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操作规范
外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外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外科常见诊疗技术的操作,以确保医务人员在实施这些技术时遵循标准化的步骤和安全措施。
2. 概述外科常见诊疗技术包括但不限于:手术准备、切口处理、止血控制、缝合和创面处理等。
本文档将针对这些技术的操作提供相应的规范和指导。
3. 手术准备- 医务人员应确保手术前已经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需求。
- 术前应对手术器械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准备,确保其完好无损并且符合消毒标准。
- 术前准备好所需的药物和其他辅助设备。
4. 切口处理- 手术准备后,医务人员应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洗手并戴上手套。
- 选择正确的手术切口位置和大小。
- 切口前应对局部皮肤进行适当消毒,并保持无菌环境。
5. 止血控制- 在手术操作中,医务人员应熟悉各种止血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 常用的止血方法包括直接压迫、电凝止血和等。
6. 缝合- 缝合是手术中重要的操作环节,医务人员应熟悉不同种类的缝合线和缝合针的使用方法。
- 在缝合前,应对创面进行必要的清洁和处理。
- 缝合完毕后,应检查缝合线的牢固性,并进行相应的后续处理。
7. 创面处理- 在手术结束后,医务人员应对创面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包扎。
- 根据不同情况,可以选择湿敷、干敷或其他特殊处理方法。
8. 结论本文档介绍了外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的规范,包括手术准备、切口处理、止血控制、缝合和创面处理。
医务人员应在实施这些技术时,严格遵循标准化的操作步骤和安全措施,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医生手术操作规范 → 外科医生手术操作规范

医生手术操作规范→ 外科医生手术操作
规范
外科医生手术操作规范
1. 介绍
外科手术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医疗技术,为确保患者的安全和
手术质量,外科医生在手术操作中需要遵守一定的规范和标准。
本
文档旨在制定外科医生手术操作规范,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手术准备
在进行手术之前,外科医生应当做好充分的手术准备工作,包
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 准备适当的手术器械和设备,并确保其完好无损;
- 检查手术室环境,确保无菌且符合卫生标准;
- 核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避免误识别或误操作;
- 共同制定手术方案,包括手术步骤和可能出现的风险。
3. 手术操作要求
外科医生在手术操作时应遵守以下要求:
- 佩戴合适的手术服和手套,保持手术区域的无菌状态;
- 使用合适的手术器械和技术,确保手术的精确和安全性;
- 注意手术部位的止血和缝合,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注意手术操作过程中的细节和特殊要求,如如何处理困难病例或意外情况;
- 保持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确保手术操作的协调性。
4. 术后处理
手术结束后,外科医生应进行适当的术后处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 对手术伤口进行良好的包扎和护理,以防止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 提供患者合适的术后护理指导和药物治疗,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
- 记录手术相关信息,包括手术操作的详细情况和术后病情观察。
5. 结论
外科医生手术操作规范的制定和遵守对于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至关重要。
外科医生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手术操作,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为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手术操作规范制度

