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职业教育

合集下载

德国职业教育的探析和思考

德国职业教育的探析和思考

德国职业教育的探析和思考德国职业教育是世界闻名的,其实施模式和质量一直备受各国教育界的关注和借鉴。

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离不开其完善的体系和长期的积累,同时也是德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德国职业教育的体系、特点、优势和挑战等方面进行探析和思考。

一、德国职业教育的体系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主要由工业企业、学校、行业组织和政府机构等多方共同组成,形成了既有法定依据,又有行业参与的完整体系。

在学校教育中,职业教育分为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兴趣进行选择。

除了学校教育,很多学生在职业教育学习的同时也会接受实习培训,与企业紧密结合,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学校和企业也会进行合作,根据企业需求进行课程设计和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具备实际操作技能和丰富的工作经验。

德国职业教育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双轨制”,即学校和企业两条轨道并行。

学生在学习期间不仅接受理论教育,也会在企业进行实践实习,这种双轨制使得学生既能够掌握理论知识,又能够熟练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从而在毕业后能够顺利地就业。

德国职业教育还非常注重个性化培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形成差异化的教学模式。

而且,德国职业教育的学习内容非常贴近实际工作需求,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融入工作岗位,做出积极的贡献。

德国职业教育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采用了学校和企业双轨制,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够接触到最先进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的实际用工需求。

2. 适应就业市场需求。

由于学校和企业紧密结合,德国职业教育的学习内容都是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设计的,学生毕业后可以顺利地就业,并在工作岗位上有更好的表现。

3. 强调实际操作技能。

德国职业教育不仅注重传授理论知识,更加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够熟练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4. 个性化培养模式。

德国职业教育

德国职业教育

德国职业教育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德国作为世界经济强国,其职业教育体系一直以来备受瞩目。

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将介绍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优势和发展趋势。

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之一是实践导向。

德国职业教育非常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

在课堂上,学生将会接触到大量的实际案例和实际操作。

课程设置紧密联系实际需求,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使得德国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可以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环境,提高就业竞争力。

德国职业教育的另一个特点是学生与企业的紧密合作。

德国的职业教育制度中,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会进行实习和实训,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

这种实际经验的积累,使得学生更容易就业并且有更强的应变能力。

另外,德国职业教育还注重技能认证和职业发展。

在德国,职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完备的体系,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学习和实践要求。

学生在完成学习后,可以获得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

这些证书是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依据,也是用人单位对学生能力的认可。

德国职业教育的优势在于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工人。

德国职业教育注重技术技能的培养,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工人。

德国的技工教育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一流的,其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这些技术工人。

这使得德国在制造业和工程领域具备了强大的竞争力,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在未来,德国职业教育将继续推进创新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德国将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建立更加紧密的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模式。

同时,德国也将加大对技术工人培养的力度,鼓励更多的年轻人从事技术工种的学习和职业发展。

总之,德国职业教育以其实践导向、学生与企业的紧密合作、技能认证和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工人等特点而备受瞩目。

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不仅为德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其他国家的职业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认识德国职业教育体系

认识德国职业教育体系

学习领域1:机电一体化系统里的功能关联分析 第一学年 教学参考时间:40 小时
教学目标: 学生在研究技术设备时,应遵守和使用相应的规程和守则。学生能借助和使用技术资料和各
种原理,寻找出解决方案。学生掌握分析功能关联的方法和操作过程, 并加以记录。在团队小组中, 针对方案的技术可行性展开积极地讨论。
读懂方块电路图并根据这些图认识信号流、物质流、能量流和基本的作用原理。从数据处 理到生成工作结果的各种方法。
— 15 —
3.进一步了解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标准
3.1 培训规则
3.1.2培训规则的内容
至少应包含如下内容: ① 培训职业名称 ② 培训期限(Duration) ③ 培训职业描述(Occupational profile) ④ 培训课程框架/培训计划(Training Plan) ⑤ 考试要求(Examination)
— 12 —
2.德国职业教育模式与标准简介
2.2 德国职业教育法规与标准 2.2.2德国职业教育标准
③ “双元制”的参与主体与教育标准的结构示意图
— 13 —
Part 03
进一步了解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标准
— 14 —
3.进一步了解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标准
3.1 培训规则
3.1.1培训规则的产生
① 起源于20世纪初 ② 法律依据:联邦职业教育法 ③ 经济部与联邦职教所决定修改哪些职业的培训规则 ④ 联邦职教所组织专家团队开发 ⑤ 目前共有328个培训规则
2.2 德国职业教育法规与标准
2.2.2德国职业教育标准
① 培训规则 德国没有独立的社会职业标准 德国联邦职教研究所BiBB与各个职业教育利益主体合作开发 《培训规则》---法律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基石

