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的兴衰》PPT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件(共24张PPT)

A.外戚和皇后交替专权 B.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B
C.外戚和宦官共同专权
D.父子、兄弟之间长期争权夺利
5.下列关于黄巾起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A.黄巾军建立新的政权
D( )
B.东汉政权在黄巾起义打击下迅速灭亡
C.东汉政权镇压了黄巾起义,巩固了统治
D.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件(共24张PPT)
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
释放奴婢
减轻负担、 减轻刑法
刘秀连续下达了六道释放奴婢的命令,使得自西汉 末年以来农民沦为奴婢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解决了战乱之后土地荒芜而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公元30年,下诏恢复西汉前期三十税一的赋制。减 刑罚,还多次宣布释放刑徒,即“见徒免为庶民”。
合并郡县、 光武帝下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件(共24张PPT)
汉光武帝刘秀统治初期为了巩固统 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 措施。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 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 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件(共24张PPT)
B (赵忠)乃我母。材料反映了( ) A.秦代外戚专权 B.东汉宦官专权 C.唐代宦官专权 D.明代宦官专权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件(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件(共24张PPT)
3.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 ) 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 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东汉的兴衰PPT历史课件

人教部编版 历史 七年级上
东汉的兴衰
教学课件
文
汉
景
武
之
盛
治
世
王莽 新朝
9
前
年
202
年
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
25 年
220 年
公元25年——公元220年
一、光武中兴
(一)西汉灭亡
(1)原因: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 (2)建立:公元9年,外戚王莽趁机夺取了西汉政权,建立 “新朝”,西汉灭亡。 (3)结果:王莽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 (4)灭亡:公元23年,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
其根本原因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皇位世袭制。
2、表现: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把持朝政。
“宗室权落,外戚兴起
3、危害: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 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 走向衰亡。
外戚代表——“跋扈将军”梁冀
外戚梁冀先后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 年。年幼的汉质帝不满梁冀专权,他就毒死了汉 质帝。
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统治者善于用人、勇于纳谏等;
启示:统治者要体察民情、才能使社会出现盛世局面。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皇帝早逝
幼主继位
_太__后__听政
_外__戚__专权 大权旁落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_宦_官__得宠 把持朝政
诛杀__外__戚_ 夺回君权
皇帝长大 依靠_宦__官_
1、原因:皇权衰弱、朝政混乱、东汉的衰败
你看到了哪些信息?说明当时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
5、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
刘秀连续下达了六道释放奴婢的命令,使得自西汉末年以来农民沦为奴婢的问 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解决了战乱之后土地荒芜而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东汉的兴衰
教学课件
文
汉
景
武
之
盛
治
世
王莽 新朝
9
前
年
202
年
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
25 年
220 年
公元25年——公元220年
一、光武中兴
(一)西汉灭亡
(1)原因: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 (2)建立:公元9年,外戚王莽趁机夺取了西汉政权,建立 “新朝”,西汉灭亡。 (3)结果:王莽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 (4)灭亡:公元23年,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
其根本原因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皇位世袭制。
2、表现: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把持朝政。
“宗室权落,外戚兴起
3、危害: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 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 走向衰亡。
外戚代表——“跋扈将军”梁冀
外戚梁冀先后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 年。年幼的汉质帝不满梁冀专权,他就毒死了汉 质帝。
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统治者善于用人、勇于纳谏等;
启示:统治者要体察民情、才能使社会出现盛世局面。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皇帝早逝
幼主继位
_太__后__听政
_外__戚__专权 大权旁落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_宦_官__得宠 把持朝政
诛杀__外__戚_ 夺回君权
皇帝长大 依靠_宦__官_
1、原因:皇权衰弱、朝政混乱、东汉的衰败
你看到了哪些信息?说明当时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
5、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