手术操作规范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确保手术操作的安全、规范和高效,提升医院的手术质量和服务水平,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卫生部门的规定,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全部进行手术操作的医务人员。
第三条定义•手术:指通过医疗器械或外科操作,对疾病、损伤进行诊断、治疗或矫正的医疗活动。
•手术台次:指一次手术的术者主治医师在患者术前会诊、手术操作、手术之后的全过程。
•术中交接:指手术操作过程中,术者之间的相关信息和责任的传递和确认。
第二章手术前准备第四条预手术准备1.手术科室负责人应每日对术前准备情况进行检查,并确保手术台次之间的时间间隔充分。
2.全体相关人员应定期参加手术培训,且要求实现相关手术操作技能标准。
3.术前讨论应在手术当天或前一天进行,由手术台次的主治医师主持,确定手术的具体方案和手术所需的医疗器械、药品、血液等。
第五条术前准备1.主治医师负责核查病人病历、病情和检查结果,确认手术方案,并将相关信息与手术患者术前会诊医师进行沟通和确认。
2.术前会诊医师需对手术患者进行评估,确保手术适合性,如需要,需向主治医师提出看法。
3.手术护士应核对手术室准备情况,确保手术器械、药品等完整齐全,而且无损坏或过期物品。
第三章手术操作第六条患者安全1.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手术护士应依照规定核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和手术名称,并将核对结果与患者本人确认无误后,向术者报告。
2.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全部执行手术的医务人员应按规定正确佩戴手术衣、静电橡胶手套、口罩、帽子、鞋套等防护用品。
3.患者术前计划不孕,计划怀孕或已妊娠的情况,手术前应明确告知患者相关风险,征得患者同意。
第七条术中操作1.手术室内严禁吸烟、喧哗和乱丢物品。
手术台次结束后,应及时将废弃物处理干净。
2.进行手术操作前,医务人员需准确确认患者身份、手术部位和手术名称,并经过患者确认后方可进行手术。
3.术者需要准确、清楚地朗读手术的名称、部位、器材等信息,由助手核对无误后始连续手术。
12项必用外科基本技能操作规范

12项必用外科基本技能操作规范一、手术人员术前准备1.手臂消毒法⑴目的最大限度清除皮肤表面的细菌,虽不能完全消灭藏在皮肤深处的细菌,但配合消毒橡胶手套和无菌手术衣,可防止细菌移位到皮肤表面而污染手术切口。
⑵准备工作①进手术室前在更衣室换穿手术室准备的清洁鞋和衣裤;②上衣的袖口须卷至上臂上1/3处;③戴好口罩及帽子;口罩要盖住鼻孔,帽子要盖住全部头发;④剪短指甲,并除去甲缘下积垢;⑤手臂皮肤破损有化脓感染时,不能参加手术。
⑶操作方法肥皂刷洗酒精浸泡法①用肥皂和清水将手和手臂冲洗一遍;②用灭菌过的毛刷、软皂液刷洗手,由指尖逐渐向手指、指间、手掌、手背、前臂的前、后、内、外侧、肘窝至上臂肘上10cm处顺序均匀地刷洗,刷洗动作应稍用力,两臂交替刷洗,如此刷洗三遍,共约10分钟;③用水冲洗,手指朝上,使水顺指尖向肘部流下,不可由肘部再流向手臂;④刷洗完毕后用无菌小毛巾自手指向上擦干手前臂和肘部,擦过肘部的毛巾不可再擦手部;⑤将手和前臂浸泡在70%酒精内5分钟,浸泡范围到肘上6cm处,用桶内的小毛巾轻轻擦洗5分钟后取出,待其自干。
洗必泰制剂手臂消毒法①清水冲洗双手、前臂至肘上10cm后,用无菌刷蘸洗必泰3~5m1刷手到肘上10cm范围,约3分钟,只需刷1遍,流水冲净。
(刷法同肥皂刷洗法)②取无菌纱布(或小毛巾)擦干手及前臂,再取吸足洗必泰的纱布球涂擦手和前臂,待自然干燥即可形成灭菌屏障,然后穿手术衣、戴手套。
⑷注意事项;①应特别注意指尖、甲缘、指间和手掌等部的刷洗;②手臂上的肥皂必须冲净,因新洁尔灭是一种阳离子除污剂,肥皂是阴离子除污剂,带入肥皂将明显影响新洁尔灭的杀菌效力。
配制的1:1000新洁尔溶液一般在使用40次后,不再继续使用。
③洗手消毒完毕,保持拱手姿势,双手远离胸部30cm以外,向上不能高于肩部,向下不能低于剑突,手臂不应下垂,也不可再接触未经消毒的物品。
否则,即应重新洗手。
2.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手套!⑴目的隔绝手术室医护人员皮肤及衣物上的细菌,防止细菌移位到手术切口和皮肤引起污染。
手术室技术操作规范书

手术室技术操作规范书
一、概述
本技术操作规范书旨在确保手术室内的技术操作达到高度的标
准化,并有效提升手术室的工作效率和手术安全性。
二、术前准备
1. 手术室内设备应进行日常维护和定期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2. 手术室应保持清洁和卫生,定期进行消毒,确保手术环境无菌。
3. 手术室必备的医疗器械和药品应按照规定数量和种类进行备齐。
三、手术操作规范
1. 手术室内所有人员应佩戴干净、整洁的工作服,并定期更换。
2. 手术室内所有人员应进行必要的手卫生,包括洗手、戴手套
等操作。
3. 手术室内所有人员应按照严格的操作规范进行工作,确保手
