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东盟贸易互补和贸易竞争分析
中国-东盟自贸区贸易经济分析-中国经济论文-经济学论文

中国-东盟自贸区贸易经济分析-中国经济论文-经济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中国-东盟自贸区贸易发展现状(一)中国东盟自贸区贸易发展概况东盟传统的贸易伙伴主要是美国、欧盟和日本,但从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以来,双边经贸合作步入快车道,贸易额增长十分迅速。
图1 为中国与世界十大贸易伙伴贸易额对比图,其中2013 年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达到4436.1 亿美元,同比增速达到10.9%,东盟连续5 年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不难看出东盟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
在东盟各国中,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与中国的贸易往来最密切。
随着零关税、物流支撑体系的逐步实施和完善,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未来发展前景将愈加广阔。
[1](二)中国东盟自贸区贸易发展特征一是双方贸易依存度显着加深。
过去十年间,中国、东盟的贸易额实现了巨大增长,双边贸易额达到44368 亿美元。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2009 年中国、东盟的双边贸易额一度出现负增长(图2 为2003 年~2013 年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增长情况)。
总体来看,中国、东盟之间的贸易额增长很快,目前东盟已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双方的贸易依存度越来越高。
二是双方经贸关系互补性与竞争性并存。
除了文莱、新加坡两国,中国与东盟各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决定了贸易各方的经济格局非常相似。
以越南为例,其所走过的经济发展道路几乎与中国一致。
中国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市场潜力巨大,任何一个国家的产品如果能够进入中国市场,都将拥有一个海量消费群体。
此外,中国经济发展因为地区不同、资源秉赋不同而呈现出较大差异性,东盟各国同样存在这种情况。
因此在双方的贸易合作中,中国总能够提供与东盟各国相适应的技术、资金等条件,进而在所有领域开展合作,经济互补特征十分明显。
当然,如果双方不能很好地处理经济相似性问题,就会成为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对手。
中国与东盟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

中国与东盟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关系日益紧密,双方之间的经济互动和合作成为了国际经济领域的重要议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与东盟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通过对双方贸易结构、比较优势、竞争关系以及互补潜力的分析,揭示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的内在机制和未来发展趋势。
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双方贸易规模、贸易结构以及主要贸易商品的演变。
在此基础上,文章运用国际贸易理论,比较了双方在不同领域的比较优势,包括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源密集型产品以及技术密集型产品等。
同时,文章还深入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在贸易中的竞争关系,探讨了双方在相同或相似产业领域的竞争态势以及合作的可能性。
本文还着重探讨了中国与东盟贸易的互补性。
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方面出发,文章分析了双方贸易互补的潜力和优势。
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文章认为中国与东盟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
文章提出了促进中国与东盟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包括加强政策沟通、深化产业合作、优化贸易结构、推动贸易便利化等方面。
通过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双方贸易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的理解,还为双方未来的经贸合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二、中国与东盟的贸易现状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关系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和互动。
近年来,随着双方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贸易政策的不断深化,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往来更加紧密。
在贸易规模上,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额持续增长,成为彼此重要的贸易伙伴。
在贸易结构上,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涵盖了商品、服务、投资等多个领域。
同时,双方在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日益密切。
然而,随着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竞争也逐渐加剧。
因此,要深入研究和探讨中国与东盟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以便更好地应对挑战和机遇。
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农产品的贸易 竞争关系分析

目录
01 一、中国与东盟主要 国家农产品贸易关系 分析
二、中国与东盟主要
02 国家农产品竞争关系 分析
03 三、政策建议
04 四、结论
05 参考内容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发展,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之间的农产 品贸易、竞争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农产品贸易不仅关系到双方的经济利益,还 对双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产生深远影响。本次演示将对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农 产品的贸易和竞争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一、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农产品 贸易关系分析
1、贸易总额和增长趋势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的农产品贸易额持续增长。根据海关统计数据, 2022年,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总额达到362.2亿美元,同比增长7.5%。其中, 中国对东盟出口农产品187.1亿美元,同比增长5.6%;从东盟进口农产品175.1亿 美元,同比增长9.7%。
3、行业联合抵制不正当竞争。农业行业协会和其他相关组织应加强合作, 共同抵制不正当竞争行为。通过信息共享、技术交流等方式,提高行业的整体竞 争力。此外,行业协会还可以为企业提供法律援助和支持,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四、结论
总体来看,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农产品的贸易和竞争关系呈现出良好的发展 态势。但随着自由贸易区的深入推进和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双方在农产品 市场的竞争也将日益激烈。因此,政府和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潜在的竞争威 胁和挑战,推动双方农产品贸易的健康发展。
此外,考虑到中国与东盟在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上的差异,双方可以在农业 生产上形成垂直分工,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效率。例如,在中国北方地区生产 小麦和玉米等粮食作物,而在南方地区则可以生产水产品、蔬菜和水果等。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结构现状及前景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结构现状及前景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地区的农产品贸易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这一趋势的出现,既是双方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区域间合作的深入推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结构的现状和前景,分析双方的优势和潜力,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
