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顺序

利润分配顺序:
一、如果本年利润为贷方余额,则说明本年盈利了,应对其进行分配,作如下分录:
1、先将余额转入未分配利润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1)如果年初利润分配在借方,说明以前年度亏损,用本年度结转的利润弥补,弥补后余额仍在借方的说明还有亏损留待以后年度弥补。
(2)结转本年利润后利润分配余额在贷方的,作如下分录:按利润总额的10%计提法定盈余公积金
(3)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盈余公积
根据公司情况自主决定是否计提任意盈余公积金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盈余公积
向股东分配利润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应付股利
可以合并以下作如下分录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贷:利润分配——应付股利
二、如果本年利润账户为借方余额,表明本年度经营结果为亏损,则将期余额直接结转至利润分配账户,留待以后年度弥补。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本年利润
法定盈余公积金是国家统一规定必须提取的公积金,它的提取顺序在弥补亏损之后,按当年税后利润的10%提取。
法定盈余公积已达到注册资本50%时可不再提取。
法定盈余公积可用于弥补亏损、扩大公司生产经营或转增资本,但企业用盈余公积金转增本后,法定盈余公积金的余额不得低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25%。
非公司制企业法定盈余公积的提取比例可超过净利润的10%。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精选.)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按照本年实现净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公司制企业(包括国有独资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下同)《公司法》规定按净利润10%提取;其他企业可以根据需要确定提取比例,但至少应按10%提取。
企业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累计额超过其注册资本的50%以上的,可以不再提。
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后的剩余利润,有限责任公司按照投资者的出资比例向投资者分配利润;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股份比例分配股利。
企业如果发生亏损,可以用以后年度实现的利润弥补,也可以用以前年度提取的盈余公积弥补。
企业以前年度亏损未弥补完,不能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在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前,不得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利润分配的账务处理为了核算企业利润的分配(或亏损的弥补)和历年分配(或弥补)后的积存余额,设置“利润分配”账户,它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是“本年利润”账户的备抵账户,其借方登记利润已分配额和亏损转入额;其贷方登记利润转入额和亏损的弥补额;本账户年末若为贷方余额表示未分配利润;若为借方余额表示未弥补的亏损。
该账户设置明细账户,有“盈余公积转入”、“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法定公益金”、“应付优先股股利”、“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应付普通股股利”、“转作股本的普通股股利”、“未分配利润”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利润分配方案由公司董事会提出,最终由公司股东大会批准,按照股东大会批准的利润分配方案进行利润分配。
为了使年度会计报表反映当年利润分配情况,企业应按董事会决议提请股东大会批准的报告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作为当年利润分配处理,并将其列入当期的利润分配表。
企业发生的主要利润分配业务如下:(1)公司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借记“盈余公积”账户,贷记“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转入”账户。
(2)按规定从本年净利润中提取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时,借记“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法定公益金、提取任意盈余公积”账户,贷记“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任意盈余公积”账户。
留存收益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两个部分

留存收益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两个部分(一)利润分配利润分配是指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企业章程、投资者协议等,对企业当年可供分配的利润所进行的分配。
利润分配的顺序依次是:(1)提取法定盈余公积;(2)提取任意盈余公积;(3)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未分配利润是经过弥补亏损、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等利润分配之后剩余的利润,它是企业留待以后年度进行分配的历年结存的利润。
相对于所有者权益的其他部分来说,企业对于未分配利润的使用有较大的自主权。
未分配利润是对累计可供分配的利润进行分配后的结果,它通过“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进行核算和反映的。
