.实验前准备:将燃气灯点燃,将试管架架设好,准备好试管;b.将一定量的蒸馏水倒入一个酸洗玻璃瓶中;c.用导管将瓶内的气体引入试管中,并利用火把试管封口;d.观察试管内的气体变化,并记录实验现象;e.将试管封口打开,将镊子轻轻靠近试管口,并观察有无反应。

2.实验现象:a.导管引出的气体被点燃后,发出明亮的火焰,火焰会随着时间逐渐变弱,最后灭掉;b.将镊子靠近试管口,试管内的气体会重新点燃。

3.实验过程分析:a.导管引出的气体即为氢气,氢气会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形成水蒸汽和火焰;b.试管内的氧气与氢气反应时,会重新点燃试管内的气体。

4.实验结果总结:a.实验现象说明了水可以通过电解实验进行分解,分解为氢气和氧气两种气体;b.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水)→2H2(氢气)+O2(氧气)。

三、水的合成实验(25分钟)1.实验步骤:a.实验前准备:将酸洗玻璃瓶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b.在瓶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固体,酸碱反应产生热量时需小心操作,注意不要使热液溅起;c.将试管翻过来放入试管架中,并将试管口浸入水槽中,待气泡充满整个试管后,用导管导入酸洗瓶中;d.等待一段时间后,观察试管内氧气的集合情况以及酸洗瓶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2.实验现象:a.在试管内的氧气的集合情况;b.酸洗瓶中溶液的颜色变化,从无色变为淡蓝色。

初二化学水的合成与分解教案

初二化学水的合成与分解教案

初二化学水的合成与分解教案目标:了解水的合成与分解的反应过程和相关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一、知识概述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

水的化学式为H2O。

在化学反应中,水可以通过合成反应与分解反应进行转化。

二、水的合成1. 实验材料:氢气生成装置、氧气气源、点燃装置、试管、试管架、水槽、防护眼镜、手套、导管等。

2. 实验步骤:a) 将试管插入氢气生成装置中,用水槽中的水将试管充满水。

b) 打开氢气生成装置开关,通过试管中的氢气进一步冲洗试管。

c) 使用点燃装置点燃试管中的氢气。

d) 将试管移到水槽中倾斜,打开氧气气源,让氧气与燃烧中的氢气反应。

e) 观察试管中的现象,发现水滴产生。

3. 实验现象:观察到试管中的氢气燃烧产生火焰,水滴随着火焰燃烧到试管壁上的冷凝液产生。

4. 实验原理:氢气与氧气发生剧烈的反应,生成水分子。

该反应被称为合成水的反应。

5. 实验注意事项:a) 进行实验时,确保实验环境安全,佩戴好防护眼镜。

b)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注意保持试管的稳定。

三、水的分解1. 实验材料:电解槽、铜板、导线、电源、防护眼镜、水和发光二极管(LED)等。

2. 实验步骤:a) 准备一个电解槽,将两片铜板分别连接在电解槽的阳极和阴极上。

b) 将电解槽中注入适量的水,以覆盖住铜板。

c) 使用导线将电解槽的阳极和阴极分别与正负极的电源连接。

d) 观察实验现象,同时使用LED指示灯来检测水的分解。

3. 实验现象:在电解过程中,氢气气泡在阴极产生,氧气气泡在阳极产生。

同时,由于水分子的分解,导致水的减少。

4. 实验原理:水可以通过电解进行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

该反应称为水的电解反应。

5. 实验注意事项:a) 在进行电解实验时,确保实验环境安全。

b) 实验时要小心操作,注意保持试验装置的稳定。

四、拓展探究1. 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究合成水和分解水的条件、速率和影响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子构成的物质:一般的金属、固态的非金属、 稀有气体等
金 Au
金刚石
氦气 He
C

石墨 C
氩气 Ar
Cu
共同关注:由电解水的实验我知道了什么?
1、水通直流电后,产生 氢气和氧气,消耗电能, 是一个吸收热量的化学反 应;
2、电解水正极产生的氧气和负极产生 的氢气的体积比为1:2 (可简单记忆为 “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而原子不能再分。 4、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三、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自学课本第39页的1、2两段;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
1、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 2、原子的性质是? 3、哪些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
信息冲浪



原子是非常小的微粒。 如氧原子的直径为1.48×10-10m,如果 把氧原子紧密地排成 1.48mm长的一列, 大约需要1亿个原子。 如果将氢原子与直径为1cm的小球相比, 相当于将一个水果与地球相比。
长话短说 :
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 合形成新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 再分,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其他 物质的化学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可简单记忆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文字表达式:
(H2O
水→
通电
氢气 +氧气
H2 O2)
二、分解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 以上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叫做 分解反应。
特点:一变多
例 题:判断下列反应是不是分解反应
1、 盐水→ 食盐 + 水
2、 镁 + 氧气
点燃
加热

氧化镁
水通电分解的微观示意图
电解水反应的微观实质:
在直流电作用下,水分子被 破坏,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 两个氢原子重新组合构成一个氢 分子,许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 每两个氧原子重新组合构成一个 氧分子,许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
反应物分子破裂,所含原子重新 组合生成新物质的分子的过程。
因此在化学反应中, 分子 可以再 分,而 原子 不能再分。
水的分解与合成
平阴县刁山坡中学
丁新花
水的三态变化改变的是分子之 那么,如果在水中插入电 间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而 极,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有 分子本身 (有或没有)发生变 所不同呢? 没有 化,因而是一个 物理 变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水的分解与合成
活动天地:
实验课题:
水通直流电变化情况初探
实验目标:1、通过实验,验证电解水的产物。 2、通过电解水实验,进一步从分子、原子角度理解什么是化学变化。 3、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关于实验的两点说明:
1、实验时通直流电
2、为了增加水的导电性,可加入适量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电解水的实验演示
一、电解水
现象:1.电极上产生无色的气体,正负电极产生 的气体体积比为 1:2。
2.正极上产生无色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 条复燃,是 氧气 ;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 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是 氢气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