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的康复护理

合集下载

先天性肌性斜颈护理PPT

先天性肌性斜颈护理PPT

护理建议
护理建议
物理治疗 - 热敷和冷敷 - 按摩和理疗 - 牵引
护理建议
心理干预 - 帮助患者缓解痛苦 - 帮助患者重建信心
护理建议
药物治疗 - 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开具相关
药物
颈椎保健
颈椎保健
注意保暖 - 注意颈部保暖,避免受凉
颈椎保健
锻炼颈部肌肉 - 可以进行颈部肌肉锻炼
颈椎保健
康复训练
功能训练 - 训练生活中需要的操作和动作能力
,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先天性肌性斜颈护理PPT
目录 斜颈简介 斜颈的危害 护理建议 颈椎保健 饮食保健 康复训练
斜颈简介
斜颈简介
什么是先天性肌性斜颈 -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一种可以引
起头部向一侧倾斜的神经肌肉疾病
斜颈简介
症状表现 - 头部向一侧倾斜 - 上肢肌肉萎缩 - 头部扭曲等

斜颈的危害
斜颈的危害
对颈部功能的影响 - 对颈部活动范围的限制 - 对颈椎的影响 - 对肌肉的影响
保持良好姿势 - 保持坐姿正确 - 避免低头时间过长
饮食保健
饮食保健
适当控制饮食 - 避免暴饮暴食 - 控制过咸、过油食物的摄入
饮食保健
补充必要营养 - 补充富含维生素C、钙、锌
等有益元素的食物
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
强化锻炼 - 训练患者的颈部肌肉 - 促进体能康复
康复训练
操作训练 - 训练肌肉操作能力,促进康复

先天性斜颈患儿围手术期的护理

先天性斜颈患儿围手术期的护理

纠正 , 头部基本保持正中立位 , 左右转颈活动度 可达10 ;例症状 8 。3
缓解 , 颈歪 斜 明显 好 转 。 头
2 护理
21 术 前 护理 .
211 心理 护理 .. 患儿 人 院 后 , 于对 医院 环 境 的 陌 生 、 打 针 、 由 怕
异 常及 时 报 告 医 生 处 理 。 意 观 察 呼 吸 、 肌 活 动 、 注 面 眼裂 、 口位 鼻 置 是否 正常 , 是 否 后仰 及 提 肩 活 动等 。 颈 了解 术 中是 否有 胸部 、 面 部 神经 及 副 神经 的损 伤 目 。 2 . 疼痛 护 理 .3 2 术后12d — 内减 少搬 动 , 患 儿 于舒 适 的体 位 。 置 对 不 同年 龄 的 患儿 采 取 提 供 玩 具 、 陪玩 耍 、 故 事 、 音 乐 等措 讲 听 施 , 散 其 对 伤 口疼 痛 的注 意 力 。 哭 闹 不 止 的 患 儿 可 酌情 应用 分 对
4 . 09
1 S u b r F .C ii l u d t;H n e — c o li p ruaJ. a l uy T l c p a s n a e e o h S h ne up r [ n ]
La c t 0 n e, 07,6 9 6~ 78 2 3 9:7 9 .
当代 护士 2 1 年 1月 下 旬刊 02 0
- 5. 6
先天性斜颈 患儿 围手 术期 的护 理 任 梦梅摘要Fra bibliotek张 炎珠
总结 了8 例 先 天 性 斜 颈 惠 儿 手 术矫 正 的护 理 措 施 , 8 主要 包括 术 前 的 心理 护 理 , 术后 病 情 观 察 , 痛护 理 , 疼 颈托 护 理 , 复锻 炼及 康

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护理常规

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护理常规

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护理常规一、概述先天性斜颈亦称肌性斜颈,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所致。

