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的组成与结构(大全)
显微镜结构介绍

(一)、显微镜的基本结构:显微镜构造很复杂,种类很多,但基本结构是由机械和光学两大部分构成,现分述如下:1、机械部分:它是为光学部分服务的部件,包括以下九部分:(1)、镜座:显微镜最下面呈马蹄形或园形的部分,起稳定和支持镜身作用.(2)、镜柱:从镜座向上直立的短柱.上连镜臂,下连镜座,可以支持镜臂和载物台.(3)、镜臂:弯曲成马蹄形的部分,便于手持,下端与镜柱相连接的地方有一个倾斜关节,可使镜臂倾斜,便于观察.(4)、载物台:自镜臂下端向前伸出,放置标本用的平台,其中央有一个园孔,叫通光孔.台上有一移动器(老式的左右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以固定和移动标本.(5)、镜筒:和镜臂上方连接的园筒部分.有的显微镜镜筒内有一抽管,可适当抽长,一般长度是160-170毫米.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有一个可转动的园盘,叫物镜转换器(或叫物镜旋转盘,固着在镜筒下端,分两层,上层固着不动,下层可自由转动.转换器上有2~4个圆孔,用来安装不同倍数的低倍或高倍物镜).作用是保护成像的光路与亮度.(6)、调节器(也叫调节螺旋):为镜壁上两种可转动的螺旋,一大一小,能使镜筒上下移动,调节焦距.大的叫粗准焦螺旋,位于镜臂的上方,可以转动,以使镜筒能上下移动,从而调节焦距,升降镜筒较快,用于低倍镜对焦;小的叫细准焦螺旋,位于镜臂的下方,它的移动范围较粗准焦螺旋小,升降镜筒较慢,可以细调焦距.(7)、倾斜关节:镜柱和镜臂交界处有一个能活动的关节.它可以使显微镜在一定的范围内后倾(一般倾斜不得超过45°)便于观察.但是在使用临时封片观察时,禁止使用倾斜关节,尤其是装片内含酸性试剂时严禁使用,以免污损镜体.(8)、载物台:从镜臂向前方伸出的金属平台.呈方形或圆形,是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其中央具有通光孔,在通光孔的左右有一个弹性的金属压片夹,用来压住载玻片.较高级的显微镜,在载物台上常具有推进器,它包括夹片夹和推进螺旋,除夹住切片外,还可使切片在载物台上移动.2、光学部分:由目镜、物镜、反光镜、聚光器等四部件组成. (1)、目镜:装于镜筒上方,由两组透镜构成,接目镜的作用是把接物镜所形成的倒立实像再放大成为一个虚像.接目镜上刻有5×,8×,10×,15×,25×等符号,表示放大倍数.我们所观察到的标本的物像,其放大倍数是接物镜和接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如接物镜是10×,接目镜是8×,其物像的放大倍数是10×8=80倍.在接目镜内两个透镜间的光栏上可装一根剪短的毛发,做为指针,用以指示要观察的材料.(2)、物镜:装在镜筒下端物镜转换器的孔中,一般的显微镜有2~4个接物镜镜头,每个镜头都是由一系列的复式透镜组成的,其上也有放大倍数记号,有4×,10×,40×及100×.4×及10×接物镜是低倍镜,40×是高倍镜,100×是油镜.低倍镜常用于搜索观察对象及观察标本全貌,高倍镜则用于观察标本某部分或较细微的结构,油镜则常用于观察微生物或动植物更细微的结构.(3)、聚光器(集光器):位于载物台(通光孔)下方,由两块或数块镜组成,它能将反光镜反射来的光线集中以射入接物镜和接目镜,有的聚光器可升降,便于调光,集光器下有一可伸缩的园形光圈,叫虹彩光圈,可调集光器口径的大小和照射面,以调节光线强弱(有的显微镜只有遮光极而无集光器).光线过强时,可缩小虹彩光圈.(4)、反光镜:是显微镜观察时获得光源的装置,位于显微镜镜座中央,一面为平面镜,一面为凹面镜.转动反光镜,可使外面光线通过集光器照射到标本上.使用时,光线强用平面镜,光线弱用凹面镜.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放大原理)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标本(一定要透明)→物镜的透镜(第一次放大成倒立实像)→镜筒→目镜(再放大成虚像)→眼. 物镜的作用:使被观察物体成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像投影仪的镜头.目镜的作用:把物镜成的实像,再一次放大成虚像.像放大镜的镜头,把物体的像放大.(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取镜安放:取镜右手握住镜臂,左手平托镜座,保持镜体直立.(特别要禁止单手提着显微镜走,防止目镜从镜筒中滑脱).安放放置桌边时动作要轻.一般应在身体的前面,略偏左,镜筒向前,镜臂向后,距桌边7~10 ㎝处,以便观察和防止掉落.安放目镜和物镜.2、取好光源(调光):用显微镜观察标本前,先要取好光源.首先把显微镜放在自己左肩一侧台前,镜座距桌边约两寸,镜臂朝自己,镜筒朝外.用手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接物镜和镜筒成一直线,正对通光孔.