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练习题及答案
与朱元思书练习题(附答案)

《与朱元思书》练习题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缥.()碧轩.()邈.()泠.()泠千转.()不穷柯.()鸢.()飞戾.()天经纶.()窥.()嘤.()嘤成韵.()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8分)风烟俱净.()一百许.()里猛浪若奔.()蝉则千转.()不穷窥谷忘反.()横柯.()上蔽经纶..()世务者鸢飞戾.()天者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4、填空:(1)《与朱元思书》的作者__________,是__________代家。
字__________,吴兴故鄣人。
(2)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
第一段总写富春江的景色特点,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第二段承“异水”二字,运用和的修辞手法,抓住“_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第三段承“奇山”二字,紧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从、两个角度写景状物。
(10分)(3)本文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体;从文章的内容看,它属于;从语言特点上看,它属于。
5、《三峡》中与之异曲同工的语句是:6、作者对富阳至桐庐沿途景色的总体印象是(请用文中的一个四字短语作答),并且重点从和两方面进行了描绘。
7、文章由景生情,因情明志,作者不由发出感叹的句子是(用课文原句填空)8、文中写出的富春江的特点是:9、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之状写活的句子是:10、能暗示文中所写景色季节特征的一个字是: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写一个含有该字的句子: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
《与朱元思书》练习含答案

《与朱元思书》练习一、基础训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急湍.()泠.泠()缥.碧()轩邈.()横柯.()嘤.嘤()鸢飞戾天()()好鸟相鸣()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风烟..()..作响()轩邈..()泠泠..俱净()缥碧经纶..世务()直指.()任意东西..()..()横柯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B.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C.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D.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属于使动的一项是()。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C.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6.省略句可以补充进去省略的词。
仔细判断,明显属于省略句的一项是()。
A.千丈见(于)底。
B.猿则百叫(于)无绝。
C.急湍甚(于)箭。
D.任意(于)东西7.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8.按提示及相关内容用原文填空。
(1)总领全篇的句子:(2)写水清澈的句子是:(3)用工整对偶写水流之急的句子是:(4)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无穷生命力的两句是:(5)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的句子是(6)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9.翻译下列句子。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二、提高训练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螵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与朱元思书练习题(附答案)

《与朱元思书》练习题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缥.()碧轩.()邈.()泠.()泠千转.()柯.()鸢.()飞戾.()天经纶.()窥.()嘤.()嘤成韵.()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8分)风烟俱净.()一百许.()里猛浪若奔.()蝉则千转.()不穷窥谷忘反.()横柯.()上蔽经纶..()世务者鸢飞戾.()天者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4、填空:(1)《与朱元思书》的作者_________,是________代家。
字_________,吴兴故鄣人。
(2)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
第一段总写富春江的景色特点,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第二段承“异水”二字,运用和的修辞手法,抓住“_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第三段承“奇山”二字,紧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从、两个角度写景状物。
(10分)(3)本文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体;从文章的内容看,它属于;从语言特点上看,它属于。
5、《三峡》中与之异曲同工的语句是:7、文章由景生情,因情明志,作者不由发出感叹的句子是(用课文原句填空)8、文中写出的富春江的特点是:9、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之状写活的句子是:10、能暗示文中所写景色季节特征的一个字是: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写一个含有该字的句子: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
C.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积累整合。
1.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
缥.碧()轩.邈()泠泠.()嘤嘤.()鸢.飞戾天()横柯.()2.解释下列加粗的字词。
一百许.里()水皆缥.碧()急湍甚箭()从流飘荡()争高直指()望峰息心()互相轩邈..()窥谷忘反.()经纶世务者()疏条..交映()横柯.上蔽()猿则百叫无绝.()沉鳞.竞跃()负.()势竞上()3.按原文填空。
①总领全篇的句子是:②点明作者浏览路线的句子是:③从侧面描写水清澈的句子是:④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是⑤文中直接体现作者沉湎于山水生活的句子是:4.翻译下列句子: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③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5.文章理解:文章在总写中,用“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的情态。
在分写“异水”时,用“”一句夸张地表现了江水极深、极清的特点。
在分写“奇山”时,通过泉响、鸟鸣、蝉转、猿叫,反衬了山的的特点。
之后,通过“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的抒情短论,表现了作者的思想。
后,文章别具匠心地描绘了山中的又一奇景,突出了树多的特点,与前文“”一句相照应。
二、思考与探究:1.写水时,作者抓住了水的______和_____的特点。
2.写山奇,分别从____觉和____觉来写景,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3.作者在欣赏了奇山秀水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翻译这句话,并说说怎样理解其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文的结构有何特点?5. 写出文中概括富春山全貌的句子并翻译。
句子:_______________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文中直接描写急湍、猛浪的形象,使人恍若亲见的句子是什么?它使我们想起了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中描写江水的哪些句子?7.“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对这里的山水的总的评价,试根据作者的描写,分析这里的山“奇”在何处?。
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卷与朱元思书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直.视无碍争高直.指B.有时见.日但当涉猎,见.往事耳C.天下独绝.绝.多生怪柏D.横柯上蔽.重岩叠嶂,隐天蔽.日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深层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与顾章书吴均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蝉吟鹤唳,水响猿啼。
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③。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仁智所乐,岂徒语哉!【注】①薜萝:即薜荔和女萝。
后世用来称呼隐者的居处。
还觅薜萝,意思是说自己要隐居。
②英英: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③富、饶:均作动词,富有、充裕。
菊花、竹实:都是隐者的食物。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仆去.月谢病我以日初出时去.人近B.梅溪之西.从流飘荡,任意东西.C.绵绵成韵.嘤嘤成韵.D.幸富.菊花不义而富.且贵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与例句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遂葺宇其.上A.其.一犬坐于前B.不能名其.一处也C.并自为其.名D.其.反激之力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7.作者笔下的石门山景色有何特征?请简要评述。
8.看到石门山的景色,作者最希望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怀?(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八年级上册(初二上学期)语文《与朱元思书》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下)文言文阅读复习之----《与朱元思书》提示:该资料需值得保存,可供中考复习时用一、阅读吴均《与朱元思书》,回答1—5题。
(13分)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A.窥谷忘反(通“返”)B.在昼犹昏(夜晚)C.负势竞上(向上)D.从流飘荡(随着)2.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
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2分)3.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4.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5.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3分)二、(2020潍坊)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03题。
(12分)(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与朱元思书练习题及答案