德国职业教育

德国职业教育

雷夏丽
15
四、 职业教育考核
(三)考核方式
培训与考核相分离
德 国 职 业 教 育
1、由行业委员会组织 考试委员会必须有同等数量的雇主和雇员代表参加
2、考试
中期考试 时间:培训1~ 1.5年 目的:检查培训企业的培训计划的落实
雷夏丽
16
四、 职业教育考核
2、考试
结业考试
时间:培训完全结束
德 国 职 业 教 育
雷夏丽
8
企业(培训中心)+职业学校=3 ~3.5年 实践教学(70%)+理论教学(30%)
在企业工作(2 ~3年
第一出口:熟练技术工人
德 国 职 业 教 育
职业提高学校毕业 技术员学校 第二出口: 技术员
雷夏丽
9
二、德国的职业教育
四、职业教育专业设臵
经济工程 :银行、数据处理、贸易、手工业经济、工业经 济、媒体与信息经济、国际市场、公共经济、运输、税收 和审计等
雷夏丽
18
五、 职业教育教师准入
职业学校教师
2、教师考试
德 国 职 业 教 育
第二次国家考试 论文,专业教学法、教育法的口试 3、专业从业要求 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
4、继续学习
雷夏丽
19
五、 职业教育教师准入
企业培训教师
对培训师的培训内容有lO个模块计500学时
基础知识(20) 学会为学生个人发展制定培训计划(20)
高等专科学校
18
文 理 中 学
职业 高中 实科 中学 小 学 教
双轨制
15(16)
主体中学 育
10 6
雷夏丽
3
一、德国的教育体系
第Ⅰ次分流后的三类中学在校生比例大致为:1:2:3 第Ⅱ次分流普高与职高在校生之比 29:71 (16岁至19岁)

德国的职业教育简介

德国的职业教育简介

德国的职业教育简介德国的职业教育被普遍认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职业教育体系之一。

它与传统的学术教育并列,并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职业选择和发展机会。

德国的职业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实际的技能和知识,以帮助他们在职业领域中取得成功。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学徒制度和职业技术学校。

学徒制度是德国职业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注重学徒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

学徒在企业中获得工作经验和实践技能,同时在学校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

学徒制度是一种受益双方的合作,学生可以获得有偿的实习机会,而企业则能通过培养新员工来满足自身的需求。

在德国,学徒制度与职业技术学校相互配合,共同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职业教育。

职业技术学校提供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机会,以补充学徒制度中的实践经验。

通过将学术和实践相结合,德国的职业教育为学生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技能。

德国的职业教育系统开放多样,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天赋选择不同的职业方向,并获得相关的职业培训和资格认可。

德国的职业教育支持个人发展,鼓励学生在职业领域中取得成功。

德国的职业教育还注重培养实用技能和职业素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各种实际的职业场景,提高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此外,职业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帮助他们适应职业环境并与他人合作。

德国的职业教育系统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赞誉和借鉴。

德国的职业教育培养了一大批技术工人和专业人才,为德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也来自于政府、企业和教育机构之间的密切合作。

总的来说,德国的职业教育是一种成功的教育模式,它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职业选择和发展机会。

通过学徒制度和职业技术学校的结合,德国的职业教育系统培养出了一大批有实际技能和知识的专业人才。

德国的职业教育在培养人才、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成为其他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借鉴对象。

德国和中国的职业教育制度有何不同?

德国和中国的职业教育制度有何不同?

德国和中国的职业教育制度有何不同?职业教育是指在中等教育阶段或高等教育阶段,为学生提供专业职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形式。

在德国和中国,职业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两个国家的职业教育制度有着很大的不同。

下面我们就来一一了解一下这些不同点:一、培养模式的不同德国职业教育重视实践和技能培养,学生必须通过学徒制或职业学校学习,才能获得职业能力证书。

学徒制是指学生在企业里进行为期三年的职业学习,由专业教练指导。

职业学校则是提供职业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教育机构,与企业紧密结合,学校与企业联合组织培训课程,共同负责学生的职业培训。

所以德国的职业教育以“职业资格证书”为主要目标,通过在企业的工作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并实现个人职业发展。

中国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则主要依托于职业学校。

职业学校是一所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职业知识和技能,通过普及和提高职业技能来满足就业市场所需求的人才。

