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导论
合集下载
电化学分析---电化学分析导论汇总

(III) KCl
K+ K+
(II) HCl浓
H+
Cl-
Cl-
Cl-
Cl-
液接电位的形成 图中:φ(I) – φ(III) ≈ 0 φ(III) - φ(II) ≈ 0
K+扩散速度与Cl-相当
第四节 电极的极化
极化:电流通过电极与溶液界面时,
电极电位偏离平衡电位的现象。
过电位(超电位):由于极化现象引
第二节 电极电位
电极电位:电极、溶液之间的电位差。 电极电位的产生:金属表面荷电。 IUPAC规定任何电极的电位是:它与
标准氢电极构成原电池,所测得的电 动势作为该电极的电极电位。
标准氢电极(NHE):
铂片电极,浸在氢离子活度等于1 mol.dm-3的溶液中,通入压力为1 atm的 氢气,使铂片表面上不断有氢气泡通过。 电极反应: 2H+ + 2e
Hg
2+
0.059V 2/Hg+ 2
lg
Ksp1, Hg2C2O4 Ksp2 , Ca2C2O4
所以 E = K +
0.059V 2
lgaca2+
(四)零类电极: 由惰性金属与含有可溶性的氧化和还原质的溶 液。 例如Pt|Fe2+,Fe3+电极,
电极反应为: 电极电位为: Fe3+ + e E= Eθ Fe2+ + 0.059V lg
第三节 液接电位与盐桥
两个不同溶液直接接触,在相界 面上会发生离子的迁移,从而产生液 接电位。
(I)
HCl稀 + + H+ + + + Cl- + +
第9章 电化学分析导论

溶液本体 + + + - - - + + + + -
2、充电电流与法拉第电流
电极上因氧化还原反应而产生电 流称为法拉第电流 电极上电荷的改变导致双电层电 荷的改变而产生电流称为充电电 流 (属于非法拉第电流)
d0 d1
+ + + + - + - - - + + +
+ - -
+
紧密层 扩散层
充电电流
E t ( RC ) ic e R
二、电池的图解表达式
5、电池的图解表达式 ——IUPAC对电池图解规定 (阳极) 电极a 溶液(a1) 溶液(a2) 电极b (阴极)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写在左边, 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写在右边
电池组成的每一个接界面用“|”隔开; 两种溶液通过盐桥连接时,用“ ”表示; 同一种溶液中存在多种组份时,用“ ,” 隔开。 电池中的溶液应注明活度(或浓度)。若有气体,应注明 其分压、温度。若不注明,则指25℃,101325Pa 电解质溶液位于两电极间
分类
特方程求算被测物质浓度的方法
通过电位突变来确定滴定终点,然后计 电位滴定法:
算被测物质的含量。
3、伏安和极谱法 以特殊电解过程中所得的电流— 电压曲线为基础来进行分析的方 法;使用固体或固定电极作工作 电极时称为伏安法;使用液态电 极作工作电极时称为极谱法
交流示波滴定装置
二、电分析化学方法的分类
标准H电极
自学内容
待测电极
(阳)Pt|H2(101 325 Pa ),H+(1mol/dm)||Ag+(1mol/dm)|Ag(阴) E电池= E右- E左= E待测- E标准H电极 = E待测 目前使用的标 准电极电位都 是相对值
第五章____电化学分析导论

第一节
电位分析法 电 化 学 分 析 库仑分析法 极谱分析法 电解分析法
电化学方法的分类
恒电流电解 控制电位电解 控制电位库仑分析 恒电流库仑分析(库仑滴定) 恒电流库仑分析(库仑滴定) 经典极谱分析 新极谱分析
华中、 (方法用途及特点P124--125 )华中、 方法用途及特点 陕西、 陕西、东北师大分析化学
3. 下列电池的电动势为 下列电池的电动势为0.839v: : Cd︱CdX2(饱和 ,X-(0.02mol L-1)‖SCE 饱和), ︱ 饱和 ‖ 0 ECd2+ / Cd ﹦-0.403v ESCE ﹦0.244v,不考虑 , 离子强度的影响, 离子强度的影响,求CdX2的Ksp.
