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医药产业的现状和发展题库
中国医药企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医药企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医药企业的发展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概述:
1.规模与数量: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医药市场需求持
续增长。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中国的医药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企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2.创新能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医药企业的创新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许
多企业开始注重研发,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新药研发,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国际化进程: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中国的医药企业也开始走向国际化。
许
多企业开始拓展海外市场,通过与国际企业的合作、并购等方式,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4.政策环境:中国政府对医药行业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
政府出台了一系
列政策,鼓励医药企业进行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建设等,为医药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然而,中国医药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市场竞争激烈、技术更新换代快、政策法规变化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医药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品牌影响力等,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现状中国医药行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视,医药行业发展迅速,深受人们关注。
首先,中国医药行业在技术水平上有了长足的进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新药研发和临床应用取得了显著突破,许多重大疾病在治疗上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例如,中国在抗癌药物研发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并成为全球抗癌药物研发的重要力量。
此外,中国还在传统中药的研究开发上取得了突破,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中药进行提取纯化和药性研究,为中医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其次,中国医药行业在医疗装备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
随着医院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医学影像、手术器械和生命支持装置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提升了医院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提高了医疗质量。
此外,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在国内外市场上都有很大的竞争力,许多中国医疗器械品牌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的声誉。
再次,中国医药行业在药品生产和流通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药市场之一,有着庞大的药品生产和流通网络。
药品生产技术不断提升,药品质量得到了有效控制。
此外,中国医药行业还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努力,通过建立电子处方和追溯系统等,提高了药品供应链的透明度和管理效率。
最后,中国医药行业在国际化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中国医药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崭露头角,与国际知名企业进行合作和交流,在国际合作、技术转移和药品出口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医疗卫生合作,与其他国家共同应对全球性公共卫生挑战,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总之,中国医药行业在技术水平、医疗装备、药品生产和流通以及国际化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发展。
然而,医药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医保制度改革、药品价格调整和创新药研发等方面的问题,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解决。
但总体来说,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有着广阔的市场和巨大的潜力。
中国制药产业发展与现状

根据上述数据可知,全球制药市场销售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中国制药产业面临着重大机遇和挑战。
如何利用全球制药产业良好稳步发展的态势,推进中国制药产业的飞速发展,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
另外,经联合国调查预计,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到 2050 年,全世界老龄人口将从 6. 24 亿攀升到 19. 96亿。
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统计: 到2020 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 2. 48 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 17. 71%老年人消费的医疗卫生资源一般是其他人群的3- 5 倍。
这样一来,对药品的市场需求将会呈现逐年稳步增长的趋势。
而研究中国制药产业的国际化成长战略,对中国制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对制药产业的研究处于局部讨论阶段,没有对此进行系统的深入探讨。
现有的研究基本集中于制药产业技术创新以及产业组织的市场结构、市场准入等领域,对影响制药产业国际化成长的其他重要因素研究涉及不多。
(2)目前,对中国制药产业研究几乎都集中在个案研究和产业动态分析上。
对制药产业的研究一般都只从某一子行业入手,比如说中药行业、生物制药业等。
缺少对于制药产业整体的分析研究,描述性的研究居多,基础理论的极为少见理论研究相对滞后。
制药产业被认为是21 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高技术产业,制药业具有高投入、高附加值和高风险性的产业特征。