刘秀连续下达了六道释放奴婢的命令,使得自西汉末年以来农民沦为奴婢的问 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解决了战乱之后土地荒芜而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部编)《东汉的兴衰》ppt精美课件

东
课 堂
汉
小的
结兴
亡
兴 光武中兴
措施:
(1)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2)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惩处贪官污吏; (3)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结果:结束混乱局面,社会安定繁荣,出
现“光武中兴”的局面
1.中央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亡
2.黄巾起义:184年、张角、太平道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③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刘秀参与了王莽的新朝末年大规模农民起义,最终光复了汉政权。 请概括古代盛世局面出现有哪些共同原因? 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东汉政权土崩瓦解。 公元25年 ,刘秀,以洛阳为都城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东汉政权土崩瓦解。 3、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请概括古代盛世局面出现有哪些共同原因? 刘氏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唯一的“一姓之再兴”的家族。 小组探究:西汉出现“文景之治”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盛世时期; 年幼的汉质帝不满梁冀专权,说他是“跋扈将军”,梁冀居然令人在面食中下毒,毒死了他。 请自主阅读课文,找出关于黄巾起义的相关史实:
廷的统物治品的要黑先暗送加到他剧家了后阶级矛盾,地主阶级争权夺 才质是然死利 最 亡 雪 爆敢 帝 “ 令了献 不 跋 人他腐, 的 上 发给 满 扈 在。朽遭 边 加 了皇 梁 将 面殃 缘 霜 黄的帝冀军食是。,巾势。专”中老正广起力年权,下交百值大义幼,梁毒姓这老。替的说冀,专。时百汉他居毒外,姓权戚东再10、汉也0余宦后无年官期法,灾活―人―荒下民地连去被主年,逼阶,18向级真4年死中是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想一想:“外戚干政”和“宦官 专权”根源在哪?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课件(共17张PPT)

一、光武中兴
东汉的建立
1、西汉后期朝政腐败。 背景: 2、王莽建新代汉及改制失败。 3、农民起义推翻王莽政权
时间:
建立者: 都 城:
公元25年 刘秀(汉光武帝) 洛阳
东汉初期社会概况
祸拏未解,兵连不息,刑法弥深,赋敛愈重。 …… 父子流亡, 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以致“匹夫僮妇,咸怀怨怒”。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衍列传》
思考: 1.东汉初年汉光武帝面临的是什么样的社会局面?
2.汉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使国力重新兴盛?
材料一:“民有嫁妻卖子,愿归父母者,咨听之,敢拘执,论如律。” 释放奴婢 材料二:令郡国收见田租三十税一,如旧制。 减轻农民的负担 材料三:对罪犯除死罪外,一般释放回家; 在逃犯,政府公告免罪, 放心回家。 减轻刑法 材料四:裁并400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以贪污罪处死贪赃 1000 多万钱的大司徒,杀死河南尹及郡太守10余人。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惩处贪官污吏 材料五:将南匈奴、乌桓等民族整体迁入内地;将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 首领迁入内地。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影响: 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
外戚梁冀先后立了3个皇
帝,独揽朝政20多年。他
一家人全都当官封侯,各
地上贡朝廷的物品要先送
到他家后才敢献给皇帝。
年幼的汉质帝不满梁冀专
权,说他是“跋扈将军”。
梁冀居然令人下毒,毒死
了汉质帝。
跋扈将军梁冀
黄 巾 军 预 言
岁苍 在天 甲已 子死 ,, 天黄 下天 大当 吉立 。;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汉高祖刘邦
休养生息,恢复生产
经济稳定,社会发展
文帝、景帝
(部编)《东汉的兴衰》ppt优质课件

民拥则国立 民动则国危
利民则国兴 损民则国衰
1.电视剧《光武中兴》主要讲述哪一位人物领导义军扫灭新
莽、成功实现“光武中兴”的故事( )
A.刘邦
B.刘彻
C.刘秀
D.刘备
2.刘秀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皇帝,下列措施与他无关的
一项是( )
A.下令释放奴婢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惩治贪官污吏
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社仁会心动 待荡人古天下代归心哪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口号( )
A.陈胜、吴广起义 减轻农民的负担 减轻刑罚
让我们一起努力,为中国的复兴而奋斗!
B.刘邦、项羽起义 措施3:光武帝下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这样极大的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都 城:
史称:
C.西汉绿林赤眉起义 措施3:光武帝下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这样极大的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让我们一3起.努东力,汉为中中国的期复兴以而奋后斗!,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 )
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
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 国家初建,百废待兴,假如你是光武帝,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来维护统治?
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汉光武帝:柔术治国
治国安民 光武中兴
1957年出土于四川成都天回山 崖墓,高56厘米,现藏于中国 国家博物馆。是一件富有浓厚 民间气息和地方风貌的优秀雕 塑作品,属国家一级文物。表 现了汉代民间极为盛行的说唱 表演艺术。
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
表情、说唱内容
治国安民 光武中兴
《后汉书·刑法志》载,在光武和明帝时期,人民免去了“兵革 之祸”,而有“乐生之念”。 光武以后的若干年内,“五谷登衍”, “蚕麦善收”,“吏称其官,民安其业”,出现了“天下安平”的景 象。
人教部编版七上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共29张PPT)

黄
巾 起 义
《后汉书 · 皇甫嵩》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
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 天下响应,京师震动。” 提问:想一想,为什么黄巾起义会得到天下响应?
