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东南亚贸易互补性研究
一带一路对中国与东南亚的影响

一带一路对中国与东南亚的影响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中国对外开放合作的重要战略,对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影响日益显现。
本文将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探讨一带一路对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积极影响。
一、经济合作助力互利共赢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是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合作发展。
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得益于共同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
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往来等途径,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进一步加强,实现了互利共赢。
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贸易的增长。
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贸易成本得到降低,贸易通道更加畅通,中东、中欧贸易途径更加畅达,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存在着互补性的经济结构,通过贸易合作,彼此能够享受到各自优势,促进了双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此外,一带一路倡议也加速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互联互通的进程。
通过陆上和海上的交通网络建设,提高了交通便利化水平,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的经济联系。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基础设施的互相衔接和互通有无,使得贸易、投资等经济活动更加便捷,为双方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二、政治合作促进地区稳定发展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政治合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促进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注重沟通和协商,强调国家间的平等合作。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通过高级别对话、经济论坛等形式,加强了政治对话与合作,构建了相互信任的关系。
同时,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使得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一系列合作项目中都能够共同参与决策,推动了双方的政治合作稳定发展。
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提倡互联互通,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创造了更多机会。
政治合作不仅体现在高层交往上,更加注重民间交流与合作。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民众通过旅游、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增进了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了地区间的政治稳定。
三、文化交流推动民心相通一带一路倡议不仅着力于经济合作和政治合作,也注重文化交流,推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的民心相通。
一带一路加快中国外贸与东南亚合作

一带一路加快中国外贸与东南亚合作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作为中国外贸的重要伙伴和地区之一,东南亚地区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与中国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带一路对中国外贸与东南亚合作的加速作用。
一、共建合作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了共建合作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旨在推动各国间的互利合作。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经贸方面存在着较高的互补性,这为双方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一带一路的推进使得中国企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东南亚地区的投资和贸易中,推动了双方的合作关系向更高水平发展。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内贸易便利化水平。
中国通过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帮助东南亚国家改善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条件,为贸易活动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例如,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共同推动的高铁项目在交通领域的合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果。
通过这些合作,贸易活动更加便利,有利于推动中国外贸与东南亚的合作。
三、推动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各国间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通过签署自贸协定、减少贸易壁垒、提供优惠政策等方式,双方在贸易与投资方面的合作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中国积极推进东南亚国家与其它国家间的自由贸易合作,打破了贸易壁垒,促进了贸易自由化,为中国外贸与东南亚合作创造了更加有利的环境。
四、拓展多样化的贸易渠道和市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多样化的贸易渠道和市场,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通过拓展陆路和海上贸易通道,以及发展跨境电商等新型贸易模式,双方的贸易合作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此外,一带一路倡议还鼓励中国企业积极开拓东南亚市场,进一步增加了中国外贸与东南亚合作的机会和潜力。
五、加强人文交流与合作,促进互学互鉴一带一路倡议注重加强人文交流与合作,促进各民族间的互学互鉴。
中国与印尼的贸易关系研究