与朱元思书练习题及答案与朱元思书练习题及答案 11、名句:天下美景推古今富春。
(武莺环赞)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唐·韦庄)吴三条线都在山川,桐庐风光依旧美。
(苏颂东坡)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
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导。
(清·刘嗣绾)+2、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4.在描绘不同的水时,它抓住了绿色和雨燕的特点;描绘奇山时,要紧扣山高、树多、风景美这一特点。
5、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学在课前]1.给下列加点字的字注音。
泠泠作响()缥碧()急湍()鸢飞戾天()()轩邈()()嘤嘤()成韵2.解释下列加点字。
(1),风烟俱尽()(2),从流飘荡()(3),一百许里()(4),水皆缥碧()(5),直视无碍()(6),急湍甚箭()(7),皆生寒树()(8),负势竞上()(9),互相轩邈()(10),争高直指()(11),千转不穷()(12),鸢飞戾天()(13),望峰息心()(14),经纶事务()(15),窥谷忘反()(16),横柯上蔽()(17),在昼犹昏()(18),疏条交映()3.文学常识填空。
(1),本文,字、朝文学家。
本文选自后人所编辑的《》。
(2),描绘富春江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山水之美,概括为“ 、”八个字;第二段写“ ”二字,抓和特点;第三段又分写“ ”,多层次展开描绘。
[课堂探究]阅读语段,回答问题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八年级上册(初二上学期)语文《与朱元思书》测试题及答案

