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地图类试题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图表题创新练习50题

高考历史图表题创新练习50题

高考历史图表题创新练习50题1. 巴黎时间2009年2月25日晚,在法国巴黎大皇宫举办的“伊夫·圣洛朗与皮埃尔·贝尔热珍藏”专场拍卖会上,圆明园鼠首和兔首铜像分别以1400万欧元被神秘买家通过电话竞拍买走。

圆明园鼠首和兔首被野蛮抢走发生在( )图1A .1858年B .1859年C .1860年D .1900年 2.下列天文观测仪器是由下列哪个科学家制成的( ) A .郭守敬 B .石 申 C .张 衡 D .僧一行3.结合下图信息,“文字图画”的准确含义是A. 原始社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B. 因为“书画同源”,故汉字可以用图画出来C. 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D. 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4.下列四幅地图反映了德国历史上的版图变化情况其变化顺序正确的是A .③①②④B .④③②①C .①③②④D .③④①②② ③ ④①5.对比图2与图1,中国古代城市商业活动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图1 图2A.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被打破B.“草市”盛行,集镇兴起C.出现了按地域集结的商帮D.政府对商业活动的监管取消 6.下表为1854年美国国会议案表决情况,该表主要反映了A .两党势均力敌B .两党在奴隶制问题上矛盾尖锐C .共和党在选举中占全面优势D .两党分歧日趋缩小7.右图中A 、B 、C 、D 四条曲线代表的是四个国家的世界制造业产值,这四个国家分别是 A .中国、英国、美国、德国 B .中国、英国、德国、美国 C .英国、德国、中国、美国 D .中国、美国、英国、德国8.20世纪30年代,美国成立了著名的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如右图所示)包括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

美国政府修建此类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A .调整经济结构,鼓励能源出口 B .国家加强干预,防止盲目竞争 C .扩大生产规模,刺激生产发展D.直接提高就业率,开拓经济发展空间9.右侧是一副政治漫画,画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正在讨论,最后达成的共识是A.我们太小,实在无奈 B.他们相争,我们得利C.赶快联合,求得生存 D.各奔东西,争取自保10.右图是1987年美国《时代》杂志封面的漫画,该图反映的是A.日本开始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B.资本主义国家三足鼎立局面形成C.美国经济衰退,无力与日本抗衡D.日本经济崛起,对美国态度强硬11.下列货币在我国古代具有开创性历史意义并影响深远的是()①秦半两钱②隋五铢钱③开元通宝④民国银元A.①③B.①④ C.②④ D.③④12.如右图所示,唐朝时日本大量派出遣唐使和留学生到中国学习、交流其成果有( )①明治维新②仿唐长安城建造都城③各级学校教授儒学④以唐制为蓝本创立新制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日本遣唐使船(局部)13.丝绸之路上的敦煌莫高窟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历史和文化价值荟萃。

历史地理习题及答案

历史地理习题及答案

年中国历史地理学考试试题叙述题—. 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因素。

1. 简述中国古代的几次分封及其影响。

2. 叙述毛乌素沙漠形成的因素。

3. 分析历史时期中国人口变化的特点。

年中国历史地理学考试答案要点叙述题—. 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因素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是造成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的基础。

首先,政治上,各国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以稳定其内部统治,重用人才。

另首先,经济上,各国都注意发展生产经济,实施多个增进经济发展的方法,如屯田制等。

再次,军事上,军事战略的运用,即孙刘合作对抗强大的曹魏政权,获得了明显的效果。

最后,地理环境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也提到了一定的作用。

蜀有剑门之险,吴有长江天险。

北方的魏国即使势力强大,但是其士兵不习水性,而吴国的士兵则习水性,加之吴蜀两国联合起来对付魏国,使曹魏政权无能为力。

三个国家都各有自己的天时地利和人和。

二 . 简述中国古代的几次分封及其影响分封制度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政体形式,始于周朝,在西汉、西晋时期也有存在。

在历史中,它的影响有下列几个: 1 ,增进了历史的进程。

这重要体现在西周的分封制上。

周统治者面对空前广大的国土,管理起来只能是“望首莫及”,根本管理但是来,因此只能用分封这一方法,建立一种松散的“联邦制”,国家的根本大权属于周天子,这样可巩固国家的统一,拓展了疆土,避免国家发生动乱,在统一的状况下,什么事都好办,因此,历史在这一时期便奇平稳发展。