中国与印尼的贸易关系研究中国和印尼是两个具有重要地位和潜力的亚洲国家,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对于双方的经济发展都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对中国与印尼的贸易关系进行研究和分析,包括贸易规模、贸易结构、贸易优势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
一、贸易规模中国和印尼之间的贸易往来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逐渐增长,并在近几年取得了显著的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和印尼之间的双边贸易额超过了800亿美元,较10年前增长了近300%。
中国一直是印尼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之一,而印尼也是中国在东南亚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之一。
二、贸易结构中国与印尼的贸易结构相对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能源和原材料的贸易。
印尼是全球最大的煤炭出口国之一,而中国是最大的煤炭进口国之一,因此两国在煤炭贸易方面存在较强的互补性。
此外,印尼还是世界领先的棕榈油生产国,而中国市场对棕榈油需求量广泛,因此棕榈油也成为双方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贸易优势中国与印尼在贸易中具有各自的优势。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具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和出口竞争力,能够为印尼提供大量的机械设备、电子产品和纺织品等制成品。
同时,中国市场庞大,消费需求旺盛,有助于推动印尼的出口。
而印尼则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棕榈油、橡胶等,这些资源的出口对于中国来说非常重要。
四、面临的挑战中国与印尼之间的贸易关系虽然有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贸易结构过于单一,过度依赖能源和原材料贸易,容易受到国际能源市场波动和全球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
其次,贸易壁垒和保护主义倾向的加剧可能给双方贸易带来一定的阻碍。
此外,两国在贸易政策、产业配套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存在着差异,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和沟通。
总结:中国与印尼的贸易关系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得到了加强。
然而,在面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和保护主义抬头的挑战时,双方需要加强合作,寻找更多的合作机会和潜力领域,以实现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贸易关系。
中国与东南亚经济合作的机会与挑战

中国与东南亚经济合作的机会与挑战近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日趋紧密,成为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的经济交流之一。
外界对于中国与东南亚经济合作的前景非常看好,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挑战。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别探讨中国与东南亚经济合作的机会与挑战。
一、机会1. 地理位置的优势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地理位置的优势是他们建立合作的重要元素之一。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接壤,广袤的陆地和延绵的河流贯穿整个亚洲,为亚洲各国之间的贸易交流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
同时,许多东南亚国家也借助中国南部临近的海岸线发展了自己的出口和货运业务,从而获得了更多的商业机会。
2. 贸易合作及互补性在全球经济风起云涌的时代,贸易合作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
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不仅有助于亚洲经济的增长,更能促进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由于东南亚国家在自然资源、劳动力和低成本制造方面具有优势,而中国则在技术创新、高端制造和市场人口方面具有优势,两者相互补充,加强了双方间经济合作的可持续性。
3. 互联互通近年来,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BRI)加强了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联系,也有助于推进两岸之间的深入合作。
BRI通过投资基础设施、电力、交通和物流等领域,加强了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互联互通。
这一包容性且具有战略意义的倡议,倡导“合作、共赢、共建”,为全球经济合作打开新的大门。
二、挑战1. 制度差异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合作在社会、文化和经济制度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在这一方面,一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可能会成为合作中的绊脚石,制约合作的深入和开展。
解决这一挑战的方法是通过深入合作和互相尊重与合理的文化交流相互了解,如果更加开放和稳定的政府制度改革将会加速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之间经济合作的深入。
2. 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推行过程中,贸易保护主义和关税壁垒逐渐成为挑战。
如果贸易保护主义的趋势不断恶化,可能会影响到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之间的贸易交往和投资合作,导致经济增长以及就业机会的不确定性。
中国与东南亚的贸易合作

中国与东南亚的贸易合作中国与东南亚地区长期以来一直保持了紧密的贸易合作关系。
作为邻近地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加强了地区之间的政治合作与互信。
本文将探讨中国与东南亚的贸易合作模式、合作成果以及合作前景。
第一部分:贸易合作模式中国与东南亚的贸易合作模式多种多样。
首先,双边贸易是主要的合作形式。
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建立了广泛的双边贸易合作机制,通过进出口贸易来实现互利共赢。
其次,投资合作也是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企业通过投资东南亚地区的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推动了两地经济的共同发展。
此外,区域多边贸易合作也非常活跃,例如中国与东盟的自由贸易协定(FTA)等。
第二部分:贸易合作成果中国与东南亚的贸易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首先,在贸易规模方面,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的双边贸易额持续增长。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中国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已超过5000亿美元。
