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腹泻的辨证分型
腹泻急性分湿热、寒湿 慢性分脾、肾虚

腹泻急性分湿热、寒湿慢性分脾、肾虚拉肚子是常见毛病,有急、慢性两种。
中医师陈俊明表示,传统中医认为急性有湿热、寒湿之分,慢性有脾虚、肾虚之别;此外,五更泻、肝气横逆也会造成拉肚子。
陈俊明医师指出,以急性拉肚子来说,属於湿热者,常见拉肚子、大便黏稠、味道甚臭、肚子痛、心情烦燥、口乾等症状,治疗时适合用葛根黄芩黄连汤等中药方;属於寒湿者,常见大便稀或水样便、味道不臭、肚子隐痛、爱吃冰品导致拉肚子等症状,治疗时适合用藿香正气散等中药方。
陈医师进一步指出,以慢性拉肚子而言,脾虚者常见拉肚子、肚子胀、胃口差、精神倦怠、脸色苍白等症状,治疗时适合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方;肾虚者常见腰膝痛、耳鸣、目昏、拉肚子、四肢冷等症状,治疗时适合用桂附八味丸加减方。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种类型称为五更泻,又名鸡鸣泻,病人常在黎明时拉肚子,像这种情况代表具有脾肾阳虚之象,治疗时适合用四神丸等中药方,同时还需要注意腹部保暖、忌食生冷食物。
另外,肝气横逆也会造成拉肚子,因为肝气横逆容易侵犯到脾胃,病患情绪波动时容易胸闷、拉肚子、肚子胀痛,治疗时适合用四逆散合痛泻要方。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以下无正文。
小儿腹泻病的临床表现与分期、分型

小儿腹泻病的临床表现与分期、分型1.根据临床表现分类(1)轻型腹泻:多为饮食因素或肠道外感染所致,或由肠道内病毒或非侵袭性细菌感染引起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主要是胃肠症状,食欲减退;大便次数增多,每天约10次以下,量不多,稀水或蛋花汤样;大便镜检可见大量脂肪球,无明显全身症状,无明显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症状。
(2)重型腹泻:多由肠道内感染引起,常急性起病,大便每日10余次或数十次,黄绿色水样或蛋花样;大便镜检可见脂肪球及少量白细胞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有明显全身中毒症状及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症状。
1)脱水①脱水性质:现存体液渗透压的改变。
脱水的同时亦伴有电解质的损失,根据水与电解质丢失比例的不同,可分为3种性质不同的脱水。
详见下表所示:②脱水程度:即累积的体液损失,可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综合估计。
一般将脱水分为3度。
详见下表所示:2)代谢性酸中毒。
由于腹泻丢失大量碱性物质;进食少和肠吸收不良,摄入热量不足,体内酮体形成增多;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良和缺氧,乳酸堆积;肾血流量不足,尿量减少,酸性代谢产物潴留。
脱水越重,酸中毒也越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临床表现轻度酸中毒的症状不明显,呼吸稍快,不易早期诊断。
中度酸中毒出现呼吸深快、心率加快、口唇樱红、厌食、恶心、呕吐、疲乏无力、精神萎靡,烦躁不安;重度酸中毒时心率变慢,呼吸深快其节律不齐,嗜睡,昏睡,昏迷,由于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和心输出量减少,可发生低血压和心衰。
3)低钾血症。
吐、泻丢失;摄入不足,肾脏保钾功能差;脱水、酸中毒纠正后,当血钾<3.5mmol/L时,临床出现低钾症状,称为低钾血症。
主要表现精神萎靡,四肢无力,心音低钝,腹胀,肠鸣音减弱,腱反射减弱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重者出现心律不齐,心脏扩大,心电图示T波增宽,低平或倒置,出现U波,以及肠麻痹,呼吸肌麻痹而危及生命。
4)低钙和低镁血症。
进食少,吸收不良;大便中丢失;脱水、酸中毒纠正后出现手足搐搦或惊厥。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小儿腹泻32例临床观察