用左眼从接目镜向下注视,同时用手拨动反光镜,让镜面对着光源,当看到园形镜界(视野)呈现光亮而均匀的时候即调好光了,如视野阴暗不明,则需再调节反光镜和集光器,直到视野明亮均匀为止.3、低倍镜的使用:观察任何标本都必须先用低倍镜.(1)放置切片升高镜筒,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中央,标本材料正对通光孔的中心,用压片夹压住载玻片的两端.(2)调焦将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玻片标本两端用压片夹夹紧,再用手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粗调节器,把镜筒徐徐降到接物镜头差不多接近玻片标本(约半厘米)为止(从侧面观察下降镜筒).然后左眼观察,边观察边用调节器将镜筒徐徐上升(逆时针方向旋转粗调节器)直到发现物象,观察清晰为止.如果不够清楚,可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不可以在调焦时边观察边使镜筒下降,以免压碎装片和镜头.)(3)低倍镜的观察由所用的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相乘,即为原物被放大的倍数.如果物像不在视野中央,要慢慢移动到视野中央,适当再进行调节.4、高倍镜的使用(1)选好目标如果要观察视野内某部分更细微的结构,则需要用高倍镜观察.先用低倍物镜确定要观察的目标,将其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轻轻移开,原位置小心换上高倍物镜.再用粗调节器徐徐将镜筒距离调整,至视野中出现物象,然后用细调节器调节到看清物象止.(用高倍物镜工作距离较短,操作要十分仔细,以防镜头碰击玻片).(2)调焦在正常情况下,当高倍物镜转正之后,在视野中央即可见到模糊的物像,只要向反时针方向略微调动细准焦螺旋,既可获得清晰的物像.在换上高倍物镜观察时,视野变小变暗,要重新调节视野亮度,可升高聚光器或利用凹面反光镜.5、油镜的使用:高倍镜下观察的标本,如果放大倍数还不够,可用油镜,换用前,同样要先在高倍镜下观察,把要观察的部分放在视野的正中央.观察到清晰的物象之后,在盖玻片上表面的中央滴一小滴香柏油,再换上油镜头,使油镜头与香柏油接触,然后由目镜观察 .一边观察,一边用手稍移动细调节器(切忌用粗调节器)以看清物象.用油镜观察完毕后,转开油镜,必须用擦镜纸点二甲苯擦去镜头上的香柏油.下降镜筒,直立反光镜,使光学部件的光线不再对在一条直线上.应当了解的是,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物象是倒象,因此移动玻片时,应注意移动方向.如果要使物象左移动就要向右移动玻片,同样要使物象向前移动,就要向后移动玻片.6、使用后的整理观察结束,应先将镜筒升高,聚光器下降,再取下切片,然后转动转换器,使物镜与通光孔错开,做好清洁工作.清洁完毕,再下降镜筒,使两个物镜位于载物台上通光孔的两侧,呈“八”字形,将反光镜转至与载物台垂直,罩上防尘罩,仍用右手握住镜臂,左手平托镜座,按号放回镜箱中.(三)、显微镜的保养:(1)取送显微镜时,必须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轻拿轻放.(2)显微镜的使用,一定要按实验指导写的方法和步骤,认真仔细去做,不然,容易损坏标本和镜头,又达不到看清物象的目的.(3)观察标本时,一定要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低倍镜能看清,就不必用高倍镜.(4)不能用硬纸擦透镜,必须用干净的擦镜纸或细软纱布,朝一个方向擦试透镜,以免损坏镜头.(5)不要随便转动粗细调节器,以免机器损伤,调节失灵.(6)载物台要保持清洁、干净,不要让水或其他液体(酸、碱或其他化学药品等)流到台上,以免生锈或腐蚀.(7)避免阳光直接照射,要防潮湿、防灰尘,经常保持镜体和镜体箱的干燥和清洁.黎约素年PUK 2014-12-10其他类似问题显微镜部分作用 2014-12-06 显微镜的每个结构有什么重要作用? 2014-10-21 显微镜的作用 2014-11-15 显微镜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2014-12-10 显微镜各部件的功能 2014-12-11 其他回答一、显微镜的构造显微镜是一种复杂的光学仪器。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1 显微镜的结构复式显微镜虽然有单目、双目或三目,结构繁简不同,但基本结构包括三大部分,即镜可机械部分和光学部分和照明部分。
1.1 机械部分1.1.1镜座:位于显微镜基座,略为方形,用以稳定和支持整个显微镜。
1.1.2镜柱:是镜座向上垂直的短柱,联系着镜座和镜臂。
1.1.3镜臂:连接镜柱,便于手握的弓形结构,其上下两端分别有镜筒和载物台。
1.1.4调节器:位于镜柱下方两侧,呈同心圆排列。
有大小两种螺旋,大螺旋为粗调节器,转动时可使载物台较快地升降,在使用低倍镜时可用它迅速找到物象;小螺旋为细调节器,转动时使载物台缓慢地升降,一般在使用高倍镜和油镜时调节可使物象清晰度。
1.1.5镜筒:位于镜臂上方的圆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装有物镜转换器。
