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 教案
清洁生产基础知识教案

清洁生产基础知识教案教案1:清洁生产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清洁生产的概念和目标;2.理解清洁生产对环境和经济的重要性;3.掌握清洁生产技术和方法的基本原理。
教学内容:1.清洁生产的概念和目标;2.清洁生产对环境的重要性;3.清洁生产对经济的重要性;4.清洁生产技术和方法的基本原理。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10分钟)1.教师引进“清洁生产”的概念,向学生解释其含义和目标。
2.与学生讨论清洁生产的重要性。
步骤二:清洁生产对环境的重要性(2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清洁生产对环境的重要性,包括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的排放,降低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等。
2.与学生一起讨论清洁生产对环境保护的影响。
步骤三:清洁生产对经济的重要性(20分钟)1.教师介绍清洁生产对经济的重要性,包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等。
2.与学生一起讨论清洁生产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步骤四:清洁生产技术和方法的基本原理(4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清洁生产的基本原理,如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的生成、优化生产过程等。
2.教师展示一些清洁生产技术和方法的案例,如循环利用、材料替代、能源优化利用等。
3.与学生一起讨论这些技术和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步骤五:课堂总结(10分钟)1.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清洁生产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2.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教学评价:1.学生对清洁生产的概念和目标有清晰的理解;2.学生能够理解清洁生产对环境和经济的重要性;3.学生能够掌握清洁生产技术和方法的基本原理。
循环经济及清洁生产教案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教案教师:单位:课程名称: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适用对象: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教案设计1一、教学容第1章绪论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识目标(1)掌握清洁生产产生的背景(2)理解来自人类社会的资源环境压力(3)理解由人类生产、生活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2.能力目标包括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培养学生客观、公正、实事地处理问题的素质,提高学生自我学习和开展的人文素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人类社会开展的在驱动〔2〕三大产业与环境的关系〔3〕生态环境与城市生态环境的概念2.教学难点〔1〕三大产业与环境的关系(五)城市生态系统经济开展对资源环境有什么影响四、教学方法利用电脑投影、幻灯片等多媒体形式组织教学。
五、教学过程含课程导入、讲授、小结、作业等第1章绪论【课程导入】人类适应、利用、改造自然;工业化进程加快;人口爆炸、城镇化1.1 环境问题的发生与开展【讲授】人类社会开展的在驱动特征对环境问题的思考人类社会的行动可持续开展的共识人类在行动?!政府环保部门成立简史1.1.1 产业与环境【讲授】产业:各种生产活动的“集合〞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采矿、制造、电力、燃气、水、建筑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外的其它行业1.1.2 生态环境与城市生态环境1.2 经济开展与环境污染【小结】〔1〕几个根本概念:传统污染末端控制,可持续开展等。
〔2〕人类社会开展的在驱动特征。
〔3〕三大产业的容及与环境的关系。
【作业】城市生态系统经济开展对资源环境有什么影响?六、参考资料1.玉明著.清洁生产.:中国环境科学,2005。
2.天柱.清洁生产导论.:高等教育,2006。
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清洁生产审核培训教材.:中国环境科学,2001。
4.展鹏主编,环境工程学,:高等教育,第二版:2005年。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教案设计2一、教学容第2章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2.1资源、能源的定义及分类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识目标〔1〕掌握资源、能源的定义和分类〔2〕了解能源资源的储量和消耗〔3〕理解能源构造和能源效率〔4〕理解由能源引起的环境问题2.能力目标包括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 教案精编版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教案教师姓名:单位:课程名称: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适用对象: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教案设计1一、教学内容第1章绪论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识目标(1)掌握清洁生产产生的背景(2)理解来自人类社会的资源环境压力(3)理解由人类生产、生活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2.能力目标包括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培养学生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处理问题的素质,提高学生自我学习和发展的人文素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2)三大产业与环境的关系(3)生态环境与城市生态环境的概念2.教学难点(1)三大产业与环境的关系(五)城市生态系统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有什么影响四、教学方法利用电脑投影、幻灯片等多媒体形式组织教学。
五、教学过程含课程导入、讲授、小结、作业等第1章绪论【课程导入】人类适应、利用、改造自然;工业化进程加快;人口爆炸、城镇化1.1 环境问题的发生与发展【讲授】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特征对环境问题的思考人类社会的行动可持续发展的共识人类在行动?!政府环保部门成立简史1.1.1 产业与环境【讲授】产业:各种生产活动的“集合”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采矿、制造、电力、燃气、水、建筑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外的其它行业1.1.2 生态环境与城市生态环境1.2 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小结】(1)几个基本概念:传统污染末端控制,可持续发展等。
(2)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特征。