【例】甲股份有限公司年初未分配利润为0,本年实现净利润100万元,本年提取法定盈余公积10万元,宣告发放现金股利50万元。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甲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处理如下:①结转本年利润借:本年利润 100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00②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宣告发放现金股利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10——应付现金股利 50贷:盈余公积 10应付股利 50同时,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60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10——应付现金股利 50(二)盈余公积(来源、使用)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企业积累资金。
公司制企业的盈余公积包括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
盈余公积的核算包括提取盈余公积和盈余公积的使用(可用于弥补亏损、转增资本、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等)。
1.提取盈余公积【例】乙股份有限公司本年实现净利润为400万元,年初未分配利润为 0。
经股东大会批准,乙股份有限公司按当年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则乙公司的会计分录如下: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40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402.盈余公积使用(1)盈余公积补亏盈余公积弥补亏损时,借记“盈余公积”科目,贷记“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科目。
利润分配的顺序与会计分录(含股东分分红)

利润分配的顺序与会计分录2015-6-25 11:02:27东奥会计在线字体:大小公司向股东分派股利,应按一定的顺序进行。
按照我国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利润分配应按下列顺序进行:第一步,计算可供分配的利润。
将本年净利润(或亏损)与年初未分配利润(或亏损)合并,计算出可供分配的利润。
如果可供分配的利润为负数(即亏损),则不能进行后续分配;如果可供分配的利润为正数(即本年累计盈利),则进行后续分配。
第二步,计提法定盈余公积金。
按抵减年初累计亏损后的本年净利润计提法定盈余公积金。
提取盈余公积金的基数,不是可供分配的利润,也不一定是本年的税后利润。
只有不存在年初累计亏损时,才能按本年税后利润计算应提取数。
这种―补亏‖是按账面数字进行的,与所得税法的亏损后转无关,关键在于不能用资本发放股利,也不能在没有累计盈余的情况下提取盈余公积金。
第三步,计提任意盈余公积金。
第四步,向股东(投资者)支付股利(分配利润)。
公司股东大会或董事会违反上述利润分配顺序,在抵补亏损和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公益金之前向股东分配利润的,必须将违反规定发放的利润退还公司。
利润分配会计分录1、将本年利润转入利润分配借:本年利润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所得税的缴纳,比例25%借:所得税贷:应交税金——所得税3、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税后利润的10%以上)、公益金(税后利润的5%以上)和任意盈余公积(根据公司规章规定的比例计算)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公益金——提取任意盈余公积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公益金——任意盈余公积如有优先股。
应在‗任意盈余公积‘前分配股利4、分配股利(根据董事会决议)借:利润分配——应付股利贷:应付股利5、结转利润分配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公益金——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应付股利6.以盈余公积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借:盈余公积贷: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转入利润分配是指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企业章程、投资者协议等,对企业当年可供分配的利润所进行的分配。
计提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后利润分配实操题

在公司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以及利润分配方面,计提是一项重要的会计处理方法。
本文将从计提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以及后利润分配的实操角度进行探讨,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实用的操作技巧和方法。
二、计提法定盈余公积的原因和意义1. 保护企业利润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应当将其当年利润的10提取为法定盈余公积。
这一举措的目的在于确保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有一定的盈余用于未来的发展和风险防范。
2. 税收优惠公司可以将法定盈余公积纳入上一年度的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从而获得税收优惠。
3. 提高公司信誉通过不断积累法定盈余公积,公司可以表明其盈利能力和财务稳健性,提高其在行业中的信誉和竞争力。
三、计提法定盈余公积的操作方法1. 界定计提标准公司应当根据年度财务报告确定当年的盈余额,然后按照盈余的10进2. 记账处理在会计核算方面,公司应当在当年的利润表中计提法定盈余公积,同时在资产负债表中增加法定盈余公积。
3. 报送相关文件公司在完成法定盈余公积的计提后,应当向税务部门报送相关文件和材料,以确保税收优惠的得到实施。
四、计提任意盈余公积的原因和意义1. 灵活运用盈余任意盈余公积是指公司可以自行决定提取的盈余额度,其灵活性可以使公司在资金运作上更加灵活。
2. 避免过度分红通过设立任意盈余公积,公司可以避免因为盈余过度分配而导致经营困难的风险。
3. 调节现金流在公司经营中,往往需要一定的现金储备来应对各种风险,通过设立任意盈余公积可以调节公司的现金流。
五、计提任意盈余公积的操作方法1. 决策程序公司应当通过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等议事程序来决定任意盈余公积的提取额度。
2. 记账处理在会计核算方面,公司应当在当年的利润表中计提任意盈余公积,同时在资产负债表中增加任意盈余公积。
3. 报送相关文件公司在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后,应当向相关部门报送文件和材料,以便日后税务审计和监督。