A
E
Rp fB
r
εx
K1
G
K2
K3
εs
具体操作及注意事项: 具体操作及注意事项: 第一步:标定滑线变阻器 第一步:标定滑线变阻器AB K3接入 s, εs为惠斯登电池, 20℃时其电动势 接入ε 为惠斯登电池, ℃ 为 1.0183V。 。 先接通K 即电位差计的粗调档) 先接通 1(即电位差计的粗调档) (r为限 为限 流电阻),调节G上读数为零 ),调节 上读数为零——粗调;再断 粗调; 流电阻),调节 上读数为零 粗调 接通K 再调节G上读数为零 上读数为零——细调。 细调。 开K1 接通 2,再调节 上读数为零 细调1.0183V。 。 第二步:待测电池的测量: 第二步:待测电池的测量: K3接入 x重复上述操作。 接入ε 重复上述操作。
第三节 电极电位与被测离子浓度的关系
一、电极电位的测定 电池——二个电极 二个电极——电极电位 电极电位——电池电 电池 二个电极 电极电位 电池电 动势。 动势。 然而,目前单个电极的电位无法测定。 然而,目前单个电极的电位无法测定。 人们人为规定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位为零 (25℃,1atm)。 ℃ )。 当被测电极与标准氢电极SHE(NHE)为负极 当被测电极与标准氢电极 为负极 组成电池时, 组成电池时,电池的电动势即为被测电极的电 极电位(vs.SHE)。 极电位 。
电化学分析导论

的电化学反应并非实验所需研究或测试的,它们只提供电子传递的场所
极化电极和去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电极
在电解过程时,插入试液中电极的电位完全随着外加电压的变化 而变化,或当电极的电位改变很大而电流改变很小时,这一类电极称
为极化电极。
当电极电位不随外加电压的变化而变化,或当电极的电位改变很 小而电流改变很大时,这一类电极称为去极化电极。
8.2 电分析化学中的电极系统 一、 电极的种类 1、 根据电极的组成分类
第一类电极,由金属浸入该金属离子的溶液组成,如Ag/Ag+
Ag+ + eAg 电极电位表示为:E=E0 + 0.059V lg aAg+
第二类电极
由金属、金属的难溶盐的阴离子溶液组成的电极 例如银-氯化银电极 AgCl +eAg + Cl-
• 作业:
1. 何谓参比电极、指示电极和辅助电极(作用是什么)? 2. 在什么情况下要使用三电极系统?
二、二电极与三电极系统
电流小时,可用两电极;电流大时,要用辅助电极构成三电极系 统来测量
8.3 电分析化学方法分类 电化学分析根据物质在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变化来进行分析 一、按测量参数分类 电导分析法 电位分析法 电重量分析法
库仑分析法
伏安分析法 二、IUPAC分类
不涉及双电层及电极反应,如电导分析及高频测定
三、 液接电位及其消除 1. 液接电位的形成
当两个不同种类或不同浓度的
溶液直接接触时,由于浓度梯度或离 子扩散使离子在相界面上产生迁移。 当这种迁移速率不同时会产生电位差 或称产生了液接电位,它不是电极反 应所产生,因此会影响电池电动势的 测定,实际工作中应消除。
09电化学分析导论

南京大学高鸿:各类电极和电极过程的电流理论与示波极谱 滴定。 复旦大学邓家祺教授:活化分析。 中国科学院环境生态研究中心:库仑分析。
湖南大学、核工业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五所、上海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南
京土壤研究所上海冶金研究所:离子选择性电极。
电化学分析导论
我国电分析化学方面的研究也很有特色
武汉大学:电化学传感器和生物电化学。
实用价值:金属和含共同配位体的两个难解离络合物组成的 电极(pM电极)
电化学分析导论
4、零类电极
惰性金属(Pt、Au、C等)电极,这类电极本身 不参与电极反应,仅作为氧化态和还原态物 质传递电子的场所,同时起传导电流的作用, 如
Fe3 , Fe2 Pt
Fe 0.0591lg Fe
Ag Ag
Ag
Ag Ag
0.0592 lg Ag 25C ,,由 Ag
Ag
S
2
, S 2
Cd