(3)三大产业的内容及与环境的关系。
【作业】城市生态系统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有什么影响?六、参考资料1.赵玉明著.清洁生产.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2.张天柱.清洁生产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清洁生产审核培训教材.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4.蒋展鹏主编,环境工程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005年。
循环经济主题班会教案

循环经济主题班会教案一班:了解循环经济概念与意义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循环经济的定义和特点。
2. 使学生认识到循环经济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3. 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循环经济的定义和特点。
2. 循环经济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 循环经济的实际应用。
2. 如何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循环经济。
四、教学准备1. 收集循环经济的资料和案例。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引入:讲解循环经济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循环经济。
2. 讲解:通过多媒体展示循环经济的案例,使学生认识到循环经济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3.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循环经济,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二班:探索循环经济的实际应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循环经济在不同领域的实际应用。
2. 使学生认识到循环经济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方面的作用。
3.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循环经济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循环经济在不同领域的实际应用。
2. 循环经济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 循环经济实际应用的多样性。
2. 如何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循环经济。
四、教学准备1. 收集循环经济在不同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引入:讲解循环经济在不同领域的实际应用,让学生了解循环经济的广泛性。
2. 讲解:通过多媒体展示循环经济在各个领域的案例,使学生认识到循环经济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方面的作用。
3.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循环经济,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三班:推广循环经济生活方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循环经济生活方式的概念和特点。
2. 使学生认识到循环经济生活方式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3.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循环经济生活方式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循环经济生活方式的概念和特点。
造纸行业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方案

造纸行业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方案第一章清洁生产概述 (2)1.1 清洁生产的概念与意义 (2)1.2 清洁生产在造纸行业中的应用 (3)第二章造纸行业现状分析 (3)2.1 造纸行业的环境影响 (3)2.2 造纸行业的资源消耗 (4)2.3 造纸行业的清洁生产现状 (4)第三章清洁生产技术方案 (5)3.1 原料优化与替代 (5)3.1.1 原料选择与优化 (5)3.1.2 原料替代 (5)3.2 生产过程优化 (5)3.2.1 生产工艺改进 (5)3.2.2 清洁生产技术 (5)3.3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5)3.3.1 设计阶段 (6)3.3.2 生产阶段 (6)3.3.3 使用阶段 (6)3.3.4 回收与处理阶段 (6)第四章循环经济概述 (6)4.1 循环经济的概念与原则 (6)4.2 循环经济在造纸行业中的应用 (7)第五章造纸行业循环经济模式 (7)5.1 资源循环利用模式 (7)5.2 能源循环利用模式 (8)5.3 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模式 (8)第六章清洁生产技术与设备 (8)6.1 清洁生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8)6.1.1 研发背景与目标 (8)6.1.2 清洁生产技术的主要内容 (9)6.1.3 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 (9)6.2 清洁生产设备的研发与推广 (9)6.2.1 研发背景与目标 (9)6.2.2 清洁生产设备的主要内容 (9)6.2.3 清洁生产设备的推广 (10)第七章循环经济政策与法规 (10)7.1 政策引导与激励 (10)7.1.1 政策制定与实施 (10)7.1.2 财政税收政策 (10)7.1.3 技术创新与推广 (10)7.1.4 产业政策引导 (11)7.2 法规约束与监管 (11)7.2.1 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11)7.2.2 环保法规约束 (11)7.2.3 监管机制完善 (11)7.2.4 违法行为查处 (11)第八章造纸行业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实践案例 (11)8.1 国内外优秀案例介绍 (11)8.1.1 国内案例 (11)8.1.2 国外案例 (12)8.2 案例分析与启示 (12)8.2.1 案例分析 (12)8.2.2 启示 (13)第九章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推广策略 (13)9.1 产业升级与转型 (13)9.1.1 技术创新与研发 (13)9.1.2 产业结构调整 (13)9.1.3 绿色供应链建设 (13)9.2 企业培训与宣传 (14)9.2.1 员工培训 (14)9.2.2 宣传推广 (14)9.2.3 示范项目 (14)9.3 社会参与与监督 (14)9.3.1 政策引导 (14)9.3.2 社会监督 (14)9.3.3 行业自律 (14)第十章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未来展望 (14)10.1 技术发展趋势 (14)10.2 行业发展趋势 (15)10.3 政策与法规发展趋势 (15)第一章清洁生产概述1.1 清洁生产的概念与意义清洁生产是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方法以及环境友好型原料,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降低资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一种生产方式。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课程教学提纲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Cleaner Production and Circular Economy课程编号:学分:2 学时:32一、课程教学对象本课程教学对象是五邑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纺织工程专业(纺织化学与清洁生产方向)的本科学生。
