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课教案(16-17-18)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一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一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第一章:认识生命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概念,认识到生命的宝贵。

2.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意识。

教学内容:1. 讲解生命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

2. 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多样性和生命的成长过程。

3.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培养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习惯。

教学活动:1. 观看生命成长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奇迹。

2. 分享关爱生命的故事,让学生从中得到启示。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第二章:生态环境与人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概念,认识到生态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讲解生态环境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2. 通过事例、图片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3. 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习惯。

教学活动:1. 观看生态环境问题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生态环境的严峻形势。

2. 分析事例,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议和措施。

第三章:个人安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个人安全的重要性,提高个人安全意识。

2. 培养学生自我保护和自我防范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个人安全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安全的重要性。

2. 通过事例、图片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个人安全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3. 引导学生掌握个人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个人安全防护能力。

教学活动:1. 观看个人安全事故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个人安全的重要性。

2. 分析事例,让学生了解个人安全对自身的影响。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个人安全知识和技能。

第四章:交通安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交通安全的概念,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2. 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自我保护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交通安全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一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一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一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引导学生遵守交通规则,保障生命安全。

4. 教育学生防火、防盗、防溺水等基本安全知识。

5. 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宝贵: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学会珍惜生命。

2. 热爱大自然:教育学生关爱动植物,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

3. 交通规则:学习交通信号灯、人行横道等基本交通规则,遵守交通秩序。

4. 防火、防盗、防溺水:了解火灾、盗窃和溺水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提高安全意识。

5. 自我保护:学习遇到危险时如何求救、如何保护自己,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故事、游戏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4. 进行实地演练,让学生掌握自我保护的技能。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说出生命的宝贵,学会珍惜生命。

2. 学生能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3. 学生能够遵守交通规则,保证自身安全。

4. 学生能够掌握防火、防盗、防溺水的基本安全知识。

5. 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课时1. 生命的宝贵:2课时2. 热爱大自然:2课时3. 交通规则:2课时4. 防火、防盗、防溺水:2课时5. 自我保护:2课时六、教学资源1. 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

2. 教学图片、视频素材。

3. 安全演练道具。

4. 小组讨论卡片。

5. 实地考察场地。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主题。

2. 教学内容讲解:结合教科书,详细讲解每个知识点。

3. 实例分析:分析安全事故案例,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应用所学安全知识,分享心得。

5. 实地演练: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演练,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一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一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一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感知生命的特征。

通过使用听诊器,让学生聆听自己的心跳声和呼吸声,让他们意识到这些声音是生命的表现,也是生命的特征之一。

活动三:让学生描绘自己最喜欢的动物,描述它的特征和生活性。

引导学生思考动物是如何适应自己的生存环境的,从而了解生命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生命教育,学生初步认识到生命的基本特征和生命现象的奇妙,激发了他们对探究生命奥秘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通过比较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的区别,让学生初步理解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为后续的生命教育打下了基础。

让学生体验使用听诊器,听同学心脏的跳动。

制作听诊器的方法是在两个纸杯底部各扎一个小孔,然后将棉线的两端穿进去,打好结。

将一个纸杯贴在自己的耳朵上,另一个贴在同伴的心脏部位,就可以听到心跳声了。

活动三是观察图片并描述小猫和小草的异同,通过比较它们的生长、繁殖和与环境的交换来梳理出生命的共同特征。

通过涂色游戏和绘画记录身边的生命体,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玄妙与生机。

还可以分享自己种植或养殖的经历,与小伙伴一起分享有趣的生命感受。

本课从生命的构成说起,让学生初步认识细胞,知道生命体由细胞构成,细胞里包含着生命的重要信息。

通过观察实证,激起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好奇心。

通过比喻和实物,帮助学生理解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首先,教师提出问题:有谁看见过细胞?然后,让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切片,以青蛙和枫叶两种细胞为例,让学生直观认知细胞的紧密排列和单个细胞的外形轮廓。

在绘画活动中,让学生根据课文提示,描画细胞的结构,通过涂色和连线,构成一个封闭的圆圈,代表细胞剖面的细胞膜;然后涂成黄色,代表细胞质,中间部分是细胞核。

通过比喻,让学生理解细胞和鸡蛋的相似之处,即细胞核被细胞质包裹着,犹如蛋黄被蛋白包裹着,这一切又被细胞膜包裹住,犹如蛋白被蛋壳包裹着。

要告诉学生,红色、黄色并不是细胞本来的颜色。

活动一:指纹独一无二让学生涂上墨水或印泥,在纸上留下自己的指纹,并签上名字。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16、17、18减几-西师大版秋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16、17、18减几-西师大版秋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16、17、18减几-西师大版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6、17、18的减法运算,并能正确计算结果。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学习16、17、18的减法运算。

