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常考的物质鉴别方法汇总
化学物质的鉴别方法常见思路

化学物质的鉴别方法常见思路
1.物理性质鉴别法:
物理性质鉴别法主要通过对物质的外观、颜色、气味、热稳定性、溶解性、密度等进行观察和测量,从而鉴别不同的物质。
例如,通过观察物质的颜色和形状,可以初步判断其可能是何种化合物。
2.化学性质鉴别法:
化学性质鉴别法是根据物质在不同化学试剂作用下的反应进行鉴别。
例如,可以通过与酸、碱等的反应,或者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等来鉴定物质的性质。
3.光谱分析鉴别法:
光谱分析鉴别法是利用物质吸收、发射或散射光的特点来鉴别化学物质。
常见的光谱分析方法包括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拉曼光谱、质谱等。
通过测量物质在不同波长光下的吸收、发射或散射情况,可以确定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4.色谱法鉴别:
色谱法是一种通过物质在其中一种固定相或移动相中的分离和迁移速度不同来鉴别物质的方法。
常用的色谱法包括气相色谱(GC)、液相色谱(LC)、超高效液相色谱(UHPLC)等。
通过观察色谱图及峰的位置、形状和相对峰的面积等信息,可以确定物质的成分和纯度。
5.质谱鉴别:
质谱法是一种通过测定物质分子的质量和相对丰度来鉴别和确定物质的方法。
质谱仪将物质分子离子化,并通过电子轰击、电离源或激光辐射
等方式将其分离出来。
通过测量不同质量对应的信号强度,可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分子量和结构。
以上是化学物质鉴别的常见思路。
实际鉴别时,可能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以获得更全面、准确的结果。
同时,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目标,也可以选择合适的鉴别方法进行分析。
初中化学鉴别物质的方法

初中化学鉴别物质的方法初中化学是一门探索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学科,鉴别物质的方法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化学实验中常用的鉴别物质的方法入手,详细介绍其原理和实施步骤,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
一、溶解性鉴别法溶解性是物质的重要性质之一,通过观察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现象可以初步鉴别物质的特性。
常用的溶解性鉴别法包括:1.溶解性试验:将待鉴别物质分别与水、酸、碱等溶剂接触,观察其是否溶解或反应产生气体、沉淀等变化。
2.溶解度试验:在已知溶液中逐渐加入待鉴别物质,观察其溶解度的变化。
根据溶解度的大小,可以初步判断物质的性质。
二、颜色鉴别法物质的颜色是其吸收和反射特定波长光线的结果,通过观察物质的颜色可以初步鉴别其成分。
常用的颜色鉴别法包括:1.火焰颜色鉴别法:将待鉴别物质分别放入火焰中加热,观察火焰颜色的变化。
不同的元素或化合物在火焰中燃烧时产生的颜色是不同的,可以根据颜色的差异初步判断物质的成分。
2.试剂颜色反应法:使用适当的试剂与待鉴别物质反应,观察反应后产生的颜色变化。
不同物质与试剂反应时常会出现颜色变化,通过对比颜色的差异可以初步鉴别物质的性质。
三、气味鉴别法物质的气味是其挥发性和化学性质的表现,通过嗅闻物质的气味可以初步鉴别其成分。
常用的气味鉴别法包括:1.嗅闻法:将待鉴别物质接近鼻部,轻轻吸气,观察气味的特点和变化。
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气味,可以根据气味的特征初步判断物质的性质。
四、燃烧鉴别法物质的燃烧性质是其化学性质的重要表现,通过观察物质在燃烧时的现象可以初步鉴别其成分。
常用的燃烧鉴别法包括:1.燃烧试验:将待鉴别物质放入火焰中加热,观察其燃烧特点和产物变化。
不同的物质在燃烧时会产生不同的火焰、气味和残余物,可以根据这些特征初步判断物质的性质。
五、沉淀鉴别法物质的溶解度是其化学性质的表现,通过观察物质在溶液中是否产生沉淀可以初步鉴别其成分。
常用的沉淀鉴别法包括:1.沉淀试验:将待鉴别物质与适当试剂混合,观察是否产生沉淀。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鉴别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鉴别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气体的检验:1.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然后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用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检测,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6.一氧化碳: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烧杯内壁无水珠生成,然后将烧杯迅速倒转,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一氧化碳。
