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原材料试验报告
沥青检测报告

共页第页委托单位报告编号施工单位样品编号工程名称规格型号工程部位代表批量生产厂家委托人检测场所地址联系电话样品名称委托日期样品数量检测日期样品状态检测类别检测依据检测环境检测内容检测项目技术要求检测结果结果判定针入度(0.1mm)软化点(℃)15℃延度(cm)TFOT/RTFOT后质量变化(%)TFOT/RTFOT后残留针入度比(%)TFOT/RTFOT后残留延度(cm)残留针入度比(%)残留延度(cm)针入度指数PI蜡含量(%)闪点(℃)动力黏度(Pa﹒s)溶解度(%)15℃密度(g/cm3)135℃运动粘度(mm2/s)以下空白综合结论检测说明取样人:见证单位:见证人:批准:审核:主检:检测单位检测专用章(盖章)签发日期:年月日共页第页委托单位报告编号施工单位样品编号工程名称规格型号工程部位代表批量生产厂家委托人检测场所地址联系电话样品名称委托日期样品数量检测日期样品状态检测类别检测依据检测环境检测内容检测项目技术要求检测结果结果判定弹性恢复(%)布氏旋转黏度(Pa﹒s)以下空白综合结论检测说明取样人:见证单位:见证人:批准:审核:主检:检测单位检测专用章(盖章)签发日期:年月日共页第页样品名称报告编号规格型号样品编号样品状态环境条件检测依据设备名称设备编号设备状态检测内容针入度试验温度(℃)荷重(g)贯入时间(s)针入度(0.1mm)平均值(0.1mm)123延度试验温度(℃)延伸速度(cm/min)延度(cm)123平均值密度水温(℃)比重瓶质量m1(g)比重瓶+水质量m2(g)比重瓶+试样质量m3(g)比重瓶+水+试样质量m4(g)相对密度γ平均值密度ρ(g/cm3)平均值蒸发损失编号蒸发皿质量(g)加热前盛样皿合计质量(g)加热后盛样皿合计质量(g)蒸发损失(%)平均值(%)TFOT/RTFOT 残留延度试验温度(℃)延伸速度(cm/min)残留延度(cm)123平均值TFOT/RTFOT 残留针入度比原样品针入度比(0.1mm)蒸发损失后残留物的针入度(0.1mm)针入度比%检测说明密度:γ=(m3-m1)/[(m2-m1)-(m4-m3)]ρ=(m3-m1)/[(m2-m1)-(m4-m3)]×ρW校核:主检:检测日期:共页第页样品名称报告编号规格型号样品编号样品状态环境条件检测依据设备名称设备编号设备状态检测内容软化点样品编号室内温度℃烧杯内液体名称烧杯内液体温度上升温度(℃)软化点(℃)开始加热一分钟末二分钟末三分钟末四分钟末五分钟末六分钟末七分钟末八分钟末九分钟末十分钟末十一分钟末十二分钟末十三分钟末十四分钟末十五分钟末软化点℃平均值1 2针入度指数PI 试验温度(℃)荷重(g)贯入时间(s)针入度(0.1mm)平均值(0.1mm)123针入度指数PI当量软化点T800当量脆点T1.2相关系数R检测说明校核:主检:检测日期:共页第页样品名称报告编号规格型号样品编号样品状态环境条件检测依据设备名称设备编号设备状态检测内容运动黏度试验编号试验温度毛细管型号C球标定常数C球时间C球运动黏度J球标定常数J球时间J球运动黏度运动黏度测值(mm2/s)运动黏度(mm2/s)12动力黏度试验编号试验温度毛细管型号B段标定系数(Pa﹒s/s)B段时间(s)C段标定系数(Pa﹒s/s)C段时间(s)D段标定系数(Pa﹒s/s)D段时间(s)动力黏度测值(Pa﹒s)动力黏度(Pa﹒s)123检测说明校核:主检:检测日期:共页第页样品名称报告编号规格型号样品编号样品状态环境条件检测依据设备名称设备编号设备状态检测内容溶解度试验编号坩埚与滤纸合重量m1(g)锥形瓶与玻璃棒合计质量m2(g)锥形瓶玻璃棒与沥青合质量m3(g)坩埚滤纸及不溶物合质量m4(g)锥形瓶玻璃棒与粘附不溶物合质量m5(g)不溶物质量(g)溶解度测值(%)溶解度平均值(%)12蜡含量试验蒸馏方式:冷冻分离方法:次数沥青试样质量mb(g)三角烧瓶试验前质量(g)三角烧瓶试验后质量(g)馏分油总质量m1(g)烧杯试验前质量(g)烧杯试验加馏分油质量(g)用于测定蜡的馏分油质量m2(g)烧杯加蜡质量(g)析出蜡的质量mw(g)蜡含量测值(%)平均值(%)123检测说明校核:主检:检测日期:共页第页样品名称报告编号规格型号样品编号样品状态环境条件检测依据设备名称设备编号设备状态检测内容闪点试验点火方式:试验气压:编号试验初始温度(℃)温度上升情况(从270℃开始观察)闪点(℃)第一分钟末第二分钟末第三分钟末第四分钟末第五分钟末第六分钟末第七分钟末第八分钟末第九分钟末第十分钟末第十一分钟末第十二分钟末第十三分钟末第十四分钟末闪点温度测值(℃)闪点(℃)12检测说明校核:主检:检测日期:共页第页样品名称报告编号规格型号样品编号样品状态环境条件检测依据设备名称设备编号设备状态检测内容弹性恢复残留长度(cm)弹性回复率(%)布氏旋转黏度试验编号试验温度(℃)仪器常数κn转子型号转子速度黏度计读数θ(Pa﹒s)黏度测值(Pa﹒s)黏度ηa(Pa﹒s)123平均值12检测说明校核:主检:检测日期:。
沥青实验实验报告

沥青实验实验报告