2. 学习如何运用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6、17、18的减法运算。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减法运算。

2. 采用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入减法运算的概念。

2. 新课:讲解16、17、18的减法运算,让学生掌握运算方法。

3.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减法运算,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六、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设计一些16、17、18的减法运算题,让学生进行书面练习。

2. 实践作业: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减法运算进行解决。

七、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

2. 通过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八、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3.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在以上提供的一年级上数学教案中,教学过程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部分,它详细描述了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从导入到新课,再到练习、应用和总结的全过程。

一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一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一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教案标题:一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生命的基本概念和生态系统的组成;2. 掌握生命生态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意义;3. 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教学重点:1. 生命的基本概念和生态系统的组成;2. 生命生态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意义。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2. 生态环境图片和实物;3. 学生绘画纸、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猜测。

2. 引导学生讨论:你们知道什么是生命吗?生命是如何存在的?二、学习生命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使用教学课件展示生命的定义和特征,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基本概念。

2.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生命现象,例如植物、动物等,并让学生描述它们的特征。

三、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15分钟)1. 使用教学课件介绍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要素,包括生物、非生物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生物多样性,引发学生对生态系统的兴趣。

四、学习生命生态安全的基本知识(15分钟)1. 使用教学课件介绍生命生态安全的概念和意义,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讨论: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一些简单的例子和方法,例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

五、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行动(15分钟)1. 给学生分发绘画纸和彩色笔,让他们自由绘制自己理想的生态环境。

2. 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谈论他们对保护生态环境的想法和行动计划。

六、小结与延伸(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生命的重要性和生态安全的意义。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并提供相关的延伸阅读材料。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生命的基本概念和生态系统的组成,认识到生命生态安全的重要性,并开始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一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一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一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尊重生命,爱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2. 让学生认识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学会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3. 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的好习惯。

4. 引导学生学会火灾逃生和地震自救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宝贵:介绍生命的定义,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学会珍惜生命。

2. 尊重生命:教育学生不伤害动植物,关爱身边的生命,如同学、老师等。

3. 生态平衡:讲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节约资源。

4. 交通安全:学习交通规则,如过马路要看红绿灯,不在车上随意乱动等。

5. 火灾逃生和地震自救:讲解火灾逃生的方法和地震时的自我保护技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生命生态安全的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认识到生命生态安全的重要性。

3. 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4. 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学PPT,包括图文并茂的内容。

2. 准备火灾逃生和地震自救的示范视频。

3. 准备案例分析资料,以便进行课堂讨论。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复述生命的宝贵和尊重生命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列举出生态平衡的例子,并提出保护环境的方法。

3. 学生能够掌握交通安全的基本规则。

4. 学生能够正确描述火灾逃生的方法和地震时的自我保护技巧。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一:生命的故事分享目的: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来之不易,培养珍惜生命的意识。

方式:教师讲述一个关于生命诞生的故事,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2. 活动二:生态平衡小游戏目的:让学生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方式:设计一个简单的生态平衡游戏,如模拟生态系统,学生通过互动了解生态平衡。

3. 活动三:交通安全情景剧目的: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一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一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一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第一章:认识生命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定义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意识。

教学内容:1. 生命的定义:生命是指具有生长、发育、繁殖等能力的物质实体。

2. 生命的特点:生命具有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适应环境等特征。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含义,通过举例让学生认识到生命无处不在。

2. 讨论生命的特点,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基本属性。

3.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

第二章:关爱他人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关爱他人的意义:关爱他人可以增进人际关系,提高社会和谐度。

2. 关爱他人的方法: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关爱他人,通过举例让学生认识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2. 讨论关爱他人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关爱他人。

3.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关爱他人的经验和感受。

第三章:保护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环境保护的意义:环境保护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

2. 环境保护的方法: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动植物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保护环境,通过举例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讨论环境保护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保护环境。

3.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保护环境的经验和感受。

第四章:交通安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教学内容:1. 交通安全的意义:交通安全关系到生命安全。

2. 交通安全规则:遵守交通信号、行人走人行道、不闯红灯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遵守交通规则,通过举例让学生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2. 讨论交通安全规则,让学生了解如何遵守交通规则。