二、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是阐述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的课程,本课程是我校为环境工程专业、纺织工程专业(纺织化学与清洁生产方向)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
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清洁生产的概念、基本理论,清洁生产的评价与审核,实施清洁生产的方法与途径,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工艺和清洁的产品等内容,以及循环经济的产生与发展,循环经济的科学基础以及农业循环经济、工业循环经济、服务业循环经济和循环型社会等内容。
该课程综合性强、涉及面宽,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对先修知识的要求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先修课程:环境监测、环境科学概论等课程。
四、课程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建议(总学时数:32)注:知识点中粗体字部分为本课程的重点或难点五、建议使用教材及参考书1.教材:曲向荣编.《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清华大学出版社2.主要参考书:[1] 奚旦立编.《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 彭晓春,谢武明编.《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3] 张天柱编.《清洁生产导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 钱易编.《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概念、方法和案例》.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六、课程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根据学生期末考试及平时成绩两部分进行综合考核。
期末考试采用考察的方式进行考核,占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专题论文、出勤、课堂讨论情况进行评分,占总成绩的40%。
审核人: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教案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教案教师:单位:课程名称: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适用对象: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教案设计1一、教学容第1章绪论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识目标(1)掌握清洁生产产生的背景(2)理解来自人类社会的资源环境压力(3)理解由人类生产、生活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2.能力目标包括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培养学生客观、公正、实事地处理问题的素质,提高学生自我学习和发展的人文素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人类社会发展的在驱动(2)三大产业与环境的关系(3)生态环境与城市生态环境的概念2.教学难点(1)三大产业与环境的关系(五)城市生态系统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有什么影响四、教学方法利用电脑投影、幻灯片等多媒体形式组织教学。
五、教学过程含课程导入、讲授、小结、作业等第1章绪论【课程导入】人类适应、利用、改造自然;工业化进程加快;人口爆炸、城镇化1.1 环境问题的发生与发展【讲授】人类社会发展的在驱动特征对环境问题的思考人类社会的行动可持续发展的共识人类在行动?!政府环保部门成立简史1.1.1 产业与环境【讲授】产业:各种生产活动的“集合”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采矿、制造、电力、燃气、水、建筑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外的其它行业1.1.2 生态环境与城市生态环境1.2 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小结】(1)几个基本概念:传统污染末端控制,可持续发展等。
(2)人类社会发展的在驱动特征。
(3)三大产业的容及与环境的关系。
【作业】城市生态系统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有什么影响?六、参考资料1.玉明著.清洁生产.:中国环境科学,2005。
2.天柱.清洁生产导论.:高等教育,2006。
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清洁生产审核培训教材.:中国环境科学,2001。
4.展鹏主编,环境工程学,:高等教育,第二版:2005年。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教案设计2一、教学容第2章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2.1资源、能源的定义及分类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识目标(1)掌握资源、能源的定义和分类(2)了解能源资源的储量和消耗(3)理解能源结构和能源效率(4)理解由能源引起的环境问题2.能力目标包括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初中循环经济教案

初中循环经济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循环经济的概念和特点;2. 让学生理解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意义;3. 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循环经济的定义和特点;2. 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意义。
教学难点:1. 循环经济的概念和特点;2. 循环经济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相关视频资料;3. 课堂讨论话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播放一段关于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对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思考。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循环经济的定义和特点: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增长模式。