但是由于职业学校的地位低于普通中学,职业学校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二、教育方式的不同德国的职业教育注重教学与就业实践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实习掌握职业技能。

德国的职业学校也都配有实验室和工作车间等,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实践操作,积累经验。

从最初的职业技术培训到职业能力评估,它们的职业教育贯穿了整个职业生涯。

中国的职业学校主要落后于实践环节。

尽管采用了模拟实验等方式,但是无法切实将学生与企业联系起来,未能很好地利用教育资源,使学生无法在实际工作中获得相关经验。

三、培养方向的不同在德国,从普通职业教育到高等职业教育,都有明确的学科定位和职业发展方向,可以在学习中逐渐明确职业发展方向。

而在中国,职业学校普遍缺乏规划与导向,导致很多学生并没有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也就失去了职业教育的真正意义。

四、课程设置的不同德国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注重实用性,紧紧围绕企业需求,设置具体的职业技能课程。

但是在中国,市场与职业发展迅速变化,学生所学习的技能常常与实际需求相距甚远,导致学生离开职业学校后难以找到符合自己技能的就业机会。

德国职业教育

德国职业教育

德国职业教育德国职业教育德国职业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体系,它为学生提供了卓越的技能培训,以满足德国一系列专业领域的需求。

德国的职业教育涵盖了从职业初学者到专业人士的各个阶段,包括技术、商业、工艺和服务领域。

在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经济和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它也被视为为德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在德国,职业教育融合了实践和理论,具有以下特点:1. 职业教育是综合性的:职业教育不仅涵盖了技术教育,还包括了商业和社会学科的教育。

2. 学制灵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以全日制、半日制或夜校的方式来学习。

3. 劳动力市场需求: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是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而定,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

4. 可以衔接学术教育:完成职业教育后,学生可以选择继续深造,例如报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生等。

5. 中途转行:学生可以在完成职业教育后选择转行,这种转行并不难,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职业技能。

德国职业教育的层次德国的职业教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 基础职业教育(Berufsfachschule):为初学者提供技术和学习基础。

2. 中级职业教育(Berufsmittelschule):为有一定职业基础的人员提供更深入的教育,同时为他们提供转移到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的基础。

3. 高级职业教育(Fachoberschule):在这个阶段,学生可以选择深入学习某个专门领域的知识或参加综合性的课程。

4. 职业学校培训(Berufsschule):为学生提供与其所选择的职业相关的技能培训。

5. 职业大学(Fachhochschule):为综合性技能培训提供基础,此外,还为学生提供与其所选择的职业有关的商业和管理学科的教育。

6. 高等教育(Universität):提供各种不同领域的学习机会。

德国职业教育的优点1. 出色的职业教育系统: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不仅是全球最先进的之一,而且被许多国家视为“模范”。

德国职业教育考察报告

德国职业教育考察报告

德国职业教育考察报告一、引言二、德国职业教育体制概述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由联邦和州层面管理,包括企业内部培训、职业学校和双元制培训三种主要形式。

企业内部培训主要由公司内部提供,以培养适应其需求的专业人才;职业学校为学生提供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培训的机会;双元制培训则是企业和职业学校联合培养学生,学生在学校和企业轮流学习和实习。

德国职业教育以实践、技能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道德。

三、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1.实践导向:德国职业教育以实际工作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技能。

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然后在企业实习锻炼,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2.双元制培训:德国职业教育通过双元制培训的方式,将学校和企业教育相结合。

学生在两个环境中交替学习和实践,为他们提供了更全面和深入的教育体验。

3.高度行业适应性:德国职业教育紧密结合各个行业的需求,根据不同行业和企业的要求进行专门的培训。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行业竞争力。

四、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1.优秀的师资队伍:德国职业教育高度重视教师的培养和选拔,教师们不仅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还拥有培训和教育背景。

这使得他们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指导。

2.强调学生实际能力:德国职业教育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职业学校会设置与实际工作相关的课程和项目,以帮助学生尽早适应工作环境并掌握所需技能。

3.产学合作:德国职业教育与企业之间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实习和实践项目,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从而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技能。

五、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1.培育实践能力:我国职业教育应注重培育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技能,将实践工作与理论学习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培训。

2.强化师资培养:我国职业教育要注重师资培养,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实践经验,以更好地指导学生。