【临床表现】患儿多在出生后2~3周,出现一侧胸锁乳突肌中段肿块,呈梭型、质硬如软骨。

如不治疗,在出生后5~6个月左右,肿块亦能自行消退,但随之出现肌肉挛缩。

畸形表现为头颈倾向患侧而脸部转向对侧并后仰,头部向患侧旋转受限。

1周岁后斜颈更为明显,挛缩的胸锁乳突肌紧张如索状突出于皮下,出现脸部发育不对称,健侧饱满,患侧短小扁平,上述体征随年龄增长而加重。

【特殊检查】颈椎X线和B超。

【治疗要点】通过按摩牵拉法或姿势矫正法,大多数可获治愈;手术治疗适用于未曾接受过治疗或非手术治疗失败者,可行胸锁乳突肌切断术。

二、术前护理1、按小儿外科术前护理常规。

2、保守疗法护理1岁以前确诊者,教会家属作患侧胸锁乳突肌的手法牵拉是治疗的关键。

具体手法是:固定病侧肩关节,将头偏向健侧,将下颌转向病侧,并逐渐向肩部转动,同时按摩牵拉病侧胸锁乳突肌,如此手法反复,每天100~200次,分4~8次完成。

3、术前宣教向家属说明术后牵引、颈托使用的必要性。

三、术后护理(一)护理诊断1、生活自理缺陷与手术创伤,颈托的使用有关。

2、恐惧与婴幼儿住院生活环境改变及不了解各种治疗手段有关。

3、焦虑与父母分离,不了解各种治疗手段有关。

(二)护理措施1、按小儿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2、牵引护理术后有头部枕颌带牵引者,注意抬高床头,以便以身体重量作为牵引。

牵引1周后,再用颈托固定6周。

3、无头部牵引者,2~3天即可开始用颈托固定于矫正位。

应维持2~3个月。

4、停用颈托后继续手法矫正和理疗,直至患儿能自行保持头部于正常位置为止。

5、健康教育(1)告诉家长及患儿在保守疗法按摩中手法要轻柔。

(2)告诉家长及患儿头部牵引、颈托固定的必要性。

(3)斜颈纠正应持之以恒,让家长密切观察患儿斜颈纠正情况,并随时提醒并协助患儿保持头部正常位置。

1例婴儿肌性斜颈的综合康复护理

1例婴儿肌性斜颈的综合康复护理
况 。现报 道 如下 。 1 病 例 介 绍
211患 儿 取 仰 卧 位 , 作 者 位 于 其 患 侧 , .. 操 一手 托 其 颈部 , 一 手食 指 、 另 中指 、 无名指 j 指并 拢 , 胸锁 乳 沿 突肌 方 向 自上 而下按 托 5 7次 , 颈 部放 松 , ~ 使 以利操
儿 一般 采取 手术 矫 正 ,但对 1岁 以 内的患 儿 如何 处
正规 进 修培 训 的康 复护 师 执行 。操作 上要 求 选穴 准
确 , 法 轻快 柔 和 , 手 平稳 着 实 , 深透 有 效 , 忌 暴 力 。 切 尽 量 防止 小 儿 哭 闹 , 以免影 响疗 效 。 必 要 时 清家 长
理 尚存 不 同意 见 。2 0 0 6年 1 1月我 科 收 治 1 3个 例
月 大 的肌 性 斜颈 患儿 ,该例 患 儿除 胸锁 乳 突肌 损 伤 外, 同时 存在 同侧 斜 角 肌 、 方 肌 、 胛 提肌 、 斜 肩 阔背 肌
协 助 固定患 儿体 位 , 用玩 具 、 乐逗 引患 儿分散 其 并 音 注 意力 。按 摩 牵 拉 前 后 3 i 儿不 进 食水 。按 0 r n患 a 摩 牵 拉 的 同时 要 注意 观 察 患 儿 的体 温 、 搏 、 脉 呼吸 、 神 志及 全身情 况 。有异 常 时切 实查 清 再决 定是 否进
部 不能 支撑 ; 侧 上肢 紧张短 缩 。 患 予连 续 综合 康 复治
疗、 护理 5个 月后 , 儿 颈 部 畸形 纠 正 , 部控 制 良 患 头
好。 直立 位竖 头稳 、 保持 正 中 , 头 左右 活 动 自如 ; 卧 俯 位 抬头 保持 正中位 。运 动 发育 无 落后 迟缓 现 象 。
培 ¨ , 忠 儿 出院 后 每 天 对 相 关 肌 肉 进 行 按 摩 。予连续 综 合 康 复 治 疗 、 理 5个 月 后 , J颈 部 畸 形 纠 正 , 部 控 制 良 好 , 动 发 育 1在 l 护 患 L 头 运