2. 讲解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意义:循环经济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循环经济?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各自的思路和想法。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分析一些成功的循环经济案例,如丹麦的卡伦堡循环经济园区、中国的深圳循环经济示范园等。
2. 让学生了解循环经济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取得的成效。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循环经济的理解和认识。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循环经济,培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循环经济实践活动,如开展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利用等;2. 邀请相关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循环经济的发展和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视频资料、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循环经济的概念、特点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循环经济。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循环经济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培养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教案教师:单位:课程名称: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适用对象: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教案设计1一、教学容第1章绪论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识目标(1)掌握清洁生产产生的背景(2)理解来自人类社会的资源环境压力(3)理解由人类生产、生活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2.能力目标包括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培养学生客观、公正、实事地处理问题的素质,提高学生自我学习和发展的人文素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人类社会发展的在驱动(2)三大产业与环境的关系(3)生态环境与城市生态环境的概念2.教学难点(1)三大产业与环境的关系(五)城市生态系统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有什么影响四、教学方法利用电脑投影、幻灯片等多媒体形式组织教学。
五、教学过程含课程导入、讲授、小结、作业等第1章绪论【课程导入】人类适应、利用、改造自然;工业化进程加快;人口爆炸、城镇化1.1 环境问题的发生与发展【讲授】人类社会发展的在驱动特征对环境问题的思考人类社会的行动可持续发展的共识人类在行动?!政府环保部门成立简史1.1.1 产业与环境【讲授】产业:各种生产活动的“集合”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采矿、制造、电力、燃气、水、建筑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外的其它行业1.1.2 生态环境与城市生态环境1.2 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小结】(1)几个基本概念:传统污染末端控制,可持续发展等。
(2)人类社会发展的在驱动特征。
(3)三大产业的容及与环境的关系。
【作业】城市生态系统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有什么影响?六、参考资料1.玉明著.清洁生产.:中国环境科学,2005。
2.天柱.清洁生产导论.:高等教育,2006。
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清洁生产审核培训教材.:中国环境科学,2001。
4.展鹏主编,环境工程学,:高等教育,第二版:2005年。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教案设计2一、教学容第2章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2.1资源、能源的定义及分类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识目标(1)掌握资源、能源的定义和分类(2)了解能源资源的储量和消耗(3)理解能源结构和能源效率(4)理解由能源引起的环境问题2.能力目标包括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能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素质与能力。
培养学生客观、公正、实事地处理问题的素质,提高学生自我学习和发展的人文素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资源、能源的定义(2)能源结构和能源效率(3)能源与环境的关系2.教学难点(1)资源、能源的定义(2)能源结构和能源效率四、教学方法利用电脑投影、幻灯片等多媒体形式组织教学。
五、教学过程含课程导入、讲授、小结、作业等第2章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课程导入】•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同时期的资源有着不同的涵。
2.1.1 资源、能源的定义A.资源的定义【讲授】资源对人类而言意味着任何形式的能量和物质,对于满足人类生存、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娱乐的需要是必不可少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B.能源的定义【讲授】能源资源是指为人类提供能量的天然物质。
它包括柴草、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等,也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核能等新能源。
能源资源是一种综合的自然资源。
2.1.2 资源、能源的分类【讲授】A.资源的分类【讲授】B.能源的分类:2.1.3 能源资源的储量和消耗A.自然资源蕴藏量【讲授】已探明储量,未探明储量,蕴藏量。
【讲授】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B.能源的储量C.能源的消费2.1.4 能源的结构【讲授】能源结构【讲授】能源结构的历史发展趋向2.1.5能源效率【讲授】“能源效率”,“节能”【讲授】能源效率指标2.1.6 能源与环境【讲授】能源对环境的影响【小结】(1)资源、能源的定义和分类。
(2)几个基本概念。
(3)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能源系统的总效率。
(5)能源对环境的影响。
【作业】(1)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包含哪些容?(2)能源系统的总效率由哪些部分组成?(3)能源对环境有什么影响?六、参考资料1.玉明著.清洁生产.:中国环境科学,2005。
2.天柱.清洁生产导论.:高等教育,2006。
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清洁生产审核培训教材.:中国环境科学,2001。