参蒲益 胃汤 正是针 对 上述脾 胃生理 与病 理 特点 而设 。 本方主要 以 四君 子汤 和 失笑 散加减 而 成 , 以期 达到 益气 扶 脾 , 胃化瘀之效 。李 东垣 在 《 胃论》 和 脾 中明确 指出 : 甘温 “ 以补其 中而 升其 阳。临床实践和现代药 理研 究证实 , 用甘 ” 使 温益气之药 , 能恢复脾 胃生化气 血运 行水谷 之能 , 能增强 细
平滑肌收缩反应 , 阻止 胃黏 膜细胞 钙离子 的 内流 , 而保护 从 胃黏 膜 , 进 溃疡愈 合 , 促 枳实 宽 中下 气 , 则能 调整 胃肠蠕
在 胃为标 , 与仲景“ 虚则太 阴, 阳明” 实则 之论相符 , 因而临床 治疗时 , 应针对上述特点 , 以辨证为 主 , 证病结 合。用 药不宜 过分偏寒、 偏热 、 壅、 偏 偏塞 , 应宜疏 、 宜和、 宜通 , 不可妄用 亦 攻伐。用药宜平 补平 泻 , 药轻灵 , 用 刚柔 相济 , 温相 益 , 寒 以
愈。临床上把腹 泻病程达 2周 一 2个月 的称迁延 性腹泻 , 腹 泻病程超过 2个月的称慢性腹泻 , 迁延性腹 泻和慢性腹泻 两 者无 明显概定的 区别故 习惯上 统称迁延 性慢性 腹泻 病。迁 延性慢性腹泻病病因复杂 , 感染 、 营养物质过敏 、 营养治疗 酶 12 诊疗标准 . 西医诊断符合 19 94年方鹤松 等《 中国腹泻
・
1 4・ 3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 1 0 o年 2月第 4卷第 3期
C i JMo mgA p 。e 0 0 v 1 N . hn dD p !Fb2 1 , 0. o3 4.
中医将小儿腹泻分为五类型,不同类型还需辨证施治!

中医将小儿腹泻分为五类型,不同类型还需辨证施治!中医把小儿腹泻分为寒湿型、湿热型、食滞型、脾虚型、脾肾阳虚型。
我国著名的老中医专家廖佐芹教授表示:中医讲究辨证治疗,对于不同的腹泻类型要采取不同的治疗。
其中小儿腹泻调整饮食非常重要,饮食调整得好,有利于缓解腹泻症状或止泻,促使脾胃肠道早日恢复正常生理状态,有利于机体较快康复。
1.寒湿型寒湿型腹泻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便色淡,清浠有泡沫,臭气不重,或伴有形寒身热,鼻塞流涕等症状。
舌苔薄白或白腻,舌质淡,脉浮或濡。
此症多因腹部受寒或食后吹风、或过食生冷,或食物属性过寒引起。
饮食上应避免再进食属性寒凉的食品和难消化的食物。
廖佐芹教授说,治以疏风散寒、化湿止泻。
方选藿香正气散化裁:藿香、苏叶、茯苓、陈皮、半夏、厚朴、泽泻、苍术、补骨脂、生姜、大枣、甘草。
2.湿热型湿热型腹泻主要表现为大便稀薄呈水样蛋花状,酸臭,每天数次或达10 余次,肛门灼热,小便短赤,或伴发热、呕吐、口渴、烦燥等症状。
舌苔黄腻或薄黄,舌质红,脉滑数。
饮食应忌刺激性食品、乳食及助湿生热的食物。
廖佐芹教授说,治以清解热邪、化湿止泻,方选黄芩滑石汤、葛根芩连汤化裁:黄芩、滑石、茯苓、大腹皮、葛根、黄连、银花、陈皮、山楂、甘草、薏苡仁。
3.食滞型食滞型腹泻主要是因患儿喂养不当伤食后停滞不化,腐浊之物壅积胃肠,致使脘腹胀满疼痛,哭闹不安,厌食,痛则欲泻,泻后痛减,腹胀呕吐,或嗳气酸馊,纳差少食,腹痛拒按,舌苔厚腻或黄腻,脉滑或弦。
此类泄泻必须控制饮食,轻症可减少饮食的次数、数量、质量,以清淡有营养的为好;重症需禁食6~8小时。
患儿不想吃东西时,切忌勉强喂食,可以喂水。
廖佐芹教授说,治以消食化滞、去积止泻,方选木香槟榔丸、保和丸化裁:神曲、山楂、木香、槟榔、青皮、陈皮、莪术、黄连、莱菔子、连翘、半夏。
4.脾虚型脾虚型腹泻主要表现为大便稀薄色淡,臭味不甚,食后则泻,,伴有不消化食物残渣,呕吐腹胀,面色萎黄、神疲倦怠。
泄泻中医辨证论治.(优选)

七.泄泻泄泻是因脾胃运化功能失职,湿邪内盛所致,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古人将大便溏薄而势缓者称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势急者称为泻,但临床所见,难以截然分开,一般合而论之。
本病证是一种常见的脾胃肠病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为多见。
西医学中的急、慢性肠炎、胃肠功能紊乱,肠结核等消化系统疾病,以腹泻为主要表现者,均可参考本病证辨证施护。