一、现状分析中国和东盟地区在农产品贸易领域具有广泛的合作基础和互补性优势。
目前,中国是东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而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双方的经济联系不断密切,贸易额稳步增长,尤以农产品贸易为重要领域。
在贸易结构方面,中国主要出口粮食作物、肉类和水产品等农产品,而进口水果、植物油和木材等。
中国的农产品出口主要满足东盟地区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尤其是人口增长和中产阶级扩大的推动下。
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之一,东盟地区的农产品出口商也看中了中国庞大的市场潜力。
二、前景展望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前景广阔。
一方面,中国农产品进口需求仍然旺盛,人口增长和消费升级的趋势将继续推动中国对东盟农产品的需求增长。
另一方面,东盟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优质的农业生产能力,能够满足中国市场对多样化、健康、安全的农产品的需求。
随着中国农村人口减少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农业生产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愿意进口更多的农产品,并在东盟地区寻找可靠的合作伙伴来保障供应和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三、挑战与应对然而,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贸易壁垒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可能会对双方的贸易产生不利影响。
另外,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需要加强监管和合作机制,确保双方市场的食品安全。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和东盟可以加强政策沟通和合作,通过贸易谈判和合作协议来降低贸易壁垒和提高贸易便利化。
此外,加强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监管合作,推进标准化和认证体系的发展,可以增强双方消费者的信任,促进贸易的持续发展。
四、结论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和前景值得关注。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现状分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现状分析提要2010年1月1日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中国与东盟实现了全面经贸合作。
中国与东盟在资源、产业等各方面呈现着竞争与互补相结合的现象。
通过UNCOMTRADE数据库和一些评价公式,对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总量以及产业的相关分析,得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优劣势。
关键词:中国;东盟;区域合作;现状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历程20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在空间距离上东盟作为离中国最近的一个区域经济组织,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双方的经贸并不频繁,发展速度十分缓慢。
九十年代以后,中国实行出口导向型方针,与东盟经贸合作得到迅速发展。
1995~2001年以来东盟一直是中国贸易伙伴的前五位。
2001年11月在金边召开的东盟第五次和中国领导人会议上,中国正式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
2002年11月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召开的中国和东盟“10+1”领导会议上,中国和东盟各国领导人签署《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03年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2004年“早期收获”计划实施,双方进出口贸易额得到显著的增长,同年在老挝首都万象“10+1”领导人会议上中国与东盟的《落实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行动计划》和《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货物贸易协议》签署了有关协议,促使中国与东盟合作得到快速的发展。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与东盟的关系由磋商伙伴到全面对话伙伴再到战略伙伴,到现在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是中国与伙伴成员国间的经济一体化的结果,经济贸易的增长,不但可以带动中国与东盟双方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巩固和加强中国在世界各国中的战略地位,同时可以带整个亚洲经济的发展。
以此可以更有条件和筹码去解决一些政治上的争端问题。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对中国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中国-东盟贸易现状分析随着中国与东盟贸易日益紧密,自2002年以来,中国与东盟签订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与东盟每年进出口贸易总额都以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
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机遇与挑战研究

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机遇与挑战研究首先,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贸合作存在着巨大的机遇。
一方面,东盟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具有较高的市场需求,对中国产品有着巨大的进口需求。
另一方面,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具有雄厚的制造业和工业基础,能够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商品和服务,满足东盟国家的需求。
这种互补性为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潜力。
其次,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贸合作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
在东盟国家中,存在着一些与中国存在争议的领土问题,这给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贸合作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其次是贸易壁垒和保护主义的问题。
尽管中国与东盟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但仍然存在一些贸易壁垒和非关税措施,限制了双方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
此外,随着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东盟国家的竞争优势可能会受到削弱,也对双方的经贸合作造成一定的挑战。
针对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机遇和挑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促进合作的发展。
首先,双方可以加强政府间合作,加强信息交流和政策协调,促进经贸合作。
其次,双方可以进一步深化贸易自由化,降低贸易壁垒,加强贸易便利化措施的推行,为双方企业提供更好的市场准入条件。
同时,双方可以加强投资合作,鼓励更多的中国企业投资东盟国家,推动两国两地经济的共同发展。
此外,双方还可以加强人文交流,推动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综上所述,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通过加强政府间合作、进一步深化贸易自由化、加强投资合作和人文交流,双方可以促进合作的发展,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这将不仅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繁荣,也有助于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中国与东盟贸易互补和贸易竞争分析

中国与东盟贸易互补和贸易竞争分析首先,中国与东盟在贸易领域存在较多的互补性。
中国的经济规模大、工业基础强,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和先进的制造技术,是东盟国家的主要商品进口市场。
特别是在对外投资领域,中国对东盟的投资规模逐年增长,为东盟国家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推动了东盟国家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