其次,双方的贸易结构也逐渐优化。
中国向东南亚出口的产品主要是机电产品、电子产品、纺织品等,而从东南亚进口的产品则主要是矿产品、橡胶、木材等资源类商品。
这种互补性的贸易结构促进了两地经济的良性循环。
此外,中国也积极参与东南亚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第三部分:贸易合作前景展望未来,中国与东南亚的贸易合作前景广阔。
首先,东南亚地区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人口红利,为中国提供了广阔的合作空间。
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在经济结构、产业链衔接、科技创新等领域都存在很大的合作潜力。
其次,中国与东盟的自由贸易协定的全面生效,将为双方的贸易合作提供更好的法律保障和便利。
此外,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贸易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中国将通过共建基础设施、加强互联互通等方式,进一步促进与东南亚的贸易往来。
综上所述,中国与东南亚的贸易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双方在贸易模式、合作成果和合作前景上均取得了积极进展。
中国将继续深化与东南亚各国的贸易合作,促进地区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东南亚贸易合作的新机遇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东南亚贸易合作的新机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深入,亚洲地区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中国作为亚洲最大的经济体,在东南亚地区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在这一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国与东南亚贸易合作开创了新的机遇。
本文将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与东南亚贸易合作的影响,并探讨两者未来合作的潜力和挑战。
第一部分: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与东南亚贸易的促进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重大国际合作倡议,旨在构建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互联互通的新型合作模式。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减少贸易壁垒、优化投资环境等措施,一带一路倡议有效推动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贸易通道。
例如,在连接中国与东南亚的陆上交通线路上,中铁集团与东南亚国家展开合作,修建了一系列高速公路和铁路线路。
这些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缩短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贸易时间,还降低了物流成本,促进了贸易的便利化。
此外,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有助于减少贸易壁垒,优化贸易环境。
中国积极参与多边贸易协定的谈判,并与东南亚国家加强自贸区建设。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逐渐降低,关税减少,贸易便利化程度大大提高。
这些举措促使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贸易规模持续扩大,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第二部分:中国与东南亚贸易合作的潜力和挑战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与东南亚贸易合作带来了新的潜力。
东南亚国家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便宜的劳动力,而中国则具备龙头企业和技术实力,双方具有互补性优势。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将推动更多的中国企业在东南亚投资设厂,促进贸易合作的深度发展。
同时,中国与东南亚的贸易合作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是阻碍贸易合作的一大因素。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文化和语言差异较大,对于企业在合作中的沟通和理解带来一定困难。
其次,贸易投资环境不完善是制约双方合作的因素之一。
东南亚国家的投资法规和商业环境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
中越经贸关系: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

( 门大 学 东 南 亚研 究 中心 , 建 厦 门 310 ) 厦 福 605
摘
要 : 文 在简 要 介 绍 中越 经 贸 关 系 发 展现 状 及 特 点 的基 础上 , 点从 产 业 及 贸 易 结构 、 本 重 比
较 优 势 、 业 内 贸易 和 外 国直 接 投 资 等 方 面分 析 两 国经 济 间 的 竞 争 性 与互 补 性 , 后 阐述 政 策 、 产 最 人
据 中国商务部 最近 公布 ,0 7年 中国与越南 的双边贸易额 达 1 1 1 亿 美元 , 20 5 .5 比上年增 长 5 .%, 19 提 前 3年完成 两 国领导人 确定 的 至 2 1 双边 贸 易额 10亿 美 元 的 目标 。其 中 中 国对越 南 出 口为 0 0年 5
19 0亿美 元 , 1. 比上年 增长 5 . % , 94 自越南进 口额 为 3 .5亿美 元 , 长 2 .%。 中方顺 差 为 8 .4 21 增 94 6 8 亿美元 , 比去年增 加 3 .5亿美 元 , 长 7 .1 70 增 4 4 %。2 0 0 7年双 边 贸 易额 是 19 年 的 4 8 , 国 已 91 6倍 中 连续 3年成为越 南第 一大 贸 易伙 伴 。2 o 0 8年 1 O月 , 国与 越 南 双 边 贸 易 额 就达 16 1 一l 中 6 .3亿美 元, 同比增长 4 .% , 中中国对 越南 出 口 18 7 亿 美 元 , 比增 长 4 . % , 32 其 2 .8 同 2 3 自越 南进 口额 3 .5 7 3
一
、
中越 经 贸关 系的发 展
自 19 年 中越 关 系正 常化 以来 , 91 中越 经贸关 系得 到 了迅猛 的发 展 。
一带一路与东南亚合作

一带一路与东南亚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重大国际合作倡议,旨在加强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促进共同繁荣发展。
而东南亚地区作为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伙伴,合作关系紧密且不断加强。
本文将就一带一路与东南亚合作的重要性、合作成果以及未来合作的前景进行探讨。
一、一带一路与东南亚合作的重要性1.地理位置紧邻,经济互补性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地理上相邻,交通联系便利,为合作提供了巨大便利。
中国是东南亚主要贸易伙伴之一,而东南亚是中国对外贸易重要市场之一。
两者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