【病因病机】外感六淫、内伤饮食、情志失调及脏腑虚损等均可导致泄泻的发生。
六淫之邪侵袭人体,最易困遏脾阳,影响脾的运化,水谷相杂而下,导致肠胃功能失调,引起泄泻;凡饱食过量,宿滞内停,或过食肥甘,呆胃滞脾,湿热内蕴,或恣食生冷,寒湿交阻,或误食馊腐不洁之物,伤及肠胃,均可致脾胃运化失健,传导失职,升降失常,而发生泄泻;郁怒伤肝,肝失疏泄,木横乘土,脾胃受制,导致肝脾失调,气机升降失常,形成泄泻;脾胃虚弱,中阳不健,运化无权,受纳水谷和运化精微受限,清气下陷,水谷糟粕混夹而下,遂成泄泻;久病之后,肾阳损伤,或禀赋虚弱,先天肾阳不足,不能助脾腐熟水谷,水谷不化,而为泄泻。
泄泻的病位在肠,病变脏腑在脾胃,病理因素主要是湿。
脾病湿盛是导致泄泻发生的病机关键。
急性暴泻以湿盛为主,因湿盛而致脾病,病属实证;慢性久泄则以脾虚为主,因脾虚而生湿浊,属虚证或虚实夹杂证。
【辨证施护】(一)辨证要点1、辨虚实急性暴泻,泻下腹痛,痛势急迫拒按,泻后痛减,多属实证;慢性久泻,病程较长,反复发作,腹痛不甚,喜温喜按,身疲肢冷,多属虚证。
2、辨寒热大便清稀,或完谷不化者,多属寒证;大便色黄褐而臭,泻下急迫,肛门灼热者,多属热证。
3辨证候特征寒湿泄泻,泻多溏薄;湿热泄泻,泻多如酱黄色;食滞肠胃之泄泻,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肝气郁滞之泄泻,每因情志郁怒而增剧;脾气亏虚之泄泻,以大便时溏时泻,夹有水谷不化,稍进油腻之物,则大便次数增多;肾阳亏虚之泄泻,多发于晨起之时,以腹痛肠鸣,泻后则安为特点,有时又称五更泻。
小儿腹泻的中西医分型及治疗原则

小儿腹泻的中西医分型及治疗原则小儿腹泻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发病年龄多<2岁,<1歲约50%。
全世界每年死于腹泻的儿童高达500万~1800万。
在我国,小儿腹泻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2位常见病、多发病。
但是中医药治疗小儿腹泻很关键,很多患儿因治疗手段单一,忽视中医药的治疗,腹泻时间较长,病情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和控制,病情加重或影响预后。
小儿腹泻分类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
前者称小儿肠炎,后者称消化不良或单纯腹泻。
①感染性腹泻:大多数病原微生物通过食入污染的水、食物或通过污染的手传播而进入消化道。
当机体的防御功能下降、大量的微生物侵袭并产生毒力时可引起腹泻。
细菌感染所致腹泻包括肠毒性肠炎、侵袭性肠炎。
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不产生肠毒素及侵袭力,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②慢性腹泻:主要是由饮食不当引起,以人工喂养的患儿为主。
当摄入食物的量、质突然改变超过消化道的承受能力时,食物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而堆积于小肠上部,使局部酸度减低,肠道下部细菌上移和繁殖,造成内源性感染和消化功能紊乱,肠蠕动增加,引起腹泻及水电解质紊乱。
根据病程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
急性腹泻指连续病程<2周者;腹泻为病程2周~2个月为迁延性腹泻,病程>2个月为慢性腹泻。
小儿腹泻按病情程度可分为轻型和重型。
①急性腹泻轻型:起病可急可缓,多由饮食原因、肠道外感染或肠道内病毒引起。
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症状,每天数次大便,一般为<10次,量少,稀薄或带水,呈黄色,有酸味,常可见白色或黄白色奶瓣(皂块)和泡沫,可混有少量黏液。
患儿一般无发热症状,可有食欲不振,精神状态尚可,可数日自愈。
②重型腹泻:多由肠道细菌感染引起,胃肠道症状腹泻频繁,一般>10次/日,水分多而粪质少,或混有黏液的稀水便多,同时可伴有腹胀和呕吐。
脱水症状明显,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严重者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慢性腹泻、迁延性腹泻大多是因急性腹泻未彻底治疗或治疗不当发展而来。