1.1.6转换器:斜装在镜筒下端,有3-4个物镜孔,可以安装放大倍数不同的物镜。
旋转物镜转换器时,即可更换物镜。
1.1.7载物台:位于镜臂前方,为一方形的平台,是玻片标本安装处。
载物台上装有标本推动器,可固定并推动载玻片,在载物台下方一侧有两个螺旋,转动时可分别使载玻片前后左右移动。
1.2 光学部分1.2.1目镜:直接插入镜筒上端,有单目和双目两种,上面刻有5X、10X、15X 等字符,表示其放大倍数。
有的目镜装有指针,用以指示视野中标本的结构。
1.2.2物镜:装在物镜转换器上。
一般分低倍镜、高倍镜、油镜三种。
低倍镜上刻有4X或10X,表示放大倍数;高倍镜上刻有40X、45X或60X;油镜上面刻有100X。
视野物像放大倍数的计算: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X物镜放大倍数。
1.3 照明部分1.3.1聚光器:位于载物台的下面,由一组透镜组成,可把反光镜射来的光线聚集,从通光孔照射到载玻片上的标本。
聚光器的一侧有一螺旋,司聚光器之升降,以调节光线的强弱。
1.3.2光圈:位于聚光器的下方,系由十余片金属薄片组成,其外侧有一小柄,移动小柄可以开大或关小光圈,以调节光量。
显微镜结构介绍讲述讲解

(一)、显微镜的基本结构:显微镜构造很复杂,种类很多,但基本结构是由机械和光学两大部分构成,现分述如下:1、机械部分:它是为光学部分服务的部件,包括以下九部分:(1)、镜座:显微镜最下面呈马蹄形或园形的部分,起稳定和支持镜身作用.(2)、镜柱:从镜座向上直立的短柱.上连镜臂,下连镜座,可以支持镜臂和载物台.(3)、镜臂:弯曲成马蹄形的部分,便于手持,下端与镜柱相连接的地方有一个倾斜关节,可使镜臂倾斜,便于观察.(4)、载物台:自镜臂下端向前伸出,放置标本用的平台,其中央有一个园孔,叫通光孔.台上有一移动器(老式的左右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以固定和移动标本.(5)、镜筒:和镜臂上方连接的园筒部分.有的显微镜镜筒内有一抽管,可适当抽长,一般长度是160-170毫米.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有一个可转动的园盘,叫物镜转换器(或叫物镜旋转盘,固着在镜筒下端,分两层,上层固着不动,下层可自由转动.转换器上有2~4个圆孔,用来安装不同倍数的低倍或高倍物镜).作用是保护成像的光路与亮度.(6)、调节器(也叫调节螺旋):为镜壁上两种可转动的螺旋,一大一小,能使镜筒上下移动,调节焦距.大的叫粗准焦螺旋,位于镜臂的上方,可以转动,以使镜筒能上下移动,从而调节焦距,升降镜筒较快,用于低倍镜对焦;小的叫细准焦螺旋,位于镜臂的下方,它的移动范围较粗准焦螺旋小,升降镜筒较慢,可以细调焦距.(7)、倾斜关节:镜柱和镜臂交界处有一个能活动的关节.它可以使显微镜在一定的范围内后倾(一般倾斜不得超过45°)便于观察.但是在使用临时封片观察时,禁止使用倾斜关节,尤其是装片内含酸性试剂时严禁使用,以免污损镜体.(8)、载物台:从镜臂向前方伸出的金属平台.呈方形或圆形,是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其中央具有通光孔,在通光孔的左右有一个弹性的金属压片夹,用来压住载玻片.较高级的显微镜,在载物台上常具有推进器,它包括夹片夹和推进螺旋,除夹住切片外,还可使切片在载物台上移动.2、光学部分:由目镜、物镜、反光镜、聚光器等四部件组成. (1)、目镜:装于镜筒上方,由两组透镜构成,接目镜的作用是把接物镜所形成的倒立实像再放大成为一个虚像.接目镜上刻有5×,8×,10×,15×,25×等符号,表示放大倍数.我们所观察到的标本的物像,其放大倍数是接物镜和接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如接物镜是10×,接目镜是8×,其物像的放大倍数是10×8=80倍.在接目镜内两个透镜间的光栏上可装一根剪短的毛发,做为指针,用以指示要观察的材料.(2)、物镜:装在镜筒下端物镜转换器的孔中,一般的显微镜有2~4个接物镜镜头,每个镜头都是由一系列的复式透镜组成的,其上也有放大倍数记号,有4×,10×,40×及100×.4×及10×接物镜是低倍镜,40×是高倍镜,100×是油镜.低倍镜常用于搜索观察对象及观察标本全貌,高倍镜则用于观察标本某部分或较细微的结构,油镜则常用于观察微生物或动植物更细微的结构.(3)、聚光器(集光器):位于载物台(通光孔)下方,由两块或数块镜组成,它能将反光镜反射来的光线集中以射入接物镜和接目镜,有的聚光器可升降,便于调光,集光器下有一可伸缩的园形光圈,叫虹彩光圈,可调集光器口径的大小和照射面,以调节光线强弱(有的显微镜只有遮光极而无集光器).光线过强时,可缩小虹彩光圈.(4)、反光镜:是显微镜观察时获得光源的装置,位于显微镜镜座中央,一面为平面镜,一面为凹面镜.转动反光镜,可使外面光线通过集光器照射到标本上.使用时,光线强用平面镜,光线弱用凹面镜.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放大原理)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标本(一定要透明)→物镜的透镜(第一次放大成倒立实像)→镜筒→目镜(再放大成虚像)→眼. 