术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四、术后处理
1. 手术室内设备应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下一次手术的条件良好。
2. 手术室内所有人员应整理和清理手术室,确保室内环境整洁。
以上为手术室技术操作规范书的简要内容,旨在为手术室内的
工作人员提供明确的操作要求和规范,以确保手术室的工作效率和
手术安全性。
具体的细节和操作细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
调整。
医疗手术操作规范

医疗手术操作规范在医疗工作中,手术操作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
为了确保手术操作的规范性与安全性,医疗行业普遍遵循着一系列医疗手术操作规范。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疗手术操作的规范要求,以期为医生和相关医护人员提供指导和参考。
一、手术准备1. 空气净化:手术室必须配备适当的空气净化设备,保证手术环境的洁净度。
操作人员需佩戴无尘衣、帽和口罩,以避免污染手术场所。
2. 手术间布置:手术台、手术灯、监护设备等应按照规定进行布置,保证手术的正常进行。
工作区域应有足够的空间,以便医生和护士进行操作。
3. 手术器械准备:根据手术的具体要求,准备好所需的手术器械、药品和消毒物品,确保手术进行时能够随时提供所需的工具和药物。
二、术前操作1. 患者准备:手术前,医生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询问和体检,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
必要时,还需进行相应的检查和实验室检验,确保手术的可行性。
2. 患者同意:医生需向患者详细解释手术的目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并征得患者书面同意。
保证患者充分了解手术的情况,并自愿接受手术治疗。
三、手术操作1. 患者定位:手术前,医生需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定位,确保手术部位的准确性。
常用的方法包括标记和光束指引等。
2. 皮肤消毒:手术部位需要进行适当的皮肤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消毒时应按照规定的方法和消毒药品,保证消毒的彻底性和有效性。
3. 手术操作:医生在手术过程中需遵循操作规范,保持手术技术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力集中,避免因他人或其他因素的干扰而犯错误。
4. 手术器械使用:医生应使用符合规定的器械,并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操作。
使用过的器械需要进行分类清点,以确保手术中不发生器械遗留的情况。
四、术后操作1. 伤口处理:手术完成后,医生需对伤口进行适当的处理,包括止血、缝合等操作。
伤口处理要符合无菌操作的要求,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2. 术后观察:医生和护士需要对手术患者进行密切观察,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外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外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外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是指在外科手术过程中,医务人员根据科学方法和规范化的操作步骤来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性规范。
这些规范旨在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以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康复质量。
以下是外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的一些主要内容:1.手术操作前准备:在手术前,医务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的结果分析等。
同时,手术器械、药物和麻醉设备需要得到充分检查和准备。
2.术前交底:医务人员需要向患者和家属做好术前交底工作,详细介绍手术目的、术前准备、手术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以及手术后的康复方案等,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书。