2 ,使历史由乱到治,巩固了成果。

这体现在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上。

3 ,造成出现分裂割据。

这重要体现在西汉、西晋的“七国之乱”和“八王之乱”上。

三 . 叙述毛乌素沙漠形成的因素这里原来与否有沙漠和何时出现沙漠,现在还是一种有争论的问题。

但是有一点能够必定,即使原来有沙漠,但其范畴可能不大,而发展到现在这种状态,则是历史时期人类不合理的耕垦、放牧造成的。

毛乌素地区的古代城址遗迹。

以汉代遗迹进一步沙漠内部最远,在陕北毛乌素地区还发现了夏王朝时代的遗迹和玉器,反映出这个地区过去是很发达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地区已得到开发,秦时在陕北设立了上郡和北地郡,到唐宋时期遗迹、明代遗迹则向沙漠东北边沿地区发展。

地图专练(1-4单元)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

地图专练(1-4单元)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

地图专练(1-4单元)1.读图阅史,把握时空。

右图是新石器时代部分文化遗址分布,其中仰韶文化遗址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反映尚未产生贫富分化的母系氏族公社状况。

它位于图中的()A.①B.①C.①D.①2.下图所示为某同学学习中国新石器时代主要文化遗存时的标注,其中标注不正确的是()A.红山文化B.大汶口文化C.良渚文化D.仰韶文化3.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中华大地上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存有1万多处。

有一处遗存展现了一个距今约7000至5000年间的母系氏族社会,以发达的耜耕稻作农业、高超的干栏式建筑、独特的制陶技术为文化特征。

它位于下图中的()A.①B.①C.①D.①4.从距今大约1万年左右的时间开始,中国大部分地区陆续进入新石器时代。

中国至今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有7000多处,下图遗址中被龙山文化所代替的是()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5.“敦煌”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东汉应劭解释“敦,大也;煌,盛也”,取盛大辉煌之意。

汉代的敦煌郡位于下图中的()A.①B.①C.①D.①6.丝绸之路的开辟大大加强了西域与中原地区的政治文化联系,也促进了东西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对于这条古代重要的商路,观察如图,其中重要地理名词标注错误的是()A.长安B.阴山C.敦煌D.葱岭7.余秋雨赞美一个了不起的工程: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

该工程区位于如图中的()A.①B.①C.①D.①8.某史书记载战国时期“立木为信”的故事,“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材料中的“国都”应该位于图中()A.①B.①C.①D.①9.秦的统一,奠定了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

高考历史历史图表题41题典型例题汇总及解析

高考历史历史图表题41题典型例题汇总及解析

高考历史41题典型例题1.比较汉与明清经济示意图,提取两项有关汉与明清经济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说明。

信息一:汉朝主要的粮食产区集中在黄河流域;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

说明:江南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高产作物的引进。

信息二:汉朝手工业中心都集中在黄河流域;明清时期江浙地区兴起众多工商业市镇。

说明:农业和手工业发展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向农村渗透;隋以来大运河的兴建。

2.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两项有关唐朝和美国政府机构的信息,并结合所学说明。

图一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图二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示意图信息一:都是通过权力的分散达到中央政府部门互相制约与平衡,防止部门集权。

说明:唐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完善;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体制)。

信息二:都是三权分立,但权力分割的形式不同。

说明:唐朝三省六部制是将宰相权力分为决策权、审核权、执行权;美国三权分立体制是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

信息三:体现的本质不同。

说明:唐朝三省六部制体现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美国三权分立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信息四:两者权力运作方式不同。

说明:唐朝三省六部制是集权下的分权,皇帝大权独揽;美国三权分立是三者独立平等,互相制约。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8 唐朝长安平面图图9 北宋东京平面图比较唐朝长安平面图与北宋东京平面图,提取两项有关唐宋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信息一:唐朝长安城市格局规范整齐,而北宋东京城市布局则不十分规范整齐。

说明:北宋都城布局是依据河流流向而规划的。

信息二:唐朝坊与市分开,商业区固定在特定区域,而北宋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

说明:北宋商品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信息三:唐朝长安城市布局突出政治、军事功能,北宋东京突出商业、文化功能。

说明: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文化流行,出现了娱乐的瓦肆、夜市、商业区。

信息四:唐朝宫城在正北,北宋宫城在中心。

说明:北宋君主专制加强。

考前辅导:高中历史地图类试题精选

考前辅导:高中历史地图类试题精选

历史地图类试题1.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

读右图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后顺序的部分排列是A .②③①⑤B .②①⑤⑥C .①③⑤④D .④③⑤⑥2.右图是一副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