3.建立产学合作机制:我国职业教育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通过与企业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真实和实用的培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学 双元制职业教育 双元制职业教 条件 后2年以上职业 育后3年以上职
实践 业实践
法律 各州文教部长关 联邦职业教育 依据 于专科学校的协 法
议;各州学校法
办学 国立或私立专科 工商行业协会 所属技师学校 主体 学校 工作 工艺技术、生产 生产监督、安 全检查、职业 岗位 准备、材料检
验、销售服务 培训
生源
有专业限制 Diplom 学 士 国际
学位
国家考试 德国 Magister
姜大源,2009
硕 士
博 士
实习学期 (1-2学期)
专科大学 4年(7-9学期)
学制
管理专科大学 3年(在职培养)
“3+2”大学
专科高中
专科大学(应用型)
生源
有专业限制 (专科大学、管理专科大学等249所) 学 士
学位
Diplom (FH) 德国 硕 士
姜大源,2009
发动机
认可多形式职业教育 认可全日制职业教育
确认联邦职教所地位 确认职前职后统一要求 确认行业协会考试改革
重视多元化 扩展职业教育新空间
促进透明化 公布职业教育新措施
这算国外培训时间 促进普职沟通渠道 支持附加资格传授
允许学校主导培训联合体 允许学校差异学制和目标
联邦职业教育法
2005.4.1
德 国 教 育 体 系
双元制职业教育 职业学校与培训企业
第二阶段II级(16-19岁) 职业提 职业 专科 完全中学(高中3年): 高学校 专科 高中 技术完全中学、职业完全中学 学校 第二阶段I级(10-16岁) 实科中学 (6年) 定 向 阶 完全中学 (初中6年) 段 (2年) 总和中学 (初中6年)
姜大源,2009
联邦与各州 共同结果 备忘录 1972.5.30
• • • • • • • •
改革阶段(1987-) 高新技术发展:企业学校平等—现代职业教育-结构性改革
扩建阶段(1970-1987) 专业技术发展:企业学校合作—职业教育条例、职业性原则
完善阶段(1920-1970) 大工业发展:企业学校互补—学校名称、教学计划-立法程序
建立阶段(1870-1920) 工业革命出现:企业培训补充—星期日学校-进修学校
联邦与州 教育规划和 研究促进 委员会
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
咨询与协调 层面
科学审议会 研究联合会
雇主 协会
工会
州层面
州政府(首先是州教育部) 州议会
行业协会 (工商行会 手工业行会等)
县层面
县、区
机构层面
高等 学校
普通 学校
国民大学 继续教育
全日制 职业学校
部分时间制 职业学校
企业职业教育
双元制职业教育系统 姜大源,2009
第10年级 特殊 主体中学 学校 (5年)
第一 阶段(6—10岁) 特殊 学校 特 殊 幼儿园 小 学(4年) 初级阶段(3—6岁) 幼 儿 园
姜大源,2009
国际层面 国家层面 联邦层面
国际组织(首先是欧盟)
决定因素 影响因素
联邦政府(首先是联邦教研部) 联邦议院
大学校长联席会议
联邦参议院
各州文教 部长 联席会议
职业学校
姜大源,2009
中心司
领导与策略司
研究机构与 科学审议司
欧洲与国际 合作司
联邦教育与研究部
职业教育与 教育改革司
高校与继续教育 改革司 信息与通讯、 新技术司
研究、交通与 空间技术司 健康、生物与 可持续发展司
姜大源,2009
校外职业教育 与继续教育及其 基本和协调任务 高等学校 基本问题调节 教育计划与研究促进 (与各州合作)
高等学校 (包括校医院) 扩建与新建 (与各州合作)
职业教育法律 及经费问题 (与各州合作)
英才(中学、 职业学校、高校)与 科学后备力量促进
国际教育交流 (职业学校、高等学校、 继续教育、实训教师 科学家)
姜大源,2009
协商证书与学历 的一致或比较
确保基教、职教 与高教的质量
成立于1948年
促进教育、科学与 文化机构的合作
德国职业教育发展轨迹 萌芽阶段(16-18世纪) 手工业发达:企业独立培训—学徒-伙计-师傅
姜大源,2009
职业产生、劳动分工与技术发展的关系
职业名称 摄影师 火车司机 电动机建造工 电机绕线工 强电装配工 电气装配工 通信装配工 汽车机械工 汽车电气工
钢筋水泥建造工
技术发明 1840 1828 1867 1867 1867 1867 1877 1894 1894 1902 1908 1921 1936 1951
格式化战略
人性化、教学化 正规化、标准化
姜大源,2009
德国职业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编年史