3.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遵守交通规则的经验和感受。

一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一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一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第一章:认识生命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概念,认识到生命的宝贵。

2.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的意识。

教学内容:1. 生命的定义:介绍生命的特点,如需要营养、能呼吸、能生长等。

2. 生命的宝贵:通过故事或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珍贵。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讨论动物和植物的特征,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概念。

2. 讲解生命的特点:使用图片、实物或视频,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

3. 分享生命的宝贵:讲述一个有关生命宝贵的故事或实例,引导学生产生共鸣。

第二章:爱护动植物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植物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爱护动植物的意识。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的习惯。

教学内容:1. 动植物的重要性:介绍动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爱护动植物的方法:如何保护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参与植树造林等活动。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观察校园或周围的动植物,引导学生了解动植物的存在。

2. 讲解动植物的重要性:使用图片、实物或视频,让学生了解动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 分享爱护动植物的方法:讨论如何保护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鼓励学生参与植树造林等活动。

第三章:个人安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个人安全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个人卫生的习惯。

教学内容:1. 个人安全的重要性:介绍个人安全对自身和他人的影响。

2. 遵守交通规则:学习基本的交通规则,如过马路要看红绿灯、不在车流中奔跑等。

3. 注意个人卫生:了解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如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等。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讨论突发事件,如交通事故,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安全的重要性。

2. 讲解个人安全的重要性:使用图片、实物或视频,让学生了解个人安全对自身和他人的影响。

3. 学习遵守交通规则:通过游戏、模拟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

第四章:网络安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网络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我的小书包为了让同学们都有一个伴随自己长大的好朋友,即每天陪伴自己学习的小书包。

里面装了许多学习的好帮手,有书、本子、笔、橡皮等等用品。

有的小朋友非常细心地照顾自己的小书包,而有的小朋友却把整个书包弄得乱糟糟的。

通过自己动手整理小书包,用心照顾好朋友,培养小朋友细心整理书包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晓书包是自己学习的帮手。

2、让学生学习整理书包的基本方法。

3、让学生养成每天整理书包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学会并坚持按需要划分区域、整理自己的小书包。

教学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书包、书本、文具、水杯和其他用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提问:“你整理过书包吗?你会整理书包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全班同学有哪些不同外形的书包,书包都有什么作用,哪些同学的书包整理得最好!”讨论:“你怎样才能又快又准确地找到自己想要的文具和书本呢?”二、主题活动一起学一学,一起做一做:“学习整理书包”活动一:认识自己的小书包请每个同学都仔细观察自己的小书包,看看它分成了多少层,每一层在什么位置,每一层有多大,都适合放什么东西。

活动二:学习整理书包根据自己书包的设置,现在请同学们动动小手和小脑筋,把书本、文具和其他物品分区放进书包里,看看谁放得最好最整齐。

在整理的时候,吃饭时使用的毛巾要用塑料袋先装好,然后再放进书包里。

有带跳绳的同学,需要把绳子理顺扎起来,然后再放进塑料袋里,最后装进书包里。

水杯需要单独放置,不能随意扔进书包里。

比一比,看一看:“哪些同学的分类更合理”活动三:整理文具橡皮擦、铅笔、尺子等,首先需要把它们整齐地放在文具盒或者笔袋里。

文具盒或者笔袋里最好有一张自己的课表,这样你在整理要用的文具和课本的时候,就会根据课表进行取舍。

书包需要每天都整理。

每天晚上睡觉前,根据自己的课表,准备好第二天要用的书、本子、学具、文具等,不带玩具和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做个善于整理和学习的小朋友。

三、布置任务会整理书包了就要坚持天天整理,下次上课我们首先要检查,看谁的书包整理得最好,使用起来最方便。

第二课时一、活动导入提问:“你今天的书包整理了吗?今天我们就要认真看一看大家整理的小书包是什么样子的。

”以小组为单位,检查同学们整理书包的情况。

看看比比谁的书包最整洁。

然后请学生自己评价和互相评价,指出优点,提出改进的办法。

二、主题活动学一学做一做活动一:感受整理书包会给我们带来便利试一试,比一比:教师拿出事先准备的两个书包,然后将整理好的书包故意弄乱。

然后让两位同学进行比赛。

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比赛完了让学生进行点评,并进行奖励。

活动二:整理自己的小课桌我们除了整理自己的小书包外,还有个重要的工作,就是整理自己的小课桌。

提问:同学们学会了整理自己的小书包,那你们会整理自己的小课桌吗?当你走进一间教室,如果你看到的是:布置井然有序,课桌椅整整齐齐,地面干干净净,每张课桌都非常整洁。