中医解读腹泻的六大辨证分型及治则

中医解读腹泻的六大辨证分型及治则展开全文中医解读腹泻的六大辨证分型及治则说起腹泻,可能很多人觉得只是拉肚子,简单处理一下就好了。
其实不然……在中医的世界里,有风、寒、暑、湿、燥、火这六种邪气,影响人的五脏六腑。
同时人的身体里又有木、火、土、金、水五行生克。
所以腹泻这一症看似简单,实则错综复杂,唯有辨证论治,才能厘清其中分别。
该如何辨证论治呢?我们从腹泻的六大辨证分型及治则开始入手。
风寒泻风寒泻是生活中较为普遍的一种腹泻。
通常是由于不注意保暖,外感风寒,或是过食寒凉,寒气伤脾,脾失健运所造成的。
气虚、阳虚体质的人尤为容易感染风寒泻。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风寒腹泻的人往往腹中引痛,喜温喜按,大便清稀,重者如水样,同时腹痛食少,舌苔白腻。
甚则出现身体酸痛,发热头痛等类似于感冒的症状。
治疗风寒腹泻,要以疏风散寒,化湿和中为主要治则。
疏风散寒解决腹泻的主要症状,化湿避免寒湿错杂滞留脾胃,健脾和中来帮助脾胃功能恢复。
湿热泻湿热泻大部分是因为脾胃虚弱又缺乏运动,导致湿气聚集,同时又饮食不调,就造成了消化不良,邪气郁积而化热,湿热交杂而下泻。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湿热腹泻的人大多都腹中热痛,泻下急迫,同时大便黏腻不尽,泻后肛门灼热,小便黄,苔黄腻。
湿热泻通常会维持较长时间,如果患者本身就是痰湿体质,湿气重浊,就更加难以痊愈。
处理湿热腹泻,要清利湿热,利水祛湿来帮助脾胃功能恢复,清凉除热能够避免郁热在里,同时排出肠胃里的邪气和积滞,可谓一举两得。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脾虚泻脾虚泻是由于脾气虚所导致的。
脾气虚会让水谷运化不利,无法及时消化的食物和没有及时代谢掉的水液滞留在体内,就会形成湿邪,最终导致腹泻。
如果长期如此,很可能因为痰湿过度淤积而形成痰湿体质,影响正常生活。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脾虚腹泻的主要症状集中在大便稀溏,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等类似于营养不良的症状上。
这时候不了解情况的人如果盲目进补,就会造成“越补越虚”情况的发生。
腹泻的中西医治疗

素、利福平等口服。
▪ 4. 对症治疗(止泻药): ▪ ( 1 )地芬诺脂(苯乙哌啶)抑制肠黏膜感受器,消除蠕动反射,减轻肠道蠕动。用法:
2.5-5mg/ 次, 2-4 次 / 日。 ▪ ( 2 )洛哌丁胺(易蒙停)间接抑制蠕动反射,机理同苯乙哌啶。直接抑制蠕动反射、对
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 ( 2 )治法: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 ( 3 )代表方:四神丸加减。
三、饮食治疗
▪ (一)急性腹泻: ▪ 1. 急性期禁食; ▪ 2. 清淡流质饮食; ▪ 3. 饮食选择,对于这种腹泻基本停止后可以供给低脂的少渣的半流食,少量多餐利于消化; ▪ 4. 补充维生素; ▪ 5. 饮食禁忌,如酒、肥肉、芹菜、韭菜、生冷的瓜果、油脂的、点心等。
▪ 2. 饮食所伤:饮食不节或过食肥甘;或多食生冷,误食不洁之物,则损伤脾胃,水湿内停, 而发生泄泻。
▪ 3. 情志失调:素体脾胃虚弱,复因情志影响;恼怒伤肝,肝气郁结,横逆犯脾。 ▪ 4. 脾胃虚弱:脾阳不振则运化功能减弱,不能腐熟水谷运化精微。 ▪ 5. 肾阳虚衰:泄泻日久不愈,损伤肾阳,肾阳受损又可影响脾阳之不足,致成脾肾阳虚,
▪ 5. 吸收不良性腹泻: ▪ ( 1 )病因: ▪ 吸收不良性腹泻 由肠黏膜的吸收面积减少或吸收障碍所引起,如小肠大部分切除、吸收不
良综合征等。 ▪ ( 2 )特点: ▪ ①禁食可减轻腹泻。 ▪ ②粪的渗透压由未吸收的电解质或其它物质所组成
治疗
▪ 1. 治疗原则: ▪ 预防脱水、纠正脱水、合理用药。 ▪ 2. 液体疗法的原则: ▪ 首先补充累积丢失,随后补充继续丢失和生理需要:丢多少、补多少、先盐后糖;先浓后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泻的辨证分型
腹泻的辨证分型
发表者:武明胜
(访问人次:67)
.