时间:
184年
领导者: 张角 特点: 有组织有准备 结果: 影响: 失败
“苍天已死, 黄天当立; 岁在甲子, 天下大吉”
千亩,专门种植“救菜”,送皇宫食用。后来经御医反复研究,发现泥店“救菜”含有丰
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并具有清热、解毒和增进食欲等多种功效。刘秀得 知“救菜”具有这些营养成分和功效后,更加爱吃“救菜”,因觉“救菜”的“救”作为 菜名不合适,又因“救菜”是一种草本植物,便专门为“救菜”的“救”造一个字“韮” ,于是“救菜”就更名为“韮菜”(“韮”被后人简化为“韭”),从此“泥店韭菜”便 成了帝王御用之菜名传于世。
韭菜的来历
据说,在一次战斗中,刘秀兵败,军队溃散,四处逃亡。刘秀策马狂奔,跑了一天一
夜,来到一处村寨即亳州泥店村。他饥渴难耐,到一人家叩门要饭。这家的主人夏老汉见 刘秀相貌堂堂,觉得此人非同一般,就把刘秀扶进屋中。由于家中贫穷,少饭无菜,这家 的主人只好割了些没名的野菜做好了让刘秀充饥。饥不择食的刘秀一连吃了三碗野菜,才 缓过神来,问这么好吃的菜是什么菜,听到回答,刘秀说,既然是无名野菜,今天它救了 我的命,就叫它“救菜”吧。后来刘秀称帝,天下太平,一日他忽想起泥店“救菜”,便 命人前去采割,并命御厨煎炸烹炒,觉得味道更加可口,便封夏氏老汉为“百户”,封地
东 汉 彩 绘 陶 击 鼓 说 唱 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东汉宅院画像砖采用鸟瞰手法表现东汉建 筑。图中屋主悠闲地对坐畅饮,起舞的雀鸟和 洒扫的奴仆,衬托出一派安逸祥和的世俗生活 景象。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课件(共24张PPT)

天地之性,人为贵
免罪徒为庶民
鼓励流民返乡 垦荒种地
废除什一制度, 恢复三十税一
折射出东汉前期 开拓进取、孜孜 求治的精神风貌。
反映百姓积极从 事农业和手工业 生产、改进技术。
浓缩了政治清明、 社会安定大局下百 姓安居乐业的情景。
影响: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 经济恢复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自古中兴之盛,无过于光武。” ——陈亮《龙川文集》卷5
在中国的历代帝王中,汉光武帝刘秀是唯一一个同时拥有“中 兴之君”与“定鼎帝王”(开国皇帝)两项头衔的帝王。
——黄留珠
帝每旦视朝,日仄乃罢。 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 分乃寐。皇太子见帝勤劳不怠,承闲谏曰:“陛下有禹汤之明 ,而失黄老养性之福,原颐爱精神,优游自宁。”帝曰:“我 自乐此,不为疲也。”
州牧割据
东汉末年,为了镇压黄巾起义,朝廷不得 不借助地方力量,令各地州牧(原刺史)掌握 兵权。董卓在凉州刺史任内拥有的兵权;袁绍、 曹操、刘表也是各自拥兵的州牧。此后形成州 牧割据局面,东汉政权已名存实亡。
兴 衰
结合历史事件“光武中兴”和“ 黄巾起义” , 谈谈东汉政权兴亡的启示。
体恤民情 轻徭薄赋
政治腐败 残酷剥削
人
民 群 众 是 历 史 的 创
以 民 为 贵 , 和 谐 兴 盛
失得 民民 心心 者者 失得 天天 下下 。,
造
者
1、完成导学第12课; 2、预习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阅读课文第107页的《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说出时间轴上发生的重大 历史事件,并指出东汉的起止时间。
秦西 朝汉 建建 立立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02年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课件(27张PPT)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解西汉灭亡、东汉实现“光武中兴”的原因,知道导致东汉走向 灭亡的相关因素,导致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专权,动摇了东汉统 治,东汉王朝走向灭亡。
壹
西汉灭亡 思考:西汉晚期社会存在怎样的问题?
皇帝 宣帝 元帝 成帝 哀帝 平帝 孺子婴
世系 武帝曾孙 宣帝长子 元帝长子 元帝之孙 元帝之孙 宣帝玄孙
1.释放奴婢
材料二:建武六年(公元30年),下诏恢复西汉前期三十税 一的赋制。省减刑罚,还多次宣布释放刑徒,即“见徒免为 庶民”。
2.减轻赋税 减轻刑罚
光武中兴措施
材 料 根据材料,说说光武帝采取了哪些巩固统治的措施?