《沥青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沥青的性质和用途,以及对其进行各种实验的结果和分析。
实验材料和方法:
材料:沥青、玻璃棒、试管、酒精灯、温度计、砝码、烧杯
方法:
1. 将适量的沥青放入试管中,加热至一定温度。
2. 用玻璃棒搅拌沥青,观察其变化。
3. 用酒精灯对沥青进行加热,观察其熔化和燃烧过程。
4. 用温度计测量沥青的熔点和沸点。
5. 用砝码对沥青进行拉伸实验,观察其变形和断裂情况。
实验结果与分析:
1. 沥青在加热后变软,并在一定温度下熔化。
2. 沥青在加热后会燃烧,释放出黑烟和特殊气味。
3. 沥青的熔点约为130℃,沸点约为220℃。
4. 沥青在拉伸实验中表现出一定的韧性和延展性,但也容易断裂。
结论: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沥青的性质和用途。
沥青在加热后会软化并熔化,适用于道路铺设和建筑防水等领域。
同时,沥青也具有一定的燃烧性,需要注意防火安全。
此外,沥青在拉伸实验中表现出一定的韧性和延展性,适用于某些工程材料的生产。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沥青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明确了其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前景。
希望通过不断的实验和研究,能够更好地利用沥青这一资源,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沥青道路试验报告模板

沥青道路试验报告模板一、试验目的本次试验旨在评估沥青道路的性能与可靠性,检测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变化以及对车辆行驶的影响,为道路工程设计和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设备与材料1. 沥青道路样品:采用常见的沥青混凝土或改性沥青混凝土作为试验材料。
2. 试验设备:包括洛磯硬度仪、抗剪仪、冻融循环试验机、温度控制室等。
3. 其他辅助设备与材料:如试验砂、水、温度计等。
三、试验内容与方法1. 洛磯硬度测试:将洛磯硬度仪放置在沥青道路上,以标定的测试方法进行洛磯硬度的测定,得到道路表面硬度值。
2. 抗剪强度测试:采用抗剪仪按照标准试验方法进行抗剪强度的测试,得到沥青道路的抗剪强度值。
3. 冻融循环试验:在冻融循环试验机中对沥青道路样品进行冻融循环试验,模拟道路在严寒环境下的变化情况,评估沥青道路的耐久性。
4. 温度变化试验:将沥青道路样品放置于温度控制室中,使其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变化,观察沥青道路的表面变形情况。
四、试验结果与分析经过上述试验,我们得到以下结果:1. 洛磯硬度测试结果显示,沥青道路的表面硬度达到标准要求,满足正常车辆行驶的基本需求。
2. 抗剪强度测试结果表明沥青道路的抗剪能力较强,能够承受一定的车辆负荷和外力影响。
3. 冻融循环试验结果显示,沥青道路在冰冻融化过程中表现出较好的耐久性,没有出现明显的损坏和开裂现象。
4. 温度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沥青道路的表面变形较小,仍能保持较好的平整性。
综合上述试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沥青道路在各项性能指标上表现良好,能够满足正常车辆行驶的要求。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仍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优化设计,以确保道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五、结论与建议根据试验结果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沥青道路在洛磯硬度、抗剪强度和耐久性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可以考虑在适当的场合推广应用。
2. 针对沥青道路在不同温度下的表面变形情况,可以研究和改善其温度敏感性,减少道路变形对车辆行驶的影响。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报告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试验旨在通过马歇尔试验,研究沥青混合料的稳定性、流动值、抗压强度等性能指标,为道路工程设计与使用提供参考数据。
二、实验原理马歇尔试验是一种常用的沥青混合料性能评价试验,其基本原理是将一定量的混合料,经过标准加热和混合、放入模具,再进行压实,所得的样品称为马歇尔试件。