物镜的作用:使被观察物体成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像投影仪的镜头.目镜的作用:把物镜成的实像,再一次放大成虚像.像放大镜的镜头,把物体的像放大.(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取镜安放:取镜右手握住镜臂,左手平托镜座,保持镜体直立.(特别要禁止单手提着显微镜走,防止目镜从镜筒中滑脱).安放放置桌边时动作要轻.一般应在身体的前面,略偏左,镜筒向前,镜臂向后,距桌边7~10 ㎝处,以便观察和防止掉落.安放目镜和物镜.2、取好光源(调光):用显微镜观察标本前,先要取好光源.首先把显微镜放在自己左肩一侧台前,镜座距桌边约两寸,镜臂朝自己,镜筒朝外.用手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接物镜和镜筒成一直线,正对通光孔.用左眼从接目镜向下注视,同时用手拨动反光镜,让镜面对着光源,当看到园形镜界(视野)呈现光亮而均匀的时候即调好光了,如视野阴暗不明,则需再调节反光镜和集光器,直到视野明亮均匀为止.3、低倍镜的使用:观察任何标本都必须先用低倍镜.(1)放置切片升高镜筒,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中央,标本材料正对通光孔的中心,用压片夹压住载玻片的两端.(2)调焦将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玻片标本两端用压片夹夹紧,再用手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粗调节器,把镜筒徐徐降到接物镜头差不多接近玻片标本(约半厘米)为止(从侧面观察下降镜筒).然后左眼观察,边观察边用调节器将镜筒徐徐上升(逆时针方向旋转粗调节器)直到发现物象,观察清晰为止.如果不够清楚,可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不可以在调焦时边观察边使镜筒下降,以免压碎装片和镜头.)(3)低倍镜的观察由所用的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相乘,即为原物被放大的倍数.如果物像不在视野中央,要慢慢移动到视野中央,适当再进行调节.4、高倍镜的使用(1)选好目标如果要观察视野内某部分更细微的结构,则需要用高倍镜观察.先用低倍物镜确定要观察的目标,将其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轻轻移开,原位置小心换上高倍物镜.再用粗调节器徐徐将镜筒距离调整,至视野中出现物象,然后用细调节器调节到看清物象止.(用高倍物镜工作距离较短,操作要十分仔细,以防镜头碰击玻片).(2)调焦在正常情况下,当高倍物镜转正之后,在视野中央即可见到模糊的物像,只要向反时针方向略微调动细准焦螺旋,既可获得清晰的物像.在换上高倍物镜观察时,视野变小变暗,要重新调节视野亮度,可升高聚光器或利用凹面反光镜.5、油镜的使用:高倍镜下观察的标本,如果放大倍数还不够,可用油镜,换用前,同样要先在高倍镜下观察,把要观察的部分放在视野的正中央.观察到清晰的物象之后,在盖玻片上表面的中央滴一小滴香柏油,再换上油镜头,使油镜头与香柏油接触,然后由目镜观察 .一边观察,一边用手稍移动细调节器(切忌用粗调节器)以看清物象.用油镜观察完毕后,转开油镜,必须用擦镜纸点二甲苯擦去镜头上的香柏油.下降镜筒,直立反光镜,使光学部件的光线不再对在一条直线上.应当了解的是,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物象是倒象,因此移动玻片时,应注意移动方向.如果要使物象左移动就要向右移动玻片,同样要使物象向前移动,就要向后移动玻片.6、使用后的整理观察结束,应先将镜筒升高,聚光器下降,再取下切片,然后转动转换器,使物镜与通光孔错开,做好清洁工作.清洁完毕,再下降镜筒,使两个物镜位于载物台上通光孔的两侧,呈“八”字形,将反光镜转至与载物台垂直,罩上防尘罩,仍用右手握住镜臂,左手平托镜座,按号放回镜箱中.(三)、显微镜的保养:(1)取送显微镜时,必须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轻拿轻放.(2)显微镜的使用,一定要按实验指导写的方法和步骤,认真仔细去做,不然,容易损坏标本和镜头,又达不到看清物象的目的.(3)观察标本时,一定要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低倍镜能看清,就不必用高倍镜.(4)不能用硬纸擦透镜,必须用干净的擦镜纸或细软纱布,朝一个方向擦试透镜,以免损坏镜头.(5)不要随便转动粗细调节器,以免机器损伤,调节失灵.(6)载物台要保持清洁、干净,不要让水或其他液体(酸、碱或其他化学药品等)流到台上,以免生锈或腐蚀.(7)避免阳光直接照射,要防潮湿、防灰尘,经常保持镜体和镜体箱的干燥和清洁.黎约素年PUK 2014-12-10其他类似问题显微镜部分作用 2014-12-06 显微镜的每个结构有什么重要作用? 2014-10-21 显微镜的作用 2014-11-15 显微镜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2014-12-10 显微镜各部件的功能 2014-12-11 其他回答一、显微镜的构造显微镜是一种复杂的光学仪器。