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矫形术后的康复护理

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矫形术后的康复护理
清 除 呼 吸 道 分 泌 物 、 吐物 , 止 发 生误 吸 。 呕 防
28 视 力锻炼 .
大 龄患儿斜 视 , 术后 进行视 力训 练 , 法为 方
将一物体放在距患儿 15m处 , . 让患儿集 中看视一定 的时间 ,
每 天 训 练 时 间 在 5小 时 以上 。
29 出院指导 .
平 均 住 院 天数 l .3天 。 除 1 因 年 龄 较 大 , 情 较 重 , 复 O9 例 病 恢
之 间的距离 , 减少或 防止术后胸锁乳突肌断端 的再 粘连 , 患儿 术后次 日在医生 的指导 下进行 此项训 练 , 每次 1 ~2 5 0分钟 , 每天 6 次 , 8 持续时 间不少于半年 , 4岁以上 的患儿 , 对 首先
体位 , 对不同年龄的患儿采取提供玩具 、 陪玩耍 、 讲故事 、 听音 乐 等措 施分 散其 患儿 对伤 口疼痛 的注 意力 , 对哭 闹不 止的患
儿 酌情给止痛药 。 2 4 防止伤 口感 染 . 注意患儿体温 的变化 , 观察伤 1恢 复情 : 3 况, 局部有无红 、 热 、 , 肿、 痛 指导进食时勿使食物污染敷料 , 不 慎污染敷料及时更换 , 夏季穿着适宜 , 勿使过多 的汗液 浸湿敷 料 , 医嘱使用 抗 感染 药 物 , 后 2天开 始使用 激光 照射 伤 遵 术 口, 每次 2 分钟 , 0 每天 2 。 次 25 枕 颌 牵 引 的 护 理 对 肌 肉挛 缩 较 重 的 于 术 后 7天 开 始 .
肌硬化挛缩 , 牵拉使颈部歪斜 , 头偏 向一侧 , 严重者面部 畸形 , 甚至斜 视 , 如婴幼儿未合 理治疗 , 随年 龄的增长 畸形加重 , 其 疗效也大大降低。 自 20 —20 , 02 06年 作者对 采用手 术治疗 的 3 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 进行了 围手术期 的康复护 理 , 7 取得 满意的效果 , 总结报告如下 。 现

先天性肌性斜颈病人的护理

先天性肌性斜颈病人的护理

护理措施
系统评估:定期监测病情变化 ,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应对并发症:密切关注短暂性 发作期的吞咽和呼吸问题,并 迅速采取适当的措施。
பைடு நூலகம்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避免用力拉伸颈部肌肉,以免加重症状 。
提供支持和鼓励,帮助病人积极面对生 活中的挑战。
注意事项
注意颈部保护,避免发生外伤 和碰撞。
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辅导,帮 助病人应对情绪和心理困扰。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先天性肌性斜 颈病人的护理
目录 介绍 护理措施 注意事项
介绍
介绍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一种影响颈 部肌肉的神经系统疾病。
本PPT旨在介绍先天性肌性斜颈 病人的护理措施和重要注意事 项。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早期干预:尽早开始治疗和干预以最大 程度地减少症状和功能损伤。
物理治疗:包括颈部拉伸、肌肉强化和 康复训练,以改善肌肉平衡和姿势。