世界人口快速增长,人口老龄化趋势增强,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医疗保健意识越来越强,制药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从世界范围来看,制药产业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具有创新能力的国家,比如美、欧、英、法、德、日等;第二层次是具有很强仿制能力的国家,包括中国、巴西、印度、韩国、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等;第三层次是化学制药能力不强、以制剂为主,即把化学原料药做成片剂和注射剂的国家,比如东南亚的泰国、新加坡等;第四层次的国家没有什么自主生产能力,完全依赖进口,如部分非洲国家。
我国当前大致位于第二层次的前沿,属于以仿制药为主的国家。
浅谈中国医药产业的现状和发展

郑州华信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浅谈中国医药产业的现状和发展作者: XXX 学号:XXXXXXXXXX系部: 药学系专业: 药品经营与管理班级: 药品经营与管理班指导老师:XXXXXXX年 XX 月 XXx 日浅谈中国医药产业的现状和发展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医药业现代化发展之路的回顾,评价医药业现代化发展现状,研究医药现代化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对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探讨加快医药现代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本文认为,近年来,国家众多部门积极参与支持医药现代化的发展,一大批医药科研项目和产业政策列入了研究计划,现代科技广泛运用于医药业,推动了医药产业的发展,该产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医药现代化的发展取得了明显进步。
但是,非处方药产业发展的落后﹑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假劣药品不止﹑药品虚假广告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医药业的发展。
通过分析,本文认为对医药业的科学理论认识不足﹑科研与教育存在误区﹑管理与立法滞后等原因是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也是制约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医疗改革﹑完善立法体系﹑加强政府监督﹑提高医药研发水平等七条对策和建议,以加快医药现代化的发展,实现医药业现代化的重大突破。
关键词:医药市场,中药材,跨国,竞争力,安全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国内医药的发展 (2)第一节我国医药的历史 (2)第二节我国医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第三章规范我国药品市场的对策 (7)结论 (9)致谢 (10)参考文献 (10)第一章绪论医药行业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只要生命不息,医药行业的发展就永不停止。
由于人类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出现疑难顽症,促使医药业不断进行科学技术研究。
因此,医药行业是一个不断向前的朝阳行业,永远没有成熟期;同时也是高技术、高投资、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
医药产业是21 世纪的朝阳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入WTO 后,我国的医药产业要加快发展步伐,形成特色产业优势,发挥产业集聚效应,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中国医药医药业发展现状

中国医药医药业发展现状1. 行业规模扩大近年来,中国医药行业规模持续扩大,成为全球最大的药品市场之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医疗保健政策的推动,医药市场需求不断增长,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2. 创新能力提升中国医药业在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研发,加大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同时,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加强研发,推动医药产业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3. 国际化进程加快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中国医药业也在加快国际化进程。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拓展海外市场,推动产品出口。
同时,中国也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国内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4. 产业集中度提高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医药业开始出现产业集中化的趋势。
大型企业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不断扩大规模,提升市场份额。
同时,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5. 监管政策加强为了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中国政府加强了对医药行业的监管。
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规范市场秩序,打击假冒伪劣药品。
同时,加强对药品质量的监管,确保公众用药安全。
6. 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市场的开放和竞争的加剧,中国医药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企业之间在产品、技术、营销等方面展开激烈竞争,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
7. 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为了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中国医药业加强了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企业的研发和管理水平。
同时,加强人才培训和交流,提升整个行业的人才素质。
8. 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发展理念在中国医药业中深入人心。
企业开始注重环保生产,推广绿色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进行绿色生产,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中国医药业在规模扩大、创新能力提升、国际化进程加快、产业集中度提高、监管政策加强、市场竞争激烈、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以及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我国生物医药发展现状