4.展鹏主编,环境工程学,:高等教育,第二版:2005年。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教案设计3一、教学容第2章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2.2能源的清洁利用2.3资源、能源的再利用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识目标(1)掌握煤和石油清洁利用的方法(2)了解核能的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合理开发(3)理解资源、能源再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4)掌握资源、能源再利用的途径2.能力目标包括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能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素质与能力。
培养学生客观、公正、实事地处理问题的素质,提高学生自我学习和发展的人文素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煤和石油清洁利用的方法(2)资源、能源再利用的途径2.教学难点资源、能源再利用的途径四、教学方法利用电脑投影、幻灯片等多媒体形式组织教学。
五、教学过程含课程导入、讲授、小结、作业等第2章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2.2能源的清洁利用【课程导入】我国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煤的清洁利用【讲授】(1) 煤的形成【讲授】(2) 煤的基本情况【讲授】(3) 我国煤炭的概况【讲授】(4) 煤的清洁利用2.2.2 石油的清洁利用【讲授】清洁利用的方法:(1)燃料电池;(2)石油的生物技术利用。
2.2.3 核能的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合理开发【讲授】(1)核能的利用:a.裂变核能,b.聚变核能。
【讲授】(2)可再生能源的合理开发:2.2.4 新能源的开发【讲授】(1)太阳能(2)风能(3)地热能(4)海洋能(5)氢能(6)其它清洁能源2.3 资源、能源的再利用【讲授】提高能源效率的意义:【小结】(1)几个基本概念:洁净煤技术、节煤技术、燃料电池等。
(2)煤与石油的清洁利用方法:洁净煤技术,节煤技术(3)可再生能源的合理开发:水电,生物质能,潮汐能。
(4)新能源的开发。
【作业】六、参考资料1.玉明著.清洁生产.:中国环境科学,2005。
2.天柱.清洁生产导论.:高等教育,2006。
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清洁生产审核培训教材.:中国环境科学,2001。
4.展鹏主编,环境工程学,:高等教育,第二版:2005年。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教案设计4一、教学容第3章碳足迹-水足迹-环境足迹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识目标(1)了解碳足迹、水足迹、环境足迹提出的背景,理解碳足迹、水足迹、环境足迹的概念(2)理解碳足迹、水足迹的计算方法(3)掌握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的关系2.能力目标包括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掌握信息查阅的业务能力知识;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客观、公正、实事地处理问题的素质,提高学生自我学习和发展的人文素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碳足迹、水足迹、环境足迹、产品碳足迹、低碳经济的基本概念(2)碳足迹的计算方法(3)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的关系2.教学难点碳足迹的计算方法四、教学方法利用电脑投影、幻灯片等多媒体形式组织教学。
五、教学过程含课程导入、讲授、小结、作业等第3章碳足迹-水足迹-环境足迹【课程导入】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彼此影响和制约。
但是人类活动是具有主动和重要影响的,当人类的活动影响到环境的生态平衡,同时也影响人类自身的发展时,就必须克制自身活动的方式和强度。
3.1 碳足迹的提出【讲授】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讲授】《京都议定书》中规定了6类温室气体【讲授】全球变暖潜势值(GWP):【讲授】温室效应【讲授】温室效应的危害3.1.2世界气候会议和碳足迹的提出(1)世界气候会议【讲授】温室效应发生的原因:(2)碳足迹的提出【讲授】碳足迹(3)碳足迹的理念(4)碳足迹的计算3.1.3 减少碳足迹的途径【讲授】减少碳足迹的途径有:(1)节能减排(2)使用低碳、无碳能源(3)碳转换、碳补偿3.1.4 产品碳足迹和碳审计【讲授】产品碳足迹;碳审计3.2 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的关系【讲授】低碳经济【讲授】低碳与节能减排的异同3.3 碳税、碳关税和碳交易【讲授】碳税、碳关税和碳交易3.4 水足迹与环境足迹【讲授】(1)水足迹;(2)环境足迹【小结】(1)几个基本概念:碳足迹,水足迹,环境足迹,产品碳足迹,低碳经济,碳税,碳关税和碳交易等。
(2)碳足迹、水足迹的提出。
(3)碳足迹、水足迹的计算方法。
【作业】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的关系是什么?六、参考资料1.玉明著.清洁生产.:中国环境科学,2005。
2.天柱.清洁生产导论.:高等教育,2006。
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清洁生产审核培训教材.:中国环境科学,2001。
4.展鹏主编,环境工程学,:高等教育,第二版:2005年。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教案设计5一、教学容第4章清洁生产4.1 清洁生产的定义、容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识目标(1)掌握清洁生产的由来、概念以及清洁生产的容、特点(2)了解国外清洁生产的概况;了解基于清洁生产理念的环境资源、能源利用对策2.能力目标包括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1)了解清洁生产的概念、容和意义的基础知识;(2)基于清洁生产理念对环境资源、能源利用提出有效地对策;(3)培养学生客观、公正、实事地处理问题的素质,提高学生自我学习和发展的人文素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清洁生产的定义(2)清洁生产的容2.教学难点清洁生产的容四、教学方法利用电脑投影、幻灯片等多媒体形式组织教学。
五、教学过程含课程导入、讲授、小结、作业等第4章清洁生产4.1 清洁生产的定义、容【课程导入】末端治理(End of Pipe)末端治理的问题【讲授】(1)清洁生产的早期萌芽(20世纪70年代以来):(2)清洁生产的进展:A.清洁生产的定义B.中国清洁生产现状与发展【讲授】(3)清洁生产的容清洁的产品,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服务【讲授】(4)清洁生产的涵【讲授】(5)清洁生产的四层涵义【讲授】(6)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的比较【讲授】(7)实施清洁生产的途径和方法(8)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小结】(1)清洁生产的定义。
(2)清洁生产的容。
(3)清洁生产的四层涵义。
(4)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的比较。
(5)实施清洁生产的途径和方法(6)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作业】论述题: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六、参考资料1.玉明著.清洁生产.:中国环境科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