7.氮气:将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然后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不变浑浊。
离子的检验:1.酸液(H+):可以使用紫色石蕊试液或PH试纸,活泼金属(如镁条、锌粒等),不溶性碱(如氢氧化铜等),某些金属氧化物(如铁锈)和碳酸盐(如碳酸钠等)来检测。
2.碱液(OH-):可以使用紫色石蕊试液或无色酚酞或PH试纸,某些可溶性盐(如硫酸铜、氯化铁)来检测。
3.盐酸和Cl-:可以使用AgNO3溶液和稀HNO3,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4.硫酸和SO42-:可以使用硝酸钡溶液Ba(NO3)2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BaCl2来检测。
可以先用Ba(NO3)2溶液再用AgNO3溶液来区分Cl-和SO42-。
5.CO32-:可以使用盐酸和石灰水来检测。
6.铵盐(NH4+):可以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来检测。
7.Cu2+:可以使用可溶性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8.Fe2+:可以使用可溶性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9.Ca2+:可以使用可溶性碳酸盐(如碳酸钠),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钙离子。
相关例题:1.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九年级化学物质鉴别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物质鉴别知识点化学物质鉴别知识点化学物质的鉴别是化学领域中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对物质的性质、组成以及化学反应的观察和分析,可以确定物质的身份和特性。
本文将介绍九年级化学中常见的物质鉴别的知识点。
一、物质的物理性质鉴别1.密度:物质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不同物质的密度不同,可以通过测量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来确定物质的密度。
例如,水的密度为1克/毫升,铁的密度为7.9克/毫升,通过测量物质的密度可以初步鉴别物质的种类。
2.熔点和沸点:物质的熔点是指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温度,沸点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温度。
不同物质的熔点和沸点也不同,可以通过观察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相变情况来确定物质的种类。
3.溶解性:物质的溶解性是指物质在溶剂中能否溶解。
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也不同,可以通过将物质加入不同的溶剂中观察其溶解情况来鉴别物质的性质。
二、物质的化学性质鉴别1.酸碱性:物质的酸碱性是指物质在水中溶解时产生的氢离子(H+)或氢氧根离子(OH-)的浓度。
酸性物质产生的氢离子浓度高于氢氧根离子浓度,碱性物质产生的氢离子浓度低于氢氧根离子浓度。
可以通过使用酸碱指示剂或PH试纸来测试物质的酸碱性。
2.氧化性和还原性:物质的氧化性是指物质与氧气或其他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的能力。
还原性是指物质与氧气或其他物质发生还原反应的能力。
可以通过检测物质与其他物质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来确定物质的性质。
3.反应性:物质的反应性是指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能力。
不同物质的反应性也不同,可以通过观察物质与其他物质之间的反应来鉴别物质的种类。
例如,金属与酸反应会产生气体,可以通过观察是否产生气泡来判断物质是否为金属。
三、物质的组成鉴别1.元素组成:物质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元素组成。
通过化学分析方法,可以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
例如,使用火焰试验可以根据不同元素的特征颜色来鉴别物质中是否含有特定元素。
2.化合物组成:化合物是由两个或多个不同元素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
鉴别物质的四种常见方法

2022年高考化学总复习:鉴别物质的四种常见方法
(1)_溶解__法:如BaCO3和Na2CO3。
(2)_加试剂__法:如用Ba(NO3)2可鉴别(NH4)2SO4和NH4Cl。
(3)_顺序滴加__法:如鉴别Na2CO3与盐酸、AlCl3溶液与NaOH溶液。
(4)_两两混合__法:如鉴别Na2CO3、HCl、NaCl、Ba(NO3)2四种溶液。
物质检验的一般程序和基本原则:
第一步:取少量试样(如果试样是固体要先配成溶液)放入容器(通常用试管)。
第二步:根据要求在试样中加入合适的试剂。