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A .西周B .秦朝C .汉朝D .唐朝3.下列四图反映了安徽省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正确的是A .③④②①B .②④③①C .④③①②D .①③②④ 4.读右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A .汉武帝在②颁布推恩令B .北魏孝文帝从③迁都到②C .②和④先后是两宋的都城D .明太祖在①废除了丞相制度5.左图所示战役是A. 明朝与瓦剌之战B. 明朝与后金之战C.清军反击噶尔丹之战D.清军平定大小和卓之战第1题图 第2题图第4题图第5题图6.右图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A .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B .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C .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D .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7.上图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与此对应的时代主题是A .“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B .“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C .“共赴国难”D .“将革命进行到底”8.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如图所示的分界线。

这意味着A .两国当时的航海成果得到承认B. 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C. 其他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民争夺之外D. 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基督教9.“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

下面地图中白色区域的不断扩大,反映了A .天主教的传播B . 西方人眼中的世界C .罗马帝国的扩张D .“日不落帝国”形成10.右图显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状况。

这一状况反映了A .受援国已经成为援助国的经济附庸B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国际化空前加强C .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D .援助顿多寡取决于是否为战时盟国第6题图第7题图11.图4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次战事的发生地。

高中历史地图类试题

高中历史地图类试题

历史地图类试题1.读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A.秦始皇在③完成国家统一B.东周从①迁都到②C.④在元朝被誉为天下第一大港D.宋太祖在②“杯酒释兵权”2.下列言论的出现与左图属于同一朝代的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C.“天理即是吾心”D.“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3.右图是某个历史时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国示意图节选(深色部分为建交国)。

下列各项历史事件中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A.杜鲁门主义出台B.欧共体成立C.戈尔巴乔夫开始改革D.北约空袭南联盟4.图8中阴影部分是某个历史时期德国的疆域图。

直接促成该疆域形成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拿破仑战争结束B.三次王朝战争完成C.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D.两德统一完成5.下图为某个历史时期的欧洲形势图。

下列各项事件发生于这个时期的是A.美国确立联邦共和制B.科学共产主义诞生C.英国进行工业革命D.德国完成国家统一6. 下列历史事件与右图所示地区对应准确的是A. 1960年,投入开发建设大庆油田B. 1972年,签署《中美联合公报》C. 1992年,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D. 2001年,举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7. 右下图是学生在小组研究学习中出现的一幅地图。

其研究主题是A. 国民革命运动的成就B. 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C. 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日D.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8. 左上图6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

该都城是A. 唐长安B. 宋开封C. 元大都D. 明北京9.下列四幅图反映了北京地区不同历史时期名称的变化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图1 ②图2 ③图3 ④图4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④②①D.④③②①10.右图为我国古代某王朝都城内的主要中央官署分布图,该都城是A.唐长安B.元大都C.明北京D.清京师11. 图7是某个历史时期的欧洲部分地区示意图。

下列各项历史事件发生于这一时期的是A. 普法战争爆发B. 第二国际建立C. 两德统一完成D. 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12.左上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某一时期人民军队作战形势图,这一重大军事行动的意义在于A.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B.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C.战争形势出现转折D.国民党统治被推翻13.下列各项对右图中迁都影响理解准确的是A.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B.促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利于削弱世家门阀特权D.促进了民族间的大融合14.右图中的深色部分是20世纪初某国及其殖民地分布图。

高中历史地图类试题资料

高中历史地图类试题资料

历史地图类试题1.读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A.秦始皇在③完成国家统一B.东周从①迁都到②C.④在元朝被誉为天下第一大港D.宋太祖在②“杯酒释兵权”2.下列言论的出现与左图属于同一朝代的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C.“天理即是吾心”D.“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3.右图是某个历史时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国示意图节选(深色部分为建交国)。

下列各项历史事件中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A.杜鲁门主义出台B.欧共体成立C.戈尔巴乔夫开始改革D.北约空袭南联盟4.图8中阴影部分是某个历史时期德国的疆域图。

直接促成该疆域形成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拿破仑战争结束B.三次王朝战争完成C.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D.两德统一完成5.下图为某个历史时期的欧洲形势图。

下列各项事件发生于这个时期的是A.美国确立联邦共和制B.科学共产主义诞生C.英国进行工业革命D.德国完成国家统一6. 下列历史事件与右图所示地区对应准确的是A. 1960年,投入开发建设大庆油田B. 1972年,签署《中美联合公报》C. 1992年,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D. 2001年,举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7. 右下图是学生在小组研究学习中出现的一幅地图。

