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分析法导论-
合集下载
仪器分析 第八章 电分析化学导论

42/68
盐桥:一个盛满饱和KCl和3%琼脂的U形管。
由于饱和KCl溶液浓度很高(3.5-4.2 mol/L), 因此,K+和Cl-离子向外扩散成为盐桥与两个溶 液液接界面上离子扩散的主要部分。
盐桥中,K+和Cl-的扩散速度几乎相等,因此在 两个液接界面上产生两个数值很小、且几乎相 等、方向相反的液接电位,近于完全消除。
38/68
39/68
40/68
2. 液体接界电位 L
定义:两种不同离子或不同浓度溶液接触界
面上,存在着微小电位差,称之为液体接界电位。 产生原因:各种离子具有不同的迁移速率。
41/68
电化学分析中,经常使用有液接界面的参比电 极,所以液接电位普遍存在。
液接电位往往难于测量,为减小其影响,实际 工作中通常在两个溶液之间用 盐桥 连接。
34/68
以锌电极为例:当锌片与含有Zn2+的溶液相
接触时:
金属锌有失去电子氧化为Zn2+的倾向;同时溶 液Zn2+中有从锌片上取得电子而沉积的倾向。
由于Zn氧化倾向大于Zn2+的还原倾向,致使锌 片上聚集了较多电子而带负电荷,溶液中Zn2+ 受锌片负电荷吸引,使溶液界面带正电荷,形 成双电层,产生电位差,即电极电位。
电极电位的测定方法。 液体接界电位的产生原因及消除方法。 浓差极化的产生原因与消除方法。 电化学极化的产生原因。
48/68
第八章 电分析化学导论
1. 根据电极的组成分类 2. 根据电极所起的作用分类
第四节 电极的种类
1. 根据电极的组成分类
第一类电极:金属-金属离子电极;
第11章 电化学分析法导论

1
二、电化学分析方法分类
按照测量方式不同,电化学分析法可分为三种类型:
1、根据待测试液的浓度—电参数—定量关系
电导分析法、电位分析法、库仑分析法、伏安法或极谱分析法 2、通过测量某一电参数突变指示滴定终点—电滴定分析法 电位滴定、电导滴定、电流滴定… 3、通过电极反应,将待测组分转入第二相,再用重量法或滴 定法进行分析。 电重量分析法或电解分析法
2
三、电化学分析方法的优点
简单、操作方便 易于微型化,原位、实时和空间分别分析
易于自动化和与其他技术的联用
应用极其广泛-化学(无机、有机、物化、分 析)、生命科学、医学诊断、能源、环境科学、 材料科学、物理、电子学等领域
3
§11.2
电化学分析基础
一、化学电池与电池电动势
化学电池是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变的装置。它是任何 一类电化学分析法中必不可少的装置。 组成化学电池的条件 ---电极、电解质、外电路
2
Zn 2 Cu
5
原电池可书写为:
(-) Zn∣ZnSO4(a1)∣CuSO4(a2)∣Cu (+)
规定:负极写在左边
各符号的意义:a1、a2、∣
正极写在右边
电极电位——产生的原因是形成了双电层 液接电位——离子的运动速度不同引起的(在电化学分
析中,我们应设法减少或消去液接电位)
该电池的电动势E等于两电极的电极电位差与液接电位 的代数和:
0.0592 0.100 lg 2 2 1 0.200 2
然而,由图可以看出,实际所需的分解电压为1.65V, 比理论分解电压要大。(为什么呢?)