研读
材料三:光武帝下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 一”,这样极大的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王莽改制失败
旱灾、蝗灾严重
加剧了社会动荡
绿林、赤眉等 农民起义爆发
23年,绿林军在昆阳击败王莽军队主 力,后攻入长安,推翻王莽政权。
东汉建立
皇室档案: 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公元57),汉高祖刘邦九世孙,汉景 帝后裔。新朝王莽末年,起兵反对王莽,后统一天下,定都洛阳, 重新恢复汉室政权,为汉朝中兴之主。在位三十三年,谥号光武。
时间: 25年 都城:洛阳 建立者:
刘秀(光武帝)
西
公元前202年
东
公元25年
光武中兴背景
根据材料一说说东汉初年,光武帝面临着怎样的社会局面? 材料一:“祸拏(ná)未解,兵连不息,刑法弥深,赋 敛愈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 秽”,以致“匹夫僮妇,咸怀怨怒”。
—— 《后汉书·桓冯列传》 译文:祸乱相连,战争不息,刑法更加残酷,赋税更 加沉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村落成了废墟,田地 荒芜。 人民无不怨恨在心
解西汉灭亡、东汉实现“光武中兴”的原因,知道导致东汉走向 灭亡的相关因素,导致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专权,动摇了东汉统 治,东汉王朝走向灭亡。
壹
西汉灭亡 思考:西汉晚期社会存在怎样的问题?
皇帝 宣帝 元帝 成帝 哀帝 平帝 孺子婴
世系 武帝曾孙 宣帝长子 元帝长子 元帝之孙 元帝之孙 宣帝玄孙
1.释放奴婢
材料二:建武六年(公元30年),下诏恢复西汉前期三十税 一的赋制。省减刑罚,还多次宣布释放刑徒,即“见徒免为 庶民”。
2.减轻赋税 减轻刑罚
光武中兴措施
材 料 根据材料,说说光武帝采取了哪些巩固统治的措施?
研读
材料三:光武帝下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 一”,这样极大的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王莽改制失败
旱灾、蝗灾严重
加剧了社会动荡
绿林、赤眉等 农民起义爆发
23年,绿林军在昆阳击败王莽军队主 力,后攻入长安,推翻王莽政权。
东汉建立
皇室档案: 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公元57),汉高祖刘邦九世孙,汉景 帝后裔。新朝王莽末年,起兵反对王莽,后统一天下,定都洛阳, 重新恢复汉室政权,为汉朝中兴之主。在位三十三年,谥号光武。
时间: 25年 都城:洛阳 建立者:
刘秀(光武帝)
西
公元前202年
东
公元25年
光武中兴背景
根据材料一说说东汉初年,光武帝面临着怎样的社会局面? 材料一:“祸拏(ná)未解,兵连不息,刑法弥深,赋 敛愈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 秽”,以致“匹夫僮妇,咸怀怨怒”。
—— 《后汉书·桓冯列传》 译文:祸乱相连,战争不息,刑法更加残酷,赋税更 加沉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村落成了废墟,田地 荒芜。 人民无不怨恨在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皇帝
即位年
卒年 外戚执政情况
推翻外戚的宦官
章帝 19岁 33岁 和帝 10岁 27岁 章帝皇后窦氏临朝,窦宪执政 郑众 殇帝 百日 2岁 少帝 幼 和帝皇后邓氏临朝,邓骘 安帝 13岁 32岁 执政
即位8 月卒
李闰、江京 孙程 等
安帝皇后阎氏临朝,阎显执政
顺帝 11岁 30岁
冲帝 2岁 3岁
质帝 8岁
王莽改制
“新”朝
目的:缓解社会矛盾,巩固统治
特点:托古改制
结果:引发社会混乱,导致绿林、赤眉起义
失败原因:
任己而不师古,秦氏以之致亡;师古而 不适用,王莽以之身灭。 《宋书· 礼志序》
不合时宜的改革激化社会矛盾
东汉的建立
时间:公元25年
都城:洛阳 建立者:刘秀
(汉光武帝)
光武帝刘秀
汉光武帝刘秀(前6— 57),字文叔,汉景帝后 裔。新朝王莽末年,起兵 反对王莽,昆阳之战,光 武挽狂澜于即倒,王寻等 百万之众,一时土崩瓦解。 统一天下,定都洛阳,重 新恢复汉室政权,为汉朝 中兴之主。在位三十三年, 谥号光武,即光绍前业之 意,庙号世祖。
历史作用:
• 维护社会的安定和统一, • 推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延续王朝的统治和强盛。
三、东汉的兴衰
A地方豪强势力
原
B、中央多支政治力量的角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因