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对比两幅图片,让学生观察,自己说出感受和进行点评。

“那我们又该怎样整理自己的小课桌才好呢?”每节课上课前都需要准备好这节课需要的书、本子、学具等。

这些东西在桌面要摆放整齐、到位。

练习:书和本子可统一放在桌子的角上,本子放在书的下面;文具盒靠着书本,放在书的旁边。

用过了的书本可放回书包里或暂时放在抽屉里,放学时再整理带走。

活动三:课桌整理大赛教师宣布“大赛”要求并组织开展,请三位同学作点评。

比赛设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桌面整理到位,桌面等擦拭干净,抽屉里摆放整齐;拿到学习用具时,能迅速准确无误,并且不把抽屉翻乱;学习用具在桌面摆放到位;按要求学习时,坐姿端正,学习专注。

看谁做得最好。

比赛程序:在三分钟内整理好课桌面和内部,拿出课本及相关用具,并端坐在桌前,准备上课。

学生进行点评,教师进行总结和奖励。

想一想做一做1、看图思考,“怎样背书包才是正确的呢?看一看谁是对的,谁是不对的,说说为什么?”[教材上第一和第三幅图中学生的背包姿势是正确的。

让学生看图、思考,并组织学生讨论。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正确的背包姿势才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而不正确的背包姿势会影响我们站立、行走的姿势,使身体健康受到影响。

2、“看一看谁的书包整理得最整齐。

”每个同学的书包结构不一样,书本、文具的分区也就不一样,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整理标准:整洁、合理、使用方便。

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小结全课,布置任务放学整理自己的书包,上学前自己动手整理小书包。

并请家长帮助检查整情况,并予以恰当的指导。

第17课文具是我的好朋友刨笔刀和橡皮擦是一年级的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学习用具,需要教会孩子正确使用和管理刨笔刀和橡皮擦,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学习生活。

教学目标1、掌握刨笔刀和橡皮擦的正确使用方法。

2、让学生学会自己进行管理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掌握刨笔刀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几种不同造型的刨笔刀。

学生准备:每人一个刨笔刀,几支需要削的铅笔,一块橡皮,一个本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看图”导入1、让学生看图认识一些文具和他们的功能。

2、让学生自己从中找出自己最常用的文具。

提问:“你认识这些文具吗?它们有什么作用?你每天用得最多的是哪些?你能把它选出来吗?”[在交流中让学生懂得,学习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生活,就是从这一件一件的小事做起。

掌握了刨笔刀和橡皮擦的正确使用方法,就掌握了一项自己管理自己学习生活的了不起的本领。

]二、主题活动学一学做一做1、学习刨笔刀的使用(1)认识刨笔刀提问:“这些刨笔刀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注意到了吗,不管外形有多大的区别,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有刀片和刀架。

”(2)用刨笔刀刨笔可以把学生分成两人一组,初学时一人操作,两人一起仔细观察,认真交流,特别注意小伙伴操作中的问题;第二次再交换操作。

[注意不能使蛮劲,要边刨边观察。

][如果发现铅芯断了,就要停下将刨笔刀清理干净后再刨。

看见笔已经刨尖,就要停止用力,取出铅笔。

](3)收拾笔削要养成爱护清洁的好习惯,将笔削接在废纸上,倒进垃圾桶里,不可随意吹在地上。

2、铅笔的保管提问:“刨好的铅笔应该怎样管理?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做的?你的小伙伴又是怎么做的?”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和汇报。

“再想一想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还不够?可以怎样改进?”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和汇报。

第二课时一、导入活动课前大比拼: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打开自己的文具盒或笔袋,比一比谁的课前准备做得最好。

1、是否按老师的要求准备好了足够的铅笔。

2、每支铅笔是否都刨好了。

3、其他的学习用具是否准备齐全。

教师及时进行评比,并作优秀示范,并进行奖励。

二、主题活动1、橡皮擦的使用提问:“你知道字写错了可以用哪些方法修改吗?”(主要用橡皮擦)“用铅笔写的字,修改起来最方便的方法是什么?你是怎样使用橡皮擦的?”请同学给大家作个演示,让大家讨论:“他的方法好在哪里?有没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怎样可以做得更好?”然后请同学来试一试。