23
(3)电解方程 分解电压包括理论分解电压和超电压,此外,还应包括 电解池回路的电压降ir。因此实际分解电压为:
二、电化学分析方法分类
按照测量方式不同,电化学分析法可分为三种类型:
1、根据待测试液的浓度—电参数—定量关系
电导分析法、电位分析法、库仑分析法、伏安法或极谱分析法 2、通过测量某一电参数突变指示滴定终点—电滴定分析法 电位滴定、电导滴定、电流滴定… 3、通过电极反应,将待测组分转入第二相,再用重量法或滴 定法进行分析。 电重量分析法或电解分析法
2
三、电化学分析方法的优点
简单、操作方便 易于微型化,原位、实时和空间分别分析
易于自动化和与其他技术的联用
应用极其广泛-化学(无机、有机、物化、分 析)、生命科学、医学诊断、能源、环境科学、 材料科学、物理、电子学等领域
3
§11.2
电化学分析基础
一、化学电池与电池电动势
化学电池是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变的装置。它是任何 一类电化学分析法中必不可少的装置。 组成化学电池的条件 ---电极、电解质、外电路
2
Zn 2 Cu
5
原电池可书写为:
(-) Zn∣ZnSO4(a1)∣CuSO4(a2)∣Cu (+)
规定:负极写在左边
各符号的意义:a1、a2、∣
正极写在右边
电极电位——产生的原因是形成了双电层 液接电位——离子的运动速度不同引起的(在电化学分
析中,我们应设法减少或消去液接电位)
该电池的电动势E等于两电极的电极电位差与液接电位 的代数和:
0.0592 0.100 lg 2 2 1 0.200 2
然而,由图可以看出,实际所需的分解电压为1.65V, 比理论分解电压要大。(为什么呢?)
23
(3)电解方程 分解电压包括理论分解电压和超电压,此外,还应包括 电解池回路的电压降ir。因此实际分解电压为:
第六章 电化学分析法导论

E玻 = K玻 − 0.0592 pH 试
D、电位法测定溶液pH的基本原理:
电位法测定溶液的pH,பைடு நூலகம்以玻璃电极作 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作参比电极,浸入 试液中组成原电池:
E = E甘 – E玻
E = E甘 − K玻 + 0.0592 pH 试 = K '+ 0.0592 pH 试
标准校正法的方法和原理如下:先测定标准pH缓冲液 的电动势和被测溶液的电动势。 标准pH缓冲液和被测溶液的电动势为:
③ 检测下限
图中AB与 延长线的交点 所对应的测定离子的活度( 延长线的交点M所对应的测定离子的活度 图中 与CD延长线的交点 所对应的测定离子的活度(或 浓度) 浓度) 。离子选择性电极一般不用于测定高浓度试液 ),高浓度溶液对敏感膜腐蚀溶解严重 (1.0mol/L),高浓度溶液对敏感膜腐蚀溶解严重,也不易 ),高浓度溶液对敏感膜腐蚀溶解严重, 获得稳定的液接电位。 获得稳定的液接电位。
原 电 离 子 选 择 性 电 极 极
晶体 膜电 极
单晶膜电极
多晶膜电极 固定基体电极
非晶体 膜电极 敏化离子选择 性电极
非 晶 体 膜 电 极
流动载体电极 气敏电极 酶电极
4.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特性参数:对于离子选择性电 极的性能可以用它的特性参数来表示。
1)线性范围与检测极限: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电位与溶液中特定离子活度 之间的关系可用能斯特方程式表示,即:
n+
设电池为:
(-)M M n+
参比电极(+)
E = ϕ ( + ) − ϕ ( − ) + ϕ ( L )(液 接 电 位 )
所以
E = ϕ = ϕ
第9章 电化学分析法导论

0
0.0592 (cC ) c (c D ) d EE lg z (c A ) a (c B ) b
0'
式中0’为条件电极电位,它校正了离子强度、水解效应、配位效应以及 pH 值
等因素的影响。 在浓度测量中,通过加入总离子强度调节剂(TISAB)使待测液与标准液的离
子强度相同(基体效应相同),这时可用浓度c代替活度a。
K sp ,Hg2Cl2 0.059 aHg22 0.059 0 lg 2 0 lg aHg2 0 0.059 lg 2 2 2 aHg ( aCl )2
' 0 0.059 lg aCl
可见,电极电位与Cl- 的活度或浓度有关。当Cl- 浓度 不同时,可得到具有不同电极电位的参比电极。(注 意:饱和甘汞电极指 KCl 浓度为4.6M)
9-5 电极的种类 一 根据电极所起的作用分类