正常人一般每日排便一次,个别人每日排便2~3次或每2~3日一次,粪便的性状正常,每日排出粪便的平均重量为150~200g,含水分为60%~75%。
腹泻是一种常见症状,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粘液。
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腹痛、肛门坠胀。
肛门灼热等症状。
腹泻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腹泻发病急剧,病程在2~3周之内。
慢性腹泻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
腹泻属中医“泄泻”、“下利”等范畴。
根据腹泻的病因病机及粪便特点可分为;
湿泄、寒泄、火泄、暑泄、热泄、食泄、气泄、胃泄、小肠泄、大肠泄、肾泄、直肠泄、滑泻、水泻等。
中医一般将大便溏薄者称为“泄”,下如水样者称为“泻”。
临床上腹泻可分为以下几个证型:
1、湿热蕴结:起病急,泻下如注,泻出黄色水便或带粘液,腥臭,肠鸣、肛门灼热疼痛,口干渴而不多饮,小便赤涩,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寒湿中阻:大便清晰,腹痛,喜温喜按,水谷不化,不思饮食,肢体沉重困倦,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腻,脉濡或缓。
3、饮食积滞:腹痛即泻,泻下痛减,少顷复又痛泻,粪便粘稠,秽臭,脘腹胀满,嗳腐吞酸,腹满厌食,舌淡,苔垢腻,脉弦滑。
4、肝郁脾虚:泻前腹痛,泻下有不消化食物,泻后痛不减或有所加重,每遇精神刺激诱发,食欲不振,嗳气,舌淡,苔白,脉弦。
5、脾气亏虚:大便稀,每食生冷油腻或难消化食物加重,腹部隐痛,喜温喜按,食欲不振,面色萎黄,肢体困倦,舌淡胖,苔白,脉沉弱。
如属中气下陷者可伴肛门坠胀,脱肛。
6、肾阳亏虚:黎明之前腹痛腹泻,大便稀,四肢不温,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夜尿多,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无力。
7、水饮内停:大便稀薄如水样,伴腹中肠鸣,有振水声,或口渴不欲饮,口中涎唾,呕恶,舌淡红,苔滑,脉弦滑。
8、热结旁流:大便泻下黄臭稀水或纯清稀水,脐周腹痛,腹部拒按,胃脘满闷,食欲不振,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沉滑。
9、阴虚泄
泻:大便稀溏不成形,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舌红,苔少或无苔,脉细或细数。
肺阴不足者见便泄急迫,胸闷微咳;脾阴不足者见便溏,粘滞不爽,便次不多,唇颊
淡红,手心灼热,口干不欲饮;
胃阴不足者见黎明即肠鸣泄泻,量多,纳呆,口唇干裂,口渴欲饮,心烦;
肾阴不足者见凌晨临厕为多,量少,质稀粘或稠,小腹隐痛,腰膝酸软,遗精。
10、痰湿泄泻:大便泄泻、或如稀涎状、或如痰涎状、或如泡沫状、或夹有粘液如涕,伴咳嗽、胸闷气喘,或见咳嗽痰涎多时腹泻减轻,或咳吐痰涎与腹泻并重,或肠鸣,多无脓血便舌苔厚腻、舌质淡胖,脉滑。
11、寒热错杂:大便泄泻,便下不爽,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倦怠怯冷,口渴不喜饮或喜热饮,小便淡黄,舌质红或淡红,苔薄黄,脉细缓或濡软。
相关文章常见急性腹泻的自我诊治小儿腹泻的饮食腹泻的药物治疗腹泻的辨证分型大便异常的辨证分型大便脓血中医辨证长期腹泻当心甲亢用中成药也需辨证腹泻相关回复腹泻不止怎么办小儿厌食腹泻大便不成形腹泻13个月婴儿,感染上轮状病毒腹泻戒烟后出现腹泻症状胃胀腹泻,只有吃东西就出现胃胀、腹泻婴儿腹泻咨询咳嗽有痰腹泻35天大双胎婴儿腹泻怎么办3个月宝宝腹泻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