青春期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术前术后护理

青春期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术前术后护理
2 护 理
2 . 1 术 前 护 理
2 . 2 _ 3 疼痛护理
保 持 病 室安 静 , 减少噪音 , 术后 1 - 2 d 内 减少 搬
动, 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 , 动作 尽 量 轻 柔 , 以免 引 起 疼 痛 , 分 散 其 对 伤 口疼 痛 的注 意 力 , 如听音乐 , 对 疼 痛 影 响 休 息 和睡 眠 的患 者 遵 医 嘱酌 情使 用 镇 静止 痛 剂 。
1 临床 资料
柔, 切忌暴力 , 要循 序 渐 进 , 牵 拉 动作 应 持 续 而 稳定 , 每 次牵 动 1 5
2 0 m i n , 4 - 6 次, d 。 2 . 2 术 后 护理
2 . 2 . 1 心理护理
关心体贴患者 , 讲解术后 注意事项 , 密切观察
患者的心理活动 , 了解 患 者 的心 理 状 况 与想 法 , 有 针 对 性 地 进 行
2 . 2 . 5 康 复训 练 由 于青春 期 的患 者 年龄 较 大 , 偏 斜 习 惯 已养成 ,
2 . 1 . 1 心 理护 理 患 者入 院后 , 护 士要 详 细 了解 患 者 的心 理 状态 , 以 真 诚 和蔼 的 态 度 , 关 心 体 贴患 者 , 建 立 良好 的 护 患关 系 , 有 针 对 性地 做 好 心 理 护 理 , 术 前讲 解 手 术 的 过 程 、 方 法及 术 中 注意 事 项 , 增加患者及家属的认识 , 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焦虑紧张心理 , 提 高
当代护 士2 0 1 4 年0 1 月 下旬 刊
- 5 9-
青春期先天性肌性斜颈 的术前术后 护理
彭 云 华
摘要 总结 了2 0  ̄ ' J 青春期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术前术后护理 , 主要 包括术前心理护理 、 术前准备 、 术前评估、 术前功 能训练 、 术后 心理护

先天性肌性斜颈护理PPT课件

先天性肌性斜颈护理PPT课件
检查时应注意颈部的活动范围和肌肉的紧张 程度。
如何进行初步评估? 病史采集
获取患儿的出生史和家族史,了解可能的遗 传因素和分娩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详细的病史有助于确定治疗方案。
如何进行初步评估?
影像学检查
在必要时进行X光或超声检查,以排除其他可 能的颈部异常。
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确定肌肉和骨骼的完整 性。
早期干预可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何时寻求专业帮助? 治疗无效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物理治疗后,症状未见改善, 需重新评估治疗方案。
可能需要考虑其他治疗方法或进一步检查。
何时寻求专业帮助? 心理健康
如孩子因斜颈问题出现情绪问题或自尊心下降, 应寻求心理支持。
心理健康对于孩子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
谢谢观看
先天性肌性斜颈护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先天性肌性斜颈? 2. 如何进行初步评估? 3. 护理干预措施有哪些? 4. 家长如何参与护理? 5. 何时寻求专业帮助?
什么是先天性肌性斜颈?
什么是先天性肌性斜颈?
定义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一种因颈部肌肉发育不良或损 伤导致的颈部偏斜现象。
通常在出生时即已存在,可能影响婴儿的外观和 发育。
什么是先天性肌性斜颈? 病因
病因可能包括分娩过程中的机械因素或遗传因素 。
在某些情况下,胎位不正也可能导致肌肉损伤。
什么是先天性肌性斜颈?
临床表现
患儿可能表现为头部倾斜,一侧肩部高,颈部活 动受限。
有时伴随面部不对称,可能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交 。
如何进行初步评估?
如何进行初步评估?
体格检查
医生应对患儿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观察头 部、颈部和肩部的姿势。
家长应积极参与到物理治疗中,学习相应的 运动和护理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研究·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的康复护理李各芳,张学兵(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400014) 摘 要:目的 探讨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的康复护理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了1997~2004年375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的恢复情况。

结果 分别随访1~7年,结果4例复发,4例恢复欠佳,其余患儿均满意。

结论 全面细致、正确有效的康复护理有利于患儿的全面康复。

关键词:先天性肌性斜颈;康复护理中图分类号:R7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348(2006)06-0532-02Rehabilitation nursing of 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torticollisL I Ge-f ang,Z H A N G X ue-bing(Chi ld ren's Hosp ital,Chongqing University of Medical S ciences,Chongqing400014,China)A bstract:Objective T o inv estiga te the metho ds of g etting we ll and nursing fo r co ng enital tor ticollis.Methods F rom1997to 2004,375patie nts with congenital to r ticollis wer e analy zed retro spective ly.T hey all w ere treated by opera tion as well as neck's tractio n and brace af ter o per ation.Results All pa tients we re fo llow ed up fo r a period of1to7yea rs,T he effect after o per ation was sa tisfacto ry,but4case recurred and4case w as no t g oo d eno ug h.Conclusion It is pro pitio us to rehabilitated fo r pa tients with co n-g enital to r ticollis using delicate and effectiv e nusing.Key words:co ng enital to r ticollis;po sto pe ratio n;rehabilitatio nal instruction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小儿常见先天性发育畸形之一,由于挛缩胸锁乳突肌的牵拉使颈部歪斜,头偏向患侧,形成特殊的姿势畸形,如婴幼儿未合理治疗,随年龄增长畸形加重,其疗效也随之降低。