试件经一定的养护后,进行压缩试验,从而得到混合料的稳定性、流动值、抗压强度等性能参数。
三、实验步骤1.将经过筛分的骨料、粉料、沥青等按设计配合比称量并混合均匀。
2.将配合的混合料加热到165℃±5℃,混合5~10分钟,然后取出试料进行灌模。
3.用铝制马歇尔模具将试料压实,注意均匀分布压力,并且在加压时应缓慢进行,以避免试料发生不均匀变形。
4.将压实的试件拿出,养护24小时。
5.进行压缩试验,测量混合料的最大抗压强度、流动值、稳定性等性能指标。
四、实验数据及分析混合料配合比(以重量计,单位:kg)沥青 5.7 骨料(5~10mm) 234.2矿粉(<0.075mm) 48.7 骨料(2.5~5mm) 123.6沙子(0.075~2.5mm) 137.8 骨料(<2.5mm) 36.3试件编号:01~05试验结果如下表:试件编号最大抗压强度(kPa)流动值(mm)稳定性(kN)01 736 3.3 11.902 714 3.1 11.503 745 2.8 12.204 712 2.9 11.805 724 2.6 12平均值:726.2kPa 2.94mm 11.88kN通过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本次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的平均最大抗压强度为726.2kPa,平均流动值为2.94mm,平均稳定性为11.88kN。
试验结果满足相关规格要求,说明混合料配合比合理,可以满足道路工程设计和使用需要。
五、结论本次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通过对混合料的稳定性、流动值、抗压强度等参数的测试,评价了混合料的品质和使用可行性。
沥青施工实验报告模板

1. 了解沥青材料的性能及其在道路施工中的应用。
2. 掌握沥青混合料的制备工艺和施工技术。
3. 评估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性能指标,确保工程质量。
二、实验原理沥青混合料是由沥青结合料、粗细集料、填料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复合材料。
其性能指标主要包括粘聚力、稳定度、流值、空隙率、马歇尔稳定度等。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仪- 粗细集料筛分机- 沥青软化点仪- 延度仪- 压力试验机- 温度计- 秒表- 试模- 等量容器- 沥青材料2. 实验材料:- 沥青结合料- 粗细集料- 填料- 水1. 沥青混合料制备- 按照设计配合比称取沥青结合料、粗细集料、填料等材料。
- 将沥青结合料加热至规定温度,与集料、填料等材料充分拌和,直至均匀。
2. 马歇尔稳定度试验- 将拌和好的沥青混合料分次填入马歇尔试模中,按规定的压实度进行压实。
- 将试件在规定温度下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取出,进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
3. 沥青软化点试验- 按照规定方法将沥青材料加热至软化点,记录软化点值。
4. 延度试验- 将沥青材料按照规定方法进行延度试验,记录延度值。
5. 空隙率试验- 将沥青混合料在规定条件下进行空隙率试验,记录空隙率值。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 记录实验过程中各项数据,包括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时间、马歇尔稳定度、软化点、延度、空隙率等。
2.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指标。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性能指标,评估其质量。
2. 分析沥青混合料的性能与施工工艺、原材料等因素的关系。
3. 针对实验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七、实验结论1. 总结沥青混合料的性能特点,为道路施工提供参考。
2. 提出沥青混合料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质量控制措施。
3. 对沥青混合料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八、实验报告撰写1. 按照实验报告格式要求,撰写实验报告。
2. 报告内容应包括实验目的、原理、仪器与材料、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论等部分。
沥青材料检验报告