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实施能够进一步加强地区间的互联互通,推动经济合作。
2.优势领域互补,合作空间广阔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了“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合作框架,与东南亚国家存在广泛而具体的合作领域。
在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人文交流等方面,合作潜力和空间极大,双方可以在各个领域展开全面合作。
二、一带一路与东南亚合作的成果1.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合作建设的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项目纷纷开工并逐步投入使用,有效促进了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
2.贸易投资合作蓬勃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贸易投资合作。
根据数据显示,一带一路建设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贸易额持续上升,其中包括农产品、工业品、电子产品等多个领域。
同时,中国企业也加大了对东南亚地区的投资力度,加强了与当地企业的合作。
3.人文交流深入推进在一带一路的推动下,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人文交流更加密切。
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日趋频繁,增进了两地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三、一带一路与东南亚合作的前景展望1.进一步深化经济合作未来,一带一路与东南亚的经济合作将进一步深化。
双方可以进一步加强在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的合作,推动区域内实现更高水平的互联互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与东南亚贸易互补性研究内容摘要中国与东南亚大多数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随着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也进一步加强,促进了各自的经济发展,扩大双方的贸易与合作,双方各有比较优势,在自然资源、产业结构和生产能力上的差异,导致在产业间和产业内形成了贸易互补性的特征。
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区域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又有利于中国与东盟的区域经济合作,更好地调配和整合资源。
关键词:贸易互补性贸易互补性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The Research on Economic Complementarities of Chinaand Southeast AsiaABSTRACTChina and most of the Southeast Asia countries are all developing countries,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Free Trade Area between China and the ASEAN ,the economic cooperation of China and ASEAN is further strengthened and promote each economic development, expand bilateral trade and cooperation mode, the two sides gain their own comparative advantages. the differences of the natural resources and industrial capacity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trade complementary features between the industries and intra-industry.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makes for the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better integration and deployment of resour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ASEAN.KEYWORDS:Trade complementarities; Revealed comparativeadvantage index Intra-industry trade index; Tradecomplementary index正文目录第一章前言 (1)第一节选题意义 (1)第二节中国与东南亚贸易现状 (1)一、双方从改革开放到现今的进出口贸易额快速增长 (2)二、进出口的贸易结构发生很大变化 (2)第二章中国与东南亚贸易互补性分析 (4)第一节从两个专业术语看贸易互补性 (4)一、两个专业术语 (4)二、对典型的进出口商品的分析 (4)第二节从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差额来分析 (6)第三节从产业内贸易来分析 (8)第三章中国与东盟的贸易互补性的总结和建议 (10)参考文献 (12)致谢 (13)第一章引言第一节选题意义中国与东南亚大多数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随着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也进一步加强,促进了各自的经济发展,扩大双方的贸易与合作,双方各有比较优势,在自然资源、产业结构和生产能力上的差异,导致在产业间和产业内形成了贸易互补性的特征。
中国与东盟绝大多数国家在自然资源方面各有所长,形成了出口商品在结构上的互补。
自然资源是形成产业间互补的主要原因,东盟的相对不发达的国家,如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倾向于自然资源的出口,而中国的自然资源正逐渐减少,有些资源由于地域关系也不是中国所长,正好可以通过进口,缓解资源压力;而新加坡等新兴工业国家,可以和我们交流技术,互补不足。
随着近年来部分东盟国家劳动力成本的逐步高涨,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中国出口的大部分产品由于其不可替代性,受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等国的欢迎。
单就产业结构而言,新加坡可能更希望与中国开展服务业方面的合作,打开中国的市场;印度尼西亚等处于工业初级阶段的东盟国家,可能更希望来自中国的投资;柬埔寨等欠发达东盟国家,可能更需要与中国合作进行资源开发,需要中国的先进技术。
伴随着跨国公司在东南亚的发展,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也不断扩大,通过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也将使得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得到发展。
仅以消费类电子和电子配件为例,在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出口贸易中牞电子产品均为出口的主导商品,并形成了各自的电子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
东盟国家在工业电子产品出口方面处于相对优势,而中国在家用电器出口方面却占有较大优势。