现将我院1997~2004年收治的375例住院患儿康复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患儿375例,男213例,女162例。

左侧121例,右侧254例。

年龄1~10岁,其中1~2岁263例,2~4岁78例,4~10岁34例。

平均住院天数9.63d,随访时间1~7年。

本组病例均采用患侧胸锁乳突肌切断或部分切除术,术后给予手法训练、颈托牵引、支具矫正等,定期随访。

除有4例因对功能锻炼重视不够复发,4例因年龄太大、病变较重、恢复欠佳外,其余疗效均满意。

2 术前康复护理2.1 心理护理 为了矫正畸形,患儿均乐于接受手术治疗,但由于对手术情况不了解、担心效果不佳和害怕手术而产生忧虑、恐惧。

我们从患儿入院时即对其进行评估,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认真做好入院宣教,帮助其熟悉环境,并向患儿及家长介绍有关疾病知识、手术目的、方法、安全性、康复过程、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使其消除思想顾虑,增强治愈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2.2 了解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 患儿入院后即行常规术前检查和眼科情况检测,有严重肝、肾、肺功能不全及颈动脉扩张者禁忌做手术;有斜视者,先行眼科处理,根据斜视矫正后斜颈有否转归决定手术。

2.3 功能训练 术前做好相应的训练,让患儿及家长了解和适应康复训练方法,为术后的功能训练做好准备。

方法:(1)保持患儿坐位或平卧位,固定患儿双肩;(2)术者将患儿头向健侧侧屈,使健侧耳垂接近肩部;(3)缓缓转动头部使下颌接近患侧肩部。

训练时注意手法轻柔,切忌暴力,牵拉动作应持续而稳定,开始时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每次牵动15~20次,每天4~6次。

3 术后康复护理3.1 心理护理 告知家长患儿术中情况,讲解术后注意事项;教会家长正确评估患儿面色、呼吸、伤口等情况;指导正确饮食,以缓解由于知识缺乏引起的紧张;密切巡视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并通知医生处理。

3.2 注意伤口有无出血 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颈部有无淤斑、肿胀;观察神志、面色、呼吸频率,有无气胸表现;防止患儿烦躁抓扯伤口;有伤口出血应及时通知医生,酌情更换敷料或加压包扎,遵医嘱使用止血药。

3.3 减轻疼痛 术后1~2d内减少搬动,置患儿于舒适体位;对不同年龄患儿采取如提供玩具、陪玩耍、讲故事、听音乐等措施分散其对伤口疼痛的注意力;对哭闹不止影响休息的患儿应酌情镇静止痛。

3.4 防止伤口感染 注意患儿体温变化,观察伤口恢复情况,局部有无红肿热痛。

指导进食时勿使食物污染敷料,不慎污染应及时更换。

夏季穿着适宜,勿使过多汗液浸湿敷料。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术后第2天开始激光照射伤口,每次20min,每日2次。

3.5 手法训练 术后第7天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训练方法同术前。

3.6 颈托牵引 对肌肉挛缩较重者于术后第7天开始常规行颈托牵引。

牵引之前向家长及患儿讲明牵引的目的及重要性,以取得充分理解和配合。

具体方法:体位取头高足低(抬高床头10~20cm),头后仰并略向健侧倾斜(肩背部垫一软枕)卧位,身体纵轴和牵引绳呈一直线,颌下垫软毛巾以防皮肤破损,随时保持颈托清洁。

观察有无牵引并发症,如头晕、恶心、呕吐及呼吸改变等,如有不适暂停牵引,待症状好转后再继续,一般2~3d能适应。

进餐时可放松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10,保持重锤悬空。

牵引时间为每日10~20h,至术后1个月。

3.7 支具矫正 支具矫正由于操作简便,(下转第534页)治疗后,白带性状转为正常,异味消失。

治疗1个月后B型超声复查,除6例重度积液及2例中度积液患者的盆腔积液量仍有1.2~2.0cm外,其余128例(94.12%)患者的盆腔积液完全消失或积液深度<1.0cm。