(一) 指示电极和工作电极
在电化学测试过程中,溶液主体浓度不发生变化 的电极,称为指示电极.如果有较大电流通过,溶液的主 体浓度发生显著的变化的电极,称为工作电极。
电位分析法中离子选择性电极为指示电极,在电 解分析和库仑分析中所用的铂电极为工作电极。
(二)参比电极
位0’代替标准电极电位0。
对氧化还原反应:
aA bB cC dD
0.0592 ( C cC ) c ( D c D ) d EE lg 或 a b z ( A c A ) ( B c B )
0
0.0592 (cC ) c (c D ) d EE lg ,即 a b z (c A ) (c B )
三. 电池的表示方法
原电池: Zn|ZnSO4(xmol/L) || CuSO4(ymol/L)|Cu
0.0592 (cC ) c (c D ) d EE lg z (c A ) a (c B ) b
0'
式中0’为条件电极电位,它校正了离子强度、水解效应、配位效应以及 pH 值
等因素的影响。 在浓度测量中,通过加入总离子强度调节剂(TISAB)使待测液与标准液的离
子强度相同(基体效应相同),这时可用浓度c代替活度a。
K sp ,Hg2Cl2 0.059 aHg22 0.059 0 lg 2 0 lg aHg2 0 0.059 lg 2 2 2 aHg ( aCl )2
' 0 0.059 lg aCl
可见,电极电位与Cl- 的活度或浓度有关。当Cl- 浓度 不同时,可得到具有不同电极电位的参比电极。(注 意:饱和甘汞电极指 KCl 浓度为4.6M)
9-5 电极的种类 一 根据电极所起的作用分类
(一) 指示电极和工作电极
在电化学测试过程中,溶液主体浓度不发生变化 的电极,称为指示电极.如果有较大电流通过,溶液的主 体浓度发生显著的变化的电极,称为工作电极。
电位分析法中离子选择性电极为指示电极,在电 解分析和库仑分析中所用的铂电极为工作电极。
(二)参比电极
位0’代替标准电极电位0。
对氧化还原反应:
aA bB cC dD
0.0592 ( C cC ) c ( D c D ) d EE lg 或 a b z ( A c A ) ( B c B )
0
0.0592 (cC ) c (c D ) d EE lg ,即 a b z (c A ) (c B )
三. 电池的表示方法
原电池: Zn|ZnSO4(xmol/L) || CuSO4(ymol/L)|Cu
第九章_电化学分析法导论

1 第一类电极(活性金属电极)
组成: 金属与该金属离子的溶液 M | M
Ag | Ag
n
( xmol / L )
Ag
e Ag
Ag
要求: (1)
/ Ag
0 . 059 log a Ag
0
Zn, Cd, In, Tl, Sn, Pb
(2)金属离子以一种形式存在 常用: Cu, Ag, Hg
0.01 mol/L HCl H+ Cl0.1 mol/L HCl 左边带正电 双电层 大约 40mV 电位差 液接电位 扩散电位
右边带负电
盐桥制备:在饱和的KCl溶液中加入3%琼脂,加热使琼脂溶 解,冷却为凝胶,两端以多孔沙芯密封防止电解质溶液间的 虹吸而发生反应,但仍能形成电池回路。使用时它的两端插 入两个溶液中。
2
由金属与两种具有相同阴离子的难溶盐(或难离解的络合 物),再与含有第二种难溶盐(或难离解的络合物)的阳 离子组成的电极体系。
Ag
/ Ag
0 . 059 log a Ag
K spAg aC
2C 2O 4
a Ag
2 2O 4
aC
2O 4
2
K spCaC 2 O 4 a Ca 2
电量 i---E 曲线 电极的增重 二 特点和应用
库仑分析法 极谱法或伏安法 电解分析法
1 仪器结构简单,便宜,易于推广
2 易于自动化 9-2 化学电池 一 化学电池的分类 自发性 原电池 由化学能自发地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化学电池 电解池 由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 强制性
二 电池的正负极和阴阳极 原电池 阳 Zn 盐桥 + 阴 Cu
第2章电化学分析法导论

可分为液接电池和非液接电池。
A) 液接电池:两电极共同一种溶 液。
第2章电化学分析法导论
B)非液接电池:两电极分别与不同溶液接触。如图所示。
据能量转换方式亦可分为两类: A)原电池(Galvanic or voltaic cell):化学能——电能
B)电解池(Electrolytic cell):电能——化学能
第二章 电化学分析法导论
Study hard !