[(1)使用橡皮擦时,需要两只手配合,左手手指张开按住纸张,右手握橡皮擦,用合适的力来回擦拭。

如果用力过大或纸没按住,都可能将纸擦破或擦皱。

一定要养成擦干净的好习惯。

及时进行指导、展示和评比。

][(2)橡皮擦的清洁管理。

橡皮擦变脏了,只需将表面一层的污垢去掉,就又会是干干净净的了。

去掉表层污垢的方法很多。

例如,在布上摩擦,用手搓掉表层,在桌面摩擦,等等。

]2、橡皮擦的选择提问:“外边卖的橡皮擦很多,怎样的橡皮擦更适合我们使用?”让学生自主交流几分钟,再在全班交流。

[一般的文具店还有许多不同颜色和造型,或带着香味的橡皮擦。

这种香味是一种挥发性油,如果把塑料和橡皮擦放在一起久了,由橡皮擦挥发出来的油,这样就造成了我们见到的橡皮擦腐蚀在文具上面的现象。

这些橡皮擦也不能很好地擦掉纸上的笔迹。

][软橡皮的强度使它不会留下残渣,它的寿命比其他橡皮擦要长。

它也拥有塑胶的质感,与普通橡皮擦拥有同样功能。

这种橡皮擦比粉红色橡皮擦柔软,故不容易损毁纸张,比较适合同学们使用。

]想一想做一做1、“铅笔芯很容易折断,我们在使用时应该注意什么?”看图讨论,学会正确地使用和妥善管理铅笔。

2、“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为什么?”让学生看图、思考,并组织学生讨论。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安全是最重要的。

左边两幅图显示的做法是错误的:咬笔既不卫生,又容易咬断笔芯,给自己的学习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用很尖的铅笔做游戏,与同学面对面地对打,有很大的安全隐患,严重的可能将眼睛戳伤或戳瞎,千万不能这样做。

]三、小结全课,布置任务文具的自我管理及文具使用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不正确地使用铅笔会给自己和他人造成威胁和伤害,给自己或他人带来痛苦。

]清洁自己的橡皮,放置在恰当的位置。

第18课教室的整洁靠我们我们的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教室里面都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丽、整洁,让同学们在这个家里更加愉快地生活、学习,更加幸福地成长,我们就需要学会自己管理好我们共同的家。

教学目标1、让学生体会教室的美丽、整洁性。

2、让学生学会做清洁的基本程序,掌握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学会清洁地面的正确方法,将桌椅擦拭干净。

教学准备清洁用具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活动1、看图[整洁明亮的教室][杂乱肮脏的教室]让学生做对比,自己做评价。

提问:“你觉得哪一间教室,你想在里面学习的?看了图中的教室你有什么样的感觉?说说为什么?”“你最喜欢的教室是什么样子?”2、组织学生讨论“为了教室的清洁,我们能做什么?”二、主题活动学一学做一做1、教室的通风透气提问:“你知道教室为什么需要开窗开门,通风透气吗?”[教室属于人口密集的区域,每天都要通风换气,这样才能保持教室内空气清新,才可以预防传染病的流行,特别是经空气传染的疾病。

]2、擦黑板擦黑板要有规律地擦,要有方法;不能左一下、右一下地乱擦。

黑板要定期清洗,用湿毛巾擦拭,去掉表面污渍。

抹布也要定期清洁,这样黑板才能擦得干净。

在教学的过程中,可让学生示范,并请同学上讲台演示,最后教师作演示。

3、清洁地面提问:“要怎样做才能打扫得干净?需要做哪些事情?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地面要先清扫后拖;扫地时要有规律地扫。

][可以几个同学合作扫。

从前往后,或从后往前都行。

扫帚要贴着地面轻轻地把垃圾往前扫,以免扬起灰尘。

将垃圾扫成一堆后再扫进簸箕里,倒进垃圾桶。

] [拖地也要有规律,可按照扫地的顺序拖地。

拖地时拖把不能太湿。

拖把用脏了就要清洗干净后再继续拖。

拖把在搬运的过程中,要布条向下竖着拿,不要横着或扛在肩上。

]清洁地面的方法,可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

先小组讨论,分配;再每组推选一名代表,选择一项任务,参加示范演练。

要重点强调同学之间的协作与配合。

4、评比和奖励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和小组进行奖励,并说明奖励的具体原因,作良好示范引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