六、后利润分配的操作方法1. 界定分配标准公司应当根据盈余的多少以及公司的发展需要来确定后利润的分配标准。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知识分享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按照本年实现净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公司制企业(包括国有独资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下同)《公司法》规定按净利润10%提取;其他企业可以根据需要确定提取比例,但至少应按10%提取。
企业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累计额超过其注册资本的50%以上的,可以不再提。
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后的剩余利润,有限责任公司按照投资者的出资比例向投资者分配利润;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股份比例分配股利。
企业如果发生亏损,可以用以后年度实现的利润弥补,也可以用以前年度提取的盈余公积弥补。
企业以前年度亏损未弥补完,不能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在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前,不得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利润分配的账务处理为了核算企业利润的分配(或亏损的弥补)和历年分配(或弥补)后的积存余额,设置“利润分配”账户,它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是“本年利润”账户的备抵账户,其借方登记利润已分配额和亏损转入额;其贷方登记利润转入额和亏损的弥补额;本账户年末若为贷方余额表示未分配利润;若为借方余额表示未弥补的亏损。
该账户设置明细账户,有“盈余公积转入”、“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法定公益金”、“应付优先股股利”、“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应付普通股股利”、“转作股本的普通股股利”、“未分配利润”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利润分配方案由公司董事会提出,最终由公司股东大会批准,按照股东大会批准的利润分配方案进行利润分配。
为了使年度会计报表反映当年利润分配情况,企业应按董事会决议提请股东大会批准的报告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作为当年利润分配处理,并将其列入当期的利润分配表。
企业发生的主要利润分配业务如下:(1)公司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借记“盈余公积”账户,贷记“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转入”账户。
(2)按规定从本年净利润中提取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时,借记“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法定公益金、提取任意盈余公积”账户,贷记“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任意盈余公积”账户。
提取盈余公积会计分录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的会计分录为:
1、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时: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贷:盈余公积。
2、提取任意盈余公积时:借:利润分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贷:盈余公积。
3、向投资者分配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时: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贷:应付股利。
4、年末,将“利润分配”账户下的其他明细账户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下时: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利润分配。
5、提取法定/任意盈余公积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应注意:这些都是按利润分配的顺序一步步来的,不能随意将他们合在一起做成一笔分录。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科目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科目
法定盈余公积是指依法规定或依照章程规定以公司税后利润的
一定比例提取的资金,用于弥补亏损、扩大生产经营或增加注册资
本等用途。
在会计科目中,法定盈余公积属于所有者权益的一部分,通常在资本公积类科目中。
具体而言,法定盈余公积科目通常包括
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等。
在资产负债表中,
法定盈余公积属于所有者权益的一部分,反映了公司留存利润的情况。
在会计处理中,法定盈余公积的提取和使用需要遵循相关的法
律法规和公司章程,以确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透明度。
从会计角度来看,法定盈余公积科目在资产负债表中属于所有
者权益部分,是公司留存利润的一部分。
在资产负债表中,法定盈
余公积一般列示在资本公积类科目下,与其他资本公积项目一起反
映了公司的资本结构和财务状况。
在利润表中,法定盈余公积一般
不会单独列示,但会通过资产负债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财务报
表间的关联,反映出公司盈余公积的变动情况。
另外,从公司治理和财务透明度角度看,法定盈余公积的提取
和使用需要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必须经过股东大会或
者董事会的决策,并在年度财务报告中进行充分披露,以确保资金
使用的合规性和透明度,保护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总的来说,法定盈余公积是公司依法提取的一部分利润,属于
所有者权益的一部分,在会计科目中一般列示在资本公积类科目下,对于公司财务状况和财务透明度具有重要意义。
在公司经营和财务
管理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合理提取和使用
法定盈余公积,以维护公司和投资者的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股东权益 是指在公司制企业股东(所有者、 投资者) 拥有的权益。 三、所有者权益的内容和分类