3.无菌操作:手术中医务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规范,包括正确佩戴手术衣、手套、口罩和帽子等,保持手术区域的清洁,并正确使用无菌手术器械。
4.手术切口处理:医务人员在手术切口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切口的位置、大小和方向,确保充分露野并减少出血和感染的风险。
同时,手术切口需要经过适当的处理和缝合。
5.出血控制:在手术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控制手术区域的出血情况,采取相应的止血方法,如电凝、缝线结扎或血管夹等,以确保手术视野的清晰度和手术区域的无菌状态。
6.病灶处理:根据手术的需要,医务人员需要彻底清除或切除疾病相关的组织、肿块或器官等,确保手术目标的实现。
同时,医务人员需要注意保护周围结构、器官和神经等,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7.引流和封闭:手术结束后,医务人员需要正确选择和安置引流管和封闭材料,确保手术区域的引流畅通、封闭牢固,并减少感染的发生。
8.术后处理:术后医务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及时的观察和评估,包括生命体征、伤口愈合、引流液的量和性质等。
同时,医务人员需要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其他药物,并妥善处理并发症和其他不良事件。
总结起来,外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包括手术前准备、无菌操作、手术切口处理、出血控制、病灶处理、引流和封闭、术后处理等多个方面。
手术患者体位安全操作规范

手术患者体位安全操作规范1. 概述手术患者体位安全操作是为了确保手术期间患者的身体安全和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而制定的一项规范。
本规范旨在指导医务人员正确选择和操作手术患者的体位,减少患者因错误体位而产生的并发症和风险。
2. 患者体位选择2.1. 根据手术部位选择合适的体位。
不同手术部位需要不同的体位,例如仰卧位、侧卧位、躯干半坐位等。
医生应根据手术的需要和患者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选择最适合的体位。
2.2. 考虑患者的生理特征。
患者的年龄、体重、身高、性别等生理特征都可能对体位选择产生影响。
医生应结合患者的生理特征,选择合适的体位,以减少患者的不适和并发症风险。
3. 患者体位操作3.1. 患者体位操作前,需告知患者具体的体位要求,以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
3.2. 患者体位操作过程中,医务人员需协同配合,确保患者在安全的状态下完成体位调整。
3.3. 患者体位调整时,应避免过度拉动、压迫导致患者不适或损伤。
3.4. 长时间体位操作后,应定期检查患者的血流、呼吸和皮肤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4. 安全注意事项4.1. 在手术患者体位操作过程中,医务人员应注意手术区域和麻醉导管的架设,确保其不受到压迫或拉扯。
4.2. 患者在手术椅上、手术床上等器械上体位时,医务人员应确保器械的稳定和可靠性,防止患者滑落或摔倒。
4.3. 如果患者在手术中出现异常情况,如意识改变、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停止体位操作,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5. 记录和评估5.1. 在手术患者体位操作过程中,医务人员应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患者体位选择、操作过程、患者反应等,并保存相关资料。
5.2. 完成手术后,应对患者体位操作的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处理和记录相关问题,以便改进和提高手术质量。
本操作规范旨在提高手术患者体位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确保手术过程顺利进行,并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的并发症风险。
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并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操作水平和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多个肿块切除时,应首要考虑哪个病灶恶性风险最高,放在 最后切除
超声引导的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手术
三、术后
术后处理
压迫止血15分钟放棉垫,包扎。(可放置引流条) 把标本用福尔马林浸泡,送快速冰冻或石蜡(护士操作) 若放置引流条,24-48小时,返回医院换药。 病人术后注意事项:
2、病灶定位后在预穿刺点(穿刺点一般距离超声头边缘1.5~2cm),用尖刀 切开皮肤2-3mm,刺入旋切刀头。
3、在B超引导下,旋切刀进入到肿物下方,紧贴肿物底部。 4、在B超引导下,调整刀槽与目标病灶位置,最终确使目标病灶落在刀槽上
方,然后开始Sample模式旋切。
肿瘤切除操作过程 (超声下穿刺针位于肿瘤下方)
- 定位的准确与否是手术成功和失败的关键。
先探测乳腺病灶,对可扪及的病灶用超声定位,以确定肿物 的部位、大小、形状、数量,并用标记笔标明。
确定切口位置,常规碘伏消毒,铺无菌巾。
体位及切口选择
超声可见类圆形肿瘤影像
麻醉
在超声引导下,将0.75%-1%利多卡因按顺序分别在预 计切口位置,穿刺针道,病灶周围注射。
❖麻药注射方式: 1、把麻药打在乳后间隙,起到神经阻滞作用。
这种方法能始终保持超声影像的清晰。
2、把麻药打在肿物四周。
这种方法能把肿物与四周组织起到很好的分离作用,出血会较少, 但会影响超声影像的清晰度。
手术步骤
1、进行切割前使用生理盐水润滑管路: 在Position模式下把内旋刀前进到三分之二的位置,按VAC键用生理盐水 冲洗管道,直到看到两条管道的水都能顺利通到收集桶为止。 然后把刀槽口封闭等待手术。
7、手术切口的选择:多发性肿块切除术中,穿刺点必 须综合考虑,以兼顾所有病灶。
术中技巧归纳如下 (三)
8、对较大的肿块的切除,旋切刀凹槽在肿瘤基底部逐步作扇形、 旋转、多方位切割,使切割平面从底部逐步上移;并且对切 下来的标本仔细分辨与正常腺体的区别。
9、对乳房深部肿块,应避免刺入胸壁,在病灶前下缘挑起,尽 量水平刺入。
- 血常规 - 艾滋病、出凝血时间 - 胸片 - 心电图 - 血压等。
手术物品
麦默通EX手柄、HH8BEX穿刺针2根,桶2个。 手术包准备:直钳,弯钳,尖刀片,纱布,剪刀,腔
镜套,1个盘子,3个量杯,洞巾等。 药品准备:生理盐水,肾上腺素,利多卡因,碘伏。 其他工具准备:5ml注射器,9号长针头,无菌石蜡油
1、多发性肿物进行切除前必须有明确的影像学诊断,先切除确 认为良性的肿瘤,然后对可能为恶性的肿物进行活检。同侧 肿物分象限切除做好标记,建议做石蜡切片检查。
2、对怀疑为恶性肿瘤行活检者,穿刺点应该尽量靠近肿物(进 针切口距离肿物小于2cm),以便进一步手术时将穿刺点和针 道一并切除,称为“最短距离”原则
术中技巧归纳如下 (二)
5、超声引导非常重要,术前要用标记笔标明肿块的位 置及数量;随时调整探针位置,以能精确切除肿块; 术后要证实肿块完全切除。
6、麻醉加用少量肾上腺素,可延长麻醉药作用时间, 减少术区及针道的出血;局麻药物准确注射在目标病 灶周围或乳腺与胸大肌的间隙,可使局部疼痛控制在 最低范围,收到较好的麻醉效果。高血压者慎用。
超声配合麦默通 手术操作规范
超声引导的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手术
一、术前准备
术前准备
成功完成的麦默通手术必要条件:
- 麦默通机器一台; - 高频超声一台, 探头≥7.5MHz,5cm长(可更加清晰和准确
地显示病灶,监视穿刺针的部位,方向); - 同时要求操作者对超声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操作经验。
常规检查:
术中技巧归纳如下 (一)
1、超声探测病灶的最大径,决定切口的位置和方向
- 为可能需要进行的第二次根治性开放手术做准备,并采用“最短距离” 原则
2、对于深部病灶应考虑进针角度适当延长切口距病灶垂直皮肤 距离
3、旋切刀的插入始终需要与超声探头长轴方向平行;或选择十 字定位法
4、在超声动态监测下将旋切刀插入病灶后方,使刀槽紧对肿物; 如位置不佳,应重新调整;病灶切到一定程度需根据肿物残 留的情况,调整刀头的深度及刀头的方向
5、在Sample模式进行多次旋切、抽吸,直至超声影像显示无残
留病灶,并观察标本边缘确认切除病灶,终止旋切。
6、然后回到Position模式把刀槽口封闭,退出体内。
7、旋切过程可用真空抽吸清除内部积血,最后证实无活动性出 血,用无菌胶纸粘合皮肤切口。
8、再以弹性绷带在病灶部位和针道部位进行加压包扎24-48小 时。
10、切除质地较硬病灶时,由于其质地较硬,在切割时肿瘤常 常移动,应加大旋切刀吸力,并用左手紧握B超探头垂直固定 探头下病灶。
11、旋切过程中及拔除旋切刀前可用真空抽吸清除局部积血; 调整旋切刀及刀槽位置时应注意勿使其穿透皮肤。
注意常重要。
术后至少包扎24小时,若出现瘀血斑或血肿,可延长包扎 1- 2天,一般2周到1月后,瘀血斑或血肿可自行消除。 2周内,避免扩胸,举手等牵拉过度以及激烈的动作:
- 开车、拖地、抱小孩、性生活等剧烈或可能影响到伤口愈合的活动
3个月后随访
/耦合剂,引流条,标本袋,棉垫,绷带,手套,腔 镜套2个
手术开展初期病人选择
1,肿物位置:位于外象上限;不贴近皮肤,胸壁。 2,肿物大小在1-2cm。肿物数量3个以内。 3,乳房不过度松弛。 4,术前彩超检查肿物周围血流信号。
超声引导的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手术
二、术中
手术步骤
超声引导下的麦默通肿瘤切除,超声定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