第三步:根据所发生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得出结论。
物质检验的技巧和要求:
(1)先物理后化学,先利用物质的特殊颜色、状态、气味、焰色反应等进行检验,后利用化学反应检验。
(2)先常温后加热,先鉴别出常温下反应的物质,后鉴别加热条件下反应的物质。
(3)先分组后“逐一”,根据阴(阳)离子或官能团的性质分成若干组,然后再逐一鉴别。
(4)检验反应要求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典型性和明显性的外部特征。
如品红溶液检验SO2,KSCN溶液检验Fe3+,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NH3等颜色的改变,或气体的生成,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等特征现象。
(5)检验反应时常需排除干扰,如检验SO2-4应排除CO2-3、SO2-3等干扰,检验Fe2+、Fe3+混合溶液中的Fe2+和检验CO2、SO2混合气体中的CO2等。
(6)通过①观察颜色;②反应现象;③共存关系;④电荷守恒;⑤来龙去脉,追踪推断物质组成成分中一定含有、一定不含有、可能含有某物质(离子)。
第1页共1页。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检验与鉴别方法汇总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检验与鉴别方法汇总离子的检验•氢离子的检验:1,利用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变红)。
2,利用pH试纸测pH值(pH值<7)。
3,加入活泼金属,如铁(有气泡产生)。
4,加入难溶性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铜(固体溶解,溶液变蓝)。
5,加入难溶性碱,如氢氧化铜(固体溶解,溶液变蓝)。
6,加入碳酸盐,如碳酸钠(有气泡产生)。
7,加入碳酸氢盐,如碳酸氢钠(有气泡产生)。
•氢氧根离子的检验:1,利用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变蓝),无色酚酞(变红)。
2,利用pH试纸测pH值(pH值>7)。
3,加入可溶性铜盐,如硫酸铜(产生蓝色沉淀)。
4,加入可溶性铁盐,如氯化铁(产生红褐色沉淀)。
5,加入可溶性镁盐,如氯化镁(产生白色沉淀)。
6,加入铵盐,如氯化铵(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碳酸根离子的检验:1,加入盐酸或者硫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加入硝酸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氯离子的检验: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铵根离子的检验:加入氢氧化钠或者氢氧化钙加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钡离子的检验:加入稀硫酸或者硫酸钠或者硫酸钾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银离子的检验:加入稀盐酸或者氯化钠或者氯化钾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铜离子的检验:加入可溶性碱,如氢氧化钠(产生蓝色沉淀)。
加入可溶性碱,如氢氧化钠(产生红褐色沉淀)。
气体的检验•氧气的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已收集满。
•二氧化碳的检验: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验满: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已收集满。
•氢气的检验:在导管口点燃气体,产生淡蓝色火焰,同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有水珠产生,然后快速翻转并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不浑浊。
化学中鉴别物质的方法

化学中鉴别物质的方法
化学中鉴别物质的方法有很多种,以下是常见的几种方法:
1. 颜色反应:某些物质在特定条件下会产生特殊的颜色反应,通过观察物质的颜色变化可以鉴别其成分。
2. 气味鉴别:不同物质有不同的气味,通过嗅觉可以鉴别物质的成分。
3. 溶解性测试:将待鉴别的物质加入不同溶剂中,观察其是否溶解可以判断其溶解性,从而鉴别其成分。
4. pH测试:通过测试物质的酸碱性,可以鉴别其是否为酸性、中性或碱性物质。
5. 化学反应:将待鉴别的物质与不同试剂进行反应,观察反应产物的性质变化,可以鉴别物质的成分。
6. 光谱分析:利用光谱仪等仪器,对物质进行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质谱等分析,通过分析物质的吸收、发射或散射特性,可以鉴别其成分。
7. 结晶形态观察:某些物质在结晶时会形成特定的结晶形态,通过观察物质的结晶形态可以鉴别其成分。
这些方法可以单独或结合使用,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鉴别方法。
中考化学专题二 物质的鉴别与除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物质
矿泉水和
蒸馏水