2
Ag
Ag
0.0592 K sp Ag2 S 0.0592 0.0592 lg lg Cd 2 lg Cd 2 Ag 2 K spCdS 2 2 Ag
电化学分析导论
电化学分析导论
定义:自发地将本身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 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 电流方向是Ag电极流向Cu电极
原电池
外电路中,电子流动的方向是Cu电极流向Ag电极。
正极:Ag电极;
负极:Cu电极 盐桥:使两个半电池保持电中性
电化学分析导论
定义:实现电化学反应所需能量由外部电源供给。
电化学分析导论
湖南大学、核工业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五所、上海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南
京土壤研究所上海冶金研究所:离子选择性电极。
电化学分析导论
我国电分析化学方面的研究也很有特色
武汉大学:电化学传感器和生物电化学。
实用价值:金属和含共同配位体的两个难解离络合物组成的 电极(pM电极)
电化学分析导论
4、零类电极
惰性金属(Pt、Au、C等)电极,这类电极本身 不参与电极反应,仅作为氧化态和还原态物 质传递电子的场所,同时起传导电流的作用, 如
Fe3 , Fe2 Pt
Fe 0.0591lg Fe
Ag Ag
Ag
Ag Ag
0.0592 lg Ag 25C ,,由 Ag
Ag
S
2
, S 2
Cd
2
Ag
Ag
0.0592 K sp Ag2 S 0.0592 0.0592 lg lg Cd 2 lg Cd 2 Ag 2 K spCdS 2 2 Ag
电化学分析导论
电化学分析导论
定义:自发地将本身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 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 电流方向是Ag电极流向Cu电极
原电池
外电路中,电子流动的方向是Cu电极流向Ag电极。
正极:Ag电极;
负极:Cu电极 盐桥:使两个半电池保持电中性
电化学分析导论
定义:实现电化学反应所需能量由外部电源供给。
电化学分析导论
第十一章电化学导论答案

答案
11-01.液接电位是怎样产生的?
答: 液接电位产生于具有不同电解质或浓度不同的同 种电解质溶液界面之间,由于离子扩散通过界面的速 率不同,有微小的电位差产生,这种电位差称为液接 电位。
11-02.阴极和阳极,正极和负极是怎样定义的?
答:负极:电子流出的极 阴极:接电源负极 正极:电子流入的极 阳极:接电源正极
-0.793V
11-07. 写出下列电池的半电池反应及电池反应,计算其电动势,该 电池是电解池还是原电池?
Zn|ZnSO4(0.1mol/L)||AgNO3(0.01mol/L)|Ag
解: 右边:Ag e- Ag
E右Βιβλιοθήκη E Ag/Ag
0.059 lg
Ag
0.799 0.059 lg 0.01
Cd CdX24- 0.200mol / L,X- 0.150mol / L SCE
Eθ Cd2+
/
Cd
=
0.403V,ESCE
=
0.244
3V,
计算CdX2-的形成常数。 4
解: Cd2+ =5.1510-10 mol/L
Cd2+ +4X- ƒ
CdX
24
K稳
=
CdX
24
解:
左边:Cd-2e- +2X- =CdX2
E E右 E左
E左 ESCE E=0.244 3 0.893 0.648 7V
E左
E Cd2/Cd
0.059 2
lg
Cd2
=-0.403+
0.059 2
lg
Cd
2
11-01.液接电位是怎样产生的?
答: 液接电位产生于具有不同电解质或浓度不同的同 种电解质溶液界面之间,由于离子扩散通过界面的速 率不同,有微小的电位差产生,这种电位差称为液接 电位。
11-02.阴极和阳极,正极和负极是怎样定义的?
答:负极:电子流出的极 阴极:接电源负极 正极:电子流入的极 阳极:接电源正极
-0.793V
11-07. 写出下列电池的半电池反应及电池反应,计算其电动势,该 电池是电解池还是原电池?