第四章 显微镜的构造和主要部件

低倍物镜
低倍物镜很少见,具有特殊用途。
2,物镜分类:
➢ 物镜的种类很多,可从不同角度来分类: ➢ 1.)根据物镜前透镜与被检物体之间的介质不同,可分为: ➢ ①干燥系物镜 以空气为介质,如常用的40×以下的物镜,数值孔径均小于1。 ➢ ②油浸系物镜 常以香柏油为介质,此物镜又叫油镜头,其放大率为90×—
➢ 单目镜筒又有直筒和斜筒之分。双 目和三目镜筒则都是斜筒式的。直 筒显微镜因使用不太方便,目前使 用量较少。单目斜筒是在镜筒内安 装一个反射棱镜,标本通过物镜到 达镜筒的光线被棱镜以45度角反 射进入目镜。斜筒式可作360度旋 转,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2、双目镜筒
➢ 双目镜筒由左右两个镜筒组成。 镜筒的下部装有一套复杂的反射 棱镜机构。
100×,数值孔值大于1。
➢ 2.)根据物镜放大率的高低,可分为: ➢ ①低倍物镜 指1×—6×,NA值为0.04—0.15; ➢ ②中倍物镜 指6×—25×,NA值为0.15— 0.40; ➢ ③高倍物镜 指25×—63×,NA值为0.35—0.95; ➢ ④油浸物镜 指90×—100×,NA值为1.25—1.40。
3,特种物镜
➢ 在上述物镜基础上,为达到某些特定观察效果而制造的物镜。如:相 差物镜,带校正环物镜,带视场光阑物镜,无应变物镜,无荧光物镜, 无盖片物镜,长工作距离物镜等。
➢ 带校正环物镜:在物镜的中部装有环装的调节环,当转动调节环时,可 调节物镜内透镜组之间的距离,从而校正由盖玻片厚度不标准引起的覆 盖差.调节环上的刻度可从0.11--.023,在物镜的外壳上也标科有此数字, 表明可校正盖玻片从0.11-0.23mm厚度之间的误差.
粗动调焦机构
➢ 粗动调焦机构简称粗调,是移动镜筒调 节接物镜和标本间距离,即用来快速调 焦的装置,它受粗调手轮控制。旋转粗 调手轮,可以使物、目镜与载物台相对 明显地移动。极限升降距离通常为 30mm左右。
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光学显微镜是利用光学原理观察微小物体的一种仪器,其基本结构包括以下部分:
1. 物镜:位于光学显微镜底部,是放大观察物体的镜头。
物镜包括多个镜片组成的复合镜头,可提供不同倍数的放大。
2. 目镜:位于光学显微镜顶部,是观察者眼睛所接触的镜头。
目镜通常包含放大镜片来增加观察清晰度。
3. 杆件:连接物镜和目镜的部分,支撑整个显微镜结构。
4. 细调焦:用来微调镜头与样本之间的距离,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细调焦机制通常通过操纵物镜的位置来完成。
5. 粗调焦:用来对整体焦距做粗略调节,以使物镜与样本保持适当的距离。
粗调焦通常通过上下移动物镜来完成。
6. 场光源:位于样本底部的光源,用来照亮样本。
常用的场光源包括白炽灯、LED灯等。
7. 反射镜/分光镜:位于光学显微镜底部,用来引导光线进入物镜。
8. 机械台/样本台:用来放置样本的平台,通常具有可调节的高度和移动性,以便观察不同位置的样本。
9. 眼镜梁:连接目镜并用于放置观察者的眼镜梁。
10. 显微镜支架:支撑整个显微镜结构的框架。
11. 光路导向元件:包括镜片、棱镜和透镜等,用于调整光线的走向和聚焦。
以上是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不同类型的光学显微镜可能有不同的细节结构,但基本原理和核心部件大致相同。
显微镜的构造图

的形貌信息
功能
• 微电子技术:用于微器件的表面形貌检测和分析
03
显微镜的成像技术与发展
光学显微镜的成像技术
传统成像技术
• 利用透镜对光进行聚焦和放大
• 通过调整目镜和物镜来改变放大倍数和成像清晰度
成像技术
• 光学显微成像技术:利用光学原理对样品进行成像
• 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利用荧光标记和荧光显微镜对样品进行成像
• 生物科学:观察细胞、细菌、病毒等微小生物结构
• 光的波长和透镜的折射率决定了显微镜的分辨率
• 材料科学:研究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
• 医学领域:观察组织、细胞、病毒等微小结构
02
显微镜的分类与比较
光学显微镜的类型与特点
类型
• 简易显微镜:结构简单,放大倍数较低
• 显微镜:放大倍数较高,功能丰富
CREATE TOGETHER
DOCS SMART CREATE
显微镜构造图解析与应用
DOCS
01
显微镜的基本构造与原理
光学显微镜的组成部件及其功能
01
02
03
04
05
镜筒
•目镜
位于镜筒上方的透
镜
物镜
调焦装置
• 容纳光学组件的圆
• 用于放大观察物体
的图像
载玻片和盖玻
片
• 用于放置样品的平
品之间的距离
• 材料科学:研究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
• 医学领域:观察组织、细胞、病毒等微小结构及其功能