C、黄巾起义
三、东汉的衰败
1、东汉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 (1)表现 政治:把持中央或地方政权 经济:土地兼并严重,建立自然经济形态的庄园
军事:组建“家兵”、“部曲”之类的私人武装,称雄
二、光武中兴
“柔道”治理天下 • (建武十七年)幸章陵。……时宗室诸母因 酣悦,相与语曰:“文叔少时谨信,与人 不款曲,唯直柔耳。今乃能如是!”帝闻 之,大笑曰:“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 之。” ——《后汉书· 光武帝纪》
柔道治理天下
经济
甲 、 简 政 安 民
制 度
政 治
乙 、 文 教 治 国
一方
文化:凭借精通儒学的文化优势成为官宦世家, 甚至连续数代在朝中位居高位 (2)结果:这些豪强地主演变为地方割据势力 后,对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构成巨大威胁。
读图学史:
历史信息? 城堡庭院深邃 楼台重叠错落
外有高墙边有角楼
陶制东汉庄园城堡模型
“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 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
结果:错综复杂的激烈争斗致使中央政府更 加衰微混乱,政治更趋腐朽黑暗。
东京皇统屡绝,权 中兴之初,宦官悉用阉人,不复 归女主,外立者四 杂调他士。…自明帝之后,迄乎 帝,临朝者六后。 延平,委用渐大,而其员稍 莫不定策帷帘,委 增。…手握王爵,口含天宪,非 事父兄,贪孩童以 复掖廷永巷之职、闺牗房闼之任 久其政,抑明贤以 也。…迹因公正,恩固主心,故 专其威。任重道悠,中外服从,上下屏气。或称伊、 利深祸速。……而 霍之勋无谢于往载,或谓良、平 赴蹈不息,焦烂为 之画复兴于当今。虽时有公忠, 期,终于陵夷大运,而竟见排斥。举动回山海,呼吸 沦亡神宝。 变霜露。阿旨曲求则光宠三族, ——《后汉书· 皇后 直情忤意则参夷五宗。汉之纲纪 大乱矣。 纪》
9岁
顺帝皇后梁氏临朝,梁冀 执政
单超、唐衡 等五人
桓帝 15岁 36岁 灵帝 12岁 34岁 桓帝皇后窦氏临朝,窦武执政 曹节、王甫
废帝 17岁
在位6 月废
灵帝皇后何氏临朝,何进执政
张让、段珪
你能发现此表中的问题吗?这个问题会导致 什么后果?
三、东汉的衰败
1、东汉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 2、多股政治力量的角逐
重视人才
中央、地方官学
察举、佂辟
征 皇帝下诏指名征聘 辟 公卿或州郡长官聘为掾属
均不具强制力 可应聘可拒聘
熹平石经
熹平四年,灵帝 乃诏诸儒正定 《五经》,刊于石 碑,为古文、篆、 隶三体书法以相 参检,树之学门, 使天下咸取则焉。 ——后 汉书· 儒林列传序
结局
影响:平息了西汉末年以来的混乱,全国呈
比较东汉豪强地主与西欧中世纪庄园的异同。
同:经济上自给自足,独立经营;军事上拥有武装
异:东汉地主田庄的土地是皇帝的赏赐与豪强地主 自行兼并而得来,且能世袭,但必须受皇帝控制。 西欧是分封土地同时分封人口,相对独立, 不完全受国王控制。
三、东汉的衰败
2、多股政治力量的角逐
表现:朝廷上出现外戚、宦官、士大夫等多 支政治力量的相互角逐
3、黄巾起义后军阀混战
结果:东汉分崩离析,名存实亡。
现较为繁荣安定的景象。
隐患:对贵族官僚和地方豪强妥协,原先的
社会问题并未根本解决
比较“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
共同原因:
• • • • • 吸取前朝的繁民劳众,激化矛盾的教训, 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注重文治,善于用人纳谏; 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政策的有效性、持续性、稳定性。
主要内容:
• 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 增加社会劳动力,提高劳动者社会地位; • 整顿吏治,节省开支。
一、政权的更迭
• 西汉的亡
• 新莽政权 • 东汉的建立
西汉后期政局
武帝病逝后,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或为幼 主,或为昏君,导致外戚势力坐大,西汉帝国日衰,王莽趁机夺取 了西汉政权。 王莽是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王氏家族利用外戚的身份, 长期握有朝廷内外的军政大权。 公元9年,王莽宣布自己承受天命,迫不得已“即真天子位”,建 国号为“新”,年号为“始建国”,就这样,王莽的新朝取代了汉 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