Zn|ZnSO4(0.1mol/L)||AgNO3(0.01mol/L)|Ag
解: 右边:Ag e- Ag
E右Βιβλιοθήκη E Ag/Ag
0.059 lg
Ag
0.799 0.059 lg 0.01
Cd CdX24- 0.200mol / L,X- 0.150mol / L SCE
Eθ Cd2+
/
Cd
=
0.403V,ESCE
=
0.244
3V,
计算CdX2-的形成常数。 4
解: Cd2+ =5.1510-10 mol/L
Cd2+ +4X- ƒ
CdX
24
K稳
=
CdX
24
解:
左边:Cd-2e- +2X- =CdX2
E E右 E左
E左 ESCE E=0.244 3 0.893 0.648 7V
E左
E Cd2/Cd
0.059 2
lg
Cd2
=-0.403+
0.059 2
lg
Cd
2
电化学分析导论

到另一个电极
电子导电
B)在溶液中,导电由阴、阳离子的迁移进行
离子导电
C)在电极表面的金属/溶液界面处有电子跃迁的电极反应发
生
氧化还原反应
半电池反应: 将电子与离子两个通道结合起来的氧化还原反 应
化学可逆电池:在两个电极上加上相反电压,电池即可产生
逆转反应的体系
2019/12/6
电池 工作 时, 电流 必须 在电 池内 部和 外部 流过, 构成 回路。
研制各种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电极是电位分析 法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
2019/12/6
2.电解与库仑分析法
电解分析: 在恒电流或控制电位 条件下,使被测物质在电极上析出,实 现定量分离测定目的的方法。
电重量分析法: 电解过程中在阴 极上析出的物质量通常可以用称重的方 法来确定。
库仑分析法: 依据法拉第电解定 律,由电解过程中电极上通过的电量确 定电极上析出的物质量的分析方法
较好的选择性.如控制阴极电位电解法,可在多种金 属共存时分离并测定一种金属
2019/12/6
4. 电化学分析的学习方法
电化学分析方法繁多,应注意归纳总结。 共性问题:
溶液的电化学性质;电极性质;基本原理;一般来说, 溶液产生的电信号与检测对象的活度有关;应用均可分为直 接法和滴定(电化学装置作为终点显示装置)。
2019/12/6
二、电极电位
electrode potential and detect 1.平衡电极电位
可以将金属看成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以锌-硫酸锌为例 当锌片与硫酸锌溶液接触时,金属锌中Zn2+的化学势大于溶 液中Zn2+的化学势,则锌不断溶解到溶液中,而电子留在锌 片上。结果:金属带负电,溶液带正电;形成双电层。
电化学分析---电化学分析导论

第一章
电分析化学导论
化学电池
Electrochemical Cell
电极电位
Electrode Potential
液接电位与盐桥
Liquid Junction Potential and Salt Bridge
电极的极化与超电位
Polarization on Electrodes and Overpotential
Hg
2+
0.059V 2/Hg+ 2
lg
Ksp1, Hg2C2O4 Ksp2 , Ca2C2O4
所以 E = K +
0.059V 2
lgaca2+
(四)零类电极: 由惰性金属与含有可溶性的氧化和还原质的溶 液。 例如Pt|Fe2+,Fe3+电极,
电极反应为: 电极电位为: Fe3+ + e E= Eθ Fe2+ + 0.059V lg
5、写出下列电池的半电池反应及电池反应,计算 其电动势,该电池是电解池还是原电池?