在穿刺治疗过程中,41例患者(30.15%)感下腹胀痛或肛门部坠胀不适,程度均较轻,能耐受,未做任何处理,均自行缓解。

3 讨 论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时,称为盆腔炎,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及盆腔腹膜炎。

炎症可局限于某一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甚至整个盆腔。

盆腔炎多见于性活跃期妇女,最常见的是输卵管炎。

盆腔炎有急性和慢性两类。

急性盆腔炎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案不妥,可发展为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

急性期治疗不彻底可转为慢性,特别是顽固性盆腔炎,虽经治疗,往往经久不愈,严重影响妇女健康。

长久以来,妇女盆腔炎的治疗,一直是妇科医师感到棘手的问题。

经阴道超声及经阴道介入性超声在妇产科已得到广泛应用[3~5],并已得到医师的认可。

近6个月来,我们对136例急、慢性女性盆腔炎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盆腔穿刺药物灌注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102例(78.5%)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28例(94.12%)患者的盆腔积液完全消失或积液量<1.0cm,取得明显疗效。

在治疗中应该注意的是:(1)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

超声引导下盆腔穿刺药物灌注是一种介入性治疗方法,虽然在治疗中要注入抗生素,但仍须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进行,否则存在加重感染或继发混合感染的可能。

(2)在治疗中如药物浓度过大,常有局部刺激症状,可能引起患者下腹部疼痛或不适。

如把药物用适量(80~120ml)生理盐水稀释或在注射抗生素前,先注入适量(80~120ml)的生理盐水,同时减缓推注药物的速度,患者多无不适发生。

(3)对输卵管、卵巢积脓患者,将治疗中的抽出液进行常规检查、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除进行介入性治疗局部用药外,尚可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配合全身抗生素治疗3~5d,提高治疗效果。

(4)盆腔有严重粘连的患者,在药物注入后,应卧床数分钟,并可多次左右翻动身体,尽量使药物在盆腔内均匀分布,提高治疗效果。

(5)对合并患有其他妇科疾病者,应同时进行相应治疗。

(6)超声检查复查时间:一般于治疗后7~10d。

输卵管、卵巢积脓患者于治疗结束后7~10d,输卵管积水患者于治疗结束后1个月左右。

治疗过程中,有41例患者(30.15%)感轻度下腹胀痛或肛门部坠胀不适,均能耐受,未见严重并发症及其他不适。

此外, 1例患者在第1次治疗约1h后,出现发热现象,经简单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体温降至正常。

另1例患者于治疗后腹痛持续不缓解,因其宫内节育器移位,考虑可能与节育器移位有关。

手术取出节育器后腹痛有所缓解,经第2次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

此外,我们发现,在行经阴道盆腔药物灌注治疗盆腔炎的过程中,从声像图上可以发现,合并盆腔静脉淤血患者的盆腔静脉淤血程度,较治疗前亦有所减轻,推测这可能与随着盆腔炎的缓解,盆腔静脉淤血亦随之缓解有关。

对此,今后可作进一步观察与研究。

本组实践证明,对于经静脉用药无效或疗效不显著的盆腔炎患者,改用局部药物灌注治疗,可获得良好疗效。

在B超监视下行经阴道穿刺局部药物灌注治疗,具有方法安全、疗程短、效果佳等优点,可作为伴有盆腔积液的急、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1]丰有吉主编.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36[2]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68[3]汪珑霞主编.妇科与产科超声诊断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128[4]蒋凤,龙玲.阴道超声对早期异位妊娠40例的诊断价值[J].重庆医学,2004,33(10):1559[5]刘新华,王小涛,谢启东,等.B超引导下卵巢囊肿穿刺硬化剂治疗[J].重庆医学,2003,32(11):1547(上接第532页)携带方便,并可针对不同年龄、胖瘦及不同病情量身定做而在临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对年龄较小、不太配合牵引、伤口恢复良好者,可于术后第7天开始在白天佩带(晚上睡眠时用牵引)。

支具固定期间注意皮肤护理,防止皮肤溃疡,行走时防止跌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