04
显微镜在科研与工业领域的应用
显微镜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应用
01
观察细胞结构
• 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 研究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和细胞器
初中生物知识讲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主要构件的作用

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主要构件的作用知识精讲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可分为机械部分和光学部分。
1.机械部分:包括镜座、镜柱、镜臂、镜筒、载物台、压片夹、转换器、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
2.光学部分:包括目镜、物镜、遮光器、通光孔、反光镜。
普通光学显微镜结构图名师点睛1.目镜、物镜与放大倍数(1)目镜:通常有2~3个目镜,上面刻有5×、10×、16×符号表示其放大倍数。
(2)物镜:通常有3~4个物镜,其中较短的刻有“4×”“10×”符号的为低倍镜,较长的刻有“40×”“100×”符号的为高倍镜。
(3)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如物镜为10×,目镜为10×,其放大倍数就为10×10=100。
2.常见镜头的识别及观察效果3.反光镜:有平、凹两面。
凹面镜聚光作用强,适于光线较弱时使用;平面镜聚光作用弱,适于光线较强时使用。
4.调节器:装在镜臂上的大小两种螺旋,包括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调节时使镜筒作上下方向的移动。
(1)粗准焦螺旋: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像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准焦螺旋迅速找到物像。
(2)细准焦螺旋:可使镜筒缓慢地升降,多在使用高倍镜时使用,从而得到更清晰的物像。
5.显微镜的成像: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透明标本→物镜→镜筒→目镜→眼。
典型例题1.小明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发现视野中的物像不是很清晰,应调节显微镜的()。
A.细准焦螺旋B.粗准焦螺旋C.反光镜D.遮光器解析:粗准焦螺旋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像呈现于视野中,迅速找到物像,但是物像一般不是很清楚,而细准焦螺旋可使镜筒缓慢地升降,从而得到更清晰的物像。
答案:A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可看到在视野中央有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
初一生物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

初一生物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实用版)编制人:__审核人:__审批人:__编制单位: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工作计划、演讲稿、教案大全、作文大全、合同范文、活动方案、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insights, work plans, speeches, lesson plans, essays, contract samples, activity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第1页共2页初一生物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光学原理把人眼所不能分辨的微小物体放大成像,以供人们提取微细结构信息的光学仪器。
简史早在公元前1世纪,人们就已发现通过球形透明物体去观察微小物体时可以使其放大成像。
后来逐渐对球形玻璃表面能使物体放大成像的规律有了认识。
1590年,荷兰和意大利的眼镜制造者已经造出类似显微镜的放大仪器。
1610年前后,意大利的伽利略和德国的J.开普勒在研究望远镜的同时,改变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得出合理的显微镜光路结构,当时的光学工匠遂纷纷从事显微镜的制造、推广和改进。
17世纪中叶,英国的R.胡克和荷兰的 A.van列文胡克都对显微镜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665年前后,胡克在显微镜中加入粗动和微动调焦机构、照明系统和承载标本片的工作台。