人体吸入空气
和呼出气体
氯化钠和
硝酸铵
纯棉制品和
绦纶制品
方案一
加肥皂水
搅拌
带火星的
木条
加适量水溶解
后测温度变化
观察颜色
方案二
观察颜色
澄清石
灰水
加熟石灰研磨,
4.(2015,苏州)下列除去杂质(在括号内)选用的方法(在箭头右侧)正确的
是( B )
A.CO2气体(CO)―→点燃 B.MnO2固体(KCl)―→加水过滤 C.CO2气体(HCl)―→通入NaOH溶液中 D.KCl溶液(K2CO3)―→加稀H2SO4 5.(2015,兰州)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方法正
11.粗盐中含有难溶性杂质(泥沙等)和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 等)。某班同学在粗盐提纯实验中,为把少量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一 并除去,实验方案设计如下,请据此回答问题:
(1)实验操作A的名称是_ 过滤_,该操作的目的是__除去难溶性杂质 __; (2)写出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主要化学方程式: __MgCl2+2NaOH===Mg(OH)2↓+2NaCl__; 步骤⑥的作用是 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__; (3)小刚同学认为该方案实际得到的氯化钠可能比粗盐中含有的氯化钠要 多,请你为他找出理由:__因为在实验过程中有氯化钠生成 __。
确的是( D ) 序号
物质
杂质
试剂、方法
A
CO2
CO
点燃
B
Fe粉
Cu粉
稀盐酸、过滤
C
MgCl2溶液
盐酸
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如何用化学方法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根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两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进行鉴别,有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1:
取两支洁净的试管,里边分别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
然后将两个贮气瓶中的气体分别通入两个试管里,其中一个试管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另一个试管内的石灰水不变,则该气体是一氧化碳。
CO2+Ca(OH)2=CaCO3↓+H2O CO与Ca(OH)2不反应。
方法2:将两个贮气瓶导气管的阀门(活塞)打开,用燃着的木条接近导气管口。
其中一个气体能燃烧且发出蓝色火焰的,则证明该气体为一氧化碳;另一个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
2CO+O2=2CO2
[二]如何鉴别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三种无色气体?
分别点燃三种气体,在三个火焰的上方各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过一会儿,会看到有两个烧杯的内壁变得模糊并有水蒸气凝结,则说明这两种气体中有一个是氢气,另一个是甲烷。
在烧杯内壁没有水蒸气凝结的那种气体一定是一氧化碳。
再向另外两个烧杯内分别注入少量的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见有石灰水变浑的,则说明那种气体为甲烷。
石灰水不变浑的,说明那种气体为氢气。
[三]有氧气、氢气、氮气、空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6种气体,怎样鉴别它们?
取6支试管,并分别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然后将6个贮存气体的橡胶袋上的导气管分别插入6个试管的石灰水中,打开自由夹,观察6个试管中石灰水的变化。
其中有一支试管中的石灰水变浑浊,此种气体必为二氧化碳。
其它五支试管中无变化。
关闭自由夹。
取一个水槽并放好水。
再取5个集气瓶在其内部也全装满水并倒立在水槽中。
将剩余的5种气体均采用排水取气法各收集一集气瓶气体,并将此5瓶气体用玻璃片盖好,从水槽中取出,放置在桌面上。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在5个集气的瓶口,观察现象。
其中一瓶气体能使木条越着越旺的,则一定是氧气。
其中一瓶对于木条燃烧没什么影响,而瓶中气体也没有燃烧现象的,则一定是空气。
其中一瓶能使燃着木条熄灭的一定为氮气。
有两瓶气体在遇燃着的木条时,瓶中的气体被点燃了,且燃烧时的火焰均为淡蓝色,此时迅速地往两个集气瓶中都倒入少量的澄清的石灰水,盖上玻璃片,摇动集气瓶,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其中有一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了,则原来的气体一定为一氧化碳,因为一氧化碳燃烧后生成二氧化
碳,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浑浊。
而另一集气瓶中的石灰水没变化,则原来的气体一定为氢气,因为氢气燃烧只能生成水。
[四]今有水、盐酸、氢氧化钠三瓶无色液体,怎样鉴别它们?