其研究主题是A. 国民革命运动的成就B. 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C. 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日D.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8. 左上图6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

该都城是A. 唐长安B. 宋开封C. 元大都D. 明北京9.下列四幅图反映了北京地区不同历史时期名称的变化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图1 ②图2 ③图3 ④图4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④②①D.④③②①10.右图为我国古代某王朝都城内的主要中央官署分布图,该都城是A.唐长安B.元大都C.明北京D.清京师11. 图7是某个历史时期的欧洲部分地区示意图。

下列各项历史事件发生于这一时期的是A. 普法战争爆发B. 第二国际建立C. 两德统一完成D. 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12.左上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某一时期人民军队作战形势图,这一重大军事行动的意义在于A.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B.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C.战争形势出现转折D.国民党统治被推翻13.下列各项对右图中迁都影响理解准确的是A.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B.促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利于削弱世家门阀特权D.促进了民族间的大融合14.右图中的深色部分是20世纪初某国及其殖民地分布图。

高考历史地图型题目汇编

高考历史地图型题目汇编

历史地图型选择题汇编2013年题组1.(2013·安徽文综·20)“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

图5地图中白色区域的不断扩大,反映了()图5A.天主教的传播B.西方人眼中的世界C.罗马帝国的扩张D.“日不落帝国”形成【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解析】四个图片展现了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的发展变化,图一白色区域在亚欧大陆,从东方到西方,排除A;图2到达1500新航路的开辟,打通了连接欧洲和亚洲,美洲的新航线,从时间上排除C;英国日不落帝国的形成开始于16世纪晚期,排除D。

【答案】B2.(2013·北京文综·13)读图7,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A.汉武帝在②颁布推恩令B.北魏孝文帝从③迁都到②C.②和④先后是两宋的都城D.明太祖在①废除了丞相制度图7 中国古代部分都城示意图【考点】古代都城的变迁【解析】本题是图片题,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根据选项提到的四个朝代。

依据所学知识,结合地图判断图中四个地名分别是①长安(西汉都城)、②开封(北宋都城)、③平城(北魏初都城),④杭州(南宋都城)。

西汉的都城在长安,A项说法错误;孝文帝迁都是从平成迁至洛阳,B项错误;明朝建国之初都城在南京,D错误。

因此正确答案选C。

【答案】C3.(2013·福建文综·13)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亲率大军号称80万屯兵江北,周瑜率兵数万布防江南,大战(参见图6)一战即发。

时值隆冬季节,北风呼啸。

周瑜忧心忡忡,孔明密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这里“东风”指()图6 A.自西北吹向东南的风B.自东南吹向西北的风C.刘备统领的孙刘联军D.增援的船只及燃烧品【考点】文史知识【解析】本题考察学生的识图能力与文史常识。

试题讲的是赤壁之战,曹军屯兵江北(即长江以北),孙刘联军则布防江南(即长江以南),所以攻打曹军,是从南向北,即东风是自东南吹向西北的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地图类试题
1.读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秦始皇在③完成国家统一
B.东周从①迁都到②
C.④在元朝被誉为天下第一大港
D.宋太祖在②“杯酒释兵权”
2.下列言论的出现与左图属于同一朝代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C.“天理即是吾心”
D.“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3.右图是某个历史时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国示意
图节选(深色部分为建交国)。

下列各项历史事件中
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
A.杜鲁门主义出台
B.欧共体成立
C.戈尔巴乔夫开始改革
D.北约空袭南联盟
4.图8中阴影部分是某个历史时期德国的疆域图。

直接促成该疆域形
成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拿破仑战争结束
B.三次王朝战争完成
C.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
D.两德统一完成
5.下图为某个历史时期的欧洲形势图。

下列各项事件发生于这个时期的是
A.美国确立联邦共和制B.科学共产主义诞生
C.英国进行工业革命D.德国完成国家统一
6. 下列历史事件与右图所示地区对应准确的是
A. 1960年,投入开发建设大庆油田
B. 1972年,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C. 1992年,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
D. 2001年,举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7. 右下图是学生在小组
研究学习中出现的一幅地图。

其研究主题是
A. 国民革命运动的成就
B. 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C. 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日
D.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8. 左上图6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