第2章电化学分析法导论
电化学分析法导论
电分析化学是仪器分析的一个重要分支 • 根据物质在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变化来
测定物质组分含量的方法,称为电分析化学 法。
仪器简单,应用广泛,发展迅速的一类 方法。
第2章电化学分析法导论
分类——按其测量方式不同分类
第2章电化学分析法导论
特点
• 准确度高(库仑分析、电解分析有较高的准 确性,甚至可测定原子量)
• 灵敏度高(电位分析的检出限可达10-7 mol. L1)
• 仪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便宜 • 选择性相对较差
(除离子选择性电极和极谱分析) (除极谱分析法外,一般用作定量分析)
第2章电化学分析法导论
(1)根据待测试液的浓度C与某一电参数之间 的关系求得分析结果。
电参数可以是电导、电位、电流、电量等 它包括:电导、电位、极谱、库仑分析法 (2)通过测量某一电参数的突变来指示滴定分
析终点的方法,又称电滴定分析法。 包括电导滴定、电位滴定、电流滴定等 (3)通过电极反应,将待测物转变为金属或其
第2章电化学分析法导论
(1)袖珍微型化:仪器袖珍化,电极微型化。 (2)生命过程的模拟研究:生命过程的氧化还
原反应类似电极上的氧化还原,用电极膜上 反应模拟生命过程,可深化认识生命过程。 (3)活体现场检测:(无损伤分析 )。
A) 液接电池:两电极共同一种溶 液。
第2章电化学分析法导论
B)非液接电池:两电极分别与不同溶液接触。如图所示。
据能量转换方式亦可分为两类: A)原电池(Galvanic or voltaic cell):化学能——电能
B)电解池(Electrolytic cell):电能——化学能
第二章 电化学分析法导论
Study hard !
第2章电化学分析法导论
电化学分析法导论
电分析化学是仪器分析的一个重要分支 • 根据物质在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变化来
测定物质组分含量的方法,称为电分析化学 法。
仪器简单,应用广泛,发展迅速的一类 方法。
第2章电化学分析法导论
分类——按其测量方式不同分类
第2章电化学分析法导论
特点
• 准确度高(库仑分析、电解分析有较高的准 确性,甚至可测定原子量)
• 灵敏度高(电位分析的检出限可达10-7 mol. L1)
• 仪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便宜 • 选择性相对较差
(除离子选择性电极和极谱分析) (除极谱分析法外,一般用作定量分析)
第2章电化学分析法导论
(1)根据待测试液的浓度C与某一电参数之间 的关系求得分析结果。
电参数可以是电导、电位、电流、电量等 它包括:电导、电位、极谱、库仑分析法 (2)通过测量某一电参数的突变来指示滴定分
析终点的方法,又称电滴定分析法。 包括电导滴定、电位滴定、电流滴定等 (3)通过电极反应,将待测物转变为金属或其
第2章电化学分析法导论
(1)袖珍微型化:仪器袖珍化,电极微型化。 (2)生命过程的模拟研究:生命过程的氧化还
原反应类似电极上的氧化还原,用电极膜上 反应模拟生命过程,可深化认识生命过程。 (3)活体现场检测:(无损伤分析 )。
第9章 电化学分析法导论

11
9-1-2.电池图解表示式
原电池
Zn | ZnSO4 (x mol· -1) || CuSO4 (y mol· -1) | Cu L L
1. 左氧化,右还原。电解质位于两电极之间。 2. 两相界面或不相混溶液界面“|”,盐桥“||”。
3. 溶液活度,气体分压,温度要注明。
若不注,则为1mol·-1;101325Pa(1atm);25℃。 L
20
3. 搅拌,使 Cs
2. 电化学极化
由于极反应速度较慢而引起的电极电位偏
离平衡值的现象。
例 2H++2e=H2↑
①
H+ + e = H
② H+ H+ =H2+ 慢,决定整个反应速度