在各国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东盟国家工业电子厂商可以在中国找到潜在的巨大需求,同时中国的家用电器产品也将大量进入东盟国家市场。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关税的减让和非关税壁垒的减少,将大大刺激双方的贸易量,促进双方产业结构的深化。
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区域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又有利于中国与东盟的区域经济合作,更好地调配和整合资源。
第二节中国与东南亚的贸易现状东盟是一个区域性的国家集团,其内部各国之间,无论是经济规模,产业结构,收入水平还是经济发展阶段,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在经济结构上,除了新加坡以外,其他东盟国家与中国的经济结构很相似,又处在相同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的相同性导致了不可避免的市场竞争。
但是在动态中的竞争格局中,相互的互补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成为又方贸易高速境长的主要动力。
近几年来,中国与东南亚的多边贸易和中国与东南亚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都取得了迅速的发展。
并且这种发展还说明了:中国与东南亚之间存在着很强的贸易互补性。
也正是这种很强的贸易互补性构成了双方贸易持续发展的一个坚实的基础。
一年比一年增加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
一、双方从改革开放到现今的进出口贸易额快速增长从改革开放到现今的这几十年间,主要是从91年到现今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不断深入,双边贸易额得到了快速的增长。
双边进出口额从1991年的79亿美元增长到了2005的1303.7年亿美元,以年均22.05%的高速增长,超过了中国与其它国家贸易额的增长速度,也超过了中国全部进出口贸易总量的增长速度。
下表1-11显示了1991年至2005年中国与东盟进出口贸易的情况。
表1-1 中国与东盟进出口贸易情况中国进出口总额(亿美元)年份中国与东盟进出口贸易额(亿美元)1991 79.6 13571992 85 1655.31993 107 19571994 132.1 2366.21995 184.5 2808.61996 203.9 2898.81997 243.6 3251.61998 234.8 3239.51999 270.4 3606.32000 359.2 47432001 416.1 5096.52002 547.6 6207.72003 782.5 8512.12004 1058.8 11547.42005 1303.7 14221.2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商务部网站数据由表1-1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与东盟双边进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基本上都超过了中国进出口总额的增长速度,显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特别是在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订在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协议以后,双方的进出口贸易得到了更加迅速的增长。
二、进出口的贸易结构发生很大变化表1-2 1993年、1999年、2001年东盟对中国出口商品的结构(单位:出口额:亿美元、比重:%)1993年1999年2001年产品出口额比重产品出口额比重产品出口额比重矿产品14.7 32.4 计算机及设备19.4 20.3 机械电器设备152.5 48.3木材及木制品10.3 22.6 机械、电器设备17.1 17.9 矿产品44.6 14.1机械、电器设备5.6 12.4 燃油10.9 11.4 塑料21.8 6.9油脂3.8 8.4 油脂5.2 5.4 化工产品20.9 6.6金属及金属制品2.4 5.3 木材5.1 5.1 纸浆及纸10.3 3.3合计36.8 81.2 合计57.7 60.3 合计250.2 79.3资料来源:李光辉,“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从表1-22中可以看出: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之间的商品结构有了很大的改善,不断优化。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边贸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进出口贸易额快速增长的同时,进出口商品的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
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存在着广泛的互补性,正是因为贸易上的互补性,才能使双方能够深化彼此间的合作,这也是双边贸易能够得到持续、快速增长的坚实基础。
第二章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互补性分析第一节从两个专业术语看贸易互补性一、两个专业术语〔一〕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一国总出口中某类商品的出口所占比例相对于世界贸易总额中该商品贸易所占比例的大小。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大于1,说明该国某类商品的出口相对集中,该国在这类商品的出口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小于1,则相反。
〔二〕贸易互补性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是指出口国在某类商品上的显性比较优势与进口国在这类商品上的比较劣势的乘积。
当某国的主要出口商品类别与另一国的主要进口商品类别相吻合时,两国间的互补性指数就大;相反,当某国的主要出口商品类别与另一国的主要进口商品类别不一致时,两国间的互补性指数就小。
一般来说,如果贸易互补性指数的值大于1,我们就可以判断两国之间在商品上存在着贸易互补性;如果贸易互补性指数的值小于1,则结论相反。
二、对典型进出口商品的分析〔一〕能源、资源性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分析表2-13东盟主要产油国原油和主要产气国天然气出口上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见下表表2-1东盟主要国家的原油和天然气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值情况原油产品天然气产品年份文莱越南印尼马来西亚文莱印尼马来西亚2000 N/A 4.63 1.88 0.76 N/A 9.57 2.92 2001 10.27 4.51 2.20 0.74 40.97 8.50 3.02 2002 11.95 4.66 2.18 0.79 43.00 9.54 2.86 2003 14.61 5.27 2.56 1.11 37.90 9.21 3.07 2004 N/A N/A 2.35 1.53 N/A 2.80 3.65 资料来源: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ITC)数据通过表2-1们可以看到,在原油产品和天然气产品的出口方面,文莱都是显性比较优势最高的国家,其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值远远大于1,在出口上显示了很强的比较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