我国生物医药发展现状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的不断增加,生物医药产业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支持。
下面将具体介绍我国生物医药发展的现状。
首先,我国生物医药的研发实力不断提升。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生物医药领域的科研投入,建立了一批世界一流的研发机构和实验室。
不仅实现了一系列新药的研发,还在疫苗、细胞治疗、基因编辑等前沿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例如,中国科学家成功研发出了世界首个基因编辑婴儿,引领了全球生物医药研究的发展。
其次,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链完善。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链从研发、生产到销售,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我国的药物研发能力不断提高,药物研发周期缩短,研发成功率也在逐年提高。
同时,我国的制药企业也在持续发展壮大。
越来越多的本土制药企业在技术、质量和市场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了重要份额,还在国际市场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三,我国生物医药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为了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包括加大对生物医药科研和创新的资金投入,优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高专利申请和授权效率,并加强对生物医药领域的专项规划和政策引导。
这些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此外,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合作不断加强。
我国加强了与国际先进生物医药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引进了许多前沿技术、先进设备和外国投资。
同时,我国也积极推动国内企业到海外市场拓展业务,并加强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合作。
这些合作促使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更具竞争力。
总的来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研发实力不断提升,产业链完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国际合作不断深化。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如创新能力不强、技术水平不高、市场规模有限等。
因此,未来需要加大对生物医药领域的科研投入和人才培养,进一步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为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医药产业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中国医药产业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的医药产业经历了巨大的发展,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的医药市场。
然而,尽管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生产和消费市场,但该行业的发展仍然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如资金、人才、政策、技术和创新等等。
本文将对中国医药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发展对策,以帮助这个行业更好地发展。
一、中国医药产业的现状分析1. 产业链中国医药产业的产业链已初步形成。
从药材、药品研究开发、生产到销售,中国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医药产业链。
在生产领域,拥有一批大型多元化的医药公司,在商业模式创新上实现了转型升级。
但在产业链上,有些环节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需要在研发、生产和销售等多方面的弱点进行探索和改进。
2. 市场规模中国的医药市场规模在全球范围内居于前列,但每个企业的市场份额仍然相对较小。
特别是在国际市场方面,国内医药企业的市场已经开始占据一定的份额,但总体上仍具有一定的竞争压力,行业集中度仍然相对较低。
3. 企业创新国内企业的创新水平还有待提高。
大多数国内医药企业仍然处于后续阶段的生产与销售环节。
初级的科研开发和新药引入活动较为缺乏,导致原有产品缺少差异化,市场竞争力不足。
同时,由于多数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商业模式的创新和适应性的管理也相对较弱,这个过程的一直依赖外部资源并有着资本的流入。
4. 人才问题中国医药产业中的人才储备还不够充足。
由于对人才的运营和限制,人才结构过于倾向于生产岗位,却缺乏研究和管理类人才。
未来生产和科研发展的趋势中,需要储备足够的高素质人才,获取新的竞争优势。
二、中国医药产业发展对策研究1. 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可以充分利用山区发展药材种植,鼓励企业到这些地区建立药材基地,有利于医药产业的良性发展。
品种繁多、质优价廉的药材对于提高中药质量和推广中医药文化至关重要,此外这也有利于推进药品的产业化和服务化2. 加强创新提高医药企业的创新能力,引导企业轻资产运营,推动公司管理动态创新,支持企业在基础和“病症专项领域的研发和应用,以此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现状目前,我国医药行业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在政府的支持下,医药领域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本文将介绍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并探讨其中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我国医药市场正在快速增长。
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于医疗保健的需求不断增加。
根据统计数据,我国医药市场规模从2010年的5000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6万亿元。
预计到2025年,我国医药市场规模将达到3.5万亿元。
这一快速增长为医药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
其次,我国医药科技实力不断提升。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医药科技正努力迎头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我国已有多家医药企业跻身全球500强,其中不乏一些世界知名的品牌。
我国的医药科技实力进一步提升,对于提高我国医疗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我国医药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升级。
过去,我国医药行业主要以仿制药为主,创新药研发相对较少。
但是,随着政府对创新药研发的支持力度加大,我国的医药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改变。