该都城是
A. 唐长安
B. 宋开封
C. 元大都
D. 明北京
9.下列四幅图反映了北京地区不同历史时期名称的变化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图1 ②图2 ③图3 ④图4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④②①D.④③②①
10.右图为我国古代某王朝都城内的主要中央
官署分布图,该都城是
A.唐长安
B.元大都
C.明北京
D.清京师
11. 图7是某个历史时期的欧洲部分地区示意
图。

下列各项历史事件发生于这一时期的是
A. 普法战争爆发
B. 第二国际建立
C. 两德统一完成
D. 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
12.左上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某一时期人民军队作战形势图,这一重大军事行动的意义在于A.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B.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C.战争形势出现转折D.国民党统治被推翻13.下列各项对右图中迁都影响理解准确的是
A.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B.促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利于削弱世家门阀特权D.促进了民族间的大融合
14.右图中的深色部分是20世纪初某国及其殖民地分布图。

这个国家是
A.荷兰
B.法国
C.英国
D.西班牙
15.左图中数
字符号标明的地点,都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重大事件的
发生地,其中能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供实地资料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6.右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立根据地的示意图。

图中所示根据地开辟出现的背景是A.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
C.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D.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决战
16.读右下图,中日甲午战争的战端起于C
中日甲午战争形势示意图
17.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打了一场败仗,
被俘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造纸术随之传入右图中的
A.新罗
B.高昌
C.天竺
D.大食
18.观察左图可知,西周封国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
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
A.黄河流域人口集中B.长江流域干旱少雨
C.农耕经济在黄河流域形成规模
D.分封对象以同姓亲族为主
19.右图的名称应该是
A.太平天国形势图
B.辛亥革命形势图
C.北伐战争形势图
D.红军长征路线图
20.下图是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示意图,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时序是
A.①④③②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③②④①
21.以下中国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特征示意图中,能准确反映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空间分布特征的是
A B
C D
22.读下图根据所学判断,在地区④产生的代表性著作是
A.《春秋》 B.《孟子》 C.《荀子》D.《离骚》
23.读右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在②颁布推恩令
B.北魏孝文帝从③迁都到②
C.②和④先后是两宋的都城
D.明太祖在①废除了丞相制度
图7 中国古代部分都城示意图
24.图6是一副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

图中反映
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
A.西周B.秦朝
C.汉朝D.唐朝
25.下图6是一张未完成的中国古代对外交通路线示意图。

根据所学知识,
可以判断与该图对应的朝代是
A.西汉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25 图8中数字符号标明的地点都是抗日战争时期注明战役的发生地,其中能为八路军战史提供实地资料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6. 读图2《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隋炀帝在位时期,
开通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以下关于隋朝统治者开凿大
运河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消灭南方割据政权
B. 保障京畿物资供应
C. 发展南北商贸流通
D. 促进江南农业开发
27. 图4为《通商口岸分布图》,其格局形成于
A. 鸦片战争之后
B.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 甲午战争之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28.(14分)中国古代史上,中央政权与地方力量的互动,影响着历史进程的发展。

图9 秦朝疆域图10 西汉疆域
指出两图所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

(4分)结合所学,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角度分析这两
种制度的影响。

(4分)
制度:图9:郡县制;图10:郡国并行制。

(4分)
影响: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封
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有时也会与朝廷对抗,如“七国之乱”。

(4分)
29.唐文宗太和八年(834年)诏曰:“南海藩舶,本以慕化(向慕归化)而来,固在接以仁恩,使其感悦,……除舶脚、收市、进奉外,任其来往通流,自为交易,不得重加率税。

”而唐政府所征收的外贸税入,《旧唐书·王愕传》记载:“榷其利,所得与两税埒(等同)。

”而“两税”则是唐朝的主要税收。

图12 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
⑴依据图12和材料,概括唐朝对外贸易的状况。

(8分)
⑵有关于地图信息的描述且正确。

(2分)唐朝视外商来华为对大唐的仰慕,应善待外商,实行开放的外贸
政策。

(4分)外贸税收是唐朝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2分)
30.古代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兴盛发达。

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
根据上图概括指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特点。

并结合所学分析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主要原因。

(6分)
特点:到达的地域广泛、海上贸易兴盛。

(任意一点得2分)
原因:①北方长期战乱,阻断了陆上“丝绸之路”。

(2分)②南方经济的发展(南方纺织业、制瓷业、制茶业等生产的发展,商业的繁荣)。

(2分)③造船业和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提高、指南针用于航海等)。

(2分)④政府的开明政策(或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2分)(任意两点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