沥青材料检验报告1. 检验目的本检验目的在对沥青材料进行质量评估,以确定其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以保证其在工程中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2. 检验方法本次检验采用了以下检验方法:•外观检查:通过观察沥青材料的颜色、质地、表面光洁度等外观特征,判断是否存在明显的缺陷或污染。
•高温稠度测试:利用稠度仪测量沥青材料在高温(60℃)下的稠度,以评估其流动性和可加工性。
•柔度测试:通过短梁弯曲试验测定沥青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柔度,以评估其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变形和抗裂性能。
•第二类细粒含量测试:采用筛分法测定沥青材料中第二类细粒含量,以评估其抗龟裂性。
3. 检验结果与分析根据以上检验方法,我们对沥青材料进行了全面的检验,并得到了以下结果:3.1 外观检查沥青材料外观呈乌黑色,质地均匀,表面光洁度良好,没有明显的颜色变化、异物或污染物,符合规范要求。
3.2 高温稠度测试在高温60℃下,沥青材料的稠度为X mm,表明其在高温条件下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可加工性。
稠度值在规定范围内,符合设计要求。
3.3 柔度测试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的柔度测试结果如下:•温度1:柔度为X mm,符合规范要求。
•温度2:柔度为X mm,符合规范要求。
•温度3:柔度为X mm,符合规范要求。
以上结果表明,沥青材料在不同温度下具有较好的柔度性能,能够适应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变形要求。
3.4 第二类细粒含量测试经过筛分法测试,沥青材料中的第二类细粒含量为X%,处于合理范围内,符合规范要求。
这表明沥青材料具有较好的抗龟裂性能。
4. 结论根据以上检验结果与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沥青材料外观良好,质地均匀,没有明显的缺陷或污染。
•沥青材料在高温条件下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可加工性。
•沥青材料在不同温度下具有较好的柔度性能,能够适应变形要求。
•沥青材料具有较好的抗龟裂性能。
综上所述,沥青材料通过本次检验合格,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可以放心使用于工程中。
5. 建议为了进一步保障沥青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我们建议:•严格控制原材料的采购来源,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稳定;•定期对沥青材料进行抽样检验,及时掌握其性能变化情况;•加强生产过程的监控和管理,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注意存储和运输环境,避免沥青材料受到污染或损坏。
沥青混合料试验报告

沥青混合料试验报告
尊敬的老师/领导:
我将进行一次关于沥青混合料试验的报告,该报告内容如下:
1.实验目的:
本次试验旨在通过沥青混合料试验,评估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并对其进行合理设计和施工,以确保道路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2.实验装置和试验标准:
3.实验步骤:
(1)收集沥青混合料样品,并进行筛选,保证样品的质量。
(2)测定样品的质量和原料的含水率。
(3)进行沥青混合料的配比设计,并计算出相应的施工参数。
(4)将混合料样品放入离心机进行浸润试验,测定其稳定性和流动性。
(5)使用摩擦试验机对混合料进行摩擦试验,评估其摩擦性能。
(6)通过密度计测定混合料的密度和孔隙率。
4.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
通过对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1)混合料的质量和原料的含水率分别为XXX和XXX。
(2)根据配比设计的结果,混合料的施工参数为XXX。
(3)离心机浸润试验的结果表明,混合料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流动性。
(4)摩擦试验的结果显示,混合料具有较好的摩擦性能。
(5)密度计测定的结果表明,混合料的密度为XXX,孔隙率为XXX。
5.结论与建议:
(1)本次试验的结果表明,混合料的质量和性能均符合要求,能够满足道路施工的需求。
(2)建议在实际施工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优化,以确保道路质量和使用寿命。
试验结束后,我们对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并得出了科学合理的结论。
我们将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提出的建议,在道路施工中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优化,以确保道路质量和使用寿命。
感谢您对本次试验的支持和关注!
谢谢!。
沥青检测报告

沥青检测报告一、引言。
本次沥青检测报告旨在对某某道路上使用的沥青进行全面的检测和分析,以确保道路施工质量和使用安全。
沥青作为道路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因此,对沥青进行全面的检测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二、检测方法。
本次沥青检测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物理性能测试、化学成分分析、显微结构观察等。
物理性能测试主要包括沥青的密度、黏度、渗透性等指标的测试,化学成分分析主要包括沥青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分析,显微结构观察主要是通过显微镜观察沥青的微观结构特征。
三、检测结果。
1. 物理性能测试结果显示,该沥青的密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黏度和渗透性也在合理范围内,表明该沥青的物理性能良好。
2. 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该沥青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其中沥青质量分数达到了标准要求,说明该沥青的化学成分符合要求。
3. 显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该沥青的显微结构均匀,没有明显的裂纹和空隙,表明该沥青的内部结构良好。
四、分析与建议。
综合以上检测结果分析,可以得出该沥青质量良好,适合用于道路施工。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仍需注意以下几点:1. 在施工过程中,应控制好沥青的温度和施工压力,以确保沥青的均匀铺设和密实性。
2. 在道路使用过程中,应定期对沥青路面进行检测和维护,及时修补损坏部位,以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3. 在沥青的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潮防晒,避免沥青质量受到影响。
五、结论。
本次沥青检测报告得出结论,该沥青质量良好,适合用于道路施工。
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注意施工和维护过程中的细节问题,以确保道路使用安全和寿命。
六、参考文献。
1. 《沥青材料质量检测标准》。
2. 《道路施工规范》。
以上为本次沥青检测报告的全部内容,如有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请随时联系我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表批量 品种规格 试 验 项 目 针 入 度(25℃、100g、5s) 25℃ 延 度(cm) 15℃ 软 溶 化 解 点 度 ( ( ℃ ℃ ) )
质 量 损 失 ( % ) 薄 膜 加热后针入度比 (%) 加 热 加 热 后 延 度 ( 25 ℃ , % ) 试 验 软化点及软化点增值(℃) 闪 含 比 点 蜡 ( 开 口 式 ℃ ) 量 ( % )
重 ( 25 ℃ /25 ℃ )
结 论:
签字: 监理意见:
日期:
签开发省际通道包头至树林召高速公路工程项目
试验表(78)
沥青原材料试验报告
报告编号: 第 页 共 页 产地标号 厂名厂牌 出厂日期 出厂编号 规 定 值 实测结果
承包单位:吉林省道桥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合 同 号:LM-02
监理单位:内蒙古公路工程咨询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报告日期:
工程名称 用 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