近年来,创新药研发的投入大幅增加,创新药的上市数量也明显增加。
这一趋势为我国的医药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然而,我国医药行业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医药研发的成本较高。
由于医药研发的风险较大,导致研发成本高企。
此外,我国医药市场竞争激烈,医药企业需要保持高质量的研发和创新能力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另外,药品监管和市场准入仍存在一些问题。
虽然我国加强了对药品质量和安全的监管,但仍存在一些假冒伪劣药品的问题。
此外,有些优质药品在市场准入上面临一定的难度,导致创新药研发的速度不够快。
此外,我国医药行业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也是一个问题。
主要城市的医药产业发展较为成熟,而一些边远地区的医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这给政府和行业带来了很大压力,需要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以推动医药行业的均衡发展。
总的来说,我国医药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引导将进一步推动医药行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华信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浅谈中国医药产业的现状和发展作者:XXX 学号:XXXXXXXXXX系部:药学系专业:药品经营与管理班级:药品经营与管理班指导老师:XXXXXXX年 XX 月 XXx 日浅谈中国医药产业的现状和发展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医药业现代化发展之路的回顾,评价医药业现代化发展现状,研究医药现代化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对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探讨加快医药现代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本文认为,近年来,国家众多部门积极参与支持医药现代化的发展,一大批医药科研项目和产业政策列入了研究计划,现代科技广泛运用于医药业,推动了医药产业的发展,该产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医药现代化的发展取得了明显进步。
但是,非处方药产业发展的落后﹑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假劣药品不止﹑药品虚假广告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医药业的发展。
通过分析,本文认为对医药业的科学理论认识不足﹑科研与教育存在误区﹑管理与立法滞后等原因是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也是制约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医疗改革﹑完善立法体系﹑加强政府监督﹑提高医药研发水平等七条对策和建议,以加快医药现代化的发展,实现医药业现代化的重大突破。
关键词:医药市场,中药材,跨国,竞争力,安全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国内医药的发展 (2)第一节我国医药的历史 (2)第二节我国医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第三章规范我国药品市场的对策 (7)结论 (9)致谢 (10)参考文献 (10)第一章绪论医药行业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只要生命不息,医药行业的发展就永不停止。
由于人类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出现疑难顽症,促使医药业不断进行科学技术研究。
因此,医药行业是一个不断向前的朝阳行业,永远没有成熟期;同时也是高技术、高投资、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
医药产业是21 世纪的朝阳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入WTO 后,我国的医药产业要加快发展步伐,形成特色产业优势,发挥产业集聚效应,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产业集聚是产业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重要的趋势,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化进行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现阶段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集中体现。
近年来,我国各省市均分别将医药产业列为未来发展的重点支柱行业,纷纷建立生物医药科技园区,通过产业集聚来发展我国的医药产业。
但在其建设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重复建设、产业结构趋同,产业集聚优势没有体现出来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进程,如何从高新技术为主导,调整产业结构,加强质量监管,以促进我国医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成为现阶段医药产业改革升级的主旋律。
本选题在国内的研究方向重点是研究我国医药的现状中出现问题及解决方法,以及如何利用和发展好我国的中药材资源,提高它的内在价值,强调产品的研发和专利保护,及现在我国医药企业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和改善。
第二章国内医药的发展第一节我国医药的历史中国是医药文化发祥最早的国家之一,从文明的曙光在天幕上耀映亚细亚大地之时,遍及神州大地的簇簇史前文化篝火,由点到面联接起来,形成燎原之势,逐渐的融化在文明时代的光华之中。
“中医”是个专用名词,它的“中”字显然是为了区别“西医”的“西”字。
因此,大家理解的“中医”是指传统中国医学或中国大夫。
对此考证一下。
西汉开始有“中医”的说法是来源于《易经》,将世界一切事物均纳入阴阳的轨道,对后世的哲学,社会、堪舆、天文、地理、医学……都具有重要和直接的影响。
因此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认为,人体的阴阳保持中和才会取得平衡不会生病。
若阴阳失衡,则疾病必来。
中医大夫有“持中守一而医百病”的说法,意即身体若无阳燥,又不阴虚,一直保持中和之气,会百病全无。
所以“尚中”和“中和”是中医之“中”的真正含意。
从此,中国医药学的文明史开始了。
夏商西周时期医巫并存,在卜筮史料中记载了大量的医药卫生的内容,形成了医学的雏形。
春秋战国之际,是中国整个学术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时期,医巫分离,医学具有更显明的科学性、实用性和理性,占据了医疗卫生事业的主导地位。
临床医学的分科已现端倪,趋于专业化。
秦汉时,以伤寒、杂病和外科为最突出的临床医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这是中国医学史上的第一次高峰。
隋唐时期,国家重归统一,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形成了一种空前辉宏气势。
中国医学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医学家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获得了更为丰富的成果。
这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第二次高峰。
两宋是中医药学发展的重要时期。