Zn│ZnSO4(0.1mol/L) ║AgNO3(0.01mol/L) │Ag 6、下述电池的电动势为0.413V, Pt,H2(101325Pa)|HA(0.215mol/L),NaA(0.116mol/L) ║SCE Esce=0.2443V,计算弱酸HA的解离常数。 7、下述电池的电动势为0.921V, Cd |CdX2-4(0.200mol/L),X-(0.150mol/L) ║SCE EθCd2+/Cd=-0.403V,Esce=0.2443V,计算Cd2-4的形成常数。 8、下述电池的电动势为0.893V, Cd |CdX2(饱和),X-(0.02mol/L) ║SCE EθCd2+/Cd=-0.403V,Esce=0.2443V,计算CdX2的溶度积常数。
电分析化学导论
化学电池
Electrochemical Cell
电极电位
Electrode Potential
液接电位与盐桥
Liquid Junction Potential and Salt Bridge
电极的极化与超电位
Polarization on Electrodes and Overpotential
Hg
2+
0.059V 2/Hg+ 2
lg
Ksp1, Hg2C2O4 Ksp2 , Ca2C2O4
所以 E = K +
0.059V 2
lgaca2+
(四)零类电极: 由惰性金属与含有可溶性的氧化和还原质的溶 液。 例如Pt|Fe2+,Fe3+电极,
电极反应为: 电极电位为: Fe3+ + e E= Eθ Fe2+ + 0.059V lg
5、写出下列电池的半电池反应及电池反应,计算 其电动势,该电池是电解池还是原电池?
Zn│ZnSO4(0.1mol/L) ║AgNO3(0.01mol/L) │Ag 6、下述电池的电动势为0.413V, Pt,H2(101325Pa)|HA(0.215mol/L),NaA(0.116mol/L) ║SCE Esce=0.2443V,计算弱酸HA的解离常数。 7、下述电池的电动势为0.921V, Cd |CdX2-4(0.200mol/L),X-(0.150mol/L) ║SCE EθCd2+/Cd=-0.403V,Esce=0.2443V,计算Cd2-4的形成常数。 8、下述电池的电动势为0.893V, Cd |CdX2(饱和),X-(0.02mol/L) ║SCE EθCd2+/Cd=-0.403V,Esce=0.2443V,计算CdX2的溶度积常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s
X=0
x
C
根据法拉第定律
i
zF
dn dt
zF
A
D(
c x
)
x
0
zf A D
c cs
Dt
当电极表面浓度=0时
id
zF
dn dt
c zFAD( x )x0
zf A D
c
Dt
Cottrell方程
2020/6/16
10.5 电极反应速率
M z ze M
法拉第定律: n Q zF
t
Q idt
o
2020/6/16
10. 6. 1 电极的极化
定义:当有较大电流通过电池时,电极电位偏离平衡电位。
极化:电极电位改变很大而产生的电流变化很小,这种现象 称为极化。
Zn
影响极化因素: 电极大小和形状、 电解质溶液组成、
+- -+
+ - -+
++-
-+ -+
+ -- - - +
++ +
ZnSO4
搅拌情况、温度、电流密度、
电极电位为: RT ln aO
zF aR
在常温下,Nernst方程为:
0.0592 lg aO
z
aR
2020/6/16
活度与活度系数:
若反应物或产物是纯固体或纯液体时,其活度定义为1在分 析测量中多要测量待测物浓度Ci, 其与活度的关系为:
ai ici
(其中i为i离子的活度系数,与离子电荷Zi、离子大小(单位埃)和离子强度 I 有关):
2020/6/16
根据能量转换方式亦可分为两类:
A)原电池(Galvanic or voltaic cell):化学能——电能 B)电解池(Electrolytic cell):电能——化学能
2020/6/16
原电池
CuCl2
电解池
电池表达式
(-) 电极a 溶液(a1) 溶液(a2) 电极b (+)
2. 对流:溶液的对流或热运动引起的物质运动。 静止或不搅动无对流。
3. 扩散:浓差作用
2020/6/16
扩散定律
电极 X=0
x
c
x
c+dc
x+dx
Fick第一定律:
dn DA c dt x
2020/6/16
Fick第二定律:
c t
D
2c x2
解偏微分方程得:
(