这些部件经过不断改进,成为现代显微镜的基本组成部分。
1673~1677年期间,列文胡克制成单组元放大镜式的高倍显微镜,其中9台保存至今。
胡克和列文胡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在动、植物机体微观结构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19世纪,高质量消色差浸液物镜的出现使显微镜观察微细结构的能力大为提高。
1827 年G.B.阿米奇第一个采用浸液物镜。
19世纪70年代,德国人E.阿贝奠定了显微镜成像的古典理论基础。
这些都促进了显微镜制造和显微观察技术的迅速发展,并为19世纪后半叶包括R.科赫、L.巴斯德等在内的生物学家和医学家发现细菌和微生物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在显微镜本身结构发展的同时,显微观察技术也在不断创新:1850年出现了偏光显微术,1893年出现了干涉显微术,1935年荷兰物理学家F.泽尔尼克创造了相衬显微术,他为此在1953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古典的光学显微镜只是光学元件和精密机械元件的组合,它以人眼作为接收器来观察放大的像。
后来在显微镜中加入了摄影装置,以感光胶片作为可以记录和存储的接收器。
现代又普遍采用光电元件、电视摄象管和电荷耦合器等作为显微镜的接收器,配以微型电子计算机后构成完整的图象信息采集和处理系统。
工作原理表面为曲面的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制成的光学透镜可以使物体放大成像。
光学显微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把微小物体放大到人眼足以观察的尺寸。
近代的光学显微镜通常采用两级放大,分别由物镜和目镜完成。
被观察物体AB位于物镜的前方,被物镜作第一级放大后成一倒立的实象A1B1。
然后此实像再被目镜作第二级放大,成一虚象A2B2,人眼看到的就是虚像,显微镜的总放大倍率为:显微镜总放大倍率=物镜放大倍率×目镜放大倍率放大倍率是指直线尺寸的放大比而不是面积比。
在用人眼直接观察的显微镜中,可以在实像面A1B1处放置一块薄型平板玻璃片,其上刻有某种图案的线条,例如十字线。
当实像A1B1和这些刻线叠合在一起时,利用这些刻线就能对物体进行瞄准定位或尺寸测量。
这种放置在实像面处的薄型平板玻璃片通称分划板。
在新型的以光电元件作为接收器的光学显微镜中,电视摄象管的靶面或其他光电元件的接收面就设置在实像面上。
组成光学显微镜由载物台、聚光照明系统、物镜、目镜和调焦机构组成。
载物台用于承放被观察的物体。
利用调焦旋钮可以驱动调焦机构使载物台作粗调和微调的升降运动,使被观察物体调焦清晰成象。
它的上层可以在水平面内沿、方向作精密移动和在水平面内转动,把被观察的部位调放到视场中心。
聚光照明系统由灯源和聚光镜构成。
当被观察物体本身不发光时,由外界光源给以照明。
照明灯的光谱特性必须与显微镜的接收器的工作波段相适应。
聚光镜的功能是使更多的光能集中到被观察的部位。
物镜位于被观察物体附近实现第一级放大的镜头。
在物镜转换器上同时装着几个不同放大倍率的物镜。
转动转换器可让不同倍率的物镜进入工作光路。
物镜放大倍率通常为5~100倍。
物方视场直径(即通过显微镜能看到的图像范围)约为11-20毫米。
物镜放大倍率越高则视场越小。
物镜是显微镜中对成象质量优劣起决定性作用的光学元件。
常用的有:①能对两种颜色的光线校正色差的消色差物镜;②质量更高的能对三种色光校正色差的复消色差物镜;③能保证物镜的整个像面为平面以提高视场边缘成像质量的平像场物镜。
为了提高显微观察的分辨率,在高倍物镜中采用浸液物镜,即在物镜的下表面和标本片的上表面之间填充折射率为1.5左右的液体。
目镜位于人眼附近实现第二级放大的镜头。
目镜放大倍率通常为5~20倍,按能否放置分划板,可分成两类:①不宜放置分划板的,如惠更斯型目镜。
这是现代显微镜中常用的型式,优点是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缺点是由于成像质量的原因,不宜放置供瞄准定位或尺寸测量用的分划板。
②能放置分划板的,如凯尔纳型和对称型目镜,它们能克服上述目镜的缺点。
按照能看到的视场大小,目镜又分为视场较小的普通目镜和视场较大的大视场目镜(或称广角目镜)两类。
调焦机构载物台和物镜两者必须能沿物镜光轴方向作相对运动以实现调焦,获得清晰的图像。
用高倍物镜工作时,容许的调焦范围往往小于微米,所以显微镜必须具备极为精密的微动调焦机构。
显微镜放大倍率的极限显微镜放大倍率的极限即有效放大倍率。
仪器的分辨率是指仪器提供被测对像微细结构信息的能力。
分辨率越高则提供的信息越细致。
显微镜的分辨率是指能被显微镜清晰区分的两个物点的最小间距。
根据衍射理论,显微物镜的分辨率为sigma=0.61lamda/N.式中lamda为所用光波的波长;N 为物体所在空间的折射率,物体在空气中时N=1;U为孔径角,即从物点发出能进入物镜成像的光线锥的锥顶角的半角;NsinU 称为数值孔径。
当波长λ一定时,分辨率取决于数值孔径的大小。