政府的重视在医药发展上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北宋政府组织人员编纂方书和本草、设立校正医书局、铸造针灸铜人、改革医学教育、设立惠民局、和剂局、安剂坊、养济院、福田院等等,有力的促进了医药卫主之进步。
明代,中药学研究等进入新的层次。
中外医药的交流范围已达亚、欧、非许多国家与地区,中学的输出、西学的东渐,使中外医学文化在交流接触中,互惠受益。
中医在中国仍然是治疗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
第二节我国医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我国医药的发展现状分析(一)非处方药产业的兴起非处方药是指经国家药监部门审定批准后,不需要医师或其他医疗专业人员开具处方即可购买的药品。
这类药品大多用于多发病、常见病,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头痛、发热等疾病的自行诊治。
“这些小伤小病通过自我药疗,完全可以得到有效缓解和治疗。
”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会长白慧良认为,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发展非处方药产业,倡导负责任的自我药疗,在一定程度上将有利于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局面。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众越来越重视健康,对非处方药物及健康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我国非处方药行业随之快速发展。
自2000年以来,我国非处方药物市场规模快速增加,2011年市场规模接近1400亿元,占我国医药销售额的15%至20%,非处方药市场容量跃居世界前列。
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现有非处方药近5000个品种,非处方药生产企业3000余家,非处方药物2011有较广的可获得性和普及性。
预计到2014年,我国非处方药市场规模将超过1900亿元,到2020年我国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非处方药品市场。
(摘自医学教育网)(二)中药的发展随着社会类型,疾病谱的变化,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健康观念的转变的今天,中医药学的优势越来越显现出来,其科学性和先进性越来越被学术界、产业界所重视。
进一步认识中药的特色和优势,并在实践中加以发挥极为重要。
中医药学整体观念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是机体在内外环境的作用下,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维持的一种动态的相对平衡过程。
而健康则是人体阴阳维持相对平衡的状态,即“阴平阳秘”。
平衡失调,就会导致器质性和功能性的疾病状态。
中医学不是机械地孤立地看待人患的“病”,而是把“病人”看作是一个整体,把“病”作为人体在一定内外因素作用下,在一定时间的失衡状态。
治疗上,既要祛邪又要扶正,强调机体正气的作用,通过调整机体功能状态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一健康观念目前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中药养生保健就是医药企业利用自身的药品品牌和品种,在保健食品、保健化妆品等领域拓展业务空间。
中药向养生保健的发展就是在治疗之外开辟了广阔空间,中药充分利用中医药重在预防保健、"治未病"的特点,为急剧膨胀的亚健康人群提供各具特色的产品。
保健领域监管没有医药领域严格,标准较为宽泛,腾挪空间较大,这给那些拥有资源的企业和有一定营销渠道的企业提供了舞台中医药要建立自身标准中药资源,是我国具有独特开发利用优势和发展战略产业的物质基础。
中药材既是中医治病的药物资源,也是化学药品、国际植物药、食品工业等的重要原料。
通过中药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可对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科技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可以带动药材加工业运输业、储藏业、饮食业等相关产业群的发展。
中药产业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我国医药存在的问题(一)非处方药产业的发展与整个医药产业相比仍然滞后一方面我国老百姓自我药疗意识尚未普及,另一方面非处方药的很多特点并没有在我国的医药管理中得以体现,从而导致非处方药产业的发展与整个医药产业相比仍然滞后。
长期以来,受“是药三分毒”等传统观念影响,我国老百姓对于药品总是“敬而远之”,自我药疗概念在社会上尚未得以普及。
不管是小病还是慢性病,老百姓大多都会选择到医院治疗,而不是到药店买药进行自我药疗。
去年我国非处方药市场规模近1400亿元,医院销售就占了大约40%的份额(摘自中国药物经济学)(二)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目前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在大城市及大医院,社区医疗资源不足。
特别是占80%的农村人口,目前仅享有20%的医疗卫生和药品资源,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医疗保健意识不断增强。
所以农村医疗条件急需改善。
(摘自中国医疗改革新政策)(三)制售假劣药品的行为屡禁不止言而喻目前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的违法行为,呈小幅下降态势;高级制假与低级制假共存,高级制假呈上升态势;流通领域的违法行为更加隐蔽。
多年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共查处制售假劣药品案件28万多起,涉案总值18亿元,捣毁制假售假窝点3088个(摘自梅州网国内新闻),这一方面反映了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一直在深入开展打击制售假劣药品的专项斗争,但另一方面也更加暴露出不法分子生产假药、劣药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制售假劣药的行为更加猖獗。
假劣药品的危害决非普通日用消费品可以比拟,它使患者最宝贵的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同时,它对市场秩序的破坏和正规医药企业的影响也是不的。
(四)药品虚假广告铺天盖地据中新网太原2月20日电 (范丽芳)2011年仅山西省出重拳治理发布药品虚假广告的行为。
记者在此间举行的全省是要监管工作会上获悉,去年该省共查办此类案件5406起,罚没款1600余万元。
责令整改企业75家,取缔窝点38家,对20个违法广告药品实行了全省禁售下架。
(五)药品购销不规范,商业贿赂严重,回扣风行一提到药品回扣,人们通常都会联想到医药代表。
打开电脑检索,和医药代表有关的消息也多以负面为主,不是“黑幕”就是“暴利”。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监测结果显示;以江西一家制药厂生产的一种名为清宁菊注射液的药品为例,供货价是每支1.5元,但到患者手中最便宜是25元,甚至更高,药品的价格翻了十几倍。
(摘自邳州论坛»纵论天下)(六)零售药店和生产企业管理不规范有统计数据显示,80%以上的购药者会向药店销售人员咨询,其中大多数最后会采纳其意见选药。
由此可见,药店销售人员的业务素质直接关系到购药者的最后医治效果,也直接关系到药店的经营状况。
然而现在药店销售人员70%以上没有经过正规的医药知识培训,严重缺少执业药师。
不少药店的销售人员为了“厂家提成”而不负责任地向顾客推荐价格不菲的药品,并且部分零售药店质量管理制度不严,进货渠道庞杂,进货验收敷衍,购销记录不全,导致药品质量问题时有发生,药店经营面临着诚信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