中国与东盟之间的互补性贸易,有助于提高双方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其次,中国与东盟在贸易领域也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
中国与东盟在一些产品上存在直接竞争关系,尤其是在一些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方面,如纺织品、服装、鞋类等。
双方产品的相似性导致价格竞争激烈,助长了贸易摩擦和保护主义倾向。
除此之外,中国与东盟的贸易竞争还涉及到市场份额和贸易协定等方面的竞争。
由于中国的经济规模和综合竞争力,在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竞争中,东盟国家相对处于劣势地位。
为了加强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合作,双方积极探索各种方式来扩大贸易规模。
东盟和中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ACFTA),旨在推进双方的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
ACFTA的签署为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合作提供了更多机会,拓宽了双方的市场准入。
此外,中国还加强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和投资合作,通过投资建设自由贸易区、经济特区等,深化双方合作,增强互利共赢。
在加强中国与东盟贸易合作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应对贸易争端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
双方应加强沟通协商,妥善处理贸易纠纷,避免贸易战和贸易壁垒的发生。
同时,双方还可以通过加强贸易促进和投资便利化,推动相关市场的开放和,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深化贸易合作。
总之,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既有互补性又有竞争性。
双方在贸易领域进行合作,一方面可以互补发展,提高彼此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应对贸易竞争和保护主义的挑战,加强沟通协商,推动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
通过这些努力,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合作将更加稳定和可持续,为双方的经济增长和共同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

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农产品贸易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中国与东盟国家作为亚洲乃至全球的重要经济体,其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对双方的经济增长和农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以期为双方农业合作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具体而言,本文首先对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农产品贸易现状进行概述,包括贸易规模、贸易结构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运用国际贸易理论和方法,对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农产品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分析内容涵盖农产品的种类、品质、价格、市场份额等多个维度,以揭示双方在农产品贸易中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潜在的合作空间。
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从现实角度看,通过深入了解中国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可以为双方农业合作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促进农产品贸易的健康发展。
从理论角度看,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和完善国际农产品贸易理论,为国际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等学科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本文旨在通过系统、深入的分析,全面揭示中国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为双方农业合作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推动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健康发展。
二、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现状近年来,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这主要得益于双方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化以及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推进。
目前,东盟已经成为中国农产品的重要进口来源地之一,而中国也逐渐成为东盟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之一。
在贸易规模上,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额持续攀升。
双方不仅在传统的粮食、水果、蔬菜等领域有着广泛的贸易往来,还在水产品、畜产品等领域开展了深入的合作。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绿色、有机等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双方在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等领域的贸易合作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贸易结构上,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呈现出一定的互补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 届毕业论文中国与东盟贸易互补和贸易竞争分析学院:国际商学院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班级:1011班学号:学生姓名:项貌堂堂指导教师:日期:2014中国与东盟贸易互补和贸易竞争分析摘要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加快建设进程的脚步,我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不断深化,双边贸易不断放大。
东盟已经跃居中国第三大贸易合作伙伴。
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中国与东盟是相似的。
加上地缘、文化、气候、经济结构各种的相似,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双方很容易造成市场竞争。
例如纺织品、鞋类和玩具等同质化商品共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激烈。
但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我国市场潜力大、产品生产能力强等优势和东盟拥有我国可依赖的、需要进口的资源丰富,互补性贸易极大地丰富了双边国内市场,机电产品大进大出,区内产品互为产业链。
在这种情况下,双边贸易产生了互补互利、互相竞争,长期利润最大化的现象。
目前随着自由贸易区的成立,服务贸易得到长足发展,在承包工程和劳务、旅游业、文化交流、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等方面交流日益频繁。
因此,对中国与东盟贸易互补和贸易竞争进行分析将是潜在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