数值孔径越大则能分辨的结构越细,即分辨率越高。
数值孔径是显微物镜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通常与放大倍率一起标注在物镜镜筒外壳上,例如40×0.65表示物镜的放大倍率为40倍,数值孔径为0.65。
分辨率和放大倍率是两个不同的但又互有联系的概念。
当选用的物镜数值孔径不够大,即分辨率不够高时,显微镜不能分清物体的微细结构,此时即使过度地增大放大倍率,得到的也只能是一个轮廓虽大但细节不清的图像。
这种过度的放大倍率称为无效放大倍率。
反之如果分辨率已满足要求而放大倍率不足,则显微镜虽已具备分辨的潜在能力,但因图像太小而仍然不能被人眼清晰视见。
为了充分发挥显微镜的分辨能力,应使数值孔径与显微镜总放大倍率合理匹配,以满足下列条件:500NsinU<显微镜总放大倍率<1000NsinU ~2在此范围内的放大倍率称为有效放大倍率。
由于sinU永远小于1,物方空间折射率N最高约为1.5,NsinU不可能大于1.5,故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受(1)式限制,具有一定的极限。
有效放大倍率受上式限制,一般不超过1500倍。
显微镜使用者应由所需分辨的最小尺寸按(1)式确定所需的数值孔径,选定物镜,然后按(2)式选定总放大倍率和目镜放大倍率。
提高分辨率的途径是:采用较短波长的光波或增大孔径角U值,或是提高物体所在空间的折射率N,例如在物体所在空间填充折射率为 1.5的液体。
以这种方式工作的物镜称为浸液物镜。
而电子显微镜正是利用波长极短的特性,在提高分辨率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的。
聚光照明系统对显微观察的影响聚光照明系统是对显微镜成像性能有较大影响但又易于被使用者忽视的环节。
它的功能是提供亮度足够且均匀的物面照明。
聚光镜发来的光束应能保证充满物镜孔径角,否则就不能充分利用物镜所能达到的最高分辨率。
为此目的,在聚光镜中设有类似照相物镜中的可以调节开孔大小的可变孔径光阑,用来调节照明光束孔径,以与物镜孔径角匹配。
观察高反差物体时,宜使照明光束充满物镜的全孔径;对于低反差物体,宜使照明光束充满物镜的2/3孔径。
在较完善的柯勒照明系统中,除可变孔径光阑外,还装有控制被照明视场大小的可变视场光阑,以保证被照明的物面范围与物镜所需的视场匹配。
物面被照明的范围太小固然不行,过大则不仅多余,甚至有害,因为有效视场以外的多余的光线会在光学零件表面和镜筒内壁多次反射,最后作为杂散光到达像面,使图像的反差下降。
改变照明方式,可以获得亮背景上的暗物点(称亮视场照明)和暗背景上的亮物点(称暗视场照明)等不同的观察方式,以便在不同情况下更好地发现和观察微细结构。
分类光学显微镜有多种分类方法:①按使用目镜的数目可分为双目和单目显微镜;②按图像是否有立体感可分为立体视觉和非立体视觉显微镜;③按观察对像可分为生物和金相显微镜等;④按光学原理可分为偏光、相衬和微差干涉对比显微镜等;⑤按光源类型可分为普通光、荧光、红外光和激光显微镜等;⑥按接收器类型可分为目视、摄影和电视显微镜等。
常用的显微镜有双目体视显微镜、金相显微镜、偏光显微镜、紫外荧光显微镜等。
双目体视显微镜利用双通道光路为左右两眼提供一个具有立体感的图像。
它实质上是两个单镜筒显微镜并列放置,两个镜筒的光轴构成相当于人们用双目观察一个物体时所形成的视角,以此形成三维空间的立体视觉图像。
双目体视显微镜在生物、医学领域广泛用于切片操作和显微外科手术;在工业中用于微小零件和集成电路的观测、装配、检查等工作。
全相显微镜专门用于观察金属和矿物等不透明物体的金相组织的显微镜。
这些不透明物体无法在普通的透射光显微镜中观察,故金相和普通显微镜的主要差别在于前者以反射光,而后者以透射光照明。
在金相显微镜中照明光束从物镜方向射到被观察物体表面,被物面反射后再返回物镜成像。
这种反射照明方式也广泛用于集成电路硅片的检测工作。
偏光显微镜用偏振光对物体进行观测的显微镜。
它的工作原理是在普通显微镜的照明光路中加入起偏器,使照到物面上的照明光束变成具有单一偏振方向的偏振光。
在物镜和目镜之间的成像光路中加入检偏器,它的偏振方向与起偏器的偏振方向互成90°。
如果被观物体不改变入射照明光束的偏振状态,则出射光便被检偏器完全阻挡,不能形成图像;如果被观物体改变入射光的偏振状态,则有一部分光通过检偏器,提供某些原来在非偏振光中发现不了的图像信息。
偏光显微镜在地质、生物、材料工程等领域中用于观测晶体双折射、晶轴方向和偏振面旋转。
紫外荧光显微镜用紫外光激发荧光来进行观察的显微镜。
某些标本在可见光中觉察不到结构细节,但经过染色处理,以紫外光照射时可因荧光作用而发射可见光,形成可见的图像。
这类显微镜常用于生物学和医学中。
相衬显微镜和微差干涉对比显微镜利用相位差和干涉原理来提高观察效果的显微镜。
在普通显微镜中,图像的对比度是由于物体各部位对光的吸收率不等而造成的。
但在某些细胞组织和金属结构中,各部位的吸收率差别太小,以致不能形成可觉察的对比度。
对于这类物体往往需要进行染色处理(对细胞组织)或酸腐蚀处理(对金属)以造成可见的对比差别。
而这些处理过程可能引入人为的假像,从而歪曲原有特征的真实性。
相衬法和微差干涉对比法就是为了避免这些缺点而发展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