1.按形成来源不同 2.按组成内容的不同 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留存收益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投资者 投 入 从盈利 中形成
投入资本
第二节 实收资本
一、实收资本及其来源 (一) 实收资本和注册资本 1. 实收资本:投资者实际投入企业经营活 动的各种财产物资。投资人可以用货币 资金、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对 企业投资。 2.注册资本:企业成立时在工商行政管理 部门登记注册的资本总额,是企业各方 投入资本的总和,是企业的法定资本。
三、实收资本的账务处理 公司的组织形式不同,实收资本的 含义和核算方法也各不相同。
企 独资型企业 业 公司型企业 股本
合伙型企业
实收 资本
无限 责任 公司有限 责任 Nhomakorabea公司股份 有限 公司
两合 公司
(一)有限责任公司实收资本的核算 1.关于有限责任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是指由两个以上股东 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所认缴的出资 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的法人。在这类 公司,投资者投入公司的资本金称为 “实收资本”。 2.账户设置
2.核算举例
【例9--1】宏大公司创立于2006年1 月1日, 当时A、B两位投资人各投资 5 000 000元。A投资5 000 000元现款;B 投资专利权和使用过的固定资产。经资 产评估部门评估,专利权的评估价800 000元,固定资产的评估价4 200 000元。 (1)借:银行存款 5 000 000 贷:实收资本—A 5 000 000 (2)借:固定资产 4 200 000 借:无形资产 800 000 贷:实收资本—B 5 000 000
对所有者权益的理解
所 有 者 权 益
负 债 形 成
净资产
企业资产总额
投资者 投资、 资本增 值形成
(二)所有者权益与负债的区别
所有者权益 负 债 ★权益性 盈余享有权利 要求清偿权利 质不同 ★权利内 参与收益分配、参 到期收回本金及 容不同 与经营管理等 利息 ★归还期 一般不予以归还 限不同 ★风险大 风险较大 小不同 必须偿还 风险较小
(二)实收资本投资人的权利
公司 管理 权
资本投资 人的权利
分享 利润 权
优先 投资 权
分享 余产 权
(三)实收资本的来源
1.按投入渠道不同 国家资本 法人资本 个人资本 外商资本 2.按投资形态不同 实物资产投资
货币资产投资
无形资产投资
二、实收资本的计价(计量) 实收资本是按照投资人作为资本投 入到企业中的各种资产的价值计价。 (一)以货币资金资金出资的计价 包括以人民币出资和外币出资。企 业可按实际收款额作为投入资本入账。 (二)以非货币资产出资的计价 投资者如果以房屋、建筑物、机器 设备等固定资产和原材料等实物资产或 无形资产出资,通常采用企业与投资者 双方认可的价值计价。
【例9--2】某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注册 资本为人民币220万元,投资双方出资比 例为1:1,外方港龙公司以港币出资。 收到外币资本日汇率为1:l.1,按此汇率 折算港龙公司投入港币外汇100万元。账 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港元户1 100 000 (1 000 000×1.1) 贷:实收资本—港龙公司 1 100 000 (1000000×1.1)
二、公司制企业与股东权益 (一)公司制企业组织形式的特征 1.公司制企业组织形式
企 独资型企业 业 公司型企业
合伙型企业
无限 责任 公司
有限 责任 公司
股份 有限 公司
两合 公司
2.公司制企业组织的特征
股东对公司债 务负有限责任
严格的法 律管理 独立的法 律主体
公司
所有权 可转让 所有权与经 营权分离 纳税主体
(2)优先股:是指优先于普通股股东分
配公司收益和剩余资产的股份。股东的 权利: ◆优先分得股利的权利。 ◆在公司终止营业清算解散时,先于普通 股分得剩余财产。 ◆对公司净资产享有的权益以优先股股份 的面值为限,无权分享盈余公积金。 ◆通常在股东会上没有表决权。
4.股票发行价格 按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股票 发行价格可以按票面金额,也可以超过票 面金额,但不得低于票面金额”。 5.账户设置
(二)股份有限公司股本的核算 1.关于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是指其全部资本由等 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 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 任的企业法人。 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本总额应等于股 票面值与股份总数的乘积,也应等于注 册资本。
2.公司设立方式
资本公积
【例9--3】新世纪股份公司经中国证监会 批准,发行普通股1000万股,每股面值1元, 平价发行,发行手续费为发行收入的3%,发 行收入扣除手续费后的股款已存入银行。
发行总收入: 1×10000000=10 000 000元 券商收取手续费: 10 000 000×3% = 300 000元 公司实际收到股款: 10 000 000-300 000 = 9 700 000元
(1)发起式:公司的所有股份全部由发起 人认购,不向发起人之外的任何人募集股份, 无需聘请券商向社会广泛募集资金。其筹集费 用很低,筹资风险小。 (2)募集式:公司股份除由发起人认购一 部分外,还可以采用向其他法人或自然人发行 股票的方式进行募集,因此需要聘请券商发行 股票。其筹集费用高,筹资风险大。
第九章
◆ ◆ ◆ ◆ ◆ ◆
所有者权益
学习目标
所有者权益的定义 所有者权益与负债的区别 所有者权益的组成内容 实收资本的核算 资本公积的核算 留存收益的核算
所有 者权 益
所有 者权 益
第一节 所有者权益概述
一、所有者权益的性质 (一)定义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中扣除负债 以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即: 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
发行股票 收回资金 发起人
证券 市场
其他自然人或法人
3.股票的类别 股票是股份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东按其所 持股份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书面证明。按 其权利不同可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两种: (1)普通股:是股票中的一种最普遍、最重 要的形式,也是一种标准型的股票。股东具 有以下的权利: ◆投票表决权。 ◆盈余分配权。 ◆优先认股权。 ◆剩余财产要求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