c x
)
x0
c cs
c cs
Dt
如Zn标准电极电位Zn2+/Zn=-0.763V是下列电池的电动势: Pt H2(101325Pa), H+(1mol/L) Zn2+ (1mol/L) Zn
2020/6/16
标准电极电位的说明:表10.1
2020/6/16
10.3.3 Nernst方程式
对于任一电极反应: Ox + ne
Red
第10章 电分析化学引论
电化学分析:通过测量组成的电化学电池中待测物溶液所产生的 一些电特性而进行的分析。
按测量参数分: 电位、电重量法、库仑法、伏安法、电导法等;
2020/6/16
电化学分析仪器
2020/6/16
10.1 化学电池(Chemical cell)
化学电池定义:化学电池是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换的装置。 化学电池的组成:电极,电解质溶液,外电路。 根据电解质的接触方式不同,可分为两类: A) 无液接电池:两电极共同浸在同一种溶液 B)有液接电池:两电极分别与不同溶液接触。
2020/6/16
液接电位的消除——盐桥(Salt bridge) 盐桥的制作:
加入3%琼脂于饱和KCl溶液(4.2M),加热混合均匀,注入到U形管中,冷 却成凝胶。两端以多孔沙芯密封防止电解质溶液间的虹吸而发生反应,但 仍形成电池回路。由于K+和Cl-离子的迁移或扩散速率相当,因而液接电 位很小。通常为 1~2 mV。
阳极
E
阴极
电池电动势:
E电池=c-a+液接= 右-左+液接
当E>0,为原电池;E<0为电解池。 正、负极和阴、阳极的区分:电位高的为正极,电位低的为负 极;发生氧化反应的为阳极,发生还原反应的为阴极。
2020/6/16
10.2 液接电位和盐桥
液接电位的形成
当两个不同种类或不同浓度的溶液直接接触时,由于浓度梯度或离子 扩散使离子在相界面上产生迁移。当这种迁移速率不同时会产生电位 差或称产生了液接电位。它会影响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际工作中应 消除。
2020/6/16
10. 3. 2 标准电极电位及其测量
电位的测量和标准氢电极:绝对电极电位无法得到,因此只能 以一共同参比电极构成原电池,测定该电池电动势。常用的为 标准氢电极,如图:
其电极反应为
H+ + 2e
H2(gas)
人为规定在任何温度下, 氢标准电极电位 H+/H2 = 0
2020/6/16
dn i
dt zF
面积一定的电极反应速率与电流呈正比
2020/6/16
10.6 电极的极化与超电位
由于电池有电流通过时,需克服电池内阻R,因此,实际 电池电动势应为:
Ecell c a iR
iR 称为IR降(Voltage drop),它使原电池电动势降低,使电 解池外加电压增加。当电流 i 很小时,电极可视为可逆,
电池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理状态、电极成份。
平衡电极电位
2020/6/16
1. 浓差极化:
发生电极反应时,电极表面附近溶液浓度与主体溶液浓度不同 所产生的现象称为极化。
可通过增大电极面积,减小电流密度,提高溶液温度,加速搅 拌来减小浓差极化。
2. 电化学极化
2020/6/16
10.3 电极电位
10.3.1 平衡电极电位 金属和溶液化学势不同—电子转移—金属与溶液荷不同电荷— 双电层—电位差—产生电极电位。 (如:锌电极的平衡电位).
Zn
+- -+
+ - -+
++-
-+ -+
+ -- - - +
++ +
ZnSO4
RT ln aO
zF aR
能斯特方程:
电极电位:IUPAC规定,任何电极与标准氢电极构成原 电池所测得的电动势作为该电极的电极电位。
标准电极电位:常温条件下(298.15K),活度a均为 1mol/L的氧化态和还原态构成如下电池:
Pt H2(101325Pa),H+(a=1M) Mn+ (a=1M) M
该电池的电动势E即为电极的标准电极电位。 (还原反应为基准)、
lg 0.512 zi2 [
I ]
0
1 Ba I
I 1 2
ci zi2
实际工作中,为方便直接求出浓度,常以条件电极电位0’代替标准 电极电位0。
2020/6/16
10.4 电极表面的传质过程及扩散电流
1. 电迁移:带电离子或极性分子在电场作用下的迁移。 消除电迁移引起的电流,加入惰性电解质(支持电解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