《与朱元思书》测试题班级姓名座号成绩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0分)1、水皆缥.( )碧2、急湍.( )甚箭3、互相轩.( )邈.( )4、窥.( )谷忘反5、横柯.( )上蔽6、鸢.( )飞戾.( )天7.泠泠..成韵( )..作响( ) 8.嘤嘤二、解释加点的词语。
(36分)1、风烟俱净.()2、天山共色..()3、从.()流飘荡4、任意东西..()5、自.()富阳至铜庐6、一百许.里()7、水皆缥碧..() 8、猛浪若奔. ( )9、负势竞.上() 10、互相轩邈..()11、好鸟相鸣..() 12、蝉则千转.不穷()13、猿则百叫无绝.() 14、鸢飞戾.天()15、望峰息.心() 16、经纶..世务者()17、窥谷忘反.() 18、横柯.上蔽()三、一词多义(8分)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绝:猿则百叫无绝绝:2、负势竞上上:横柯上蔽上:四、翻译句子。
(10分)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填空。
(20201、《与朱元思书》选自《》,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
2、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句子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卷
与朱元思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直.视无碍
争高直.指
B.有时见日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C.天下独绝.
绝.多生怪柏
D.横柯上蔽.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深层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与顾章书
吴均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蝉吟鹤唳,水响猿啼。
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③。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注】①薜萝:即薜荔和女萝。
后世用来称呼隐者的居处。
还
觅薜萝,意思是说自己要隐居。
②英英: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③富、饶:均作动词,富有、充裕。
菊花、竹实:都是隐者的食物。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仆去.月谢病
我以日初出时去.人近
B.梅溪之西.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C.绵绵成韵.
嘤嘤成韵.
D.幸富.菊花
不义而富.且贵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与例句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 遂葺宇其.上
A.其.一犬坐于前
B.不能名其.一处也
C.并自为其.名
D.其.反激之力
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7.作者笔下的石门山景色有何特征?请简要评述。
8.看到石门山的景色,作者最希望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怀?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
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①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
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
青萝为墙援②,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
大抵若是,不能殚记。
每一独往,动弥旬日③。
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
不唯忘归,可以终老。
此三泰④也。
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⑥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
封题之时,不觉欲曙。
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
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
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
(选自白居易《与元微之书》⑧)
【注】①东西二林: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
②墙援:篱笆墙。
③动弥旬日:常常满十天。
④泰:安适。
⑤忧望:挂念,盼望。
⑥微之:即元微之,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好友。
⑦瞥然:形容时间短暂。
⑧此信写于白居易在唐代元和年间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时期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猿则百叫无绝.
胜绝.第一
B.从.流飘荡
择其善者而从.之
C.不觉欲.曙
夕日欲.颓
D.又闻.山猿谷鸟
不能称前世之闻.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自.三峡七百里中(《三峡》)
B.猛浪若.奔
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劝学》)
C.因.置草堂
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D.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2) 大抵若是,不能殚记
12.两文中哪一个字最能概括其所描写的山水之景的共同特点?
13.【甲】【乙】两文都是情景交融的美文,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做具体分析。
古汉语中的虚数与概数
(1) 虚数表示法。
虚数是指不实际的数字,一般用来突出数量的“少” 或“多”,与实际数目关系不大,有的甚至全无关系。
一般用数词“一” 表示“少”;用“三、九、十二、百、千、万”及其倍数表示“多” 。
(2) 概数表示法。
概数表示与实际数目接近的数目。
文言文中表示概
数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用“十” “百”“千”“万”等整数表示概数;在基数词前加“且、将、约、几、盖、可、无虑”等表示;在基数词后加“所”“许”“余”等表示。
14.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思”“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九死一生”等词句中的“三” 和“九”都指的是虚数。
B.“千丈见底”“千百成峰”“千转不穷”“百叫无绝”中的“千” “百”都是用来表示与实际数目接近的概数。
C.三教九流,泛指中国古代的宗教与各种学术流派,是中国古代对人的地位和职业名称划分的等级。
D.古代年龄有特殊称谓,如称三十为而立之年,四十为不惑之年,五十为知天命之年,六十为耳顺之年,七十为古稀之
年,等等。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D项,蔽:遮蔽;A项,直:直接/笔直地;B项,见:看见
/ 了解;C项,绝:绝妙/ 极(高的)。
2.【答案】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名利之心;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3.【答案】这一句主要写人们在奇景中的感受。
这儿是一个美好、和谐的世界,能使人精神高尚、意气风发。
那些只顾追求个人名利的人,那些被世俗事务缠得晕头转向的人,到这里来看看这雄奇的景象,也会被它吸引,在这山水间冷静放松,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暂时的休息,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
4.【答案】C
【解析】C项,韵:指和谐动听;A项,去:与“月”相连,指“上个月” /距离;B项,西:西边/ 向西;D项,富:动词,富有/ 名词,富裕。
5.【答案】D
【解析】D项与例句,其:代词,他(它)的;A项和B项,其:其中的;C项,其:自己的。
6.【答案】_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
7.【答案】_石门山峰峦耸峙,幽岫含云,溪水澄澈,更有“蝉吟鹤唳,水响猿啼”,显得格外幽美8.【答案】_隐居在石门山。
透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与山水相融的情趣。
9.【答案】C
【解析】C项,欲:快要;A项,绝:停止,消失/绝妙;B项,从:
跟、随/追随;D项,闻:听见,听到/ 名声。
10.【答案】D
【解析】D项,但:只是;A项,自:从/在;B项,若:像/比得上;
C项,因:于是,就/ 趁、乘。
11.【答案】(1)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2)大致像这样,不能详尽记述。
12.【答案】绝。
13.【答案】【甲】文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和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
活);【乙】文表达了作者对挚友微之的怀念及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旷达之情。
14. 【答案】B
解析】B 项,“千”“百”都是用来极言其多的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