• • • • • • • • • 16-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产生,商业领域里手工 业与转手贸易 18世纪手工业衰落 1731年帝国工商条例(国家检查手工业企业) 1750年前后启蒙运动:自由主义与工业化奠定基础 1760年前后英国工业革命前夜 1784年德国第一台纺纱机出现,康德称为“启蒙” 1789年法国革命 1806年普鲁士国家崩溃并进入资本主义改革时期 1810-1811年普鲁士工商业自由化:作为生产主要形 式的手工业(同业公会)宪法结束,经济自由化开 始 1815-1848年三月革命:德国资产阶级为统一与自由 斗争 1834年德国关税同盟:德国工业化大发展,工业革 命开始 1869年北德联盟工商条例(1871年起为帝国条例) 资格证明取消 1875年社会民主党建立 1878-1890年社会主义者法 1890年前后手工业运动 1897年工商条例的“手工业保护”颁布:手工行业协 会建立及学徒和“师傅”考试引入 “小”资格证书:通过“师傅考试”的学徒教育 • • • • • • • • • • • • • • • • • • • • 1619年前后黑森州的达姆斯达特和萨克森州的歌塔 (Gohta)于1642年以及普鲁士于1717年建立初级学 校义务教育制度 1650年前后德意志各国教会星期日学校出现 18世纪:手工业学徒制衰落 1747年黑克尔(Hecker)在柏林建立数学与经济实 科学校 1768年汉堡建立商业学院(校长:彼施 Buesch) 1770年前后启蒙教育学:工业社会职业教育 (Industriositaet)开始 1774年巴瑟多夫(Basedow)博爱主义(德绍) 1785年瑟克斯特罗(Sextro):“通过教育青年走向工 业” 1790年前后一些城市建立工商学校,巴黎建立多科 技术学校(E’cole Polytechnique) 1800年前后教育理想主义(唯心主义-Bildungsidealismus):反对启蒙教育学 1810年柏林建立大学 1825年前后在巴登符腾堡州建立星期日工商学校 1833年巴伐利亚州建立多级技术学校 1834年前后卡尔斯鲁厄在多科技术学校开始工商学 校教师培训 1863年前后普鲁士工商进修学校建立 1873年前后一些国家建立进修义务教育制度,出现 “普通“进修学校热潮 1878-1939年企业-学校劳动培训制度建立 1890年前后工业企业培训开始(教学车间) 1899年第4次进修学校大会召开:进修学校改名为 “职业学校” 1900年凯兴斯坦纳:在慕尼黑建立基于职业领域组 织的进修学校 姜大源,2009
1.5--2年 200--1600学时
手工业技师
1.5--2年 900--1600学时 双元制职业教 育后3年以上职 业实践 联邦职业教育 法;手工业条 例 守业行业协会 所属技师学校
商务师
400--600学时 双元制职业教 育后3年以上 职业实践 联邦职业教育 法
手工业企业主
夜校5学期 500学时 已具备技师称号 或具备相应上午 知识 联邦职业教育 法;手工业条例
1976年 青年劳动 保护法
1969年 劳动促进法
1965年 手工业条例 基本法 1969年
德国职业教育 三大法律 (联邦政府职权)
1972年 企业宪法
1981年
联邦职业教育法
(规范企业职业教育, 涉及教育合同、职教规章 职教管理)
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
(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涉及职业教育规划、统计与 联邦职教所地位)
姜大源,2009
高等教育
(大学、专科大学、职业学院)
职业教育
(双元制 全日制)
继续教育
(职业 普通)
基础教育
(初级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
姜大源,2009
继续教育 第四阶段 专科学校 --技术员学校 --师傅学校) 夜校完全中学 --补习学校 --大学预科 第三阶段 大学((5年,技术、工业、医科、师范、 艺术、体育、总和大学) 专科大学(4年,技术学院、管理大学) 职业学院(3年)
姜大源,2009
体系
姜大源,2009
教育职能分配 教育立法依据 1、在基本法未赋予联邦立法的领域,各州具有立法权 2、联邦与各州职权的界定应根据基本法中关于立法的 独享权及竞争权的原则进行
联邦政府:教育事业总规章权利 联邦职业教育法;德国高等教育框架法 联邦与州教育规划及研究促进委员会
州政府: 州文化主权 州教育法 联邦德国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常设委员会 德国大学校长联席会议
职业产生 1860 1840 1880 1885 1890 1890 1890 1900 1910 1910 1910 1925 1950 1955
时间间隔 20 12 13 18 23 23 13 6 16 8 2 4 14 4
姜大源,2009
飞机驾驶员 无线电机械工 电视机械工 程序员
现状概述
德国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立交桥

(夜校) 完全中学 实科中学


场 高中后分流 就业:升学 72:28 高校 专大:综合 高中后分流 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