③ H2++e=H2↑
使 Φc→负
要使反应
② 加快必须增加活化能,
21
去极化
定义:电极电位不随外加电压变化而变化,或者电极电位改变很小而 电流变化很大的现象。如饱和甘汞电极为去极化电极。
K sp ( Ag 2 S )
αS2-=
Φ Ag+/Ag =φθ Ag+/Ag +
0.0592 K sp ( Ag2 S ) lg 2 K sp ( CdS )
0.0592 lg Cd 2 2 0.0592 θ l g aCd 2 =φ Ag+/Ag +K+ 2
30
例2、Hg | HgY, MY, Mn+ 杯汞电极-用 于EDTA络合滴定作指示电极
-氧化反应
阳极
:
电 池 反 应 Zn2++Cu=Zn+Cu2+
9-1-2.电池图解表示式
原电池
Zn | ZnSO4 (x mol· -1) || CuSO4 (y mol· -1) | Cu L L
1. 左氧化,右还原。电解质位于两电极之间。 2. 两相界面或不相混溶液界面“|”,盐桥“||”。
3. 溶液活度,气体分压,温度要注明。
若不注,则为1mol·-1;101325Pa(1atm);25℃。 L
20
3. 搅拌,使 Cs
2. 电化学极化
由于极反应速度较慢而引起的电极电位偏
离平衡值的现象。
例 2H++2e=H2↑
①
H+ + e = H
② H+ H+ =H2+ 慢,决定整个反应速度
③ H2++e=H2↑
使 Φc→负
要使反应
② 加快必须增加活化能,
21
去极化
定义:电极电位不随外加电压变化而变化,或者电极电位改变很小而 电流变化很大的现象。如饱和甘汞电极为去极化电极。
K sp ( Ag 2 S )
αS2-=
Φ Ag+/Ag =φθ Ag+/Ag +
0.0592 K sp ( Ag2 S ) lg 2 K sp ( CdS )
0.0592 lg Cd 2 2 0.0592 θ l g aCd 2 =φ Ag+/Ag +K+ 2
30
例2、Hg | HgY, MY, Mn+ 杯汞电极-用 于EDTA络合滴定作指示电极
-氧化反应
阳极
:
电 池 反 应 Zn2++Cu=Zn+Cu2+
第6章-电化学分析法导论

====
(−) Zn Zn2+ (1.0mol⋅ L−1 )
产生电流的原因
Cu2+ (1.0mol⋅ L−1 ) Cu (+)
电极间存在着电位差
====
2、电池电动势(相间电位、液接电位) 、电池电动势(相间电位、液接电位) (1)电极和溶液的相界面电位差(电极电位) )电极和溶液的相界面电位差(电极电位) 带电质点在两相间的转移 某些阳离子或阴离子在相界面附近的某一相内选择性吸附 不带电的偶极质点(如有机极性分子和小偶极子) 不带电的偶极质点(如有机极性分子和小偶极子)在界面 附近的定向吸附 (2)电极和导线的相界面电位差 ) (3)液体和液体的相界面电位差 )
把金属插入含有该金属离子的盐溶液中, 把金属插入含有该金属离子的盐溶液中,金属表面的金属离子 有溶解到溶液中成为水合离子的趋势, 有溶解到溶液中成为水合离子的趋势,溶液中的水合金属离子也有 从金属表面获得电子,沉积在金属表面上的趋势。当金属的溶解速 从金属表面获得电子,沉积在金属表面上的趋势。当金属的溶解速 率与金属离子的沉积速率相等时,建立了如下平衡: 率与金属离子的沉积速率相等时,建立了如下平衡: 溶解
液接电位产生示意图
盐桥的作用:构成原电池的通路,维持溶液的电中性, 盐桥的作用:构成原电池的通路,维持溶液的电中性, 消除液体接界电位。 消除液体接界电位。
3、电极电位 电池电动势: 电池电动势:构成化学电池的相互接触各相的相间电位的 代数和, 代数和,E = ϕ ( + ) − ϕ ( − )
第六章 电化学分析法导论
一、电化学分析法概述 二、电化学分析法基础 三、电极的分类
一、 概 述 一、电化学分析法概述