取三支试管,并分别倒入未知液1mL至2mL,然后各滴入石蕊试液2滴至3滴,振荡,石蕊试液不变色仍为紫色者,原液体为水。
[五]用一种试剂,如何将碳酸钾、硝酸银、硫酸锌三种溶液区别开?
取三支试管,并分别倒入未知液1mL至2mL,然后各倒入1mL至2mL 盐酸,观察现象。
若一个试管中有无色气泡放出者,原溶液为碳酸钾溶液。
K2CO3+2HCl=2KCl+H2O+CO2↑
若一个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者,原溶液为硝酸银溶液。
AgNO3+HCl=AgCl↓+HNO3如一个试管中既无气泡放出也无白色沉淀生成,又无其它现象发生的,原溶液为硫酸锌溶液。
[六]今有氯化钾、硝酸钾、碳酸钾、硫酸钾四种白色固体粉末,怎样鉴别它们?
取氯化钾、硝酸钾、碳酸钾、硫酸钾四种白色固体粉末各一药匙,分别放入四个烧杯中。
再在各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得四种无色溶液。
取四支试管分别倒入未知液1mL至2mL,并往四支试管中加入1mL 至2mL盐酸。
其中一支试管中有无色气泡产生,则原物质为碳酸钾。
K2CO3+2HCl=2KCl+H2O+CO2其它三支试管中没有气泡生成,也无其它现象发生。
因氯化钾、硝酸钾、硫酸钾三种溶液跟盐酸都不反应。
再取三支试管分别倒入余下的三种未知液1mL至2mL并往三支试管中加入1mL至2mL氯化钡溶液,其中一个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入1mL 至2mL稀硝酸。
如果白色沉淀不消失,则此原物质为硫酸钾。
K2SO4+BaCl2=BaSO4↓+2KCl
其它两支试管中没有白色沉淀生成,也无别的现象发生。
因为氯化钾、硝酸钾两种溶液跟氯化钡溶液都不反应。
再取两只试管分别倒入余下的两种未知液1mL至2mL,并往两支试管中加入1mL至2mL硝酸银溶液,其中一个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入1mL至2mL稀硝酸,如果白色沉淀不消失,则此原物质为氯化钾。
KCl+AgNO3=AgCl↓+KNO3在另一试管中没有白色沉淀生成,也无其它现象发生。
因为硝酸钾溶液跟硝酸银溶液不反应。
所以,余下的一种原物质为硝酸钾。
[七]如何鉴定一瓶无色液体为盐酸?
盐酸溶液中的阳离子为氢离子(H+),阴离子为氯离子(Cl-)。
如果通过一定的实验步骤和具体的实验现象能确定溶液中既含有氢离子又含有氯离子,就能确定该无色溶液一定为盐酸。
检验氢离子(H+)。
把两块锌粒放入一支试管中,将少量待鉴定的无色溶液倒入试管中3mL—5mL,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待试管中气体对拇指的压力较大时,移开拇指,立即用燃着的火柴点燃试管中的气体,如果气体安静燃烧或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证明有氢气生成,也就证明原无色溶液中含有氢离子(H+)。
或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无色溶液滴在蓝色的石蕊试纸上,若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则证明溶液中氢离子(H+)的存在。
检验氯离子(Cl-)。
取一支试管,倒入待测溶液1mL至2mL然后加入1mL至2mL硝酸银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1mL至2mL稀硝酸,若沉淀不消失,则证明氯离子(Cl-)的存在。
该无色溶液中既含有氢离子又含有氯离子,则此溶液为盐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