本文旨在分析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的现状,了解双方经济贸易合作中互补性和竞争性产生的原因及重要影响,并根据未来影响和发展趋势对我国企业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互补;竞争China and Asean Trade Complementarities and Trade Competition AnalysisABSTRACTWith the speeding up of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construction, deepening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countries, bilateral trade is continuously enlarged. Asean has become China's third largest trade partner. China and Asean are similar during the way of economical development. Compareing with geography, culture, and climate, China and Area’s economic structure is extraordinary conform. Due to they at the same level of development, it’s very easy to cause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They have some competitive goods such as: clothing, shoes and toys and so on. The homogeneity goods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intensed dog-eat-dog situation.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China's has large market potential, production ability.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 has the advantages can rely on or the rich resource that China needs to import. The bilateral complementary trade have greatly enriched domestic market advantages, because a lager number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products import and export. Thus, the products are integrated industrial chain in those area. The phenomenon, which is bilateral trade achieved the complementary, mutual benefit, profit maximization in long-term, and mutual competition happen through combined both of them. Now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Free Trade Zone, trade in services develop rapidly. There are some aspect communicated more than before, like in contracted projects and labor service, tourism, cultural exchanges,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training, etc. Therefore, the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trade complementary and competitive analysis will be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 to potential investors. This article aim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between Chin a and Asean’s bilateral trade and understand the complementarities in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or the causes of competitive and important influence. According to the influence and the future trend of two side, the thesis will propose the advices to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KEY WORDS China - asean free trade area ; complementary ;competitio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1)1中国与东盟合作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空间 (2)1.1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概况 (2)1.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阶段 (2)1.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景展望 (4)2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 (4)2.1双边贸易发展迅速并且贸易规模不断壮大 (4)2.2双边相互直接投资将逐渐增大 (5)2.3双边经济合作领域日益拓宽 (6)3中国与东盟的贸易互补 (7)3.1双方自然资源的差异 (7)3.2双方产业技术的差异 (7)4中国与东盟的贸易竞争 (8)4.1成员经济水平差异大、产业结构相似 (8)4.2成员之间争夺外国直接投资 (9)4.3区内贸易结构过多依赖区外市场 (9)5对我国企业的建议 (10)5.1加强自主创新和自身建设能力,全面提升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0)5.2继续发挥优势,同时合理调整,扩大出口创汇 (10)5.3选择合理的进入方式,扩大直接投资,获取更多的利益 (11)5.4发展以竞争为特征的产业分工体系,加快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11)5.5不同类型的企业针对自身特点,正确选择对策 (12)结论 (12)参考文献 (13)谢辞 (13)1中国与东盟合作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空间1.1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概况1991年中国和东盟逐渐开始对话,当时经贸总额还不到80亿美元。
到2013年,这一数字已经快速增长至4436.1亿美元。
并且在2005年,中国-东盟关系有了新的发展,双边领导人不断进行交流,并且加强了各领域的合作,极大的促进了双边经贸发展,刺激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方面降税。
首批降税产品的关税被降低到了20%左右,而东盟的6个老成员国,中国则是把他们的平均关税降低到了8.1%。
比最惠国的平均关税还要低上1.8个百分点。
依据自贸区的建设规划,预计将于2015年,绝大多数的商品在中国和东盟的所有成员国之间流通将免除关税。
尽管受到世界经济形势波动的困扰,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还是不断迈出脚步。
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经济贸易联系愈加紧密,经贸关系全面发展,呈现了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共赢局面。
1.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阶段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分为三个时期建设。
第一时期:从2002年起,双边开始大幅下调关税。
标志性事件为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10国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到了2010年元旦,中国对东盟93%的产品的实现了零关税。
第二时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行一个五年的全面建设。
该时期的主要标志是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四国与中国贸易超过半数的产品也降为零。
同期,双方的开放服务贸易市场和投资市场也取得了质的飞跃成果。
第三时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不断巩固完善。
附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关税削减进度表,如表1-1所示表 1-11侯铁珊,宋岩。
中国与东盟贸易相关指数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7)1.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景展望受2008年全球经融危机影响,全世界均经济增速放缓。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与东盟直接的贸易规模和投资规模的增长速度在一定程度范围内出现下滑。
据业内人士分析,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协议的不断落实和完善,投资和贸易的便利化程度、自由化水平以及进出口商品的结构都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优化,预期将在2015年,双方的贸易额达到500亿美元。
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秘书长素帕猜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有很高的期望,他认为“中国—东盟自贸区运作是非常良好的,是世界上运作最为良好的一个贸易团体”。
2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2.1双边贸易发展迅速并且贸易规模不断壮大纵观中国和东盟二十余年的贸易情况,双方贸易的年均增速在20%以上,中国已连续第三年成为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我们的第三大贸易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