什么是电化学分析 ? 定义:应用电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依据物质的电化 定义:应用电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 ,依据物质的电化 学性质(电流、电位、电导、电量) 在溶液中有电流或无电流 有电流或无电流流 学性质( 电流、电位、电导、电量) ,在溶液中有电流或无电流流 动的情况下, 动的情况下 ,来测定物质组成及含量的分析方法称之为电化学分 析或电分析化学。 析或电分析化学。 电化学分析法的特点: 电化学分析法的特点: 灵敏度、准确度高,选择性好,应用广泛。 灵敏度、准确度高,选择性好,应用广泛。 被测物质的最低量可以达到10 数量级。 被测物质的最低量可以达到 -12 mol/L数量级。 数量级 电化学仪器装置简单,操作方便, 适合自动控制和在线分析 自动控制和在线分析。 电化学仪器装置简单,操作方便, 适合自动控制和在线分析。 适用范围广(无机离子的分析;有机电化学分析;药物分析; 适用范围广 ( 无机离子的分析 ; 有机电化学分析 ; 药物分析 ; 应用于活体分析) 应用于活体分析)
(−) Zn Zn2+ (1.0mol⋅ L−1 )
产生电流的原因
Cu2+ (1.0mol⋅ L−1 ) Cu (+)
电极间存在着电位差
====
2、电池电动势(相间电位、液接电位) 、电池电动势(相间电位、液接电位) (1)电极和溶液的相界面电位差(电极电位) )电极和溶液的相界面电位差(电极电位) 带电质点在两相间的转移 某些阳离子或阴离子在相界面附近的某一相内选择性吸附 不带电的偶极质点(如有机极性分子和小偶极子) 不带电的偶极质点(如有机极性分子和小偶极子)在界面 附近的定向吸附 (2)电极和导线的相界面电位差 ) (3)液体和液体的相界面电位差 )
把金属插入含有该金属离子的盐溶液中, 把金属插入含有该金属离子的盐溶液中,金属表面的金属离子 有溶解到溶液中成为水合离子的趋势, 有溶解到溶液中成为水合离子的趋势,溶液中的水合金属离子也有 从金属表面获得电子,沉积在金属表面上的趋势。当金属的溶解速 从金属表面获得电子,沉积在金属表面上的趋势。当金属的溶解速 率与金属离子的沉积速率相等时,建立了如下平衡: 率与金属离子的沉积速率相等时,建立了如下平衡: 溶解
液接电位产生示意图
盐桥的作用:构成原电池的通路,维持溶液的电中性, 盐桥的作用:构成原电池的通路,维持溶液的电中性, 消除液体接界电位。 消除液体接界电位。
3、电极电位 电池电动势: 电池电动势:构成化学电池的相互接触各相的相间电位的 代数和, 代数和,E = ϕ ( + ) − ϕ ( − )
第六章 电化学分析法导论
一、电化学分析法概述 二、电化学分析法基础 三、电极的分类
一、 概 述 一、电化学分析法概述
什么是电化学分析 ? 定义:应用电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依据物质的电化 定义:应用电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 ,依据物质的电化 学性质(电流、电位、电导、电量) 在溶液中有电流或无电流 有电流或无电流流 学性质( 电流、电位、电导、电量) ,在溶液中有电流或无电流流 动的情况下, 动的情况下 ,来测定物质组成及含量的分析方法称之为电化学分 析或电分析化学。 析或电分析化学。 电化学分析法的特点: 电化学分析法的特点: 灵敏度、准确度高,选择性好,应用广泛。 灵敏度、准确度高,选择性好,应用广泛。 被测物质的最低量可以达到10 数量级。 被测物质的最低量可以达到 -12 mol/L数量级。 数量级 电化学仪器装置简单,操作方便, 适合自动控制和在线分析 自动控制和在线分析。 电化学仪器装置简单,操作方便, 适合自动控制和在线分析。 适用范围广(无机离子的分析;有机电化学分析;药物分析; 适用范围广 ( 无机离子的分析 ; 有机电化学分析 ; 药物分析 ; 应用于活体分析) 应用于活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